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的电影,一直没有来评论,是因为我怕自己评论的不客观。坦白讲我是炎亚纶的骨灰粉,粉了他九年了。今天心血来潮来豆瓣搜了搜评分,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低。所以想来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且使自己尽量客观。我也是写过影评的人,一般写得还算诙谐有趣,属于不捧不黑的阶层。看电影我一向习惯挑闪光点,当然也会吐槽一下实在是不能忍受的槽点,看完这部电影,其实我觉得闪光点比槽点要多。
这部剧的故事很简单,真是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你家隔壁老王的故事。当然,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故事贴近大众。近几年上映的电影都太过远离我们的生活,娱乐圈霸道总裁手撕鬼子还有那不是我们的青春的青春剧基本囊括了大部分的电影,但偏偏有很多还很卖座,例如什么我就不说了,反正大家都懂。
先说扣掉的一星。我本人最不喜欢片段性的东西,但偏偏这个电影片段性的东西太多。中间的第几幕的小片段,几个女孩蹦啊蹦的我完全不知道其存在的意义。然后就是最后面的群魔乱舞,真心看得尴尬癌都犯了。
我为什么给过年好打四星,会有一部分因为炎亚纶,但又不单单是为了炎亚纶。可以这样说,炎亚纶也最多占了一星,剩下的三星全都是因为我在其中感悟到的东西。
让我们忽略掉扮演角色的明星,单纯看人。
首先说大海。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上学时插科打诨但现在却混得风生水起的同学,他的出现或许会让你反感,但他或许并不存在显摆的意思,他就是真真实实地想对大家好。
另外就是那个我深受触动的清洁工。大年三十。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他们夜里十二点还在清扫街上的鞭炮。那个清洁车里面的孩子,微信里那几句吃了吃了我现在想起来都很是辛酸。
姥爷是这部剧当之无愧的男一。不得不说,本山大叔几年不出山还是宝刀未老,把一个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空巢老人表现得十分真实。为什么说真实,因为我曾祖母曾经就是这样的。她会不记得自己吃没吃过饭,也不记得自己刚刚干了什么,不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到了她的身边。每次看到姥爷独自一人的画面我就想哭,因为我想,我家里的爷爷现在也是这样的吧,桌子上也一样摆着我曾祖父曾祖母和奶奶的照片。没有电的时候摸索着打开手电,摸索着点上蜡烛,好像有了蜡烛,就有了光明有了希望,就可以透过微黄的光芒看见自己思念的人。
说到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刚刚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心里有些难过。我有时候很不懂,我们为什么都要背井离乡,有人说为了梦想,也有人说为了生存。但任凭我怎么想我都觉得这是我们目前社会存在的一种病态,比阿尔茨海默病更加严重的病,而且近期内不可能治愈,估计,好转也没什么希望。我能做的,只有常回家看看,不管过不过年过不过节。
最后,如果你看到我啰啰嗦嗦写到了现在,希望你也可以给家里人打个电话。虽然不是过年,但也许,他们正在想念你。
这顿年夜饭,看似团圆,实则各有各的难处,每个角色都带着矛盾的身份出现。赵本山饰演的父亲角色,想要闺女回来,又不想跟闺女去北京住。闫妮饰演的闺女,一边是错乱的个人生活和生意场,一边又是必须温情起来的家庭。女儿看着大大咧咧刚从美帝回来,却也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诸多人物的诸多情感,在年夜饭上最终爆发,又以老年痴呆的姥爷走失为故事推动,最后酿成一个终极团聚,感人非常。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低的分,发现豆瓣装逼的略多。看电影是感受,以前觉得赵本山是个老梗,小时候的春晚,一到了赵本山的节目就煮饺子,吃饺子看赵本山,然后春晚没了赵本山,煮饺子也需要看时间,春晚彻底是为了听个声,仪式化的东西。为了吐槽而看。说远了。
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忘了生活,但是不会忘记自己的子女,依旧守候在破旧的车站等待子女。老人的记忆停滞了。旧的车站带来的盼头是团圆,是家庭。老人被时代“淘汰”,固执的守着老宅。
老人固执的安排女儿的婚姻,工作,女儿离婚。反抗老人。
女儿长大了,成家,离婚,女儿开始安排女儿的人生。多么熟悉的景象,一代代的轮回。她说她女儿,你退学我怎么跟你爸交代?是女儿的人生重要?还是交代重要?都是爱。但是是不被需要的爱。
一人我饮酒醉的傻子,始终开心又无忧,与“乌烟瘴气”的家庭成为对比。傻子多快乐啊。
朱莉任性自私,不知道是家庭变故的伪装?还是真的自私呢?
