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无新事。但凡到了一定的年纪,每个女人都会碰到婚姻这档事,家人催相亲,你为此烦恼,就如节子小姐一样,“你年纪不小了,不能永远地游玩”,“相亲结婚怎么了,也不一定是坏事啊,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嘛”,“你见都没见,怎么知道就不行,说不定是个不错的男人呢”,不错,有我偶像梁朝伟帅和那迷人的小眼睛吗,关键不在这,从小被管到大,临到挑男人过往后的日子,我还不能有点自由了,那男生好不好关我球事啊,节子的任性因此显得可爱。
<图片1>
所有的婚姻都是一样的。男人和朋友一起喝酒打游戏,女人和姐妹淘外出游玩,看着她们一起奚落自己的男人,我也跟着觉得快活。妙子说自己的丈夫是闷蛋,绫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一起看棒球也不恼怒,而是罚他给自己买礼物,代价是扣除他的零用钱,她跟妙子说:全部结婚夫妇都对自己的一半说谎,不说谎只会闷坏另一半。
不同的是,男人较少谈及自己的女人,而是谈论弹珠和单车比赛:“当你在人群中时,你可以进入忘我的境界,简单地说,可以自我独立,而感受到只有你与弹珠,你可以忘掉世间所有的烦心事,将自己与弹珠浑然一体,自我独处,那种快乐的孤独感,就是魔力”,而“看单车比赛和现场观众,简直是人生缩影”。
<图片2>
佐竹茂吉成熟稳重,节制,包容,妙子的任性和大手大脚的花销习惯他也不轻易指责,不指望她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他喜欢抽朝日牌香烟,不但便宜还很醇,火车习惯三等座位,可以轻松些,觉得很舒适…”,大家彼此独立,互不干涉,但长期生活在一起,总会互相影响,偶尔一试对方的一些习惯,就像茂吉喜欢的茶泡饭,还真好味!“结婚夫妇就应该像茶泡饭那般”,多大点事。小津的电影就是这样,不夸张日常,也不脱离日常,一切的情感都在日常里自然而简单地发生着。
经过和茂吉一起吃茶泡饭后,妙子跟绫和高子分享了那晚的感受:“做个醒目的说谎者吧,但最差的实话也较好的谎话为佳”,绫一听:“哗,我走了,我说谎才来了这里,再见了”,高子也跟着一起走了,留下节子,妙子跟她说:“你明白吗,在选择夫婿前要三思啊,那是很重要的,他的领带…打扮方式…并不重要,可靠性,才是最重要的”,我猜应该也是像茶泡饭那样。
<图片3>
婚姻中的人和婚姻外的人是不一样的。电影结束时,节子问追求她的亚登:“你可信赖吗?”,亚登说:“虽然我的衣服、帽子都是二手货,但不用怀疑,你知道的,只是我游手好闲时,那只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讨厌那样,以后你会感到悔疚的,我知道你的”,节子一听,呦呵,看把你小子得瑟的,我可不干,来追我啊。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私人视界sirensj】——看电影是件幸福的事
<图片4>
丰富而饱满。怎么可以把东西方风格糅合得如此完美呢?
往大了说,这是一部颇具时代特色的电影。展现了日本收西方思潮影响后,女性独立意识的体现。从节子的反叛包办婚姻到佐竹太太渴望拥有独立的时间,体现了日本女性思想的进步。另外展现了战后日本男人普遍拥有的迷茫与空虚。他们只能在歌声与酒意中回想曾经波澜起伏的岁月。“玩弹珠的时候感觉世界上只剩下我和弹珠,那是种快乐的孤独感”。
在为节子安排相亲这段,有一点像沈从文的《萧萧》。可见佐竹太太曾经也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子,但她依然认为应当为节子安排相亲,可见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性在她身上的体现。
往小了说,夫妻关系实在刻画细致入微。太太们看鱼的那一段简直是精彩至极,背地里称丈夫是闷蛋,对丈夫说点小谎。而丈夫其实什么都知道却并不说破。家庭这一部分是颇具东方色彩的细腻感。夫妻之间难免有厌倦有不合,但婚姻本就是相互磨合,随着时间彼此进一步了解对方的一个过程。结尾部分绝妙的佐助先生一去一回再一去,太太与他重修旧好,我们可以想见未来的婚姻生活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存在摩擦,但这个人早已是自己一生的羁绊了。但人生,本就是这么无奈又温暖的呀!
