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功夫熊猫2》的影评,说反派lord Shen和它所处的Gongmen City来源是日本,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官方给出的说法,其实Gongmen City的原型是四川成都。这些在网上是可以搜到的。
P.S 我在美国看的这部电影,所以不知道这些人物地点的中文名,请见谅~~
1.当时熊猫2开拍的时候,剧组是到成都实地考察了的,在当时的成都还轰动了。GONGMEN CITY的很多街道,都可以看见成都的著名街道的影子,比如锦里,宽巷子和窄巷子,熟悉成都的朋友应该都看得出来。
2. 在阿宝和狼的追逐戏里,他们用的鸡公车其实在四川地区很常见。
3. 阿宝和独眼狼在追逐时撞得很多招牌,仔细看会看见“担担面”等招牌,这个刚好又是成都的著名面条。
4. 而最后lord Shen所处的高塔,原型其实是成都青城山,那里正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
5. 其实连小阿宝,都是成都熊猫基地某个小熊猫的原型,导演还抱了它,当时还上了成都各大新闻的头条。这些网上都搜得到。
这次熊猫2的拍摄得到了四川方面的大力支持。其实说白了,阿宝这一回是打回四川老家了。
纪念日假期期间,《功夫熊猫》续集在美国各大影院播放,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看 。我们去看的时候,发觉即便是我们这个小城,上演的场次都很多。我们去的时候,就分别有10:40和11:00 点两个场次,间隔不过二十分钟。从商业上说,此片看来颇为成功。与此同时,该片也在中国上映。片中诸多“中国元素”,在中国观众和观察者中打翻了五味瓶。有观众为影片中的中国民乐、香港功夫、四川担担面之类元素叫好。但是此片也引起了一些抵制,比如在放映上部《功夫熊猫》就在抵制的赵半狄,此次抵制的团队中又有北大醉侠孔庆东加盟。捧也好,棒打也好,我想大家可能都在反思的一个话题是:从花木兰到熊猫,为什么这些中国的材料,被别人烧成了美味佳肴,反过来又卖给我们来赚钱呢?
关键一点,我们说“文化强势”可能有点模糊,在价值观上的自信才是个秘诀。相对于转型期价值观混乱的中国来说,美国有一个清晰且相对自信的价值观体系支撑,这有助于这类影片的成功。好莱坞擅长利用在老百姓心目当中深入人心的一些价值要素。在拍摄给家庭观看的影片时,这一点表现得更明显。大部分美国人家庭观成长观都比较明确,相关观念社会认同度比较高。例如,在亲子关系上,中国人更看重血缘关系,美国人看重后天培养的亲情,比如有没有花时间在一起(阿宝和爸爸一起下厨),这个时间质量如何等。这些场景看上去很中国,骨子里很美国。导演是在做“美国为体,中国为用”的事,影片其实美国元素更多。其他一些细节处,导演也尽量贴近美国现实,比如熊猫在街上踩着跑的车,颇似美国儿童玩的踏板车,只不过是古装版,更显笨拙滑稽。放映中我听到小孩子笑声不断,说明小孩子很喜欢此片。
此片票房走红,主要是娱乐要素组合得好,未必就是中国元素的功劳,没有必要为此沾沾自喜,也没有必要因此盲目抵制。如果导演开始用的是澳洲袋鼠,而不是功夫熊猫,也一样能拍出这种效果,只不过中国市场更大而已。看完此片,我上网去看了美国影评网站 “烂番茄”和著名影评人Roger Ebert等人的评论,发觉他们很少评论“中国元素”,而是此片作为一部娱乐影片的得失。
不谈中国元素,说明这些元素被天衣无缝地放到影片里了,不再突兀,而成了电影本身的质地与纹路。电影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很有匠心,比如被中国观众称赞的“民乐”,融合到了打斗场面和无厘头的幽默一起,美国人能听出来是中国音乐,不知道是什么也不影响其欣赏,但是中国人能听出来曲名,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适合不同市场之需,确实精明。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有时候就太性急,一下子希望对方认识到我这是要讲什么文化,对方反倒会觉得说教意味太浓,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时候觉得是文化侵略。
