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A Zed & Two Noughts》死亡迷恋和奇偶法则
作者:潘思夷
这是一部隐晦而涉奇的电影,探索主题是人类禁忌:兽交、恋尸癖、乱伦、自残...
可以说,超乎正常伦理的性爱观,在这部影片里都有涉猎。仅涉猎而已,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直观呈现。导演是如此冷静审慎,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克制到极点。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从观影过程找到蛛丝马迹,Peter greenaway不乏包容万恶的坦荡之怀,可他也终究只是ZOO其中一枚谨慎的动物,他的克制不是道德约束俗成,能把他捆缚在深渊崖际的,莫过于这种沉重而无望的恐惧,一种对死亡的无知膜拜与迷恋之情。
性爱死,人类一生都在摸索。也许并没有提升到灵的程度,所以爱在其中所占比例基本微乎其微,更现实的两个极端是:性&死亡。人们对性有极大的偏好,正常的男女之欢不在话下,从古至今,超越伦理的性交方式多不可枚举。书童=娈童、面首、妻妾成群、太监,近亲乱伦,兽爱...在前人,这些荒淫野史不过茶余饭后一笑料,正常的再不过正常了。他们虽被定义为“封建”之说,但以我来看,即使秦皇统治下的古都,也开明过甚,起码他们没有被所谓的文明束缚,保留了人类遗传基因中最核心的词义:兽性。
进而来说,Peter greenaway对兽性是持肯定态度的。人类与动物有何区分?同样是肢足肉身之躯,同样可被微生物分解,也许我们自欺欺人,给自己定义为“高智商动物”,但也殊途同归,终究难逃一死。而人把动物关在动物园,掠夺其自由,享用其肉,亵渎其身,美其名曰“动物研究”。动物有什么可研究的?它们不过弱肉强食法则下的被害者,它们的消亡过程由千万个瞬间合成:失去灵魂的尸体,内脏某个器官率先腐烂,有蛆从皮毛中间爬出来,数以亿计的蛆虫与微生物在瓜分它们的战利品,最后微生物互相残杀先后消亡,只剩下一堆白骨。你以为只有被研究的低级动物遭此厄运?你以为自己能比他们幸运?幸运是不存在的词汇,只不过是时间与数量的变化而已。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现实,没有什么比死亡的存在更有意义。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死亡是所有存在的终结者,而死亡本身却永存并不可逃避,死亡是一切偶然之必然。真让人遗憾,人类自诩为聪明睿智,可掌握这个地球大部分的能源、统管陆地与海洋,而最终却无法逃避Game over,人类最终研究课题就是,人类自己。
一天晚上,我看到镜中的我。突然有一种迫切的感念充满脑海:我是会消失的,我以后必定会消失,我不会存在。将来的我和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任何瓜葛,我看不到听不见,像从来不曾拥有过生命,从来不曾存在。这个世界还仍然会继续,只是我已经被必然的抛弃了。这就是死亡!多么恐怖啊。我在洗澡间大声尖叫!不管是多久以后的未来,我知道这一天必然来临。此后,我想遗忘这种被死神临幸的恐怖感,每一天都绑缚在细小的生活中,我美其名曰享受生命的过程。这是我拒绝死亡的方式,用生活细节去充实永远填补不了的内心空洞。这也是大多数人抗拒死亡的方式,和时间赛跑,用有限的生命去证明存在的痕迹,让忙碌打乱空想,遗忘被遗忘的。还有另一种人,他们能直面死亡,对他们来说,死亡像一片狰狞的大海,逆流而上充满了刺激的感官,或者他们要和死亡交媾。他们疯了,就是这样。
《A》片中的孪生动物学家兄弟即是如此,故事开始,她们的妻子便在一次离奇的车祸中丧生,原因是一只发了情的天鹅撞上车窗。为什么天鹅会引发车祸?他们的妻子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蓄意谋杀?一不小心,我们中了导演圈套,带着观看悬疑片的猎奇心态介入这个疯狂的动物农庄。我们以为会有被揭秘的种种快感,却被导演一笔带过,兄弟去寻找女司机问责,反而被失去一条腿残缺的她所迷恋,他们在老妓女身上找回母体的记忆,他们彼时所感受到的深深孤单,和女人截肢后的创伤类似。兄弟也许曾经为丧生的妻子悲悯,最终都被深深的困惑所取代。他们一方面困惑死亡腐败的进程,也许那种瞬间递进的消纵感让他们迷恋,从一只用快速摄影机记录的苹果开始,他们越陷越深。另一方面,妻子挡在他们之中的伦理道德感没有了,那些联体婴儿切割的刀伤让他们开始变得亲密,他们甚至开始思考:上帝一开始创造的人类也许就是联体婴儿,这才是正常人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偶数不那么孤单,偶数更有勇气面对最终结局。