寻人微博力量大于警察。
羊朵,为了梦想,辞掉铁饭碗,去北漂。然后这个年三十,投资人撤资,爸爸阿兹尔海默症,女儿任性怀孕,前夫也有了新的生活。一连串儿的打击让这个女人情绪不受控制。
老李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爱女儿羊朵,羊朵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生活,固执的有些散乱,固执的羊朵用固执的方式爱着女儿朱莉,朱莉用固执的方式反抗着母亲。过年好。
我觉得影片蛮不错的,虽然结局烂尾一些。但是大家太忙于结局了,你要什么结局呢?老李头的老年痴呆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不能自理,依旧会去那个车站等待不会再出现到那个车站的羊朵。好在儿子回来可以照顾老人到离世。其实儿子一直守在父亲附近。羊朵年后回到北京,依然要面对事业危机,经济压力,羊朵是否会会和大海再续前缘。女儿朱莉呢,到底会不会回到学校,生不生孩子,是否与皮特在一起。其实这更贴近生活,哪有那么多结局啊?不过是另一个开始。
四星,流畅性差一点。但是真的不至于一星,。贺岁片里面这个算是走心的。更不应该跟消费主义的小时代相比。
读不懂这部剧,真的是你们太小了,当你们真正经历之后你就知道这个电影多真实,他不是告诉你过年好,他是告诉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在慢慢的失去彼此,女儿的父亲逐渐忘记一切,女儿的女儿距离她越来越远,而她所谓逐梦的事业也危机四伏。
多么真实,所谓过年好,无非是一个讽刺和无奈。
又快过年了,你过年好吗?
我判断电影好坏的标准很简单,自己电影院出来,会不会拍着胸脯推荐给别人看,电脑上下载的,看完后是留着再看还是直接删了。但写影评这事儿我却没干过,不会。可电影是姐姐的,还看了四遍,总得留下点什么。既然觉得这电影好,就说说都喜欢哪吧。
高群书
对高群书的好感完全来自《风声》,谍战的外壳下看两个穿着旗袍的美丽姑娘谈情说爱,着实让我痴迷好一阵子,看了十遍不止。姐姐和他合作,我心生期待又略感担心——拍血雨腥风电影的人拍温情喜剧,什么样?结果超出我想象,所以加分。
接地气
在我看来,这部喜剧出效果的点在节奏而非台词,比如那时不时乱入的“一人我饮酒醉”,但接地气的台词我真喜欢,比如李老师给儿子李二毛打电话那一段,让我想到原来过年,我爷爷喝完酒也会拽着我那么跟我说话,试图解开平常日子中结下的小心结。我每次都是硬着头皮听,找个机会躲开。实在不习惯突然之间这么直白的情感表露,再说也没多大点儿事儿,他还总记得。后来我爷爷去世,就再也没人那么跟我说话了。
电影中,几乎祖孙三代的每一幕,我都觉得这些话我说过,听过,跟平常过日子一样。只不过现在人大了,跟家人疏远些了,近几年不这么说了。
带仙气
这仙气就是东高粱胡同的神人们带来的。东北一家人的日常,加上这帮神人就不那么日常了。身边看过的人说电影乱,电影院也听到有人这么嘟囔,搞不明白一家子的事儿演着演着为啥就穿插进几个神经兮兮的大仙儿。也许是为了突出贺岁主题让大家乐呵乐呵,不至于让人看完《过年好》觉得根本是“过年不好”,也看网上说是向话剧版致敬,我也搞不懂。但对于不懂的东西,我会天然的生出一种崇拜感,通俗的说就是犯贱,更觉得高导厉害:电影大众接地气儿,但也不至于怕你不明白非扯着你脖领子解释半天——这就是自己的范儿!凭着这仙气,我第三遍第四遍看到这几段还是乐呵呵。
姐姐
当然是姐姐。从角色设定到表演风格,我都喜欢。
生活中,梦乡照进现实的时候少,一堆糟心事儿却要装作衣锦还乡回家过年的人肯定不少。事业陷入困境,经济面临危机,夫妻关系破裂,女儿上蹿下跳不让人省心。带着这些糟心事的李羊朵过年回家看望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
父亲时而痴呆时而精明,一点点戳破李羊朵小心翼翼维护的假象,争吵也逐渐升级,最后女儿火上浇油,让原本想装装样子过好年的李羊朵再也装不下去了,彻底爆发后躲在屋里哭个昏天黑地,我的心也哐当跟着碎了,这日子真是没发过了。
这时候老父亲痴呆病发作走丢了!本已绝望又泄气的羊朵心急如焚找父亲,顾不上那些破事儿。一场虚惊之后找到了,原本乌眼鸡一样的一家人又能和和睦睦过年了!生活就是这样吧,你觉得真就过不下去了,可还要从你身上拿走你理所当然拥有的东西时,你才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日子好像也不那么糟心了。
头两遍看,被羊朵和父亲、女儿争吵的两场戏吸引,有爆发的力度,有情绪的层次。后两遍自己静静看,被羊朵和父亲做饭那场戏感动。爬上梯子挂了灯笼,羊朵到厨房要给父亲炒菜。父亲说你还给我炒菜,当年炒菜留下的疤好没?羊朵像哄小孩一样随意一伸手,说早好了。父亲说不是那只手,还一下指出那浅浅的疤痕。羊朵怔住,惊讶于父亲的记性,感动于父亲对自己的上心,更想劝说父亲去北京。这么多情绪我姐流畅自如的几个眼神就表达出来了,没有一句话。都是这样吧,谁会跟家人抒发感情啊,可他们对自己的好能不知道吗?
