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18 12勇士 小米盒子
911 美国准备反击 从没有参加过实战的上尉本来申请文职工作 主动找到长官要求参加行动 长官告诉上尉他的小队已经被解散 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队员们分别与家人告别
上尉与指挥官交谈 指挥官要求六周 上尉说三周就可以搞定 并会带队员们安全回家 上尉在6支部队中脱颖而出 任务是联合北方联盟军阀阿卜杜尔杜斯塔姆将军 协助他对抗塔塔利班 夺回马扎里沙里夫
直升机在恶劣环境抵达沙漠 小队与来接应的护送队差点儿起冲突 小队赠与杜斯塔姆将军伏特加
将军只有六匹马 所以小队分为两组 上尉带一组与将军去杀塔利班 斯宾塞一组留守营地
将军说自己人每折损五百人 才能有一个美国人受皮肉伤 要是有一个美国人死 美国政府会离开 自己就会输掉战争
将军带队来到山区一敌军拉赞营地 将军需要美国人空袭 可是又不让距离太近侦查 第一次空投失败 上尉靠近重新告知坐标 空袭后将军拒绝进攻说是第二天在进攻 美军空投装备被当地人捡走很多专卖 美军要装备 当地人说是在地上捡来的 女人过了八岁以后就不可以看书上学
将军掌管时 女人不用戴面纱 孩子可以上学 甚至还可以放电影
营地都是山洞 斯宾塞小队前来汇合 空袭后进攻 墙后还有敌军 一场激战 小队与阿富汗人继续前进 继续空袭
美国把另一支小队派遣给将军的敌对阿塔将军 因为美国要尽快到达马扎里沙里夫 北方联盟有三支部队 但是都不合 互相攻击 将军要求不许阿塔先到马扎里 将军的目的只是想抢地盘 将军不参战了带领大部分人离开
峡谷 将近一万多塔利班部队集结 美军空袭 美军分为几个小组 斯宾塞小组遇到敌军投降 领头人自爆 斯宾塞被炸伤 小男孩被炸晕 峡谷里有火箭炮 一次发射四十枚 两分钟装填 将军带队来了 上尉命令骑兵冲入敌军 在装填时消灭火箭炮 骑兵们一路扫射 清理战场 拉赞开车逃跑被骑马的将军追上开枪打死 直升机前来接走斯宾塞
将军去找阿塔 上尉要去拦住将军 看到将军与阿塔握手 将军说今天就把马扎里给阿塔了 剩下的明天再说
这里是阿富汗 许许多多帝国的坟场 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 美国将成为这里的另一个族群 如果你们离开就是懦夫 留下来就是我们的敌人
小队回到乌兹别克美军基地 各自平安回家 因为是秘密任务没有任何表彰 世贸中心骑马雕塑就是民间团体纪念此事 将军成为副总统与上尉仍是好友
本来不想多说,具体情节不分析不让发布。1、几处接敌场面,显示“特战队”严重缺乏训练和经验。(1)轰炸后没有以战斗警戒方式搜索战场。(2)敌兵投降时也缺乏战斗警戒。2、太杂乱,什么都往里面装,结果都没有演绎好。3、杜将军才是地面主力,结果拍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看上去最多一两百人的样子。4、……
天天有仗要打的美帝从来就不缺少主旋律电影的题材。这回讲的是911之后第一批进入阿富汗领土作战的绿色贝雷帽的故事。 作为沙场尖兵,大兵们配合着阿富汗地方武装上演了一场美式与阿富汗式风格混搭的战法:地面指引,激光制导,老美让塔利班政权领教了信息化的军队来自于恒温层的精确打击。而手持AK的地方民兵则向早已机械化的美国大兵们证明,即使是21世纪,马和骡子作为传统的运输工具依旧在战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片最大的看点(同时也是史实),便是大兵们临时学艺,成为了一群马背上的牛仔。美军也再次启用牲畜作为战场的运输工具——但也仅此而已。至于影片中主角团们一骑当千式的冲锋,冒着敌方火箭炮的袭击,上演了一轮骑兵大战皮卡车队的热血大戏那就纯粹是导演的YY了。很精彩,但千万别当真(^_^)
骑马和坦克,迫击炮,火箭弹对抗,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这里是帝国的坟场,塔利班老巢,基地组织大本营,阿富汗。还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看之前你就能猜到主角不会死,美利坚必胜,但你永远猜不到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和手段胜利。12人的突击小分队,站前周瑜诸葛亮似的草船借箭,上面周瑜说6个周,孔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1天足矣!序数词开启,1.2.3.4.5.6.7......3周内,12人分分合合,骑马打仗,空中支援,地空对接,直面死亡。与阿富汗友军小情侣般相互试探,以心交心,最终如胶似漆,你侬我侬,戮力同心,拿下(忘了名字了)。看后很是担心,这样的美军要是有一天和我们交手,我们的现代化部队,又会怎样迎敌?亮剑吧,我的国!
