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讲十二月党人革命的,画面很好,到处都是大长腿的俄国军官上演各种制服诱惑,难免让人荷尔蒙爆棚,后半段的战争场景拍摄的也非常逼真。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和历史是偏离的。
电影的主旨是,贵族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为了把权力赋予给人民,和沙皇开战,最后失败并牺牲的故事。
但是,这个视角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出入。
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结束,可能需要我们更仔细的探讨。
君主--高级贵族--低级贵族,它们的利益在当时是不一致的,十二月党人所拥护的君主立宪最大的受益者是低级贵族。《1640年英国革命史》这部书很详尽的描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那一段历史,国王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矛盾不断,而大资产阶级在中间首鼠两端。如果碰到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们就和君主一起开心的剪小资产阶级的羊毛。如果君主让人不能忍受,他们就和小资产阶级一起高喊“平等、自由和宪法”。这部电影也一样,如果没有遗诏,老大康斯坦丁也想争夺王位,那么这个革命还有胜利的可能。可惜,康斯坦丁无意于王位,所以,议会选择了尼古拉。
另外,对于年轻贵族的革命,究竟是想把权力赋予给人民,还是想把权力赋予给自己(贵族阶级),我觉得更可能是后者。也就是说,电影最后所说的人民,可能并不包括农奴。而不是像某些人谈的那样,自己掘自己的坟墓,为了把自由和平等带给所有人。骑士精神很让人向往,但往往是戏剧效果多于实用效果。俄国的近代史,风起云涌。即使100年后,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对解放农奴仍然有保留,有犹豫。
影片中的人们为自由而战,为真理而战。但是,真理和自由不会赋予你胜利的保证。
为了胜利,人们永远需要更多的准备。
对于真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这是不错的电影,至少比国内很多刻意讨好观众和好莱坞的大片好太多了。还是值得看的。
某后花絮
有趣的是,电影拍摄于2018年初在莫斯科开始。 影片在圣彼得堡,别尔哥罗德州和加奇蒂纳拍摄。 为了在别尔哥罗德州拍摄影片,建立了一个电影村,共有22栋房屋,一座寺庙,水井,蜂箱,棚子,桥梁。 此后,在那里成立了民族志博物馆,电影公司“电影总局”将建筑物捐赠给了当地政府。
由于这部电影是在19世纪初期拍摄的,当时side角和胡须风靡一时,因此化妆师必须制作数百个不同的样本,以确保每个演员都拥有正确的色彩。 制服用金肩章是手工制作的。
一年半的时间,整个生产过程都记录在一部360度的Samsung 360 Round相机上。 这是俄罗斯电影界的首次此类体验。
了解俄罗斯电影很有趣。 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帮助下,圣彼得堡于19世纪上半叶重建。 为了拍摄,精确地复制了1806年的12磅大炮,用于与拿破仑的战争,然后在起义期间在参议院广场上使用。
电影中叛军团的旗帜正好重复了叛军的标准。 至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手工制作一张画布。
在圣彼得堡参议院广场拍摄最高潮的场景期间,天气很冷-空气温度降至-24°C,由于湿度高,感觉像-30°C,所以脸红和红润的脸颊和鼻子因寒冷而变红不化妆。 演员和临时演员用保暖内衣抢救了自己,并在两次休息之间在车辆中进行了预热。
俄网影评:
Pumgo
2019年12月29日02:34
上帝拯救国王?
