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从未想过去看这样一部电影,它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高颜值明星,甚至剧情都不是可以吸引人眼球的虐恋情深,但当你真正去耐着性子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会被里面的朴实及热忱深深打动。电影的名字叫李保国,但它并不是在讲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三代人坚持不懈的付出和改变。我们可以没有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没有受过那样的苦,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他们,是共产党,共产党员,牺牲了自己的亲情爱情乃至生命换来的。这是我们的根,做人不能忘本,我们也应该拿好自己的那一棒,走下去。
每一个时代都有我们要讴歌的伟大人物,真正的“人民公仆”,他们的事迹值得用影像手段传扬下去,发扬光大。所谓的和谐社会正能量不是假大空,不是那些看不得国产片的愤青喷子,那些不负责任的给这部优秀影片打一颗星的网络暴民有资格评说的。
由于业务相关,这部影片我观看了三遍,每一次观影都会被逗笑,也都会在高潮段落流下感动的泪水,我的感受是真实而真诚的!
【视角精准】 从《孔繁森》、《焦裕禄》到《杨善洲》,《李保国》的剧作绝对是一部英模题材影片里程碑式的提升。主人公更加有血有肉、接地气、有温度,创作者立足的视角没有刻意树立人物的光辉形象,而是从一个更加平视的角度,多维度地展现了一个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说到原型人物,李保国教授绝对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几十年如一日的去做一件事情,他没有觉得自己多么伟大,那些艰难困苦,与他而言就是一份工作,一份责任,是他毕生的事业。创作者选择的视角极为精准,在塑造的一个凡人,如何不凡,而不是塑造一个神如何创作奇迹,这份真实落地难能可贵。从剧作角度讲,这已然是一个成功的良好开端。
【人物饱满】把生活中的一位时代英雄,进行艺术化处理搬上大荧幕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李保国老师的生活实际是非常枯燥的,三十五年深耕太行山,就是搞科研搞教学,种树帮助农民致富。看原型人物的肖像照,似乎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是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机智、幽默、浪漫、有生活情趣的人,也有急脾气,但是对待帮扶对象又非常有耐心。他既能跟自己的学生处的如父如友,也能跟农民打成一片,对妻儿也有深情厚爱。将一个习总书记抱有极大关注的优秀共产党员,写得离观众很近很近。他跟农民“斗智斗勇”,是为了帮他们,为了建立信任,把技术推行下去,对自己的学生严格要求寄予厚望,师恩难忘,对妻子和儿子缺失关怀也有自己的反思。其中一个处理人物的细节印象非常深刻,李保国生气发脾气,妻子拿出他自己写的日子念给他听,他立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也有人物可爱的一面。观照人物的方方面面,使得人物能够落地。
【情节扎实】李保国为了推广种果树的新技术,要给农民的苹果套袋子,结果被农民曲解成“断子绝孙袋”,落实不下去,起初想了各种有趣的招数的调动农民积极性,请吃饭,敲黑板划重点,最后自己掏钱“对赌”。从有趣生活智慧螺旋上升到高尚品格,让人非常容易接受,而不是一上来就讲结果。为了卖苹果,也是绞尽脑汁,亲自带队登上展销会,但是因为有人贪小利鱼目混珠,李保国不惜用轧道机碾碎不合格产品,小事上做大文章,让人一下子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的魄力。最后运送树苗调动直升机的情节,有些观众可能会质疑可信度,但我们不要忘了艺术创作的原则就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电影的本质的就是造梦,应该有热血燃情的一幕,剧作者拿捏的尺度刚刚好展现了生活的诗意和现实的美好期许。
【台词动人】观看影片 时,有几处落泪的地方,都是李保国用非常真诚平实的口吻说出话,据了解这几句话也是 原型 人物平日里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创作者能够精准地抓住,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非常和适宜地让演员说出这些话,非常动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李保国的得意门生一心想去美国留学,渴望学习更先进的技术,这看似无可反驳。而李保国老师却慷慨激昂地说道“在我心里,最高的山就是太行山,不要总想着你能飞得多高,而要多想想你的根扎得有多深!”只有对人物进行深入地剖析,才能提炼出高度凝练的动人台词。这句话就是李保国人生志向的真实写照啊!一句话将人物脚踏实地,扎根太行山三十五年如一日做实事的一生展现地淋漓尽致,所以看到这里不禁落泪,他的伟大就是如此平凡,平凡得让人心碎。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是百般斟酌而成,可见是心血之作,因为创作者的真诚,也让每一个人物的台词尽显赤子之心。