好莱坞帮我们拓展了我们对于“中国元素”内涵的认知。这些年我观察到,从中国文艺团体到美国的偶尔演出,到孔子学院式的系统文化输出,所要展现的“中国元素”往往思路狭窄,方式呆板。在取材上,局限于泥塑、木雕、武术、国画等被认定为 “文化”的元素。要把文化做活,思路应该开阔。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中国元素”太多了,不能只看到几点。这个思路狭隘的问题,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几年前我接触过去我们在西弗吉尼亚小城支教的一位来自华师大的周博士,她是一文化学者,她说的一个现象很值得思考。她去乡下去采风的时候,县市文化干部有时候反倒会跟她去说,那个有什么看头,你看看我们整理的这些。而周教授作为学者,更感兴趣的是去采集那种原生态的,没被文化过滤的“文化”产品。周老师说这些文化干部,只会整理出他们心目中“文化人”的文化,未必就有民间的原汁原味和新鲜丰富。这种被我们视作“正典”的文化,换了一种语境,未必能够继续正点。
具体负责文化输出的人,未必认识这个道理。不久前我有机会和国内一文化单位沟通,对方试图发起一个大型展览,展出剪纸、书法、国画、刺绣等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而美国对口合作单位,则更希望促成该文化单位牵头的校级合作,希望通过中小学生的口,去描述各自所处的文化,他们觉得这才是“真家伙”。在这里,我们看到双方对于文化的内涵,对于文化交流的方式,在认识上都有很大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人的事,要改变,需要文化群体和个人共同努力。
由于好莱坞没有中国“文化人”对文化理解的思维定势,反而放得开,会出奇制胜发现一些新鲜活泼的要素,给“中国元素”灌注新的内涵。比如《2012》中,在中国面目模糊的民工群体入戏了。《功夫熊猫》续集中,我们看到了街头的担担面和小摊小贩。我甚至从中看到了沈王爷在街头设置的“城管”式的角色,在为难卖饭的小白兔。中国饥荒年间的大炼钢铁,美国不少观众略有认知,也被放到了影片当中来。
由于中国市场很大,在《功夫熊猫》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使用,这个挡不住,也没必要抵挡,就把好莱坞当个文化输出的培训师好了。另外,从别人的眼里看看何为“中国元素”,看看《功夫熊猫》这类电影,看看《寻路中国》这类图书,也算是借鉴一下新鲜视角,拓宽中国文化自强和文化交流的思路。
原载于《东方早报》2011年6月7日
没有一部动画片能像《功夫熊猫2》这样,在上映首日超过6千万,两天之后便拿下1.25亿票房,正式刷新中国影史最快破亿记录,不得不让人感叹,不管是《唐山大地震》震级多高,《让子弹飞》的有多快,都赶不上熊猫的威力。这动物刮钱的本领你们谁也比不上。分析《功夫熊猫2》势如破竹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前作口碑顺水推舟
3年前《功夫熊猫》在国内获得了1.8亿票房和如潮的好评,证明了这道在洋厨子掌勺下的中国风味大餐味道还是蛮不错的。片中浓浓的中国风情和对功夫的别样演绎,再加上给力的笑料和生龙活虎的拟人化人物,将本片变成了一部热闹十足又不失趣味性的动画喜剧片。所以在前作的声势下,《功夫熊猫2》的在国内火爆的场景大伙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而对于本片来说,《功夫熊猫2》无论从人物还是剧情都没有砸了前作的招牌,制作精良,笑料不断,更配以如下风头正劲的3D放映规格,想不火都难。从开场小规模的局部战斗到随后动辄千军万马的群殴混战,动作场面猛料十足,混搭的还有插科打诨的小笑话与各种人物的搞怪表演。相比于几个月前的《里约大冒险》,《功夫熊猫2》同样是这种热热闹闹,嘻嘻哈哈的合家欢电影,老少咸宜。最重要的是能够博得孩子们的喜欢,小盆友们哭闹起来可够家长们喝一壶的,这种动辄拖家带口,老少齐上阵买票捧场的电影你伤不起啊。
二、做梦就要做大一些
还记得《盗梦空间》中伊姆斯调侃阿瑟的一席话:“做梦就要做大一些”!而《功夫熊猫2》作为一部续集,在阿宝的“功夫梦”梦已成真的基础上,为了让观众买账,还要继续走下去,还要更大更夸张。于是本片中励志的主题上升为拯救世界,更多的笑料和更花哨的打斗一轮接着一轮的抛向观众,让我们应接不暇。
