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
如果不是被剧透我一定会给四星。一星给一首翻唱的片尾曲,一星给一句话“越是隐藏越是存在”,一星给我窦哥的女神。那没有被激发的一星应该给我自己。其实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誓言无法兑现就是因为:永爱。荷尔蒙带来的是爱情,还是性!影片没有说清这个问题。责任带来的是母爱,还是愧疚!故事也没有交代清楚。其实我也没看懂这个故事,就不凭己想臆测了。其实懂不懂不重要,有共鸣的地方就是好的。越是隐藏越是存在!看到存在二字,我就无法不喜欢了。这是一个我给了三星,还想再静静地看一遍的片子。还有片头的安藤大佛,禅意十足。等我再看过了,再来。
失去的永远是最纠缠的。虽然在形式上失去了,但是在实质上永远无法剥离了。
永失我爱之痛。
袁元作为一个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代价是个人巨大的天赋+几乎家庭破产。但年轻时因为爱情,也因为命运被迫跟随丈夫到日本北境雪国的一个小镇过完全没有准备过的主妇生活。小地方传统观念极强,婆婆出于惯性思维只希望这个中国儿媳能够安安分分给她儿子做贤内助,年青的丈夫根本无力支持袁元实现自我价值。我相信在许多个日子里袁元有深深的愧疚,对自己父母的栽培,对自己在日本的努力。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让她在北海道相夫教子而已。这种愧疚终于侵蚀到她无法承受,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现怀孕,然后她做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流产后回到了中国。
她在中国的打拼起起落落,有几乎害她破产的订单,有初出茅庐一夜成名的经历,有高峰时江郎才尽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她常年都因为堕胎这个举动,承受了巨大的愧疚和压力。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何堕过胎的人会对堕胎那么难以释怀。堕胎不是割扁桃腺,不是割肿瘤。而是真真切切地杀人。那个或大或小地胚胎在被暴力吸出子宫时是粉身碎骨的。西方许多宗教甚至法律都禁止堕胎,因为没有什么比杀人罪更大。我们真心要相信,是有许许多多人,不只是女性,都会在堕胎的阴影下度过一生。讨论这个社会问题的电影作品并不多。
袁袁每一天都会想起那个孩子,甚至会给她起了名字,会在每年她的忌日给她做漂亮裙子,会想像孩子会怎么看待她这个妈妈,想和孩子分享所有。甚至都不敢生另一个孩子来代替她。这一切在即将18年后的那天来得更重。大量的梦话和巨大到要回去北海道自溺赎罪的愧疚让她几乎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那个婆婆何尝不是为这个未出生的儿孙念了一辈子,两代女人最后能和好,是因为都能懂对方的难处,也理解了对方的煎熬。
这个故事只能看,不能说。宣传的时候不能说,因为没有人要去看堕胎抑郁症的女人的故事,许多人都对这种痛苦避而不及。
我对豆瓣的低分感到非常无语,我觉得我这两个小时里被感动了,被触动了,被惊讶了,甚至回家后还心有戚戚之意。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是好的,是美的,宣传是善意和克制的。我对低分评价表示尊重但不理解。
介绍一下和俞飞鸿老师撞脸的王菲吧,她早在怀第二个孩子李嫣的早期就检查出严重的唇腭裂,但她没有一刻犹豫过是不是要去堕胎。她的信仰不允许她这么想。甚至还发愿劝人不要堕胎,赠送亲手抄写盖印的经书。我收到了一本。
看到介绍有俞飞鸿才看,知道俞飞鸿是因为使用兰蔻。其实不喜欢日本的人、电影、书籍,好多东东。打三星是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小片段打动了我,让我流泪。惠子的许愿,飞过的鹤……
看到介绍有俞飞鸿才看,知道俞飞鸿是因为使用兰蔻。其实不喜欢日本的人、电影、书籍,好多东东。打三星是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小片段打动了我,让我流泪。惠子的许愿,飞过的鹤……
