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rene Bignardi 译自 http://www.criterion.com/current/posts/441-seduced-and-abandoned-honor-and-family 从前,在欧洲一个很古老的文明国度,一项民法条款允许强奸犯获释如果受害者同意和他结婚。婚礼使罪行无效了。于是不久前,有一位对其社会中的文化瑕疵非常气氛的导演拍了一部电影:带着勇气,愤怒,和许多黑色幽默。 皮亚托·杰米的上一部电影《意大利式离婚》已成为196162国内外的一大成功,并荣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其唯一的失败是在意大利南部:当地民众并不赏识杰米对如此严肃话题delitto d'onore 荣誉罪行(真正合法的越规,电影中虚构的男爵可以为了和年轻美丽的Angela结婚而杀死他丑陋的妻子,并逍遥法外)──的苦涩讽刺。 三年之后,1964年,杰米和他的团队带着相似的主题制作了《被诱惑被抛弃的女人》,“sedotta e abbandonata”,一个不久前在意大利社会中非常流行的熟语,同《绅士现形记》《意大利式离婚》一道成为之后的“意大利乡村三部曲”。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封印许多女孩的命运,且允许她们的父亲和兄弟通过报复被诱惑之女来拯救家庭“荣誉”,同时让诱惑者和女孩结婚而逃离一切。就像电影中的一个角色所说:“婚姻消除一切,甚至比大众的原谅还有效。”这是此电影最明显的主题,即使在意大利批评家Orio Caldiron收集的大量叙述中,杰米提出他意味着更复杂的东西:“意大利条款规定如果一个男人强奸了一个女孩,他必须进监狱,但如果他与她结婚,他便不用被囚禁。这项条款的存在是愚蠢与落伍的。但更重要的是不是这项条款的存在,而是大部分女性愿意接受这样的婚姻。”他想探索的是“一套不同的准则、偏见以及心理学”。 杰米经常说他更喜欢《意大利式离婚》之前的戏剧性影片──例如《铁路员工》(1956)《假想敌》(1957)以及他的杰作之一《凶杀的真相》(1959)──全为新现实主义的“严肃”作品。但《意大利式离婚》全世界范围的成功使他继续类似的记录。在一个关于意大利法律系统的愚行的计划(本打算取名"Il palazzaccio"(丑陋宫殿),源于罗马最高法庭所在的新巴洛克式宫殿的昵称)失误之后,他开始准备《意大利式离婚》的完美续集,再次基于西西里,再次被意大利法规条款所激励,再次同他最爱的编剧卢西亚诺·文森佐尼,与两位年轻卓越、后组成意大利电影史上最有名团队之一作家Agenore Incrocci和Furio Scarpelli完成,再次和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意大利式离婚》的成功使她成为明星──这次扮演被诱惑被遗弃的主角。 在一个“非纯洁”的意大利电影时代,当导演和制片人可自由雇用外国演员来扮演非常意大利式的角色,例如《豹》中伯特·兰卡斯特扮演王子,费里尼《骗子》中布罗德里克·克劳福扮演奥古斯特,或《大路》中安东尼·奎恩扮演藏巴诺、理查德·贝斯哈特扮演傻子玛托时,制片人们曾考虑让欧内斯特·博格宁、罗德·斯泰格尔、让·迦本扮演一家之主阿斯卡洛内。然而杰米坚持让萨罗·乌尔济扮演(一位优秀的演员,完美的演出使之荣获1964嘎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电影从午睡开始。座落于西西里小镇中心的阿斯卡洛内家,每个人都在周日午餐后打盹,除了美丽的十六岁的艾格妮丝和她姐姐的未婚夫皮诺。皮诺“诱惑”了她,并让她怀孕了。当她父亲发现这一切并及时教训了心爱的女儿和皮诺后,他唯一能想到的决策便是让被诱奸的嫁给诱奸者。同时为了掩盖丑闻,他为姐姐马蒂尔德找了一位新未婚夫,一个和教堂的老鼠一样穷酸、用订婚占阿斯卡洛内便宜好装上假牙的男爵。但是皮诺以非常合乎逻辑的理由拒绝和艾格妮丝结婚:从他男子气的角度来看,艾格妮丝已不是处女了(“男人有权请求,女人有责任拒绝。”但她没有拒绝,所以她是贱女人)。为了维护家庭的荣誉,当家策划让唯一的儿子安东尼奥杀掉皮诺。