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城

HD中字

主演:黎明,舒淇,吴彦祖,张燊悦,谷德昭,陈奕迅,金燕玲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9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玻璃之城 剧照 NO.1玻璃之城 剧照 NO.2玻璃之城 剧照 NO.3玻璃之城 剧照 NO.4玻璃之城 剧照 NO.5玻璃之城 剧照 NO.6玻璃之城 剧照 NO.13玻璃之城 剧照 NO.14玻璃之城 剧照 NO.15玻璃之城 剧照 NO.16玻璃之城 剧照 NO.17玻璃之城 剧照 NO.18玻璃之城 剧照 NO.19玻璃之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玻璃之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1997年的除夕夜,英国伦敦的人们都在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为新年的到来欢呼庆祝。此时一辆汽车失事撞毁了,港生(黎明 饰)和韵文(舒淇 饰)是车上的一对中年男女,他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逝去。经调查发现,原来他们是一对偷情的爱侣,由于各自都有家室,家中亲人大怒,只派了他们各 人的儿子及女儿处理后事。刚开始这两个年轻人都认为对方的父母破坏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各有怨恨。当他们翻查警方交给他们有关父母的资料的时候,才从照片、书信、日记等东西中,看到了他们父母当年美好的爱情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白森林天下无双(国语版)烽火抗大刺杀游戏英语火炬木小组第三季人生补时最后的法师梦乡(2019)美丽生灵蛇舌嫌疑恋约翰尼316追球单身男女2粤语版最美年华衣橱里的她1REBIRTH for you恐龙蛋曼蒂2018女屠夫穿越雪季OhMyJUMP!~少年JUMP拯救地球~森林随处可见胜者为王小乃海苔便当舒加利

 长篇影评

 1 ) 從港大到玻璃之城

香港文學課上,老師講到《玻璃之城》,讚舒淇演得好,敗筆是黎明。

「港大的男孩子,可沒有這樣老實頭的。」

舒淇的確唯妙唯肖,黎明也算無功無過,不至於說敗筆。《甜蜜蜜》裏的黎小軍自然更好。

當年何東女宿要拆,張婉婷要留,於是跑去拍下《玻璃之城》,為港大招去了幾批文藝青年作遊客狀。感嘆港生與韻文愛情的人很多,給我最深印象的,是港大本身。

住在何東的女學生,住在利瑪竇的男學生,何東標誌性的黃色堂衫,著綠袍參加的高桌晚宴,晚宴上舉杯要說:We are the best.

多年以後,港生和韻文各自成家,見面,舉杯,依然說:We are the best.

是傳統、記憶,是刻在骨子裡的精英意識。

港大圖書館,來自網絡

初來時我對香港的學校無甚感情,偏喜港中文。後來了解港大點滴,方覺自己最喜港大。畢竟,港大最老,而我最愛古舊東西。

港中文清朗,在地貴如油的香港能拿一大片空地什麼也不干,就擺幾株綠化、幾座雕塑,真闊氣,瞬間夢迴江南。港大是典型的老香港,落座山上,迴環曲折,一進門便要迷路到底。爬了甚久階梯,推開一扇玻璃門,眼前是旋轉上身的樓梯,紫色間著淺綠的調調,《死亡詩社》裡那種。以為是哪個學院的Hall,原來只是學生活動中心。西式風味很濃,道不出來的,還有一種歷史沉積於玆的迴響。這響聲是不沈重也不嘹亮,反倒帶些俏皮與鬼馬。如果有個小影子順著螺旋梯溜下來,再適宜不過。

再往上走,就是梅堂、儀禮堂。英國愛德華時期的建築,橘色調為主,綴以象牙白。以前作宿舍,張愛玲住過,龍應台也住過。張愛玲沒繳學費,「出名要趁早」,倒是很適合作港大的學生。算抵了代言費,港大承認她,現在還掛在港鐵站的黑白老照片牆上。那段地下通道直通港大,應有其名:

HKU,一段校史。

港大

梅堂大約是老師辦公過的地方?中文系研究院辦公室,頗風雅安靜。因為古舊,它能數得出的名字就很多,一個名字背後帶幾個故事。連人來人往的圖書館也要有個傳說,李嘉誠為困住夫人莊月明魂魄而做的建設,在館內可探尋墳墓狀風物。有人說陰森,有人說浪漫。