摘录一段电影原文纪念
“这里是阿富汗,很多帝国的坟场!今天你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你的敌人,你们也是一样。美国,很快也会成为这里的族群中的一份子(阿富汗有20多个民族)。如果你们逃离了,你们会被认为是懦夫,但是如果你们留下,你们就会是我们的敌人.....” 也许,这就是新晋的丹麦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最终含义: 当你在复仇时,你也许同时是在维护正义;但是不一定非要因为需要复仇时,才去顺便维护正义;然而,要当心,太过自我膨胀时,会忘记自己的初心,让维护正义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的侵略和冒犯........
根据史实改编,意味着来源于真实事件也高于实际情况,只是看的时候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人很纠结,不知道应该抱着什么样的观念去欣赏它。
如果是史诗战争,这部片子明显夸大、至少是不合理;如果说是单纯的战争大片,又很难让人不想,这件事儿就是真实发生的。以我们自己的角度,在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动机、人物情感方面,可能有很大的难度。
先说人物的情感和动机:这个故事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你打了我一拳,我要还你一脚。美国双子塔被轰炸,美国先遣小队前去侦查,誓报此仇。尤其对方是恐怖主义,就算是在别国的领土之上,就算是别国内乱,我们也要好好的报仇。国际局势不谈,但是总是在感觉上怪怪的。看的时候心里总在想,有没有另外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儿呢?
其次,影片类型。很多的评论都在提影片夸大。确实是这样,作为一部有真实事件元素在里面的片子,骑马打枪这个事儿,一枪一个,火箭弹下骑马跑,不换子弹这些,既然被受众们找出来了,证明两件事儿:人们没有因为影片沉浸下去,片子本身有问题;同时这些地方真的是有些夸张。怎么看都会有看夸张的手撕鬼子的感觉。
那如果说它不是真实事件呢?如果不是真实事件,别想这个事儿,这个片子又真的不够震撼。炸点就那么几个,除了土坡就是坑,重火器就一个榴弹,场面上又不够。
正常影片梳理下来,情节也是非常的简单。电影好看,很多时候和情节跌宕起伏也有很大关系。但是12勇士这部片子,就算是忽略上面说到的几个因素,只是说情节,也很平淡。情节点只有几个:初见将军,将军不信任,将军配合作战,将军知道其他派系进入远走,将军回归......所以情节点的引发,全在将军身上。几段比较值得深思的对话,也来源于将军。
看来片子可以改名叫《我与将军不得不说的三两事》了。
自己是非常喜欢这类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战斗电影,但观看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欠佳!
主要原因是感觉此片拍得玄,犹如抗日神剧般玄!
背景是众所周知的911事件发生,为了抓到本拉登,美国决定攻打阿富汗!在正式攻打前,决定派一支小队结合当地的武装力量,推翻本拉登的一支下属部队。
精彩的地方来了:不知道真实的战争是怎样的,在本片中一个人要面对的不是5人、不是50人、而是500人,对500人!
而片中的飞机配合轰炸,也没有看出,摧毁了对方几千人的效果,如果真实的情况果真如此,只能说美军的战力真心牛逼!
