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学大会 >> 这年头,太空航行只不过是逃避地球上各种问题的手段。换句话说,你飞往群星的时候,暗地里会希望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地球上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并且结束了。
期待《1899》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它上线之前,我就向身边的朋友们多次推荐这部剧,打着《暗黑》三部曲制作团队的旗号。
今天上午,我向我的上铺推荐这部剧的时候,他说剧名怎么这么熟悉,聊着聊着,发现串台到了《请回答1988》。
今天下午一上线,我就光速看完这部剧,其中不断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然后生成新的想法。对于剧中一些可能是与西方神话有关的东西,我也百度了一些,佐证自己的思路。
从厕所出来之后,开始自己的复盘。
《1899》成片出来之前,我并没有看过它的预告片。
当克尔贝鲁斯号航行于海上之时,我的第一个想法诞生了:暴风雪山庄推理模式。
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孤立船只,谋杀、诡事、克苏鲁。自封为半个克苏鲁谜的我当时无比的兴奋,差点儿喊了出来。
第一集,绿裙子的角色说了这么一句台词“人们都在逃避某种东西,不然为什么人们会去旅行呢?”然后她举起茶杯,上层社会的咖啡厅里的人一致举起了茶杯,整齐的放到了桌子上。这不会是《未来学大会》中的“心化”吧?我的第二个想法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出来了。
第二集,克尔贝鲁斯(Κέρβερος)和普罗米修斯号船名分别出来。克尔贝鲁斯号的船员在普罗米修斯号上发现了男孩。
因为从小就听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在我心中一直是希望的象征。因此我就觉得克尔贝鲁斯是一个恶魔的象征。于是乎,百度一下。(刻耳柏洛斯(Cerber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地狱看门犬。为堤丰与厄喀德那所生。赫西俄德在《神谱》中说此犬有50个头,而后来的一些艺术作品则大多表现它有3个头,因此在汉语语境里,尤其是通俗文化中,常称其为地狱三头犬。其名在古希腊语中没有确定的意思,有一说为“斑点”,也有一说为“黑暗中的恶魔”。)当我了解到部分克尔贝鲁斯的神话背景时,我的第三个想法诞生了:希腊神话➕克苏鲁!
第三、四、五集,浓雾袭来,第一个尸体出现。克尔贝鲁斯号上的船员们开始暴动起来。突然之间,传开了诡异的声音。很多人像是受到了召唤,开始接二连三的跳入海中。克苏鲁!没跑了!
第六、七、八集,故事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这一切只是一场模拟!第一个“反派”女主爸爸登场。
当我以为爸爸是最终的boss时,爸爸让男孩儿(也就是他的外孙)看到,原来这场模拟是女主创造的。但女主并不记得这些事了。
在这三集中,女主在丈夫的帮助之下,不断寻找着自己的真相,船上仅存的众人也在他们互相的记忆中穿行。这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黑色的生长凸起。我觉得这一个地方还是参考了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把克尔贝鲁斯从冥界带到地上后,它在狂吠时从嘴里喷出毒液,毒液所落之处生出了乌头属植物)。
最终,女主逃出了模拟,发现自己身处太空之中。
看完之后,我心中十分震惊。整个故事可以用《未来学大会》中的一段论述来概括呀!因为地球上最坏的事情发生了(我自己加的背景),女主一行人逃离到太空躲避。但是女主并不知道,以为她处在前往纽约的轮船上。女主通过抽丝剥茧发掘真相的故事。
同时,我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太空的场景是不是一个新的模拟呢?女主的哥哥是不是女主给他“上载智能”了呢?希望下一季能够得到新的解答!
