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

HD中字

主演:马丁·辛,茜茜·斯派塞克,沃伦·奥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穷山恶水 剧照 NO.1穷山恶水 剧照 NO.2穷山恶水 剧照 NO.3穷山恶水 剧照 NO.4穷山恶水 剧照 NO.5穷山恶水 剧照 NO.6穷山恶水 剧照 NO.13穷山恶水 剧照 NO.14穷山恶水 剧照 NO.15穷山恶水 剧照 NO.16穷山恶水 剧照 NO.17穷山恶水 剧照 NO.18穷山恶水 剧照 NO.19穷山恶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穷山恶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Holly(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她搬家到南达科塔的一个小镇。在那里,15岁的Holly认识了比她大10岁的混混Kit(马丁·辛 Martin Sheen饰)。两人很快成了恋人。Kit成天无所事事,打着零工,Holly的父亲十分反对他俩的交往。一天,Kit闯入Holly的家,打包好Holly的行李,想带上Holly远走高飞,遭到Holly父亲的制止。Kit开枪打死了Holly父亲。随后,Kit放了一把火烧了Holly家的房子,伪装成三个人都葬身火海的假象。Kit开着车载着Holly去到一个原始森林,两人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但很快,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他杀死这些人之后,又带着Holly到处逃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时空同居昭雪第三季痴男怨女1977长大成人2010职场心计文学梦虎胆女儿红钢铁大吴代笔情人我们的滚烫人生第二季·骑行季两个人的菜单最棒的学生~余命1年的最后1支舞虎域她/她第一季红死病夏日疲劳少女小鬼三个爸国语龙虾刑警聊斋志异糖果神探脑残鱿鱼游戏真人秀铁人料理:巴西篇第一季猫王归来: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重新崛起

 长篇影评

 1 ) 尝试去理解一件不可理解之事,就是超现实主义

这不是一部反英雄电影,这是一部乌托邦电影。导演对于两个主人公的状态把握的很好,不从道德角度而从美学角度来看,他们这种搭档是很美的,可惜坚持不了多久。导演从一种爱情至上的假设去处理这个命题,把它拍得像一部浪漫爱情片。整个电影的色调极其唯美梦幻,让人想到伊甸园的样子,两个主人公也没有一点羞耻心和反省力。这种懵懂的显著标志就是基特在追逐的最后还要照照镜子理理头发,在警察谈到詹姆斯迪恩时腼腆一笑。直到死到临头还要把轮胎打漏气。让自己不失面子。导演很理解和充满怜悯,非常写实地表现了青春期的理解力。这部电影最大的突破就是它完全是在罪犯角度去拍的,充满了底层青年看世界的懵懂诗意,充满了解释但没有一丝作者视角的批判性。爱情就是反社会的最小组织,可惜不要对它抱什么期望。

 2 ) 笔记(2021.7.10)

马利克所谓的天才似乎仅限于音乐感和某些微小的画面调度;他总是想让我们深思某些东西,而他的作品自身的轻浮却竭力阻止我们这么做。这种轻浮不是指关键场面的浅尝辄止,这是他永远不会做的事;《猎人之夜》和《成功之甜味》那些位于素材尽头,只拍到一秒钟的节点性镜头并不阻碍这些电影成为伟大电影。他在他的首部电影里尝试了很难做到的事情,即以天真的文体支撑有意的俗艳,以此达到哲学的高度(极端但恰当的例子:《鬼怪屋》);像大概率会出现的那样,其结果是暴力地拼接起来的无稽的青春爱情片和平庸的连环杀手故事。真的,这是一个不错的组合(一些神怪桥段还为之增色不少),只不过接下来被马利克式田园美学和上流摄影彻底过度软化成了连诡异都算不上的东西。我们客观地评价它:这部电影应当算做不错的thriller,但如果要追求思想效果,我应该说(也许我有偏见?),看马利克不如去看伍迪·艾伦;《罪与恶》[1]也比他好。

B-/B

[1] 说到这部电影:有人觉得它探讨了道德意义上神的存在性;我觉得很可笑,因为这不是一个需要或可以被电影探讨的东西。这个人还说艾伦是文学家呢。

 3 ) 基特和霍莉

开头让我有种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的感觉,聪明的,无所事事,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漂亮小孩,但从他掏出了枪,打死了霍莉的爸爸后便从童话世界转到了现实世界。

