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我会这样说:这是一场教练与杨帆两者背后所代表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无硝烟的比赛。 影片一开始展现出了教练唯金牌论与狭隘民族主义对杨帆的理念压制,马上树立起了核心矛盾。教练对杨帆的理念压制体现在三个关系上,分别是国与家(“必要”时刻命令杨帆不顾父亲生死而重返比赛现场),国与个人(让杨帆放弃擅长的后程反超、看见杨帆摔倒后心情更多地是对拿不到奖牌的急迫而不是对她的关切),国与他国(对他国先进运动技术的不屑)。 而杨帆之所以能够实现对教练的防反,同样是抓住了教练唯金牌论这一至高人生理念,这甚至压垮了教练内心狭隘的民族主义,即准许杨帆出国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速滑技术以提升自身运动水平好为国争冠。当杨帆学成回国,师他国强技夺了多个冠军后,教练便低下了骄傲的头颅,并走进溜冰场内,接受杨帆在场外的“理念教导”,完成了两人位置的互换。于是后面教练听从了杨帆选择留下、听从了杨帆让她采取后程超越战略、听从了杨帆在比赛的“必要”时刻选择放弃。这三点都完成了对教练以往行为的修正。在理念的斗争中,这里杨帆劝教练留下,给出的原因与说话的语气则是出于“我们”需要(最后一代人的奋斗),而不是“国家”命令。 到这里算是以杨帆为主的个人主义取得了对教练集体主义的胜利。如果两者的矛盾到此消解,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影片高明的地方在于,杨帆在最后一场比赛选择了教练最初的命令,即采取领滑战略与“必要”时刻不放弃比赛。不同于教练,杨帆的选择是基于她个人与集体,她用与当初教练同样的命令完成是想告诉他,不要固执地站队一类主义并死守它最终的答案,而是要记住每种主义的方法论并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有选择地去运用它们。杨帆与教练两者长久或敌或友的关系,同样也印证了即便人们彼此间存在不同的思想理念,都不应狭隘地给对方签上标签,都应该试图和睦包容、和睦相处。 影片的缺点同样明显,主要是群像刻画的不足导致最后杨帆说出的“要与队友共同完成比赛”的理由显得很单薄,在主题论点上缺少足够的论据。 在演员表演上夏雨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孟美岐则是令我感到惊喜。她在几场复杂情绪交织的重头戏中拿捏得当,不重不轻,能让我完全信服。
《我心飞扬》是一部及格的体育电影,故事聚焦于中国冬奥会首金任务是如何达成的。孟美岐扮演的杨帆,人物原型正是中国冬奥史上首金获得者、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片名“我心飞扬”应该也是对她的致敬。
冬奥会比赛刚结束不久,短道速滑比赛的激烈与多变性,相信很多观众都印象深刻。但电影在呈现比赛时,放慢了速度,放大了赛场细节和人物状态,但也同样看得电影观众血脉贲张。主角杨帆在一次一次的比赛中,突破技术的壁垒、对手的夹击、伤痛的困扰,最终赢得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冲刺夺冠总是一瞬间,背后的故事永远不只个人努力那么简单。影片的另一个想重点传达的是:首金的诞生是凭借几代冰雪人的薪火相传。而其中并不只是一团和气的相互成就,还有新旧观念上的冲突与矛盾。从夏雨扮演的秦教练对金老师的“反叛”,再到杨帆对秦教练的“反叛”。杨帆认为夺冠的关键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弯道超越技术,而秦教练则认为在于体能训练。实践证明杨帆是对的。这个情节让我联想起《夺冠》里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后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所以体育赛场上的成绩与其背后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等更深层次的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于是我就惦记起陈可辛的《李娜》呢,什么时候能上映?)
因为影片中秦教练等老一辈冰雪人是为了国家的奥运事业,可以不计较个人总教练的地位,甘于退位让贤的,所以最终这一矛盾得到了理想化的解决。
现在回想起影片中“夏雨”说的那句:在中国冬奥金牌面前,我不重要”,还是能湿了眼眶。
而杨帆在重伤面临是否退赛的抉择时说:“那么多年,我努力训练,比赛,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声声叩问,也直击心灵。
体育电影展现的拼搏精神总是动人的,向奥运健儿们致敬!
