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里慈禧、载淳、桂连、安德海几个人物,晚清的社会风情刻画的不错。
慈禧的精明,在一开始跟慈安一起询问李秀莲和洪秀全的金银财宝的去向时,就展露无疑。和安德海的奸情,对无能儿子的无奈,又夹杂着私心的道德绑架。一个争强好胜、手段毒辣高明的女性让人害怕,又让大众了解一个权利欲望过强的人的可怕,甚至会毁了一个国家。
陈道明的载淳和桂连的感情线,一边刻画了载淳好色、不长情又毫无政治地位的昏庸皇帝形象,一边又呈现了旧社会女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想攀附皇帝,却无奈被迫卖入青楼,一步步泼辣、沉沦的悲剧命运。
安德海这个假太监,仗慈禧的宠爱到处挑事,作威作福,让人恨的牙痒痒。不得不讲,这几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性格很是合理。但几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和电影里的故事的讲述却差了合理性,丰满的性格是对中国文化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背景下观影者的解读,电影里的故事讲述对人物的塑造并不明确。
另外,电影里有几部分快板、拉样片的唱段,贯穿了晚清的社会、风土人情的刻画,很是有那个朝代的味道,这部分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缩影吧!还好,大清亡了!
又叫:西太后。
就讲了同治皇帝长大后,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各种事情。
慈禧是同治的亲妈,但是同治更喜欢慈安😂。
我倒是挺磕慈禧慈安这一对百合的,慈安那句“他(同治)是我俩唯一的孩子。我俩连我们唯一的儿子都教不好。。。”
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巩俐演的桂连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一段天桥嫖妓不给钱的泼妇骂街戏。巩俐太厉害了,为了演戏也是拼了😂。
电影里面,桂连和同治,有过一段美好的少年情感。只不过,那段美好的感情对于桂连,是一生的精神支柱和最深刻难忘的念想。而对于同治,那段感情不过是少年时喝过的一杯香茶,看过的一树桃花。没事的时候可能会想起,但是也不太重要,说忘也就忘记了。尤其是看见桂连泼妇骂街,他就厌恶和鄙视+彻底忘记了。
电影里又给慈禧安了一大堆捕风捉影的黑料,同治天花(梅毒)死了,皇后自缢了。这里就都把黑锅扣给慈禧了。
其实,也难为慈禧了,舍不得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又不好学武则天直接称帝,一辈子只好垂着一道帘子不停地搞养成。亲儿子同治养死了(19岁),接下来过继妹妹的儿子光绪,光绪养死了(38岁),在光绪大病眼看不行时,她又赶紧给同治过继了一个儿子宣统(溥仪)。
光绪一死,第二天她也死了,享年73岁😂。
慈禧对光绪的感情很复杂,她一开始可能是真心想养好光绪,对他是有爱的,而且生老病死一掐算,光绪长大成人后,她也老得差不多握不动权了,还是考虑过把权柄给他。
谁知道光绪长成了一个愤青,跟一堆文青大忽悠搞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当时大清病入膏肓,中气虚竭,需要的是稳健地进补,温药调养,等把气血补好了再来进行大手术。而光绪不顾实际情况,直接跳大神变法,百日维新,几个月搞出上百条新法令,还朝令夕改,大清这么一折腾,直接就能死。
慈禧就只好给光绪收拾烂摊子。
这个转折点后,慈禧和光绪就互相仇恨了。
光绪一直等慈禧死,慈禧一直不放心,担心自己死后光绪又乱来,打乱她的zz布局,在把溥仪弄进宫做傀儡替补时,干脆也想光绪死,两个人互相较劲儿。
还是慈禧厉害一点,硬是比光绪晚死一天。😂
光绪是被砒霜毒死的,这确凿无疑,嫌疑人是慈禧或袁世凯。
我觉得袁世凯的可能性大一点。
戊戌变法后,慈禧和光绪关系就对立了,而且光绪25年,就发生了慈禧立大阿哥事件,她想毒死光绪,继续扶一个小孩子垂帘听政玩养成游戏,早就可以了。然而,光绪27年,她又废了大阿哥,继续跟光绪磨时间,又等了11年。她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可以杀光绪,然而一直没狠心下手。她对光绪还是有母子之情的。可能是听到光绪被毒死了,她情绪失控+身体衰病,强撑着立完宣统的当天就死了(雾。。。
