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画面都好美好,震撼。但是共情能力强,代入感强的女生真的不适合看这个纪录片😢生存环境那么恶劣,明明知道去了海里面捕食就有可能会死,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去海里面捕鱼,有一些企鹅没能活着回来,在海里面就被海鸟吃了。有些幸存的企鹅补完鱼回来还要经历好长一段很艰辛的路,我都不敢想象他们是如何被那个浪打到怎样用尽全力抓住那一点点石头上的粗糙缝隙不被浪卷走,用他们的小爪子爬上来…有的企鹅侥幸回来了,但是肚子上面全是血😥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小企鹅带食物。看着人真的心里好难过,好想哭,真的就是对大自然的震撼,还有对生命的敬畏,每一个小生命都在那么用心,那么努力,顽强地活着。看完感觉自己连影片里面的小生命都不如。
这些小动物身上顽强的生命力和那种拼劲是很多人身上没有的。本来还要继续看下去,但是看到有的小动物为了生存而失去了生命,真的无法控制的伤心和难过,不想自己一直流眼泪,所以只看了一集就没敢看了😂
终于抽出一个周末,补完这部9.9分的神片。
嗯。满足,幸福,过瘾。
从小最爱的节目就是动物世界(暴露年龄),每次开播,就准时搬好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露出迷妹的表情,听赵忠祥缓缓念出:在遥远的东非,塞伦盖蒂大草原上…
荧幕中出现一只金色的狮子王,威风凛凛的在风中凝望远方,灰蓝的象群缓缓越过广袤的大地,发出悠长的鸣叫…
到了《地球脉动》,就简直是动物世界的高配顶配,无与伦比的饕餮大餐,镜头延伸到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丛林,岛屿,雪山,沙漠,草原。。。
不止是美,美到每一帧画面都不想错过。
更是真实,惊人的真实,惨烈的真实,是那种任何以人为主角的电影中,都看不到的真实,在动物的故事里,没有编剧,没有演技,它们就是真实本身,就是世界最原原本本的样貌。
动物的世界里,从无安全感可言,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为了生存的资格而奋斗一天,绝不敢稍有松懈。从未见过哪只动物会莫名的颓废,即使是饿了几天,体力耗尽,奄奄一息,仍然会在遇到猎物的瞬间,积蓄起全身力量,绝地反击,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轻言放弃。
仅仅是为了一口水,一口食,就必须以死相拼,以命相搏,更不要说交配权的争夺了,那绝对是堪称惨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看过它们的境况,你就会觉得,我们为了工作和恋爱,付出的那点辛苦,承受的那点压力,真的是轻如鸿毛,简直不值一提。
骨瘦如柴的母狮子,会把辛苦捕猎来的食物都留给孩子,为了守护小狮子,独自与几只强壮的大型公狮厮杀,全身血痕累累,那股不要命的狠劲,终于逼退对方。
帝企鹅,为了给刚出生的小企鹅取暖,能不吃不喝不挪地的在南极的风雪中站立四个月,直到配偶穿越数千公里的冰雪找来食物,才能稍微松一口气,瘫倒在地。
沙鸡,在60多度高温的灼热沙漠里,每天飞翔200公里为小鸡取水,一路强敌环伺,随时可能毙命,再也回不了家,却日日如此,从未退缩。
这种从本能的爱所爆发出的可怕毅力,令人类真是自叹不如。
但是这样的爱,却全然不要一点回报,全无控制孩子的企图,也全无养儿防老的依赖和期待。虽然毫不犹豫付出生命守护幼崽,但等小兽稍微长大,能够生存,父母就会决然撒手,毅然离去。
往往是突然在某一天,小兽从梦中醒来,从前时刻保护它的父母就已消失不见,没有告别,没有依依不舍,从此再也没有消息,余生不会相见。只剩半大的小兽独自面对茫茫残酷天地,生死未卜,从此只能依靠自己生存下去,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走出非洲》的男主角谈起动物,曾这么说:
“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件事都像是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的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
人类整体,或许是最强大的族群,攀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是地球绝对的霸主,然而单独看来,却绝对是最废柴的动物,每一只都优柔寡断,好逸恶劳,更兼薄情寡义,自私自利。
无论体力,还是意志力,人类都已严重退化,完全失去了原始的野性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若不是先祖艰苦打下的天地,几千年知识技术累积的红利,每一只人,若单独扔到自然界里,只怕都是毫无生存能力的战五渣。
但人类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为何我们如此强大,又如此软弱?