总的来说,《1899》是我非常喜欢的剧集。悬疑、诡事、反转、一点点的科幻、可能存在的克苏鲁以及虽然不懂但是说出来可以装杯的柏拉图。
PS:故事概括的不咋地。
看到很多评论说这部剧不如暗黑,各种吐槽与不能理解。但是我却感觉导演其实还是一如既往的以他的叙事结构在铺垫故事。
如同暗黑贯穿整部剧的理论依据来自于这本书,剧本依靠这本虚构的书与理论搭建其故事框架,导演用宛如公式解题般的严密逻辑把所有伏笔与铺垫解向最终的真相。严丝合缝的逻辑与剧情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暗黑最大的魅力所在。
而1899的整部剧的题眼可能就基于剧中反复强调的柏拉图的洞穴思想实验。
这次由时空上升到哲学。
即实际内核与表象的关系。
柏拉图的哲学认为存在一个真理世界,现实世界是真理的投影。简单来说,我们所认为桌子这个概念,它是有一个理想完美的概念,以至于我们看到这个物件就能明白这个是桌子,即使这个桌子是三条腿的 那个桌子是四条腿的,另外个桌子可能就是一个圆柱,但是我们知道那就是个桌子。桌子存在一个完美的概念,我们看到只是其各种表象之一。
1899各样的人物关系,不断强调的核心主旨,各种感情的羁绊,其实是在不断描述这些表像。而人们因为表象的束缚而忽略真正的内核,从情感关系、身份的表象,到真实情感,真实经历的内核。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你这个人所谓的真实是你现在的外表所看到的,还是你实际真正经历的。第一季全剧就是不断在创造这样的对立冲突。表面夫妻,真实内心情感的诉求。表面与内核将会是整部系列剧真正贯穿始末的题眼。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结局,大海换成了星海,孤船换成了孤舰。形式表象发生了变化,内核还是一致。
所以按照暗黑的结构,第一季作为角色背景故事的铺垫交待与世界观规则的熟悉,第二季就会是基于铺垫上的各种展开。
这次导演想和你讨论哲学,事物最终的定义是因为其表象还是内核。至少我觉得作为系列的第一季,1899比暗黑更成熟,而且讨论的深度将会更深,非常期待!值得五星
也许系列的最终结局,可能会如同洞穴思想实验那样,当我们转头走向洞外的世界,看到真正的世界后那种体验。也许导演就想用整个系列来描述最终那个由表象走至真理的那种体验吧。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暗黑》大概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而《1899》呢?看完全片8集,我给他的判词大概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结尾处仿佛说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说。我不想那么武断的称其为烂尾,更愿意有所保留的叫他留白。
可以想见,主创还是希望有第二季的。我也觉得他们应该赶快把第二季搞出来,把没填上的坑好好填填。要不真的要闹了!
而作为一个对《暗黑》还算认真刷过的观众,在《1899》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套路。对于剧情走向已有一个基本的预判,部分“预判”在已播的剧情中已经印证了,另外一些就,等等看会不会有后续吧。
这些套路多数都是一些“符号”“预言”一类神神秘秘的东西,在《暗黑》中有,在《1899》中也是相同的使用方式。我来简单的盘点一下。
<<<<<<<<【海报上的符号】>>>>>>>>
《暗黑》三季的海报,咱们排列来看,全都使用了“共济会”也就是自由石匠协会的标志,一个圆规和一把直角尺(矩)。这两样测量工具是中世纪建造教堂的石匠所使用的,代表了当时最尖端的科技。
而这个符号的更深层含义,参考马王堆帛画就可以初见端倪。伏羲女娲交尾图中也出现了这两个工具,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交尾”就是每个人被制造出来都会经历的那个规矩。
《1899》海报上出现的符号则来自炼金术。倒三角,在下方三分之一处有一条横杠,这个符号在炼金术中的含义是“土”,而“土”是构成万物最重要的四元素之一。
把这个符号倒过来,正三角,在上三分之一处有横杠便是“风”。去掉横杠的到三角,正三角,则分别指代“水”与“火”。
剧中四元素的符号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电码,按键,以及信封。尤以土元素最为频繁,两艘船的船体以及主要角色服饰上几乎都有它的身影。
炼金术士认为,世界是由土,火,水,风四个元素构成的,这个理论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类似我们的五行说,是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四元素分别具有冷,暖,干,湿的属性。在人体内则分别对应了黄胆汁,黑胆汁,粘液,血四种体液。其中土元素对应的是黑胆汁。
市面上流行的“气质测试”常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粘液,多血,抑郁四种。可能有人会好奇这其中的关联。确实是有关联的。古希腊“华佗”希波格拉底认为体液平衡决定着人类的健康,而忧郁多思,脆弱易感都是由于黑胆汁过多导致的。其实这也是现代医学,心理学中“抑郁症”这个概念的源头。
所以,这个符号也可以解读为,船上这些乘客都属于“土”元素,身体内“黑胆汁”过多,他们“抑郁”。正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伤有的时候是一种气质,无药可解。
<<<<<<<<【神话传说的隐喻】>>>>>>>>
《暗黑》中的神话隐喻为“阿里阿德涅之线”出现在前几集玛莎出演的话剧中。暗指穿越迷宫,寻的线索。而迷宫尽头的悲剧之源,也就是手牵红线的阿里阿德涅的哥哥牛头怪,是在王后与公牛在一次错误的结合中诞生的。
到了《1899》中,神话隐喻同样存在,也同样源自希腊神话。分别是两艘船的名字,刻耳柏洛斯(地狱三头犬)以及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以及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泰坦)。
在神话故事中,这两者唯一的交集是他们的“自由”都与大英雄赫拉克勒的“十二项丰功伟绩”有关。
地狱三头犬刻耳柏洛斯穷凶极恶,激动时还会喷出毒液。将其活捉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赫拉克勒不但活捉了这头恶犬,还将它带到了人间溜达了一圈,上演了一出捉放曹。
但丁在《神曲》中也曾提到过刻耳柏洛斯,他在地狱的第三层遇到了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吞噬一切的恶犬。而最后使它恢复镇静的你猜是什么?
