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如果一生只能看一部爱情电影,我会选择《春逝》
他坚信爱情应从一而终,她不相信爱情会永恒不变。
爱情自然的来了,爱情又悄悄地走了,就像春天的逝去一样,令人无限伤感,却又无可奈何。
爱情让他成长了,最后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复杂微笑,笑容中包含着解脱,包含着领悟,包含着丝丝的伤感......
对于爱,人的感觉总是变化的,那时就是那么爱她,现在却又那么爱她。
人生就像一条路,在这条漫长道路上,会遇见很多很多人,大部分都是过客,可能只是擦肩而过,可能只是一面之缘,有的会陪你走一段路,他也许给你快乐,给你悲伤,也许给你力量,让你不再孤独,在你心里他是那么重要。但他终究会离开你,因为他不是那个陪你走完一生的人。
这部电影我看过4遍,每次感情上遇到挫折时都会去温习这部经典之作。相信每个失恋过的人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在失恋的看完会让你心里好受些的。
我真的很佩服韩国导演许秦豪,拍电影不急功近利,目前唯一的两部作品分别是1998年的《八月照相馆》和2000年的此片,那种淡淡的却又深刻的真实的东西让人难忘,值得慢慢回味。
2 ) 春逝和八月照相馆
我从没有试过这样一种感觉,看了一场像是自己导演的电影,如此的熟悉。
在韩国,许秦豪导演是不一样的,因为《春逝》的关系,我去找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八月照相馆》来看,我认为后者比前者又更好些。
不喜欢太认真地讲故事的电影。许秦豪的长镜头,流水一般地推进。就像我们的生活,因为是当局者,所以往往看不到承起转折,情节也许有,远远的在触摸不到的地方。看他的电影,如同抚摸生活。也许往深里讲,可以说这是现象学在电影艺术上的体现。娱乐记者已经考证到许秦豪是学哲学出身的。
《八月照相馆》说爱情和死亡,《春逝》说爱情的死亡。片子的男主角都是沉默寡言笑的生活中的男人,冬暖夏凉,向往英雄或者王子的女孩子不会喜欢他们。《八月照相馆》的男主角永元患了绝症,当然,他很痛苦,可是那是另一回事,他的微笑绝不是强颜欢笑。没有怨天尤人,他的认命又不是灰色的,真正的中国哲学里的认命是一个平静温暖的词。他是个摄影师,他的照相机是一双善良平静的眼睛,他镜头前的人生是美好的,每一个进出照相馆的人都是可爱的。他和女主角德琳的爱情是淡淡的菊花茶,没有加糖。没有开始,就不得不结束,时间是不够的——时间总是不够,即使是健康的身体。所以那一点遗憾很美好,但是又不算什么,无须如歌如泣,只剩下淡淡的忧伤。沈从文说:美丽总是愁人的。
《春逝》的李尚优是一个采音师,内向单纯的大男孩,他爱上了一个比他大的韩恩素,一个电台主持人。大家都在为大男孩的爱情感到惋惜,可是我却记得那个女子那张寂寞的脸。据说许秦豪原本中意《八月照相馆》里的沈银河来担任这个角色,认为李英爱的表演是这个作品的缺陷之一,但是我并没有觉得。“氧气美女”走到青春的尾巴上了,看上去氧气有点不足。李英爱瘦得单薄,苍白,皮肤微微松弛,寂寞的眼睛,不断地寻觅,不断地抛离,很累很累,却不能停下来,找不到皈依,她倦容满面。她一出现在镜头里,我就看到了一个“春逝”。我知道那个纯真的羞涩的男孩子不能抓住她的灵魂,那一定是一个很寂寞的灵魂,男孩子不能懂得她,也许没有人能够懂得。所以她注定要不停地漂泊,流离失所。生命中每一个人都是过客,她也是别人的过客。“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他们重逢时,是在一片樱花下,伤感惆怅。爱情像大自然的声音,不可捕捉,稍纵即逝。爱情要走,就像春天要走,是自然的旨意,无可奈何。许秦豪具有温暖、冷静和沉默的特质,他在访谈中说:“我相信美好……也确信,凡是美好的,肯定不会长久。”春天,爱情和生命都是如此。相爱然后分手,以及死亡,每一天都在听说或者经历这样的故事,许秦豪就是这样轻轻搭住众人的脉搏,每一个在电影前的人都眼眶潮湿而不流泪,平缓地呼吸,然后叹一口气。
大男孩在一片金黄色的麦浪跌荡中戴上耳机。他的脸上有成长后的自在笑容。
《小王子》里那只等爱的狐狸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从来都不会完整,但是我们不会空手而归。照相馆的橱窗里挂着的照片会永远在那里,在麦浪起伏的声音里收割每一段美好的回忆。
3 ) 爱情的流逝是不可捉摸的瞬间
我看到最后还是没有明白恩素究竟到底为什么要和尚优分手,我想妈的不会又出来一段绝症吧,我又想难道是恩素有婚姻恐惧症?
