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义气是三小啦,我只看到爱情没看到义气
会去看《艋舺》很大原因是我乃《康熙来了》的忠实观众,而本剧主创人员曾经上过康熙宣传,除了导演钮承泽提到说本片的动作指导曾经任职于我心目中的神作之一old boy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事实上电影也确实出现过一只类似old boy里那“神之一镜”的长镜头,但质感拍得有差)之外,那次宣传最惊爆的话题是阮经天和赵又廷的kiss~~~作为一枚腐女,我当时觉得主持人很专业,演员很有诚意,虽然赵同学不是我的菜,但他跟阮同学接吻还是很萌嗒。
但是、但是、但是……呢,看完电影之后,我只想摔杯子、捶墙、砸锅、冲到塞纳河边对着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喊“拉错对啦!你们拉错对啦!徐熙娣蔡康永你们会不会主持节目啊!你们不是认识钮承泽吗?!蔡康永你不是学电影的吗?你们康熙的人肉背景陈汉典不是也有出演吗?!你们节目不是专门给人出柜用的吗?!为什么你们会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拉郎配错啊!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
和尚你好惨啊啊啊啊啊……是说连演你的那个人都没有想到在场外给你补偿回来,你好惨啦。阮经天你作为演员有义务帮和尚至少把志龙亲到吧!(众:演员几时有过这种“义务”)
那么先要讲说阮同学的演技还是值得点点头的。虽然估计是因为电视剧演多了,那股拿腔作势的做派仍旧撇不开,不过豆导不是个很含蓄的导演——他不喜欢搞暗示,能用明的就不来暗的(比如最后那段什么“混友情,混义气”的台词就过于直白,多余到雷人了),镜头讲不清爽的就用台词和旁白来补,反正是直隆冬来直隆冬去就对了。和尚对志龙的那条线,大概是豆导怕弄得太明了将来被黑道砍(台湾的审查制度ms不介意这种的),所以搞得有点雾里看花灯下画画的感觉。先不要管这个同性恋是真性假性环境性的,这唯一一条完全靠一路暗示加旁敲侧击完成,且是推动剧情最为重要的线索,除了导演一开始放出卖肉场景影射两人关系(老大一身雪里白条,二把手倒是一整背的刺青,摆明了这修罗其实是二当家的),再用一个明显作为一般过渡性场景来说太长只能解释为别有深意场景的志龙把妹和尚很不爽的桥段,以及用其他同伴的话点明和尚不喜欢女生之外,就得多靠演员平时在细节处能否表现这种“暗示”——一是要表现出来,不能搞得观众完全收不到信号,二是要“暗”,不能太露骨以至于挑到明。
阮小生给出的讯息很足很电很暧昧,一开场至少我们腐女都接收到了。尤其是他看志龙的眼神~~~啧啧,别人都在看蚊子打架,只有他一直看着志龙,看也就算了,多亏他那么小的眼睛居然能做出这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对比之下同是单眼皮的赵又廷同学输太多了)。我当时已经心里一抖,想说“不是吧”,结果阮小生在后续情节中配合导演安排的各色细小桥段,很肯定地回答我说“就是的”(那你tmd戏外跟赵同学搞什么暧昧!气死我了!),尤其是最后那表情(大哭,和尚你好惨)。
当然有同学硬要说不是的话,其实作为豆导,平时直隆冬惯了的,硬憋住装了半天含蓄,最后还是破功了(豆导侬别拍文艺片了,还是直接点的打比较适合你)。所以如果嫩前三十分钟还没别过苖头来可能只是嫩平时比较少看电影或者观察能力比较差,但到最后听到和尚的表白都还别不过来的话就绝对是脑子绕不过弯了。
一直不明白对方心意的女王受(其实我觉得丫最后是明白过来的了),和细心体贴智商超高但却一直默默付出的闷骚攻,还是下克上,我的个娘喂,这个配对不是时下最萌的吗?你是想把我们腐女都搞出心绞痛是怎样?豆导~~~你平时是有在看耽美小说哦……日本的小说和drama里最多同志的地方就是黑道呃~~~不管怎么样,反正你这两个角色同人女要定了,你就等着以后在网上看和尚志龙和蚊子的三角狗血同人小说吧(远目ing),反正我不看到和尚和志龙的h是极度不甘心的
替和尚不值当——志龙是很漂亮没错,不过那个性过于的啥了——之后说正题啊(众:对你来讲刚才那个不就是“正题”吗?)。
本片明显带有半自传性质,豆导以前一定是在道上混过,不然拍不出这个还原度来。自传性质的就有这个好处——背景时代、环境布置、人物讲话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样子等等的绝对不会错。比如你要我拍一部九十年代初期的电影,我都知道墙上的挂历是什么样式的,当时流行那些明星,在看那些电视电影,街上的人是怎么穿衣服的等等等等,不会容许美指之类在这种事情上出槌。所以从时代的选择和视角上来讲,我觉得,嗯,侯孝贤导演大概会喜欢这部电影。侯导拍的电影也有日据时代的味道,但那是属于另一种生活层面的人群——普通人,小市民的,他也喜欢还原度高的(只可惜配乐中没有出现三味弦,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有这种乐器的)。而这部电影的切入点比较不走寻常路,是黑道。而黑道,其实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疑似曾经混过的豆导带领我们倒回二十年去看当时的台湾黑道是如何样的组织,是什么样的氛围,是怎样运作和管理,新一代的黑道人员是如何训练起来的,非常有趣。我尤其喜欢本剧中的背景和装饰,那些日系的屏风,灯笼,墙上的海报等等的……有关这方面的奖项,今年的金马应该就是这家的了。