是一捧泥土!是不是会联想到之前提到的“土”元素?
至于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这位人之父由于盗取火种,触怒了天神,被惩罚绑缚在高加索山上,永世不可以休眠,每个白昼都会有鹰隼来啄食他的肝脏,而白天被吃干净的肝脏又会在晚上重新生长出来,循环往复,不可超生。而肝脏在古希腊人认知中,是情感的来源,你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你的肝脏里。
对应剧情,大概可以理解为船上的每一个人被反复植入痛苦的回忆,反复被戳痛点,永远在忧伤中轮回。
后来赫拉克勒在寻找金苹果的旅途中遇到了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并释放了他。
或许,这两个名字暗示着两艘船的命运。刻耳柏洛斯受到影响,短暂的来到现实世界,而普罗米修斯则终将被解救,走出痛苦的轮回。
<<<<<<<<【一个护身符】>>>>>>>>
《暗黑》的重要“线索物品”有一枚表现“圣克里斯托弗背耶稣过河”的硬币,这是一种在西方很常见的旅行者护身符。剧中指代时间旅行。
《1899》中有一个隐藏较深都护身符,就是“圣甲虫”。
圣甲虫,也就是蜣螂,或许还可以叫它做金龟子。当然它还有一个比较有味道的名字——屎壳郎。这种昆虫以动物的粪便为食,生与死都在粪中。
埃及人喜欢将圣甲虫做成装饰品,随身携带。因为他们认为圣甲虫可以推动一个比它自身还要大很多的球体,很了不起,这是一种力量与勇气的体现。
此外,圣甲虫也被认为是太阳神“拉”的另一个神格“凯布利”。因为甲虫滚动的粪球被认为是太阳,很多壁画中都可以看到甲虫滚动着——一坨有可能会有味道的“太阳”。
在这里还要再科普一个概念,在埃及神话中,太阳的东升西落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它只是绕道地球的另一边。太阳落山就意味着太阳已经死了,他被天空女神努特吃掉了。而你第二天看到的其实是新的太阳,他是从努特的“直角尺”(你懂)中新生出来的。太阳,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朝荣夕灭,旦飞暮沉”的东西。
所以圣甲虫滚动粪球也有推动着生命的轮回,循环死亡又反复重生的含义。
<<<<<<<<【一个时间节点】>>>>>>>>
1899,按照农历,有十个月在乙亥年,两个月在戊戌年。
就是你知道的那个戊戌年。
那一年历时百日的维新改革宣告失败,大清王朝风雨飘摇,那些胸怀天下的大儒都纷纷出走异乡,一个小小的女子又如何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呢?
我们能看到《1899》较前作,加入了更多女性主义元素。从职业歧视(女性能否成为好医生)着装禁忌(女性能否像男人一样穿裤子)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不算深刻,但也不是空喊口号的探讨。
剧中有一本书反复出境,是出版于1899年的小说《觉醒》。这本书是由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所著,在当年是一本颇具争议书籍。
小说大概讲的是女性借由婚外的隐秘恋情,逐渐认识到自己被家庭和孩子所束缚,她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别人的附属品,除了成为好妻子,好母亲的之外还可以是她自己。总体来说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故事,带一点背德。在那个大清朝确实还没灭亡的年代看起来的确标新立异。
基于以上,在剧中女主的父亲对他外孙提出“你的母亲困在这里是因为你”这个观点时。我其实是不震惊的。我跟那个小男孩一样,一霎那就相信了。因为《觉醒》这本书在片中的存在感过于高了,而孩子是将女性困在婚姻中的枷锁这个理论恰巧与小说中的内容和上了。
<<<<<<【百慕大与海底金字塔】>>>>>>
片中反复出现金字塔以及三角元素,从小男孩手中的“神秘道具”,到每一集从噩梦中惊醒之人的瞳孔。结合轮船消失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有关百慕大的一些超自然传闻。
这是一个比较有年代感的话题,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这些了,但在我小的时候,许多科普读物都会拿“百慕大神秘三角洲”当噱头。与外星人绑架案,水晶头骨,神农架野人,尼斯湖水怪差不多,都是那个年代小学生群体中的流量密码。虽然在如今看来,都是一些谣言而已。
