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由苏菲玛索和云逊连顿主演的电影,1988年。很奇怪,在苏菲玛索的电影中毫不出众。我想是因为那一年她的另一部电影《芳芳》更为知名,遮盖了这一部的光华。
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在我已经淘汰了绝大多数VCD之后,仍保留着这一部。
这是一部我不怎么敢看的电影,会触痛我的敏感神经。时隔七年,重看这部电影,我依然分成两次看完。有的人会幸运地一帆风顺,但大多数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是经历风雨后才能见彩虹。你,成长的伤痛痊愈了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看吧。
凡伦黛(另译华莲达)不该谈恋爱的。她是个女大学生,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而废寝忘食地努力。五年的辛勤工作,教小学生,教夜大,讲课,改试卷。五年的辛勤学习,听课、自习、备考,这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恐惧即将到来的考试,至关重要的考试。她恐惧未来的路——即便考试成功,会不会也成为那种斤斤计较课时的教授?未来到底会怎样?
尼德(另译力特)不该谈恋爱的。他为音乐而生,忙于每晚的乐队演出,时常去唱片公司录音,还要为一部电影准备新的作曲。还有前妻和儿子,以及乐队里的暧昧伙伴。
凡伦黛与尼德在滑雪场相视,她美丽、聪明、正直,尼德一见钟情。约会吧,为了那么紧张的生活中来一点放松。他们从车里吻到电梯。伴随着音乐,如泣如诉。艳丽的红色充气床,蓝纱下的温暖的灯光,还有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及加了肉桂的红酒。来吧,只要一夜欢娱。
但他们不能控制喜欢,不能停止爱恋。于是开始了一段争分夺秒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
他们都太忙了,电话总是错过。午夜里,凡伦黛守在电话旁,等着尼德打来电话,有时是喧闹的演出现场,有时是安静的宾馆或演奏大厅,他为她弹奏新曲。
他们忍受着刻骨的思念,“我要疯掉了。”“我真的很需要你。”
于是,在百忙之中见面。他们的见面是这样安排的——“你从加纳堡坐11:05火车去里昂,14:11到巴黎与加纳堡中间的迪庄,我在午夜结束演唱会后,到火车站和你碰面,我们去亚非昂。”天亮了各奔东西,她继续她的考试,他继续他的乐队。偶尔的恍惚,依然沉浸在幸福的约会和刻骨的思念中。
爱让他们不自信,“我没有爱上你,所以我才没事儿。”
“我有种感觉,全世界都爱上了你,在每一扇门后面,每棵树之后,都有个英俊聪明的人,迫不及待要对你说我是个失败者,那就是你真正的爱人呢。”
两个人距离远的时候,放大的是优点。两个人距离近的时候,放大的是缺点。
尼德回来了。所有的思念等到了见面,一切却都不对劲。凡伦黛等候他的电话一整夜,又在雨中等候他的身影,上车后看见后座粗俗的乐队吉他手,一切毫不浪漫。凡伦黛爆发了,她咆哮:“你明白吗,你明白吗?”
尼德疲惫地说了实话:“事实上我不明白。”他的演唱会取消了,开了一夜车,没有能力像以往那样体察她的心情。于是凡伦黛冲到大雨中。
“你为什么哭了?”