港生、韻文活動於玆,神氣活現的樣子,是可以在這些佈景裡找到的。港大的符號性,或者說承載能力,太強。

港大秉承的精英教育理念是它活力的源頭。它通過各種儀式感將此教育理念變為日常,並且傳承。有執行力的精神物質化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精英」是一個需要破解的名詞。

在杜詩課的導修上,我曾將古代文學的精英化與當代文學的大眾化,作為古今註釋觀念不同的因素之一,遭到一個同學的質疑。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分野不一定正確,但有它的道理。它是一種基於現實考量的分類。只要還有一天,社會未實現全盤知識分子化,它就還有用武之地。更何況,精英與大眾從來都不是涇渭分明。精英代表了大眾中一種向上的方向,它不是一種必須而是一種選擇。

世界上人人可做自由選擇,那種如何如何便沒有志氣的說法無異於剝奪自由。歸於山林看雲痴鶴老很好,炊煙裊裊打理柴米油鹽很好,昂首闊步向上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也不過是生活的一種選擇。而社會需要這麼一種選擇,這麼一個人群。

在港生和韻文身上,我看到精英的等義詞是勤懇。勇敢、勤奮、拼搏、獨立。精英要付出代價。港生與韻文美麗的愛情,是為精英付出的代價。

港生在緊張局勢中參與保釣示威,入獄,出獄後去法,一定要拿到畢業證才肯返來。兩人相隔何止萬里。韻文打了好久的工才賺來三分鐘長途電話費,只是時間沒用完,人卻先沈默了。

《玻璃之城》劇照,來自網絡

精英是不肯為愛情折腰。按中國古代士子佳人的邏輯來看,本應該有情人終成眷屬。但韻文是港大生,決不是「紅袖添燈夜讀書」的角色。

影片我還是最喜前半段,舒淇穿黃衫,黎明著紅衫,意氣風發奔跑於帶著霧點的操場。後來,就碎了一地。

這破碎非由來無因,只是影片後來也只給了一個舉杯的鏡頭。

We are the best.酒杯放下。他們到底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是不是當年朝上望到的那樣?

能知道的都停留在前半段。當年的境況多差,他們還在吶喊,向上,如今我們,總顯得碌碌無為。城市無故事。

玻璃之城,黎明在〈今生不再〉裡唱道:

玻璃倒映了今生不再的幻象,

天空正掛著今世最亮的月亮。

《玻璃之城》劇照,來自網絡

玻璃幕牆反射無限擴大了城市的空間,置身其中的我們渺小如幻象。但那明黃色堂衫,在港大的日常裡,在勇敢、勤勉與一次次祝酒自省中,或可沾染月光。

 2 ) 那年烟花特别多

文艺青年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只看闷或骚或闷骚的文艺片,假如列出一张榜单出来,王家卫电影系列无疑位居榜首,此外,陈可辛的【甜蜜蜜】、张艾嘉的【心动】和许鞍华的【半生缘】也应该是能被入选的,或许,还有1997年张婉婷的【玻璃之城】。 从一开始,这部片子的名字就俘获了我的芳心,玻璃之城,一度让我误读并联想到一群男人排山倒海的香艳场面。迅雷里的资源不多,下载时运转速度又相当地不河蟹,临了打开暴风影音,是原汁原味的粤语版,方才中和了我一腔的幽怨。 1997年除夕夜,英伦铁桥,旅客云集,在风雪中倒数迎接新年来临。港生开车载着韵文,去特加法拉广场看烟火。时光暂停倒流。彼此的儿女相遇,竟然都叫康桥。料理各自父母的后事,追寻他们的旧情。 70年代的港大学生港生与韵文。抢铜锣,他们的第一次对视。操场上奔跑的运动服少年,甩着两根马尾辫的网球少女。无刺蔷薇,养在水里,一天一颗阿司匹林。舞会场外的初吻。 钓鱼岛游行抗议运动,韵文去监狱探望港生,送去那首Try To Remember。港生去法国重续学业,临走前送给她自己做的石膏手。掌纹中,他的的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都是由她的名字串成。她冲动地设想明天就去学开飞机飞去巴黎。 他离开后她辛苦兼几份工,存够钱才可以打一次三分钟的长途电话给他。后来,那个电话亭断了声音,各自婚娶。 再次邂逅,是在九七香港回归前。一次国语培训班,他回头,她惊愕。昏黄酒吧里他为她唱Try To Remember,前尘旧事一并浮现。她在窗前拨他的号码,他在车里望着楼上的灯光,暴雨中的汹涌拥抱。一起去学开飞机。他和她幽会偷情。 联名购置房子,那座靠海幽静的玻璃房。一起养只小狗,怀旧地买回当年大学校园的邮筒,把保存了二十年的信一一重投进去。见证恋人往事的女生宿舍何东大楼化作拆除的废墟,大学同学会重聚,他们决定分手,却未了当年就未了的情。 学成开飞机的时候,他不在她的身旁。都有各自的家庭孩子,毕竟只是情人。明明知道不可以,又怎能放得开,宛如毒药或者禁果或者顽疾,不会疼痛不止,却是终生不愈。 韵文远去英国。黑色的长风衣,冷风吹得人心灰, 泰晤士河畔的天空有着些阴霾,街头邂逅追来的港生。镜头交叉剪接。两个人开车行在伦敦新年的路上。两人的儿女行在香港移交主权的烟花里。惊恐的表情。甜蜜的表情。刹那的车祸失声,伦街头惊愕回头的快乐孩童。迷离中,港生和韵文的身影消失在回廊角落。烟花绚烂美丽,消失殆尽。 最终在空中比翼齐飞的,不是他和她约定的飞机,却是那绚烂之后,旋即冷却的烟火。故事的结尾,是那年港生带着韵文离开舞会。静悄悄的走廊上,只有他们的脚步声,一声一声清脆地叩响。勾动起记忆,疼痛起伤疤。 想起半生缘里最后一幕。冬夜的小树林,世钧替曼桢找到了丢失的一只红手套,他脸上闪耀开心而美好的笑容。只是后来,统统都碎掉了。 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心动的人,只是也许,有的适合一起长守,有的适合用来怀念。最在意的人,总是不知道我们的最在意。这座水泥森林再荒凉,都能演出一段爱情,或者荡气回肠,或者刻骨铭心。云淡风轻的,都不屑浓墨书写,都不值膜拜唏嘘。爱不过若此,其他,比如,婚姻,谁知道呢?反正不是一个可靠的东西。  演员表。从来是不曾对黎明有什么好印象的,一来他那张脸不是我好的那口,二来在天王四叔里,他唱不过张学友,跳不过郭富城,即使是平翘舌不分的刘德华也比他勤奋得多,第三,总觉他演技生硬、表情单调,尽管这也许正合适出演一些有文艺色彩的角色。所以,数得上来的那些港台文艺片似乎都喜欢找他,无论是黎小军,还是沈世钧,再到这里的许港生,如果说刘若英是文艺片女王,那么也可以给黎明颁个文艺老生奖了。 香港女演员中,老一代婚嫁退隐,新生代青黄不接,残留下来的一打中坚力量也是良莠不齐,除却几只花瓶,也难有几名会演戏的女星。一直认为舒淇是个惊艳的例外。尽管,少女时代孤身闯荡香港,等到终于熬出一片天,却结下了情色背景的茧。脱掉了衣服,但却不曾脱掉她身上的率性与明媚,所以在她最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之后,她在金马奖拿到影后时说,我要把我脱掉的衣服,都一件一件穿回来。语气依旧俏皮,眼神却是泪光的坚定。  这出脚本,是港生与韵文的玻璃之城,是黎明与舒淇的玻璃之城,或许,也是你的,我的,我们的玻璃之城。 玻璃总是冰冷而脆弱。晶莹剔透,华美干净,映射出百般幻影,不坚强,也不柔软,质地却有一种决绝的悲剧因子。戏里,是他和她的爱情。戏外,是我和你的宿命。真是致命的比喻。 这是不归的路。我们在路上,都是残缺的,从身体,到灵魂。或者是盲的,或者是失语,或者,步步迟惑害怕受伤,或者,光芒黯淡的大眼睛,写满了寻觅与怀疑。小心翼翼吞吐周边的空气,在各色各异的玻璃之间游荡。试探触碰,寄存真心。而我们始终,跨越不过无形的阻隔,也无法到达梦里想去的终点。 有一种爱永不能开口,就像孤独的火种凝望黑色的天空。它是藏在黑夜里的幽灵,冷冷地睥睨着我们。我们飞蛾扑火然后头破血流,或者心灰意冷然后烧尽烟花。 当有一天我说我要放弃,不能再一路陪着你走下去,你要相信,我多么羡慕你还能坚持下去看到最终开出花朵,而我,中途退场,最爱的只能是枯萎的自己。