有关百慕大这些“谣言”中,最离谱当属海底金字塔。许多地摊儿上5块钱一本的盗版书中言之凿凿,百慕大海底存在着一个由水晶铸造的金字塔,它的体积甚至比胡夫金字塔还要大。是史前高智能文明的产物。由于是水晶制成的,这个金字塔会产生光折射,从而扰乱飞机接收到雷达信号,许多在这个海域消失的飞机都是受到海底金字塔的影响。而那些消失的无影无踪的船,则是因为金字塔上两个硕大的洞,这两个洞会造成海面漩涡,将轮船卷进去。
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呢?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是一个叫查尔斯·贝尔利茨的科幻作家搞出来的。这个人在70年代的北美算是很有存在感的,除了出版小说还做电影编剧。当然,那个年代信息传播还是慢,我们接收北美的一些东西有一定的滞后性。他的“巨著”《百慕大三角之谜》到1982年才由黑龙江出版社在国内出版,电影虽然70年代就拍出来了,但国人看到要等正大剧场。
至此,我们大概能摸清这些“谣言”在80–90年代大肆传播的路径。其实关于海底金字塔这个假说,当年在美国就曾被大面积辟谣过,还有北美司马南要跟查尔斯·贝尔利茨打赌,定要证明金字塔不存在。但这个赌约最终没有形成,因为查尔斯·贝尔利茨他心虚,不敢赌。
说回到《1899》。这部剧在画面处理上其实很接近查尔斯·贝尔利茨的假说。有金字塔和大漩涡,船是被卷进去的。有些画面甚至跟90年代某些地摊书籍的封面如出一辙。令人不由得疑惑,剧中沉船的位置到底是不是在百慕大。我特意对着坐标查了一下,差挺远的。
如果这个坐标不在百慕大,那么特意搞出这么一个数字定然是有缘由的。这就很值得研究一下了。
<<<<<<<<【金字塔数字】>>>>>>>>
剧中普罗米修斯号发送的的坐标为“42.04N44.57W”删除字母和小数点后为“42044457”。
还有一组有一点类似的数字,是出现在最后一集,普罗米修斯号(太空版)上的人员名单“乘客1423船员550”删除主语为“1423550”
42044457
1423550
这两个数字,在中间断点的部分四舍五入,前后相加一下。都会得出有点类似金字塔数字也就是“142857”的结果。有点接近,又不那么一样。
所谓的金字塔数字是一组在金字塔之下发现的神秘数字,也被称作走马灯数字。因为这组数字乘1—6,都会呈现走马灯一样的递进,而到7的时候,则会得到999999。有人认为这指代了一周七天的循环,如果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人,那么周一到周六他们需要轮流上岗,而周日,也就是第七天,则全体休息。
而剧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设定,就是一个循环周期是八天。当然这也可以解读为全剧拍了八集。但我还是大胆的猜测,女主原本设计的世界也是一个周期七天,是按照142857这个顺序走马灯递进的,由于某种原因,数列被破坏,是数字的循环不畅造成了周期的混乱,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毕竟,人陷于幻想都是为了食精神鸦片,没人创造一个幻境是为了让自己反复体验痛苦的。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才会这样!
<<<<<<<<【数字以及进制】>>>>>>>>
《暗黑》最终的答案其实是藏在字母中的。是字母的排列组合造成了两个原本不存在的人,以及相互关联的世界。
看《1899》,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回玩的不是“字母”而是“数字”游戏。因为片名就是个数字,剧中又反复出现1101这个门牌号。以及船员的人数,乘客的人数这些数字,大都有零有整的写在台词里,由演员念出来。还有之前提到的金字塔数字。
至于数字游戏会不会仍出现在主要角色姓名中,我也说不好。毕竟船上这联合国一般的阵容,很多语言也不太熟悉,实在是读不出藏在名字中的暗示。但还是有一个不太靠谱的联想,毕竟中文说了这么多年,还是熟的。剧中那个假艺妓的名字叫“Lingyi”有的字幕写作“凌伊”发音接近“01”。她叫她朋友“梅梅”她的朋友不称呼她“伊伊”而喊她“凌伊”,她管她妈妈叫“妈”她妈不唤她“阿女”或是“伊伊”也叫她“凌伊”,这就挺奇怪!中国人不这么叫人。所以这个名字会不会是“二进制”的意思。
是不是有点扯远了?来点一下题吧!
