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寻找家的艰难过程
总是在心情不太好时,找这部电影出来看,多年以来的习惯,以至于看了数遍到深入内心。
要说的是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是一部有关于家的电影。
那于女主角来说,幼时的家,是幸福地父亲一起,听父亲唱歌,由父亲哄自己哄着入睡。因为生计不得不离家的父亲走后,是她的祖母照顾她。战乱中不得不和其它的亲人分开,她一个人误打误撞踏上了欧洲的土地。接着是苏西的养父养母,即使是收缴苏西珍藏的父亲的照片,也不能抹杀她对父亲的思念。然后遇到罗拉,她好象她的一个姐姐,也从艰难的处境走出来,(貌似俄罗斯的难民)所以在她做出她的选择时我报着同情的态度,如果再遇一次战争,能活着生存下来的人,很难说不是同她一样选择的人。(原谅我的现实,魂断蓝桥之后,便理解了战争中生存下来的人是如何活下来的)这个姐姐也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她。吉普赛男友,是她的爱人,在我看来,吉普赛人和犹太人都很深的家族观念,因为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们都是有根而没有落脚处的族群。这也是他不能和她一起离开去美国的原因,因为他对她说过,这些都是他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家人,他要保护并跟随的人。他有他的责任,不只对自己所爱的人,也对自己的家人,族人,有着同样的责任。
我能感觉出苏西离开男友,他假装睡着,在她关门之后那双眼睛满是泪水,谁说强尼在剧里表现平平,比起后来的喧哗,我更喜欢那个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出戏的他。
到后来苏西终于到达美国,实现美国梦,并找到自己的父亲,找到她的家。
故事结局,好象是一个回归的格局,好象我们每个人,在外面辛苦一天,最后,能回报我们的最好的,便是回归到家庭。
最后,这部电影还告诉我另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我将一如既往地珍视这一部影片,到老死。
2 ) 挑个女孩做闺蜜
如果在片中的两个女孩——苏西和萝拉中挑一个做闺蜜的话,那么我挑的肯定是萝拉。
萝拉在片中是一个美艳精明,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诱惑各种有权有势的男人,借此一步步往上爬的“婊子”。不过我到死都会迷恋萝拉这种魅惑,有力量,有智慧,万事拎得清又靠得住,身无依傍却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女人。
这样的女友,带你领略巴黎的胜景,让你这个平凡的小舞女走上歌剧舞台,带着你逃离战火濒临的欧洲,帮你实现你深埋多年的心愿。在无依无靠的异国,她靠着自己的本事在世上生存打拼,却时刻不忘带着自己的朋友。反观细腻纤弱的苏西,尽管她默默接受了萝拉的所有野心和安排,却总带着一股子孤高的别扭劲儿。她那股子劲头,或许能送给那个狂妄自负的歌唱家,送给同样桀骜不驯的吉普赛人,但却无论如何也没理由送给萝拉。
如果我是苏西,在乱世中得一萝拉这样的女友,而我既没有她的美貌,也没有她的情商和魄力,更没法像她那样豁得出去,亦或者根本不愿豁出去。在她面前,渺小而笨拙的我,至少会收起那股子孤高——我永远不会让我的好友像电影中那样,在每次面对我的时候,面带羞愧,表情尴尬,眼神慌乱,言语支离。
3 ) 一个叫萝拉的女人
《纵情四海》中,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个俄罗斯女舞蹈演员萝拉,她从俄国拎着皮箱来到巴黎寻找机会。她歌喉不佳,会跳舞,但是会跳舞的多了,她远不是最好的那个。
她的最大资本就是高挑婀娜的身段,漂亮的容貌。她也野心勃勃地要凭借这资本爬上去,套住一个有钱男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在狭小的宿舍里,她津津有味地讲她的斩男经。
萝拉俄国口音浓重,虽然打扮得光鲜亮丽,也时常流露出出身的平凡,当然这些事情她从不和人说起。她受够了居无定所、穷困的演员生活。你可以说她爱慕虚荣,但想过得好这有错吗?
