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洪常秀重看计划#02.江原道之力 강원도의 힘(1998)
在山间土路上,看到一条鱼,女孩将它拿到石头后面用泥土掩埋。同伴疑惑,鱼还活着,为什么要埋了它?
男人将女孩留下的金鱼带到办公室,鱼缸在她搬家时已经打碎,拿一个塑料脸盆,随便地养下来。
对待鱼的方式,就是这两个人处理感情的方式。
面对这段奄奄一息的婚外恋,女孩果决将它掩埋,努力迈向新生活。虽然也会因为寂寞,就去见一些不必要见的人,撒不必要的慌,最后草草了事,只留下空虚和糟糕的感觉,一个人的眼泪。但死掉的就让它去,人生总归要继续。
而男人则是故地重游,有很多感伤的情绪,但其实也分不清是缅怀旧情还是排遣工作的失意。明明那么不勇敢,却又什么都想要。
真的要说嘲笑谁也谈不上。大家不都一样那么脆弱。所有场景都在你我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借由俯视的镜头,看到一些被忽视的经验。有多少启发也谈不上,更多算是一种提醒。要是你看见真实的人是怎样的,失望就不可避免。
在开启洪尚秀影片序列之前,对其最深的印象就是标志性的推拉镜头及织体丰密的文本结构。他热衷于将男女置于紧密的空间里,通过对话和不断交错的叙事视角来回拉扯人物的感情。但《江原道之力》作为他的第二部长片,却展现了创作的另外一种形态——更收敛的固定镜头、更隐晦的人物动机、更松散的因果关系。
故事从两条平行叙事展开。前半部分是女主与两位女伴来江原道游玩,途中偶遇已婚的警察并与其发生了暧昧关系,之后保持着联系并再次回到江原道,那晚两人没有发生关系不欢而散,返程的大巴上女主禁不住的恸哭。后半部分从男主的视角出发,平日奔波于自己的教授职称,与朋友来江原道散心,喝酒招妓的一夜后滞留在车站,影片的结尾女主与男主最后相见,两人原是婚外情人。
两条叙事线因果交织,从逻辑上来看,男主的故事补充了女主的动机,女主的线索又给男主的故事提供了注脚。而更为重要的是将人物置于不同时间的相同空间创造出某种相似性——火车车厢、餐厅、池塘、巴士车站等贯穿旅途始终。相似性衍生出人物动机的互文性,互文性构建了整体的结构。观看者通过将后一段的相似节点作为线索,不断补充前一段的故事,两者不完全咬合,却又彼此呼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者互文除了以空间作为标识之外,还有两把更关键的钥匙——坠崖女子与金鱼。两条金鱼原本由两人共同所养,分手后由男主带回办公室,在山间女主发现路边的一条金鱼并将其掩埋,结尾男主发现鱼缸中只剩一条金鱼。同时,男主在山间曾偶遇神秘女子,女子爽约却与另一名中年男子登山,晚上女主得知一名女子坠崖,第二天男主在车站偶遇独自离开的中年男子并报警。金鱼与女子作为连接两条叙事的线索,本身又构成了对称的关系。金鱼穿梭于两个时空,由女性埋葬,并从男性注视下挣脱。女子坠崖,逃离男性权力的控制,永远地消失在江原道这个男女主共同分享的场域里。两者都是在山间通过消失来确立自身,很难说谁是谁的象征,但两者共同指涉了男女主的关系——若即若离又渐行渐远。
能在简单的双线叙事中嵌入更为精巧结构,彰显了洪尚秀对于叙事结构的野心,也奠定了他之后创作的基础。
男女主在两条叙事下的相似性如同赋格曲一样是被反复强调的。无所不在的相似性(又不是绝对的对称性)就好像一根根轻盈而细密的线,反复交织成了一张网,把人物包裹在这个由偶然性构建的空间里。人物在其中碰撞,时而纠缠,时而远离。这张网如此轻盈,不仅缠绕了男女主人公,又不经意地兜起了生命中的各色偶然性。
偶然性体现在人物幽暗的情感动机,比如与女伴莫名的争执与和好,与警察再重逢时莫名的失控发怒,警察不惜爬阳台来控制性欲,女主在返回的车上嚎啕大哭。这些感情来去都毫无来由,可能是人物被置于神秘场域中的一种自发反应,又或者导演故意省略了部分的情节设计了某个叙事的陷阱。