在《茶泡饭之味》里,小津安二郎的节奏一如既往的舒缓,即使表现矛盾冲突也带着琐碎温情,絮絮叨叨里消解了尖锐硬伤。故事很平淡,讲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对中产阶级中年夫妇的家庭生活。二战结束不到十年光景,做为战败国的日本已繁华初现,百姓们过上寻常日子,该娱乐的娱乐,该工作的工作,战争创后阴影尚未全然消退,说到流露,却也只在旧友相聚醉后的悲歌里隐隐若现。
将经历过的以及正在承受的沉重和痛苦克制地搁置起来,才能换来平缓静谧的岁月流淌,起码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所谓深水潜流大抵如此吧。复苏躁动与低落情绪并存的时代背景之下,男主人公佐竹的沉闷拘谨就比较好理解了。但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发现他其实很闷骚,也不乏善解人意一面。倒是活跃又直率的妻子神经大条,自以为是。
有个两段夫妻说谎穿帮的情节值得玩味:先是影片开始,妻子妙子为了给温泉旅游找个顺当借口,向丈夫佐竹扯谎侄女节子身体不适,结果节子活蹦乱跳跑出来并傻愣愣不领会婶婶的暗示,惹得妙子既恼怒又尴尬;再次就是节子相亲过程中开溜,跟着叔叔去弹子房游戏,回家之后在妙子的督促下,佐竹明里装模作样对节子训话,背地里两人却在讨论玩弹子的技巧,结果被妙子逮个正着。
两次欺骗都跟节子有关,不同的是,节子在婶婶的谎话里纯属局外人,根本不知情;而在叔叔帮忙圆谎的那次,则是名副其实的当事人。这样,既让我们觉得妙子有些可气又可笑,又为佐竹的行为添加了人情味。呵呵,在情节处理上,小津明显偏袒丈夫。
妙子的谎言没啥必要,因为佐竹从未限制过她游乐,而她的行事也一向任性,是决定了就必为之的。佐竹呢,表面憨里憨气,其实玩了个小滑头——他坚持自己没有说谎。是的,他只不过没有讲出来,隐瞒了默许节子逃避相亲的事实。
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说透了夫妻双方也不一定会持反对意见,却偏要制造谎言和遮遮掩掩,说到底是因为对彼此了解不够而在坦白上有所顾忌吧。这里面饶有趣味的刻画了一种“藏猫猫”心态,应了剧中一段对白,是说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只看到丈夫其中一面,其实丈夫何尝不是如此?
到了妙子看不惯佐竹的吃相而爆发怒气之时,夫妻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已暴露无疑。这也难怪,两人出身不同阶层,以往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大相径庭,就算凑到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也不可能无理由融洽的。
虽然打心眼里,我认可佐竹的那一套:吃廉价又美味的饭,坐放松又便宜的三等车厢,住省钱又舒适的经济型酒店……等等。这就是所谓中等人生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处于相对稳定期,十有八九走向纺锤型构造——这时中等阶层占人口比例最大,又是中坚力量。毫无悬念的,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为这个阶层而诞生。那么,只要心态调整好,以乐观满足兼干劲十足的态度享受这样的人生,没啥理由不快活的。但是妙子要坚持自己的路线,我也觉得没啥不对。问题是她该怎样去争取,同时又尊重这个家庭的共同原则——其实就是当时日本社会的准则了。能做到么?7
小津是个很重传统秩序的人,在社会变局里揣着忐忑不安之心,对流逝和重建抱着无奈和感怀的接受态度,其中情绪之微妙不可言状。总觉得影片里有些过分隐忍的东西,就是温情包装下无法化解的硬。不能回避,就索性将柔软的部分愈加铺张,对更深入的东西也就不再死缠烂打。多好,东方的中庸之道果然是能将翻云覆雨融合一气的,滋养身心呀。
片尾是夫妻合伙做了一顿简单好吃的茶泡饭,妙子貌似感悟,接受了丈夫的生活态度。以一方向另一方靠拢的方式消除了裂痕,好个光明结局,但是矛盾将不复存在?我倒觉得妙子像是那个被纺锤刺了手指的睡美人,只不过暂时性进入和谐梦境。不过也难讲,或许就一辈子安睡下去了。
睡着了好。人生如梦,努力睁着眼的,看一大群熟睡的人也没啥趣味,乱嚷嚷了还会被当做捣乱分子。再说,确定自己醒着的,也许只是他人梦中的疯子。又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露水的世呀,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