故事自始至终围绕的主题,其实就是死亡。寻欢作乐是缓解终极思考的一种方式,把自己摆放在动物同等的姿态下,离死亡的真相就更加接近。为了解放自己的兽性,动物园投资人在和高头大马兽交是被摔下来,以致高位截瘫;一个白天有体面工作的裁缝女,每晚却给人朗读各种读物上搜集的动物故事聊以意淫,最终达成所愿,在漆黑的夜色中秘密交会心仪的斑马。为什么人类意识里隐藏着这么多复杂而肮脏的欲望?而这些都不曾允许编写进文明的史册?在夜幕的掩盖下,又有多少丑陋的交易达成?这些邪恶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被环境所感化?文明的束缚越宽广,人性的恶念就能堆积的越深厚。因人性是立体的,人类文明也是立体的,连整个宇宙都是立体交错呈现的。至此,我觉得导演的立场很明显了。不能够包容多样化人性的民族,会摔得很惨,死得很难看。我相信你们懂得。
每种动物存在,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历经上帝之手捏造的人类,既不是全能也不是万能的。一夫一妻制的天鹅繁衍生存方式,是不可多见的完美状态,但绝不是最完美的。在导演心目中,有一片田园之境十分迷人。那片湿地长满芦苇,有一条人工开辟出来的弯弯河道可泛舟,湿漉漉的空气弥漫在荒野之中,聊无人烟,有如无主之地。最重要的是,这里繁衍着成群结队的蜗牛,蜗牛既是雌雄同体的象征,也在最后时刻成为兄弟两人的卫灵者。难以想象蜗牛的粘液爬满皮肤有多恶心,幸亏影片结尾的仪式感削弱了视觉不适,让人尚可接受。以此看来,进化到上灵阶段的生物,在peter greenaway眼里非蜗牛莫属,但若真如此,那又是多么无趣的一件事情啊!
有人揣测片名:一个Z加两个零,ZOO。在英文字母中,导演是用来阐释生命的结束与循环圆满之意。我的理解是,Z+OO是奇数与偶数的组合,Z是奇数是单独的个体与生命,OO也可以是同样独立的个体,因为他们生而成双,息息相连。万物演化自有其道理与规则,突破常人理解能力的事物自由发生,强拆硬躲不能规避现实,只有包容变异之数,ZOO才能完整如一。另一层意思,联体兄弟见证了植物与其他动物尸体的消亡过程,独独看不到自己的尸体被时间蚕食,当然是彼时的技术与道德因素不能让他们如愿,更多的隐喻许是人类末日猖獗,无法见证和掌控自己的灭绝之道。我不能臆断Peter greenaway是否反人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必反对所谓的文明。兽性才是人的本质,文明是囚笼,突破不了文明束缚的话,我们活得和猪没有差别。
另,片中的音乐绝对有加分效果。 Michael Nyman让这么严肃沉闷的主题,充满了诡异而欢乐的激情。而那些超现实场景,也只有P导这么有才情的人才能调度出来。一幅浓墨重彩的人间风情画,在这里飘逸着死亡般逼真的气息,让人躲也躲不开,跑也跑不掉。你会完全被释放,在你放弃抵抗的那一刹那。
难得起兴码这么多字,总归一句话:兽性尚存的人,推荐一看。如果你被陈规烂矩和正常社会伦理观所束缚,已经沦落成一枚机械的高级动物来说,那还是避而远之吧,别脏了我们P导的片子。
2 ) 一部困惑的电影
两个动物学家的妻子因为一只天鹅引发的交通事故死了。
他们觉得里面有某种玄妙的因果,并且无法想象自己的妻子在泥土中间腐烂的样子。
于是他们开始拍摄各种物体的腐烂过程。
而另一边,他们纠缠那个和他们妻子同车但却只截掉一条腿侥幸活下来的女人。
这个女人一开始就寓言式地给他们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被截掉双腿的妓女,因为她残缺的身体很适合用来造没有障碍的爱,所以她很受欢迎。等到她死了的那天,人们开始争论,应该给她配个长棺材还是短的;最后,人们给她配了双假腿安葬。
我絮絮叨叨地复述情节是为了引出这个女人即将说出的一句话,她说:在一个肥臀王国里我是一个独腿女王。而故事里的女人,身体上一切美妙的东西都将消失只剩下一双假腿。
那两个悲伤的男人继续痴迷在他们对腐烂的拍摄中(界定腐烂程度的标准是悲伤吗?)
