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7年8月16日)
影片《朗福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看后感觉这部HBO出品的电视电影具有相当“清洁”的作用,它不煽情也不矫情,只是平实而含蓄、客观而寓意地讲述了一个在英国发生过的真实故事,已故的弗兰克·朗福坚信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拯救,哪怕那个人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同时,影片给予了一些简单的数字,让观众去品味个中滋味——弗兰克·朗福于2001年离世,享年95岁,在此之前他从未停止过与服刑人员的来往。
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到监狱里与罪犯交流沟通,以期救赎他们失落的灵魂,那么这个人的魂灵该是怎样的博大而纯净呢?然而在看之前,有位遭受了点小挫折的世交小孩只看了眼简介,就说:“这个人肯定是沽名钓誉之徒,这种片子有什么可看的?”虽然听不惯这清浅而张狂的话,但还是忍了,只希望影片能替代发言,果然,该片不负所望——品格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
当片中已垂垂老矣的弗兰克·朗福(吉姆·布劳德本特饰演)柱着拐杖依然执着地往返于监牢间时,身边的她有点难过了;当一个风雪夜,老迈的弗兰克推开家门,同样年迈的妻子担忧地问:怎么才回来?弗兰克那几乎冻僵的声音在解释:“遇到了暴风雪,火车晚点了。”小孩开始动容了;弗兰克在回答电台主持人关于他被犯人忽悠了的问话时说道:“宽恕是我信仰的基石。”她居然嚎啕大哭了。
弗兰克·朗福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也曾是上议院议员,不论他在任还是退休,从不间断探访犯人、和犯人通信,那些经他点化过的迷途的人们,有的在出狱后成为崭新的人,有的还激发出了天赋进入艺术学院深造。朗福记得每一个他探访过的人的优点,而他从不提自己给予过他们什么,只说,某某教会了他关于发动机的理论,某某教会了他盖尔语……他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提出扼制色情杂志在未成年人中的传播,然而,却被年轻人嘲笑为“扫黄打非议员”。此类嘲笑在朗福的生命中算是小事件,当他和臭名昭著的迈拉·亨得利(萨曼莎·莫顿饰演)有所接触后,各种批评足以填满英吉利海峡。
迈拉·亨得利和男友伊恩·布莱迪(安迪·瑟金斯饰演)是一系列儿童谋杀案的主犯,作为一个女性,却如此残忍冷血,迈拉·亨得利得到了比男友更多的咒骂和唾弃。狱中的迈拉要求和弗兰克·朗福面谈,有着很高社会地位和名望的弗兰克不顾家人和社会的反对,执意频繁地去监狱探望,并和她通信。迈拉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在狱中表现突出,并且时常忏悔、重新入教。
弗兰克从伊恩·布莱迪口里得知,迈拉在欺骗他、利用他,她表面上虔诚悔改,转过头后就嘲笑他。即便如此,弗兰克仍不改初衷,继续帮助迈拉,并希望能真正救赎她。弗兰克的妻子此时也开始协助他,因为有案例让身为女作家的她感到了不平等——犯有同样罪孽的男性在服刑15年之后便获得了假释,而迈拉已服刑16年了。然而迈拉并没有告诉憨直的弗兰克,她所有的罪孽,新挖掘出的儿童遗体,让一直致力于为迈拉争取假释机会的弗兰克陷入了浩瀚的舆论压力中,始终信任着迈拉的弗兰克几近崩溃,他在用一生的名誉力排众议地帮迈拉,想给她一个新生的机会,然而迈拉却吸着烟淡淡地表示——或许我一开始不和你见面,反而更容易获得假释。
影片是从弗兰克因新书的出版在电台做节目接受听众提问开始的,当听众提到迈拉·亨得利时,弗兰克表情凝重,陷入回忆,镜头便闪回至22年前,倒叙了有关弗兰克帮助迈拉的往事。之后又回到影片伊始弗兰克那张表情凝重的脸,而此后的一段对话相当精彩,可以说是该片的精髓。
当听众问及帮助迈拉你后悔过吗?弗兰克顿了顿后回答:“一点儿也不后悔。事实上,我认为去探视拉·亨得利及其他犯人,我做这个工作50多年了,是我一生中最大福祉。”
主持人不忿地接着问:“她没有出卖你吗?她毁了你的名誉,她抹杀了你为她所做的一切。”
弗兰克短暂思索后说:“是的,也许是这样,原谅她很难,非常难……宽恕是我信仰的基石,那些为加深我的信仰所做的努力,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无限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为此,我将永远感激她。如果有人因此而觉得我愚蠢疯狂,那就随他们去吧,这是我选择的道路!”