只不过,没有第一集的励志色彩,本片纯粹成为了一场五花八门的闹剧,顺便还有些许的亲情点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这个故事比起第一集来说相距甚远。但美国动画的牛逼之处就在于将一个不太新鲜的励志故事,套以一个新鲜的叙事风格和更新鲜的人物背景,使电影最终呈现出了一种亲和力极佳的姿态极大地取悦了观众,而观众也容易生动的人物(或动物)身上发现一般电影中无法体会到的含义。就像这部《功夫熊猫2》,其故事本身就是一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俗套大戏,但电影的主人公却是换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动物,通过对动物近乎夸张的拟人化,赋予他们鲜明的人物特点,使得熊猫大侠伸张正义要比普通人之间的内裤外穿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而观众们也通过一点亲情元素发现了故事背后的家庭意义。
三、中国风情,外国制造
随着《卧虎藏龙》等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好莱坞近几年来频频将目光对准了中国元素,中国功夫,中国场景,中国故事,中国服装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被好莱坞采纳并发扬成一种全新的视觉风情。《碟中谍3》里的喧闹上海街市,《变形金刚2》中的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黑暗骑士》里灯火辉煌的香港夜景,还有袁和平与元奎等动作指导在外国电影里身手不凡。
这些鲜活的例子无不说明好莱坞电影借助中国元素的扩大市场号召力实则有利可图。而且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蓬勃,去年进口电影占据了国内票房100亿总额的50%,更有几年前《敢死队》、《2012》等片在国内的票房收入纷纷成为其最大的海外市场,而我国观众十分倾向于接受外国电影中正面积极的中国元素,比如《功夫之王》与《功夫梦》,因此也为《功夫熊猫2》的火爆再度火上浇油。
拍摄《功夫熊猫》研究了八年中国文化才复刻出像模像样的中原大地,《功夫熊猫2》在这一点上依旧没有疏忽,制作人员在第二集制作前专门到中国来采风,他们走访了北京、山西平遥、河南少林寺以及四川成都,在片中意象化的打造了热闹的中国街市,辉煌的凤凰城,宁静的玲珑小镇太平谷还有夕阳下如痴如画的山水秀丽。精雕细琢的风景在3D画面下十足的吸引眼球,与江南风情画卷和青城山的雄伟别无二致。也就是老外们有板有眼的中国风情复制,哪怕是原物照搬,都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和力,而对于外国观众来说,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之感。
四、国宝当家,一个顶仨
大熊猫是我国名正言顺的国宝,属于“中国人欣赏,外国人稀罕”的玩意,连外交手段把熊猫派上用场,可见这个黑白相间的保护动物有多么的受欢迎,这是一方面。另外,熊猫在片中所展示的搞笑本色也绝不含糊。胖嘟嘟的身材,好吃懒做的习性怎能与正气凌然的大侠联系起来呢?可梦工厂一贯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却让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身份合二为一。
《功夫熊猫2》说是熊猫的独角戏一点也不为过,通篇就看这个不着调的英雄插科打诨,怎么出洋相怎么来。肥胖的身材像打了鸡血一样上蹿下跳,比他的功夫更致命的一张破锣嘴。在《尖峰时刻》中成龙和克里斯塔克一个动手一个动嘴况且分工明确。而本片里熊猫则包产到户,动手动嘴哪个也不耽误。在他的面前,神马反派、战友还是师傅都是浮云,可谓“国宝当家,一个顶仨”。相对于主角的大放异彩,其他一干角色相对黯淡,盖世五侠风光不再,师傅几乎属于友情客串,大反派沈王爷也是虚张声势,都纷纷拜倒在熊猫的短裤之下。
题外话,自第一集上映以来,有关主人公与他老爸的血缘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本片给出了答案,但观众关注的重心显然不在这个上面,他老爸竟然是一只鹅??是一只鹅啊!把他老爸当成鸭子的有木有!!!