庄周梦中化蝶,随风飘舞,自在逍遥,醒来仍在迷茫,到底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望帝忧伤生怨,即便是化成了杜鹃也要啼叫至吐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愿你的咖啡在现实生效前先起作用。
整个故事的起因,大概是是2099年,女主失去了孩子和老公,于是开启了普罗米修斯计划,召集了想要忘却过去的人进入睡眠舱,把自己不愿记起的记忆封存,然后各自生活在属于自己的美好模拟世界。
按女主老公的说法,女主第一次的模拟世界是他们生活的洞穴小屋,而后女主父亲为了测试人类的大脑,对模拟世界进行二次创造,每个进入睡眠的人模拟世界产生产生联系,各自的世界被修改为一条船,而船之外对应的是封存的记忆也互相连通成一个圆环(剧中多米诺骨牌应该是暗示这个),想要去到美好的模拟世界都要登上这条船,疯狂的一次次进行测试,却没想到自己也被困在这里,此时,女主因为睡的太久,彻底忘记了现实世界,父亲也需要通过女主找到回到现实的密码。
另一方面,现实中,哥哥也有自己的目的,女主老公提醒她,她的哥哥才是大boss,为第二季埋下伏笔,倾向于普罗米修斯计划应该是兄妹两发起,但哥哥和父亲一样也背叛了计划初衷,在做某种测试。
女主醒来后,身在太空舱中,也许第二季的设定是人类灭亡后,流亡宇宙,需要找到新的栖息地,人们通过沉睡延续生命,哥哥是这个太空舱的船长,设定了一个轨迹,在xx年(最后一幕显示器上写的存活到)到达什么星球之类的。
byw,船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也许带有某种现实隐喻,忘却悲伤的过去(欧洲)去往向往中的美好(美国),但这本身就是模拟、虚构的,这条船就像父亲说的那样,永远不会抵达。
就每个人的故事而言,喜欢战场上两个逃兵的故事。
逃兵的妻子过往故事,不知道为啥没有讲,感觉会不错
还是展开说一下
主要因为最近探讨记忆和现实的题材看太多了
《1899》相比较起来反而显得有点浅
不是说拍的不好,它反而相比之前的同类型题材更华丽。
但是这仅限于你的视觉上的。船只,科技,药物,人和人的羁绊……
莫拉父亲说人类的感情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陷入死局,而正是感情才让他们逃脱出来。那么这剧是不是其实探讨的是情感?
但是当你疑惑的时候最后一集却告诉你:没有东西是真的,就连父亲的模拟都不是真的,一切都是连环套娃。
反而像是为了反转而反转了。
(轮回模拟在之前很多作品都被玩烂了,源代码到恐怖游轮,只能说在标志暗示上制作组很下功夫,从壁纸,耳环,衣服,地毯,都有三角形符号,这一点设计的真的很不错。)
像暗黑探讨的是人和时间的关系,时间空间造成了人们之间无形的纽带。而1899反而有点零碎。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我觉得这剧给我的感觉是:我知道你的主线情节,但是我始终有很多疑惑。
所以在反转出来的时候我不觉得多厉害反而感觉像被耍了……
但是可能就是想耍我吧。
前几年有部科幻剧《暗黑》,剧迷圈交口称赞,有神剧之称。今年原班人马又鼓捣了一部气质雷同的《1899》,拿汪洋上一艘巨型客轮造悬念,没想到评分却翻了车。
公平地讲,剧组确实有点不思进取,虚拟实境、时间循环等高概念,都是《暗黑》玩剩下的,没唱出新戏。老调重弹,故弄玄虚,口碑崩掉不奇怪。
但这剧也并非毫无看头,比如前三集有一条很现实的情节线:一个资历深厚的老船长昏招迭出,一步步把自己的权力搞丢。
这条情节概括如下:客轮收到疑似来自失踪船只普罗米修斯的信号,船长不顾乘客反对,坚持要偏离航向,登船调查,结果被该船上的异象搞得心神不定,之后屡屡出现决策失误,大失人心,权威迅速崩塌。最后手下带领一群乘客哗变,夺了他的权。
船长的遭遇是个悲剧故事,更悲剧的是尽管他不断做着力排众议、独断专行的决定,却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对后果后知后觉。
剧中船长有两次面对头等舱乘客的发布会,从这两次公开发言上,他的失势早就露出了端倪。我们来看看两次具体发生了什么。
第一次发布会的起因,是客轮收到普罗米修斯的信号,决定打断航程前去搜救,这样的重大决策当然要告知乘客。于是船长吩咐把头等舱召集起来,公开讲话。
他第一句是这么说的:“我们收到一条坐标消息,相信是来自普罗米修斯号的,几个月前失踪的那条船。”
这开场就很失水准,因为发言目的不明确。如果你已经做了决定,要是来宣布的,那就把决定先说出来,再一条条补充理由。如果是来讨论和征求意见的,那就把事实一口气讲完整,省得让人断章取义带了节奏。
听众不知道你想干嘛,会任意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理解,沟通气氛就不好控制了。船长话说半截留个空档给人插,纯属给自己埋雷。
果然,立刻有乘客甲抓住马脚:“只是‘相信’?所以你们不确定消息是船发出的咯。”
船长很实诚地回答:“是的,我们不确定,但我们用的通讯器材很稀有,它可以覆盖比其他船远得多的位置,坐标位置所在的七小时航程里,没有公司的其他船。”
这话又说得超级扣分,犯了典型的专业人士通病,器材、覆盖、坐标、航程……船长估计以为这番论证很充分,却不知外行听众都会本能过滤术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乘客听到的其实只有那“不确定”三个字。
所以论证了半天,起的是反效果。直接说“概率很大”,“八成可以确定”都比这强多了。等有人询问具体理由,你可以再补充。
乘客乙追问:“信息上还说了什么?”