如此,那就坚持吧。
有一次,朋友在友圈发文时把《茶泡饭之味》的剧照弄错成了《秋刀鱼之味》的。我这个二百五毫不犹豫的就和他说了,他也毫不意外的和我诡辩。想想我们也真的事吃饱了没事做。换做平时别的图片用错了我好像根本不会去多嘴,因为那样未免显得白目且自以为是。这次可能是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便吹毛求疵起来……
我一直觉得再高的口号,都敌不过日常的一幕。以前电影节里,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就这种感觉。好像波澜不惊的日常琐碎,其实时代苍茫变迁,尽在生活中人们的状态里面。回头看历史,大家津津乐道的都是大事件。这些被反复咀嚼回味后变成历史考纲里知识点的标志事件,如果脱离生活被单独被拿来说其实充满距离感。
大事件之下老百姓都还是早中晚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只不过有时候日子艰难,有时候日子好过,大家心里都盼着日日是好日。时代洪流汇入人们的生活里后,就像黄梅天渗进衣柜门里的潮气,浸透了大衣,时刻久了或任由它发霉,或拿出来晒晒再放回去,遗忘或回忆。
厌倦了相亲婚姻和丈夫的妻子,被叫做闷蛋、业余时间却相当有趣的丈夫,还有妻子和她一群女性朋友的温泉茶话会。妻子因为时间、因为侄女对相亲的反抗而引发的内心危机最终还是化解了,深夜和丈夫二人朴素的茶泡饭道来婚姻生活的真谛。妻子和丈夫二人虽然因为传统的婚姻道德而在一起,但其实都有着现代观念、向往着一定程度的个人自由。丈夫是最包容又心胸宽广的,妙子到最后才幡然醒悟过来她有这么可靠的一个丈夫。 小津依旧在探讨日本现代化趋势下传统婚姻家庭伦理给人的关系和心灵带来的影响。角色微妙的心理波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张力通过台词对话、大量固定机位静态内景镜头表现。家庭空间作为(传统)婚姻家庭秩序的象征成为影片中大部分时间角色行动的空间,狭长的走廊是冲突和和解发生的地带。 小津偏静态的镜头美学其实就是在契合着日本传统的尊卑礼节文化,对话的正反打和角色说话的慢条斯理都体现出一种礼貌的距离感。结尾妻子与丈夫在厨房的长镜头既温馨又释然,妻子和丈夫都愿意放下自己给自己和对方施加的条条框框而走向真实和包容对方的自己。不论是长辈的传统婚姻还是年轻人自由恋爱,幸福可能首先来自内心的自由和对对方的理解和宽容吧。茶泡饭之味是朴素的,涩中带甜又余韵悠长的吧。
通过两次呼应的撒谎制造笑料,这仅是对婚姻问题不痛不痒的触及,后欲探入婚姻的悲凉内里,似又要保证整体上的喜剧调性,于是用一个意外将观众的失落情绪折回。结尾又很啰嗦。小津这般手软也是反常。自己想象的结局:妙子等来丈夫出国,却陷入愧疚和寂寞,午夜醒来,自己试着吃茶泡饭。3.5@SIFF
小津安二郎中产阶级家庭剧。夫妻出身阶级的巨大差异引发的种种不和与摩擦。但这种悲哀的婚姻,居然只靠一次赌气出走,一碗茶泡饭就得以迎刃而解,实在让人费解。日本人的性格真是奇怪啊。果然阶级差异太大的人绝对不能结婚,后患无穷。有人说如果丈夫归来与茶泡饭是妻子的南柯一梦就好了,这个深得我心
如果,把丈夫归来的“茶泡饭之夜”拍成妻子的南柯一梦,或许更有味道。妻子醒来,泪水落下,慢慢地点起丈夫放在茶几上的朝日牌香烟,电影结束。
#重看#与成濑之《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婚姻生活的冷暖自知,两个成长环境迥异的人在努力“改造”对方与力争保全自己的拉锯战中,总充满太多妥协之举;「茶泡饭之味」乃日常朴素之味,是两人相处最终达到舒适自然的结果,最终能认同这一点,很辛苦也很无奈;人散后月淡如水,寂寥客厅里的生活底色。
看到淡岛千景又想起《麦秋》,故事方面其实就是《麦秋》继续,连佐竹这个姓氏也是继承的。婚姻和人生感悟,小津的讲法真是温情。有两个特别明显(诡异)的拉远镜头的室内空镜。
茶泡飯真的就是茶泡飯嗎?喜歡廚房那一場:找米,找面豉醬,切黃瓜"手上有面豉醬的味道噢".笑笑哭哭~
算是对《淑女忘记了什么》的一次翻拍,故事支线更饱满,很好地辅助了主线情节;夫妻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干涉与反抗,变成了更加压抑的沉默和疏离,仅靠谎言得以喘息。这样的关系更接近现实,但缺少了那一巴掌,让妻子的改变变得不那么可信,一种关系的要有实质性的改进或者改变,通常都需要一次激烈的对撞。
1.十分强化女性的独立意识并且还是有了反叛的韵味,追求自由与幸福,同时也是向往追求真实的爱情与自我;2.当幸福就是垂手可得、习以为常的位置时,往往变得廉价而被人轻视甚至嫌弃。