身在监狱的迈拉点着一只烟也在听这个节目,闻言她有片刻的凝神,拿香烟的手似乎静止了。若干年后,弗兰克接到狱中迈拉的来信,他柱着拐杖蹒跚地前去探望,面对这个灵魂不朽却已一脸老年斑的老人,迈拉终于发自内心地说出了抱歉,而此时的弗兰克只是宽厚地笑笑,或许他已在迈拉身上看到了一颗获得救赎的心。片尾的字幕除了告知人们弗兰克的卒年外,还提及迈拉·亨得利一直未获得假释,她于2002年去世,至此她共服刑36年。
该片的各位演员都表现出色,不论主演还是配角,都恰如其分地演绎了各自的角色,既不过分也不亏欠,拿捏得相当好,还给观众留下了回想思索的余地。
可敬可爱的弗兰克已不在了,而救赎的路没有尽头,或许在这世上某个角落里,有人正做着这样的努力,虽然很多人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或许还做不到更高的段位,那就先从帮助自己入手吧!在别人不懈努力的时候请不要说出不知深浅的话。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1910102_d.html)
Longford 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角 Lord Longford 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上帝拯救,经常去探访监狱囚犯,他和臭名昭著的谋杀儿童案主犯 Myra Hindley 之间的多年联系和友谊是本片的重点。这部电视剧长达90分钟,其实可以当作一部电影,Channel 4 还曾把它送到圣丹士(Sundance)电影节参赛,但最终没有推出公映,否则也许可以象 The Queen 那样,获得更大成功。Longford 的编剧 Peter Morgan 也是 The Queen 的编剧。
在2007年度 BAFTA TV Awards 上,获得最佳电视单本剧、最佳男演员(2项 Jim Broadbent, Andy Berkis)、最佳女演员(Samantha Morton)提名。
这部电影是一部很沉重,但不沉闷的电影。
2007 年度 BAFTA TV Awards 提名名单:
http://taohuawu.net/2007/04/12/bafta-tv-awards-2007-nominees/ 据说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曾经在某个电影节参赛过,但是最终没有公映,我也只是在天主教的网站上下载到的。主人公朗福勋爵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上帝拯救,经常去探访监狱囚犯,在这过程中,他和臭名昭著的儿童谋杀案主犯麦拉之间建立了多年的联系和友谊,并且他也为此几乎丧失了一世英名。
朗福曾经是上议院议员,退休后一直从事着为监狱里犯人们传播福音的工作;女主角麦拉是一个被指控犯有儿童谋杀案的主犯。朗福不遗余力地帮助她,鼓励她认罪悔改,并为她争取“假释”机会奔走呼号……这时候,朗福还是那个德高望重、满有荣誉的勋爵和退休议员,可是一旦他为一个被认为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做那么多事情时候,这些荣誉和地位也开始摇摇欲坠了——他不断受到阻挠、误解、讥笑还有打击,可是朗福勋爵仍然不为所动,一直坚定地帮助麦拉。
麦拉终于获得假释,正当朗福勋爵以为自己是为一个已经悔改、洗心革面了的罪人争取到一些的时候,麦拉的真实情况几乎是让他崩溃——麦拉骗了他,她并没有悔改,并且她实际上还犯了那些她一直没有承认的罪行。像晴天霹雳一样,朗福赌上自己的一世英名,结果却是被一个骗子玩弄于股掌之中,没有悔改,没有重新生活的人,没有无辜,甚至连他和麦拉之间那所谓的友谊恐怕也脆弱得不行,什么都没有,除了欺骗。可想而知,朗福接下来又要面临更多的指责和讥笑,还有许多恶毒的攻击(因为麦拉是女性,朗福行动的动机更受到怀疑)。
如果朗福在这里崩溃,然后放弃,感叹,甚至咒诅,都似乎会显得自然而然,那样我们就看到了欺骗和虚假怎样毁灭一个德高望重的、无比善良的老人——因为如果朗福把宽恕和帮助的目的放在他的一世英名上、还是放在麦拉的悔改之上,他的宽宏与饶恕都不能继续下去,然而,如果这些是从信仰出发呢?会不会就不一样?朗福就是从信仰出发进行一切宽恕和帮扶的。
所以接下来他仍然宽恕麦拉,而且继续着去监狱探望、帮助犯人的工作:他已经坚持50年了。又过了许多年,朗福接到了麦拉的信,他毫不犹豫再次前往探监,这时他看到了一颗真正忏悔的心,也是一个真正得到救赎的灵魂,而这时,朗福还是一样的平静。
还好电影里的一段对话可以让我们窥探到朗福的内心世界,不然,电影里朗福勋爵可能也会被处理成一个单纯的高山仰止、厚德载物的道德形象:
听众:“从我们所了解的各方面的情况来说,你对始终支持她(指麦拉)不感到后悔吗?”
