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全度妍、薛景求《生日》,感到影片中的意外丧子之痛不论在戏剧中,抑或现实中对于父母而言,是一种深深的因纵使其后做一切的努力都对现实于事无补,只得与回忆抗争终了和解而永抹不去的悲怀。这不是随时间能抹去的存在,对于至亲而言就是留存在心间至最后一刻的一种不妥协的悲怀。
但《生日》在此之外,在我们具备正常情感能力的人能真切感受到的之外,多了一层更加深切的对于其后的意蕴,是在终抹不去的悲怀之上终要继续的爱与生活。
这是全度妍和薛景求向我们展示的关于与自我和解,与对方和解,与未来和解的在一种成年人的思维基础(包括大多时候的静默,不时的情感溃堤,脱离了不成熟的虚饰的状态)之上的爱与生活的延续。
门口的感应灯终是被修好的,所有崩溃的当下终是回归平静的,曾以为走到最后一步的夫妻终是在爱与生活的延续中修复纯粹的,艺瑟终是被父母爱着的,而秀浩则更是被爱与生活永恒纪念的。
现在人往往说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更为强调一种长期积累的压力在一瞬间爆发,是更为强调其产生的过程的。但我从《生日》中窥见的,那所谓成年人一瞬间的崩溃,实际上更说明了一种情感崩溃的当下性,这一种崩溃是不会长期的延续的,如前文所言的终归于平静,在现实中更为常见的存在形式就是如影片中展现的克制感,这也是前文所提及成年人思维基础的体现。丧子无疑是极端的奔溃,但崩溃本身除了发泄当下以外并无再多的意义。崩溃的意义更是在于崩溃过后的我们如何面对未来。影片里最后的生日会是情感所谓的大崩溃点(言如此更为通俗),当下的情感出了解决当下的需求外,更给予这个失去了一角的家庭延续爱与生活的勇气与立足点。
与外物及自身和解不是懦弱,它给予了影片中的父母终要继续的支持,而对于现实中的我们,和解也是关于人生的大考题。
那终抹不去的,也在提醒我们,那终要继续的。
(P.S.另提全度妍与薛景求在本片中的演绎表现给了观众更加真切的观感,真的都是十分有信念感与说服力的演员)
影片里丧子之后的麻木、敏感、抑郁等情绪都展现出来了,哀莫大于心死,其实是太舍不得说再见,从守护爸为守护的护照求盖章开始,我的眼泪就跟着他们止不住的涌出,面对了现实又如何?无法改变,接受现实如此之难,难得让自己必须承认他已离开,守护妈自责愧疚没有接到儿子最后的电话,因为知道他在最后时候在找自己,所以在出事后从来不关玄关的灯,守护爸未能陪伴家人的歉意和悔意,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和温情,适时提供帮助和关心,这部片子带给我深深的感动,虽然是平淡生活没有冲突的话语,但是电影里人物的情绪起伏却在逐渐变化,都显得克制,没有废话,感觉节奏比较慢,却不觉拖沓,导演把生活中的人们心里的创伤就这样摆在观众的面前,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创伤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和理解,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和解决难题的智慧,值得推荐。
可以感动到泪流的电影,在不知道男女主人公失去孩子的开头,电影淡淡地流露出忧伤气氛的情景很对,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悲催一开始就感染到了,这不是一部大开大合浓情气氛的电影,相对而言细碎的生活真实而真诚。
男、女主人公的有声无声表达,慢慢地观影的人也理出大部分的头绪,两个演员表演非常到位,特别是妈妈隐藏不了对儿子的思念悲伤迁怒于小女儿,虽然失控可是我们看到她没有疯狂,过后向女儿道了谦,这样的表达爱是有声的又是无声的,导演、演员发挥出很高的层面、小女孩的笑与缄默小演员表演特别自然。
结尾部分为逝者纪念生日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同班的男同学伙伴、最后被他托举出水面获救的女同学、家长、父母亲、遇难的家属……说出了男孩这一生的生平伟大而平凡,特别感动的是那些叙述方式而不是那些悲催的泪场,当然也有为男孩骄傲灿烂会心的笑。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拍出了真善美和遭遇不幸家庭的心声,同情与爱心是不分界限和国度的,影片没有以隆重悲怆的葬礼作为场景而是以逝者身后纪念生日会为主题,电影语言的方式不以正面走入观众的视觉、而是以亲情、家庭的背后用心灵温暖人心,在现实中也有遭遇不幸的家庭,这部电影对它们说:思念永不说再见!