但是“半”自传比之真自传,虽然同有场景和时代还原度高的优点,但就一部角色导向的电影来说,“半”的衰点就在“要自爆不自爆”的界限上,一方面想说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生存环境以滋纪念和怀念,但另一方面又不肯献出自己在当时的面目。相比于出场时间不算很多但个性倒还蛮清楚的志龙来说,作为第一主角的蚊子在个性的设定上是相当模糊不清的。“动机”问题自始至终的没有解决。他跟灰狼之间为什么紧张,跟他妈妈之间为什么疏离,他为什么会在Gata身上找到爸爸的感觉,他为什么会同情与他们为敌的狗仔却一转身能那么冲动地去对付自己的结拜兄弟?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个性,导致了他行为,反正我看到最后没能理解。仿佛就是导演塞了个剧本给他说“情节是这么设定的”,所以他不得以照着做而已。我总觉得豆导是有所隐瞒,至少是有所保留的。这就不痛快了不是。蚊子有一部分的心态是真实的——比如他为了一只烤鸡腿加入黑道,还有他说要去日本看樱花,然后白猴揪出颗牙,地上就出现一朵“樱花”,这个idea如果是凭空来的就天才了;可是有一些地方是明显“生造”的。这不仅使得这个人物不够立体真实,而且直接导致了电影风格的脱节。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拍得非常有格调,慢镜头和定格的使用,色彩的入调,跟他们身上穿的花衬衣、脚上夹的人字拖非常搭调,有点像韩国的青春喜剧,但还是有台湾本土的味道在。我喜欢这种青春的感觉——黑帮片很少有这样拍,而且比如香港这种黑帮组织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地方,即使拍青春的黑帮片也是类似《古惑仔》之类的,没有条件去拍一部这种黑帮得无辜,黑帮得理所当然的感觉。青春时代其实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青春的时候我们不去想明天,不去想生活有什么意义,男生混在游戏机里,为了一个女生大打出手,女生成群结伴地去看男生们放学后脱了校服抄了家伙群殴,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常的,这是生活,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从来不去想说这么干是不是很无聊——其实很多年之后回头来看也并没有不妥,因为当时年青么,青春的时候不傻一把那才是真的傻。
而这一段时间,应该也算是现代台湾的“青春期”吧,开始看到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原有的生活形态受到影响,不得不改变。我尤其喜欢他们在舞厅跳台客舞那段(台客文化好好玩)。这一部分的戏都还在“介绍”部分,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有一种把握在。到外省帮正式出场,开始铺plot起,感觉整个风格都转向我们已经看过几百遍的电影模式上了。而且POV也出了问题——因为是前半段给人半自传感,就应该保持在主角视角上,但是后半段的plot需要切换到和尚的视角上,加上这个人物本身复杂度比较高动机比较足,都好像是电影进行到一半突然换了主角似的。
陈汉典同学的表演没有预想中的好。可能因为导演给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简单的“恶人”而已吧,所以汉典同学其实一直是在“模仿”啊,就算不是在“模仿”赵哥,也一定是在模仿某些他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恶人,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狗仔就是“恶”而已,甚至连高中生的感觉也从来没有演出来过。我收回之前认为他可能得金马的话(呸呸呸)。蔡昌宪倒是蛮灵活的,还有一点灵气。至于男主角么……我只能说我们气场不合,我还是觉得他不好看啊,而且有种说不出的不自然和呆滞~~~对不起赵又廷同学的fans(四面鞠躬ing)。气质果然是种很悬的东西啊,人果然还是要靠眼缘的。那个演妓女的mm气质就和我的眼缘,很少有女生脸上贴这么大块胎记还有种清爽干净楚楚可怜的感觉的。
这部剧应该算是打开了台湾电影的另一条路吧。以前说到台湾电影,印象中都是文艺片。如果不是文艺片,通常都不入流——是说感觉在制作上都很随便,一点也不精致的感觉,所以如果不是文艺片得不了奖那也一定商业不起来,只能是不入流。这部电影至少有一种“精致”的感觉,虽然是拍早期的故事,反而有种“现代”味道,所有背景和表演都是设计过的,是部非常“正常”的商业片。这在台湾出品的电影当中确实很少见的类型。我衷心期望台湾以后还能多出这类型的“狗血”电影。一个地方的电影产业是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打底的。
PS:我不懂电影中的一句话,什么叫“你没有当过兵怎么能出国?”难道在台湾男生在没有服兵役之前都不可以出境的吗?不是的吧~~~
2 ) 《艋舺》关键词大串烧
【入门篇】
艋舺
艋舺,闽南语发音Monga,如果你想跟别人提起,比较准确的发音是Mang-ga。昔日一小块的艋舺,经过闽南人的移民、与当地原住民的融合再到日本殖民统治,逐渐演变成了今日台北的万华区。电影取景于老区,有剥皮寮、祖师庙等文化景点,很有昔日味道。艋舺对内地观众来说可能稍显陌生,不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公园帮联合万华帮, 在雨夜里清剿217眷村帮,彼万华就是此万华。
钮承泽
人称豆子,豆导。痴爱演戏,性情中人。成名甚早的童星,后星运不佳,迷失堕落。新千年后借偶像剧宣告回归,开创了台剧的一片天。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狠狠开涮自己,也道出了在台湾拍电影的艰辛与不易。很早就立志要做与侯孝贤不一样的电影,苦于台片无望一直在寻觅拍商业片的机会,《艋舺》算是成功第一击。
偶像剧
由于钮承泽拍惯了偶像剧,再者毕竟两大主演就是搞这个的,《艋舺》的重视受众里面就有很大一批的偶像剧爱好者。也许《艋舺》可以算得上好看,然而狗血的地方也不少,这些常被称为偶像剧通病,具体包括给主角频繁打特写、结尾一大通说教总结,一些谈情说爱的地方也肉麻了点,台词讲得太白。
小混混
蚊子这种人看似不像混的料,那较真个性和死不低头的态度是打动了太子帮,他们决心拉他入伙。一开始的小混混,后来终于越混有感觉,把自己的全部都给搭上了。《艋舺》讲述了小混混的成长,没等到混成大混混,他们就先歇菜了。有人说《小毕的故事》和《风柜来的人》里也有混混,《童年往事》里的侯孝贤也是混混,比起《艋舺》他们好像各自为战了点,只是人生成长中的淡淡一笔,不入流。
台湾黑帮