在全民对女演员如此苛刻的时代,我们很难听到一个48岁的女演员获得的评价几乎一致是——“现在是她最好的样子”。
俞飞鸿就是这个例外。
4月12日,中日合拍片《在乎你》上映,俞飞鸿饰演女主角袁元,这一次亮相,距上一次她担任电影女主角已经过去10年。
但事实上,翻看俞飞鸿的作品表,从1993年开始,除了2011-2014年期间的空档,她每一年都有影视作品面世。
只不过,她将自己活得太过出彩,以至于人们总是关注她个人大于关注她的作品,甚至可以原谅她拍的很多“匹配”不上她的影视作品,似乎演员俞飞鸿的作为并不影响俞飞鸿本身的魅力。
这些年,俞飞鸿一直是一个曝光不多,但存在感很强的独特存在,当人们想起“美”“端庄”“独立女性”时,一定不会漏掉她。她不会强势地占据观众们的记忆,但总会在某个合适的瞬间被记起,并且鲜有人能替代。
与此同时,她身上的标签与日俱增,她是童年时的“惊鸿仙子”,是如今的“冻龄女神”,也是后来的“中年油腻男的照妖镜”。
8岁开始“触电”到今天,她几乎零绯闻,却总被问起私生活;没有结婚生子,却总被咨询婚姻和情感话题。
标签加身,几乎都无关作品,或者说,在公众眼里,她最好的作品就是她自己。
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外界如何定义俞飞鸿,她仍是一名演员、导演、制片人,她一直将自己纳入“电影人”的职业规范中,即便是一个没什么野心的电影人,那她也并非是什么情感专家。没野心不等于不热爱。
01
戏
俞飞鸿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妈妈毕业于浙江化工学院,都是理工科高材生,与文艺无关。
儿时的俞飞鸿长得可爱,8岁就出演了电影《竹》,剧组人打趣说,当时她归道具组管,到她的戏份就抱过去演,演完再抱回来。就这样,在懵懂中初识电影,结下缘分。
1987年,16岁的她饰演《凶手与懦夫》中的女主角陈小芬,才算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表演处女作。
《凶手与懦夫》
陈小芬是一名导游,在婚前遭遇流氓强奸,未婚夫为其报仇,以此引发了一场凶案。可以看出,16岁的俞飞鸿挑战了一个超越年龄,并极具戏剧冲突的角色。
而真正为她带来关注的,是1993年王颖导演的《喜福会》,这部影片可以称为她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优质的作品,也是她演员身份得到关注的重要跳点。
《喜福会》
《喜福会》改编自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同名长篇小说,被称为1993年最令人难忘的电影之一。
而美籍华人导演王颖正是以此闯入好莱坞,后来他还凭借《烟》和《中国匣》分别入围过柏林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喜福会》是一个群像戏,讲述4个不同经历的中国女人移居美国结婚生子后,与她们的美国女儿之间的代际关系。
影片深刻剖析了母女之间复杂的情感羁绊及无法拒绝的基因继承,同时展示了解放前夕中国的面貌,以及在中美两种文化中碰撞出的对自我身份的艰难探寻。
影片中林林总总算下来一共有13位女演员参演,在戏份上来说,旗鼓相当,其中还有我们熟悉的邬君梅和奚美娟,也因此,亚裔女演员的演技在当时的好莱坞受到极大的认可。
俞飞鸿在其中饰演的是其中一名母亲莺莺的年轻时候。
当年20岁出头的俞飞鸿饰演的莺莺只有16岁,但却是一个被诱惑结婚,随后惨遭抛弃,最终心如死灰溺死自己孩子的女人。
莺莺的经历起伏巨大,面对花花公子的引诱、丈夫明目张胆的出轨和侮辱,俞飞鸿要演出欲望、嫉妒、仇恨、绝望等多个层次的心理过程。
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片段,莺莺故作矜持和闺蜜们喝茶,她后来的丈夫林肖为了吸引她的注意,用刀破开一个大西瓜,随后用手挖出一大块瓜瓤,西瓜的汁水顺手而流,男人大口吃起来。
这个性意味极其明显的镜头,需要女演员的反应来配合才能更加出彩。
当镜头对准俞飞鸿的脸时,从听到开瓜时的心惊肉跳,到汁水流下时反应过来的羞耻,再到瓜被吃掉时享受被调戏的感觉,翻着白眼说出一句“狗屁”的扭捏,三两镜头,虽然略显青涩,但她把握住了不同的层次感。
