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风俗街,梦马问:我该去哪里?
三个变性人说:这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性只是一把钥匙,打开这场冒险的第一个环节,前半段说实话比后面精彩很多,但后面其实更丰满。
梦马的困境在于母亲的控制欲和自己的自卑。她挣脱母亲的控制在风俗街开启性冒险,以性觉醒唤起了自己自我意识形态的觉醒。勇敢的迈出一步探索自我的身体,探索世界,开始打扮,第一次跟人聚会喝醉,然后第一次离家出走,第一次询问自己的父亲,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姐姐。
等她完成了这一切她也就完成了这场自我意识觉醒。
她两次直接的谈论自己的残疾,一次是浪漫主义的,喝醉酒的梦马说自己是外星人的实验品。
第二次是现实的,她见到了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在深夜说,37秒是她窒息的时间,如果早出生的是她,那么现在过着正常人生活的就是她不是姐姐。但她也说,如果可以选择,她还是选择让自己来承受这一切。
到这里,梦马完完全全接受了自己残疾的事实,发自内心真正接受了自我。
其实相比这个少女觉醒我更惊讶于日本社会,电影里的社会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日本现状,但很羡慕能拍出这样的世界。
残疾人出行多方帮助,残疾人通道也是畅通的,除了在酒店下楼梯电梯按钮坏掉以外,梦马几乎没有遇到“物理”阻碍。
社会硬件水平之外,“软件”方面的人际交往上,H漫画社的大姐姐,对方也只是询问了一下,更别说她遇到的阿舞姐姐,哪怕反派彩香也是窃取她的劳动成果而非嘲笑她的残缺,电影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她身体残缺这一点嘲笑过她,唯一的人是她母亲。
电影里残疾人的困境来源于自己或者自己的家庭,只要他们敢过了自己心里这关,社会将会柔软的拥抱你。传达出的一种观念是:社会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正在等待你。
妈耶,真的好正能量啊!
不是吹捧,只是觉得日本人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应该很有底气。
最后,网飞是不是看上了日本情色产业了?怎么出品的影视都绕不开风俗街,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飞!
去年柏林电影节可谓对女导演大门敞开,除了在主竞赛选了五部女导演作品外,其余各个单元也是不甘示弱,竞相挑选世界各地的女导演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其中导演处女作也是占据半壁江山,这似乎可以成为后MeToo时代里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们都喜欢选择用女性成长题材来作为叩响影坛的第一步,德国的《系统破坏者》和韩国的《蜂鸟》最为明显,而这部出自日本导演宫崎光代的处女作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女性的“成长”故事,尽管影片的主角已经是成年人。
影片的叙事切入点新奇,展示却不猎奇。残疾人题材的影片我们之前看过不少了,当观众以为这仅仅是一个身残志坚女青年凭借努力实现梦想的老套故事时,却被导演不断抛出接踵而至的深层思考而吸引和感动。从残疾人的性爱观、独立生存的权利,直至到敏感的身世寻根之旅,导演在剧本创作上不断提升这个噱头十足的题材深度。更难得的是,导演在处理某些情色意味的猎奇部分时,比如说女主角第一次到风月场所找男人的段落,依然能保持着小清新的风趣幽默感,这似乎是日本艺术电影的传统。
影片用不偏不倚的眼光去看待残疾人,不同情也不鄙视,感觉就像处理一个普通女孩子的成长故事,只不过她是坐在轮椅上的脑瘫患者而已。最令我意外的是,她周遭的同事和朋友都并没有因为她的身体状况而歧视,即便是老板窃取她的漫画创作也只是针对她的才能,而非趁她的残疾人身份而获取便利。整个日本社会对残疾人的平等尊重的态度足以让我们深思。女主角需要面对的是自身正常的性爱欲望需求,以及摆脱过度保护的母亲从而独立生活。最后一幕转到个人身世寻根之旅,似乎有点偏离影片的成长主题。然而,我们会发现导演把最关键的题旨“37秒”放在这个压轴段落里呈现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情节始终回到母女两人的关系上来,清晰解答了母亲对女儿那种控制欲形象的由来,令母爱的这一层深意浮出水面。