“我没有哭,雨水罢了。”
他们在体会过刻骨的思念之后,开始体会到刻骨的痛苦。
他们希望得到对方更多的关注。尼德推掉了演出,但电影还是告吹了,他很沮丧。“你为什么不说?”“因为你从没有问。”
他们都希望对方为爱情而改变。凡伦黛永远记挂她的时间表,接下来总是有课程,迟到两分钟如临大敌,尼德说:“每次和你一起像考试。”但是,凡伦黛多么希望他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啊。
他们开始承认:“我们没有结果。我们不是天生一对。”
带着爱情的痛苦,凡伦黛继续考试。笔试之后是面试。或许,一秒钟内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或许,顺利通过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凡伦黛的题目是摩利亚斯的《厌世者》,讨论的是“爱和自爱”,悲痛和滑稽的主题。
她对所有的评委说,也对尼德说:“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要接受我,因为我是不会改变的。你肯接受我,我就会接受你。”
她以蒙沙的话来作总结——“所有男人都是骗子,轻浮、虚伪、多说话、伪善的懦夫、卑鄙、骄傲和好色,而所有女人都是背信、贪慕虚荣、矫柔造作和堕落,但全世界都有一个共通点:神圣和尊敬。两者合而为一是那么有缺点,那么可怕的,但是,别耻笑爱。”
走出考场,她和他相拥在灿烂的阳光下。
七年前,我也处于凡伦黛般的阶段,年轻、努力、倔强,满脑子是学习、工作、加薪、买房、储蓄、装修。看这部电影时,我完全站在凡伦黛的角度,我痛恨与我同路又半途离去的人们,我宁愿孤军奋战。爱情是曲折的,是偏执的,是自私的,是千回百转也难修成正果的。
七年后,我稳定而安逸。看这部电影时,我更多地站在尼德的角度,去客观地看待凡伦黛和七年前年轻努力倔强的自己,你要得到就要先付出。我想,爱情真的是分阶段的。一同上路又一同走到终点的能有几对呢?芸芸众生大都如此。爱情是曲折的,是妥协的,是忘我的,是百转千回才能修成正果的。
是的,我相信年轻乐观的尼德所言,“生命每秒都在改变”,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一句,“生命永远受到约束。”
附:《心动的感觉》片中凡伦黛面试时所阐述的“爱和自爱”
“摩利亚斯的《厌世者》,讨论的是“爱和被爱”,《厌世者》中悲痛和滑稽主题。
”摩利斯对于爱的反驳,爱上不应爱的那是经常被引用,那是因为较戏剧化,也是爱中永恒的会出现的。爱上不应爱的,是因为来源出现问题,导致矛盾迫使某人去作出选择。关于爱的结论,简单的爱又或是自爱,在第四部分第三场,沙明尼对亚斯达说:“你没有真的爱我。”他想设定自己对爱的定义,他对沙明尼说,上天没有让你继承些什么,没有阶级,也不富有,不是生长于贵族,而我将会庆幸有那么一天,因为命运让你能留在我身边。那是对爱的一种好奇态度,把主题搁置一旁,一种自大的欲望,沙明尼要通过他才能存在,没有其他途径。但沙明尼拥有自己的性格,朋友、金钱和自由的心态,在那个时代是很少有的。摩利亚,比他的时代还早得多,而早已发现到存在今天的问题,女性的独立倾向。他的两个英雄都有独立的世界,两者面对的都是平等的,而他们的世界却不能发生诧声,这不合清理的激情是亚斯达想去抗拒的。这份激情,是经常能深深触摸到的。举个例子,当可怜的亚斯达恳求沙明尼去不实地骗他,第四部分第三场,“迫令自己忠诚”,我就会迫令自己去相信你。在最后一场他还希望能改变她,但失败会令人颓丧,而一个人根本就无权去改变别人。而那藉口多多和尴尬的言语,那就是当时的文学,那就是沙明尼想要亚斯达明白的。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要接受我,因为我是不会改变的。你肯接受我,我就会接受你。
“我向你说爱和自爱的主题,那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事情会改变,直到今天还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要用一个人的爱,来填补另一个人的爱。
”亚斯达不肯让步,自负和占有欲很强,沙明尼却是易变,不负责任和不忠,但若他们能接受对方的缺点,若能以笑来面对互相不同之处,爱就会盖过了他们的自爱。虽然那是不值得为真爱而牺牲,但有人知道什么是真爱吗?当你心里面觉得一个人在你心间,实际上他是给你带来痛苦,之后,你们就是真正的一对。厌世者,是滑稽还是悲剧?蒙沙说,看过歌剧之后,我们只会哭,不会笑,他说得对。亲眼看到真爱失败那是很悲惨的,就像那两个在荒地上的孤独英雄,那悲剧就会到我们身上来。那可是摩利亚想向我们传达的讯息吗?那也是今天我想向大家传达的讯息。可有某人能爱值得去爱的,能把他自己的欢乐分享吗?能活于他的节奏中,和他共患难共欢乐吗?