【主题深远】之所以评价本片是一部英模题材的里程碑之作,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主题立意的深远。同样是为时代英雄和他们身上的高尚情操唱赞歌,但是本片不落窠臼地将主题升华到“传承”这个主题,而不是单纯地讴歌一个个人具有怎样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相比传统的伟光正写法,本片的主题更贴近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内心。优秀的作品一定是要表达一个正向的主题,这一点《李保国》做到了!并且是毫无说教意味地表达了一个美好的主题。影片中侧面描写了跟李保国同样伟大的于宗周老先生和他的学生陆超,三代人共同的努力,才能走完帮助太行百姓彻底脱贫的道路。同时,李保国老师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愚公移山的精神是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而愚公精神的真谛就是传承,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是靠一个人完成了,只有代代传承,薪火相传才能取得巨大的胜利。本片巧妙地将精神内核和英模事迹紧紧相扣,不失为一种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完美表达。
综上,作为一名职业编剧,已经从业六年,仅凭一点经验之谈,这部影片的剧作是英模题材电影剧本写作的成功范本,优质教材,值得从业者学习借鉴。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讲,这是一部观赏性极高的主旋律电影,不老套,不乏味,不沉闷,笑着看喜剧,流泪看人生,具有真诚的正能量的好电影。
因为今天喜闻《李保国》在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大学生特别荣誉单元·组委会特别推荐奖,深感好作品终会获得大众的认可与喜爱,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而写下一些拙见。
其实还行,但觉得还是有些枯燥 讲的是什么还是可以的 很明确 想要宣传的是什么也很明确 很正能量 但缺少吸引观众的点 还有拍的技术稍差一点 觉得有点不成熟 还有导演选的演员有点跳戏 有点别扭 就这一点就有点不想看下去了 制片人也不行 觉得有点技术不行 配乐还行 还有好多槽点 但总体还能看 推荐大家去看看吧!
2018年11月12日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东区教学楼逸夫报告厅观看电影《李保国》感触非常深,李保国老师的精神,35年如一日的为中国老百姓做事做实事,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李保国老师的这些话“把科技扎根在泥土里”,“不要想我们能飞多高,多想想自己的根扎得有多深”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牢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这部电影看的我非常难熬,不是题材的问题,是拍摄剧本表演选角我都很难认同。我不怕被大家喷,我尊敬李保国老师,但是片子拍成这样你们都不敢批评我觉太对不起真实的题材了吧?看完笑是笑了,被各种尴尬的桥段逗笑了,这么大的题材还是用点心吧?从服装布景人物妆容,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能一样吗?那为什么你们的布景感觉就像是最近发生的事?就连一开始李保国进村都是骑着电摩,二十年前tm有电摩吗?啊?骗小孩呢?李保国以及他的学生过了二十年还是一个样,头发没白,皱纹没长,脸到是更黑了。农民的服装也是干干净净,你觉得可能吗?看到最后,演员要是没说过了二十年,我还以为才过了两年。
剧情先不说,一开始人物说话,反复越轴是想表现什么意思?180度法则诶,不管不顾了吗?怎么连电影最基本的常识都不遵守?剧情漏洞更大。各种人设说崩就崩。完全成了木偶一般,塑造的没有灵魂。李老师的爱妻本应该发挥着他事业的坚实的后盾的作用,但是她在片中做了什么?突然浪漫尬舞?读读日记?给李老师做方便面陪他吃大葱?李老师生病或去世的时候说两句台词,面部特写?试问李保国在片中事业陷入低谷的时候,她做了什么?不知道。作为主角李保国,当他事业陷入低谷或遇到困难,是怎么表现的?农民闹事?表情苦闷?为什么剧组像连环画一样讲了那么多李老师的故事,也不愿意把一个故事花时间挖出深度?导致那么多剧情都像流水账。至于一直跟李保国对着干二十年的老孬,居然在李老师一席话下想通了?还要砍下自己的摇钱树?这中间没有任何过度或交代吗?人设说崩就崩,难道他们二十年都没说过话吗?那个挂着金链子的大老板看了李保国压苹果,突然竖起大拇指为农民求情,说大家是好样的,这人设又像提线木偶般崩了,大老板真能说出那样的话?就连李保国的老师这么重要的角色,他的人物塑造也只有说几句太行山人民是好样的话就去世了,他对男主的影响到底在哪呢?剧情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没有仔细深挖一个重要的情节的,拍的真的不咋样,我不会因为几句人物慷慨激昂的话就打动,我感动的是人物本身的魅力,故事的曲折艰难,前提是要深挖。他生病了,病到底多严重?他是挺着多大的重病继续干事业?他遇到困难,困难到底多大?他为了太行山农业发展,脸上留下多少岁月苍老的痕迹?哎呀,全是流水账,你让我感动什么啊?