并且向这个女人揭示,他们是连体双胞胎的事实。他们保持着从出生就预定好的左右关系躺在她的两边。听她介绍她的女儿,她给她取名叫贝塔,希腊字母的第二个发音,因为她打算生26个和字母一样多的孩子。他们纠正她的原始错误,希腊字母只有23个。她的梦想从设定的一开始就注定了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他们继续寻找用作拍摄的尸体,最后找到了她。她说,可是我只有一半。他们安慰她:这样更适合景框。女人在自嘲的笑声中死去:我的墓志铭一定很好,这里躺着一具为取景框而裁剪的躯体。
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没有拍摄她。白色的大窗帘在窗外飘荡。人物们好像一点悲伤都没有。
不过最后他们选用了自己的身体。躺在用斑马条纹布围起来的舞台上面,安放好机器,他们相互体贴地注射药水,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地板似乎太硬了。
我一动不动地坐在黑暗里等待他们为我呈现的惊人结局。我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对整个片子的过程毫无头绪,按照我惯常的推测,没头绪的过程一般都暗示着有个深刻的结局。
所以结果是惊人的。整个舞台都布满了惊人的蜗牛。它们到处蠕动,爬到电线插头里引起了短路,在晨光初露的荒野里,机器终于停止了它辉煌的拍摄,他们想用自身来展现的那个过程,也没有人可以看到了。
还有一个情节是,那个女人有一天忽然对他们说,她的另一条腿要死了,因为它这么孤独。生物界中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连鼻孔都是两个。它们为什么要是两个呢?没有人知道,就像没人知道用来连接它们中间的那块肉叫什么一样。有很多部位还没来得及下定义但并不表示它们没有用。为了要生出偶数,夹在它们中间的就一定是个奇数。
只是她还是没有保持这条奇数的腿,因为它们生出来就是偶数的,失去一个后的另一个只会很悲伤最后寂寞地死去。于是为了安慰她,他们从ZOO里释放了一只犀牛来逗她开心。而ZOO也是奇妙的,它由一个Z和两个O构成。
所以这部片子的名字也就叫"A ZED &TWO NOUGHTS"了
3 ) 不存在答案的真理:格林纳威的一个Z和两个0
一个Z和两个0是什么?是片中的动物园(zoo)?Z还是26个字母的最后,0又是阿拉伯数字的起源。00是片中的连体双胞胎Oswald和Oliver,Z亦是斑马(Zebra),代表终结的Z和代表开始的00(00甚至像一个分裂的细胞),似乎又是生命的循环的象征。
格林纳威从不采用叙事和逻辑的方式表达他的思想,就像后现代诗歌一般,一个Z和两个0包罗了对万物的思绪,它是古怪的,幽默的,华丽而严谨的画面却又充满腐烂的气息。
动物学家Oswald 和Oliver的妻子在动物园门口遭天鹅的突然袭击身亡,只有驾驶者Alba幸存,这对双胞胎陷入对死亡的疯狂和研究以及对Alba的执着,渐渐地越来越回归连体兄弟的本质。介入动物园的妓女Milo,热狂于“复制”名作的医生,他们对“ZOO”都有不同的理解。
“死亡”是片中的主题,却不是它唯一的探讨。从苹果和虾子开始摄影生物腐烂过程的兄弟似乎想从这些“实验”中探讨出死亡的意义。他们从动物的逝去得到一些丧妻的安慰。从食物链底层的动物一直拍摄到顶端,搭配Michael Nyman鼓动的充满生命感的配乐,这种研究也渐渐地变成了某种仪式。
“死亡”也许是证明存在的“无意义”的最简洁也最直接的方法,穿插在片中的进化学录像带解说,以及不同角色们的宗教思想,科学思想,甚至是资本经济思想穿插在其中,试图去解释一切,然而它们又都是无法成功而互相矛盾的,一个Z和两个0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却从未有过答案。
“反射”就完全是真实地吗?“模仿”就完全是虚假的吗? 格林纳威运用镜子和二元界限的模糊化向“真实”提出疑问,而“赝品”一旦完成何不就是“真品”呢,如果没有人去鉴定,又何来“伪造”和真身之分呢。
无论是科学的解释,资本化的思想,神化的思维,都不过是人类寻求答案的万千方法之一,而答案又何不是人类创造出的抽象东西呢?