 3 ) 与爱有关,终是美的

始终觉得,这部绯闻男女的定情之作,是黎明最美的电影。除此之外,便是《半生缘》。毕竟他曾经也那么纯情过! 所有与爱有关的故事,没有一段,不是美好。就算再是煎熬和折磨,也是由爱生恨。 与我同租一房的女孩,想要离婚了。她才比我大三岁半。却已是结了婚有快要离婚的人了。她给我将起她的男朋友和老公。她说,这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男朋友,虽然已经分手好几年,但永远是男朋友。还有一个,是老公,虽然曾经也是她的男朋友,但就只能是老公。 她讲起她和男朋友的美妙日子。天哪,美得不可思议。那完全就是一段像薰衣草一样纯洁的感情。虽然最后,也敌不过毕业的打击,虽然最后,还是分开。 我从没听过身边人讲过如此之纯净的感情。突然就想起《玻璃之城》了。看了那么久了,只记得大概情节,一些小小的细节,早已忘记。甚至两人最后是否还在一起,也都忘了。但还记得,他们的儿女,看着烟花,了然的样子。那时候的吴彦祖,实在青涩得可以。 美,真的很美。我无法用另外一个字眼来描写这种感受。就连这幅海报,都朦胧得不可思议。像是要掩盖一些现实中的不可能。 好喜欢这里的他们,好喜欢好喜欢。 已经过了可以撒娇不负责任的年龄了,但仍然奢望一些现实之外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奢想。另一种可能。人都会幻想,不是吗?我只学会幻想,是否,真的有这么美丽的,长久的,一生一世的爱情。 Try to remember。

 4 ) 生命中最好的时光

在好女子的新家里,在那个秋意深浓的下午,几个女孩,在阁楼上,静静看了《玻璃之城》。

影片,始终很安静,爱情与丝丝无奈,贯穿始终。
由一场车祸开始,引发出一个背后的故事。继而由他们的孩子,都是名为康桥的孩子,穿插其中,娓娓道出了,那段爱情。

港生和韵文一见钟情,爱火不断滋长。那只定情的玫瑰,只要每天放一片阿司匹林,就可以长久一周,可是爱情呢,是不是也会长久,还是如玻璃般脆弱?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港生这些青年们,爱国,游行,被捉入狱。坐牢的时期,韵文去看他,送他一个音乐机,当那首Try to remember缓缓流出的时候,两个人都噙满泪水。互相鼓励的那句话“We are the best”,和旋律一样久久不能散去。

出狱后的港生,不得不去国外,临走前送给韵文一个自己的手模,“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都是用你的名字拼成的。”这样的温柔的誓言,谁能说它没有力量?

可是,天各一方,两人都拼命挣钱,只为了能通话。其中少不了误解,当画面转向黑白的刹那,明白两个人终是没有在一起,各自成立家庭,各自有了孩子。后来,彼此事业都很成功,日子也如周遭的变化般慢慢得好起来。

以为忘记了,可是再次相遇,当港生为韵文唱起<Try to remember>时候,彼此互望的爱惜眼神,心中的惊喜,无法抑制那份深情,终不能自已。

共同考取飞机驾照,希望一起飞,自由翱翔,在天空中抛开世俗。联名别墅,每年有时间就在一起。一起养狗。生日一定在一起过。高价买回曾经邮寄书信的邮筒,复又一封封的邮寄回去,信可以扔进去,可是时光呢,终究不再复返。无奈,有时候爱情真的逃不过现时。 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生活。各自又背负了罪恶感。这样下去,都是在深深的伤害身边的人,也是伤自己。

后来,韵文说,“我想让你知道,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最爱你。”

最后的一次韵文的生日,港生没有来,韵文也狠下心来放弃,到英国。可是,这爱情啊,真的不甘心,港生的之后来到英国,一直寻觅,在那募然回首时,你站在桥上望我,而我在桥下望你。你看,缘分这东西,爱情的磁场,总是会让彼此再遇见,绝望处的一缕阳光。