安东尼奥辜负了作为儿子的任务,不是因为正义而是惧怕其后果。当警察出现时,皮诺明白自己必须娶艾格妮丝。然而为了在全镇面前给闪婚做出解释,阿斯卡洛内必须上演一出两位“爱人”的假私奔。当艾格妮丝被迫同意结婚时,她反而咬了皮诺的手,表示她并非想嫁给他。紧接着是大众的骚乱,但最终皮诺和艾格妮丝还是结婚了。电影最后,在阿斯卡洛内家的墓地,镜头上写着墓志铭“荣誉与家庭”。 这个苦涩、悲观的结尾是这些年意大利喜剧(commedia all'italiana)中的典型。这是由伟大导演莫尼切利、康曼西尼、里西以及莫尼切利的《曼哈顿的大人物》(1958)、《大战争》(1959)、里西的《艰辛的生活》(1962)等所创造的,通过黑色、批判的喜剧来处理严肃话题的流派。然而,对许多评论家来说,《被诱惑被遗弃的女人》的结局便是其中之一。这让人感觉杰米在“巴洛克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他累积的曲折、旋转、戏剧,以及在他转向对荒唐和愤世嫉俗之事物的讽刺中走得太远了。这的确是部可怕的作品──一部对一个热衷于外表和八卦他人的社会的卓越讽刺,一部关于膜拜流言与荣誉的黑色滑稽戏。 的确,杰米不喜欢他的角色们,也许除了艾格妮丝──但不是从头开始,不是在推动剧情、态度含糊的“诱奸”之时,将这女孩描绘成一位激发美感、品行可疑的小动物。后来当一粒叛逆的种子在她体内萌发时(在特定的时刻,为了强调她的叛逆,她提到搬到米兰,那时那里是意大利现代生活的标志,更是个在生活遭到小镇流言后保证匿名的地方),他开始喜欢她。显然他不喜欢他其他的角色们与其修养,这是来自北方的他无法接受的一套道德准则。从视觉的角度,他的厌恶被转化为愤怒的、表现主义的黑与白;一段公众空间中有节奏的、表达共同的时代精神的人物编排;一个残酷的聚焦于每个人滑稽的缺陷的凝视;顽皮地使用广角;一系列打断叙述并使其再次鲜活起来的“喜剧解脱”,从不让事情变得太严肃,或引起任何共鸣或同情。影片的速度和剪辑是激昂的,如同拉丁语的motus in fine velocior:你越是接近片尾,情况就越发在近乎暴力的、机会与命运持续的反复之中堆积起来。 电影上映时,杰出评论家、剧作家Tullio Kezich写道“影片就像布努艾尔导演肖伯纳的话剧”,《快报》电影评论家Alberto Moravia认为“杰米将讽刺与矛盾推向紧张的极点,导致之后很难再控制叙述了”。四十年后,在这部美丽而残酷的电影前,研究杰米的Mario Sesti颠覆了先前的意见:“电影的结构因为赋有表情的竞技、盛怒的决心而完美,叙事由此转化为无法停止的流动,其中整个社会都是主角。” (第一次翻译这么长,欢迎批评指正=A=)
虽然看几十年前的黑白片总有的时候会不由得觉得非常喜感,但是黑白片的情节往往像舞台剧一样,幕幕分明着、紧凑着。 没有铺垫的就交待出来妹妹被准姐夫诱惑怀孕,这个渣男却逃走了,渣男的爸爸有句很经典的台词:“男人有权利寻欢,女人有义务拒绝”。这句话的确可谓警世名言了。 短短的片子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喜剧一样,百感人生。 pepino诱惑了aigenis使她怀孕,却不愿意娶她。 pepino是个懦夫,淫棍。pepino的父母也是一对口头君子。 前几天还为被悔婚而吵闹的胖胖的matireti,苦心的爸爸为她介绍了男爵,很快又开心歌唱。当她似乎有点智力问题的哥哥atoni问她旧情人死了,自己亲哥哥又去坐牢,她是否难过,那胖姑娘乐滋滋无动所衷。 aigenis在那个时代被说成丢家庭颜面的人,然而却是个勇于自省的女子,甚至为了救哥哥跳出房间去了法庭。 wensenzio重家族名声胜过一切。他说家族宁可诉诸暴力,也从不求助法律。 后面半段是文森佐费尽辛苦维护家庭名誉的故事。充满诙谐的喜剧效果。 如果说60年代的意大利像影片中一样的重视名誉和传统,就像曾经的中国,短短几十年的洗礼,世界已经不再对女人这样不公平。我同情那个失身给一个烂男人却必须嫁给他的aigenis。美丽的女演员一直是殉道一样的表情。 一部比《成长教育》更沉重的片子。
西西里幽默!但笑不出来!简直就是西西里的《芙蓉镇》。同时也说明,西西里/乃至整个意大利,都很像中华文化。一切皆因为,历史太长,人心存古!
