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万物与虚无

第2集

主演:吉姆·艾尔-哈利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剧照

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2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6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万物与虚无

我们是如何从孤立、不起眼的视角来凝视星空并开始演绎出万物的形状、大小和起源的?

16世纪之前关于宇宙的观念:地球是一个巨大并且固定在固定位置的旋转星体薄壳中的一员。

1572年,1a型超新星的爆炸出现,它比太阳明亮了亿倍,在白天也能看见它。英国议员 Thomas Digges和他的一位天文学家朋友John Dee一起探索这颗奇妙的星星,最后Thomas Digges用自己的模型打破了哥白尼原有的“恒星附着于球壳”的思想,改变了人类关于宇宙的观念,使得天文学家狄格斯不得不意识到一点——恒星分布于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

Thomas Digges提出,但是这个观点却有一个悖论----为什么夜晚的天空不想白天一样明亮?意思是既然宇宙中有无数恒星,就算它们与我们相距无数光年,但总有一天它的光会到抵达地球照亮地球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两百多年,这个问题的一直没有进展。直到十八世纪,望远镜的巨大进步...

Herschel和他的妹妹Caroline用他们发明的望远镜日复一日地观察天体的运动。

1785年,Herschel出版了银河系的近似图。在他的图像中,宇宙是有边缘的。但同时他还发现了奇怪的星云,但他却不能知道那是什么----他的设备不能观察外太空的情况。

Herschel逝世后,人们发明了恒星视差这一方法来估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宇宙唯一星系和多星系的两派论。

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工作的Henrietta Leavitt一位无名女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更精确计算距离方法。

1923年,随着观察设备和科技的发展,天文学家Edwin Hubble用Henrietta Leavitt的方法计算出了仙女星系与(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与我们的距离。

他的发现打破了宇宙唯一星系的理论。

但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要解开宇宙的秘密必须用到数学与物理理论。

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得的几何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空间相关概念。

两百多年前,Carl Friedrich Gauss和他的学生Bernard Riemann提出了三维空间的概念。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用高斯和黎曼的数学概念,改变了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他的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是都有形状和结构的。人物开始提出宇宙是动态的,不断膨胀的。但是爱因斯坦却相信宇宙是静态的。

这时候,Edwin Hubble观察到了光在运动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及远近恒星的颜色,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拍即合证明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宇宙在不断膨胀说明宇宙是有起点的,就像一个气球一样。

通过卫星,我们已经可以观测计算出宇宙的年龄。

到这里,我们才回答Thomas Digges的问题:为什么夜晚不想白天一样明亮呢?

原因就是在很久以前宇宙还没有这么大的时候,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膨胀的速度超过了恒星的光速,以至于它的光亮永远到不了地球。

事实上,我们只能观测到137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发出的光,这称为可观测宇宙。

但宇宙膨胀的速度由于一种我们称暗物质的东西使他膨胀的速度一直在不断增快。

这意味着,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会越来越少,无数的恒星会离我们愈来愈远,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远离彼此......直到只剩自己。

-------------------------------------------------------------------

几千年的探索,但似乎宇宙的结局是一个悲剧。

宇宙不断膨胀,所有的星系都会变成孤岛......

然后呢?

 2 ) Way beyond description.

要我说,只有意识到人类目前发现的宇宙的有限,才可能有一丝知道人类个体其实十分渺小的谦卑。

这部影片的核心观点就是,万物的存在恰好就是人们目前认为的虚无。听起来很荒谬对吧?这个世界的起源怎么可能是一片虚无呢?相信看完此片你自有答案。

其实,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断案,越简单矛盾的观点,只要无法证明其不合理性,那它就很有可能就是真相。就像断案,当你排除所有嫌疑人,最后剩下的一个选项,无论看起来多么无害和离谱,那个人一定就是最终的答案。

今天人类很多所谓常识或者想当然的观点,大都是经过从古至今无数个敏感而孤独的灵魂反复观察,设想,推敲,实验而得来的。

想要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偶尔需要从家长里短和鸡零狗碎的生活跳脱出来。 不如跟着科学家们一起看看宇宙的故事吧~

 3 ) 如果万物只是虚无的末端

记几个跑偏了的脑洞。

1.延伸出z轴的平面坐标系会跨越到立体坐标系,延伸出时间轴的三维空间会跨越到四维空间,那n维空间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延伸出某条轴线实现向n+1维的跨越。
宇宙或许是个n维的毕达哥拉斯树,遵循着某项定理往无穷无尽里延伸,维度不同的生物进化出不同的体察世界的器官,以致于我们无法彼此理解,彼此触碰。我们在各自的维度相安无事的各自活着。
  