朗福:“再说一遍,我拒绝回答关于她的所有问题?”
听众:“就是个简单的问题,朗福议员,回答是还是不是?你后悔吗?”
朗福犹豫一下后:“一点儿也不后悔。事实上,我认为去探视麦拉·辛得利以及其他的犯人——我做这个工作50多年了,是我一生中最大福祉。”
主持人:“她没有出卖你吗?她毁了你的名誉,她抹杀了你为她所做的一切。”
朗福再次短暂的犹豫后:“是的,也许是这样,原谅她很难,非常难,不是说她对我做的那些就能忽略不提,而是对罪案本身来说,宽恕是我信仰的基石。那些为加深我信仰所做的努力,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从这个角度说,她无限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为此,我将永远感激她。如果有人因此而觉得我愚蠢疯狂,那就随他们去吧,这是我选择的道路!”
此时,身在监狱的麦拉也在静静地听这个电台节目。而在屏幕前,我想肯定也有许多静静听着、并且泪流满面的观众。
不过电影里似乎还是不经意地开了个玩笑:麦拉的共犯对朗福说道自己的犯罪动机时,振振有词地来了一大段的心理分析,这个时候应该有些人又不免要亢奋起来,心里要紧张而兴奋地念叨着一个人名:“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但这毕竟只是个玩笑,纵然有人在心中千呼万唤,弗洛伊德也没能爬上屏幕,而是朗福的伟大的灵魂、高大的形象一直屹立着。
对,电影就是在说这样一个圣徒,不管你是被深深感动还是要固执地念叨弗洛伊德,在上帝的爱里,就是真的有这样善良的灵魂。而且,这是不止是作品,还是真实发生的,电影最后的字幕告诉了我们一些真实情况:
“弗兰克?朗福在2001年去世,享年95岁
在此之前他从未停止与服刑人员的来往
迈拉?辛得利(Myra Hindley)也一直未被释放!
她于2002年去世,至此她共服刑36年。”
也许,电影是要通过这些告诉我们:“有上帝,这些都是可以真实发生的”?
某一个失眠的夜里,看了这样一部冷门的片子,坚持看完全片眼睛生疼。因为一开始便很想知道结尾,在面对Myra Hindley 从开始到后来的被骗,再到十年后的重逢,法官longford依然是那个天真,善良的老小孩。他的信仰是一种天真的执着,这样的坚守信仰让人感动,他一直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在上帝面前有被宽恕的机会,只要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并诚信悔过,任何人,不论身负多少罪恶,仍旧应该被救赎。所以就算到后来他救赎 Myra Hindley的一切都白费,还让自己名誉扫的,但还是没有后悔过曾经那么相信 Myra Hindley的悔改,曾经为 Myra Hindley的信件所感动,曾经为 Myra Hindley所做的一切减刑的努力,尽管原谅的过程是那么的痛心和困难。
十年后的再次相遇, Myra已经不再是刚进监狱时有着忧郁的眼神,脆弱的微笑的女子了,由于过度吸烟,她的皮肤粗糙,头发变得稀疏,她坚持要见longford, 迟了十年的道歉,可是longford很早就宽恕了她,因为对于他来说,原谅是一种信仰,一种对自身的精神支柱。
有人说,寂寞的人才会选择一个人看一部电影。我想也许是这样的吧。当看着美女们按着手机不停短信,接着电话不停唠嗑,还有和女友们网上网下卿卿我我的恋爱男……每个人都在有滋有味儿地忙碌着。而我,总恍惚一个看电影的观众,身在戏外,永远隐入黑暗,却又偶尔被戏里的光环覆盖,仿佛彩色。
我不知道,能去哪里把那个和注定要我演戏的对手揪出来开战。
每当记起这个问题,便会追问自己,你,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没有人知道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真正意义。
电影的最后,九十高龄的朗福勋爵,又一次进入狱中,聆听五起残害幼童的杀人犯迈拉·欣德利的道歉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知道,在他的心里,活着的真正意义就是为善为人。
