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在我以前的认知里,一场表演,就是歌手一个人的自嗨,其他的伴舞什么的不过是突出歌手的音乐而已
看了碧昂丝这个,震撼到我了,整个show 才是碧昂丝的作品,而不只是音乐,包括伴舞鼓手等等,所有所有都是这个大秀的一部分,一起构成了这个精彩的表演,没有一个是多余的,每个都是亮点
我终于懂了,碧昂丝的表演算是一种文化现象了,流行文化,震撼人心,好的流行表演,真的是可以走心的,跟你的心里产生某种共鸣
这个背后就是碧昂丝的努力和坚持,还有女性的力量,所有人都应该认同自己的种族与文化,而且值得被尊重,年轻人更应该看到,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值得被肯定,很有可能就变成现实,所以just do it!
打五星的时候第一次希望还有更多的星星可以打满。概念,服装,舞台设计,歌曲选择和编曲以及局长的live表现全部都完美无缺,精彩绝伦,顶级Slay了。记不清多少次起鸡皮疙瘩,特别是新曲老曲的一些remix,很惊喜,还有这次coachella局长的标志独舞,看了让人真的很想去学。因为是两场的表演,不同的服装,同一首歌的剪辑一秒由黄变粉超酷的!看完不禁打脸回想,去年为啥不看第一场的全程呢,不过这个剪辑的更好看。
一直也知道局长是个超级认真的歌手,但是看了中间穿插的关于她怀孕生子,准备表演的幕后,真的觉得洋塞把自己逼得太狠了。连她自己都说从这次coachella 学到了一课,再也不要把自己逼成这样了。除了常年跟着的伴舞,舞台上每一个舞者每一个乐手每一个和声都是自己亲手挑出来的,甚至服装的细节,超多工作全部亲自出手敲定。这个女人真的!瑞思拜!!还有,幕后有一幕,洋塞穿上了Formation 巡演的表演服,超级开心,和丈夫视频分享,说穿上了而且是能拉上拉链的那种,卸下表演人格的洋塞真的很小女生的感觉,很可爱。
合作舞台喜欢真命天女的重现,Say my name,Say my name~又是一声鸡皮疙瘩~ 还有和妹妹Solange的嬉戏舞蹈,Solange真的是好灵动啊!像个精灵!
写这些的时候正在听Homecoming 的live专辑,突然想到“吃CD”这种说法,我想说局长已经远远超过这种说法了,几乎大多数都有舞蹈表演的情况下,局长的情况下就是跳着powerful dance 的美丽CD机了。(哈哈哈误)
看完标记完,补今年的coachella表演加入清单,强烈期待Formation巡演的影片,以及下一次beychella!
(呜呜呜好想看Queen B的演唱会,观众好幸福,人生必须要看Beyonce 和Lady Gaga 的演唱会!!!)
netflix出品的一部关于碧昂斯的纪录片,记录了她在Coachella音乐节上的表演,以及穿插讲了她准备这场表演背后的故事,很震撼。
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 Beyonce本来准备之前一年就上Coachella的,但是因为发现怀孕,而推后一年。即使是天后Beyonce,怀孕生子(她是双胞胎),也非常艰难。
- 产后她体重两百多磅,为了迅速瘦身,她用了极端节食法 - “no bread, no carbs, no sugar, no dairy, no meat, no fish, no alcohol”,令人佩服的毅力。
- 在一场表演中融入很多巧思,借此提升整个种族的认同感,光芒四射非常有力量。
- “I learned a valuable lesson: I will never, never push myself that far again. I feel like I’m a new woman in a new chapter of my life and I’m not even trying to be who I was.”
关于舞台效果,关于女性主义,关于黑人文化,更重要的是关于我自己的困境,以及要获取的能量!!
~
前天听播客末尾在推Beyonce的这部homecoming纪录片,好奇又点开来看了。为什么是又呢,因为之前就打开过,但是歌曲都没怎么听过,没看下去。但这次,也许是内心成长了,我开始能够欣赏Beyonce的美,举手投足全场slay的感觉,舞蹈里传递的力量感,张扬感,这是我眼下最需要的女性模版!!
图片太多直接放链接了!