现实的原型是十九岁的男孩和十四岁的女孩沿路杀死10多人,男孩被判死刑,女孩终身监禁,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在想判的是否太重了。

我觉得我很能理解男孩的感受,一种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的人,感觉一下子脱离了现实,但又逃不掉,知道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但是没有任何的方式来弥补,于是开始自己的逃亡,这是人的本性,在没有任何方法来弥补自己的错误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确实的实在的方法来实行,来确保事情没有失控,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从那一刻起我们便不能用正常的道德来看待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道德和法律的束缚,变成具有人性的动物,但是为什么他们要继续杀人呢,主要是男孩,女孩还没有什么重大判断的能力,也没有阻止的能力,估计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成为英雄,但其中的细节有可以看出孩子的残忍,游戏般对所有的事,包括对别人的生命和痛苦的无视,但正是这些画面正是在诉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是残忍的?还是我们是无感的?在挑战。

这部电影不算什么独特的电影,和很多的公路电影一样,反而更平稳和低调。

电影中是超现实的世界,将个人抽离了出来,放在一个个的空间,简单的叙述,甚至可以是浪漫的,牛仔,风景,美女,某种意义上的无拘无束,少女的轻声诉说,美好的音乐,没有什么恐怖的因素,但是却有股压力时刻悬在头上,因为和现实中的任何事件都不同,任何平常的画面都感觉是不正常的,这种逆反的感觉是很奇妙的,而值得敬佩的便是这样的叙述表现了美国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平凡的人物便是到了这种境地,他们也还是平凡的人物,没有神话更没有妖魔化。最后的警察的态度也正好反应了那个时代的某种风气,我不太了解,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当时的一种自由的?反传统?狂热?

 4 ) 穷山恶水原声 Badlands OST

没有官方原声,从外网搜集整理了一下做了个歌单,比spotify那个全一点,Carl Orff那张Musica Poetica是核心,Satie那几首可能和电影里版本不同,但曲子基本一致

分享撸拉牛肉的歌单《Badlands(1973) OST电影《穷山恶水》原声》http://music.163.com/playlist/3139694228/97411230/?userid=97411230 (@网易云音乐)

 5 ) 影评选转 - Badlands - 《被抛弃的不成熟》

幸好马力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否则要是一直以这部处女作的方式拍下去,不仅观众会疯,他自己也会如此吧。全片弥漫着一股极不负责和混沌的气氛,要说这是对于叛逆和反社会思绪的诠释,倒不如说是他生涯初期的一种举棋不定和不明所以。我曾说过《天堂之日》除了画面什么都没有,但现在看起来它至少还包含了一种逐渐成形的思想和若隐若现的反思与悔恨,但这部处女作则过于信马由缰,失去了控制,只管展现,不顾思考,令人感到乏味和反感。它就像狄更斯笔下的斯金波,一味声称自己是个孩子,不懂也不屑于懂一切人情世故,殊不知这其实只是一种老练的逃避,一种虚伪的冠冕堂皇。这种人是不配拥有伊甸园的,再美好的景致都不能洗脱他的罪孽,因此在片中段二人露宿野外的桥段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纯朴与美好,只有讽刺与可耻。好在马力克永远抛弃了这种不成熟的思想,并开始在之后的作品中一再批判这种极端自我的做法。我们甚至不妨留意本片和《生命之树》,两部作品拥有完全相同的舞台,甚至还有相似容貌的女主角,但二者却诉说着天差地别的故事,阐述着南辕北辙的道理,经过这种对比,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马力克完全不同的心态罢。

 6 ) 《恶土》小梳

1. “Tired?”“A little.”每次上路都会问,然后启程下一段命运。最初,还很新鲜,感觉像是一场青春的冒险。配乐也没恐怖或悬疑的味道,贯穿全片都是谐趣之意。不过,Kit 和 Holly 在别人的屋里越发坐立不安,且每到别人家不久,就有人来访,留不长。(仿佛他俩闯入别人的生活,即使别人自己不揭发,也有别人在世上的其他关系来打断 | 别人并不孤单,好像就他俩孤身逃亡)到后来,Holly 坐在凯迪拉克上说“我想离开这儿”,Kit 回“总要等我启动车子吧”。做了什么累?又是离开哪呢?