”我以蒙沙的话来作总结——所有男人都是骗子,轻浮、虚伪、多说话、伪善的懦夫、卑鄙、骄傲和好色,而所有女人都是背信、贪慕虚荣、矫柔造作和堕落,但全世界都有一个共通点:神圣和尊敬。两者合而为一是那么有缺点,那么可怕的,那是借用“别耻笑爱”的一句话,第二场第五部分。
作者:X
L'Etudiante 心动的感觉
一直很喜欢一部很老的法国片《L'Etudiante》(心动的感觉)。电影里最喜欢一个片段,关于铁轨。女主 梵伦黛 与热恋中的男主角在彼此没有见面的好几天后的夜晚争取时间在车站的铁轨旁边相见。夜晚的车站,已空无一人。终于,在距离好多轨道的对面,还是见到了男朋友的脸。 梵伦黛想都没想:立刻跳下月台,欣喜地冲过去,不顾会被火车撞到。”当心“,只听到男友大声的担心的声音。火车飞驰而过。刚才好危险啊,这时:捂住双耳的 梵伦黛 缓缓抬起头,却不见了男友。不知怎么办的 梵伦黛 焦急地用视线寻找。这时:有人轻拍 梵伦黛 的肩,她一转身:惊喜发现:男友已来到她的身后,在静默等她。旋即:梵伦黛 先是短暂的没想到的脸上的表情,随后展开了灿烂笑容,两人紧紧拥抱,牵手一起跑向夜色中的宾馆。。
PS:电影主题曲:You call it love(这支浪漫的歌曲旋律是 梵伦黛 的男朋友做给她的,很是动听;手机暂时上传不了歌曲,请自行寻找吧,虽然电影🎬是 法国 ,但是原版音乐语言是 英语,女声)
世上有很多种邂逅,讲出来的时候大多数是浪漫的、难忘的,而凡伦黛与奈德的邂逅却很生活化,或者还有些喜剧化。在紧张的节奏中,在闹哄哄的氛围中,连约会也像琐碎难堪的生活,不顺当,处处闹别扭。急赶慢赶,迟到,奈德还心神未定,就引来一个打招呼的女郎,凡伦黛不小心吃了辣椒,被辣得张着嘴哈气……
没有故作出来的优雅,有的似乎是一些不耐烦。终于,他们进入状态,激烈地聊起了艺术和艺术家。像多数浪漫故事,雨也来凑趣,凡伦黛说像电影中那样浪漫地吻我。可是当他们进了他家,却是风吹雨打一片零乱。凡伦黛目标明确,她说她只看经典,不是因为挑剔,而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凡伦黛的确像当下一些努力生活的年轻女子,教课、兼职、学习、考试……忙得团团转。
而作为音乐家的奈德也要随着剧组常常迁徙。
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很少,就靠电话维系热烈的相思之情。见一次面都是急煎煎的,因为难得所以总觉得不够完满,凡伦黛挑剔见面的时候不是两个人,在这样浪漫的夜里,下着雨,她准备的好心情全没了——因为奈德来接她的车里还有一个粗俗的同伴,他以为顺便捎一下没关系。
争论,再和解。
凡伦黛抱着电话一边等着奈德“每晚长聊”, 一边打着瞌睡,奈德结束一场演出赶紧抽个空子去打电话。热恋中的人,并不能融合成一个人,他们总是想见到对方,却又各自有各自忙碌的生活,她要忙她的考试,他要忙他的音乐,为着对方的忙碌顾不上约会而互相埋怨,一切都赶不上趟儿。奈德指责凡伦黛只顾着她的考试,都不关心他的音乐合约失败了,不关心他的心情;而凡伦黛指责奈德不能配合她的时间安排,不能配合她的心情需要。摩擦不断,龃龉渐生。他们都怪罪对方不体谅自己,不为自己改变。奈德在电话录音里对朋友说,他受不了这种生活了,他要离开凡伦黛,“两个有个性的人在一起,难免发生口角,但是有个性的人才有光彩。她美丽、智慧、迷人,我觉得我配不上她。可是离开她,我会多么痛苦”。他去找她,当他看到她正与她崇拜的那个男教授坐在一起说笑时,他却把房门钥匙给了她,他们同居了。生活很麻烦,我们一次次被它磨损得想放弃,但是感情又违反理智的决定,做出相反的选择。心高气傲的凡伦黛听到他的录音后,一气之下要离开……
这就是《心动的感觉》,没有《怦然心动》那么美好诗意,在这里,导演克劳德·比诺多避开两极,选择了中间——有人说“极端中间的巨大空白是妥协和平庸”,这中间恰恰是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仿佛是我们这些人说过的、做过的。接电话慢了也要责备、怀疑,因为内心的不安,“我有种不安的感觉,每次和你分开,我都会觉得你会永远离开我”。
“你说为他发狂让我觉得不舒服。”
“你和那个帅哥教授真的结束了?”