刘伟强《古惑仔》系列的最后一部《胜者为王》,里面就讲到了浩南哥一伙人来到了台湾,港日台三地大串联,争斗集中在岛内展开,政治隐语多如牛毛。不过这台湾黑帮到底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讲不出一个道理。或者只有这么讲,台湾黑帮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称呼,用以跟香港和日本的划清界限。当然了三者间也有互通关联,断指劈人围堵,简直是一模一样,然而它更多是包含了一股浓浓的台味,从人物的言行腔调到日常生活的习性,牢固紧密。
本省外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产生了严重的族群分化,北边和南边简直是两种颜色,冲突地带不仅热闹而且火爆。《艋舺》里虽是80年代,然而自古以来有罅隙都是由于长久的偏见影响。活跃在艋舺一带的不管是庙口帮还是后壁厝,他们都是本省挂,也就是最早一批移民到台湾的中国人。外省人是灰狼,通俗来说就是后来随国民党一起进入台湾的外省人,操的语言一样,生活习俗文化信仰也有不同之处。
基佬玻璃情
老外解读吴宇森,腐女文化正浓时,参见盖·里奇的商业成功之作《福尔摩斯》。钮承泽是打心眼里想往这路子上拍,志龙跟和尚的感情实在暧昧得有点过,也许志龙是太过依赖和尚,然而和尚的情感状况完全印证了大家的猜想,这不是什么太过隐晦的东西。兄弟情永远有条模糊的界限,还好电影肢解了这一切。
【拓展篇】
父亲
父亲的存在让《艋舺》多了一些可说的东西。蚊子没有父亲,他就找到了代替。和尚因为父亲的隐瞒,下定决心要改变。在讲究排字论辈的闽南地区,太子帮不自觉地重复了上代人的决裂命运,更加痛苦。更为致命的是他们这次无法全身而退,不再是断手断腿那么简单。
祖师庙
祖师庙作为庙口帮的据点不时出现,它的背后包含了一种独特象征。土生土长的本省人相信自己的神明和信仰,他们拥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大家即便窝里斗,对外还是枪口一致。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或黑社会,无不要封建迷信一回,搬几次神仙多几次灵魂附体,思想洗脑。看到了吧,出来混的,其实都差不多。
樱花情结
那张明信片只是充当一个信物,有如鸡腿和溜溜球。明信片上的富士山和樱花才是想要说的重点所在,台湾与日本的纠葛不清就是它悲情命运的由来。蚊子没有父亲,在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死在日本,这当然是有伏笔的。至于Geta、Masa这样的名字,那就是台湾社会的真实写照。如果刻意忽视这一层,那才是选择性失明。樱花之美在于绚烂而短暂,好比少年的青春。樱花带血,好比惨烈的友情。
一镜到底
电影的镜头充满动感,富有节奏。相比剪辑,摄影给人印象加分更多。很多地方都追求一镜直落,介绍Geta出场到后来的生死追逐,经常如此。那个造成艋舺拥堵的街头大战亦是一个范例,一部商业片如果能把长镜头运用得恰到好处,那么它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动作指导
梁吉泳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老男孩》的动作指导,吴大修手持锤子的长廊大战堪称一气呵成,够劲够有力。《艋舺》具体得益多少,这是很明显的事情。这不同于甄子丹的追求的写实逼真实,少有台湾电影甚至华语片能把动作拍得如此据有观赏性。
刀管棍棒枪
Geta非常排斥枪,认为那是下等人才用的武器。太子帮被送到山上习武,耍的就是刀管棍棒,各种兵器集中亮相。这些东西在后面发挥了极大作用,至少有两三把起到了关键作用,借尺八、插腿上、劈和尚……。它的用意里还有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刀和枪在电影里面是对立的,一冷一热,也是时代划分,老的要被淘汰,为新的所取代。而和尚的“背叛”是使枪,因为那会的台湾黑社会,小弟杀老大就是用枪,干脆直接,所以后来的老大们非常痛恨这样的行径。
外面的世界
片名是艋舺,自然就斩断了外面的世界,这是个封闭的故事,没有出路。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太子帮自然不知。只能由故事中的人来讲述,比如灰狼哥。本来这个故事可以通往菲律宾,但是个局还是条船,电影似乎没有明说。唯一像外面世界的就是山上修炼,拍得有点梦幻,摆明了是世外之地。具体于电影,几个年轻人只能厮混在艋舺的小小庙口,外面世界有多大都不重要。他们以为自己不可一世,结果尚且无法在这边立足,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
报纸上的时代背景
《艋舺》的时代感是80年代本身,那会台湾正面临一个变动与选择,它的命运无法受到自己掌控。中间报纸上出现了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和岩湾监狱暴动,导演不可能没有暗藏想法,因此这并不是过度阐释。在时间段上面,蒋经国去世带来了解除戒严,两岸关系和解以及本土意识的抬头,台湾的选择有如艋舺的危机。文谦替老大背黑锅入狱,这同样跟时代背景有关系,当时有个一清专案,好比内地严打,许多小弟只能替大哥顶罪,去牢里蹲一蹲。
【高阶篇】
林小明
林小明是在道上混的,他和钮承泽一度称兄道弟,交情匪浅,中间失去联系,后来再次相遇彼此都达到了各自梦想。林小明曾经说,将来会借钮承泽五百兄弟拍场大混斗场面。不等钮承泽开拍《艋舺》,林小明就走了。所以《艋舺》在片尾字幕出现了献给我的兄弟林小明。而林小民并不是第一次在钮承泽电影里出现,《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乌龟这添乱的角色,其实原型就是林小明。
灰狼的陈年情事
蚊子妈是林秀玲演的,为什么跟灰狼哥有一腿呢,原来她跟钮承泽也算是“一对”。林秀玲演过《风归来的人》里的小杏,钮承泽演阿清的心仪对象,结尾在的巴士目送尤其感人。这对老搭档在电影里电影外都有故事,《风归来的人》里,小杏其实是庹宗华的女友,现实中也是。据说钮承泽还真的追过林秀玲,令庹宗华非常不爽。 此番能演蚊子的重要亲人,当真是修来的功德无量。只有一个人不这么看,同样酷爱演戏且认为自己极具发言权的侯孝贤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艋舺》里演得最烂的就是钮承泽!