2. 从 Kit 把秘密放在红气球里飞开始,不时画面就有些幻,尤其是在 Badlands 上奔驰的时候,仿佛若有光。为搜捕做准备时,画面转入黑白,那感觉,用片里话讲:“感觉就像苏联人入侵”。他们两个人挑起了全国的神经,似乎这样的人对国家来讲,都如临大敌,任何两个这样的人。不是,这两个到底是什么人啊?整个画外音都是 Holly 在讲述,我们没有直接进到 Kit 心里去看他是怎样,我们是 Holly 一直静静跟在他身边,感觉特别好。Kit 那件牛仔夹克也特帅,他有喜欢的事,有他的个性,并不是不喜欢人们,“他们挺好的,我就想犯个罪玩,没想这回玩大了”。不过,我们是 Holly 吗?还是 Kit?

3. 沿途借油管道漏的油来为逃亡充能。Kit 觉得,“漏油”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他自己,就像这“漏油”也是国家的一部分。一开始不晓得自己能做什么,途中逐渐感觉,自己可以去加拿大当骑警,开车扣枪我都会啊。之后坐车上,看见州警的帽子,够酷,“是我也想要一顶”。Holly 不愿再走了,他一个人再跑也不好玩了。他被抓到的时候,也是发现自己能干嘛的时候,和两个警察坐一车,都脸带笑容地聊着。他说“警察像个英雄样诶”,我觉得那一刻他也是一名英雄。用石头堆下标记,就像和 Holly 河边约会,想要留块石头记住;沿途也埋下好多东西,说不定哪天还会回来看看呢,Holly 觉得不管自己来不来,多半还是会被别人发现吧。自己,被别人发现,你还在呼吸,但埋在土里,多半还是会有人发现吧?

 短评

我想写电影评论❌评论文章✅//这种无所谓的基调是因为导演看了原型的访谈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对死狗的开玩笑是不尊重生命的开始,但也就是这样了。没有对此(人与社会)的挖掘,只是表现出来。女生从女仆那里开始想离开,因为不杀人了,唯一的乐趣、兴奋点都没了,但也只是这样;电影报告、电影评论、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我写的应该算电影报告或评论文章。因为不全面也只适合看过电影的人。;剧中男主如果空虚,女生要离开,他应该慌乱中出错才对,这时候还开挂就离谱;一部电影原来的戏剧功能都无法实现,都可以拍出这种无所谓的状态,演员在里面玩过家家。

6分钟前
  • 马828
  • 较差

第一部马力克从处女作开始。显然是模仿《邦妮和克莱德》的模式。令我吃惊的是全片弥散开的纯真感——纯真的愿望与纯真的冲动——以这种人物的特殊质地而非复杂的心理描写(使观众认同),一举抹除了犯罪的不道德性。不就是垮掉的一代,不就是年轻人都避不开的绝望漩涡,但他们不同在被捕归案后坦然以对,像是一眼看到了人生这场不着边际的喜剧的结尾。那个酷似詹姆斯·迪恩的男人,他长得不像一条狗。他干过垃圾工,当过农场的牛仔,他爱过、杀过、放肆过,他在这片恶土上出生、成长并死去。

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我已经成马力克老师的脑残粉了好吧~这类嬉皮公路片和他的气质好搭,结尾茜茜史派克一句“我和我辩护律师的儿子结婚”又让我找到了《新世界》那个诗意到醍醐灌顶结尾的感觉,依旧是一个并不遥远却隔着一层滤镜的现实,真的好迷人~俺就吃这一套

9分钟前
  • 小鸡破逼于
  • 力荐

当世界在你眼里只是一场游戏。

12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青春的无因好像那只在沙土上打转的可乐瓶。个性的反叛又似那只睡在风里的无脚鸟。迷惘、自缚、醉生梦死,飘荡在田野里的枪声,回响着终将逝去的青春。黄沙漫漫,沙砾,钻入眼皮,朦胧里似乎瞧见了如花美眷破裂的声响。

15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我当年见过这片的ost居然没买!蒙大拿的badlands是人性中的崎岖跟荒凉,冷漠疏离满不在乎。kit和Molly这种在cm里算是典型的sk,在这部电影里有一种孩子气的散漫,和孩子式的残忍。没有被社会人的规范束缚,他们是凭本能和天性在生活。