维持一段婚姻少不了谎言,这样的谎言亦体现在明知在撒谎却装作不知。两个人的相处,不能强求对方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与从小养成的习惯已蒂固根深,重要的是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包容。改变只能是一种自觉,慢慢地丢弃了自己的执着,尝试了对方所谓的缺点。最好的生活莫过平淡。
战后的颓废、做作和虚伪比任何一部都浓重,导演当时有心无力,可窥一斑。
今村昌平助导,老剧本修改后新作,在《麦秋》和《东京物语》之间,颇为美式喜剧的一部作品,不仅因为题材是家庭主妇的无名痛,而且夫妇冷战的段落颇有参考了《公民凯恩》的痕迹。另外,此片语速奇快,运动镜头颇多,外景也尤其多(有个温泉镜头有老塔式的水面流光)大约是小津战后电影中最多的一部。
屏风、竹帘、窗棂、木门,被隔开的狭小空间在镜头的推拉之间伸展收缩,像一个个精巧的盒子,装满夫妻间平凡琐碎的喜怒哀乐。在多次变换的叙事视角下,人物关系也不断重组,多人吵闹、一人孤单、只有二人相处之时才有不可言说的默契。小津的剧作是逆向的,妻子如一团火,丈夫如一池水,茶将米泡软,还要配上咸菜,下等人的食物才是真正的滋味所在。
小津的电影总拿说谎以及谎言的揭穿做笑料,且屡试不爽。但前提是这谎言是不伤及感情的。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润滑剂,如果连谎言都懒得说,那才是真的出了问题。关于夫妻的感情写的很细,包容与为之改变,对很多夫妻都是如此。
#SIFF2018#重看,一生未婚的小津简直拍出了婚姻的本质,不同的出身与生活习惯,日常琐碎的争执与冲突,不时的谎言与逃离,所谓夫妻之情就如这茶泡饭,淡而有味,冷暖自知。
翻拍导演自己的三零年代作品《淑女忘记了什么》。风格改变喜剧元素走弱,篇幅加长戏剧冲突增强。……佐分利信领衔小津电影时的角色定位总明显区隔于笠智众:非正统标杆更性格复杂,不乏大胆突破规矩颠覆传统。彼岸花中,他夸人家女儿勇于追求幸福却对自己女儿严格管控以至被妻嘲讽虚伪;户田家中,他身为弟弟却以小犯大在家庭聚会现场当面训斥哥姐冷落寡母未尽孝道;本片则提供给他更大的弧线跨度:从前面大半程留给观众的妻管严闷葫芦形象突然爆发甩了木暮一个大巴掌!此种性格裂变你让沉稳内敛的笠智众来演,实难想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头出现了小津电影难得一见的非过场镜头有角色互动的户外戏,就是婶婶侄女乘车同行那段,俩人一边聊天一边颠当……本是他片常见串场俗套,但对极致追求内景与稳定的小津电影而言反成为一道迷影异趣。
看到叔叔和侄女打掩护假意批评那段,终于想起这部和37年的《淑女忘记了什么》故事很相仿。夫妇之间闹起小别扭,女人闺蜜之间的七嘴八舌。最终还是靠着一碗深夜的茶泡饭重归于好。稍微加入了一些缓慢推拉镜头,主要是用在男人在公司和回家切换之间。大体还是保持固定机位,比如拍自行车比赛那段也是用不同角度固定机位剪辑切换,这都不去用横移跟拍。
不得不承认在前半段昏昏欲睡,小津讲述家庭与婚姻的暗流涌动实在是太过绵长细腻。五十年代的片子内核是婚姻制度出现以来永恒的话题,用“七年之痒”来概括也许有点笼统,到现在各种妖魔鬼怪的片子都来插一脚,相比较下足以彰显经典的力度。另外姑父这种男人我真的很喜欢啊!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乐趣与情理兼容。尽管结尾处不免有自剖主题的直白,但整部电影的摄影与细节安排都充满现代气息,完全不走说教俗套。所谓茶泡饭之味,就是踏实朴素的生活之道。尽管如此,若没了妙子的小爆脾气和耍小性子,生活也将缺乏情趣与起伏,也就无法衬托茶泡饭的朴实清明了。
婚姻就像茶泡饭,一点点苦,多是平淡,米饭隔夜不绵软,但汤水温热就是让人狼吞虎咽。每次看完小津,都会很想找亲人或者朋友聊聊,不说什么,就闲聊,他的电影会令人更主动去亲近那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关爱。电影其实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喜欢一个人要看他是否真心实意地对你,至于穿衣打扮香烟抽什么牌子不重要;可说起来容易大家也都明白道理,做起来是多难呢,两个人相处,因为小事闹矛盾其实都是有更大的心结呀。爱一个人自己却不知道,是很让人着急拍成电影却极有魅力的小小瞬间。最后半小时太美好了。茶泡饭,小时候特爱吃,现在老叫外卖,反而好久没吃到了。(没吃晚饭,已饿昏,建议小津的电影全部吃过再看)#4K
观影盘点期,看过补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