我们那独特的大脑中,到底是什么让一切产生质的改变?
是幻想。
人类是唯一能够幻想的动物。
我们在幻想中,派生出种种概念,诸如宗教、国家、民族、公司,诸如共产主义、存在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些概念让一群人聚集一起,又让另一群人彼此为敌,我们今天相信这个,明天觉得那个也有道理,今天奉行这套主义,明天又怀有那个梦想,我们的思想里经常天人交战,我们的欲望,通通自相矛盾。
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当下做什么才是最好的抉择。
而动物,不懂幻想,不懂概念,它们只活在当下,只关注眼前。它们的欲望,单纯,猛烈,直接,没有自相矛盾的成份,也就不存在纠结和犹豫,它们听任本能而行动。
人类的软弱,是因为幻想。
但人类的强大,也一样因为幻想。
人类在这些强大幻想的力量之下集结起来,能够形成全球合作与分工,千百万人在同一个概念之下劳作,这种可怕的力量,以比蝗灾更迅猛的速度席卷而来,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蛮荒的原始世界,变成了一个个叫做城市的精致的牢笼,我们因此变的更舒适,更富足,却也失去了最宝贵的野性,生命力,与自由。
不仅如此,这牢笼不仅夺走了人类的原始本能,也一样残害了动物的本性。
比如,少有人知道,猪其实是一种勇猛,聪慧,而且非常爱干净的动物。野猪对于自己的领地,非常有治理的才能,会严格把进食与排泄的场所分开,并且对侵略者的进攻,会非常勇敢的发起战斗。可是,当猪被人类捕获、阉割、圈养之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又懒,又脏,又蠢,又臭,饱食终日,不知死之将至。
再比如海豹,是非常善良的动物。它若看到冰上有人受冻,就会爬过来,用体温来救活人类。捕猎者就利用海豹的善良,等它爬近,就一棍子打死,食其肉,寝其皮,每一次都可以成功的得手。
还有,大象在远古,是有着类似猛犸象那样卷曲和美丽的长牙的,但现在,却很少能看到有长牙的大象了,是因为人类太热爱象牙,而必须杀死大象才能取得象牙,大象一度几乎被屠戮殆尽。
于是,为了逃避人类的杀戮,很多大象就在牙齿稍长之时,就忍痛自己撞断,以保全生命。同样,很多美丽的驯鹿也会自毁其角,以躲避人类对于鹿茸的偏执爱好。
面对人类的残忍虐杀,明末文人李渔曾写下这样的话:“以生物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地狱之设,正为此人,其死后炮烙之刑,必有过于此者。”
可悲的是,人类,在如此丧心病狂的占领改造世界之后,这个世界,也并未因此变的更温情美好,在费尽心思的精致的包装之后,世界的本质也从来没有改变。
想起村上春树在《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一段对话:
“这里好比沙漠,我们大家只能适应沙漠。对了,念小学的时候看过沃尔特•迪斯尼《沙漠活着》那部电影吧?”