《喜福会》后,她曾有机会在好莱坞发展,彼时陈冲、邬君梅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华人演员,但俞飞鸿并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后来的采访中,她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在国外发展的局限性太大,而在国内有更多的选择。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俞飞鸿的后续作品中,我们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角色。
《北京杂种》中她饰演毛毛,戏份虽不多,但她的出现令人感到一丝惊讶;
《天与地》中,与刘德华、刘松仁一起合作,她饰演的邬君性格刚烈,最后死得非常惨烈。港片时代,一个不一样的俞飞鸿被纪录了下来。
拍摄《喜福会》时,俞飞鸿正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大三,而在进入电影学院之前,她已考入杭州大学,但不久就退了学,因为之前三部电影的经历,她确认了要将自己推向电影。
大学毕业后,她留校担任助教一年,随后就辞职去了美国留学,一去就是三年。
1998年回国后,她开始大量接拍电视剧。
这一时期,是她整个国民认知度的爆发期。
1999年,她迎来了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牵手》中的王纯,一个是《小李飞刀》中的“惊鸿仙子”杨艳。
《牵手》几乎是国内最早正面探讨婚外恋的电视剧,在当时十分轰动。演员阵容也备受好评,男女主分别是吴若甫和蒋雯丽,而俞飞鸿饰演的王纯正是插足两人婚姻的第三者。
或许我们应该庆幸当时的网络并未发达,否则难以想象俞飞鸿将会遭到怎么的口诛笔伐,也正因此,这部剧留给70和80后的深刻印象里,并不包含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俞飞鸿的审判,而对于很多90后来说,这或许是他们人生中见到的第一个出现的“小三”。
好在没过几个月,“惊鸿仙子”登场了,这才是90后对俞飞鸿真正的打开方式。
真正的美目流盼
杨艳这个角色在古龙的原著小说中是没有的,电视剧改编出了这个角色,在有着和当时名副其实的“台湾第一美女”萧蔷和25岁的贾静雯同台的情况下,俞飞鸿最终成了压轴女神。
《牵手》之后,俞飞鸿一夜爆红,剧组邀约猛增。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她一共拍了14部剧。
而这一阶段,她几乎停滞了电影方面的所有工作,只有2001年的《新十字街头》和《北京的乐与路》两部作品。
或许感觉到自己重心的偏移,2006年-2011年她再也没有电视剧作品,开始回归电影。
2007年,她再次与王颖导演合作,拍摄了《千年敬祈》,在片中她饰演一个在美国生活的离婚女人,面对阔别12年从中国来看望他的父亲,两人之间产生的疏离与文化差异。
这是导演王颖擅长的题材,而俞飞鸿流利的英文能力也让她在饰演这个角色时更加得心应手。
两年之后,俞飞鸿的导演处女作《爱有来生》上映了。
虽然直到今天她依然只有一部导演作品,但她的导龄却有10年。《爱有来生》从2003年开始拍摄,但前前后后却历经了十年。
这十年中,遭遇了各种不顺。拍摄时恰逢雨季,24小时不间断的雨连下了3天,后来,剧组又面临人员变动、资金断裂等情况。
同时,在那几年间,中国电影正式迎来大片时代,张艺谋上映了《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市场正被资本裹挟着向无法预估的明天奔涌而去。
等到《爱有来生》上映,四千万的投资,只得到200万的票房,从市场情况来说,无疑是一次惨败。但对俞飞鸿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成长。
在《爱有来生》中,她身兼导演、制片人、演员等多重身份,影片改编自小说《银杏,银杏》,讲述了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而家族仇恨和永恒爱情的宏大主题,不禁让人看到很多经典爱情片的影子。