无论如何,这位女导演在处理这个噱头十足的题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并没有往低俗猎奇的角度展现,而是用真实平等的人性心态去挖掘残疾人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真实遭遇徐徐展开,也巧妙地避免落入老套的心灵鸡汤情节里。最令我印象深刻一处是风月场大姐评价与残疾人发生关系跟普通人有何不同时,她说到残疾人会比较粗暴一点,也许暗中反映的是他们对社会或者命运的反抗态度,这种顽强的生活态度顿时令我感动万分。
1、关于残疾人的主题,梦马有点内向害羞,很多人看到残疾人会害怕或者嫌弃,这通过梦马姐姐、牛郎的表现看出来了,因此他们害羞,胆小。
2、日本对于特殊行业确实不歧视的,扮演正义使者的就是一个特殊行业的大姐姐,她鼓励了梦马,一切取决于自己
3、虽然脑瘫,但是梦马成为了厉害的漫画家,虽然一开始被人利用,但是后来勇敢得走了出来
4、缺点是剧情虽然有点慢,爸爸的设定没有什么铺垫,因此感觉转折快了些
疫情之下看这部电影,想到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样的吧,都想走出去,和爱人走在街上晒晒太阳。随你去哪里,随你做什么。
“残疾人做爱的时候很粗鲁”,是什么让“他们”不一样了呢?爱得不坦荡,世界对他们设了一道墙。
梦马多可爱呢,离开母亲的一瞬间偷偷笑,就是小孩子得逞的表情呀,去寻求初夜体验的紧张和害羞,也是每个少女的姿态。轻快的舒缓的音乐,也都是少女心事。
高中时的同学脸上有一道很瘆人的疤,初起不敢和他说话,怕自己无意识的眼神举动会让他难过。后来熟悉之后,也会和他聊八卦,说到喜欢的人他也会脸红。有天聊到与残障人士交往,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忽略了他的疤。
我能看到这条疤,也能忘掉它。太阳底下,是万物生长。
“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婚。”
“大概是因为妈妈太爱你了。”
父亲的乐观,母亲的温柔,我一直想不明白梦马父母为什么会离婚。
直到梦马妈妈拿到梦马画的姐姐的照片抱着梦马大哭时,我才突然明白过来。
原来妈妈是怕梦马因为仅仅的37秒缺氧对双胞胎姐姐的健全而感到不公怨愤吗?
这份母爱浓烈动人,她爱梦马,也爱姐姐,她把一切过错都归结在自己身上,她愿意承担爱人分离,舍弃另一个女儿的痛苦。
是这样吗?是这样的吗?
梦马的确如妈妈所想那样,内心干净得过分。
在人类劣根性面前,恶意没有让她怨恨,在阴暗的红灯区,偏见也没有让她自怨自艾。
她眼里有妓女和小俊的善意。
这些善意洗涤着她,让她勇于追寻自己真实内心。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梦马是善良的,但我觉得善良不足以概括梦马。
在邪恶面前,善良才有形状。
而邪恶没有进入梦马半分,她干净纯粹的过分。
刚开始看到梦马的时候,我不认为她和我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普通人。
她虽残缺,但有过人的天赋。
我虽健康,但平凡无奇。
在平衡的角度上,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但梦马的干净的内心打破了这个平衡,她是特别的,是高于我之上的。
她是月晕下的一汪清泉。
梦马在酒店把自己的第一次搞砸的时候,我看得好心疼啊。被约会对象说可爱但还是被放鸽子后,她很想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体验性爱,但是她太紧张了。那时候她很无助吧。
还好梦马遇到了阿俊。阿俊愿意让她住自己家,喂她吃自己加了柠檬汁的面,陪她去找爸爸。
阿俊甚至陪梦马去泰国找双胞胎姐姐。
我还以为梦马和阿俊会发生什么,尤其是在泰国,他俩睡在一张床上(•́ω•̀ ٥)
不过有这样的朋友也很棒!