五、文化对冲,融合为上
还记得当年另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美国动画《花木兰》中,有一段画面被弃用了,那就是木兰临行前偷偷吻了熟睡中的父亲,后来在中国顾问的劝说下最终弃用,原因是在中国古代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给力的画面。《功夫熊猫2》的编导乃是如假包换的外国人,好莱坞的电影横行于全球,在大量卷走了世界人民血汗钱的同时,也加速了文化的入侵,这就是电影产业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只是好莱坞片商利用西方观众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和东方观众对本土文化照单全收而圈钱的噱头,像《功夫熊猫2》这样插科打诨的美式笑料,其骨子里面依然是地地道道的美国精髓。
面对着好莱坞大片们的文化对冲,《功夫熊猫2》在国内的火爆盛况,仿佛是一只大熊猫在拿着钱匣子在说:“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我了!”在我们接受以《功夫熊猫2》为首的电影同时,不如多多学习一下外国人采用“中”为“洋”用这样的招式去打开中国市场的做法,借助好莱坞的经验,能把中国电影从目前想象力匮乏的泥淖中引出来。
看过第一集就知道这片儿必然要出第二集,因为阿宝的身世总该有交代。
既然熊猫的生父真的不可能是鹅,那么熊猫跟老虎也是没有未来的,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有点伤感。
(@Erich 哈哈哈哈哈哈!好吧!既然梦工厂能让驴子和火龙在一起,那么熊猫和老虎也没什么不可能!)
•动作片动画化
我从未将《功夫熊猫》纯粹当作动画片来看,在我眼中《功夫熊猫》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功夫喜剧——而且我认为3D动画将成为动作片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制作动画电影不需要依赖于演员和功夫明星,而且能更自由地展现真人拍摄不可能完成的动作,摄影机的机位以及灯光的设置无限自由,3D效果也远胜真人电影。
动画的属性似乎决定了电影的喜剧属性,但目前能将角色与剧情塑造到极致的只有《功夫熊猫》。华美浓郁的中国风,萌点满分的人物设定,引人入胜的情节,妙趣横生的细节,正点到爆的动作场面,完全让所有在中国从事动画行业的人员感到压力很大。
•功夫片的奥义
我们将功夫片区别于动作片的原因是,在功夫片里很少有人打手枪,因为功夫再好的人也扛不住一颗子弹。(见我之前的文章《性感的谋杀——关于功夫片的闲言碎语》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34201/)很少有电影直面这个问题,大多数电影直接将功夫片的时代背景安排在古代,我一直觉得编剧们都是处于无奈才这样做,直到我看了一部叫《东方不败》的电影:洋人们来到岛上,他们拿着火枪,砰砰砰对着东方不败乱射,而林青霞很潇洒地将子弹悉数接住,嚣张地说:“你有科学,我有神功!”我顿时觉得这句台词既帅气又愚蠢,因为这太自欺欺人。
怎么也没料到,多年以后,外国人制作出了一部中国风的动画动作片直面了这个问题,主角是个死胖子,他面对的不仅是手枪,而是大炮。
四两拨千金,肉爪玩转炮弹。太极果然是功夫片中的终极招数,既然这是动画片,那么我们且不站在牛顿的角度上讨论这剧情扯淡与否,既然《少林足球》能说服中国人,那么《功夫熊猫2》也能说服美国人,我想如果有第三集的话,阿宝将学会如来神掌。
•青花瓷盘里的汉堡
自3D动画技术发展以来,好莱坞已经用尽各种动物来作为动画类长片的主角,仅鼠类被用做主角的电影已经有《精灵鼠小弟》、《料理鼠王》、《鼠来宝》和《豚鼠特工队》。相比起来,用中国国宝大熊猫做主角既独特又拉风。
梦工厂不惜支出大笔经费让动画师们远赴中国采风学习,只为精益求精,中国风的繁华精美不得不令人惊叹,城墙楼阁,玩具衣装,山水风俗,最扯淡的是关于武学的探讨已经超越了第一部一招一式的打打闹闹,用熊猫的黑白两色引出黑白太极的概念。
从平凡到卓越,从默默无闻到拯救世界,“成长”一直是好莱坞动画最爱的套路。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儿表达的无非是一个死胖子的故事——他拥有一颗充满爱的正义心灵,通过自身坚韧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盖世英雄。在第二集里,电影更多地讨论了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剧情收放有度,连贯紧凑,几处闪回的应用层层递进,当看到熊猫妈妈忍痛将阿宝塞入了萝卜箱子,我直接泪洒影院,无法自控。