“你乐队里有女孩吗?”
小小的嫉妒、小小的吃醋,三言两语地跳跃着蹦出来,正说明他们内心的紧张。生活不是崇高的史诗,生活是琐碎的细节织成的,锦缎上有“虱子”的累积。记得《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说:“是时间让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两个情人等到老了才开始在一起,越过了中间的曲折,可是这“漫长艰辛”的过程不正是爱情的一部分吗?享受过程,洞察真正的人性,洞察生活中的每一丝毫的细节,都必有其自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会减少我们的失望和不满。
凡伦黛最后的面试题目是莫里哀的《厌世者》,讨论“爱与自爱”,她借此说出在爱情中失望的原因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为什么不可以在试题里结合自己的人生?她流着眼泪质问,她的质问感动了面试的评委们,她通过了。“考试”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为了“考试”;不能本末倒置,生活的内容才是“考试”——艺术作品的内容。
爱像个容器,是有一定量的。“爱与自爱”,给予他人和自己,是成反比的。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爱情?是不是该嘲笑这种悖论式的无可奈何的非得牺牲一部分自我的东西呢?凡伦黛以蒙沙的话为她的演讲做总结:
“所有男人都是骗子,轻浮、虚伪、多说话、伪善的懦夫、卑鄙、骄傲和好色,而所有女人都是背信、贪慕虚荣、矫揉造作和堕落,但全世界都有一个共通点:神圣和尊敬。两者合二为一是那么有缺点,那么可怕的。但是,别耻笑爱。”
别耻笑爱!
但是,也不要自我牺牲。“我向你说爱和自爱的主题,那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事情会改变,直到今天还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要用一个人的爱,来填补另一个人的爱。”是的,没有什么事情会改变,所有的行动、事态的发展对你的要求都是置若罔闻的,它自有它的轨道。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另一个人,谁都没有这样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幸福的标准之一,不要以“爱”之名把对方打入不幸。奈德跑进考试大厅,凡伦黛回过头望着奈德,接着说:“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要接受我的一切,因为我是不会改变的。你肯接受我的一切,我就会接受你的一切。”
影片的最后,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可是,我认为导演并没有解决问题。
两个有个性的人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接受”就可以解决的,“冲突”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例如,我喜欢意大利的生活,而你适合在法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接受”对方就是意味着“改变”自己,而“改变”是不可能的啊——“没有事情会改变”。
本质性的矛盾,会一直存在着,根本无解。要么分手,要么改变,而哪一种选择都是痛苦的,所以僵持着,僵持着,直到拖垮一方。
摘自《时间的灰烬》//book.douban.com/subject/27147431/
“莫里哀,比他的时代还早得多,而早已发现到存在今天的问题,女性的独立倾向。他的两个英雄都有独立的世界,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要接受我的全部。但若他们能接受对方的缺点,若能以爱来面对互相不同之处,爱就会盖过了他们的自爱。有人知道什么叫真爱吗?当你心里面觉得一个人给了你安慰,而实际上他是给你带来烦恼。之后,你们就是真正的一对。”电影结尾的台词就是主题,法国在探讨爱这个主题上比我们东方确实早了很久,从古典文学时代莫里哀就有了。1988年的苏菲玛索。
“如果你爱我,就要接受我,因为我是不会改变的。你肯接受我,我就会接受你。” ——苏菲·玛索
整个片子有着八十年代的画面质感。尤其是里面对苏菲玛索面部特写的镜头语言。很怀旧,有点像港片。苏菲玛索太漂亮了。可惜当时她太年轻,脸上没有现在的圆润感。另外,不要看港版的字幕,不好懂。
看完感觉我老婆跟苏菲玛索一样漂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xGBKQups-Q/看到那个时候的她,我都要哭了。美不胜收。苏菲玛索+1,旧时光和配乐+1。那个时候很美
最后的演讲很精彩,这才有了法国的浪漫哲学味道。一个人不会为了另一个人而改变自己。真想把最后的台词抄出来,法国演员总是有一种不同于其他的迷人的充满智慧和知性的感觉,原因??中国谁??