混血太子和太子他妈
饰演志龙的凤小岳是英中混血,而演志龙妈妈的席曼宁在六代以前有荷兰血统,这个从面孔上就可以读出信息,而这层混血关系同样可以发挥。讲述地缘和血缘的本省帮里,出现这么一对“鬼佬母子”,Geta大仔好像视而不见。这个设置至少说明了志龙的不纯,扶不起来。这个“不纯”只是对故事设置而言,和是否己出、本省外省全然无关。
芒果军团
《艋舺》里的陈汉典活跃于全民大闷锅和康熙来了等综艺节目,他演了一个无语欠揍的阿狗仔,大走恶搞颠覆路线,也算上了位。饰演疯狗文谦的王识贤,他是一位艺人歌手,曾获得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歌手,如果算上赵又廷这种金钟奖称帝、马如龙级别的以及周杰伦这些有关无关的,那《艋舺》真是台湾娱乐圈各路人马的超级大集合。
女编剧曾莉婷
不知道玻璃戏是谁的主意,如果不是来自用情太多的钮承泽,那肯定是编剧另一人曾莉婷的催促结果。曾莉婷昵称毛毛,也就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张钧宁饰演女友麻麻的原型人物。钮承泽在拍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时就有和她分手的原因,顿感人生大失意。不做人生伴侣能做事业搭档,那也是一善事。细心观众还可以在《艋舺》的幕后人员中发现许多前作的工作人员,毕竟都是红豆公司的,大家都要打工吃饭。
再续新电影
影片副导演是《九降风》导演林书宇,他同时也是《阳阳》,这跟新电影起步时期的相扶助特别相似。在学校里面还隐藏着另外两个人,一是演小学老师的郑有杰和教务主任的林志儒,前者导演过《一年之初》和《阳阳》,后者导演过《墙之魇》,还在《不能没有你》里演了个配角。监制李烈同时是《囧男孩》的制片人,同样出自《囧男孩》组的还阮经天。至于陆奕静和柯佳嬿,那在近年也是老面孔,可见这批年轻导演有一个演员混用的趋势。
3 ) 義氣其實還是三小,我只知道父親
『蚊子:缺的不是友情,是爸。』
当蚊子说灰狼是“我妈结婚前的男朋友”时,看惯了古惑仔当年情桥段的人应该就能猜到他们是失散多年的父子。但“父亲”这个角色在蚊子的生命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即使得到,也是不可信以及短暂的。
从最开始,蚊子就是个孤立状态:经常转学,被人欺负,没有朋友。父亲在他心中只是一张旧明信片,感受父爱也许就是去日本看一次樱花。撕咬着一只鸡腿踏进黑社会,无所畏惧却也需要这样一群兄弟:台客太子爷志龙,向他伸出一只手的和尚以及等等等。从此他获得新生,从阴郁消沉的小男生变成歃血为盟的太子帮成员之一。此时的他将对父亲的渴望转化成对灰狼的仇视,因为灰狼当初一声不响离开自己的母亲,但可惜他仇视的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志龙带着他回家吃饭,从第一眼见到geta开始,他已经把这个胖胖的戴着浴帽炒菜的庙口老大当作假想的父亲。要说一下geta马如龙大哥,还记得他是【海角七号】里那个捍卫台湾本土文化的大叔,亲切,琐碎嘴,心肠好的要命。【艋舺】里华丽变身黑帮老大,上得谈判桌,拽拽地跟灰狼说不要我不要跟你合作;也下得厨房,炒完菜揪下保护头发的浴帽丢到小弟脸上,又是不食人间世俗烟火的老大一枚——这就是蚊子梦想的老爸啊。
当老爸geta搂着儿子志龙在KTV嘻嘻哈哈唱着《心事谁人知》时,坐在下面的蚊子看着这对父子,感动的快要哭出来。在潜意识里,蚊子已经把geta当作父亲,或者他希望自己的父亲就是geta这样的人。所以后来他表示亲密的举动就是多买一只心爱的鸡腿带给geta吃,坐在geta身边神情满足的像个小孩子。当他再一次准备带鸡腿给geta吃的时候,geta已死。这对于蚊子来说,父亲真实的在自己面前死亡,手足无措间只能跪在地上大喊有没有人大喊救护车。这时恐怕很难说出之前五人聊天时笑着提到的“可能不知道我的存在就翘辫子了”。当父亲的死亡真实摆在面前,蚊子无法坦然接受。
但最致命的打击应该是最后,和尚拿枪指着躺在地上的蚊子说:你以为geta是什么好东西。然后列举geta不为人知的恶行,对于蚊子来说,如果说父亲的肉身死于自己的怀里,那父亲的精神则死在和尚口里。
开始我并不确定蚊子最后是不是死了,我去问搁浅,搁浅说,该是死了吧。我希望他就这样面带笑容地死去,比最后活过来,然后得知原来亲生父亲还没死,而且正是自己看不爽很久了的灰狼,我估计敏感脆弱的蚊子会崩溃。
『和尚:今天你不把我杀了,明天我就杀你爸。』
和尚有父亲,但因为算命的一句话便从小跟着geta,geta对于和尚来说也是一个替代的父亲,但与蚊子不同的是,他似乎并不认同。更何况,这个替代的父亲打着义气的旗号暗伤自己的父亲。复仇的种子由此埋下,而最后,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文谦不停给这颗种子浇水,和尚内心的仇恨从此破土而出。他始终只为了一个人:志龙。替他挨打,心甘情愿做他的跟班,甚至洗澡时帮他搓背——很明显,和尚对志龙有特殊感情。
只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和尚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难道杀你爸是为你好?
『志龙:其实我是来喝酒弹琴的,只要别逼我。』
自Geta死后,志龙就开始变成一个弹吉他的酒鬼,他是个失去庇护的太子爷,倒是把蚊子急坏了,主动提出捧牌位,这位小伙子非常入戏,将geta真正当作自己的父亲。并且在那场篮球戏里蚊子一直把球丢给志龙,像是指着志龙鼻子说:干,给你老子报仇去!志龙在转变后的例证性动作是逃避,他本来就不是强大的,在失去父亲的遮蔽之后更是软弱而盲目的,逃避的方式是喝酒弹吉他,有点奇怪但很真实。不知道有时候你会不会逃避——但心里知道逃避是不对的,你消沉你不吃不喝你对人不理不睬你知道这些举动其实是你不想去做的,但没办法。
他一直缺乏自己判断的能力,他最像被风吹得稻草,蚊子将刀架在和尚脖子上那场戏,镜头在志龙的疑问间切换,在看台版【九降风】的时候,我就觉得凤小岳是个非常显眼,外形很特别,再加上有种桀骜不逊的气质,但这都掩盖不了他的乳臭未干——所以志龙这个角色正适合。而我认为凤小岳在【艋舺】里,前半段很好表现了太子爷气质,而最出彩的是后面两场:篮球戏和这一场对和尚产生怀疑时。软弱,无助,统统爆发。
直到最后的爆发,源自和尚的那几句话。所有的愤怒悲伤转为狂捅十几刀。
『白猴:(用沉默向你致敬)』
白猴最容易在开始被忽略,所以不知道你有没有忽略,他从小也没有爸爸。
他最瘦小,但最带种,只是悲情了点。
『豆子豆导钮承泽』