虽然这个故事既可悲又可笑,但是它真真切切地在你我身边发生。
7.2 《意大利式离婚》涉及非法离婚,《被诱惑被遗弃的女人》涉及修复性结婚。影片的讽刺与批判从一开始就昭然若揭,就算故事千回百转也难勾人兴趣,把一桩悲剧变成一出嘉年华,属于让人笑不出来的喜剧。
这么羞辱和愤怒的一件事,意大利能给你拍成一个喜剧作品。传统家庭打压和羞辱女性的故事被一再加剧。最后女儿为了家族的荣耀,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这大概是对意大利父权传统和家族守旧文化的最大讽刺了。
这导演还行...
哈哈!那句「男人有求歡的權利,女人有拒絕的義務」踩到女性主義的地雷,所以無辜倒楣的哥哥也被拉下水還長鼻頭瘤.......每個人物的性格活靈活現。Stefania Sandrelli勾人的眼神和哀怨的下巴溝簡直無敵。
意大利人真奇怪,极端开放又极端保守,把名誉看得如此之重,加上八卦的街坊邻里和让人费解的法律,才能催生出如此多奇葩/讽刺的意大利结婚闹剧。
意大利式喜剧代表作,或者也可以叫西西里喜剧。越往后越有种荒诞现实主义的趣味,意大利真是最像中国的欧美国家,神似,sophisticated..... 另外配乐也很棒,感觉跟Leone西部片都有些像.....
呆梨的作品,条理清晰行进有序,角色分明,时代色彩浓烈,有老片子的一切美好元素。处女情节,男权社会,护短,霸王硬上弓,八卦,流言,看笑话,旧时代话题不一而足,中外一样。女主美得震慑心魄。同西西里相比,本想给7-,后面持续的高潮和主题深化,戏剧冲突,能量集中爆发,8-到8+,精彩
意大利电影人真的个个都是叙事的好手。这部悲喜剧片除了痛苦的家庭内核外,画面表现上还有一种黑色电影的感觉,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快乐的享受这个发生在特定地区的喜剧。后面也算是圆的不错。以及,桑德雷莉是真的漂亮,又御又媚。
4.5。编剧挺厉害的,本片中Stefania Sandrelli出演的角色年龄设定为15岁。现实中她也正是15岁凭借《意大利式离婚》“正式出道”。与本片同样都是围绕着“婚姻”展开。并且在两部作品中都展现着令人想要拥有的气质,的确尤物。父亲拿女儿尿液去做孕检的那一段居然拍出了喜剧之感,意大利果然是个可以把任何事物变成喜剧的国度啊!结果看到后来,发现这就是一部喜剧啊……“我们家最值钱的就是我们的名声。”婚姻能免除一切罪恶。
打肿脸充胖子的典型,为了所谓的“家庭尊严”,可以将骨肉之情全部抛到九霄云外,一面高谈享乐求欢,一面视谈情说爱为洪水猛兽,父权压迫是这个家庭的阴影,流言蜚语和保守作风是这个小镇的毒瘤;闹剧虽不无荒诞可笑,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一点也不弱。
围绕面子博弈的一场闹剧。在熟人社会里面,面子代表权力。亲友来往一切为了面子。在这点上,中国跟意大利很相似哦。
很难看下去的一个片子,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和无比自大的大男子主义,对贞操和家族名誉近乎变态的追求。简直是荒诞可怕,即使有那么多喜剧元素,还是觉得是部可怕的片子,看完要心里出问题。
“男人有求欢的权利,女人有拒绝的义务”、“荣誉和家庭”。这个悲喜剧可以叫意大利式结婚,对社会风俗的批判比意大利式离婚还要强烈。
比起新现实主义的直线球,这样以爆笑讲沉重的曲线球我感觉难度更高,一出闹剧卷入资本家暴发户(女方)、知识分子(男方)、没落贵族、教会(反对以结婚挽回失身少女名誉因为婊子不准被拯救)、公检法(律师教你最低法律成本实现仇杀,本土来的警察一贯黑西西里没商量恨不得它从版图中消失)最终矛头直指小农心理男权思维、以结婚消除一切侵犯女性权益行为的荒谬法律以及为了面子和家庭牺牲个人的陋习,怎么感觉就是中国。堪称我所见过的扇耳光次数最多电影,咋呼却不吵人,很难,电影语言多样,Saro Urzì演活了霸道老爹示范了意大利手语全书。
意大利男人要不得啊要不得=。=讨厌这个题材扣一星
the high day of Italian comedies, such as Policeman and Thief, which are the predecessors of The Life is Beautiful
意大利的罗生门,中途女的被问是不是处女,尬了
虽然这个故事既可悲又可笑,但是它真真切切地在你我身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