总结
我姐姐的这部电影,看得懂的地方喜欢,看不懂的地方向往,完全合我的胃口。最后那场集体跳舞大狂欢我每次都是咧着嘴看完,眼花缭乱中寻找嗨翻的姐姐。
其实呢,上面写的那些都不是真正想说的,就一个姐姐的粉丝来说,就只是看着她这么开心跳舞的样子拍成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就足够足够了。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了这片子。分了两段看了下来。对于漂泊在外的人,回家是情结,离家是矛盾。触景生情。电影中,老中青三代人,都面临着自己的问题,又都与至亲的人发生着矛盾,可能你我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很现实也很真实的揭露了问题。后半段一直哭着。剧中的父女,母女间的争吵很激烈,都很真实,积怨已久的问题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亲人面前,靠着争吵,淋漓尽致。让人释放的地方是家。回家过年。
三星半,本是想半夜看看有助睡眠,结果却看的老泪纵横,剧情可圈可点,但本山大叔的演技真的没有瑕疵
高群书竟然整了这样一个烂片,既不好笑也不喜庆最后结尾还整个山寨歌,表演镜头对白一点都不讲究。各种客串也客串的极其敷衍。影片就和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明明跑题了,却拼命的拿作文题目来点题以证明自己没有跑偏……结果更使文章不伦不类。
这是我最近看过最好看的印度电影!
对于电影本身而言,《过年好》无疑是一场糟糕的演绎,刻意生硬的情感,做作难耐的悲情,走马观花的群星走秀亦难谈何演技可言,但作为一场以本山大叔为主的拜年喜剧,电影终还是在应景节日的氛围中找到了些许亲情的沉淀,给人以对家的温暖。
天啊 我觉得演员演的都不错。很有戏剧冲突。至于剧情就不说什么了,像排话剧。
群星贺岁喜剧,如果没有那些生硬的明星客串让电影前半段有些支离破碎,电影会更好的,一年到头的家庭聚会,实际上是“有人就有江湖”,将家务琐事人际关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放大,道出了合家欢的背后,也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另该片充分展现了过年熊孩子们的操行
好看
高群书导演在和郭敬明相爱相杀了这么多回,终于整出一部比《小时代》还烂的片子了。里面就是一群神经病,问题到最后还没解决,还给我看群魔乱舞的广场舞。
本山老师戏真好!
一般般 作为开年戏差点 无聊可以一看
我不管 反正我看哭了 我要给五星
黑我Bigbang?
一人 我饮酒醉,醉把佳人成双对,两眼 是独相随,只求他日能双归。两星都给这两句的,没这段的话就只剩靠刷脸,靠催泪的零星烂片了。
⒈继《西风烈》《神探亨特张》《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后,高群书再次用《过年好》证明:《风声》的精彩主要是「陈国富」的功劳;⒉作为「没人比我更经常带耳机听歌」的熊猫,看到卖鸡的大妈戴耳机听歌唱歌、说话等细节,假得我不行不行的;⒊看的发行方安排的点映场:放映画幅问题这么严重,你们不知道?
首先,这是一部烂片,其次,我竟然看哭了,我想人们总是可以忍受生活的不公与亏待,却没办法不在意那些温暖和美好……
过年好 感觉还是反映了一些现在的情况 只是过激了一点
比预想中要好一点 给一星 还有一星给炎亚纶 这可是我的青春
比较粗糙的制作,也完全没用好赵本山。想知道,片中大量的剧情除了秀导演的人脉之外,还有任何意义么
一半一半,不好的地方真不好,好的地方,真好
一分给赵本山,一分给众明星。故事还是那种教育人的老故事情节,贺岁又不够搞笑,强加了一堆明星。电影虽说是别人请的没花钱,可看起来那个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