这三个称呼属于一个人。喜欢他,从他还是小毕开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表情扭曲地捧着被人捅出的肠子吃力的走着。当时还小,只觉得这个小毕,真惨真作孽。他身上总是有种形容不好的味道,看见他不需要一个熟悉过程就觉得很熟。他长得很有特点,小眼睛嘴尖尖,有股子又酷又狠的劲儿,吼起来鼻孔会张很大。他去拍偶像剧偶尔也捣鼓个电影出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艋舺】的最后借和尚之口还点出生存之道四个字,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
豆导偶像剧拍得多自然不会忘记搞“烂漫”:旧情人的明信片;去日本看漫天的樱花;跟爱人一人一只耳塞闭上眼睛听歌;光线暧昧的小屋里被风扇微微撩起的长发;挑阳光好的日子亲吻;骑机车在风中笑闹穿梭的少年;穿着校服斜挎着书包坐在围墙上看蓝天里的白云朵朵——浓缩成两个字:青春。赤裸裸的青春。
有人说豆导把自己弄得又有义气又有型,的确,灰白的头发,犀利的眼神,话不多远走天涯之时为了不让心爱的女人浪费青春于是不辞而别,但偏偏跑去日本的时候还寄来一张明信片——就是这张卡片比“你等我”三个字还有用。我只是有点不太喜欢他跟文谦说话的那段,前面努力营造的气场在那场指手画脚的对话里烟消云散,虽然这次谈话是为了坚定文谦灭掉两个老大的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桥段。也是由此可见独裁统治是势力发展的必然道路。要么散了要么成了,结果不同而已。
最后的结尾太过偶像剧,我多么希望蚊子跟和尚抱在一起之后只用眼神说话,各种情怀情愫都凝结在眼神里,嘴巴闭上就好。可是他俩一个挨了枪子儿一个挨了捅,还在那讲道理说哥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我跟搁浅说我心都揪起来了,真怕他们说混的是寂寞。
4 ) 一首悼念青春的輓歌
原本先看完《孔子》應該要先寫,但是看完《艋舺》後讓我一直止不住想寫這部片的衝動,也因此我就寫了這篇。
電影開場很有趣,主角「蚊子」周以文,是個時常被欺侮的轉學生,會踏入黑道的原因是因為一隻雞腿。從來沒想過要作兄弟的他,突然成為「太子幫」的ㄧ員。就這樣在艋舺角頭老大兒子志龍以及他的好友「和尚」的帶領下,見識了到以往不曾見過的光景。
故事發生在台灣70年代,那時尚未沒落的艋舺,靠近最熱鬧的西門町與台北火車站只有咫尺的距離。寶斗里的公娼寮,繁榮的華西街、還有青草巷以及龍山寺。金錢與女人匯集在這個區域,也因此這裡角頭林立、龍盤虎踞,一個萬華就有七十幾個角頭,每個角頭都想在這個地區稱王,如同一個黑道的戰國時代。電影設置在這樣時光背景中,可是導演並沒有把這部片塑造成《教父》那樣充滿史詩風格的黑幫家族史,也沒有像是香港古惑仔系列,總用一種公式化的情節,如同廉價的港漫。反而像是ㄧ部黑道版的《九降風》或是長大變壞的《囧男孩》,追尋的依舊是成長的歷程,看似轟轟烈烈的風光歲月,猛然回首時卻發現ㄧ切早已是曲青春輓歌。
那是還有聯考的年代,我讀的國中位於明星學校旁邊。當時學校草創不久,很多上不了明星學校,或是品格不好的學生聚集於此。記得小時候個性好強,再加上顯眼的體格,這讓我剛入學就常常被找麻煩。所以當我看到影片中男主角被人追著跑的場景,勾起我對當年求學的不願想起的回憶。那時剛好班上有個朋友是地方混混好朋友,一次不打不相識後就把我介紹給那個小混混。只記得某節下課跟在他旁邊繞了學校一圈,那天起再也沒有人會找我麻煩。那種別人看到你都會閃一邊的感覺,還有一群人聚在一起抽菸、翹課,不只讓我有種威風的感覺,也有一種「歸屬感」。
於是因為這種「歸屬感」,GETA大(馬如龍飾)堅守著傳統,志龍(鳳小岳飾)尊崇著他的父親,和尚(阮經天飾)力挺志龍。而蚊子與太子幫之間的關係,其實那都是對於某些東西或是人的歸屬。對於幫派那些紛紛擾擾,主角蚊子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常問著「打打殺殺有什麼意義?」,對於黑道即便是踏進來他也是對其不甚了解。「意義是啥小,拎北只知道義氣」,對他重要的只是歸屬感,他想這種感覺就叫作義氣吧!加上傳統幫派大家庭的風格,這讓從小沒有父親的他特別感動,對他來說「他混的不是幫派,是義氣、是友情」其實也包含了「親情」。電影藉由一個對於這世界懵懵懂懂的他為主軸,去切入當年地區風華年代的光影,除了故事的情節外,也讓這被都市發展給遺忘的角落,重溫當年時代舞台的機會。
劇情前半段常以搞笑的手法去描述幫派中形形色色跟主角的所見所聞,像是黑幫老大GETA戴浴帽炒菜、買魷魚羹差點被打的成年禮,或者是如同廟會的黑幫大火拼。ㄧ些我們對於黑幫的印象,在導演的處理下像是一段又一段有趣的故事。片中我們看到幫派份子威風凜凜、唯我獨尊的氣勢;那種人見人敬、阿諛逢迎的風光,將幫派份子的世界粉飾為一種消遙快活的生活。那種歡樂又愉快的橋段一段接著一段,雖然跟著大家開開心心的笑著,但是不免讓我狐疑,導演不會打算用喜劇、戲謔的方式來呈現這部黑幫影片吧?但是有鑒於豆導前部作品在結尾來記回馬槍,當觀眾沉溺片中歡喜如同ㄧ部快樂青春電影時,片中的氛圍卻悄悄的開始轉變。
劇中在王識賢飾演的文謙入場開始後峰迴路轉,就像是《九降風》的那場車禍,又或者是《囧男孩》的那場卡達天王的爭執吧。當我們還沉溺於青春的餘溫之中,誰知道青春他早已經悄悄的離開了,到最後才發現「我們一起走進大人的世界,並且ㄧ去不回」。戲中前、後段涇渭分明,我很偏愛後半段的情節,並非是單純雄性對打打殺殺情節總有鍾愛,而是片中角色的掙扎在後半段明顯又深刻,也特別感動人心。雖然故事是以趙又廷飾演蚊子的角度為觀點,但是劇情卻在阮經天飾演的和尚這角色上發酵。原本前半段開心的情緒,在劇情的鋪陳下,頓時成為一種對立的衝突,讓我整個瞬間情緒被牽動起來。而且末段你會發現,男人心中的掙扎其實也是很細膩的,「義氣」這兩個字在這部電影不是那麼死板,或是那麼教條式的規範。藉著一件又ㄧ件事情發生,讓這部片以很多角度去詮釋義氣的面相,這也幫這部片畫做了一個漂亮結尾。尤其是兩個男主角最後的對手戲,讓我不禁想起前段蚊子與小凝(柯佳嬿飾)第一次見面時他問她說:「妳為什麼要當妓女?」她反問蚊子「那你為什麼要作兄弟?」,原來到底兄弟和妓女都是一個身不由己。
「我一直以為我是風,等到遍體鱗傷後才知道,其實我們都只是草」,灰狼最後跟蚊子說的這句道出黑幫份子的無奈,這也道出他一直思考打打殺殺的意義。只可惜那時候已經太晚。結局處理的讓人很有感觸,電影戳破了這美夢。出來混,遲早還是要還,不管怎樣,到最後也只是ㄧ根草,只能隨風擺布。如同《一個好爸爸》中古天樂說的,「十個古惑仔,九個衰到底」,也勸人歹路勿行。而電影著墨最多其實還是男人跟男人間的「友情」,還是這種東西夠熱血,讓我看完這部電影一直感動著我。至於結局是什麼,這裡就不多說,讓大家進到電影院自己去觀賞,值得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推薦給大家。
5 ) 混的不是黑道,是爱情~!