“看过。”我说。
“一码事,这个世界和那个是一码事。下雨花开,不下枯死。虫被蜥蜴吃,蜥蜴被鸟吃,但都要死去。死后变成干巴巴的空壳。这一代死了,下一代取而代之,铁的定律。
活法林林总总,死法种种样样,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剩下来的唯独沙漠,真正活着的只有沙漠。”
看着那拖曳着修长的尾羽,轻盈掠过蓝天,比彩虹还惊艳的飞鸟。。。
那健壮,修长,登临群山之巅,比天神还要俊美威严的雪豹。。。
那庞大,沉默,漂游于最深的海底,比远古巨兽还要神秘的蓝鲸。。。
当然,还有自认是万物灵长的智慧人类。
无论是兢兢业业的,还是得过且过的,
无论是循规蹈矩的,还是胡作非为的,
数以亿万计的血肉之躯,它们的美,它们的力量,它们的意志,它们的欲望,最后,都常埋尘土,混为一体,化为大地的肥料,而生生不息的,唯有大地本身。
但生命一定是太过美好之物。我想。
所以,虽然注定失去,但凡拥有生命的当下,生灵们都不顾一切的去想让它延长一点,再延长一点。哪怕只多活一秒钟,也好。再多爱一秒钟,也好。
“但陆陆续续都要消失的啊,我想。
有的像被斩断一样倏忽不见,
有的花些时间渐次淡出。 ”
剩下来的惟独沙漠。
真正活着的只有沙漠。
《权力的游戏》结束后的这半年来,我一直处于一种萎靡不振的剧荒期,没有什么让我觉得特别激动的电影或电视剧;没想到年底姗姗来迟的《地球脉动》给了我一种大开眼界、酣畅淋漓的感觉。常年占据豆瓣 TOP250 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得分是9.6,而《地球脉动》(Planet Earth) 第二季的得分是9.9。
本来在纪录片领域,BBC出品就是精品认证,尤其这部片子的主角是大自然,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厉害的艺术家,一切艳丽的颜色、和谐的搭配、精妙的布局、匠心独运的系统都出自大自然之手。摄影机只要如实记录大自然细致入微的动态,就已经是一部美不胜收、惊心动魄的故事片了。
在南大西洋的Zavodovski岛,颊带企鹅 (Chinstrap Penguin) 爸爸和妈妈一个负责保护刚刚出生不久、还是一团毛茸茸的小企鹅,以防它们被贼鸥捉走;另一个负责到离岸八十公里的大西洋里捕鱼。由于这个岛是一座活火山,生存环境艰辛,企鹅每次捕鱼之行都是一场说死就死的凶险旅途。首先从陡峭的礁石上翻滚着跳进激流,然后被惊涛骇浪席卷着远离岛岸,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里跟一大群企鹅以及天上的海鸟抢鱼,好不容易捕到鱼后,再被巨浪拍打着冲到礁石岸边,靠细小的爪子拖着装满了鱼的巨大的肚子爬上悬崖峭壁,徒步三公里走回岛上栖息地,最后还要克服脸盲症,从150万只栖息的企鹅中找到自己的家人,奉上晚餐。然后两只成年企鹅轮换,刚刚回家的负责看守小企鹅,另外一只再出海去捕鱼。镜头记录下的这个过程,堪比最惊险的海上求生灾难片。人类为了后代,都不一定会这么搏命。
位于东太平洋的Fernandina岛上的海鬣蜥,别看人家长得像哥斯拉,人家可是吃素的。海鬣蜥能潜水30米深,憋气长达30分钟,以便在海底觅食。海鬣蜥在沙滩上产卵,当小鬣蜥孵化出来的时候,要爬过沙滩、到海岸边和家人团聚。穿越沙滩的这段路程,也是一部血泪史。沙滩上的游蛇 (Racer Snake) 会有组织、有预谋的从多个角度、多条线路,伏击刚刚出生的小鬣蜥,趁其不备将其狠狠缠住、勒死、然后吃掉。隔着屏幕我们都能看到小鬣蜥强烈的求生欲望,飞奔起来嫌自己四条腿都不够,跑过的地方带起一路飞沙走石,比警匪片里面的追车戏精彩多了。能成功逃到海岸边的小鬣蜥都是九死一生的战士,毕竟这片沙滩上四处散落着失败的小鬣蜥的白骨。
有的动物为了隐藏自己,进化成了能和谐融入环境的肤色,比如专门伏击小鬣蜥的游蛇 (沙砾和礁石的颜色);有的动物为了躲避天敌,进化成了几近透明的颜色,比如体型极小的玻璃蛙 (Glass Frog);有的动物为了吸引异性,繁衍后代,进化成了对比强烈夺目的艳丽毛色,比如极乐鸟 (Bird-of-Paradise)。大自然就是这么任性,任何印刷厂、颜料工厂也做不出比大自然更丰富更漂亮的颜色了。极乐鸟不仅拥有盛世美颜,还能歌善舞,雄性极乐鸟靠跳舞来吸引异性注意。在表演之前,它还要仔细检查场地,把所有颜色鲜艳的落叶都叼走,以免任何花俏的颜色抢了它的风头,这心机也是没谁了!