克里斯蒂娜里奇饰演的苏茜是个为了爱情故,面包随便抛的理想主义者,她爱上了流浪的吉卜赛男人。但室友萝拉一直是务实派,她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向往富裕,要做一朵富贵花,为此不惜委身于并不爱的男人。爱情对她太奢侈,她想过,但很快就放弃了。
萝拉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光鲜热闹,绝不要冷清寂寞。她有点浅薄,有点市侩,但她本质并不坏。
萝拉最后为了朋友离开意大利演唱家,踏上了去美国的船,她依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船上抓住机会结识了个富老头,兴致勃勃地说他会带我们去好莱坞。但是船被纳粹飞机击沉,她在游泳池里被炸死了。
如果是苏茜死了,观众也伤感,但是悲剧性没有那么强,因为她本来就是理想化的人物,她不看重世俗的东西。而一心向往富裕生活的萝拉死了,悲剧性就极其强烈了。
4 ) 纵情四海——视觉表演上的完美终究被一团乱麻的故事所毁了
Sally Potter作为这部电影的编剧及导演,真的需要学习一下,如何讲一个好故事😭而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电影从1927年(two站时期)的素联讲起,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是一个贫穷的俄罗斯犹太女孩,她心爱的父亲决定前往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他把suzie留在了当地,交给自己朋友帮忙托管,希望他到了漂亮国安稳下来后再接她过来和她一起,但就和所有电影一样,天不遂人愿,他最终没做到,suzie独自一人空留一个和父亲团聚的梦想在此处长大。后来,她登上了一艘开往英国的远洋客轮,在英国被一个不了解她的家庭收养。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
之后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suzie长大了,她的梦想是能够拥有足够的钱去美国找爸爸,而最赚钱的方法就是成为一名演员。在试镜后,她被一个舞蹈剧团看中最终辗转来到巴黎。在这里她认识了女演员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Lola的人设非常的单薄——她希望找到一个有钱人养自己一生。而她之后选中了自己的目标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她希望靠他脱贫致富。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suzie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话少的吉普赛人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
几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故事开始剑走偏锋,乱七八糟。Lola开始和Dante发生情感冲突——但是为什么?为什么dante那么反犹,为什么dante憎恨吉普赛人?为什么dante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而又为什么lola会认为这些东西和她的情感相悖?——她只想要钱不是吗?
与此同时,纳粹入侵了波兰,突然间,所有角色都开始觉得“我的时间不够了”,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但suzie与之不同,她选择留下,她要和caser在一起——同样,为什么?为什么她花了那么久找父亲突然就觉得自己的父亲可能已经死了,放弃了一整部电影的追求只是为了和caser在一起——为什么?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
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回答,一切仿佛是个谜,由观众自己去猜,如果你不是一个本来就对:多元文化主义、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了解的人,或者说你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那么你根本无法理解电影,也根本看不懂导演在干什么。
或许Sally Potter有一个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本质上来说这个故事应该是很有趣的故事,可我却无法完全做到和导演共鸣,导致更多的时间,我只觉得无聊了,从这个角度看,编剧对如何处理情感的转折,角色的转换,是有根本问题的。
再从表演的角度上来说,该片围绕着四个角色展开,故事的主线着重描写了suzie的故事,Richi也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是,她缺乏足够的台词,导演过于依赖于演员用自己的表情/肢体表达出和说台词一样的感觉———理论可行,实操不到位———同样在《剪刀手爱德华》中tim burton也是希望Depp用肢体/表情而不是台词来表达,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剪刀手爱德华》中只有Depp一个人是这样,这部电影里面所有人都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这为Suzie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但是也导致了致命的问题——观众对她几乎不理解了。但是richi的表演真的非常棒,她一度让我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但是最后,还是不能忽视🤣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Johnny Depp的表演中,Johnny Depp的caser表现的很棒,但是我无法理解caser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整体剧情的混乱再加上全片下来不超过50句台词,让我直到最后也无法理解caser对这个故事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这也导致caser和suzie的情感上面我只能感觉到演员间的化学反应,但是我却无法相信,好像richi就是为了爱而爱一样,这段感情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毫无意义。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
Blanchett也尽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挽救这个悲惨的局面,试图让lola从一个不受人喜爱不接地气不实际角色动机不明确变成一个受人喜爱接地气有实际角色动机的角色———这不可能。
John Turturro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精彩,他也为这部电影提供了最多的歌唱镜头,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音乐非常棒,我几乎找不到可以挑刺的地方,所以他在场的很多时间我稍微会容易集中注意一些,但是同样,他的任何行为也很不明确。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
但是在这一场灾难中却诞生了一个不错的情感支线——lola想要离开,又不想要离开的挣扎,对于自己最好朋友被伤害的视而不见;dante过于想要融入上层社会,却始终卑躬屈膝无法直起腰板越陷越深,他们两人的挣扎我看在眼中,我觉得还不错,虽然我还是想问很多为什么。
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
整体下来,我愿意给全体演员的表现打10分,背景音乐或者说是歌唱部分也都是一流的水平(8/10),但是如果说能在整体的故事情节(4/10)上下点功夫,一切会更不一样吧。整体评分6/10,推荐指数:不太推荐(如果你只是喜欢德普,不如看剪辑,时长真的很少)😭
5 ) 纵情四海
从俄国出发,经英国、法国,终至美国,一场无望的恋爱,一位挚友,一次历经二十年的寻父之路.