一起庆祝新年,在倒计时的时候,突然的车祸带走了他们。最后之际,港生,轻拂韵文的面庞,一起睡去,在血泊中安静如花。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结局。

同为康桥的孩子呢,由争吵,到怜惜,彼此心生情意,或许也是一种注定,一种延续。在97年新年那一刻,两个孩子把港生和韵文两个人的骨灰,放在一起,做成烟花,在最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上空,灿烂绽放。

看到这,我不能自已,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你知吗?曾经有一个男子,在那个夏天,坐在我对面,安静的对我说: 等我死后,要把骨灰做成烟花,在夜空绽放。我说,我要和你一起。他说,不要,你要微笑着来看我的烟花。我无语,用手轻轻抚摸他的脸庞,悸动,温暖,感觉浓深。红了眼圈。你知,这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一生难忘。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life was slow and oh, so me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grass was green and grain was ye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you were a tender and callow fellow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n follow
follow
Try to remember when life was so tender
that no one wept except the wi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love was an ember about to billow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n follow
follow
Deep in December it's nice to remember
although you know the snow will follow
deep in December it's nice to remember
the fire of September that made us mellow
deep in December our hearts should remember
and follow
follow
follow...

 5 ) 无非一个“不够爱”的故事

一个人为什么能同时爱两个人?

这还用问,无非是两个都不够爱。

一开始的时候,他爱她比不上心里那一点懵懂的热血和梦想,这也罢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时候爱情能等,少年时的梦想却从来不能等。古时候才子佳人的小说里书生还不是都要上京赶考才能等来大团圆。

但这一点青涩的爱恋,终又抵不过异国他乡寂寞刻骨如雪,比不上身边人的一点暖。

他不是家国大难山河变色不得不仓皇逃离,只是对这个香港失望,就算加上她也比不上外面的新世界,他选择抛下她自己走;后来也没有难言苦衷,父母逼娶,无力回天,他自己累了,不想再坚持了,放了手,任凭电话铃声在雪地里一次一次空响;之后更没有烽火连廿载,音书不通,生死不知,只能夜来幽梦忽还乡,只是自己选了的路,并没后悔过,并没想过回头。

没有必要苛责,也实在看不出来赞美的必要。不过平凡人生活里最平凡的爱恋,在蔷薇色的年华里相遇了,年轻时的爱情总是美得像是水晶,然而除非人生能停留在初见,否则活下来的人总要逐渐长大,明白人生不得不有所取舍。而他们始终更爱自己,于是选择了放手。

一别十数年,谁也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为伊消得人憔悴,还不是该升职升职,该讲笑话讲笑话。说是万人丛中再相逢,忽然间醒悟原来对方才是此生挚爱吧,又没有爱到舍得抛妻别子,从头再来。那律师说,他本以为总会有一天替他们两个打离婚官司的。我却觉得再过二十年也未必,真那么爱,当年何必放手,今日何必犹豫?还不是会沦为常见的婚外情套路:十年前说妻子不理解我,婚姻名存实亡,十年后还在说,照旧同枕而眠。

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只怕不是那人,只是对年轻岁月的怀恋吧。当无情的岁月抹去了少年的一切峥嵘棱角,把所有琉璃般的梦想都打碎,当乌丝变成白发,光滑的皮肤爬上细小的皱纹,当奔涌的热血都化作每日一开门的柴米油盐,唯有在对方心里,还保存着当年那个在暗夜里都会发光的青春笑靥。

才可以一起学飞机,一起买个适合隐居的小屋,一起在伦敦街头玩偶遇,一起追忆往昔岁月稠。未必是在后悔当初年少无知放了手,只是既得陇,未免复望蜀,要为这点贪恋抛弃一切从头再来嘛,又犯不上。否则又何必当初。

我不是说港生不曾爱过韵文。不过年轻的时候他爱自己更多,二十年后还是爱自己更多,无可厚非,只是瞧不出来到底让人感动在哪里了。韵文爱港生倒是可能更多,不过双人舞一个人总是跳不起来。

我也不是说不够爱的爱情不伤人,恰恰相反,这世上最令人伤心的事大概就是“不够爱”。无爱则无忧,爱到深处无需也无从选择,上穷碧落下黄泉,更别说天涯海角,无非都是跟了去。唯独爱了又不够爱,这边杀敌一千,那边自损八百,即不舍得抛弃一切,又恋恋不舍徒添惆怅,选哪边都不免抱憾终生。