从前年就开始有传闻说存在Bee和Netflix的合作项目,之前包括从YouTube上撤下现场粉丝摄制的视频等众多举措让很多粉丝都会猜测这个合作项目是Formation World Tour(下文都用FWT代替)的巡演DVD。现在答案揭晓:是去年Coachella的现场实录纪录片。
这就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Bee会选择去发行Coachella的纪录片而不是FWT的,因为如果纯粹讨论现场效果的话,自己的巡演自然会有更好的硬件条件(FWT数不清的华服,可以旋转的四面屏幕,等等...)(其实可以看出Coachella现场的一部分是取材于FWT的,比如L字型衍生舞台的设计以及使用。不过相比于Coachella的现场,Formation World Tour的延伸舞台上还带有一个水池,唱freedom的时候使用,这一段我特别喜欢所以要特别note哈哈哈哈)。所以为什么Bee要选择发行Coachella纪录片呢?在我看来有两点:
1. 对黑人文化的致敬以及宣扬。相比于FWT,Coachella这个平台的定位,面向的观众群体会更加广阔:FWT更像是很歌迷一起的party,而Coachella更像是对整个世界的展示(Coachella这几年的发展不用说了,不止是一个音乐节而已了,更是一年一度的social event,媒体甚至冠以低配版met gala的名称,去不起met gala但是可以去Coachella)。Bee要在这个最大的舞台上,向所有人宣扬属于她以及她的种族的文化。
2. 人性的流露。熟悉Beyonce的歌迷都知道,作为对自己个人形象以及私人生活的严格保护,从同名时期起Bee就开始断绝媒体采访,就连上Vogue杂志也将采访替换成了自己写的一封信(之前是哪个媒体写来着你能在杂志上读到有关Beyonce本人最私人的信息不过是她喜欢吃披萨)。在这样的前提下,音乐成为外界了解她的唯一渠道。在这唯一的渠道里我们看到Bee的是专辑一发行即大杀四方登顶全球榜单,为推出个人品牌Ivy Park造势登上ELLE封面直接全球各版reprint,现场表演的超水准要求(还有谁能要求VMA妥协给出十几分钟的表演时间?)... 甚至还有Begency这个词被创造以及SNL拍摄的短片。真的是在造神了(格莱美表演造型直接就refer了印度神教中的母神形象)。但是在Coachella纪录片里,我们看到Bee在生产过程中患上高血压等疾病,产后发福的样子,恢复到可以穿上从前演出服后的喜悦(我听到Bee也跟我们凡人一样要节食真的有够震撼)。(My girl)Janelle Monae今天发推说“she didn't have to give us this but she did” (动词都不敢用share,Begency势力控制地球罢了)。Beyonce选择和我们分享这一切,选择坦诚自我,展现自己的一切弱点以及“人性”,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inspiration,真的很勇敢也很无私。
爱这个女人罢了。另外FWT的DVD我也想要看所以请她赶紧发一下哈。
(P.S. 靠着记忆写的没查资料所以有些小点可能有错误如果大家有看到可以给我指出来)
2009年的时候,我还在一家国家日报当记者。像我这种虚荣浮华的男妓者,平时只能写写时尚、艺术之类的。我们这种想要当中国的纽约时报的宇宙级大报,头版一般都是国家发布政治经济数据的,大人物们又出访了哪个国家之类的新闻。像我这种虚荣浮华的男妓者,写的时尚艺术的稿子在编委来看,都是不入流的。总之呢,像我这种虚荣浮华的男妓者,是和头版无缘的啦。
10月,Beyonce要来北京开演唱会,我的编辑就把媒体票留给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当时Beyonce是我的女神,当时Single Ladies火出天际,我身边的所有基佬和胖妹都录了那一段oh uh oh的大腿舞。
我去五棵松体育馆之前,编辑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带着电脑去,边看边写稿子,明天要发头版。”
后来,我就有了人生第一篇头版稿子。
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她唱了什么,只记得有Brokenhearted Girl和Single Ladies。座位特别好,我看着Bee姐穿着白纱露着大腿,向我(舞台)奔来,灯光打在她身上,跟披着月光一样。当晚,我绞尽脑汁,写出了在报社写过的最精彩的几句话:The superstar switched costumes several times, morphing her stage persona from that of a "moonlight goddess" to a beautiful bride, an S&M leather queen, a sexy android, and a human-leopardess hybrid between songs.