英国贵族,上议员大臣,一个退位时被媒体评为“仅存的一位有原则的政治家”,退位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原则,他从不推诿敷衍,认真为善的原则。
政治家的舞台上,无法允许这样的原则存活,朗福的认真给他的政治生涯画了句号,却让他一直坚持的“关怀服刑人员”的慈善事业变成了事业的主角——无论何地,任何服刑人员请求探视的信函,他都会前往探视,因为关爱是他的义务,因为他相信每个灵魂都该得到宽恕和救赎。
当朗福为一个杀人犯开了出狱庆祝的派对;
当他因此受到首相关于政治立场的批评;
当朗福见到全国人民唾弃的迈拉,并对其灌输了重见天日的信心;
当朗福退职,正式从教基督;
当他面对迈拉男友的“真相说明”,却仍然相信性本善,对迈拉不改态度地全力帮助时;
当朗福顶住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准备为迈拉请求保释时……
真相大白,迈拉的确利用了朗福,因为他给她希望,出狱的希望。
一直以来,朗福鼎立宣传的,关视边缘、弱势群体,相信他们的忏悔和原谅的事业,被一个杀童案的女犯人完全推翻。他和始终支持他的妻子曾以为,迈拉的改变,终于能唤醒整个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关注和信任……
真相的残酷,让善良的勋爵朗福一夜之间再次衰老。如同被首相通知退职的那一晚。他去教堂里忏悔自己的“罪过”。最后一句是,请求原谅她。
原谅一个毁了你的事业、信念、地位的人。为之祈祷,祈祷她,被相信和原谅。
有多少人做到,原谅错误,原谅过去的不幸和艰难。
总听人说,永远不会原谅某某人,因为他曾看不起我,因为他曾压制和暴力……因为他曾对你犯过你以为的错。错误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变成更大的错,带着这个更大的错,你走在过去的阴影里,为了不要走出去,来来往往,压辙。
我曾问过一个朋友,你说你永远不会原谅她的爸爸,可他终于还是将女儿嫁给你了。难道你还要带着恨,和他的女儿过一辈子么?
他想了一会儿,问我,什么是原谅?要我去讨好他,去跟他亲亲热热?我做不到!
笑。
原谅一个人,是原谅你的心,是为了放下一段过去。不是讨好那样刻意。
你问我,为什么我要被宽恕,错的是他。
因为你的恨。
当你无法宽恕一个过去,你会发现,恨会波及到很多无辜。无辜的人和事,无辜的日子和细节,无辜的关系,无辜的自己。活在恨的情节里。
没有人知道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真正意义。你可以选择为善始终,也可以选择不爱不恨,也可以恨一辈子对所有“负了”你的。
当你老去,当生命回归,当你明白,所有的事,都会变成历史,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原谅,所有的心,都有存在善良……你会为了曾经的恨意笑出声来。笑自己的可爱的执拗。
如同朗福勋爵在神的面前忏悔,我对不起我的家人,对不起受害孩子的家庭,我请求神的宽恕,原谅她。你会祈祷,请原谅我的罪过。
人性 女性 宗教 灵魂 看似相关,实际又不相关
完全没看懂,骚瑞 。
Tom Hooper擅长的故事节奏。人物塑造的还是偏弱了
455 QN
女人是反转高手
1-14
的界限。
四星
妈的,找了好久= =,记得当时最后的时候超级超级难过的。sils入学考试的时候还跟考官提到她= =
人性,就是神魔较量中的刀光剑影。说什么爱罪人,被施暴者如果是自己的骨肉,那种伤痛远比你那些名誉损失重得多。但是,还是j对布道者的执着表示尊敬吧。
毫无节奏,看得我昏昏欲睡。另外,Jim Broadbent发音让我难以忍受。
dead fish flows with stream
相信世界上有欺骗。不相信有圣人的。
confession
宽恕的信仰
2007美国最新惊悚故事,所有的人都可以被救恕
English style, 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你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所以我很感谢你。”
我怎么就对Morton小姐好感不起来呢。
喜欢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