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片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它可以不煽情、不悲壮、没有英雄主义的讨厌腔调。主人公可以与我们一样在面对困惑时不知所措,在懦弱和挣扎之后决定向命运反击,只要能让影片中的人像你身边的人,这样的片子就成功了一半。
从题材上讲,这部《九顶假发的女孩》决不新鲜,“抗癌”已经被导演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过无数次。但是绝症所承载的困境确实是一个可以被不断挖掘的故事核。出彩的是,这部影片不但没有把故事和主人公悲情化,甚至还拍得十分轻快。
22岁的苏菲活力十足,爱旅行爱逛街爱party,计划着毕业后与闺蜜共同搬到一所房子里,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世界刚刚在苏菲面前慢慢展开,她就被查出患上了罕见的横纹肌肉瘤。这是一种无法进行手术的癌症,只能通过化疗和放疗试着控制病情。为了15%的生存概率,苏菲住进了医院。忍受着呕吐、虚弱和脱发。对一个年轻姑娘来说,脱发似乎比其他副作用都更为可怕。无奈之中,苏菲去购买了假发,在闺蜜的陪伴下,假发从单纯的遮挡病容变成了一种买衣服一样的乐趣。苏菲选了九顶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假发,每戴上一顶,她就给自己取一个新名字,给自己一个新身份。她把在医院治疗的过程和见闻以及佩戴假发后九个新身份的故事都写成了博客,这一切都伴随着她走过了那段最绝望的时光。
如今,这类绝症困境的影片早已经走出了新的路径,韩剧三件宝的“车祸、癌症、治不好”早就变成了被嘲讽的桥段,人们更乐于看到的是类似于由“囧瑟夫”出演的《抗癌的我》那一类的呈现,真实、平静、无奈又坚韧。而《九顶假发的女孩》更进了一步,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癌症患者固执的印象。苏菲决不只是躺在病床上被插满管子,在化疗之余,身体允许的时候,她会走出医院,去夜店跳舞、到湖边散步、在夕阳下骑车。癌症和治疗都被她接纳,但只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其余的时间,她仍用来享受。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夜店、酒精和性一直贯穿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把这几样象征欲望的标志拍得污浊,这些只是一个年轻姑娘享受生命的载体。甚至于患癌之后,性对于苏菲来说,变成了一种活力与希望的象征,在她看来,自己还有魅力就有活下去的希冀。
和大多数抗癌题材的影片不同,《九顶假发的女孩》无论布光和外景都充满色彩,几乎没有任何阴霾的影子,而配乐也都颇具跳跃感。对于苏菲的人物设定,除了刚得知病情时短暂的哭泣和愤怒之外,她仍然保持着年轻人蹦蹦跳跳的步伐。苏菲从未想博得人们的同情,她只想赢得平等和尊重。这一类电影呈现方式流露出的轨迹十分值得玩味,从最初的苦情与悲情,到日后的悲壮抗争再到如今的平静但勇敢地面对,这条线索就是人们对于疾病和生命观念的转变。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宣判了死刑,绝症患者只是被提前通知了可能的执行日期,当然,病症伴随着痛苦,每个人都避之不及,这注定是一场悲剧,没有人会去美化它,但当你真的无法逃脱的时候,去面对它的方式就成为了你唯一的选择,你积极的态度是赢得尊严的最好方式。苏菲有一张巨大的疗程表格,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过程就是每个人也包括健康人生命历程的微缩。不仅是疾病,面对生命中的意外与苦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苏菲给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这部电影没有任何鸡汤式的空洞激励与感慨,有的都是普遍意义上可以理解的共鸣。这不仅是对于绝症患者的叙述,更是对于所有人的一次提示。
看到很多对这部影片的差评却依然改变不了我对它的好评,4颗星,因为觉得有些地方欠火候,但是叙事感人,挣了我的眼泪,我觉得起码就是好电影。
9顶假发所诠释的九种人交代的不是特别清楚,不过这不是描述重点,我个人觉得重点在于苏菲战胜癌症的勇气。
对于死亡,我们没有人是不畏惧的。所以想活的精彩些,想尝试没有尝试过的,面对生活的勇气以及心态是可以战胜很多事情的,如果消极的面对,一切微小的事情都足以摧毁我们,更别提癌症了。
唯一觉得可惜的是女主的爱情,但是结局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并没有那么爱你,难能可贵的是炮友想成为男友,尤其是苏菲癌症化疗期间,但是我觉得这并不代表他就很爱她,也许是很喜欢,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吸引力足够。可是转身就爱别人就说明他没那么爱她,错过就错过了吧。
苏菲与闺蜜的友情、与家人的亲情在整部影片中被刻画得很生动,苏菲坚持写博客让她成为专栏作家,祸兮福之所倚,癌症消失就足够证明是福,经历过这么一个可怕的过程,谁能不更加热爱生命呢?起码我就更加爱身边的一切了。
的确,放弃自己所爱的比拥有更难。明明很爱,却不得不放弃,成全何尝不是一种大爱。