20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8.5/10)马力克作为新好莱坞时期的导演,与同一时期大多数聚焦城市、街头、犯罪、反叛的故事不同,他更热衷自然田野风光里的浪漫与犯罪,逃命鸳鸯的情节更像是《邦妮与克莱德》的延续,但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灵的逃亡”,像是六七十年代那种集体迷惘困惑精神在个体身上的呈现,正如长像酷似詹姆斯·迪恩的男主马丁·辛,传达出的是类似的情绪。对于空镜头的迷恋,是马力克的一大癖好。

23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居然把一个暗黑的故事拍的这么诗意,不少地方都能看到后来韦斯·安德森以及True Romance的影子

2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属于特仑苏马力克的《无因的反叛》和《雌雄大盗》,最文艺小清新范儿的杀人事件,一点都不像70年代拍的。(电影资料馆)

26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茜茜·斯派塞克的旁白让这个残忍的故事变得好像小女生的童话,加上摄影上的功劳,你总觉得这像一部浪漫爱情电影。看马丁·辛赤膊在森林里奔跑总会想起《现代启示录》里神叨叨的样子。随手点随手看的害处就是看完才发现原来是马力克的片子。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太美太冷静,马利克的处女作就显得如此灵动却深邃,他用诗意的镜头和叙事进行了完美甚至是可怕的道德视角置换,让观众在"恶人"还是"恶土"的判断中享受着纠结的思索。

3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1.马力克处女作,奠定风格:舒缓浅叙,精美摄影,诗意旁白,丛林与自然,内在的迷茫与异己感。2.质朴版[邦妮和克莱德],满溢孩童特有的纯真与残忍。3.二人的亡命之旅一如马丁辛踩扁踢飞易拉罐般漫无目的。4.大火中的微缩房屋搭配童声圣歌,黑白照片配幻想独白。5.树屋,拿/掷/堆石头,车灯夜舞。(9.5/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50年代末期充斥着自以为是詹姆斯迪恩的阿飞少年的美国中部是多么的浪漫又可怕啊!

36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马老师长片处女作(谁看过那个传说中他之前拍的的短片?),小镇生活的主体一直延续到[生命之树],而自然描写则直接催生了神作[天堂之日]。这部片即使没找阿尔门德罗斯,摄影也够华丽了。这种茫然无所的“无因反抗”被酷似詹姆斯·迪恩的男主不断加强。恰可看做是“漫长的六十年代”的结尾

3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文艺版的邦妮克莱德,原来马利克从处女作开始就对这种喃喃自语的旁白有特殊的爱啊。马丁辛死到临头还要理头毛,詹姆斯迪恩躺枪。茜茜·斯派塞克其实那个时候已经24岁了,演14岁少女不在话下,你看这就是瘦的好处。。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旁人口中和杂志封面不断出现的James Dean,可以看到与“无因反叛”密切联系。森林生活的那段有马力克之后一贯的自然主义,之后的公路片部分的镜头则充满了诗意。结尾的镜头那份茫然和神秘真是太赞了。男主真的是Charlie Sheen的老爸啊,怪不得看着总有喜感……#HKIFF#

45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明明是穷凶极恶的反社会故事,偏偏拍得像是一首岁月静好的田园牧歌。少女天真无邪的旁白,对詹姆斯·迪恩轻嘲的致敬,才27岁的马力克就拍出了这样的处女作,我惟有流下不配为人的泪水...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马力克对于机械与自然的诗意刻画,女主单纯的画外音冲淡了这个邦妮与克莱德式故事的暴力与悲剧意味。童声下的火光,借用圣经之典。童年的终结、成长仪式前夕的狂欢。也是影片的第一次置换:村镇空间至自然乡野。那么结尾爵士乐下的二人拥舞,则是它的终结。是宿命的,如同塞林格笔下最终回到家的霍尔顿

5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太喜欢这片儿了,你可以说这是一场逃离之旅,逃离干枯贫瘠的生活,但逃离不了茫茫无际的荒原,你可以说这是一场无产阶级虚无主义的掠夺之旅,只为过眼云烟的拥有、漫无目的的来过。

56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力荐

从处女作开始叙事就那么散文诗歌的形式了,配乐摄影皆美丽。

6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