十年过去了,Bee姐结婚生娃,又出了好多新歌好多专辑,我完全没有印象了。看到她上个月出了一部纪录片《Homecoming: A Film By Beyoncé》,立即决定抽时间看一下。
既然是纪录片,当然期待就有点不一样。刚一开场,被一首熟悉的《Crazy In Love》所震撼了一下,顺手给F哥发了个微信“妈呀,太好看了,一定要看”,结果,越看越不对劲,虽然是纪录片,但是根本就是几场演唱会的剪辑啊。我立马再给F哥发了过去“我收回刚才说的话”。
然后Bee还故作聪明地在歌曲之间穿插一些她想探讨的问题:黑人音乐、黑人文化。但是又完全没有说清楚,探讨得也毫无深度,只是录了一些她为了这次演唱会排练的片段,大家的口述。我想要看的心路历程,困难苦难,成名获利的问题,全部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Bee姐在这部纪录片里,把自己塑造成了黑人女性的成功典范,为了种族问题摇旗呐喊的文化英雄。
但是问题是,Bee姐这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哪来的勇气把自己塑造成这样的黑人文化的女英雄?她的成名就是她老爹给安排的路好吗?组队“天命真女”的时候就一人站C位,被大家嘲笑说是“碧昂斯和她的伴唱”组合了。到后来又闹出偷歌之类的八卦,更让人觉得不可信服。她在流行音乐上对黑人音乐的探讨的确功不可破,但是非得给自己附加这么多标签,让人觉得有一种刻意的做作感和紧绷感。
更糟糕的是,分明是一个演唱会的品质,非要冠上纪录片的名,加一个“A Film By Beyoncé”的副标题,故作深沉地讨论种族问题。
还不如像Madonna,Kylie Minogue,或者Taylor Swift,干脆就大大方方地直接出演唱会DVD呢。
回头再看十年之前的这篇稿子,“morphing her stage persona from that of a "moonlight goddess" to a beautiful bride, an S&M leather queen…”,我自己倒觉得这句话真是精美无比,但是,当时的头版编辑应该翻个白眼,心里默默地骂了一句“什么鬼啊”吧。
By the way,我后来才搞明白,这篇关于Bee姐的稿子,为什么能发到头版头条了——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六,这一天的头版,最不重要的头版。
养育的话题在Life is but a dream与同名五分小短片中已经有详细述说,这个故事与现场的记录的主题是在三步骤之后,也就是自第五张专辑起的个人——家庭——社会路线进行延续创作的思路。家庭三部曲讲述的是婚姻、家族与资本,Everything is love未能成为完美的终章。而在这里,她的目的是成为种族的代表,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记录,是继承,是榜样,以及些许关于母亲的深度关怀。当代虽然有很多流行巨星,但有能力对下一代作出启示其实寥寥无几,从TS、LG到她,都完成了不起的作为。Work hard and get what you want,再真实不过。这场长跑赛走到这一步,终于成了一个图腾了。为她感到高兴。
SLAAAAAAY,虽然并不算是我喜欢的音乐,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高质量流行舞台。喜欢背后表达的理念:团结平权开放自信接纳自己,老生常谈却很重要。
不是yonce的粉丝,音乐作品也只听过个别几首hit,有时候也想diss yonce趾高气昂的姿态,拥有好作品的歌手多的是,你嘚瑟啥?....但近年从yonce各种live performance的呈现,她真的是我见过最负责任的艺人之一,简直就是行业标杆,从各个细节最自己负责,挑不出毛病来,homecoming就是最好的见证啊,一个音乐节,yonce完全可以就随便唱唱,就能赚到无数吆喝,结果愣是把一个音乐节玩儿成了自己的主场,这种侵略性的表演,近年基本为0,看纪录片的时候,现场的每一秒钟感觉都是yonce深思熟虑带着侵略性呈现给观众的,每一秒钟都布满了yonce对艺术对音乐对黑人群体的负责,看完以后,就觉得当今乐坛好像真的只有yonce能做成这样,服了。我以前觉得同样具有侵略性的还有lady
哇,我在现场☺️
我在网飞看了Katy Perry、Taylor Swift和Beyonce的演唱会(纪录片),也看了些男明星的,发现女Diva从场面灯光舞美编排都碾压男明星的演唱会。女性需要比男性优秀很多倍,才能站上同样的高度被更多人看到。世界对男性真的太友好了。这场homecoming应该给很多黑人舞者创造了工作机会,有机会有工作才有一切。碧神局的伟大,无需多言。唯一的问题是纪录片拍摄的手法过于炫技,一看导演,原来是本尊。
I'm not sure, besides slaying, but there's something missing.