你可能讲的都是真事,但是拍出来跟假的一样。就如同我说梵高生前卖不出一幅画是真事,里面的细节我再也不深究了,你感动吗?
我在多一句嘴,片子质量怎么样,你们这些年轻人嘴都被糊住了吗?既然要让正能量,主旋律电影走进影院,难道你们皇帝新衣一般的褒奖就可以让他进步吗?不好就是不好,跟题材没有半点关系,花点心思在片子上吧。
你要说主旋律正能量电影要求不能太高,那你得看看铁人和我的1919.真的拍不好吗?
很早之前就了解过李保国教授的事迹,这次看电影之前就异常激动。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完美融合了喜乐和哀伤,也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动了一把。
说实话在一开始是不喜欢李保国教授不支持学生陆超出国的行为的,我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也想站的更高望的更远。被字里行间训斥好高骛远,连我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更何况是手握美国高级研究所offer的陆超呢?可是,当我看到岗底村村民见到李保国教授之时眼底的信任,我突然厌恶起自己的所谓“上进”,李保国教授说:“一个人,不看他能爬多高,而要看他的根扎多深。“我想起同在太行山脉的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百多万亩的土地上,用三代人的汗水和执着将荒山变作绿林。他们没有出过国,甚至在山里与外面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可是,他们难道看的不远吗?或许整片绿色的海洋都是他们的眼睛,或许他们已然看到了多少年后的葱翠和生命。或许,前往外面世界的最大障碍不是路程、时间和机会,而是忘却向远方出发的初心。苏轼先生说过,”此心安处是故乡“,我想对于李保国教授和塞罕坝人而言,脚下的一方厚土就是他们最值得为之奋斗的远方。
看到李保国教授第一次被送进医院之时,一颗明明早就知道结局的心脏仍然还是揪得发疼,当他披上大衣,说出一句“活着干,死了算”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知道怎么就掉了下来,我想起了冲向敌人枪口的黄继光,用胸膛为战友开辟了一条征途;更想起了兰考县的焦裕禄,和他那把因罹患肝癌长期顶压患处而破损的椅子。鲁迅先生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里的脊梁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我们总觉得那些不惜命的人可惜、可怜甚至可笑,可是在他们不惜命的背后,他们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来珍惜的我们的生命和生活。
看完电影我买了一个苹果,吃出了一点点的苦涩。究竟应该怎么称呼李保国呢,有人叫他教授,有人叫他岗底的救星,还有人叫他“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可我想,我还是想直接称呼他为李保国。究竟应该怎么称呼那些像李保国一样的人呢,有人叫他们英雄,有人叫他们传奇,还有人叫他们无私奉献的典范;可我想,我还是想直接称呼他们中国人,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骄傲,但同时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中国人——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不如,我请你吃个太行山的苹果吧,它有不少有关传承的故事要给你讲,也有不少心里话想说给你听。
像李保国教授这样数十年扎根山区,扶真贫,真扶贫的事迹值得宣扬。
开头的雪景太假,部分场景和剧情略尴尬,套路化的模范人物电影,其实可以拍得更好。三星是给本片,李教授的事迹和精神是满分。
自然流露,不是强行教育的主旋律已是进步。
产业升级,你咋不升天呢?