zoo就是一个人类创造出的“机构”,它的存在仅在“机制体系”的概念成立之下,社会中的弱肉强食,自我封闭和自我建立的规矩又何不是一种“动物园”呢。被天鹅袭击的车祸一幕背后的石油广告牌上的虎面目狰狞。妓女与斑马的联系也可见一斑。
学会用交涉手段企图获取ALBA身体完成最后实验的双胞胎兄弟被“家族”的机制体系所制止,仅能自己完成最后的死亡摄影的兄弟们的摄影器材却巧妙地被蜗牛们烧掉了,振奋的音乐嘎然停止,摄影机的观测不再进行,就像对电影的“写实”所判下地审判一般。
世界本混沌,何能来梳理。即便是看似逻辑缜密,冷静客观地“写实”,都无法代表本质。放弃写实手法,放弃理性思路,也许是格林纳威在探索中对“真理”的表达。
4 ) 丧妻后遗症
格林纳威的作品始终拥有大量对称的构图和与镜头节奏完美契合的音乐来展现肃穆,庄严的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在此片中可谓达到极致,一场关于死亡的仪式,生命最后的仪式。同时,肮脏,反伦理,食与性,死亡本能,生理不适,这些格林纳威招牌也一应俱全,此片可谓格林纳威元素之集大成者,喜欢他的人自然会颅内高潮。另外,此片中大量对生命进化,生命科学等等知识的插入讲解形式还让我想到了阿伦.雷乃的《我的美国舅舅》。
一片开始是两个小孩将一只狗向着动物园里拉,而狗却奋力向反方向挣扎,它不想进入这个“亵渎动物的场所”,这是人类霸权的宫殿,是动物集中营,但面对死亡,人与野兽一样慢慢腐烂,毫无高傲可言。大大的蓝色ZOO标志极其显眼。随着影片的进行,Z失去了光亮,剩下了两个O,继而只剩下一个O.......失去对称的孤独开始弥漫。一场由天鹅造成的车祸夺去了两个动物学家兄弟的妻子,两个兄弟曾经是连体婴,但现代发达的医院技术将他们分离开来。在现代理性的观念中,连体婴是畸形,是怪胎,于是人类自大的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之物进行了改造。随后,他们经常来到医院看望在车祸中存活但失去了一条腿的女司机。他们质问女司机车祸的原因,对此刨根问底。但在对失去妻子而悲伤的同时,他们迷恋上了对腐败之物的观察与记录,先是被咬掉一口的苹果,虾子,随后甚至从动物园买来鳄鱼尸体,偷来斑马尸体,这些尸体在镜头中慢慢变质,生蛆,腐烂,如同他们死去的妻子一样。昏暗的工作室里一闪一闪的照明灯和动植物标本让人不寒而栗。而斑马也在影片中被不断提及,妓女在动物园内与失去双腿的男人谈论Z与斑马英文单词Zebra的渊源。同时,兄弟两人与断腿女人产生了暧昧的情愫,他们甚至开始想象人与动物的联姻,比如让断腿女人嫁给天鹅.......兽性在对动物尸体的观察中慢慢觉醒,打破禁锢。断腿女人的另一只脚因为孤单也在慢慢腐烂并伤害到了脊椎。她最终截去了另一条腿,两兄弟对称的分坐在女人床的两边,向即将截去的腿亲吻告别,并在女人做完手术后完成了3P。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只手,两条腿,如同ZOO中的OO,双数对称才是上帝的杰作。女人截去双腿回归对称,两兄弟渴望回归连体,变成杰作。失去双腿的动物园管理者告诉女人他因试图强奸一匹怀孕的白马而摔断了双腿……反伦理的兽欲在动物园这个“猥亵动物场所”里被彻底激发。断腿女人在生下了不知是谁的双胞胎后,在音乐中死在了床上,死在了对称端坐在床两边的兄弟两人的注视下,两人想要拍摄女人腐烂的过程,但被拒绝。最后,两兄弟将镜头对准了自己,两人脱光衣服,注射毒药后双双,对称的死在自己的摄像机前,他们用生命完成最后的研究,但大量的蜗牛却让摄像机坏掉.......两人的尸体布满蜗牛,他们为自己献祭,在经历了一段变态生命历程后,用自杀结束了“丧妻后遗症”。
5 ) 一部頗別緻的電影