这些偶然性被编织在故事中,呈现了一种非线性的时空观。金鱼从鱼缸来到山间,悬而未决的坠崖究竟是否是他杀,女主究竟是否怀孕?事件被悬置,人物迷失在是非对错的空间里。所有的偶然性呈现了一种热带气候下氤氲的神秘主义倾向,好似蔡明亮或阿彼察邦镜头下的世界,展现了记忆的不确定性和时空错乱。而洪尚秀的偶然性却是工整的克制的,只是冷静地观察着人物,任由他们迷失在这张柔软的网中,却无法跨越。
最后的镜头停留在光线照耀下剩下的一条金鱼。而逃离神秘场域的男男女女也完成了这场修行,也逃离了这纷纷的情欲。
DVD影碟收藏发现自己早期不经意拿了几张导演的电影,有的看过有的真的没有再打开过。这部电影就是没有看过DVD影碟的电影,以为是导演黑白片或者那种曲高和寡的东西,而我一直以为他拍上好看一点的色情片(起码看懂了) 就是《生活的发现》。规矩和胆小的电影(ᴗ͈ˬᴗ͈)ゞ【2021-5-24DVD影碟再看】
404 去江原道旅行的两伙人
吃酒,散步,聊天,等车。依然是洪尚秀这些标志的电影语言,前半段尚可,后半段频频出戏。
三星半,结构和故事都不算太出彩的一部,之后《玉熙的映画》可能多少受点它启发
这般落寞与忧伤。最喜早期的洪尚秀,镜头是沉静的,情绪是疏离的,男女的情爱也没有到过度游戏的程度,空间依然有,人物也比相对现实,艺术气息更为浓郁,结构也玩得不过火。
#重看#;第二部就已经如此纯熟地玩结构了!视角从女主移到男主并发散到周围人物圈,细节的呼应说明前后部分是对称及互补的;人物邂逅的串联,如水波涟漪,荡漾起无限可能,任何关系的角力都相当戏剧性,男/女主分别逸出的旁支人物亦成对比;固定机位已形成。
【北京电影节展映】以两段非对称叙事的形式,将一对偷情男女置于同一段时间、同一片地域中。但二人又无任何相遇交集,各自与同行的伙伴聊天争执、与偶遇的异性发生一段无因无果的萍水之情。看到他们在情感的旋涡困境中挣扎,落寞而忧伤。两段互为问题,也互为解答。还在其中巧妙地暗藏玄机,隐藏一条神秘女子的线索,以及一条金鱼的死亡。即使只是第二部电影,洪常秀已然炉火纯青地将双线故事结构设计安排得浑然天成,并把男女关系中微妙心态,以及由此引发的那些事儿描绘得淋漓尽致。看完回味良久。四星半
又是同一个故事,两个不同的角度。但这一次更加隐秘,如果不是最后的片段,甚至想不到,原来这是一对恋人各自故地重游的故事。明白这一点,再去想象他们曾一起在这里吃过的饭、走过的路、坐过的缆车,洪尚秀实在太厉害了。。
所有镜头都是固定镜头 这么看来去年被英国人捧上天的Archipelago也没什么创新之处
洪尚秀早期电影的眼界太窄,同样是男女关系,侯麦影片中的角色跨越了时代、从银幕中跳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本片中男男女女的形象过于单薄——在无休止的谈话中只是引出了男性的虚伪,故事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意义,花哨的结构也就没有那么出彩了。
魂牵梦绕的《江原道之力》看似是让人望而却步畏缩不前的危险与阻力,而它实际上最终成了令有志之士踏出“道德” 界限的源泉和动力。洪尚秀早期一定读了不少弗洛伊德的书,他前两部作品的创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投射。然而洪尚秀的才华恰是体现在其是一个处理梦的高手,他不仅可以将梦平静而无痕迹地移植到大地、酒桌和阳台,并且还能让梦无目标地游弋在现实里。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部复杂的心理分析剧里是重叠黏着在一起的状态,一个又一个与之对应的梦境也颇具解读的空间和乐趣。这部作品本质上展现了他对于个人历史的反思与重构,从少女痛彻心扉的哭声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位诗人于自己的作品里杀死了自己。最后恭喜这位结构大师梦想成真——获得精神意义上的自由同时恢复物质层面上的单身。
