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部电影,前半部让人击赏叫好,后半部却充斥水货,当然这是一件让人倒胃口的事。
坪田义史执导的《贝壳收藏家》(2016),这部根据美国小说家安东尼·多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便是这样,上半部的诗意,对应着下半部的混乱,让影片失去应有的整体节奏、谐和与美感,实在令人遗憾。这当然涉及到导演的全盘掌控能力。
但电影的摄影画面,让海洋与角色融为一体,幻化为一种魔幻之美,令人惊叹,可谓美的精湛,美的纯净,美的蔚蓝。摄影师芦泽明子曾跟深田晃司、黑泽清和广木隆一等著名导演合作,极富想象力。
为再现盲人对于世界及病人中毒后的想象幻觉,导演还专门请来了抽象摄影导演牧野贵担纲拍摄,玄秘又曼妙。音乐也极有韵味和动听,契合了人被海洋包围的幽密情境。为此,导演专门从纽约请来了爵士乐手比利·马丁创作。
1975年出生的独立导演坪田义史之前拍过《美代子阿佐谷的心情》。他特别欣赏1963年出生的男演员中川雅也的实力派表演风格,其实中川雅也2008年才开始电影表演,他本身即是享有盛誉的小说家、画家及摄影师,2005年那部畅销长篇小说《东京铁塔》就是他的代表作。
同时他出演了《东京铁塔》《如父如子》等电影。堪味的是,因影片的角色是一个盲人贝壳收藏家,为了逼真,他戴上隐形眼镜,片子演下来,他的视力真的下降好多,为了电影,他也算是拚了。
片中饰演飘洋而来的患病女画家伊津美,乃是1972年出生的著名女演员寺岛忍,其演绎角色的能力,少有人及,尤其是表现那种孤独、散漫及游离的特质,极为精到。她出演过《导盲犬小Q》《东京铁塔》《候车室》《爱的流刑地》等影片,当然,让她最为出彩的是《振荡器》,也是我这十多年喜欢的影片。
片中另一个女性角色,便是桥本爱饰演岛主女儿岛子,这是一个地道的即插角色,无法释放桥本爱的表演天分。1996年出生的她,出演了《寄生兽》《小森林夏秋·冬春篇》等片,都赢得不错的口碑。
影片选定在冲绳外岛渡嘉敷岛拍摄,面积15平方公里,二战的冲绳战役,美军登陆时,岛上368名原住民竟然愚蠢地全部自杀殉国,看看这愚忠有多害人。之后,这个小岛再无人居住,只留有残朽的栈桥。
我之所以说《贝壳收藏家》上半部充满诗意,这种绝美的情境,尽可想象一下,一个盲人老者,每天拄着拐杖来到海边,捕摸各式各样的活贝壳,然后来到太空舱般的房子,必须煮熟,根据不同形制的贝壳,拿出不同的钳子及镊子夹出贝壳肉,再经过细心打磨,便成了一件件独到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对于盲人老头来说,他从中体验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舒心质感。
话外音的他说,贝壳是仅次于昆虫类的第二大生物种类,11万种,贝壳的生命体当然是依靠贝壳生存,这是一种安全机制。这就好比人类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外壳,人类才能安然无恙,免于可能的天灾人祸。
但影片的此类表达,在后半部过于生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在影片中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诠释,无须如此呆板和说教。
当伊津美因患不明皮肤病昏迷后,飘到小岛,他发现后,艰难地安置于他的小屋,经过他精心照料,几天后醒来,但她红疹的病情仍持续。当看到他用镊子取贝壳肉后,她好奇地问贝壳肉不吃吗,他说我从不食用贝壳肉。
她罹患的这种神秘流行病,老头从收音机中每天都听到病情的蔓延趋势。当然,也让她痛苦难耐。这如同韩国那部《釜山行》流行的丧尸病毒,日本全境也开始弥漫这种皮肤红肿,迅即让人失去知觉的皮肤病。这当然涉及到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
老头在捕摸贝壳中,他摸到一只芋贝,剧毒,蛰到即失去知觉,不久即会死亡,岩井俊二的《梦嫁新娘》中的真白最后死亡也是手中握有剧毒的芋贝。看来日本周边海域的确充斥着这种喜性温暖海水的芋贝。无意之中,伊津美在屋子理东西,被那只芋贝蛰昏,诡异的是,以毒攻毒,竟然让她死而复生,如同她说的生命得以重生。
原来她是一名画家,她兴奋地在墙壁上涂抹了一幅抽象画。但她的复元,反而完全把收藏家的生活打乱了,二人发生了冲突。她原本想改成画室,就在这跟老人一块儿生活。
由于老头执意要恢复原样,她只得不舍地离开了小岛。继续在岛上的他会孤独吗。如同她问过的,他回应说孤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只有年轻人才会感到孤独。
流行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岛主专程请他出山去诊治他小女儿的病,要不然就会赶他出岛,砸烂他的贝壳收藏。他只得出岛给岛子治病,只不过还是让她拿着芋贝,蛰后即愈。