其實此片頗難handle,一開始的古怪音樂,離奇命案,間斷播出的地球生命奧秘史,各個角色對於黑白,對稱,腐爛近乎變態的執迷等等,看得令人如在迷霧中,如果所有東西合併一起,在我的角度看來會是地球的不斷變化,本來是自然發展,但後來因某些短缺貪念而變得自私強佔而產生不平衡,借助動物園以及當中的種種怪行而對社會上的批判,黑白有是與非的感覺,因不再對稱而開始破壞,腐爛有逝去不復反的意思,當中各個也是對人類文明發展後的批判,一開始不願跟隨的狗,被車撞死的天鵝,我相信有可能是自殺的,孿生兄弟近乎行為藝術的死亡,當中的teddy bears故事以及地球生命史提及The conditions for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can never be reproduced again說的就是人類破壞以及自取滅亡的的警醒,此片手法比較特別而且配樂出色,是一部頗別緻的電影,可以一試
6 ) 對稱就是一切
格林納威對編號跟字母的迷戀(或偏執)充分地表現在《一加二的故事》,講究對稱的構圖比前作《繪圖師的合約》更顯而易見,《一加二的故事》是一個通俗的故事,卻隨著格林納威的前衛風格加上邁可尼曼(Michael Nyman)的低限音樂,產生了實驗電影般的愉悅
生命体和场景的对称美学,迷恋如生长般缓慢熟透的快感。人类寂寞太久了,以至于视线、对话、探索欲都不离不开对其他物种的渴求。而蜗牛让人捉摸不透,它们与人类之间尽藏着如此巧妙的相性,大概这是一种能满足人对蜷缩、潮湿感的联结吧。再有,短暂出现的雨林温室造景的鳄鱼池.....我幻想过好几次在这种地方躺着,鳄鱼在我身侧,我仰望头顶垂下的芭蕉叶,它的脊背在余光里就像一座座连绵的山峰。观赏性好,配乐也好,影片的解暑效果更好。
故事开始于神话丽达与天鹅,只是天鹅死了,丽达残了,奇数让人悲伤并且腐烂。格林纳威的处女作奠定了他将来的风格,介乎电影和戏剧间的实验,却总是逃不开宏大悲剧的气势。
去年迷笛买的碟,我问能便宜点嘛,那逼说:“操!都他妈听摇滚的,你好意思跟我还价?”
“一场车祸夺去了两个动物学家兄弟的妻子,随后,他们一边迷恋着那个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的女人,一边用摄影机记录各种动物尸体腐烂的过程。在影片静态的画面中,那些鳄鱼、小狗、天鹅、斑马的尸体一点点地变黑、干瘪、喷出腐水、爬出蛆虫。最终,女人那条剩下的腿也“渐渐死去”、被截除,她在生下一对属于两兄弟的双胞胎之后死去。两兄弟则在镜头前注射毒剂,把自己的尸体作为最后一种研究和展示对象。”“格林纳威的辨识度,视觉上华丽,内容猎奇诡异又疯狂。性爱死,将物质的糜烂同超越常理的伦理联系起来,兽性、近交、自虐,还有死亡毁灭。尝试给动物赋予各种隐喻,但探索又浅尝辄止。讨论的主体像是ZOO,事实上母体还是人类的自然法则。”
格林纳威的这部诡奇之作犹如论文电影+装置艺术+轶闻夜话的融合,将爱与死、生与残、进化与腐烂、古典与后现代穿插并置,华丽而妖艳的布景、摄影同重口性趣(慕残、兽交)、畸怪癖好(拍摄与观看各种动物的腐烂过程)形成鲜明反差,迈克尔·尼曼的低限主义配乐、约翰·布拉顿[泰迪熊的野餐]和根据舒曼乐曲改编的[大象永不忘]都是欢快逗趣的洗脑歌,和对死灭腐落的各式呈现又构成反讽关系。生物进化节目穿插令人想及雷乃[我的美国舅舅]。文本繁复近乎过载:1与2/奇与偶的关系,对均衡对称(如构图,连体婴儿及连体服)的痴迷,26个字母打头的动物,源起与终结——均包蕴于片名中;丽达与天鹅&双胞胎名字均指涉希腊神话;维米尔的画作局部特写;截肢的男人、无腿妓女与三人行;斑马的黑白条纹和密密麻麻的蜗牛;长短棺材+无腿者恰适于景框。(8.5/10)
希腊神话、镜像对称、生物腐烂、双关语、畸恋,格林纳威真是疯子……还有维美尔的画
1年前看的,但是不这名儿啊!!!!风行上以前可以看,后来竟然不可以了~草!这么牛掰的片子! 这片儿真不错!导演太奇葩了!