好莱坞又做了一个大汉堡,用青花瓷盘盛到你面前,确实又好看又好吃。
有些比较激进的同学可能要站起来说你不应该吃这个汉堡,这是耻辱,你应该把盘子掀翻然后和美国人翻脸。而我想到的是多年前阿瞬天真地对一辉说,哥哥,美丽的地球上并没有国界线。我觉得大家应该愉悦,因为很明显是中国的文化已经渗透美帝,麻将、风筝和拉面什么的可以很轻易地被美国人接受,他们开始喜欢青花瓷,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爱吃汉堡,以后大家吃的用的都开始渐渐统一,世界在变小,这没什么奇怪的。
或许有些同学还是不满意,那么我讲个故事:
八年前有位台湾动画公司的老总慧眼识珠,赏识当时还年少的我,邀请我去公司面试原画设定,虽然我后来没去,但当时我和董事长在偌大的会议室里面对面谈了很久,他们放了几张公司制作的动画样片给我,这些动画很棒,却都是为国外制作的,我问你们为什么不制作中国动画,她说在中国很难赚钱——她说的是真的,那个公司后来出品了《象棋王》,被封杀了。中国企业一直甘制作好莱坞的廉价劳动力,现在好莱坞制作中国风的动画赚全世界的钱,这不是文化侵略,这只能证明好莱坞是最精明的电影商人。
《功夫熊猫2》的片尾字幕做得很好,尽管字幕后没有彩蛋,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注意一下名单中始终有大量的华人姓氏。比较而言中国现在的动画不是技术不行,只是商业头脑不够,脑袋不灵光,不够尊重观众的趣味和品味,所以观众也没能尊重他们的钱包,产生诸如《阿童木》之类的杯具。
•关于目前观看3D电影的一些建议
我是在万达观看的IMAX,万达的3D眼镜是透明眼镜,完全不影响画面效果,视觉效果非常正点。现在很多影院使用的是的红蓝3D眼镜,相当于戴着墨镜看电影,建议进影院前先做考察,戴着墨镜看电影还不如看2D。
给3.5分,那些可笑的笑点。第一次在电影院能让我看睡着的电影……
老美把咱的东西玩得生动活泼,在笑声中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功夫熊猫2》很好看,3D效果堪称今年目前最佳!动作场面热闹紧凑,笑料不断——但整个故事很俗套没新意,远不如第一部。影片镜头视角非常灵活多变,视觉上非常享受。中国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大反派设定得太弱,结尾的太极拳……让我想起《东方不败》里的“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好喜欢这个系列,阿宝的身世被揭开了。神奇五侠再战江湖!
丰富的中国元素,恢宏的场面设计,动作的流畅度和丰富也让人惊喜,好片,这一系列完全值得推荐
功夫片从中国一路打到外国,编剧都腻味了那些固定桥段,以致于熊猫阿宝每次摆完pose都要反嘲一下——这其实也是周星驰用滥了的桥段。然后是童年阴影,正邪双方的命运和动机都靠这个来解释,弗洛伊德离开了心理学但在好莱坞获得了不朽地位。我有更多的吐槽但这里字数有限。@望京星美withDTM
再说一次: 阿宝他爸不是鸡,不是鸭,也不是大雁,是鹅,记住了没?
哈哈哈哈 他爸爸居然是只熊猫....
老美搞来搞去就是who am I,be yourself,freedom,inner peace这几个核心思想。还有弗氏精神分析学说,幼年阴影造成扭曲人格神马的。但,还是好好看!
这一次,梦工厂把皮影戏,民乐,山水画等用得炉火纯青,实在是佩服。
美国制造的中国动画片~~
我要动用所有马甲来打四星!!!
3d表现力非常出色,国语配音少点网络流行语就完美了!剧情虽无太多新意却赢在巧妙的细节上!!我爱这胖子!
再说一次: 阿宝他爸不是....,不是...,也不是...,是...,记住了没? (楼上,我输了,我道歉。)
有时候你会误认为中国文化已经深度入侵美国了!
原来阿宝的身世是Harry Potter一样的凄凉…
就像上周非常不推荐看3D版的加勒比一样,本周则很推荐看3D版的熊猫2。动画片显然更适合展示3D场面,可爱的萌系角色以及通篇的抽科打诨让这部电影笑声不断。低龄化的剧情设置让本片在情节不可避免的简单和俗套,这显然是一份儿童节的礼物,那么,给自己买个幼年的阿宝玩偶吧,顺祝儿童节快乐!
原来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很深啊,制作精良值得一看
我想吼配音的各位你们也太亮了!!!就冲着Gary Oldman不疯魔不成活歇斯底里的那些坏笑和Jolie诠释的那只铁拳硬汉悍娇虎我也要看第二遍啊!!!
还可以吧,没第一部好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