船长进一步陷入被动:“只有这个位置。”
乘客乙扩大质疑:“他们没有说自己是普罗米修斯号吗?他们也没有说需要援助?”
还来不及应付,乘客甲又来接力:“我们就为了一条不知谁发出的消息改变航向?对方也没有请求援助?”
要知道,这些受过精英教育的绅士淑女,打辩论就跟咱们中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样拿手。两人一唱一和,逻辑严密,步步紧逼,从一个小质疑撕开口子。
船长意识到局面越来越失控,赶忙强化观点:“普罗米修斯上有1423位乘客,也许有人还活着。”
乘客乙一针见血,指出他的论据经不起推敲:“这都过了四个月了。”此话激起人群一阵骚动。
船长估计是觉着场面收拾不住了,左右扫视一番,摆出了一个“我不跟你们争辩”的表情,竟然转身准备走了。
乘客甲又高声补上一刀:“我们花了大价钱来坐船,七天要到纽约,绕路就耽误了。”原本的骚动这时变成一番赞同之声。
船长什么也没说,就在这反对的声浪里灰溜溜地离开。
船长带着一行人登上普罗米修斯号,发现全体乘客不知所踪,只找回一个不说话的小男孩。小男孩又突然失踪,接着还收到船运公司的电报,把普罗米修斯号判断为沉船,事情越来越蹊跷。
于公于私,船长都想把普罗米修斯号拖走,查出事情真相,于是迟迟不返回航程。被手下船员一再提醒,说乘客都在催促,他这才主动召开第二次发布会。
到了大厅面对众人,船长先是低头沉默了半晌,等全场乘客不耐烦交的头接耳声越来越大,他才抬头开口。
对比前一次的隆重出场、立刻开讲,这一次观感差好多,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可信度已经打了折扣。
“我已经决定返航,把普罗米修斯号拖回欧洲。”
听到这话大家都炸了,所有人的表情都像排了两小时核酸的队,眼看快轮到了却被通知今天到此关门。
船长立刻解释:“我们没有足够的燃料把它拖到目的地,折返的路程比向前的短,我们只能返航。”
这解释虚浮无力,继续给自己挖坑。上次是有人质疑才解释,这次还没等出头鸟,船长自己先底气不足,主动找补理由。
更要命的是,这所谓的解释根本只会火上浇油。“燃料不够只能返航”是建立在必须把鬼船拖上的前提上,应该先解释的难道不是为什么拖上船吗?
前一次,大家还勉强可以认同你是为了救那一船人,可如今船也找到了,唯一的幸存者也救回来了,还有啥必要非得拖上船,再耽误咱这一千多人的航程?这是乘客最关心的议题,他却避而不谈,形同诡辩。
立刻有个乘客丙厉声反对:“太荒谬了,我们决不能返航。”
又有乘客丁问发难,用了个辩论比赛的质询技巧:“我们船上有多少人?”
船长下意识回答:“乘客和船员总计1612人。”
乘客丁:“我要说这其中1611人都反对你的返航决定。”
这话力道也很强,因为船长前面说的是“我们没有燃料”,乘客丙直接戳破了他的话术——从来没有什么“我们”,只有你和其他人,你做的决定,别代表大家。
看船长哑口无言,乘客丁趁势追击:“你也许是船长,但你不能做出违背所有人利益的决定。”人群发出了空前响亮的赞同声,还可以听到有人高声喊:“说得对!”