从28岁到38岁,俞飞鸿讲述了这样一个“执拗到动人”的故事。
后来的十年,她一直以一种不疾不徐地节奏拍戏和生活。电视剧方面,她演正剧,也接通俗剧,演过“最美宋美龄”,也演过心狠手辣的女特务;电影作品上,一两年接一部商业片的配角。直到最近的《在乎你》。
02
美
俞飞鸿生在传统而“正确”的家庭中,所以她崇尚自由,从一开始的退学,再到辞职去留学,都是在不断拓展自由的边界,即远离。
她年轻时的梦想是,一本护照、一张信用卡、一门外语,走遍世界。
但她并不放纵,她依然充满着“秩序感”,她不断突破自己的软肋,从不会愤怒到飙脏话骂人,这是她的成长进阶之路,于是才有了她今天的“镇定之美”——并不咄咄逼人,但你知道她明察秋毫。
选择表演也是她寻求自由的方式,在这一方面,她评价自己有悟性,但天赋如何她不清楚。看完《梵高传》,她只感慨:感谢上帝赐我平庸。
她是活在潮流之外的人,长相大方英气,并不符合这个时代惯常的审美,从角色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似乎从未演过少女。
《父亲的身份》饰女特务
但在某种程度上她保留了人们对旧时美人的幻想,她自称老旧派,但她也知道老旧也是坚定的另一种表达。
但她又是某种先锋的代表,她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是独身主义,她坦言26岁后就不期待婚姻了,但她有自己的情感生活。
但每次被问起不结婚的原因时,这些问题都像是这个时代迂腐的暗箭,总是试图从她的语气或微表情中捕捉到她悲哀的佐证,以此达到主流审美价值观的高潮。
俞飞鸿活得通透,人们又羡慕,又嫉妒,但她从未想过要标新立异,只按自己舒适的状态生活,她足够自信和笃定,一切都正好。
希望当面对每个独特的个体时,这个时代也可以真正自信起来。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看完片子的都会明白惠子其实是袁元幻想出来的,当年她就已经把孩子打掉了,而这成为了她一直以来被掩埋的心结。但是就像台词说的,“越是想掩埋,越是证明存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袁元很自私,欺骗富哉没有怀孕,自己偷偷跑回国还把孩子流掉。但是如果站在当年袁元的立场上想,可能你也会有一丝丝的理解和同情。年少时去日本留学读设计,家里要供她是很艰难的。母亲也许正等着她学成归来,望女成凤。她嫁给了富哉后不但不能开始自己喜欢的设计事业,还要忍受婆婆对她的男尊女卑专注家庭主妇的教育。加上看到同学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自己却没有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袁元一开始为了富哉也是默默忍受过的,婆婆不能接受自己的中国文化(不吃她做的中式早餐)和追寻梦想(截了她的包裹和烧掉她的设计稿)其实都没能让她真正下定决心离开。真正让她选择放弃逃回国内是因为怀孕。她发现她不想也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如果生了孩子,她的下半辈子就真的只能困在那个偏僻的小镇了。她不甘心,她要放弃一切回去,包括孩子。当然,这不是唯一的选择,她幻想了她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把孩子生下来,但结局还是一样,她终究还是会因为很多现实问题而留下孩子自己回到国内。惠子最后说的那句“既然这样,还不如当初不要生下我”,正是袁元自己内心的想法。
袁元从日本回国后一直努力做设计,中间起起落落,但因自身的实力和搭档的帮助,她最终拥有自己的品牌成为了成功的设计师。但对富哉和打掉的孩子的愧疚也因为精神支柱母亲的去世、好朋友刘静生子和事业上的瓶颈而彻底爆发出来。因幻听和幻视出现了她幻想的女儿:惠子。惠子除了是她幻想出来的女儿外,也是她自己的一个缩影。她从惠子那里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她不想惠子犯和她一样的错误所以想要用自有的资源培养她、让她多看看世界来改变她因为热恋期而产生的早结婚想法。