2.真空里物质与反物质,从诞生,到碰撞,到消亡,速度如此快,快得需要我们把时间拉得如此细长才能测控到它的存在。它们快速跳动的生命力,它们动荡不安的一生,居然只存活在我们的几乎停滞的一瞬里。
而那些如我们般在宇宙里苦苦寻找其他生物的外星文明,千里迢迢赶来,发现的却是对它们而言几乎静止的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的诞生与湮灭,也只存在在它们缓慢的停滞里。
或许维度是宇宙秩序之一,为了阻止宇宙文明的相互发现。
  
3.平行世界不是与我们完全一样的世界。如果将通向更高维空间的坐标轴比喻成一个链条,那每一个平行世界只是这条链条上相互毗邻的点。点与点间趋于无穷小的差距叠加起来,组成了高维的无穷大。
而当这条链条足够长,长到身处链条中的每个世界都看不清链条最终通往的地方,我们只能认为每个世界都是平行的。
  
4.微观延伸与宏观膨胀在某处一定有连接点。正如那个攀爬巴比伦塔的人,他从地面出发,走到了天堂,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地面。
  
5.未来那个发现了连接点的人该感到多孤独。
  

 4 ) 记录

第一集是万物——广义相对论。

太阳作为众多恒星中一颗,就和一粒沙子差不多。银河系中有两千亿颗恒星,而银河系本身,也只是宇宙散布的一千亿星系中的一个。据估计,宇宙中所有恒星的数量,比世界上所有海滩上的沙子加起来还多。

广义相对论揭示了质量造成了空间的扭曲与弯曲。尽管引力本身是一种力,但它只不过是空间本身的曲率。当物体下落时,不是被引力所牵引,而是被空间曲率所扭曲——地球实际上弯曲了它周围的宇宙空间。

整个宇宙可能是某种移动 有机且不断膨胀的实体,星系之间的空间结构正在膨胀。宇宙的整体,正在变大。而所有遥远的星系都在变红(红移),都在远离我们,且远离的速度越来越快。

被电视天线所接受的微波,几乎百分之一的静电就是来自这种'大爆炸创世的余晖,它是宇宙中最早的光线,拉伸后的残留。

第二集是虚无——量子力场与反物质。科学家曾经以为真空中是不可见的物质——以太在传递光,实则是由于光是一种能穿透真空的特殊物质, 而以太并不存在,但真空中并不是空无一物。基于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暗示了某种物质可以从真空中产生,而后很快消失,这就是量子世界——不确定的世界。反原子是和原子相反的物质,和原子一同产生,许多反原子组成反物质。如果事物与反事物相遇,它们会瞬间将所有质量转化为能量,完全消失。根据狄拉克的电子理论与反物质理念,电子与反电子成对从真空中出现。在虚无之中始终充斥着一对对粒子与反粒子在泯灭前的短暂瞬间的动态舞蹈这一波动。真空中不断的进行物质与反物质的诞生、碰撞与泯灭的过程。真空是一个创造并充满物质与反物质的地方。

随着量子力学的完善,狄拉克关于真空的想法并称为量子力场,而这些在无物中转瞬即逝的奇怪物质,被称为虚拟粒子。所以虚无实际上是在眨眼间便出现又消失了数万亿次的大量沸腾的虚拟粒子。我们的宇宙是量子世界膨胀许多次之后的产物,是大爆炸之后的正负相抵泯灭后的幸存的物质残骸。

无物的真空中,正负相抵的剧烈活动,以及它内部的量子涨落便是种子,演变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宇宙的种子。

在时间起始,宇宙从真空中诞生,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还创造了狄拉克所预示的反物质。

根据量子理论,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随着宇宙冷却而几乎完全泯灭。在数十亿物质与反物质粒子中,中可能残存下来一粒。

物质与反物质的泯灭,产生了辐射,导致了大爆炸的热量,即微波辐射。

而在数十亿粒子中存留的那一粒,创造了星系、恒星、行星和人类。

所以,我们只是时间初始时,物质与反物质巨大毁灭下的残骸,难以想象的爆炸残留物。

 5 ) 万物之感

科学结论: 1.整个宇宙万物、乃至空间本身,皆具有可塑性,一切都可以弯曲变形,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感悟: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所以,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6 ) 微观世界

西方科学家在探究真空的过程中,逐渐揭示了宇宙起源。

科学家的魅力是想象力、巧妙的实验和严谨的数学。人类对“虚无”的探索里程碑无外乎依赖于以上三者。

首先的一个观点是,这世界不存在虚无。比如,我们堵住吸管后,吸管会瘪进去。

当然,水银柱实验很轻易制造了“虚无”。逐渐地,科学家揭示了“空气是有重量的”,“越高空,空气越稀薄”。那不存在空气的地方,是否就是虚无的存在。

但是,光能穿过虚无呀,虽然声波不可以。于是大家猜测,光以太是光传播的媒介,那么宇宙便不是虚无的。因为光能穿梭于宇宙,那么宇宙该被光以太填满。然而,证明存在光以太的实验没有成功。是实验失败了吗?还是根本不存在光以太?

