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妻子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丈夫无趣,结婚多年后两人表面维持琴瑟和鸣但实际上互相折磨,丈夫从古典文学中获得乐趣,而妻子则从外遇中寻求生活的刺激,双方都默认了这点,二者本质一致,无谓对错,但平衡被打破了,学生对丈夫的送别礼物让他欣喜,而妻子对此感到嫉妒与不忿,凭什么他就可以沉湎幻想,而自己却与情人渐行渐远,宛如在海上漂浮,彷徨无依,所以她刺激他,言语犀利,冷漠无情,打破了他的幻想,而自己则从中获得快乐,可是这一行为激怒了情人,他迅速地宣告与自己关系的决裂,与丈夫形成同盟,最终二人联手把妻子置于被抛弃的境地。化学老师与别人偷腥,但影片没有对他进行任何批判,反而最后让他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妻子,这一点真的很双标,但凡化学老师认真对待了妻子的感情,把她当做自己爱过的人来看待,最后都不应该如此无情,当行为有了借口,背叛女人简直不需要思考。这部电影最后告诉观众的是:妻子出轨是人渣要唾骂,丈夫无能可以原谅,婚姻无趣你得容忍,男人当了小三但他仍然品格高尚。这电影不错,但故事很父权很厌女,我看完很不爽。
去年年初看过1994年的the Browning Version 《布朗宁版本》后,1951年的版本一直在我“想看”清单里,现在终于解锁了。英格兰直到1967年才将同性恋问题“除罪化”,所以在1951年同性恋问题还是社会性的禁忌,荧幕作品里更不可能公开讨论。泰伦斯·拉提根(Terence Rattigan)的剧本创作和电影拍摄都基于这个社会大背景。导演安东尼·阿斯奎斯(Anthony Asquith),编剧泰伦斯·拉提根以及男主演迈克尔·雷德格瑞夫(Michael Redgrave),他们都是社会中上层的体面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同性取向,像被困在蜘蛛网上的虫子,痛苦、挫败,希望得到外界的爱、欣赏或认同,但又不得不带着面具生活、工作,隐匿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部作品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同病相怜,和惺惺相惜。而1994年的版本导演消除了同性元素,对剧本做了完全不同又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改编,也很不错……
伟大的人性电影。史上最感人的废柴!相比之下,什么《放牛班的春天》简直就是花儿乐队,旭日阳刚,凤凰传奇!
证明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可以改变一个老文青的心,伟大的MALESHIP就此诞生了。(redgrave真高啊……)(Rattigan了解人性之深……让他老婆说了几句实话而已,毒蛇獠牙就戳出来了)
在电影[白朗宁版本]里的某些时刻,我意识到这部作品有个多精巧的结构和多深刻的情感。这些时刻全部来自拉提根的原作,而且全部有雷德克里夫在银幕上。其余的时间我无奈地翻着白眼:这些为电影扩展的段落不仅拿走了最后一丝留白的余地,还完全背叛了原作的意义。它并非关于男主的拯救,更非对传统的批判
这部电影,让我回想起了我的初中班主任,当她听说我们在她背后喊她扫把星,她难过地哭了,她当时的心情,应该就和Cracker听说自己被人称作Himmler一样吧。迂腐而又无趣的老师有千千万,但敢于直面甚至公开反省自我的脆弱与缺陷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那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师”真正回归一个“凡人”的时刻,也是为什么最终的掌声会如此经久不息的原因吧。CC#294
如此的内敛、优雅,但张力十足的表演;影片简单却不乏味,深沉但不枯燥。
8.6这分是不是有点太高了。片子没有太多故事性,事实上是男主作为老师确实有些不尽责任,最后的演说很中肯很具意义,每一位老师都该看看本片。
一个“不受欢迎”的严厉刻板的教师,一段名存实亡的无性婚姻,一个担负心灵最后寄托的译本。人物刻画和心理展开都很细致的电影,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
最爱一出泰伦斯拉提根。由阿斯奎斯(认真的重要)导演,可谓gay界双雄会。它显然是学历史男生的灵感所在,而看过这戏的话,完全可以忽略死亡诗社了。这戏极端厌女,到了不顾政治正确的地步。女人是现实的枯燥乏味,又是兽性的淫荡残酷,男性同盟是解决一切精神危机的万灵药。男主角只差一句就要出柜了
阿斯奎斯、拉提根、Redgrave,三大名gay合作出来的,是这么温情细腻隽永的作品,叹~。第一次认真观察Redgrave,身材异常高大,面容古板,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讲话冰冷刻薄又带着知识分子的斯文...简直就像狄更斯小说里的奇怪人物。但这气派,真是绝了,换到当今,谁有这气质?旧年代的明星,都绝了。
从妻子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丈夫无趣,结婚多年后两人表面维持琴瑟和鸣但实际上互相折磨,丈夫从古典文学中获得乐趣,而妻子则从外遇中寻求生活的刺激,二者本质一致,无谓对错,但平衡被打破了,学生对丈夫的送别礼物让他欣喜,而妻子对此感到嫉妒与不忿,凭什么他就可以沉湎幻想,而自己却与情人渐行渐远,宛如在海上漂浮,彷徨无依,所以她言语刺激他,让他的幻想被打破,而自己从中获得快乐,可是这一行为激怒了情人,他迅速地割断与自己的情感维系,与丈夫形成同盟,最终二人联手把妻子置于被抛弃的境地。这部电影最后告诉观众的是:妻子出轨是人渣要唾骂,丈夫无能可以原谅,婚姻无趣你得容忍,男人当了小三但他仍然品格高尚。很父权很厌女,我看完很不爽。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台词之中所表现出的精妙,我非常喜欢男主角在表演当中的各种走位,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人际关系刻画当中表现出的那种细微的关系……总之,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只是感觉它的内部空间小了些,要表达的东西缺乏了一种密度与重量,如果能够再多些厚重感的话,就是完美了!但总之,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有着典型的英国电影的微妙和细腻,台词和人物刻画足见功力,只可惜最后的结局远没有达到我的期望。
好悲哀啊。太悲哀了吧。活了大半辈子发现之前的活法是个错误,还有意义或精力纠正吗?化学老师那样的人现实中大概是不存在的,睡了人家妻子又突然翻脸站在丈夫一边。据说背景是Harrow中学。那个叫Taplow的男孩好俊俏。
难怪GTG会喜欢。
4.5星,总的来说这其实是部励志片。那段哈里斯老师和化学老师的对话很有意思,哈里斯老师说那会他看到学生送他的阿伽门农白朗宁翻译版本时看到扉页上的那段话哭了,不过是死尸最后的抽搐而已,化学老师回答他就算是死尸也可以活过来。难道导演对女人就这么憎恨吗,哈里斯的老婆真让人恨的牙痒痒。
现在的校园电影则么也不感到羞愧???相比这部51年的,实在就是一部部长篇MV……
超棒的戏剧感的电影~多多学习遣词造句!!
非常精致细腻的故事,没有跌宕的情节,全部是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哈里斯和学生的关系,和妻子的关系。然而在两段看似挫败的关系里,塔普洛和弗兰克的出现给了人那么多的感动和希望。送书那段演得太棒了,一下子就跟着哭得不能自已。
Michael Redgrave!果然虎女無犬父!
可以和心灵捕手比肩,真感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