关于孟美岐的表演,我个人感觉是:还可以,不出戏。但是影片明明很好地还原了东北农村,以及东北人吃饺子的传统,但唯独扮演东北人的孟美岐没有东北口音,或者说连模仿的尝试都没有,这不知道是演员本身还是导演对此没有要求。
大多情况下,流量明星对票房的影响就很有限,就算没有绯闻,孟美岐本身也很难扛动吸引票房的大旗,而如今她身上的争议,让这部电影在寒冷的市场上的际遇变得更加飘零,唉,可叹!
短道速滑,一项之前从没有了解过的体育项目。一部体育励志题材电影,同时还是作为推广冬奥运动会的宣传作品,希望在刻画人物成长历程的同时,对项目本身的训练、技巧、规则有更多的科普性描述,仅仅依靠几场比赛的解说员,还不能很好地看清其中玄机,少些代入感和紧张感。
夏雨扮演的教练人物性格塑造的不错,主动请缨挂帅国家队冲金,又在训练方法上有着近乎偏执的保守,在主角学习外国技术取得成效后也能够尽释前嫌、推陈出新,这个形象让我想起《梅兰芳》中王学圻塑造的十三燕。
主角的成长历程中规中矩,比赛与家庭间的矛盾着笔点到为止这很好。因父亲意外离世想退役、想学习新技术与教练产生矛盾、决赛夺金失利加受伤,几场情节波折和情绪起伏,逻辑都蛮通顺的。虽无新意,但不刻意制造矛盾,这就够了。
张国强扮演的老教练,这个角色私以为还可以多些笔墨。退休了依然紧密关注着国家队的发展,给后辈分析比赛传授经验等等。看预告片里有一段老教练开着造冰车,跟主角对话的戏,但是正片里没有。技巧的成熟是一方面,精神的传承也很重要,不妨把这段加上。
通过这部影片,算是看出了短道速滑这个项目的一点门道。如果一个具备冲金实力的国家队有两名队员进入决赛,那么两人之间需要明确分工、精密配合。二号选手需要在一号选手身后,牵制他国选手使其不能赶超,必要时可能还要触发犯规拉他国选手同时退出比赛;两国冲金选手之间则是技术和心理的双重博弈,既不能被队友的失利干扰心态,还要有迅速应对对方各种手段的判断力,胜败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也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先说总结:一部还原度高、全程无尿点的体育电影,热血、刺激、温情、搞笑都有,绝对值得一看。(预警:以下影评含部分剧透)
1、剧情:电影全程比较紧凑,以时间顺序贯穿始终,叙事方式相对中规中矩。有紧张刺激的比赛、有运动员背后艰苦的训练、也有一些温情时刻和搞笑时刻,整体还是很丰富,不会让人觉得寡淡。(ps:女主比赛时父亲车祸,初看觉得略狗血,但实际上是女主原型大杨扬真人真事)
2、画面:质感相当不错,尤其是短道速滑比赛节奏快、冲突多,配合解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刺激感满满,影片中还有不少90年代的经典场景还原得也很好。
3、人物形象刻画:(1)女主角杨帆形象很立体,在专业上训练刻苦、善于接受和学习新技术、坚持带伤完成比赛,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而在生活中又带着一丝可爱和傲娇,会因为教练收走偶像海报而翻白眼(2)男主角秦杉,可以说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教练,渴望金牌、对自己的训练计划执着,杨帆提出要到国外学习新技术时他强烈反对,但私下里却为杨帆申请了资金,在杨帆展现出新技术的优越时,他也很快进行了自我反思(3)对于配角的刻画主要是通过细节穿插来体现的,比如杨帆母亲,偷偷收藏报纸上关于女儿的每一篇报道,做成了剪贴画册,在冬奥夺金的比赛时,因女儿带伤比赛而担忧,不敢在电视前看完全程,母女间的温情也为这部电影增加了不少泪点。
4、说一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地方,在秦杉向国家队提出辞职的时候,并不是通过秦杉提着行李离开这种普遍的方式来展现离别,而是给了一个秦杉给冰面浇水的镜头来表现他对于国家队的不舍,在细节里抒情。