执着的对称与冷酷的腐烂。让·波德里亚:孪生子是指存在和复体分离之前的存在及其影子。在某种程度上,所有这些关于双胞胎、乱伦、同性恋和自恋癖的问题,比性欲更加深刻有力,这一切除了死亡别无他路。2010中秋于K寝室。
各种戳中萌点…… 80年代的片子一定要统统翻出来好好看看
这是多么对称和悲惨的故事.对腐烂的热衷最终让兄弟决意赴死,可他们最爱的蜗牛却让相机烧坏,死去的他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他们对于进化史之腐烂的执着再也无法完成了.失去一条腿后则去掉另一条,为了完美的对称,甘愿献上身体却无家人同意.又是疯狂的悲剧.鳄鱼和斑马、天鹅的腐烂快放,鼓瘪鼓瘪鼓瘪
查一查,算是看的第三部彼得·格林纳威。直说吧,看不懂
Leda与天鹅的反面,车祸的冲击与创伤(物理)构成了《ZOO》的开场,“动物园”是彼得·格林纳威影片最为恰当的隐喻,关于怪异行为的展览,以及作为动物园或doll's house的拘禁房间。被嵌入其中的Alba Bewick,她是车祸的化石,也是死去妻子的一个残缺的替代品,并框定在对称构图之中。如同被观察,冲击来自于动物出现在域外,因此对于起源之影像与腐烂的自然之物的观察成为了一种创伤应激的木乃伊迷恋,企图对于起源ー终结的上帝式控制,又在《ZOO》中以“死亡”进行生成ー动物(园)运动。
用着一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狂热来讲述一个后现代的精神状态。。。
一星摄影,一星色彩,一星配乐。对称美学主题的怪诞实验CULT作品。一个Z两个O,一个女人两个男人,以及一群动物。处处是对称、腐烂与新生。分割又结合的连体双胞胎,缺失的双腿。结局很惊人,也很安静。构图光线色彩极佳。(中文字幕非常烂,不得不照英文字幕看完)
fascinating..那种做作的感觉刚刚好。
Oswald和Oliver两人连体的影子在幕布上看得太像一个Z。如果死亡只是一个开始,那么生命是如何消逝的?在完整和虚无之中,残缺从肢体蔓延到心灵,从人到动物,世界正在腐烂,何必徒留一条腿。音乐的节拍和氛围与4年后的那部已经很接近了,餐厅里医生妻子与Oswald那段几乎就是厨师大盗太太情人的雏形。
嗯,是时候跟彼得·格林纳威告别了,真的欣赏不来。有些电影真的只能从别人的溢美之词里去体会作品的美好,但那终归不是自己的感受。
由丧妻之痛引出对死亡的迷恋,继而陷入对腐败的沉迷,格林纳威镜头里的人都如同行尸走肉般,和动物园里的兽没有本质的区别。P.S 配乐相当欢快
6.7 这部电影浸透了对残缺、死亡与腐烂的迷恋,让我想起柯南伯格的Crash。相比摄影机展现的其他动物腐烂过程,对于它是否会展现人类尸体腐烂过程的未知恐惧让其对观众来说变成了十足的恐怖片。
慕残又恋腐,奇偶对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