而袁世凯,可能性很大,因为他出卖过光绪,害得变法失败,光绪恨死他,直言再次亲政后就杀他。
袁世凯可能一直等慈禧杀光绪,但是等了那么多年,慈禧也不动手,他看慈禧都73岁了,又卧病在床,担心慈禧先死,光绪再次亲政,所以就。。。
不过,也不一定。
也许还有未知的凶嫌CDE,毕竟溥仪一家子也不是没可能,还有溥仪登基后学慈禧垂帘听政的裕隆太后(光绪的不受宠的妻子),裕隆太后后来退位让国给袁世凯。
回到电影,陈道明那时候真年轻,刘晓庆和巩俐骨子里很像,都透着一股要强的倔强和狠劲儿。。。
剧情太戏说了,慈禧世界大势上再如何短视,政治斗争再如何狠毒,也不是一个近乎妖婆的人,毒杀慈安还算是取自有影响的民间传说的话,安德海假太监,害同治皇后流产这些就完全胡编乱造(就不提完整版里杀同治皇后的做法了…纯粹心理变态…慈禧根本没必要杀阿鲁特氏,立同治兄弟辈的载恬为帝,阿鲁特氏皇后称号不变,就已经是足够羞辱,甚至是在逼阿鲁特氏死了。更不用说慈禧真要直接杀她,方法是又多又简单)。
离开了大陆学者的把控和高阳小说的底子,李翰祥又回到他邵氏电影时期(如《倾国倾城》之类)的野路子上去了
一代妖后 仅仅满足了我对八九十年代电影色调的憧憬,还有陈道明演的同治
总体来说没明白想表达什么,桂莲的出现并没有给慈禧的狠毒增添许多,反倒显得累赘。
对于慈禧的描写,总感觉只是浮于表面,没有震慑人心的那种阴险毒辣,塑造人物也不够饱满,一味的狠毒不算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就是那个入坑的片段,“我是大清宫抬进来的皇后!”确实很爽,而且皇后的演员真的很好看!可惜后来没演什么
同样是少年天子,邓超演福临,就一股文艺气质,“悲辛无尽”是他演的少年天子。 陈道明我算了一下是34岁演的这个“少年天子”同治皇帝吧。
片名是一代妖后,刘晓庆在里面全程像吃了春药一样娇艳欲滴,脸红扑扑的。看来是权利使然。李翰祥拍的宫廷毫无压抑感,毕竟是戏说,慈禧像个恶女,泼辣狠毒。她的儿子在帘子前面没有邓超演的那么压抑,更像一个学校差生吧,演出了同治亲政无能的气急败坏。还有寻花问柳的色咪咪。皇帝见到桂莲成为j n时那股冷眼旁观的劲儿演的真好。
现实中不少人跟陈道明扮演的皇帝一样,喜欢你的时候,对你啥都好,不喜欢你的时候,你做啥都是错的。 记得你的好,看到你不是那个样子了,就觉得你堕落了,举手之劳帮你一把都不愿意。
被婚配以后,不愿意也是不行的了,伺候的不尽心,古代的丈夫甚至有权利处置一样东西一样把女子卖出去。
年轻的桂莲因为反抗丈夫被卖进j院,她的悲剧起源于少年天子一时的兴起。可巧了这位少年天子后来娶了阿鲁特氏,两个人少年夫妻感情不错,不过天子更喜欢寻访烟花柳地。
不得不说巩俐的演技可真厉害,目前的流量大花小花的还没感觉谁演技能向她靠拢的,这时候巩俐也就是年轻女演员,演技没有青涩的时候,非常成熟,一个年轻妇女四种不同的状态都演出来了。
【同治和光绪的关系】
同治和光绪既是堂兄弟,又是姨表兄弟。
光绪的父亲醇亲王奕譞跟同治的父亲咸丰皇帝是亲兄弟,都是道光皇帝的儿子。
而光绪帝的母亲又是慈禧的亲妹妹,
因此同治和光绪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历史上同治十九岁的时候就得天花去世了,他生前并没有留下子嗣,慈禧只能从其他的皇室宗亲的子嗣中去选拔继承人,所以才把皇位传给了光绪帝。
【光绪和溥仪的关系】
溥仪和光绪是叔侄关系。
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跟光绪帝载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光绪帝因为没有子嗣,死后慈禧不顾众臣的反对,将光绪帝年仅三岁的侄子溥仪立为皇帝。其实溥仪不光是光绪帝的侄子,溥仪的母亲还是慈禧的养女。
光绪帝三十三岁驾崩,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处处受制于慈禧,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由于光绪帝没有子嗣,慈禧在垂危之际,将年仅三岁的溥仪召到跟前,力排众议,选溥仪为皇位继承人。
其实慈禧之所以选择溥仪来继承光绪帝的皇位,并不只是溥仪的父亲跟光绪帝是兄弟的关系,更是因为溥仪的身上,还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