与其自欺欺人徒添苦痛,还不如想明白,凡是可以选择而放弃了的,无非都是因为不够爱。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6 ) 遗憾才令你,珍惜得彻底

这篇影评,欠了太久。第一次观影至今,一晃两年半过去,而每一次观看的情形却依然历历在目,支撑着我心底的香港回忆。

第一次看是在何东的宿舍里,高高的12楼,推开窗是一大片港岛西环的老式建筑,还看得到一小片海。若是一天不出门,就能够静下来观察海水的颜色。在阳光照射下,海的颜色每个小时都会有微妙的变化。深蓝、蓝绿、蓝灰,到了夜里便成了黑色的海平线。我一个人坐在床上抱着电脑看完这电影,在光影记录中想象着,我住的这栋楼曾经有过多少欢声笑语,又有过多少女孩在被子里呜咽叹息。

第二次看,是在港大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导演张婉婷回母校来做讲座,于是又有了一次公映。阶梯教室里坐了很多住在何东的女生,很多都穿着明黄的堂衫表明自己是何东人,还有很多住在利玛窦的男生。放到抢铜锣的那一幕,大家默契地笑起来。

九十年代末,当知道何东宿舍楼要以新易旧时,张婉婷赶回了母校用很短的时间拍了这部电影,初衷只是为了留下何东旧楼的样子。讲座结束后,我走到讲台边去问张婉婷《玻璃之城》片名的由来,她说“City of Glass”就是香港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灿烂美丽,却又易碎善变。

这部电影称不上经典,情节设置也不够自然流畅,最后让男女主角的后代结为连理显得牵强吃力,尤其结尾处庆祝香港回归的烟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可我还是一直把它存在电脑里,刚离开香港的那几个月更是时不时翻出来看几个片段。

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得多了,很多场景都融成了自己的回忆。比如直到现在何东高桌晚宴的着装要求依然是绿袍,我也有一套,现在还收在衣柜里;比如他们去找医生的水街,我也曾经走下斜坡去找一家有名的糖水店;比如他们在沧海桑田之后回到的薄扶林,夜里路灯照出满世界的昏黄,亦是我港大回忆的底色。

何东是港大唯一的女宿,对面利玛窦是唯一的男宿。再加上每年传统的铜锣之战,让这两个舍堂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桌晚宴送来的无刺蔷薇,偷溜出舞会来到主楼黑暗的走廊,都是美好甜蜜的恋情开端。

可是他们那时候太年轻,只恨自己手臂不够长,不能拥抱整个世界。可是他们尚未锻炼出浩瀚的胸襟,预见不到人生的歧路会有多么坎坷,更加不知道年轻时的错过就是一生的错过。

他怀着满腔热血去游行随即入狱,被推上警车时依然频频回头找她。她带了糖水去警局探望,他跟她说自己在监狱里也很混得开,把吃过的苦当成笑话来说。她不知道他在牢里屡次被打,也没法想象生活残酷丑陋的另一面。

他觉得香港待不下去,便去了法国,看似潇洒的留学,其实只是走投无路的逃亡。初到法国,他一次次在电话亭打电话回香港。而她在那个从不下雪的热带城市,听不到电话线这边雪花飘落的声音,更体会不到握着话筒手指冻僵的滋味。

她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他每天回家下饭的就是小小一碗咸菜。面对距离和金钱,年轻的恋人总是捉襟见肘,败下阵来。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断崖导致最后的情淡意驰,似乎是一对对年轻恋人殊途同归的结局。当沉默多过倾诉,坦诚败给误解,他们终于由无话不谈变成了无话可说,她也只能心急地催促,你抓紧时间说话呀,电话费很贵的。

他们不是没有为感情努力过,只是天不遂人愿。她打四份工,想攒钱去法国,父亲偏偏在这时去世,而他不拿到学位不肯返港。“怎么连你都不明我?”“你又何曾明白过我呢?”如此埋怨,一来一去,一颗心也成了两颗心。就像多年后韵文的妈妈用半生不熟的广东话说,这种事情有时嫌早,有事嫌迟,哪有个准的,timing,太唔明。