这样的泰国行太美好了!
想给三星 但后半段不对了
残忍现实,让人有些欲哭无泪,好奇如果能在中国大荧幕上映是不是会赚到很多眼泪,起码柏林是哭了不少人。残疾姑娘的角色让我想到不久前看的无名之辈里头任素汐的角色,中国什么时候能有一部专门描写这种人群的题材
非常好,很多细腻动人真实的小细节,非常喜欢。网红同事害怕粉丝知道她,男妓害怕服务这样的客人,连双胞胎姐姐也害怕她,他们都在害怕什么呢?害怕不知道如何像与正常人相处那样和她相处,或者说是害怕暴露内心深处对残障人士的嫌弃。但是他们也是人啊,也是有叛逆的青春期、有性需求、有被人关注和爱的渴望的人啊。公众场合提供残障设施让残障人更被人看见,只是最最基本的第一步而已,可惜国内连这一步也还没做到呢。
#Berlinale69Panorama 后半部分这碗鸡汤喝得我...
有非常非常多遗憾的佳作,但给了我好新鲜的一口空气。虽然我更偏爱用明亮色调和uplifting的语调讲故事的前三分之二,用很不同的视角写残障人士的性欲探索,日本红灯区的大方直接,没那么多影影绰绰。后三分之一的寻亲和双胞胎姐姐似乎开启了一个不同的话题,着实有些令人疑惑。但导演解释说这是试镜女孩的真实经历,哪怕原剧本不是这么写的,也想把这一部分放进电影里。去泰国是因为她现实生活里从未出过国,想借这个机会带她出去走一走,太温柔了吧。拍摄的时候也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的,可以看得出她在慢慢变得开朗可爱健谈,导演说演完后她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以后想往演员的方向努力,电影和现实里的故事都太美好了。哪怕37秒的由来是个挺悲伤的故事,但更多的还是想让我们明白对我们来说极短的37秒很可能就是她的一生的故事。
本来一度非常有趣来着
另一种女性“成长”故事,尽管影片的主角已经是成年人。叙事切入点新奇,展示却不猎奇。当观众以为这是一个身残志坚女青年凭借努力实现梦想的老套故事时,导演却不断抛出更多的深层考虑:从残疾人的性爱观、独立生存的权利,直至到敏感的身世寻根之旅,完全提升这个噱头十足的题材深度。更难得的是,导演在处理某些情色意味的猎奇部分时,依然能保持着小清新的风趣幽默感,这似乎是日本艺术电影的传统。
这片子真是太另类了。
#69th Berlinale# 全景。非常新鲜有趣的片子,前三分之二非常好,影片神展开地让这个之前少女漫画风的羞涩萌妹子180°突变地去画H漫,并为画H漫各种“取材”,同时也通过性意识的觉醒来完成独立的过程,对新宿歌舞伎町的风俗店有非常有趣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开始摆脱母亲的控制。后三分之一又画风突变变成寻亲故事了,发现离异的父亲去世且自己有个孪生姐姐,然后就跑到了泰国(????),最终变成一个和解的治愈系故事。其实如果坚持残疾人的性权利这条线往下挖,没准能弄出一个诸如[不要碰我]或者[绿洲]这样的作品,加上还有漫画这条二次元线以及日本人独特的性心理,可以搞得妙趣横生,有些可惜了。
37秒原来是指出生的时候缺氧时间,直接导致了主人公的残疾状况。还好,通过骗子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残疾少女的生存状态。
不甘心活在妈妈的累赘和别人的影子下的梦马准备自己独立去直面人生,而面对社会的第一个就是她没有生活经验,更没有性爱经验;别人一句半开玩笑的戏言,反而成就她的改变人生的动力,从她密集约会失败到她花钱买春没有效果,最后她终于在一段寻亲之旅中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秘密;是向命运屈服还是和家人和解,梦马选择了后者,她理解了妈妈长年累月照顾的负疚感,她更加不埋怨这短短的人生37秒改变的姐妹的不一样的人生,电影給了我们一个开放和阳光的结尾,其实作为梦马真的应该感谢她生活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更应该感谢那位成人漫画出版人的“激励”其实和真的做爱不一样的事,人生值得去做的还有很多,成功的路是靠自己摸索和走出来的。37秒虽然改变了一生,但是也給我们带来少女漫画新人。日本电影在性上面,变态也可以做到极致;感动也可以世界第一