比极乐鸟更有心机的是皮孙木,为了能繁衍生息,它需要鸟类用皮毛携带它的树种,跨越重洋飞到其他岛屿播种。栖息在树上或树下的鸟类的羽毛会粘上洒落的皮孙木种子,作一个免费的快递。成年的鸟也就算了,皮孙木甚至连还没有学好飞行技术的雏鸟都不放过!种子粘连在雏鸟未丰满的羽毛上,导致雏鸟无法展翅飞去觅食,最终饿死在皮孙木树下,腐烂的鸟尸又化为肥料,为皮孙木的树根提供养分。狡猾吗?但换个角度看,又不得不承认大自然把一切设计的如此精妙。
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兔鼠 (Mountain Viscacha) 一大早就爬起来去占据一个好位置,就为了能在第一缕阳光下假寐,睡个回笼觉。因为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山上,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和煦温暖的曙光转瞬即逝。
火烈鸟 (Flamingo)就过着“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生活。夜晚,火烈鸟的大长腿完全被冰封在湖中,直到太阳出来,冰层破碎,它们才能把腿拔出来,然后成群结队的雄鸟开始跳舞求偶,舞姿也是蜜汁滑稽。但你不要笑人家,人家跳一个月舞之后,所有火烈鸟就都配对成功了好吗?!你们人类单身狗有这个技能和效率吗?
这些只是野生动物生活的几个小片段,《地球脉动》里的每个镜头都让人大呼不可思议。第二季共六集,分别是岛屿、山脉、丛林、沙漠、草原和城市。看完之后,一边感叹,在人类的不断挤压之下,无论生活在哪个生态环境下,野生动物们都不容易,都是九死一生;但另一边,又不得不赞叹,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野生动物总是能找到生存之道,地球总是能够解决各种难题。毕竟跟地球这个有着45亿年智慧的老司机相比,诞生了区区几百万年的人类实在太渺小了。
依稀记得十年前,用尽各种手段,下720P的《planet earth》,电脑配置差带不动,只能去网吧。那时候大学的电脑硬盘能上80G都是高配,能配个液晶显示器简直就是土豪,即便观看设备低劣,却依然丝毫不减初窥时的膜拜!那时候的david爵爷,声音还是清脆而洪亮的。英伦范夹带博物学家特有的俏皮劲,引领者刚入纪录片大门的我。自此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文情怀,以及什么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
十年后,BBC迎来了《planet earth 2》,摄像机用上了4K,网络视频压缩技术也上到了H.265,原先蓝光原盘20多G能呈现的色彩和画面,现在1.5G的1080P,用上 H.265压缩技术的视频就能远超当初,爵爷也老了,看着他在热气球上颤颤巍巍地拍摄片头的模样,才发觉,时光一如海鬣蜥们在沙地上飞驰的四肢般,从指缝间,流淌而过!
第二季第一集,最让我服的,是配乐!树懒游着寻找爱侣的那一段尤其打动心扉!!如果能出一个原声乐,我也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收藏的!
想必大家都被海鬣蜥与蛇那一段生命的角逐所震撼吧!其实这么些年几乎看遍了BBC知名的纪录片,对这样的场面其实也渐渐退去了初见时的目瞪口呆,想必也是年岁见长的缘故,年少时的热血也慢慢消散在时间里了吧!