想到港生在异国他乡的风雪之中独行的画面,我也能明白那种落寞又不得不强打精神的心情。世界的节奏从来不会因为所谓乡愁而停留一秒,能做的只有全力推动自己向前进。从回忆中带来的快乐或痛苦,也都遗落在身后的沼泽之中。璀璨星空之下,爱过的人披一身星光渐行渐远,杳无音讯地消失于彼此的世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回最初许下心愿的那颗星。

在九十年代翻天覆地的香港,他们重新遇到彼此,但已经只能是对方婚姻的局外人。携着半世人生酿制的苦酒,他们在灯光下沉默相对,当年的感情只是餐桌上的叙旧话题。说起那次改变了两人人生的游行,他淡然一笑,说还是大学的朋友后来联系更多,革命与游行中的同伴都被历史的洪流冲散。他也许觉得愧对自己年轻时的承诺,不论是对世界还是对她。

他们回到薄扶林,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他们住在一起,把当年的信件放回邮筒,想一起开飞机,实现少不更事时的约定。可是他的妻子忽然来访,她一个人发动飞机翱翔天际,俯瞰他与别人成双成对的背影,明白自己此生已经不可能是和他比翼齐飞的那个人。

他们的第一次分手根本没有对白,只是随着电话的闪断而结束。而多年之后下雨的同学聚会上,韵文才郑重地提出分手,游离于道德之外的爱情带来的负罪感,让她无法再承受下去。若说最感动我的台词,不是那句击中大部分观众软肋的“我的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都由你的名字组成”,而是他们分手时的对白:

——“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我都是那样爱你。”
——“我也希望你记得,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是最爱你。”

不知道他们的重逢是幸运还是不幸。若没有重逢,生活不过是从柴米到油盐如此一生,看似凝滞却又飞逝弹指间;可正是因为重逢,才会重新跌进感情漩涡,一轮轮欲罢不能的纠缠之后,在伦敦街头的新年欢歌中一起踏入死亡深渊。

张婉婷在讲座上说,在何东的那几年,她经历了人生的很多“最”。对韵文和港生来说,应该也是如此吧。这段感情是他们青春的储藏室,那些人生中的极喜极怒极悲,都和对方的名字一同印刻,深入掌纹,朝夕与共。分离之后他们各自踏上生之迷途,在爱与被爱中寻找逻辑,在理想的命题中来回权衡。他们其实都过得很好,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看似拥有了其他人渴求的一切。可是相比有对方一路陪伴的人生,终究还是太不一样。

三年前观影,我感叹现实残酷,光阴无情。而现在,我不愿再把他们的分离推给命运。懦弱和逃避是人性中共同的黑暗之花,把一切推给命运,是最简单省事的回答。年轻相恋时的锋芒,分隔两地时的任性,他们的代价是要花上这许多年,才明白斗转星移,莫不如当年的心意。可惜这迟了数年的回眸,只能让宿缘成为了孽缘。就像黎明唱的:“多得这雨势,将烟花扑毁。才令我体会,凡事会枯萎。”

趁今晚歌声悠扬,我们再来跳一支舞吧,好不好?

 短评

7天,20年的爱情,20年的朝朝暮暮,始终不曾把对方从心头放下。20年的爱情,20秒的烟花,20秒的璀璨...

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很好看,不过我觉得细腻有余,饱满不足...

11分钟前
  • 新治
  • 力荐

我爱你么?想和你在一起么?到最后又有什么干系呢?彼时少年少女们的爱情,浮浮沉沉,放手与不甘心放手,最终在希望降临的时刻如玻璃般碎裂了。还是当下的少年少女更伶俐,爱了,但仍然拾起心动各奔东西。人生海海,几多变故,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爱情与梦想只是微末而被动的一环。

12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张婉婷细腻的柔软视角。我们先知道结局,然后才被一层层揭开记忆的帘。一个人能同时爱两个人吗?我不知道。聪明的,你说呢?若能答出来,诺贝尔和平奖非你莫属。广生与韵文成全了黎明与舒淇的未实现。一如彭羚的歌:遗憾才会令你,珍惜得彻底。PS “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是最爱你的。”

13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荐

他:在你身边的每一天,我都是最爱你的。她:不在你身边的每一天,我才是最爱你的。Try to remember.