前面还挺不错的的,后面的走向太奇怪了。脑瘫患者难啊
后半程的走向虽然有些奇怪,但是仔细一想其实也很make sense,整体的情节驱动始终是以残疾少女渴望自由、体验生活为核心,在这其间包裹了关于爱、性、社会价值、自我认同以及亲情和解等一系列议题,通过多面体来展现残疾人作为普通人共性的一面,所以虽然后半程给人的感觉有些煽情有些落俗,但整体看起来仍然是清新生动且自然流畅的。女主角演的真好啊,看的过程很舒服,而且还有通过漫画来展现情绪的段落。最重要的,它展现了一个尽力消除刻板印象的日本社会,而且处理得并没有那么苦大仇深,举重若轻。3.5
主人公是残疾人士的设定,本身就为电影注入了温情与趣味的基因,电影在一点上也的确做得不错,特别是前一半故事,在极具日本特色的情境下让人看得异常舒服。只可惜后一半跑偏到了俗套甚至略带狗血的路子上,但好在电影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一个温情脉脉的主轴,算是一部惊喜的作品。
37秒是梦马出生时缺氧的时间,是导致她脑性瘫痪的原因。她不想被视作残疾人,也想拥有正常人的自由与快乐,不愿失去对生活,对美的感知力。打酱油的护工shizuka~
榴莲电影,外表带刺,味道怪诞,但内核又足够柔软。3.8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台湾的一个志愿者组织,就意识到残疾人的性欲得不到满足,也被亲友忽视,身边亲友把他们当小孩,志愿者就自愿去跟这些残疾人发生一些接触。看到梦马花钱找鸭都被歧视,还好遇到社会大姐。这样的题材真的很棒啊
于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短短的一秒钟能够决定很多人的命运。事实上,在呼吸暂停世界静止的《37秒》里有太多议题值得我们冥想和思考。弱势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遭遇、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规范与刻画、残障人士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实现,性产业对于性文化与性意识的影响,以及现代人对于亲密关系的怕和爱。还有真实和虚拟的界限、还有艺术创作与生命体验的关系等等等等这些议题都被作者细致地融入到了母女关系当中。宫崎光代这部讲述“我是谁”的处女作由“从哪来”和“到哪去”共同绘制而成。女主角是继《朵拉或我们父母》之后,又一位令观众无法将视线从她不完美的身体上移开的女性。这位漫画家就像她笔下的超级英雄一样,在浩瀚的宇宙中重建着自己的星球。尽管苦尽甘来的结局略显梦幻和理想,但我们还是要恭喜她——承受住了时间的重量。
英翻字幕注意。崭新,确实是日本人才有的発想,也确实是网飞才敢拍的题材。从“残障者的性”的入手,话题沉重但风格清新自然,如果能从这个角度一直延续下去相信整体会更有爆发力,可导演最后还是回归了家庭和解的常规套路,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吧。
残疾人和普通人无异,或许,他们眼中的世界会更加炫目多彩。如果将主线全集中在从性爱获得创作素材上,会是非常好的电影。后面急转直下去寻亲,给弄成了鸡汤,虽然也挺受用。还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