这片的主题是很宏大,很正直,很代表先进文化观念的!
虽然豆导没说: 其实我想说的是歹路不能行呀, 尤其是走在歹路上搅基的! 会被最爱的人一下,两下,三四五六下,插到死!
(OH,NO,说起来真是太害羞了~ 其实不是那样的)
就像豆导本人扮演的灰狼说的那样:风往哪边吹,草就要往哪边倒;我曾以为我是风 后来遍体鳞伤 我才知道 我们都是草.
所以这个片的主题其实就是: 你是风来,我是草~~
这中间每个人物都有一次,自己把自己当风, 最后都"草"掉的不幸故事.其中最轰轰列列的莫过于和尚VS志龙, 蚊子VS GETA老大的疯草情节~
而整个黑帮, 最后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GETA老大,MASA老大死了, 和尚死了,蚊子差不多死了吧, 灰狼儿子没了(没搞头了),文谦家人死差不多了耳朵也没了.
志龙没死,但是世界坍塌了. 白猴离死大概差一步吧.
大家要问:为什么阿伯还活着!
我回答: 因为他混的不是黑道,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啊?! 天知道他来这剧里干什么,做中间色吧, 总不能集体去搅基~
和尚和志龙之间刻骨铭心, 见血见肉的青少年搅基事件,已经是一桩被定性的公案了------- 情杀太美好了,连喷出来的血都会变樱花~
通过看片也让大家学习了一些知识:
1. 如果小孩混黑道不要紧, 但是千万不能去结拜, 不然他们会同年同日死.
2. 如果你混黑道, 没有当上大哥,被砍手砍脚,不要紧,!
把你的孩子送去做马仔,从小开始卧底,苦其心志, 长大以后就有只手遮天的本事了!
3.如果你混黑道,不小心当上大哥, 又不小心生了一个不中用的儿子,不要紧!
赶快为你儿子收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马仔,让他们同吃同住同搓澡(大误), 你儿子就怎么也不会死了!
4. 如果你不是兄弟命,又不小心生在黑道世家, 怎么办?不要紧!
只要你记得和最亲密的兄弟在一起的时候, 千万麦扣上衬衣的扣子, 洗澡的时候,让他为你洗背,抽烟的时候,让他给你点烟~
(小凤, 你穿花衬衫坦胸露背照实在太美好了, 无敌就是无敌啊~~ 大杀器 TAT)
5.如果你本来很怂,但是不小心踏进了黑道,觉得很温暖很亲切很有归属感, 怎么办?
不要紧! 只要你忍住别去太子家里,别去吃他爸烧的饭, 别陪他爸唱歌,不要给他爸买鸡腿! 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一见 GETA大仔误终身啊~)
6. 如果你头脑聪明, 心思缜密, 忍耐力好, 持久力佳, 佛挡杀佛, 神挡杀神, 一心想当大哥, 怎么办?
死定了! 你爱的人一定会搞死你, 就算那个玩溜溜球的小子迷不倒你捅不死你, 后面也一定会有本帮最美貌的太子来把你砍死~ 你被他砍死都还要带着笑~
靠夭哦, 你居然还笑?
这里不能不专门论述一下和尚TX的青春与哀愁~~
大家都知道太子弹吉他的曲子是THE LOVE AFFAIR THAT NEVER HAPPEN, 这就是和尚的心曲~
被压抑了12年的爱情,从5岁开始陪着志龙, 直到他长大, 就算每天摸在手里(搓澡) 含在嘴里(点烟) 顶在头上 (永远帮他顶缸受罪). 也无法改变和阻挡志龙太子 走向宝斗, 走向约会走向女人的步伐.
还未开口就被否定的爱情, 真是太绝望了~
所以他性格那么双面, 那么铁汉与柔情兼备, 是有历史原因的.12年啊~
这里还不能不插一下GETA大仔和志龙蚊子一起唱的歌, 名字叫<心事谁人知>
这歌也算是唱给和尚的, 那个时候, 和尚已经动了反骨了.但是没有人可以诉说. 他对志龙的爱和对GETA的恨, 无法出口的苦衷在他的唇舌边,至死也没有说明白.
那句"我一切都是为了你", 虽然够情种, 但是不够清楚, 志龙不会理解的.他不会觉得和尚都是为了他, 才把他爹杀了,
志龙 他只会觉得这全是狗屁,就算能悟到"其实他对我不是兄弟情,是基情', 也会毫不犹豫拿刀砍死和尚的.
和尚的内心世界有多少狂风暴雨, 志龙小太子那么简单的世界是不会明白的, 被爱了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和尚你为什么这么隐忍呢? 这个人的性格实在是......冰火两重啊. 对所有人都下得了杀手, 就是对太子这么好, 好到被插那么多刀都不还手. 这是怎样一种爱啊! 和尚你真是情圣!
志龙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宠爱, 但是他以后可能什么都没有了. 不晓得会有什么下场呢.好希望有个续篇, 又不希望和尚死掉.
恩, 我还要说GETA老大对太子也真宠, 选角选的真好.
我个人感觉, 杀死狗仔孩的真相 GETA老大是知道的, 其实很简单, 把他们5个人分开拷问一下就知道了啦, 或者根本不用拷问, 小惠是太子的女朋友, 就算不是太子自己动手, 肯定也是他授意啊.
所以GETA是故意让和尚替罪的啦, 当然可能他想不到和尚对自己儿子情意那么深厚缠绵, 被打成那个样子都不求饶.
GETA可能一开始只是觉得: 靠,叫你顶缸! 叫你顶啊?!
结果和尚: 妈的, 我就爱给你儿子顶! 老子就是愿意为你儿子死!
把GETA老大触怒了, 拳脚不免更重: 叫你爱! TMD什么眼神!
一来二去,就打超过了, 又爆出了老一辈人的基情(捧脸)
还有,和尚的爸爸也很奇怪, 我没看到小说, 但是从电影里也可以看出,何家爸爸对和尚与志龙的关系, 可以说是持支持态度的.
他是以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与仇人的儿子搅基的呀? 还从小嘱咐他好好保护志龙. 鼻血
何家爸爸很聪明, 比和尚还聪明, 不会看不明白儿子的少年情怀的. 是不是因为他的耳提面命, 和尚才压抑了内心的渴望, 没有"动"志龙呢?