可以感动到泪流的电影,在不知道男女主人公失去孩子的开头,电影淡淡地流露出忧伤气氛的情景很对,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悲催一开始就感染到了,这不是一部大开大合浓情气氛的电影,相对而言细碎的生活真实而真诚。
男、女主人公的有声无声表达,慢慢地观影的人也理出大部分的头绪,两个演员表演非常到位,特别是妈妈隐藏不了对儿子的思念悲伤迁怒于小女儿,虽然失控可是我们看到她没有疯狂,过后向女儿道了谦,这样的表达爱是有声的又是无声的,导演、演员发挥出很高的层面、小女孩的笑与缄默小演员表演特别自然。
结尾部分为逝者纪念生日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同班的男同学伙伴、最后被他托举出水面获救的女同学、家长、父母亲、遇难的家属……说出了男孩这一生的生平伟大而平凡,特别感动的是那些叙述方式而不是那些悲催的泪场,当然也有为男孩骄傲灿烂会心的笑。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拍出了真善美和遭遇不幸家庭的心声,同情与爱心是不分界限和国度的,影片没有以隆重悲怆的葬礼作为场景而是以逝者身后纪念生日会为主题,电影语言的方式不以正面走入观众的视觉、而是以亲情、家庭的背后用心灵温暖人心,在现实中也有遭遇不幸的家庭,这部电影对它们说:思念永不说再见!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给予他安慰,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罪恶难赎。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及事件,沉船事件一直处于暗线,父亲的归来,父女之间感情的重新积累,还有一直试图修复的夫妻关系,才是故事的主线。让人哀伤的是,无论是父女情,还是夫妻情,当正日每每想要用尽全力去修复时,就会触碰到最为敏感的部分,死去的儿子是他们一家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障碍。
影片没有描写灾难,却从灾难过后遗属的悲痛中,揭示了灾难的残酷。一家人因为亲人的遽然离去而陷入绝望,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并在亲人的生日中,再次感受到亲人就活在自己的心底,永远不会分离。影片以沉重的基调,充满悲情的镜头语言,以及偶然间的神灵闪现,完成了对灾难重创后心灵愈合的整个艰难过程。其中有自我的迷茫,有他人的帮助,有社会的援助,心灵慢慢的走出痛苦和绝望,悲伤和孤独,走进一片灿烂明媚的阳光之中,走在逝去亲人天使般的目光之中。而天使的任务,就是在冥冥之中,一直看着你,一直守护着你,希望你一切平安,一生幸福。
2014年4月16日,一艘名为“世越号”的轮船,在前往济州岛的航线上意外沉船。当时船上有476名乘客,事故造成304人遇难,142人受伤,9人至今下落不明。船上大多数乘客,都是韩国檀园高中的学生。事故发生之后,许多家庭都陷在了失去儿女的悲痛中。这场事故摧毁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 这个家里,在国外工作的爸爸正日因突发事故而坐牢三年,大儿子秀浩意外离世,只剩下妈妈顺男和小女儿艺瑟相依为命。长久缺乏父爱的艺瑟或许早就忘记了父爱为何物,而思妻女心切的正日一出狱便在妹妹的陪同下去探望她们。结果可想而知,他吃了闭门羹,多年的缺席带来的是妻女对他积怨已深。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试图从接触女儿开始。即使正日对艺瑟有些不知所措,感到十分紧张,但他还是每天接艺瑟放学,日渐了解了艺瑟,知道了艺瑟因为哥哥的意外离世而十分惧怕水,甚至不敢下浴缸的秘密,并且父女间约定好不告诉性急的妈妈。不只如此,他也开始慢慢勇敢面对大儿子的离世。 沉船事件后,有公益机构组织遇难者家属去给离世高中生过生日,借此契机,正日走进了秀浩的房间,突然他发现他对儿子是如此的不了解,那些错过的父子时光再也没有也不会有了。最后他发现了在儿子抽屉里的护照,从妻子那里得知是儿子为了陪胆小的妈妈去越南看他才办的,知道如此真相,他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复。 最后的生日会,他从别人了解到更多关于儿子的事,明白了他的懂事、孝顺以及这么多年来他代替爸爸对妈妈妹妹的陪伴与爱护,也明白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缺席有多混蛋,更明白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深。最后,他泣不成声。很多时候,父爱无声,但疏离是相对的,或许我们子女可以主动去拥抱父爱,表达自己的爱。那么到时候,遗失的美好或许更少。
歲月號這樣一個話題卻只拍出了強行催淚而沒有真正的悲傷實在太可惜,整個催淚點也全都靠兩位演員的表演,全篇就看到導演說“素媛的爸爸+密陽的媽媽,給我哭!”
对背景并没有那么深的了解,但演员表演实在催泪,老薛的哭戏简直了!(加一星)看过太多人的不幸,也有太多感同身受……
灯暗了又亮,我走了又来,你会不会笑?入梦了又醒,我来了又走,你会不会哭?