影片结束,许秦豪再次放起让人心潮澎湃的钢琴曲,我好像渐渐有点明白了,又不明白。
于是我把电影倒带,想去寻找那个爱情流逝的瞬间。我本来以为是尚优提出要把恩素带回家的那一瞬间。
结果不是,结果还是被我找到了那个瞬间。是恩素在电台门口等尚优,尚优把车开过来,把一卷纸给恩素,爱抚地摸摸她的头。恩素却敷衍着躲避着闪开了。然后同事问,前辈,那是谁啊,恩素说,是我学弟。
我发现了我做了一件无聊的事。这件事写出来就是这么无聊。况且,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幕,说不定爱情开始流逝还要更早,只是我们都看不到而已。
我又前进到了吃泡面泡菜的那一幕。尚优说,我爸要我带女朋友回家。恩素一下被震住。从那一刻起她要被逼面对自己的内心了。我清楚地理解这种感受。
我想如果我的生活也可以像电影这样倒带前进,那么或许我也能找到爱情流逝的那一瞬间了。
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捉摸的事。
你永远不能知道,你永远不能把握,爱情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流逝。
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
你所能做的,只是从绝望到平静,从狂躁到释然。
4 ) 一段柔情
奶奶躺在沙发上把电视调到电影频道,一部电影刚刚开始。
那时我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对电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我很认真地看了那部电影。无事的下午,寂寥的幼小的我,蜷在大沙发里咬着一个苹果,默不作声地看完了那么一部淡淡的文艺片,然后我忘记了电影讲了什么故事,忘记了男女主角,只记得一帧画面。安静温柔的男子在一片青葱的竹林中静静等待一阵让他满意的风,他要录下风吹过竹林时沙沙的声响。那时短暂的一个镜头是仰拍竹林在风中摇动的样子,我只记得这样的一个画面。
所以她会在影片末尾挽住尚优的手臂,她不是死皮赖脸想跟他复合,只是想给自己一个肯定。
而尚优怕了,面对旧情人的热情,他倒吸一口凉气,大抵是暗暗回溯起那段失恋后如堕地狱的阵痛期,他知道自己没办法再负荷一次,于是掸掉了那只手。相爱是因为疯了狂了,而分手是因为怕了倦了,世上千万段恋情,多半都陷入这样的旋涡。许秦豪没有给爱情化浓妆,而是还原它的本来面目,时而甜蜜,时而苦涩,相守与寂灭摆在同一道光线里,于是细水长流,流到干涸为止。
你很难辨别他们的爱情是由何时结束的,哪一章哪一节算是CUT了?是她把他的行李打包放在门口时他一气之下走掉那里?他们最后一次做爱后她折转身幽幽地说:“我们分手吧。”那里?还是他怒气冲冲地刮花她的车子那里?你无从分辨缘起缘灭的精确界限,只能去触摸,去缅怀,心痛在哪里治愈,恋情就在哪里告终。此后所有的记忆,就真地只是记忆,风穿过竹林的沙沙声,潺潺溪流中她轻哼的曲调,风雪夜寺庙屋顶传来细碎而美妙的铃音……
往后的人生里,还会采摘到更多更美好的旋律,所以真地要放下,往前看,将自己埋在手心里还撰得牢的那部份欢喜里。
春逝,情逝,无非一个过程,且是早晚都要来的。
5 ) 久远的春和记忆。你好么
似乎总是后知后觉,比如在盛夏才想起来看春逝,居然又落雨了,电闪雷鸣。北方的雨远来得更急促狂暴。
我知道这会是个缓慢而洁净的片子,会长,也会让人难过。
关了灯,抱一大桶凉的酸奶,等待画面叙述。
私人文字。
等待的车站
初识是在车站。冬天,鲜亮的大红围巾。
恩素,电台主持人,结过一次婚,独住。
尚优,录音师,单身,家里人期盼他在年迈的奶奶去世前结婚。
外表雅致柔弱,内里要强复杂的女人。外表高大阳光,内里朴质憨厚的男人。他们在车站相遇,会去向哪里,会写怎样故事。
春暖回温
相识在冬天,喜欢看他们穿了羽绒服相处。是平和而温暖,恰到好处的距离和亲密。让人想起半生缘里曼真穿了呢子大衣在冬天的大街上,来来回回行走。
真的爱了,竹林风过,沙滩浪汩,溪水湍急,大雪纷飞,二人就背了大大的器材包四处录音。若不相爱,岂不辜负这美景良晨。
拿了手机的期盼等待,盖了被子自己笑出声音,洒在枕头上面的明亮阳光,奔向心爱的人的午夜旅程。一切就是爱了,爱似寺庙门外挂了的用小鱼做锤的铃铛,风过是一串清脆的叮叮咚咚,快乐到可飞起来。
他她
他多希望取她回家,奶奶可以欣慰满足。每日清晨抱她,看她笑容。
她多希望开快车的刺激,酒的放纵。那是隐了的另一面,他不知晓。她一直期待了一个人可以携她手共舞。
他固执地问,我做错了什么吗?我以后做得更好不行吗?