真好奇~~
还有蚊子TX, 他对GETA的爱真是汹涌澎湃, 志龙是真正的儿子都没有血性和勇气复仇, 蚊子同学锲而不舍, 拿着GETA的遗物尺二, 有勇有谋的逼问和尚.
(还专门拿了遗物,蚊子你真是太贴心了!)
蚊子中枪后, 没想爹没想妈, 还能设局猛戳和尚, 真够种~
我觉得他一直没和小凝来一炮挺可惜的( 算了吧, 他和小凝混的是友情)
总之,这片前半段纯粹是青春片, 后30分钟突然变成黑道片,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青春而产生各种爱欲, 因为爱欲无法实现, 所以开始变得暴力. 青春和暴力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这片的配乐真的很用心. 很青春很清新. 虽然阮和赵的声线都不行, 但是其他人唱的都不错, 太子吉他弹得也赞! 勾女勾男都有门~
选角选的不错, 和尚和太子大好, 蚊子中规中矩(比周董强), 配角都不错.
唯一不够就是,蚊子的戏太多, 和尚戏有点少, 太子更少.
太子如果不哭不笑, 颜马上上升好几个等级, 又哭又笑那个衰样居然也满可爱的. 总之很激发人的母爱,
和尚的话, 只想对他说一句话: 你早该破戒了!
6 ) 艋舺之生存之道
f 9:24:45
我的青春只混到 九降风 那个级别
你的青春就混到 艋舺 这个级别了
这是《艋舺》看到一半的时候给一哥们在QQ上的留言,我推荐他看看《艋舺》,我觉得他看这个片子应该会有我看《九降风》时候的感觉,所以我对《艋舺》并未有多少感同身受的东西,但却看到了一场对我来说很不错的“戏”。我知道这样的事情都曾发生,也都很事实,也许我从一开始就一直不怎么喜欢这类型的东西,但看的时候还是想起上个学期他来我家,我去车站接他,在路上他还接到一电话,说他一哥们把人给捅了,捅的人和被捅的人跟他关系都还成。后来他又说起来之前在家喝酒,还跟人打仗的事情。其实《艋舺》里的事情,这不一直都在发生。
我朋友现在都上大学了,他以前说真没想到最后我能上大学,我还是唯一一个上了大学的。他说我以前差点就毁了,跟街上那些地皮小流氓一样了。事事不定,很多事情不是之前能遇见到了,从《艋舺》说起也是一样的,曾经最好的兄弟,已经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了,但最后还是落得这样一个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宣召出所有人物的命运,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则,按着这个故事发展。跟一小朋友说起《艋舺》,他问阮经天在里面演了坏人,我很装逼的说了句不是坏的,黑道哪有坏这一说,只有说谁比谁更强。我也不了解,但换到影片里,既然已经都是污水,就看谁更黑,谁就能把谁染的更黑。
以前的时候,我们说起,很多人都是让《古惑仔》给带坏的,本身电影没有什么错,但让很多的小孩都很朝拜的去模仿起来,然后就形成那样的集体了,他们本身就有那个野心,让一个电影当作传播的途径,然后就彻底给挖掘出来了,形成了他们以后要走的方向,但能不能走下去是自己要做厄事情。我小时候,一姐姐跟我说,弟弟,你看看《古惑仔》,人家问你你也说自己看过,那个时候我上小学,不爱看电影,也没听说过《古惑仔》是什么,再过一些日子,在电视上看到了谢霆锋演的《少年古惑仔》,那个时候谢霆锋刚唱完春晚,所以我知道这个人,就看了看,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我好歹也是知道了。上了初中之后,已经开始有孩子拉帮结伙,有的开始以摔摔板凳,然个黄发作为自己的标志展示自己很坏了。初中的学校分四个实验班,四个普通班,实验班的孩子都是整日学习的,普通班的基本都不考。那个时候我发现我的小学同学原来都爱这口,各个都开始拉人,都开始有”江湖绰号“,开始在学校门口蹲点,拦截路上的学生,问人要几个钱。也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怕他们,不敢招惹他们,然后他们被退学,成了小流氓,泡在网吧,没钱了出来要,去买鲜艳廉价的衣服,自以为很潮的蹲在那里抽烟,身边站上几个姑娘,跟《艋舺》如出一辙,或者说《艋舺》与生活如出一辙。
而我朋友应该那个时候跟他们一样吧,只是都没想到不同的棋子有不同的命运,就有棋子将军了,翻身了,上了大学了,而有些就继续他们社会青年生活,打架,混社会,专属自己的一帮,在这个小城继续他们混沌的人生,可能这样就是一辈子。有时会遇到一些纹身的男人在路边修修自行车,还有的卖卖衣服什么的,现在来说,满大街都是纹身,各种花色各种图案,而往上推十几二十年,也只有那些混社会的人去搞这些东西,而过了这么多年,他们大多也都只能混成这样,年轻气盛的样子不再,黝黑而有了肚腩,身上的纹身颜色变浅看的好像一些疤痕,记录的都是他们年轻时候的”辉煌“。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就好像阮经天在里面说以后的梦想,就是混社会,然后当老大,对,只要能爬到老大的地位上,你就能呼风唤雨,像凤小岳的爸爸一样,如果没爬上去,就只能像阮经天的爸爸一样,真的成了一个普通的小市民,告别江湖,只是要想金盆洗手都没有手可以洗了不是么?电影里阮经天一直是个明眼人,把很多事情都看清了,电影这点铺垫的不错,但阮经天这个人本身在电影里并不特别的立体,只是很多事展现他的性格,但并没有把人给演出来,可见他演的挺好,只是导演并没有好好用好他的戏份,只让他在电影里制造出了能者的气氛,但“和尚”这个人并没有表现出本身的城府完全都成了空的。
当然牺牲了阮经天还有个主角可以塑造,至少赵又廷导演表现的不错,整个人物从开场到结尾都表现的很饱满,而且赵又廷演的真的不赖,阮经天虽然迷倒众生,但赵又廷却真的演出了蚊子的性格,在各种矛盾中游离,用一个信念去开破,唯一的执着一直坚信到最后,有点傻气,并不聪明,但不会让人觉得呆。赵又廷演出了大多数人的状态,就是一开始并没有想要什么就稀里糊涂的介入,然后好像卷入了风暴已经没法退出,有时候胆怯不敢面对但又不得不做可能不为自己,但却是为了别人,混出一个义气,找到一个活着的价值。不想让人欺负,一定要懂得站起来。钮承泽足足用了二十分钟做引子展示故事的缘起和人物的性格,最大的笔墨放在赵又廷身上,也应该是让很多感受过的人回忆从前的日子吧。能成为阮经天的人肯定很少,但当过赵又廷的人一定不少。
倒是中间很委婉的一段是柯家燕的出现,不是说她有多好,是因为她的出现,赵又廷的对手戏更好的衬托出来了。让一直高悬的情调沉了一会,虽然她不是一泓清泉让人整个焕然心静,但灯红酒绿的世界带上耳机之后,一样不再喧嚣。而且也仅仅是一台WALKMAN,就直接让观众很自然的往那个时代去想,故事环境就更靠拢的实现了。就好像《九降风》里放的那一端《原来你什么都不要》一样,小小的事情,不由自主的就会跟着进去。
《艋舺》的后面的进度基本就处于一种平稳状态,文谦的出现也没有带出新一个高潮已经转入结尾。不过这样很好的一点是终于让五个人的性格开始四分五裂有个单独的性格出来,告别了从前懵懂的时代,这些小混混开始长大成人,好像阮经天在饭桌上说的那样,未来我们都有各自的地盘,合久必分也开始展示出来,所谓兄弟情义开始分化。我们都有过青葱岁月,但过去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好像刚才说的朋友一样,被捅和捅人的都是他认识的,差不多应该都是认识的,从小一起混着长起来的,时间改变一个人自然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前不分你我是因为我们还不动你和我,到后来明白了自然是你追求你的,我祝福你追求的到,但你的追求是抢我的,你都来抢了,我为什么要拱手送给你。
写之前跟自己说尽量不去剧透什么,但慢慢发现不是剧透不剧透的问题,是这样的事情都在发生,我不剧透,但若对号入座到某些人的身上就自然成了剧透了,因为结局都是一样的,发展也是差不多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又很俗套但又很经典的用《无间道》那句来说明呢?而真正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是否又真的最兄弟呢?