法国式的简单爱情电影,字幕翻译的我很慌张!!还好有苏菲的美貌为本片加分。。文森特年轻的时候可真是帅啊。。可老了怎么。。。
苏菲,苏菲,我的目光无法从你身上移开。爱情,是自由的,是无私的,苏菲,你值得爱
苏菲美得像神话。
《心动的感觉 》,索菲·玛索主演。 这是一段激情浪漫的恋情,索菲·玛索,很美,爱与自爱的主题,很好。 “一个人根本就无权去改变别人 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要接受我,因为我是不会改变的。你肯接受我,我就会接受你。”
所有的男人都是骗子,轻浮、虚伪、多说话、伪善的懦夫、卑鄙、骄傲和好色; 而所有的女人都是背信、含慕虚荣、好奇、矫揉造作和堕落。 但全世界都有一个共通点,神圣和尊敬,两者合而为一,是那么有缺点,那么可怕的。 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要接受我,因为我是不会改变的。你肯接受我,我就会接受你。
lock down第14+天,HS检测第14+轮,快递外卖停运第14+天,小城有90万人口,北京通勤的有50万,每天早上6点大喇叭开始扰民,买了两根葱11元,看不到解封的尽头。【CCTV-6】
冬春之交一场crush,最美的一幕是,女主在火车站与男主见面,她惊喜地跳下站台时,一辆列车经过,遮住了视线,对面的人不见了,她恍然若失,等她一个回眸,男主从身后抱住了她,然后钢琴乐响起,就像安排好似的,记录城市,人们与年代的面貌,大概是电影的持久魅力。亲密关系里,不能改变自我,又渴望对方妥协配合,这种尴尬心态,在片尾的答辩中做出了解释,是平常生活中少见的热烈的流尽眼泪的坦白与探讨,喜欢这部影片,想生活在电影里,耿直地上前阻止别人随地吐痰,认真地准备一场考试,一切与我有关。这个故事气质好像黄觉和麦子。
电影讨论的关于“爱与自由”的主题、苏菲玛索的脸、巴黎的街道、配乐《You call it love》都很对胃口。“所有的男人都是骗子,轻浮、虚伪、多说话、伪善的懦夫、卑鄙、骄傲和好色;而所有的女人都是背信、含慕虚荣、好奇、矫揉造作和堕落。而他们共同的缺点是盲目和胆怯,若不能彼此包容,就不能美满。”
20101024京上团结。就是鬼迷心窍。
8.5。影片气质好赞,灵动流畅,随性又细腻,套用文学戏剧结构探讨爱情略高级。镜头全程大量采用人像焦距,不论容貌还是穿搭,把苏菲玛索拍的太美了,也许导演正是要给观众“心动的感觉”。导演克洛德皮诺托很会发现美、展示美,也可谓苏菲的伯乐,当年在《初恋》海选相中了毫无表演经验的苏菲玛索,于是开始了她和电影的交集。可是本片怎么不给苏菲配个帅哥呢,22岁的苏菲颜值超高,表情动人,演技不容小觑,还冷不丁的露点了。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苏菲玛索的片子是《云上的日子》,看的云里雾里,以至此后很多年没有关注她的片子,现在看来观影顺序多少有点失策,近两年又看了她几部片子,总的来说苏菲90年代后的影片气质风格不如早期。ps原来马蹄声是这么配出来的,再看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可能会出戏吧
电影一般,但苏菲太惊艳。她。。。她怎么可以美成这样?
只记得美丽的Sophie。。22y女大学生确实本色表演看她教书还真蛮担心滴。。之后的Fanfan就成熟多了。。电影本身就一般。。对男主没啥印象。。
法国人不切实际的浪漫和弱道德感的恋爱观,突然又好像是因为洞悉了爱情善变又泛滥的本质。最后点到了两个独立个体的观点,虽然有点浅了。
好久没看纯爱电影了,这个电影拍得不错,歌曲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