之后,痊愈后的岛子来到小岛,但老头不再摸捕贝壳了,因为从日本赶来无数的病人,希望老头帮他们治愈,他已经从贝壳收藏家变成了他们口中的“医生”。
这时,连他一直在非洲做志愿者的儿子小光也莫明的赶来,跟父亲说了一通莫明的话,无非就是生态环境之类的对话,父亲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适合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他也说到母亲认识了一位好男人,正准备结婚,暗示父亲该做点什么。
所以我说,影片的下半部真是糟糕透了,如果跟伊津美的戏份继续演绎下去,当是一部完美的影片,可是她一离开岛屿,老头的魂丢了,影片的核心部分也失去了。
没来由的是,儿子小光死于海滩上,手上同样是攥着一只芋贝,生死都与芋贝相关。由此,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既矛盾又彼此牵制,就看人类如何善待它了。蛰与被蛰,好像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片尾,海滩上,一只活贝叼着矿泉水瓶踽踽独行,显现了被蚕蚀的海洋空间。这种生态理念的阐述并没有错,只是影片并非纪录片,而是地道的剧情片,如此这般生硬强插,就显得幼稚赘余了。
老头呼天喊地想找到活着的芋贝救活儿子,却一头栽进了大海,幸而岛子救起了他,这可谓反哺之施吧。只是可惜了桥本爱出演的这个打酱油角色,“陪太子读书”都说不上,权且当作惊鸿一瞥吧。
影片中老者的拐杖,太空舱般的小屋和送淡水往来小岛的小船,还有岛边海里游戈的各种鱼类、生物及贝壳。人探秘于大海,大海也试探于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的探秘,这本就是一个恒久的生存对峙。
最后两代人,岛子跟随着老头来到海边,遥望着无尽的海洋,这个远景的长镜头,让人感到人子在天地间的微渺,被大海包围,只有听命于大海,才能安然下去吧。也罢。
2016、11、3
大自然将麻木的人类唤醒,人类却反过来更贪婪地索取,环保主题显而易见,不过导演的文艺腔太重,不到九十分钟的片子硬是像两小时,且其中还夹杂了反战元素,未免想讲的太多。
其实莉莉黍盲人演的还是蛮好的 另外汉纸love基本没戏份的:)
浓浓的环保题材,掺杂了人性的思考和反战的暗喻,想表达的很多,导演叙事能力略显不足
瞎眼的利利·弗兰克好有派头啊。
学生作业水平。立意本身就是不自洽的。叙事残废,导演只想抒情。人设、台词、剧情的转折都在硬拗,并无内在逻辑,除了Lily Franky的表演外,其他几位素养优秀的演员在剧中的表现基本都被突兀的人设和台词带歪,可以用发癔症形容,不是正常发挥,大概听令于导演也只能如此。不如去看吕克贝松<big blue>
贝壳果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当然,人心也是。故事平淡得甚至有点过分,围绕着剧毒的芋贝神奇得治好了怪病,由此牵扯出一个避世的收藏家和一群自私的灵魂。电影是文艺风,画面有些慢漂亮的,毕竟风景,但居然还参杂了一些反战的模糊画面,简直煞风景而且有点强行植入的感觉。中川的表演很内敛
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并不能健体啊愚蠢的人类!感觉很自我矛盾,一方便不停表达每个生物都需要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一方面又残忍煮掉活着的贝类就为了取壳,它生活在适合自己的地方了你凭什么生煮了它?你装的太高上大了闪着腰。桥本爱角色形象很美丽,纯白活着鲜红,但是戏份太少,跟池松壮亮也就一个对视
才华不够的话,野心最好也别太大。
虚头巴脑的
就看看池松。
配乐 画面
有质感,诸多画面很有形式感,很美,但是想讲的多东西太多,表现得略为过于用力。
说教的部分太多,剧情生造矛盾也很不自然
忧郁的环保题材。战争、疾病、生存、掠夺……人类的法则对立着大自然的法则。人类的欲望和自然的造化都让人不可思议。故事处理的很随性,像是在契合斑斓的贝壳吧。
《贝壳收藏家》既以环保为主题,又想谈谈人性、生命和生活的选择,于是给整成了满腔的文艺范儿碎碎念。最后火山爆发和其后无意发现新物种的桥段倒是将人类应当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的主旨表达清楚了。桥本爱打酱油。
就來看看池松壯亮...
求人治病之前先把人家给砸了?导演几个意思?况且,用“芋贝蛰一下得病的人就能治病”这不是知道该病能治的已知条件么?关男主毛事啊,自己下海挖芋贝就好了啊。
我是第一个标注诶。鹿特丹电影节看的首映,电影不评价,五颗星给美如画的我老公桥本爱生人。
神秘色彩、抽象意识、死亡体验,另类感官的心灵电影。温馨提醒:桥本爱充当对白不过三句的大酱油。
之前大概只是发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