每个人的一生也许要追溯要用一些关键词来表示,大约很多都能忽略不记,很多东西经过沉淀像被水漂洗,渐渐浮出颜色
若要把Fegele的最重要的事做记录,我会把与Cesar的相遇排在首位.虽然这场人生之旅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故事开头出现的唱着歌剧“采珠者”里的咏叹调“令我无法忘怀的歌声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的父亲,至今我仍然记得他用淳厚的嗓音唱着的曲子,慈祥而又有安全感.在当时的Fegele的生活里,歌声与父亲是最重要的,虽然不断遭受恐吓迫害,但仍然不失为单纯与美好的生活.然后父亲决定去美国,寻找一份工作,然后将她与奶奶接过去.
于是故事开始展开,洗劫,逃难,去美国。然而,最后她却乘上了一艘去英国的船只。
预告片里用to find her vioce来形容她的巴黎之路,遇到野心勃勃的洛拉.当洛拉爱上意大利歌剧歌唱家丹蒂-多米尼奥(Dante Dominio时,我对她的一丁点希望也差点破灭.危险与势利的女人一向不得我心.但洛拉却在丹蒂出卖了苏茜时,决定离开他,并帮苏茜逃离纳粹的魔掌.如此让我难以预料,遇到这位挚友,幸运至极.人生如此难得.
爱上塞萨,理所当然.没有多少人能躲开他的眼睛.深邃与迷人.几年后, 约翰尼.德普因为加勒比海盗成了万人迷,我却只记得这部片子与剪刀手爱德华.他牵着白马与费格勒在半夜寂静的广场散步.喷泉在旁边绽放.城市角落里,吉普赛人在用音乐狂欢.她加入了他的群体,难以抗拒.
历史的背景不得不让失落与离开.没有选择的余地.
谁在哭,The Man Who Cried
一向很在意电影的配乐,这让这部电影成为我的最爱的最大原因.最大的功臣是导演Sally Potter,很多人在评论她时一定要加上一个女导演,但她的创造却如史诗般宏大.她的身份多种多样.在她导演《探戈课》的时候,她第一次扮演角色。70年代在伦敦舞蹈学校受训,成为一个职业的舞蹈演员和舞蹈指导。开办过舞蹈公司,还拍摄过几部有关舞蹈的电影。导演了各种舞台剧,她还是一个诗人和歌手,在临时的音乐乐队演奏,并和作曲家林赛·库珀(Lindsay Cooper)在莫斯科的巡回演出中合作。她还和大卫·蒙申(David Motion)合作一起为《奥兰朵》中的音乐谱曲。
拍摄伍尔芙的小说《奥兰朵》显然为她赢得最多声誉,描述奥兰朵身为男人和女人时所遭受到的不同待遇、限制以及感受.一下是得宠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男子;一下又是被驱逐于权利圈之外的女性,整部電影变得不再是奥兰朵一人的故事,而是如同他壽命一样长的几百年的时代精神.虽如一部漫长的描述的历史的巨著般,但显然最终的回归是人,重点仍是描述奥兰朵做为一个人的不同心理状况,体验死亡,重生,爱情,战争,社交等种种行为.