很多人可能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惠子是她想象出来的,但是导演一直都埋有伏笔。袁元每次都梦到同一个梦,都会说梦话“你去哪儿”。我理解的是她因为对女儿的愧疚,一直梦到她已经把验孕棒扔进垃圾桶了却又出现在她面前,一直梦到女儿在车站前质问她去哪儿了,是的那次她去把女儿打掉了。她重复做这个梦就是在变相重复折磨自己,惩罚自己来释放对女儿的愧疚(包括后面沉入水中)。
袁元渴望得到原谅,这促使她第一次出现幻觉:收到已逝母亲的短信。她把埋在心里的秘密原原本本告诉了母亲,这是她之前不敢当着母亲的面说的。同样的,她也全部告诉了富哉和她想象出来的惠子。她渴望得到原谅,特别是惠子的原谅。可是就像富哉说的,他们可以原谅她,她自己能原谅自己吗?正因为她一直不能原谅自己,重复的梦、幻想出来的惠子、再回日本等,都是为了自我救赎。其实婆婆过了这么多年已经释怀了,她一直没有告诉富哉真相,一是怕伤害他,二是她可能意识到自己间接促使了这个悲剧的发生。她对袁元设计的手套的评价就是对她的认可,最后戴着手套送她走就是已经原谅了她。
富哉一直都是爱着袁元的,为了她不惜和母亲吵架,她离开后也没有再找别人,一直醉心研究袁元外婆酿酒的技术。“心酒”的心就是变相给袁元表白:他的心一直都在。他最生气的其实不是因为她把孩子打掉,而是她没有对他坦诚,不肯和他一起面对,而是选择了逃避。但是因为对袁元的深爱他最终也选择了原谅,他知道,他也要负很大责任,一直以来最不好受的人是袁元,他都没能在她身边。可是就像袁元说的”我们之间只隔了一片海,却像隔了一辈子”,他们一个要继续在日本经营家族酒窖,一个要回中国继续设计生涯,这辈子都没法相守一生了。在袁元沉入水中时,她第一次看到了仙鹤,把她从自我惩罚中解救了出来。惠子最后追着车,喊着妈妈,这也是她第一次喊妈妈,最后那只仙鹤再次飞过,意味着她的惠子原谅了她。
片名《在乎你》这个“你”到底指的谁呢?其实这不重要,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那个“你”。袁元在乎的是惠子,也许最在乎的根本就是她自己,在心结都解开后她还是选择了回国。如果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也许还是会那样做。有心结一定要早点解开,放过自己也是另一种在乎自己的方式。其实大家都应该在乎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在乎自己,那谁还会在乎?
最后说说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幕,两人在拉面馆里面互相用手机开对方的视频给对方看,看的时候真的笑了出来。那场的台词和表演都很喜欢,这么多年双方真的还是在意彼此,爱着彼此,人虽然不能在一起但是心还是互相牵绊的,这就是”心酒”的名字由来,爱情的味道吧。
“年底我就把女儿接来深圳” “是呀,还是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 “我有一双儿女,但我希望女儿长大后不要太成功”
——同事在公司茶水间的闲聊
《在乎你》女主角的人生,正是这样一位“太成功的女儿”。
国际一流设计师,留学经历,拥有个人品牌与私家别墅,但膝下无夫无子。
她年轻气盛时,也曾结婚并妊娠,却因婆媳关系,家庭对个人发展的限制而抑郁。
抑郁而愤慨的她,默默做下流产的决定,最终搭上列车回到祖国。
二十年后,功成名就的著名女设计师,袁元,因母亲离世而精神恍惚。
她在自己的艺术展上“看到”一个女孩,这名“女孩”是她的尚未出世的女儿,
以幻觉的方式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向女孩倾诉当年狠心抛弃家儿的缘由。
祈求弥补二十年间的过错,却无济于事,而后女孩消失了。
她却深陷于过去抛弃家庭的痛苦之中。买上机票,重新回到前夫面前。
多年未见,旧情人有各自的事业与归属,寒暄与离别后,她释怀了。
或许恶梦从此远去,或许睡梦再无呓语。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而这部电影的价值在于,告诉世间的妈妈们,
太成功的女儿,各自有各自的活法,各自有各自的追求,
母亲不应该在女儿还在探索这个世界时,就对她说不可能。
“为什么希望你女儿长大后不要太成功呀?”