3.75/5 最多。一股「超英」味道。
美帝版战狼,不过阿富汗战争真没什么可洗的,是人家炸了你的楼,但为什么会炸自己心里没点数吗?也感谢中东的乱摊子让我兔有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期。最后这片子最不专业的一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考虑,战场上都不带钢盔,这一点太业余了。
战斗场面太失实了,不能忍。
和《勇往直前》一个模子的主旋律拍法,槽点很多,比如没骑过马的大兵初次骑马射箭也能一枪一个准,比如关键时刻空中支援总没油...迈克尔·珊农角色太过鸡肋。加一星给两位主角以及当代战争片中“骑兵”形象的罕见呈现。不过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越战电影一样,估计类似的片子美帝还会继续拍个不停。
看到最后也没记住12个人都长什么样,群像塑造得不够好。如果不是片尾真人原型照片很难相信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阿富汗副总统或成最大赢家。比起亮点有限的片子本身,一边是白左为了PC对恐怖极端等词避而不谈,一边是在帝国坟场这种正面战场上把个真事也拍得像YY,这种精分反差更有意思。
因为是真人真事更加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和好奇。有着与之前很多后911电影不同的地方。虽然都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但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在亲友及战争对战士的影响,单纯地就是如实呈现了这个小分队经历的一切艰险与磨难,以及当地民众如何支持及协助。角度较新,风格类似西部片。锤哥骑马打仗非常帅
三周打完回家过圣诞,真实事件要真这样挺厉害,电影中规中矩,骑马突突突在电影里不算新奇,那群猩猩也干过。12壮士只着重锤哥一人,不明白为啥要找迈克尔.珊农和迈克尔.佩纳这些演技派来演些毫无特点的角色真是浪费,最出彩反而是那个阿富汗大叔,“你们美国人离开就是懦夫,留下来就可能成为敌人。”
犯我美利坚者 虽远必诛
这里是阿富汗,帝国的坟场。
关于美国士兵和阿富汗士兵合作的部分写得不错,有层次,有探讨,但是整体上真的是一部拖沓并且没啥带入感的电影,场面也是马马虎虎,这类主旋律现代战争片要不看齐《美国狙击手》,要不看齐《拆弹部队》,像本片这么中庸的真的没啥存在价值。
计划两年用三周完成! Afghanistan, graveyard of Empires塔利班真能操控人they welcome death, death is where the rich is,所以都是不怕死没想过后路的士兵啊唯一不满意将军刚开始什么一定要用心打仗,跟情境不是很符合. 最后将军评论美国颇真理啊U’ll be cowards if u go,u'll be enemy if u stay.
锤哥眼睛都瞎了一个了当然不会有杀手的眼神咯
佐德将军竟然叫哈尔(绿灯侠),老婆竟然叫玛莎。
抗穆神剧。正巧这两天在看罗宾·摩尔的搜捕本拉登,这种商业战争动作大片完全是另一种层面的东西,历史真相战场真实什么的就别指望了,看个热闹看个爽就行。
电影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何要去?为何而打?人物动机只能用爱国主义来概括,发动战争的解释更像是官方报道。我并不否认电影中主角们的英勇行为,但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美国政府,十五年后的今天还将美国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目的归咎于打击恐怖主义与维护正义,只能骗骗孩子罢了。
当一个骑马的游牧民族获得了机枪坦克火箭炮这些黑科技。。
虽然那种并肩作战和与当地人的情感纽带只是管中窥豹,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我们之前了解到的阿富汗战争。音效和场面做的可圈可点,真人真事改编值得加一星。
忠实还原2001年10月的战斗,我美反恐历史上最成功的战役策划和实施,塔利班历史上最惨重得一次战略失败。
如果你死了,被杀、被俘虏、被审讯折磨,甚至都没人知道你曾经存在这世上,除了那些在暮光里在堪萨斯的某处围栏观看牛仔竞技的人们,他们不经意的念叨,”还记得那个Nelson家的男孩吗?”“嗯,他咋了?”“死了吧,我想。”如此这般,直到没有人再记得你曾经在此时此刻的异国他乡。
战场两步走,第一步轰炸,第二步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