女主为矛盾执念所困,选择毁灭内核维系外表的生活,一手掩埋求变的陆上金鱼;男主原本固守金鱼缸的圆满表象,机缘下顿悟现状不过是漂浮苍蝇的可乐,作为象征的金鱼离开水缸,却在江原道残喘之际被扼杀,终究是离水即亡的宿命;须知,世上本无世外桃源,江原道也受控于都市规则,也有超速罚款的!【8】
沉默画面中没有刻意而为的美景,也没有独具特色的拍摄视角,看似散漫的拍摄和简单的构景,是导演个人风格的体现,耳边聒噪不停的虫鸣声,不觉心烦反而韵味十足;把活鱼埋入土中是为了不让其被踩踏,在栏杆上悬挂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冷静,心有所求,便会产生欲望,欲求不满就会变本加厉,男女之间看似简单的那些事,却蕴含着说不清的心酸苦泪,所以直到最后也没有结果可言,一次欲望的发泄,成了无法挽回的失去;一直在思考女人的那句话“我的咖啡不加糖”是什么意思,真的只是不喜欢喝加糖的咖啡这么简单吗?我想应该不是,女人说完后不久便离开了他,在公交车上独自哭泣,所谓咖啡不加糖,大概是指爱情里不愿被性欲所束缚,当一个人被肉欲所控制,灵魂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沉沦;人也似鱼一般,离开了安稳生活的‘水’便难以生存,离开了陪伴就会孤独难耐。
沉闷又写实的影片。故事分两段进行,最后汇合。穿帮镜头两处以上,一次54分左右,一次57分钟左右。这么明显的话筒外露镜头导演不会看不出来吧,莫非是故意的?片中有好几处耐人寻味,盛元为了自己的工作拜访教授因天气原因带了伞,给教授送了洋酒,离开的时候伞忘拿,教授把伞打开左看右看找“贿赂品”
一个不对称的两段式结构,时间交错或者多线叙事。早期洪尚秀还没那么话痨,片子里透着典型的艺术片的存在主义气味(某些地方很像老安东哦)以及神秘主义(森林里的鱼)。这片儿不知怎么流出一个4:3画幅的DVD版本,没做遮幅,所以话筒穿得一塌糊涂,刚开始看以为是什么先锋手法,吓尿了……
把鱼放在石头下、或用纸挡住,以为为了它好,却往往得不偿失。得失往往看不清的,进退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东西,人都是凭着感觉寻觅(狗),后悔时已难以掉头(出租车)。最后盛元竟然与智淑见面,本不是情人的两人,心情却重合在一起,“我们又不只有今天而已”。洪尚秀结构玩的依然那么个性
渐入佳境。三个女生之间是一种现象,两个男人之间也是一种现象。第二段是第一段的解答。男人是没有装糖果的陷阱,却总有女人甘愿入坑。翻到阳台栏杆外消解性欲也是厉害,在死亡面前,男人才会对性欲置之不理。
补看洪尚秀早期作品,一个最真切感受,就是才气逼人但是不加节制,细节别致但又过于私人,反正他也不管那么多,拼命往里塞,有股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生猛劲。要说问题的话,大概就是不好解读,起码会很累很费劲,个人感觉可能他自己也没法具体讲清。
两个失意的人,一段擦肩而过的旅程。白开水的温度和张力,两颗星给阴性暴烈与阳性怅惘的弱对比。 (感觉比第一部更肉了= =)
结构玩的甚妙,不看第二遍基本上难以发现那些隐藏的巧合。然而对老洪早期的作品始终不太有感,只专注玩结构,男女主普通如路人,对白寡淡无亮点,只记得一个场境,男主追问旅行偶遇的女生(当对方男伴面)为何不等他,简直尴尬至极。或许那时老洪便已奠定尬聊大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