6 ) 为什么会纵情四海
电影名称叫the man who cried,或许叫寻亲记更贴切,因为整部电影里面,凯撒抱着苏西哭了半分钟,但丁对着圣母玛利亚哭了半分钟,苏西爹地对着苏西眼睛红了。
整部戏以苏西和罗拉的表演为主,大背景有种族、战争,关键词有爱、信任、背叛,阶层与出身。剧情安排上,父亲与女儿之情着墨,浓厚的感情,全都蕴含在父亲对女儿唱的那首歌里,最难得是女儿足够聪明,即继承了父亲的好嗓子,也足够早熟,明白世间的游戏规则,遵循这规则以获得生存的权利,坚守自己的底线,以尊重自己。
布兰切特大姐的表演仍然很得观众的喜爱。大气、通透,把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心境完美表现。罗拉与苏西代表了两种选择。罗拉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去攀附、去迎合。在别人抛来橄榄枝的时候,骑驴上坡,不扭捏、不犹豫。但她并不单纯追求物质,还要在物质的前提下,要爱情、要快乐、要尊重。对于这样的人,最可爱之处就是在于,努力忘记过去的阴暗,一切向前看的勇气。生活毕竟要继续。苏西则更加遵循内心的召唤,即使凯撒是个人人低看一等的吉普赛人,她仍然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为了生存,还有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去找她爸,她最终选择离开凯撒,前往美国。意犹未尽之处是罗拉死的太仓促,电影暗示她困死在了自己的物欲之中。
回到题目,人,为什么会纵情四海?犹太人,到俄罗斯,到英国,到法国,到美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国家。家庭随着一次次地理迁移——不论是战争、种族歧视的原因都为了更好的生存或生活,而变得分崩离析。亲情与亲人不断在迁徙中散去、冲淡。一个人,最终变成了一个无故土、无亲人、无家庭的物理意义上的一个人。即使又重建家庭,这种孤独或者曾经心碎的感情是无法弥补的。但正如罗拉在戏中的提到的关键词一样,无论如何,生活要继续,一切往前看,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这种悲情和苦痛,女人无法承受,男人也会哭泣。即使纵情四海,仍然是生活的手下败将,奈若何?
片子名字应该改一下叫The Girl Who Cry 片子节奏掌握的不好 但是结局很伤感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丢在世界的另一岸我一定不会吃的下睡的下 CateBlanchett表演的真骚 口音也搞笑
德普那欲擒故纵的小表情实在太骚情了,CR的身材好奇怪,看过《女魔头》就一直对她没好感,布兰切特要不要演的那么到位……这个歌剧串烧到底在讲什么
christina ricci和johnny depp,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天造地设的一双。
电影和标题没关系.和Johnny Depp也不是很有
想买高清DVD收藏,在土豆上看了模糊的版本,已经觉得不错。
我知道,你一定是要走的。上午还和人聊起glommy sunday这首歌,晚上竟然又听了一遍。对了,JD你在电影里的哭泣,真是我见过的最浮夸的表演,terrible。
Depp的白马,Depp的眼泪~~
2013.03.25就爱大背景的故事 乱世真情
Ricci的眼睛...跳舞時候聽見男人的歌聲,一回頭... 愛上了
电影原声好听极了。
色彩清冷,有点压抑
Depp在里面是花瓶,不是主角
女主角很美,可是这片子想表达什么?
这回骑白马的成戴普了,又是克里斯蒂娜·里奇,还以为是<断头谷>续集。凯特布兰切特在剧中很迷人,还总是响起<布达佩斯之恋>里的那首催命曲。
主题没有深度挖掘,人物太流于表面,角色没有发挥出来。原声很动听,里奇很美,布兰切特依然抢风头,德普打了酱油~
小时候看过的众多电影里鲜有记忆的片子。remember me。
不得不说德普的眼神,比哪一部电影里的角色都有味道,睫毛好长。电影一开始就从小女孩的眼睛里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视角有好几次,冷静到让人浑身发冷,这大概就是对于历史背景的一种倾诉与批判吧。大魔王太有魅力了,她的罗拉为了生存而风情万种,却对苏西的友谊真诚而纯粹。伤心时躲到泳池里哭,却被炸弹击中,结局实惨。其实最牵动的还是寻父的线,期待HE早点到来,苏西一唱扬名。然而,这不仅仅是一部寻父电影…
哪个男人没哭过?Depp真帅,Ricci真矬~喜欢这个女导演
凯特·布兰切特简直光芒四射。克里斯蒂娜·里奇和强尼·迪普成了彻头底尾的花瓶,他俩若不是长了一张忧郁的文艺腔脸蛋儿,简直就一无是处,反正什么都不用演,只要两眼放空的看着镜头,就能迷倒荧幕下大批少男少女了,迪普甚至演的还不如他手里牵着的那匹白马好。
主题音乐太妙了~~~人文关怀也并不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