"救世联盟":上帝拯救沙皇。
你知道吗,我出生在大多数十二月党人服苦役的城市--在彼得罗夫斯基扎沃德,现在俄罗斯地图上叫彼得罗夫斯基-后贝加尔基。特鲁别茨科伊、伏尔康斯基、安年科夫、卢宁、戈尔巴乔夫斯基、别斯图热夫夫妇、穆拉维耶夫、雅库博维奇、奥博良斯基等人都曾在那里居住过。他们的妻子来找他们--特鲁别茨科伊、安年科娃(格布勒)、沃尔康斯卡娅......。
从小到大,Decembrists都是超级英雄,也是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拼命三郎(连他们这样的高人也不例外)。独一无二的黄金青年,在战争结束后,突然决定不仅仅是喝香槟和开派对。美丽的疯子,他们先是为祖国而战,然后在祖国中与制度作对。
我是一个易受影响的人,当我在参议院广场上看到起义后受惩罚者的名单,看到佩斯特尔原创的 "俄罗斯真理",看到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的 "宪法",看到囚服、笔记和素描......这些人让我的土地名扬天下。我从小就对他们怀有巨大的敬意,我不在乎他们是否被灌输了价值观--我绝对受益于这种意识。
然后 "救世联盟 "在电影中出现了。完全清楚,现在俄罗斯不会上映任何一部同情政变策动者的电影。很可能会有一部亲政府的宣传片上映。尽管如此,我还是去了电影院:毕竟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很亲切,我心爱的圣彼得堡的风景,我需要自己客观地评价这部电影。
在我内心--一个骄傲的小姑娘,为德胜门派,她被人吐槽:根据电影制片人德胜门派--愚蠢而嗜血的大佬,短视而无聊的梦想家。没有说他们为了什么而战,但有人努力暗示,好像他们只是想要权力和暴力。对俄国真的存在农奴制以及农奴制是怎么回事,以及他们在军队中服役25年(!!!)的事实一无所知。但导演和制片人显然对未来的尼古拉一世充满了同情--他们让他变得平静而悲伤,非常理智和仁慈。这就是尼古拉斯,当地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帕尔金--因为他喜欢用棍子打人的形式来惩罚他!他的名字叫帕尔金。
超怪异的音乐选择:巴斯塔的 "Sansara "是什么鬼,在一部关于Decembrists的电影里?而 "鹦鹉螺 "的 "水上行走 "之所以被插入,是因为有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 疯狂的配乐,说实话。第一频道真正的商标无味。
哦,恩斯特先生和克拉夫丘克先生,我真希望有一天你们会为你们在这部电影中传达的信息感到羞愧。对于那句愚蠢的忠告 "我们的国王最清楚,呆在自己的位置上喝香槟,你们也是聪明人,看着学着叛逆者和自由思想者是怎么发生的"。我讨厌他们下垂的方式,坑了一个失败的故事,但还是试图改变事情的好转。他们是如何把战争英雄和开明人士(天知道,俄罗斯需要这样的英雄)变成了拿着枪的抽搐、过气的时髦人士。他们不是超人,但肯定是个性突出的人。
P.S.从技术角度来说,顺便说一下,这部电影还不错,看起来很贵。拍得很壮观,服装也很好(不像是对面工作室里缝制的),演员们在视觉上坐在角色里,好像很合适。我很喜欢看那些穿制服的帅哥(尤其是伊戈尔-彼得连科)。当然,剧情像一只亢奋的山羊一样蹦蹦跳跳,不熟悉历史的人很难跟得上,但不知为何,剧情很有活力,不枯燥,没有拖泥带水。演技也就那么回事。多莫加洛夫-米洛拉多维奇不错,其他老派演员也不错。彼得连科是一爱一。年轻人出场平淡而悲怆,而普里鲁奇尼则用疯狂过度--佩斯特尔当然不是个简单的人,但也没那么疯狂。
我还是重看《迷人的幸福》吧。
10分之4。
剧情一开始是年轻时期的男主(谢尔盖),其对自由的定义获得了拿破仑的赞许。门打开,开始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其的审讯。剧情接着一跳返回了上一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攻破巴黎。男主在列队中迎接沙皇时手里拿了一箩筐香槟酒,沙皇宽恕了他的无理并离开(这里和后面相呼应)。中间一大串描述的是起义的局限性:有人泄密、有人背叛、更多的起义组织者的天真(开枪就输了,沙皇的军队不敢向我们开炮)…然后又回到对谢尔盖审判。尼古拉一句(意思类似):“你是个聪明人,如果统治者能被武力威胁(其在位时与英土法联盟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那就不配是统治者了。如果我先前能够听一听你们的请求,在那件事(起义)发生后就不可能了”。这句话也是给门后的孩子,日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听的,同时年幼的亚历山大二世离开时的背影和谢尔盖一样,意为其继承了某些谢尔盖的理想和沙皇的治国方针(P.S.亚历山大二世完成了俄国的改革,但是更镇压了许多革命)。执行绞刑时,其中三个人从绞刑架跌落,也可以看作暗示着上天也不希望这些人死去。最后的回忆和结尾的对白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十二月党人(他们大多是低阶贵族)与亚历山大一世以及当时的尼古拉亲王在战胜拿破仑“解放”巴黎后举香槟庆祝胜利(也暗指沙俄在欧洲大陆的崛起),意为二者同为俄利益着想,皆为俄的英雄,同时暗含惋惜,如果当时可以挑明意图(降低士兵服役年限,解放农奴)也许就不是这个结局了。