船长再次招架不住,匆匆抛出一句“我已作出决定”,结束了这次发言。
别看这两次发布会,都以船长霸道总裁般的不屑置辩告终,其实两次他都近乎落荒而逃。也就是头等舱这群男女还注重体面,没上去为难他,要是换了下等舱,群情激愤,怕是当场上演手撕。
回头来看,船长的两次发布会走的都是同一套糟糕的流程——
起初是奔着宣布决议去的,可要么措辞不够明确,要么姿态不够坚定,几乎是勾引着听众去抓住软肋进行质疑。
而一被质疑,船长立刻乱了阵脚,忍不住解释和反驳,把单方面的告知变成了辩论,还是一场围观者立场对自己很不利的辩论。
这也罢了,偏偏他想解释缺乏依据,想反驳又缺少口才,结果就是激起更多的质疑,更强烈的反对声浪,把自己搞得越来越被动。
最后眼看解释不通,反驳不过,破罐子破摔,又回到无可奉告的姿态:别说了,以我为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给听众的感觉,要不就是你有龌龊理由不敢公开,要不就是你没把咱们当回事,耍无赖逗傻小子呢。
好比领导跟你说:小张请了假,提早两天回家过年,她这两天的活你辛苦接一下。你一听,这不对啊,她能请假我还想请假呢。
领导说:人家是女孩子,你就照顾下嘛。这下你更不乐意了:她是隔壁省的,高铁两小时就到,我老家在北边农村,回去要换三趟交通工具十几个小时,领导你咋不照顾我呢。
领导支支吾吾圆不上,最后来句:这事就这么决定了,你委屈一下吧。更糟的是,整个对话还是公开进行,全办公室的人都听到了,你说这领导是不是一点都不会管人。
其实船长完全不必这么狼狈。他可以索性更强硬一点,把我说了算的权威态度摆到底,用专业性来回避讨论细节:
“经过船员专家组的讨论,有足够把握认定那是本公司失踪的普罗米修斯号,我们决定必须立刻调转航向,前往救援,有必要时将拖船返回英国进行事故调查,这是基于安全、道义、气象、燃料等多方面因素研判后确定的最优方案,给航程带来延误,敬请诸位谅解。”
或者,真要跟那些口才不错的乘客打辩论,争取广大群众的认同,也不是没的说,比如可以适当上个价值:
“你说得对,我们无法保证信号一定来自普罗米修斯号,也无法确定过了四个月船上到底还有多少生还者,可是请容许我提醒大家,普罗米修斯号上有1423位乘客,那是曾经活生生的1423条人命,其中许多都是在场各位本国本民族的同胞。极大的可能是,在苦熬四个月之后,他们终于把信号传出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忍心剥夺这九死一生的希望吗?要是今天我继续原定航程,对这份希望弃之不顾,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相信诸位也是。”
又或者,把真正的理由包装一下,点出自己跟乘客共同的利益,也能触动到不少人。
“我理解大家旅途心切,把大家准时地送达目的地,也是我身为船长的责任。但在这个责任之上,我更要确保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如今普罗米修斯穿上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异象,而同样的失踪和死亡正在我们这里上演,为了各位的人身安全,也为了各位远在纽约的亲人朋友的安全着想,我们不能带着这样巨大未知的隐患继续原本的旅程,我决定拖普罗米修斯号返程进行详细调查,请大家相信,我和我的船员会竭尽全力保护大家。”
当然,不能保证上述说法一定能百分百争取到拥护,但不论哪一种,至少都承认了听众是有感受有想法的活人,对他们有合乎情理的考虑和照顾。再看船长两次选择的沟通方式,都透着一股鸡贼、敷衍、傲慢和回避,一丝起码的诚恳都看不到。其结果就是让人愤怒、猜疑,对他的能力信任大打折扣。
其实我们看完整季剧知道,这个船长不是什么刁钻奸诈之辈,大体上是个正直的人。他固然有私心,但也不是居高临下不把别人当回事。可是公共发言的水平实在太差,把一手有的玩的牌硬生生打烂了。
客观来看,乘客的舆情没控制好,对船长的失势是再次要不过的因素。哗变主要还是手下积疑积怨已久。上船前大伙就嘀咕过:这家伙刚遭遇家破人亡,会不会精神还没恢复,够不够资格当船长?
接着看他一而再再而三一意孤行,有话都憋在肚子里,人心进一步分离。等他第二趟去普罗米修斯号,已经没有手下愿意跟随,甚至前脚刚走,二三把手就开始商量,我们得采取行动了。
但说来说去,没有什么比在公众场合的失态失言、让公关危机濒临失控,更能暴露一个领导的能力低下。两次发言,我们能看出船长在失去权力的边缘挣扎。本来完全能编排得很像样的官样文章,都被他做得这么凿空立论、被动挨打,那么他的地位受到挑战,只是个时间问题。
后来,看着狂奔来给他警告的人,船长还一头雾水,完全反应不过来,直到手下和下等舱乘客端着枪冲进来,他这才恍然大悟发生了什么。注意他那时候的眼神,困惑不解远远多于惊慌。
船长是常年搏斗惊涛骇浪的硬汉,枪口不会让他有太多情绪波动,但他是真的完全没料到——事情竟然到这个地步了吗?我这个领导竟然当得这么烂吗?