假大空
这个物质欲望的时代,是需要看一下净化心灵~不要想着爬多高,而要想着根扎多深…一个生命感动生命的故事~为先辈敬礼…
8分。大影节打卡。作为主旋律人物传记电影,远远超预期了。李保国的真实故事做底子,致敬加一星。我相信,真实带领农民脱贫的故事遇到远不止电影的困难,学术和政治界需要这样实干的人。影片的感情推动真的不错,虽然是慢镜头加背景音乐的常规套路但还是被催泪了五六次,尤其是老师李保国和学生三人同框。带病工作尊重了事实,原片没有宣扬的意思。学生未来的选择不应过多干预,非让他留下来也不一定对,但这样人物有缺陷立体一些。对于主旋律的表现还是比较刻意的,直升机运苗,一代代完成共同目标,与主题无关的剧情被削弱了,显得稍有点架空。有人对主旋律还是有着天生的反感,人物刻画一点儿都不比波米差好吗!
首先,李教授真的很了不起!其次,主旋律电影也有进步!
今天参加了《李保国》的展映,见到了导演赵琦,编剧曲士飞,主演林永健(大写加粗)_(:з」∠)_电影真的很棒,至少超出了我的预期,又哭又笑,尬点很少,制作很用心,演技都在线总的说来,是一个挺值得一看的电影,故事很精彩(但并不算得上顶尖)
中国的主旋律人物传记片总是不受待见,人物过于脸谱话台词生硬假大空等等,李保国这部电影看之前我没报期望,但实际效果真是出乎意料,林永健颜丹晨尤勇还有几个老戏骨,演技真的很好,接地气,感动搞笑并存。看完电影我特地去搜了人物原型的事迹。可惜这种电影不适合影院上映,希望电视台能播出。
客观的讲这部电影很纪实,演员很走心。李保国教授的形象很鲜活。一个普通的农业教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奉献给太行山。他教授技术却不被村民理睬,他自掏腰包买来全国最好的苹果袋却被村民用来糊自家窗户,他用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担保,推行岗底治理。此时我不是想到李教授的无私,而是感到悲凉。我从未怀疑过农民的淳朴,但深感知识贫穷的可怕。我感到这种贫富差距尤其是教育不公平所潜在的威胁。而帮助农民摆脱贫穷正是需要像李教授这样既有知识与实践的能力又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的人。我一直希望出国留学 ,将最先进的技术带给祖国,却忽略了其实祖国需要的更多的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一线工作者。“活着干,死了算。”让我想到了很多人,乡村教师支月英,耶鲁村官秦玥飞,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正是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真实到不真实,但我相信这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我相信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代伟大的先锋模范人物、一代代普通的中国人付出了一生的青春、一生的心血,扎根土地,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发展作出贡献!他们都是没有名字的人,他们的名字叫“伟大”。我辈没有那么伟大,那么有能力,但爱党爱国爱人民总是应该并且可以做到的。
上周五单位组织观看,本来很气被强制去看,没想到竟然拍的还可以😛
主旋律传记电影能这么好看真的是剧本地基打得好,有笑点有泪点有传承,另外很喜欢海报
电影主体剧情对李保国老师事迹凝练得不好,元素化小人物抢戏。到了生活细节又几多尴尬套路。电影知名演员云集,却只能称得上是一部规整的主旋律时代英模传记片,写实不足,艺术化平庸,说到底最大的问题在剧本。林永健演得非常好,李保国老师的精神那当然是值得永远传承的
说是18年上映,看正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08年……场景假,想塑造接地气的观感却只得其形而无其魂,故事零零散散,内容很多却凝聚不成形,还弄个搞笑的不伦不类情节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他着重笔墨凸出了李保国的人格力量,而没有被他的“党y员”身份抢去风头。另外,邢台人民都是淳朴的,没有电影里那么操蛋。
你倒是把评分放出来啊!我想知道现在主旋律电影在观众心中的真实反应好不好!
真不知道以前的主旋律怎么拍得这么差的,拍成这样不行吗??
学校组织的积极分子观影活动。和很多同学一样,最初我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去看的,但是入戏之后,发现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除了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有两点还让我感触挺深的。第一个是电影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就在思考我们这代人的担当究竟是什么,或许还是应该做好自己,在自己的小领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更好的人,为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第二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吧,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李保国教授及时意识到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所以带领大家种起了“洋气水果”蔓越莓,这也提醒我,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才有更多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