有这样一群人,身为贵族和上层,心里却想着革命,想着挽救这个国家,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为了自己的理想。
影片多用大景别和长镜头展现革命。
鸟瞰镜头:表现士兵哗变与长官游说,士兵所穿的普通军装和长官所穿的华丽军服在镜头上表现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再因为镜头中全是士兵,只有长官一人,更显得长官具有一种势单力薄之感。
#救国同盟 影评# 前两个月就看过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心里一直保有着期待,但苦于没有整块的时间品鉴,就一直没有打开这部电影,乘着今天跟朋友约好,就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首先评分给三星,主要给摄影,画面和十二月党人这个题材,为革命牺牲的情感很动人,“每个人都想要改变,却又不愿意付出牺牲”这句话也说得很精辟,更反衬了十二月党这些革自己命的人的伟大之处。 但这部电影的问题非常之大,包括但不仅限于琐碎的故事线,庞杂的人物背景和混乱的价值观。这是一场失败的革命,非常失败,少数一些贵族意识到了民主、宪法与自由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发动群众,那些士兵在广场上被枪支和炮弹淹没,呆呆地站在那儿,他们被欺骗,到死也不懂自己为什么而战,旁边的民众嘻嘻哈哈,本来想要见证一场即位仪式,也被纷杂的炮火所掩埋。不用谈系统的执政纲领,未来计划和确切的夺权手段,十二月党人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沙皇会与他们和谈,会自动让出皇位,本来能够夺取胜利,却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但是,这种毫无支撑点的革命,就算成功,也是误打误撞的、无法延续的成功。 其次,这部电影的价值观非常混乱。本想赞颂十二党人的流血,结果不断的美化沙皇专制,屠杀的命令不是沙皇下的、沙皇是仁慈的这种想法贯穿了整部电影,最后的改革与十二月党人的牺牲无关,是亚历山大一世与二世的良心发现,甚至尼古拉一世说出“本想和他们和谈,结果他们做出这种行为,我就不愿和谈了”这般的话,十二月党人很伟大,最后牺牲的处理也很有美感,过去他们一起抗击拿破仑的侵略战争,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对于这场革命,也是出自对国家深刻的爱吧。 新千年以后的俄罗斯,确实是一个迷茫的俄罗斯。它试图赞美沙皇,美化沙皇的行径却也无法抹杀掉革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当时沙皇不愿和谈,最后被二月革命灭了全家也是一种报应吧。
少见的沙俄军事电影,而且是关于“十二月党人”的故事。 很喜欢这部电影。 一群沙俄贵族军官,在反击拿破仑时去了欧洲,受到先进政治观点的熏陶,打算改变沙俄的政体——发动政变。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们的政变因为太脱离人民,只依靠军人,而且有执行时过于仓促,领军人物临阵脱逃,对于政变时沙皇镇压的残暴和血腥程度没有做好准备等因素,政变失败了。 但他们的行为真的太纯粹了,真的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实践和牺牲。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叛离了自己的阶层,甚至在与亲朋战友有政治观点冲突时仍然义不容辞。 他们是贵族高级军官,他们本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却愿意为了农奴的解放和推翻沙皇的暴政而牺牲生命。除了政变时战死的,沙皇判绞刑的,剩余的大部分参与者最后都命丧西伯利亚。 也正是这样的高尚和纯粹才受到了列宁的高度赞扬。 电影里的军人都很帅,军装非常漂亮。在广场上被炮击的时候,为了军人的荣誉一动不动十分震撼。 最让我唏嘘的是,电影结尾回到他们进军巴黎之时(也是电影开场第一幕)。军官们个个意气风发、年轻有为、朝气勃勃,他们本可以选择与沙皇喝香槟,但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更伟大的道路。
画面很美
视角偏狭,立场含混。革命不是病毒,专制(即便冠以“开明”二字)才是。
沙皇拒绝改革残酷灭掉了理想主义的贵族的柔性叛乱,最后被军工资本家逼下台,被布尔什维克杀全家也是报应。
7.5/10 这片比看之前预期的要好。之前看的不少批判点(立意模糊、抹黑十二月党人等等)并不认同。要说缺点就是线络有些散,角色塑造并不亮眼,以及审美上和剪出来的宣传片不是同一路数。最后的绞刑,响起的确是胜利的轻松配乐,男主在死前记忆回返一切的开端,这片的结尾单独值半星。
史詩。
太美了…彼得堡
老阴阳人了,全片都在阴阳怪气十月革命(滑稽.jpg)
结尾的假结局复活蒙太奇形式万用不腻就好像南山部长,没有准备充分的政变也只会是叛变了