我还是想多聊点技术,4k拍出来的画面,即便压缩到1080P的格式播放,其色彩,以及对细节纤毫毕现的呈现,都是当前主流纪录片视频质量所完全不能比拟的!建议大家下H.265压缩版本的1080P的视频。在55寸的电视上,超浅景深下,呈现出来的各种细节,比如海鬣蜥身上的鳞片的纹路,企鹅夫妇可爱的脚趾,科莫多龙们撕咬下的口沫横飞等等等等,真的不是能用震撼可以囊括的!
最后,对我的第一篇豆瓣长评能献给我最爱的《planet earth》,我感到非常之荣幸和自豪!如果一向非常良心的BBC能出一套4K HDR版本的蓝光碟,就是1000块一套,我也愿意买!
第一集 海岛:
费尔南迪纳岛的海鬣蜥幼崽躲避幼蛇追击,扎沃多夫斯基岛的颊带企鹅一家,企鹅父母轮流到80km以外的海里捕鱼,又历经重重的艰辛回到岛上与家人团聚
第二集 山脉:
洛基山脉的金雕翱翔,雪崩
第三集 丛林
小猴学爬树险些丧命,猴父亲救了小猴。小蜥蜴🦎能像龙一样飞(滑行)。雄性美洲豹捕食鳄鱼🐊。几乎透明的玻璃蛙为保护蝌蚪与黄蜂征战。
第四集 沙漠
非洲狮群捕捉长颈鹿。壮观的闪电。有趣的铲吻蜥蜴对抗炎热的办法是轮流把四肢抬起地表以获得短暂的清凉。
视力几乎为零的金毛鼹鼠,夜晚藏在沙漠地表下面捕食,很像电影《沙丘》里的沙虫,金毛鼹也被称为“沙丘之鲨”
在炎热的沙漠地的动物大部分夜间出动。以色列的一片沙漠,长耳蝠和以色列杀人蝎也在进行战斗。长耳蝠依靠听觉寻找食物,而杀人蝎则依靠地面的震动来还击。
地球上的沙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益扩张,未来沙漠生物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第五集 草原
非洲狮群猎捕水牛,但水牛重达900斤,皮糙肉厚,牛角一扫就可以让狮子丧命,就算是狮群围攻也是不相上下。勤劳的割草蚁。
第六集 城市
城市的出现也导致了许多的动物“进城”印度孟买的猎豹,会以人和家畜为食。罗马的12月,小鸟们会因为城市的温暖而聚集在城市上空。澳大利亚也会有小鸟来搜寻人类制造的小物件,用来装扮自己的窝从而吸引配偶。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地球脉动2》里的笑点。
第一集 岛屿
在《岛屿》中第一个出场的主角是因为《疯狂动物城》爆红的树懒。
这只树懒正处在交配期,听到远远一个女朋友在召唤,他便如"闪电"般行动起来,奔向女朋友。旁白老爷爷无奈地说,这对树懒来说已经算是雷厉风行了。
《岛屿》里另一个爆笑点来自信天翁,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得知两件事:信天翁是一种情比金坚的鸟,企鹅是一群极其白目的鸟。
信天翁践行“一夫一妻制”,夫妻俩各自生活六个月,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回到岛屿交配。我们的故事主角是一只公信天翁,他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妻子。期间其他妻子们都纷纷到达,迫不及待、毫不遮蔽地开始不可描述之事。唯独他等不到妻子,惨剧。更悲惨的是,企鹅不知出于什么心态,一直出双入对地在他面前走来走去,有几只甚至还站在他面前,然后摇摇头缓缓走开。
终于,信天翁等来了自己的妻子,就在他们耳鬓厮磨,马上要开始不可描述之事时,一只企鹅从他们面前从容路过了......