这要从何说起呢?溥仪的母亲苏完瓜尔佳氏是荣禄的女儿,也是慈禧从小养在身边的养女。而溥仪爷爷的大福晋,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不管从哪层关系上来讲,选择溥仪为继承人,对于慈禧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觉得里面有好多有趣的北京风俗,而且展现的很自然、仿佛当年就是这个样子,结果一看片尾字幕:民俗顾问——侯宝林。原来如此。
按照历史顺序看,本片故事介于《垂帘听政》和《倾国倾城》之间。相较于七十年代的老年慈禧,李翰祥在九十年代拍的三部青壮年慈禧总显得面目模糊,他对这个人物没下什么工夫去塑造,拍她沐浴,喝人奶,做人彘以及和安德海说不清道不明的奸情倒是起劲(捏脚在李翰祥电影中是性交的指涉),近乎奇观与刻板印象的展示,反衬得她夺权上位,一人钳制东宫、皇帝与皇后的行为像泼妇闹街,毫无手段可言。而同治私访天桥的段落,配上侯宝林操刀的民俗唱词,可以说是李翰祥70年代「乾隆皇出游」系列的自我翻拍了,可惜这成为了陈道明版同治的唯一亮点。刘晓庆和陈道明同年,演起母子来违和感十足,而巩俐的泼辣丫鬟也是她职业生涯早期的主要戏路了,但她这个角色写得不好,戏份吃重但对同治慈禧等主要人物没有什么影响,说是宫闱中的另一种视角也牵强。
CCTV里,尺度够大。
感觉应该归类为恐怖片,慈禧花皇后脸的那段吓死人了,但是又反复看了好几遍。这个电影就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人反复看,却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阴暗、恐怖,令人好几天都沉浸在这种阴郁的情绪中。
我一直认为刘晓庆是目前活着的大陆女演员里演技最棒的。而且大家怎么黑慈禧我都觉得不够。慈禧应该去做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形象代言人。
正史+野史,两条主线齐头并进,宫女桂莲和载淳的私情,某种程度上是慈禧当年的翻版,另一条线仍突出了慈禧的弄权。李导演夹带私货地将古董、天桥情结融入其中,走马观花作为点缀。看的是完整版+删除片段,删除片段里还有巩俐一句骂娘“我XNM的亲娘祖奶奶”(和《我这一辈子》脏话如出一辙)。
泪尽无人晓,空对菱花照。
整部电影空洞无物,虎头蛇尾的。刘晓庆单刀直入的表演方法稍有些脸谱化,巩俐在片子里的大多数戏份显得无用,但梨花带雨的哭戏已经崭露头角。倒是陈烨最后的那段表演,从内敛含蓄而霸气十足,及台词的抑扬顿挫都把控甚好。整体是部乏善可陈的老片子。
#怀旧#大概只有偶是冲着安德海看的这片吧?90年代初好喜欢那个唱文武老生的,他的电影也基本不拉不拉的都看了,怀念当年没事泡人民剧场的时光。。。另外话说这是《归来》青春版吗?当年两人演技都很嫩。。。。
巩俐筒子演技惊人,艳压小庆
不打5星刘晓庆会拿指甲刮我脸・゜・(PД`q。)゜・
可恶
晓庆姐亲口喝人奶的戏尺度有点吓到我。。阵容很强大,但始终不到点上
很好看,同治最後看到桂連追打客人討錢跟任何一個風塵女子沒有兩樣,默默走掉最終也沒有相見。很真實也很傷人。
四大看点:慈禧喝人奶,安德海假太监,同治逛窑子,桂莲骂嫖客。
慈安和皇后很美。刘晓庆真是比容嬷嬷和雪姨还阴影还可怕… 陈道明一脸色眯眯的样子好出戏。安德海真猥琐…
虽说,李翰祥的个人风格偏好使故事的野史奇谭感更为突出,也就是热评所云更像一位说书人而非导演,但对比其港产邵氏时代诸影,你还是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大陆演员群体更为内敛细腻心理深度的正统表演方法相当程度“遏制”了导演向野趣摆荡的幅度(当然彻底扭转是不可能的),增强了历史叙述所应有的厚重感。其中刘晓庆的气场尤其强大——谁能让巩俐意外失色?谁又能让训子桥段中的陈道明只配后脑勺对着观众?一代妖后刘晓庆!当然陈烨也很好,端正贤淑,慈爱仁和,绝代东宫!最后关头还能颠覆自己的刻板印象,凭先帝遗诏训斥慈禧妄为一节几乎就是情绪爆燃独角戏,使观众一度希望东风终能压倒西风。当然史实所限不允许……可惜太早息影远嫁澳洲。
阵容强大。
刘晓庆、陈道明封神之片
中国总是能拍出从开头到结尾都让人不舒服的电影。对了,陈道明演皇上、巩俐演宫女的时候刘晓庆已经演太后了,这就是辈份。尺度挺大,露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