总之,这是一部不带粉丝滤镜也能放心推荐给身边家人朋友的体育电影。
我心飞扬比预期更好看,剧情紧凑,场面刺激。
导演非常善于用镜头讲故事,传记类电影没有大段旁白和内心独白,全程靠镜头表达,让观众自行感受,印象深刻的一是杨帆带伤夺冠后眼部特写,一双清澈的眼睛,泪水一点点充满了整个眼眶,然后再涌出来,再到全景身披国旗的背影。还有一个是因为看了冬奥和短道速滑科普后懂的,一般运动员摔出赛道都是尽量用背部去着垫子以减少受伤,而杨帆冲出去最后的镜头是第一视角冰刀着垫,直接交代了受伤原因了。还有看着贼爽的冰刀踩在冰上的特写加上音效感官爆炸,以及运动员第一视角的滑冰镜头,那种速度与晕眩感。还有影片中多次出现运用的人物背影,有离开家奔向梦想的勇敢,有意外输掉比赛的落寞,有受伤后坚持比赛的孤勇。
哭戏,影片里有多场哭戏,看完想说孟美岐真的很会哭,错过与父亲最后一面的懊恼撕心裂肺,离家前不被理解的孤独压抑、以及我最喜欢的一场哭戏是受伤后被夏雨饰演的教练秦杉劝说放弃比赛,她的难以置信、不甘到最后的那种决绝,我都能切实的感受到,这就是拼命啊这女的疯了。这场戏孟美岐的感染力以说是非常强,我自己的眼泪也随着她一起落下来,看有的演员哭戏,你会觉得演技真好啊,但看这场戏的时候完全没有说对这个演员的评价,而是真实沉浸在杨帆的遭遇里了,她怎么就这么难啊。我最真诚的表演先给所有人,看完电影我终于理解了向来谦虚的孟美岐说这句话的含义。终是无愧于演员这个职业了。
夏雨真的牛,秦杉这个教练人物刻画鲜明,带着东北口音,刀子嘴豆腐心,他惜才但又坚持自我。有些拧巴的一个人,这就是本片的另一个让我喜欢的地方,没有过分美化神化运动员与教练,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毛病,对金牌偏执的教练、对自己认定事情一根筋的杨帆,都是真实鲜活的人。
整部影片说是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团体的成长,更是一代人和体育事业的成长。尤其是从2022年一届9金的今天再回看20多年前,一块金牌那么难吗?对就真的是,好难,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训练环境,所有人都摸着石头过河,映像深刻的一句话影片里秦杉看着有说有笑的外国运动员感叹:你说老外参加奥运会怎么这么一个个的这么开心?杨帆说等我们那个金牌说不定比他们更开心,是呀正因为这一代人的拼搏,才终于在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运动员也终于能快快乐乐的享受比赛了。所以我们更应该记住她和他们的故事。
两代导演人拍出来纯粹竞技体育电影,致敬一代代的奥运体育健儿,细节把控非常好,把主演内心开始想要放弃的坚决给教练拍照,到后面用跑步离开的决绝演绎的特别到位,要哪有什么轻易的成功和幸运~~有的只是台下一次次苦练和场上义无反顾的全力拼搏!💪💪💪
值得去电影院看很深刻的一部电影,用主创的话说这可能是奥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了…
⭐⭐⭐⭐⭐五星好评
嗯主演一般,还需努力,可惜可惜
故事本身中规中矩,孟美岐演技确实有提升,就是忽好忽一般,前方道阻且长。
剧情推进节奏不拖沓,从电影开始就能融入其中,全程跟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热血,一起紧张,一起激情,一起热泪盈眶,运动员的精气神和运动员的体育精神让我钦佩,电影中的特效镜头,比赛镜头,运动员怼脸特写真是好看
吃饺子那场戏莫不是在致敬刘若英《天下无贼》里吃烤鸭的影后moment?我真的会笑。