“我觉得这个社会还是男女有别的,女人想成功就要放弃太多,家庭就没有了”
“我觉得或许不会,至少我觉得不是所有女人都会这样”
本片提供的这样一位故事人物,有事业的欢愉,也有家庭的悲痛。我认为,所有的人生都是“根据目的地,找路径”,如果达到了自身的追求,就不必管世俗社会的要求,人不能一心二用地活着。
和过去和解的故事被拍成了旅游宣传片加视频剪辑素材大全……如坐针毡啊……大泽桑戏份不多还来跑宣传,太敬业惹想哭
本以为只是部温情文艺片,后来竟还渐渐看出了悬疑感~P.S.第一次在大屏幕以及现场见到俞美人,颜控表示非常满足~~
堕胎后十八年念念不忘,甚至精神失常,反堕胎宣传片?!没想到,在这个年代,还有人写婆媳恩怨逼走儿媳妇的故事,故事的反转级别简直就是低能水平……比起俞飞鸿年轻时艳压群芳的美貌,演她年轻时的演员只达到了五官端正的标准吧。
前半段也太尴尬了…中文日文鸡同鸭讲的对话,导演时常放空却又没有任何信息量的特写镜头,一望即知却故作悬疑的人物关系,莫名其妙的行为动机…靠后半段稍微救回来点。大泽隆夫真是太柔软生动和羞涩可爱了!找不出第二个同样气质的男演员。赞叹一下俞女神的素颜特写也超能打,真人像个小女孩,完全不像奔五十的人,惊到我了,但女神演技和日文发音都略生硬。最后,导演,你要是啥都让观众自己思考,那请问映后交流的意义在哪里?
这是邓丽君被侮辱得最惨的一次,赶紧去听两张左小诅咒压压惊。有一种梦想叫时尚,日本麻麻一连用了好几个形容词夸她:高贵、高雅、华丽。爱从哪里来?爱从比人高的用剩布料来~
很多细微深邃的人间意义都有了 梦境比现实看着更真实 男演员的演技好细腻好准确 尤其亮相那一瞬间眼角盈眶的泪。
故事狗血敷衍,台词装腔作势,节奏又臭又长,表演无力回天。
大泽隆夫的颜值和演技在后面一个小时使得这部不知所云的片子有了一丝丝看点
4/11@LCM百丽宫 导演+主演见面,求求直男导演别碰女性题材了真的,毁了多好一题材。
听说《第一炉香》定了俞飞鸿演姑妈梁太太,感觉会砸。她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生人勿近气质,外表总是一丝不苟眼神里却写满了倦怠,感觉对世界看得太通透以至于欲望尽失斗志全无,所以看她的表演,无论喜怒哀乐,都毫无说服力。
评论里有人说反堕胎是不是瞎了。明明是一个很清晰的决定,痛,但是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哪怕重来,一样会这样选择。身为女性,要割弃原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还是有爱的一部分,本就是个艰难的决定。她一直在逃避,自然会有心结。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看的,比很多国产片好多了。
这部写真映画唯一的意义就是让我见到了十年前的男神(之一)的大泽隆夫。
国产片里确实比较少这种,像是有钱性冷淡的中老年男同性恋拍的故事,精致漂亮冷冰冰。本来还以为是爱情片,结果大泽隆夫的戏份差不多只有二十分钟!气死
日系文艺的底色间,北海道的雪国风光无疑又为《在乎你》增添了唯美的一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样一副浪漫的画卷之下,作为一部中日合拍片,电影即没能深入展现两种文化间的碰撞,也没能勾勒出细腻动人的情愫,空乏的剧情使其艺术的体现仅只在于电影的风光。
一星半,小清新味儿的狗血,陈旧的心理建构,最后与后果、结果的所谓和解建立在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前提上,这个前提没有矛盾的第三方施加,只是主角自己的选择,并非情非得已。文本非常薄弱,全然靠心理外化和想象空间包装,铺的太满。情感和跨国文化的碰撞也很空洞,中间一度以为要拍《知日之清酒》。下水的替身剪辑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十分佩服跟着路演场看了五遍的粉丝团成员们,这么臭的裹脚布都受得下来。
单曲循环两小时我只在乎你都比这强
美术和摄影很日式 光打得好滤镜调得好 俞飞鸿日语发音不错 大泽隆夫中规中矩 傻逼片方和宣发翻译配备都不到位还搞什么中日合作 也不怪几场映后见面两位主演都不太营业
很久没有看一部电影如此心不在焉了,中间因为走神错过的每一分钟都毫不后悔。空洞、矫情、过时、无趣,文本极弱,叙事陈旧,表演乏善可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俞飞鸿,或许作为个体她是一个优雅的榜样吧,但作为一个演员,真的没有作品啊……无论上进心还是眼光,都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为自己的走神补加一星吧,但真的,看这片子还真不如好好放空。
独立女性与找寻自身出路的困境,于是电影也拍成了一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