《艋舺》的开头和结尾都还不错,人物也有赵又廷这样一个完整的,只是中间有点平淡,有欺负的戏拍的小波小浪,没有掀起来,显得平庸了,而且最后灰狼那里本来有场好戏可以发现却突然没了,然后就到了结尾处了。我说我的青春就混到了《九降风》的境界,带着点痞气,爱耍爱闹。而说哥们到了《艋舺》的境界是因为他自己也这样过,看这样的东西也许会看到一个小小的自己在演戏。然后会观望下从前跟自己一起玩的人现在都怎样了,是不是《艋舺》以后发展出来的结局呢?
钮承泽在后面说了一段话,很好: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都想作风,一吹吹一大片草,发现人都只能作草,带着走的是跳不出的江湖。
早晨起来看围脖,有人说《艋舺》的开头像《美国往事》,所以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来下这个电影,两个多小时也是够长的电影了,虽然相比《美国往事》差一截,那毕竟是高峰,不是说攀就能攀的,但钮承泽对这个电影真的下了不少的功夫,剧本上有不少问题也可能是后期剪没了,所有有些地方摸不着头脑,但钮承泽真的拍的不错。而电影也有不少模仿的东西,跳舞那段一看就是模仿了《低俗小说》,柯家燕最后那段又很像《南京南京》,还有结尾处又有《九降风》的痕迹……当然这些都只是模仿,并没有说不好,既然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了,那就一并记下来吧。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事情,初中的时候在校门口碰上一个学校里同级的小混混,他说,我借你五毛钱。我给他了,然后笑笑走了。我可以不给他,但我给他还笑了笑的原因是他跟的人是我姐夫,只是他不知道,所以我给他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赏给他一样,那个时候小啊,所以突然觉得有点凤小岳那种感觉,哈哈,无聊一笔,只是回忆罢了。
属于艋舺的时代过去了,伴随着黑道们如草一样的生命;场景和颜色好漂亮,很有80年代末的台味;陈汉典好搞笑,可惜挂得太早了;艋舺的前期营销和宣传做的太好,其实本质只是一部天真烂漫的青春动作片。
看一遍MONGA再看旁边老公 怎么嘎丑的……
赵又廷爱阮经天,阮经天爱凤小岳,柯佳燕是饭后甜点。画面很日本,陈珊妮的配乐很牛逼,文艺又商业,暴力又不会太过血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马如龙演的真好。
你以为你混得是黑道,其实你混得是友情;你以为赵又廷爱的是小凝,其实他爱的是阮经天;你以为阮经天爱的是凤小岳,== ... 他爱的就是凤小岳。
花九分半从后壁厝带回五份鱿鱼羹,歃五滴血在庙口和你们拜码头,却得靠一柄尺二维护我们是兄弟,借一个拥抱证明你混的是友情。一九八七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台风天来临却有人一去不回头。我捧着义气的牌位,为逝去的江湖披麻戴孝。那江湖里有刺眼的血樱花,发光的溜溜球,还有痴枉的爱和难舍的仇。
豆导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艋舺少年杀人事件”。看到报道说“不间断奋战近30个小时后,完成了《艋舺》的后期制作。在骑着单车离开录音室的回家路上,豆导哭了。在熙攘的台北市中心街头,他泪流满面激动到脸都皱起来。”豆导很爱用脏话表达感情,但也容易哭,哭到脸都皱起来的描述实在太有画面感
赵又廷要再凭这片得个什么影帝我就杀人
每个叛逆少年总有个开理发店的妈妈
BL
阮經天的表現不錯 超乎我的預期,陳漢典/王識賢讓人眼睛一亮,趙又廷還差了一點火候, 一票老演員們的表現則是演出了台灣黑道的氣口, 豆導說故事還算流暢, 值得一看
阮经天和赵又廷应该在一起!!!!!!!
最后,女王受亲手杀死了他的忠犬攻。
我在高雄热闹的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 周围全是地道的台湾人 显得我很突兀 不过大家的笑点很一致 都是陈汉典。。。不过就编剧来说 还是有些薄弱 剧情很轻意就推理出来了 结局也有一些怪异 豆导的身影总是穿插在戏中 他不是说只演了一个小角色么 冏。。。
你以为你混的是黑道,其实你混的是搞基!
《艋舺》最重要的爱情线比较隐晦,可能很多人没看出来——和尚是同性恋,他一直暗恋着志龙。
如今想看点纯洁的男男关系就这么难么?
比彭浩翔还王家卫的杜琪峰。蚊子对和尚说,"我混的不是黑道",很自然的接下去,是"寂寞"啊~PS:剧情梗概:A爱B,B爱C,然后B杀了A,最后C又杀了B。
钮承泽自恋狂
阮经天 要演电影才能发光啦
f 9:24:45我的青春只混到 九降风 那个级别你的青春就混到 艋舺 这个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