“我不需要可怜,请不要用一个将死之人的目光对待我,我还活着,很好的活着” 没有经历过濒死体验可能很难体会到面对死亡的恐惧、不知所措。当噩梦来临,无一例外的大声嚎啕为什么偏偏选中我。要知道,得了绝症也照样可以把生活过得精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脑袋里紧绷的那根弦。九顶假发不仅仅是苏菲的美容工具,每一款发型都是一个新的自己,新生活的开始;对待癌症并没有终日闷闷不乐,怨天尤人;虽然也有以泪洗面的过渡期,她却很快的整理了情绪,积极参与病魔的斗争。魔鬼想籍着疾病来打垮信心,摧毁我们的生活,偏偏我们就要活的比以前还备儿漂亮!要相信 爱笑的人姑娘运气不会太差。风暴来了,顽力对抗,生活总还是要继续,毕竟有那麽多爱你的人。
我也不说电影中那些感人的情节了,我只是觉得通过假发和化妆完全可以变成另一个人或人们,真是非常棒的体验。但我想主人公不是因为癌症的话,恐怕也不会通过假发让自己转变从而理解和接近别人的心。
其实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真的会让你心情开朗甚至生出无所不能之感,人都要对自己好一点,不管男人女人。打扮得漂漂亮亮不一定是取媚于别人,那是对自己的礼物。
现在我就想说主人公的化妆技术很好,可能是因为我只是个只会涂BB霜和抹口红的化妆渣,所以对于那样神奇的假发和化妆感觉十分想尝试。不过一直觉得很麻烦,而且好像好的假发挺贵的,劣质的我觉得不太靠谱。
四星,规矩整齐的德式温情电影
看了Goodbye,Lenin后继续看了Heute bin ich blond.德国娱乐业的不发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德式电影自成一种风格:回归人性。
本片的前半部分,女主的表现真的很想让人爆粗:新年愿望是guten Sex haben,中介找房子diss中介穿的土,跳舞蹦迪约炮做爱,完全是一个放荡不羁的teenager。等到知道自己患上癌症后,继续挥霍所剩无几的日子(肥肠破罐破摔),一边做着chemo一边连续地喝酒、和陌生男人调情,果不其然身体再次亮了红灯。父母,姐姐的劝阻完全听不进去,动辄发个脾气“Das ist meine Kämpfe!Das ist meine Krebs.”直到遇到病友chantal,通过与chantal聊天,女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断反省,克服心中的Angst,战胜心魔。
在影片后半段,做chemo时,女主的眼神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懂得感恩。对母亲说出"Du bist immer für mich da.”开始,女主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Echtkeit。
还有一个小细节,之前喝酒时的祝酒词都是什么"Auf Freiheit” “Auf das Leben”,一切都围绕着自己的感受,到最后"Auf dich(朋友),变成了逐渐理解,关心他人,这应该也是女主从这一次奇妙的癌症经历里收获的。
年轻人通过酒精和娱乐人生麻痹自己来逃避无法掌控的生活,这在德国是很常见的现象,其实在中国也是。只不过一些中国年轻人采取更柔和的方式-玩手机,打游戏,看剧,等等。
不过,等人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抉择点时(比如本篇中的罹患癌症),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选择:
Echtkeit oder unendliche Betäubung?
好似所有的故事都有happy ending
宣传片比电影好 感觉电影还是太平淡了
-0- 妹子
难得抗癌成功的影片,更振奋的是这是真事改编。可能作为影片它有点乏味,但是故事正能量加分,而且女主角侧面神似marine vacth,或许是大家同为模特出身
这化妆技术不错啊
在台北回坡县的路上看的内牛满面
不懂叙事不会拍电影的烂导演。
演技不错,故事也顺,画面调色刚刚好,不忧郁,不气馁,有希望
故事核心是好的,也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只是没有勇气看下去。
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故事总是那么 吸引人,希望她把这股力量带给全世界的癌 友。
飞机上看的。这个题目谁能想到是关于疾病和死亡的!励志的同时不禁唏嘘,若是在中国得了癌症,哪能病得这么文艺这么有尊严……女主很美丽,各种医生护士也超有爱!
整个过程都太轻松了点,没有着重治病时的痛苦,主人公也很幸运摆脱了病魔。钢琴曲很棒,不悲伤但抓人。
每顶都好看,光头也好看。
虽然海报这张看起来真像男人但其实女主好美的!
人美 故事实在
苏菲说每个假发都是独立的,她们有各自的灵魂和身份,但隐藏在背后的始终是一个想要坚强存活的病人。因为假发,给了她更多鼓励和自信,也捍卫了尊严。
剧情很逊,女主的颜值实在影响影片观感,随便一个配角都比女主美太多啊…不知道选角怎么想的
抗癌故事,有点不一样的是这次非常的喜剧加励志,一个女孩在癌症面前学会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就像九顶假发代表着九种人格。工整的本子,偶尔节奏就会松散下来,故事能这样轻松愉快,也只能说这姑娘是不幸中最幸运的那个。★★★
15%的机会还每晚出去喝酒跳舞做爱结果还痊愈了。太假。很喜欢Bastian
2013/11/14(四)18:30歐洲魅影影展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看的,講一個21歲妙齡女子得癌及抗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