尼古拉一世曾问普希金如何看待十二月党人的叛乱,普希金答:“我想我会站在起义军那一边,陛下。”十二月党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认为革命是请客吃饭。贵族的脑子里对于绞刑和西伯利亚没有概念。而且对于推翻之后怎么重建也没有概念。有想法和热情是好事,但最好先思考一下。否则就是白白流血,什么也改变不了。尼古拉一世压根也不会听你们的。
优点: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每一帧都美的和画一样。火药与硝烟,空心方阵,拿战时期战争的完美表现。缺点: 细碎的情节,有时候无聊的让人想睡。 单薄的人物塑造,出场的很多,但是没有细节的表现,让人看了就忘了。感受:如果你是和我一样带着对十二月党人的憧憬来看这部片子的话,你一定会失望。导演试图用一种所谓的客观的视角来叙述事件的经过,所以没有很明显的英雄,当然也没有故意的反英雄。但是,但是,看着看着就让人很不开心。尽管知道这些年毛子一直在为沙皇洗白,尼古拉一世也比同时期中国君主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电影拍得可是十二月党人啊!尽管他们有着种种的幼稚病,但是他们确实是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了。导演表现他们的幼稚太多,理想太少,不免让人试图揣测他的动机。
皇帝孤身单骑面向叛军与其对话。炮兵不肯点燃引线开炮镇压。缺乏缜密的计划,广场溃败草草进攻要塞。人民也不了解这些青年意欲何为。狂人以为永远改变了俄,在我们俄罗斯,谁不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尼古拉一世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角色,展现另类美感。旁白宛如科教片,展现主创电影语言的贫乏。配乐过于现代,失去贵族悲剧感。片尾梦回巴黎举杯香槟像是一种和解。
预告片几个简单的镜头,就让人们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是克制,是激情,是隐忍,是牺牲,是对自由的向往,是无数默默无闻的人无私的奉献,革命的意义在于推动历史向前,让人们朝着更加光明,自由,平等的美好世界前进。“人们都向往自由,却没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8分。我对那个排队枪毙的时代真的是毫无抵抗力啊~故事让我想起了秋瑾,想起了黄花岗,所不同的是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更多的其实是旧秩序的得利者,他们自己革自己命的气魄值得钦佩,但可惜他们只有热情与热血,却缺乏隐忍与决断,事不机密又没发动群众,最终空留余响,也间接导致了俄国的问题只能通过彻底的颠覆才能解决。俄罗斯对本片真是下了血本啊,人物还是道具都精益求精,看得我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把革命的对象(尼古拉一世)轻易地从身边放走,乖乖在原地等着被炮击,队形乱了之后就群龙无首溃不成军……近卫军不是再搞革命,这是在玩过家家
配乐,剧情连贯,特效,相当不错
最后几处冲锋的场面看的我真的很难受,战争、死亡、理想、国家,最特别的在于救国同盟这一群军官群体的描绘,即便是戏份不多的几个也仍然展现出十分鲜明的形象。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真的很纯粹(不是说善的纯粹,而是所有的情感都带着一股莽劲儿,这一点在其他俄罗斯文艺作品中也非常突出,真是神奇的民族。
2.5 结尾有点感人,加半星。批判它站在反动立场上的也太高看它了,这片有什么立场啊,就是凑一堆演员,想到哪拍到哪,非要说体现大漩涡里的人性吧,那表现得可太失败了。这不如高尔察克呢,那部再反动好歹还占个观赏性。导演下部拍个悬疑片吧,没准能拍出点花来。🙄
烈士造反者通常都不爱具体的人。他们也有爱,爱坚执的原则,也爱人,爱抽象的人。所以烈士造反者并不忌讳屠杀,甚至是大屠杀,因为他们在宏大理想中试图缔造的那个世界远比一切具体的人和现实的人来得重要,为了这个世界的图景,一切具体的人被碾成齑粉也在所不惜。最后一部分扳回来印象分。只是造反者在煽动底层普通人去当炮灰之前,务必高尚善良一点吧,实打实地告诉他们会有的残酷后果,而不是只空口许诺好处,真正的自由是能清醒明智地选择并坚守自己的选择,那么即使为此而死他们也是自由的,而愚蠢的人得到的只是忽悠而不是自由,当然投机者要的也不是自由,而是好处。
制作很精良,每个画面都很宏大,很美,配乐也很燃,但是画面的剪辑略无语,特别是时间过渡的剪辑,太生硬了。再开说说剧情方面,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想要推翻专制统治,虽然失败了,但是那种无言,勇猛,无畏却是令人震撼。“每个人都想要自由,但却没有人愿意付出代价”还有就是,可能我俄语不到家,后面没看懂,他们被处于绞刑,然后谁把绳子搞断了?他掉下来回想以前的快乐时光然后咧?
俄罗斯现在的意识形态真的很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