两千年前有一个著名领导也是这么自我感觉太好。据说凯撒大帝遇刺时,看到刺客中还有自己十分信任的布鲁图斯,满怀绝望地说了一句:“我的孩子,还有你啊。”估计被哗变的船长看着自己的处境,内心也有一句独白:“不合格的领导,原来也有我一个啊。”
全看完了,回想一下暗黑s01是从e05开始精彩的,而整季来看是s02才打开格局,s03大升华的。所以不免对标一下,这次也是从e05开始精彩的,中心哲学是柏拉图洞穴之喻,e08的几重哲学反问还是很精彩的。这次终于不用脸盲了很开心,一开始按着人物使用的语言认人就容易多了,法语西语德语粤语,瑞典语和波兰语我也猜出来了,后面主角团小分队行动的时候面对面讲对方听不懂的不同语言很有趣(要是盯着字幕看就太没意思了)。希望后面的季能像暗黑一样打开格局越来越好。一猜这剧就会被恶评,看了一两集就弃剧甩手一星的无脑观众确实越来越多了
说节奏慢的就不适合看这种剧,不论是画面还是叙事都一级棒,8集看完,实在太爱这风格,特别适合天黑关灯拉窗帘躺在被窝里看,不过需要注意结尾有大坑,会像暗黑一样拍好几季才能讲完整个故事。
一口气看完,非常杂糅,像是到处借鉴几句再降重的论文,恐怖游轮、楚门的世界、深空失忆、西部世界、黑客帝国、普罗米修斯……按比例调配,是挺好看啦,但借鉴的都是博士后论文,这饭就有点冷了
得亏是一次性放8集,一集一集放,评分要跌倒谷底去了
这个类型一定要躲开剧透看啊。女主像不像怪奇物语的Max。
感谢这部剧让我看到名校风暴唯一直男胡兹曼变弯
从头到尾只看到屏幕上的一个靓仔!
这种模拟现实的是不是太老套了,可能是一遍我没看懂吧,和预期还是有落差
刚开始以为是《恐怖游轮》,快到结局又觉得像《盗梦空间》+《楚门的世界》,最后女主醒来的那一刻,突然响起了熟悉的《火星救援》配乐,心情豁然开朗,原来啥也不是。(啊不是,这科幻真硬)
前5集:天呐莫非这就是我的命中神剧?最后1集:西八气到睡不着。
建议看完一二集直接去看第八集,这是最好的观看体验。
镜头语言很绚丽,以为是个满汉全席,没想到是加了科技的刷锅水
啊这………你觉得最酷的设定是各个角色之间语言不通哈哈哈哈哈哈
恐怖游轮赛博朋克升级版,很神棍,是那种万字拆解up主最爱的题材
八集看完,平平无奇,类似于阿凡达的模拟世界,所有角色都是虚构群像,过程可能即将或许要给点克苏鲁的元素,却被安排的隐秘又深邃,直到结尾又归于传输空间切换视野的二创烂把戏,大部分时间在关照各大角色的心理拉扯和过往创伤,全是人类之间的道德审判,还有阴谋黑暗,以及俗套的幕后操控,五六集终于让概念先行,但处处是乏味的堆积,每集的故事推进就是大多数无聊的边缘琐事,故弄玄虚一番也没为真相作出过多佐证,全靠最后一集毫无逻辑的“惊天”反转,各种生硬强行投喂观众,这种小成本类型剧集已经逃不开毛驴拉磨的苍白桎梏了,无病呻吟,屁大点真相搞得密不透风,迂回式的废话连篇,最终清汤寡水浮皮潦草落幕,完全没有惊喜可言,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如果非要说跟《暗黑》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那就是大家还是喜欢在坑洞里钻来钻去……
2099年一群人在VR里玩电气时代邮轮剧本杀
看完了。我的感受:是不是循环→她爹做实验呢→大家一起打破循环→那果然是她儿子→噢反转了→啊?说啥呢??啊???啥啊????下一季咋编??? ps:说粤语的女孩真好看…很久很久没在外国剧见到说这么正宗粤语的华人了,就不说是不是普通话了,长的也很东方美选角挺好的,她真好看。
节奏慢,画面黑,神神叨叨,每个人都像便秘一样,知道什么就是不说,总共就8集还能给人水了十集的感觉,果然只要预告片最吸引人。唯一优点在于这种故弄玄虚的装B劲真的蛮克味的
看了四集,《恐怖游轮》《泰坦尼克号》《小姐》《艺伎回忆录》《暗黑》《幽灵船》《小岛惊魂》《迷雾》《寂静岭》即视感,纯纯缝合怪了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