聪明的爱因斯坦解释了光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接着,量子力学登场了。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仅证明了虚无中存在物质,更由此揭示了宇宙起源(的有证据的猜测)。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通俗来讲是说在量子世界,速度和位置(能量和时间)无法在同一时间准确知道。这揭示了在真正微小的时间内,某些东西可以无中生有,再有中变无,小的能量不断出现与消失。但这些东西是什么?

物理学的两大基石,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物理学,都在描述宇宙运行,但无法协调统一。狄拉克结合了二者,根据公式推理得到了反物质的存在。

于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提到的在真空中无中生有的物质,可以是粒子与反粒子。一个粒子从真空中出现,伴随着一个反粒子的出现,当它们相遇后迅速湮灭并爆发能量,将能量归还于真空中。

虚无的画像被更新了。真空中不存在虚无,而充满了量子涨落。后续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真空中存在的能量活动。

现在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便是量子涨落的结果。在时间诞生之初,宇宙从真空中出现,产生无数的物质与反物质。几乎全部的物质与反物质都湮灭了,每十亿个物质会留下一个物质,构成了现在的世界。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成为大爆炸的热量。

我们大概是物质与反物质湮灭过程中的残骸。

我们以为的虚无,可能创造了万物。

 短评

继续涨知识,好多地方即便用非数学方式讲了,我的脑子还是要转好久都没懂= = 不过看起来还是很震惊的,尤其是第二集,简直大开眼界

7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力荐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啊 宇宙包含太多哲学真理 不断膨胀的宇宙就像不断膨胀的人类 最终结果就是消失殆尽...

10分钟前
  • 查理酱
  • 推荐

看过一集,真心第一次觉得物理那么浪漫又美好。突然有了看这类书的好奇心。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我们是量子涨落留下的意外结果。

14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太阳系是沙滩上的一粒沙。面对浩瀚奇迹,个人的情绪真的毛都不算。只要对宇宙抱有好奇和惊叹,活着的每一刻都好珍贵!能够仰望天空之奇幻,做条学术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那种一旦体会过就出不来的至高无上的幸福。说出来不怕笑话,前几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求知欲膨胀到激动失眠…被自己蠢哭了

19分钟前
  • 爬行钢炮
  • 力荐

从无中生有,亿万年前死去的恒星的残骸变成了我们,人类的存在就是宇宙了解自身的方式。太好看了,超治愈,强烈推荐

24分钟前
  • Otori
  • 力荐

we are nothing

27分钟前
  • 郭七七
  • 力荐

正在翻译此片的我被震撼哭了

29分钟前
  • TanKnoX
  • 力荐

21.2.8 先看了虚无后看万物。实在符合心境,有天意。

33分钟前
  • Ocap
  • 力荐

高兴地向我男人介绍量子涨落,没想到他早就知道了,是不是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丢脸。

36分钟前
  • 友好的境外势力
  • 力荐

我时常想,在某一个教育发达的,不捆绑泛学科的平行宇宙里,我会否有机会去读物理系……研究人与社会不如纵身跳入星空…如果回到137亿年前,尚未膨胀的宇宙里,能看见所有的所有的星系的时刻,如同2001里炫目盛大又怪诞的迷幻镜头,让人忘记自己只是渺小和虚无,仿佛万物只为我而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我剥开一颗百香果的时候,一场宇宙大爆炸在我掌心发生,每秒一万亿年。

39分钟前
  • jaderiver
  • 力荐

引用评论“还是亚里士多德赢了”

44分钟前
  • o-o
  • 力荐

从显微镜下的病毒,到望远镜中的星系,可见世界共享着相似的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常识中以为的虚空,其实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量子涨落。“我们的宇宙只是膨胀了许多倍的量子世界。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所谓一沙一世界,也许并不只是诗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禅机…

47分钟前
  • .
  • 推荐

量子力学毁三观,太像玄学了

50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54分钟前
  • 无脸男
  • 力荐

圆了我看那么多年关于宇宙的杂书后始终无法接触相关理论的形象的梦想。ps. 多认知宇宙的存在和变化,有利于提升一个人装逼的境界。

57分钟前
  • 墨鱼仔
  • 力荐

everything与nothing,原来并非非此即彼。万物伟大又渺小,刹那又永恒。

59分钟前
  • 失语症患者
  • 力荐

宇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竟然是可以被人类理解的。

1小时前
  • 米徳·苔尔
  • 力荐

以普通人看得懂的方式讲述

1小时前
  • Show
  • 力荐

物理学最终回归到数学公式上的表达 形而上回归到哲学 形而下回归到数学 太有韵味了 而这韵味又是文学性的 正如纪录片中的比喻 数学方程式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最大范围的隐喻 最终凝缩而成的公式也是一个浪漫的俳句

1小时前
  • 南野文
  • 力荐

拍的这么唯美,其实说的炒鸡简略啦......................还是翻翻书更好。

1小时前
  • HH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