倒是很喜欢导演在大部分时间营造的那种淡与平。薛景求和全度妍都有着超级一流状态的发挥,虽然女主的角色与《密阳》有些重合;警局那一场戏看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痛苦需要痛哭,可还是得活下去。
你有过给已经不在这个世上的人买衣服然后还挂在她衣柜里的经历吗?我有。
最后老父亲爆发那段我真的哭死了,哭得头疼。但是我作为一个颜粉还是要说老薛真好看啊,最后在阳台那段我他妈一边流泪一边感叹这个男人真他娘的好看啊!!!
8.9/10 一部素材比成片更有分量的电影。以一场让人心痛的灾祸为底,再将镜头对准留下的人已是核级催泪弹。再配上优质演员的神级演技,想必没几位看客能忍住泪水。但去掉素材来看,几次的转场和部分细节都没能合格。而不合氛围的硬广和几处过度用力的场面也极其使人出戏。虽离佳作仅差一步距离,不过考虑到现实意义,还是值得推荐的。
你不能理解有人会永远沉浸在哀伤里?不能理解有人坚持折磨着每一个相关的人?不能理解有人还在一直死磕讨说法?“死者为大”从来不是可以麻木接受真相被掩盖的理由,却成了伪善者嘴里最恶毒的敷衍!生命被无辜浪费,除了悲伤,没有一件事是对得起还活着的“遇难者”!
三星半。就说这部怎么就拍得那么《密阳》呢,把全度妍和薛耿求的角色单拎出来,也都像是从李沧东某部电影里走出来的,结果导演还真就跟《密阳》有关系…新人导演拿到一王一后的配置,再加上这么个伤痕题材,显得手足无措也可以理解(生日会一场拍得太生硬了),而且这种往伤口上撒盐的拍法也很难被买账(纪录片或许还好点),拍得也有点半公益的意思,棘手的任务都交给演员了,不过表演是真稳,全度妍基本上就是演了个《密阳》里角色的十年进阶版,押一个青龙影后。
世越号的故事仅仅是看文字描述就让人悲痛得不行。比起纪录片的残酷,这部关注受害者家属心理的电影更多的是温暖吧只是,电影总是叫我们释怀,但经历过这样事的人又怎么轻易和解?他们的绝望不会减少,只会与现实妥协变成一句“过去了”电影题材是好的,但是好像没有达到期待的高度,一切处理都太平了,只有最后的生日会打动人,如果没有世越号背景的加成,就真的是特别平庸之作。但是好在没有廉价的煽情,演员的演技出色,特别夸夸薛景求的哭戏,从压抑到崩溃的情绪转变,太戳了!
“经历那种事还没事的话,那才叫不对劲儿吧。”没有一个世越号沉船的画面,却犹如亲身经历过一般,心痛不已,流泪不止。
温顺的爸爸第一次发火 是在妈妈冤枉他想要那笔救济金的时候 钱啊 人人都想要人人都需要 但是心里放不下孩子啊 不想就这样被国家一笔带过啊……车坏了不能换又怎样 到处求职碰壁了又怎样 债务缠身又怎样 跟儿子性命比起来 尊严还是远远重于那笔钱。最后生日会那段真的哭死了 只有死去的人才永远微笑 活着在追忆的才会痛苦万分 然而如果我是宥浩我会想 爸爸妈妈妹妹 都别哭了 好好继续生活才是最让人安息的。看那灯一闪一闪的 像不像星星在微笑呀?
凭什么要让普通人因为国家的错误承受如此的痛苦?如果连纪念都没有,我们还要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節奏失當 共情失敗 最後生日會尤其不喜歡 對於沈船事件沒有(或者無法)有力批評也就算了 生日會那場戲完全就是漫長又胡亂的堆砌 目的只有催淚 但又催得很生硬 我全程只想問excuse me
电影不提事件本身而全部着力于事件之后的创伤。只有四分之三的残缺家庭,应对创伤后遗症如何释怀,互助小组的哀悼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再揭伤疤尚且要打个问号。但是一路强行煽情到底,实在是太过犹不及了。
说实话,拍得一般……不少地方更多是种刻意的安排,那些悲号、飙泪由于安排的痕迹看起来苦难深重,其实不够苦,妻子对丈夫的怨恨就那么一点吗?一个“完美”的儿子活在了大家的回忆中,于是释然了?不够,真的不够
失去色彩的妈妈,突然亮起的廊灯,不愿再走进大海的妹妹,皱皱的爸爸,边边角角都很到位了。
几年过去了,父亲隐忍着的痛苦,母亲丢了魂似的悲痛,女儿经常受到母亲的苛责,既比同龄人成熟又十分可怜、无辜。事故后幸存的孩子不愿意面对遇难孩子的父母,过着与期望不同的人生,并没有因幸存而快乐,似乎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也许他们再也走不出来了吧,离开的人永远地带走了他们的快乐,特别是错过儿子最后人生的那位父亲。
眼泪根本止不住,哭到脱水。#HKFilmart Market Screening
“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说话之前暂停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