这是我最投入看的一届冬奥了吧,短道速滑被濛主圈粉,去试了下双板才知道有多辛苦。看片前有点犹豫,因为演员表演肯定不如运动员竞技动作精彩,生怕电影是现实笨重的模仿,故而找了导演花絮看了下拍摄难度,多少有被王放放的信念打动。剧作有必要加强,孟美岐表情里显现出“争气”,师徒间追求技艺精进和精神传承的冲突和和解仅在台词层面不敢大动干戈。关于短道速滑团队策略以及韩国队为何如此令人生恨也是一种解答,泪点很低的我在屏息凝神时还是哭了。
17#我心飞扬 2022.02.25无惊无险越过及格线,稳定得没有新意,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扣人心弦的效果起码是做到了。大女主孟美岐的发挥时好时坏,最大的问题是眼睛无神,跟夏雨对戏简直是降维打击了。
平平无奇的正能量宣传片,比杨杨十三邀采访差远了。 看的时候一个人包场,全程哭。想不通啊孟美岐,为那样一个男人毁自己事业值得吗?你和电影中的人一样吃过苦,开水烫破皮了还是要包着脚上舞台。
反正,看的过程中几度跟着影片一起紧张激动兴奋,最后冲金夺冠的一刻我还流眼泪了,观影体验感还挺好,不由自主的会有种荣誉感在里面。虽然有些小地方会让人有点出戏,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但这部跟短道速滑相关联的体育电影,依然给我看得热血沸腾。这部电影完美记录了中国冰雪军团如何经历各种失败,然后重新站起,并取得冬奥会首金的过程。虽然男女主演在驾驭这种体裁电影上还有小瑕疵,但总体上还是刻画出了冲金的艰难与不易。影片经常会戳到观众的泪点,让你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怎么做到女主演员和女主原型都那么招人烦的…选了这么个演员可真是大杨扬的福气
虽然拍摄和小包装都做得跟电视专题片一样,可看见最后夺冠的时候,还是被体育精神和胜利感染。#还以为孟美岐的鼻尖痣是为了跟大杨杨贴近才画的,最后发现她本身就有……
太好看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部分画面的质感真的挺好的,但剧情流水账,主角外基本都是工具人,套路化台词也有些多,导致很多情绪推不起来,有些可惜
萨日娜老师的演技是这里面最好的,把妈妈这个角色演的好真实。电影在插曲部分节奏很好,其他地方加快点节奏会更好。孟美岐的哭戏不错,裴魁山老师有很多小表情很有趣,饰演赵雪的那个演员长相和演技都还不错
夠平庸,各種運動番中見過太多次的套路,毫無意外,絕無驚喜,還飛揚著民族大旗;也夠特別,在套路之上又加入了濃濃的爹味,一部女性唱主角的電影里看不見任何女性主義的表達,反而所有人都在照顧一個男性角色的「自尊」。孟美岐表演痕跡重了些,不過到後半部分松下來不少,也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務,而夏雨演得夠鬆弛了,角色卻寫得稀碎,台詞和行為不符,行為和身份不符,這麼看來,主演中演得最好的應該是中國銀行了。
题材原因政治任务包袱天然存在,但也有着反父权/与father figure和解的个人表达;竞技部分拍得不错,部分文戏看着略尬,不确定更多是由于任务包袱成分还是主创审美局限导致的,整体观感稍为撕裂。
不如回顾纪录片。。
竞技体育电影最大的bug,就是二次加工创作后却远没有现实来得燃
开始毫无期待,看完却非常惊喜的片子,剧情流畅,演技自然,甚至有点意外。我是一个对所有体育运动都缺乏兴趣的人,08年奥运都没看过,今年冬奥会更别说了😂。但这部电影里呈现的比赛让我感受到奥运赛事的激动人心。片尾花絮播放了影片真实主角夺冠瞬间,还有历届冬奥会金牌银牌铜牌得主的比赛片段。那些视频中既有他们跪地哭泣痛失金牌的样子,也有他们身披国旗夺冠报团哭泣的样子,每一瞬间都让人感慨万千。我们对奥运会从开始获得奖牌的执着,变成了现在参与便是荣誉。就像夏雨在影片里说的一样:为什么外国人参加奥运会那么快乐呀?希望我们的奥运选手也能快乐比赛,享受比赛。
为啥别人国家的运动员来奥运会都是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