《岛屿》里最惊心动魄的场景是小蜥蜴大战蛇群。画面非常震撼,但这两种生物都太丑了,实在不想看第二遍,图也不放了。
第二集 山脉
《山脉》里的动物颜值普遍比较高,可能是因为海拔的问题,爬行类动物和昆虫难以生还,以毛茸茸的大可爱们为主。
棕熊在这一集中展现了舞蹈家的风采,而且是现代舞,可以看到他们凶悍外表下,摇曳的自由的灵魂~
摄影师还拍到一只打呼的山鼠兔,到底是有多困~
《山脉》的大高潮在火烈鸟列队游行。用语言完全无法描述,BBC的配乐也是一绝!
不过这一集也是最伤感的一集。高山动物很多都独来独往,当镜头拉高,苍茫天地中一个小小身影在挪动的时候,感觉还蛮心酸的。特别是他们这次拍到的珍贵的雪豹,更是天煞孤星一般的存在。
第三集 丛林
从个人观感上,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集。丛林生物太丰富,各种爬虫太多,看得鸡皮疙瘩掉一地。
热带丛林有一种惨烈的厮杀感,给养丰富的结果就是物种的多样性,大家都在争夺生存空间,连植物也不例外,这就是厮杀感的由来。
这一集我是半闭着眼看的,直到美洲豹出现才凑到画面前。她抓住了一只极其丑的鳄鱼,口感一定很差,看那个皮相就知道。笑点来自恶斗后的一个镜头,一只水豚一脸懵逼地看着刚刚发生的一切。这是剪辑师的幽默。
还有一个小笑点是旁白老爷爷讽刺蜘蛛猴爸爸,说everything is under her father's close watch(父亲密切地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结果镜头拉近,爸爸闭着眼在睡觉。这是一个英文双关语,close既有密切的意思,也有关闭的意思。
第四集 沙漠
沙漠里的昆虫也有点多,密集恐惧症患者一定要避开蝗虫那一段,观感非常不舒适,苦了摄影师拍这种画面,看着都要吐了,更别说身临其境。
这一集的头牌喜剧明星是一只铲吻蜥蜴。跟着他,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这部纪录片在有趣之余也拓宽了我们的眼界。收起一些人类的自以为是,尊敬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同伴。毕竟,我们已经把太多自私的欲望附加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无处安歇,无路可退。
混泥土堆积起来的只是原本世界的0.1%,这里才是剩余99.9%。
因为个人原因刷低分(比如觉得某物种恶心)简直就是侮辱了这部剧
我有一个生活理想,坐在4K电视面前,看BBC纪录片!!
继续奶,奶时9.9现在9.8,逆反心理的人在豆瓣又不是少
生命壮美,且艰难,直看得几度目瞪口呆,几度热泪盈眶。
蛇蜥追击的那场戏吊打99%的犯罪电影,双职工家庭帽带企鹅的辛劳和烦恼是80后深刻写照,为求偶全速前进的三趾树懒笑得我腰疼。同生命之旅一样,这类纪录片是我最好的励志电影,每每看完在感叹物种的神奇、野性的震撼外,更觉得努力生活、享受每一天是对生命最大的尊敬。
这里的生命,活的不带半点委屈,死的又那么轻易
每一段故事都很震撼,蛇追蜥蜴那段堪称年度追逐戏最佳片段。
作为摄影师,曾参与一段地球脉动的拍摄、很是荣幸。
我用尽我所知道的所有有关赞美的词汇,都无法形容出它的伟大和震撼。
很一般的纪录片
IMDb 10.0……
拍摄者是地球上我最羡慕的一群人
还真有人看着9.9分难受给个4星……
讲真这部不给满分 我就是觉得你欠打!
雪豹妈妈好样的
两集弃。差点睡着。。。至于夸到天上去的蛇蜥追击,看完觉得不过如此
游蛇捕猎猎蜥一段实在惊心动魄,远胜很多悬疑惊悚的大片。
动用了71个摄影师不算什么,凌晨3点起来不算什么,跑遍204个地区不算什么,光是为了拍金雕捕食这几秒镜头,摄影师足足在冰天雪地里,等待了上百个小时。。
真实的画面比特效做出来的好莱坞大片还要让人震撼,画质太棒了,感谢所有的摄影师和背后的制作团队,才让我们可以感受地球不一样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