就是那种,我iPad内存只有32G,我看完后还是要把它下载下来的,那种好看。看多了东亚国家女团充满性暗示的取悦男性群体的编舞。这种”别惹老娘,小心我把你头打爆”的编舞看得人更畅快。女性要选role model,这种的靠谱很多我觉得。
看了一半Homecoming纪录片,我只想说碧昂斯这个女人太厉害了,没人能想到17年从怀上双胞胎到生产再到Coachella经历的一切。BeyChella的精密编排,社会意义以及文化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在这个十年内都没有任何人的表演能够超越Beychella,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出现,碧昂斯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好的表演者,没有之一
非常值得一看,Beyonce的头发也太飘逸了吧!她到底在舞台上安装了多少个鼓风机啊!
请问Beyoncé的缺点是什么?就是【没有缺点】本在17年接下的Coachella因为怀上双胞胎而推迟到18年,正是这不期而遇的礼物赋予了Beychella更饱满的意义。被军鼓团、管弦乐、合音、舞者簇拥着站在金字塔顶,为女性,为种族,Beyoncé成为了孕育best party的party的伟大领袖。Beychella! What a show! So monumental!
真的很强的力量,参与了这类演唱会之后感觉很不一样的是关于气氛和故事的经营,视觉的呈现是串联和力量的极大输出
完美无瑕。同名专辑是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生命力;homecoming则补全了lemonade尚未完全的那部分,她作为黑人艺术家的生命力。90末00初那帮女歌手的争霸终于在20年后的今天落下帷幕,皇冠属于Beyonce。有些陈腔滥调,但她可能是最后一个能站到这里的大众明星。后继者Rihanna越发随意散漫,有同样的傲人天资,却无这样步步为营的企划与野心;Taylor Swift则在构筑流行帝国的路上越走越远,虽然作品质量仍然很不错,却看不到爬上如此高地的希望。
只是有一个小问题,我真的想了很久一直都想不通,你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们都是碧女士的粉丝,你们一定很聪明。碧女士一边吹鼓风机一边唱歌真的不会肚子疼吗?
Bey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吗?如果有哪怕一点,你怎么会过着这样的生活?你真的配做她的粉丝吗?
救命,碧昂丝已经不是人类了。
现场部分虽然来回切画幅还一直变会有些晃眼,但是两场mix起来的确有1+1>2的效果。产后回归那一段,真的是那句老话的真实写照:天赋如此好的人,还这么努力,我怎么还不去运动?
有人批评碧昂斯太过沉迷于把自己塑造成“伟大”;我说不是,她无需塑造,她就是“伟大”本身。
What I really want to do is be representative of my race...of the human race. Tell the truth. Live in the present.Don't deny the past. 剪辑可以变装,比Live还好看,我这么不会欣赏流行音乐的人都被燃的不行。大学同学给我买了5月24的李宗盛演唱会票,更期待了。音乐真的很有力量,看完一半,一下子被鼓舞到了,难怪那么多人爱她。
上帝把本来用作创造别人的材料都拿来创造beyonce了!THIS BITCH?! She SLAY!!!!!!!!!!
一个女人的史诗。洋塞的Live不消说了,最难忘的还是Solange欢呼雀跃地跑上台,三十多的一对姊妹也不管是几个孩子的妈了,在台上开怀大笑四仰八叉,好像还是《Life Is But A Dream》里在草地上追逐的俩小姑娘,这真的太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