1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以后还是不要随便乱坐前任的车了,万一出车祸了呢。 但是,其实,如果跟你死在一起,我好像没什么所谓。

19分钟前
  • 裸吻鱼🍭
  • 力荐

风雪中的电话亭、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学、灯光下骑自行车的小路、伦敦新年的烟火……气氛唯美而怀旧。然而这两个人都不够勇敢,既没有坚定地在一起,又没有全心全意对待身边的人。不知他们能不能分清,念念不忘的到底是真实的彼此,还是自己回不去的青春?满目河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22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你不在我身边时,我最爱你

26分钟前
  • 赛赛
  • 推荐

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全都是用你的名字拼成的——还有比这最动人的告白吗?

31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Try To Remember,舒琪海藻般迷人的黑头发。再次分离,韵文对港生说,你要知道,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爱你。

3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1.我家小吴那时候就很帅了。2.港生和韵文后来喝茶那段怎么那么像《18春》,而且男主演都是黎明。3.婚外恋也要给予这么高的赞扬么?真要是心里一直装着对方,那干吗跟另外的人结婚?4.一个人真的可以在心里同时装着2个人?5.儿子和女儿在一起,挑不出可挑的刺,嗯。6.给4星完全因为画面

36分钟前
  • 桃某某Daria
  • 推荐

看着樓下新版的gong fight,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会不会继续在同样的地方上演。

37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力荐

Timing,如果能不早不晚地相遇,就没有一个词叫做“命运”。

42分钟前
  • 海绵birdy
  • 力荐

青涩的吴彦祖 黎明和舒淇都嫩的出水来 雨夜隔着车窗的黎明好看的像幅画 里面的桥段各种浪漫 an asprin a day when he is away 连最后和烟花一起飞上天二十秒都想得出 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二十年后依然很经典啊

45分钟前
  • 令我心动的小张
  • 力荐

政治氛围太浓厚了,那个年代的青年还有这般热血,所谓家国情怀。所有的节点到97都是个转折,缘分很巧妙的,滑落了就滑落了,一错过就是永远。倒像是最早的《后来的我们》。最后,异地恋真的好辛苦。7.6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怡微的影评写得特别好。印象很深的是保钓那一段故事和学说普通话,针脚细密的大时代小细节。身体力行的少年左派革命者真的会让人心动的,黎明在这部里很活泼,不过中年后就又还是沈世钧黎小军。和甜蜜蜜对照着看,“爱情”和“命运”,个人与时代,感慨幽深。头一次赅到吴彦祖的帅点。

52分钟前
  • 曼仔
  • 推荐

有些电影只适合年轻的时候看,因为有些事情只适合年轻人来做。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居然有吴彦祖陈奕迅 虽然同样是婚外情 但比廊桥遗梦更好接受 电影是靠情感推动的 我完全get 到他俩的情感了 男女主之前就是恋人 后来因为误会分离 再见面是功成名就时 双方都有了家庭和孩子 可依然忍不住在一起了 这就很人之常情 有了事业当然也想有爱情 相对比他们一直偷偷摸摸 无法一起度过生日中秋节圣诞节新年 死在一起这个结局更好吧 黎明这端正的帅让人挪不开眼 舒淇刚一看怪怪的 但后期的冷艳决绝气质实在杀人

58分钟前
  • 第七棵树下
  • 力荐

爱情片就好好拍爱情片,什么乱七八糟的“97以后大家都是同志了嘛”,黎明还念毛泽东语录,莫名其妙。想起许鞍华的电影,所以那段时间的香港导演,是不是都幻想着,【九七以后】就要被迫学习社会主义,戴红袖章,学唱北京的金山上??再结合2019年的香港大乱,当时电影里那些讨好趋附的细节太讽刺了。两边各自安好,该干嘛干嘛,谁要赤化你们啊,妄想症!还好当时黎明和舒淇都在颜值巅峰,舒淇美到迷离,黎明温文儒雅,还有嫩得出水的吴彦祖。一星给演员的颜值,还有一星给最后一幕。20年爱情,最初最美的一刻。

1小时前
  • 夏之轻寒
  • 较差

try to remember……我手指的掌纹全部都是你的名字……请你记得我是那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我一直记得关于这部电影中带给我的种种感动……这不就是爱情最开始的样子吗

1小时前
  • 露娜peac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