他却不知道,他早就在错,从他说我是不会说话的闷蛋,从他说不要把车开得更快了,从他问你会做泡菜吗,从他说家人想见他女朋友,从他爱上她。细小微微的裂纹一点点在。她并非是贪心女子,只是他恰巧给不了她想要。
她邀他开始,所以她来决定结束。
他挽回不来。
她会在手指被划破,高举手臂止血的时候想起他来。我就知道她一定会想念的,这个自己放弃的好男人,在某个孤单的瞬间。
于是她又去找他,却不曾想这次他却不再允她回头。那次她清了他东西出家门却又去找他,他放了工作出来陪她;那次她和别人喝醉酒回来,他不追究原因扶她进门,可是这次,他却不再允她。
于是她只好离开,没有太过伤心,只是有些意外,有些怅然。
他回头,又回头,真正不舍的是他,他并非不再爱她可以放下。但心如明镜,无论多少次反复她终究不是他的,而每次反复的伤,他自问是承担不起。
若她不下了决心,下车,分手,她和他,会怎样?
会在一起一辈子,然后葬在一起吗?也许会吧。他是如此纯良的男子,懂得照顾,也肯忍耐,不会离开。
可是她的生活,总是有遗憾的吧。太多小细节要忍耐,生活就渐渐乏善可陈,心有不甘。
他她,是欠了一格的两个齿轮。所以总无法有严丝合缝地完满。
浅粉色的裙子
你知道看一个垂垂老妪穿上簇新的浅粉色裙子,打起精致的白色小阳伞蹒跚远去是多么难过的事情么。
尚优的奶奶,每日坐在车站等待,等一个永远也不会归来了的人。
我从不知道老人也有决绝壮烈的爱情。我当然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爱过的,可是总以为无论是怎样荡气回肠的情事,到了风烛残年,两鬓斑白的年岁,也早就该可以一笑而过不计较了。
可是奶奶不,她记得一切,记得当年爷爷对她的好,所以每日等他归来;记得他爱了别人之后的心痛,所以多少年后也年老了的外遇来忏悔还转身闭门不见。这一切,多如在热恋中的青春小女孩所为。她甚至记得当年她穿的浅粉色华服和有花边的白色小伞。物依旧,华年逝。
那一串镜头剪得精练到最简,容颜苍老的她打扮停当的背影,他们的结婚照,他为她照下的一样穿着的年轻记忆,笑容甜美。她的照片也在了墙上,与他的遗照并排。
是的,所有几十年的恩恩怨怨,终于就都挂在了墙上, 不再续写 ,不再伤人。
麦子的颜色
结尾,是尚优提了器材出发去了片芦苇地,遍天遍野的金黄色,在风中起伏。他逆风而立,脸上有笑容。
是告别,还是终于释然。忽然就想起了《小王子》中,狐狸在离别前固执地说,至少现在,我有了麦子的颜色。
爱情这样锋利伤人,恩素甚至没给段完整的结尾给尚优而马上去了别人怀抱。我们却还依旧不肯忘怀,依旧肯定的说,回忆是丰盛财富,伤害让人成长。
还能怎样。
始终认为这是部残忍的片子,无论它用了怎样多美丽景色纯净声音来掩饰。 相恋和相怨几乎各占影片的时间的一半,这是爱情片中少有的,镜头用了一般无二的美好的画面和来描写相遇和离伤,在最后的分手甚至毫不吝啬用起大片大片盛开的粉色樱花。穿了灰色裙子,手捧小小盆花离去的恩素是多么优雅美丽。无人知晓,曾有爱情的一地狼籍。
最悲凉的事情,不是由于时间空间外力阻挠而分开,也不是由于年轻气胜不懂珍惜而错失,而是因了彼此质地相差悬殊,从一开始就无望的爱情。
雨渐渐小,敲完最后的字符。如了了场长久心愿。每场电影都是一个梦境,色彩各异 ,片断倒映出我们自己的面容年轮。而文字,只是记忆的封存。
6 ) 那些我们曾经到过,却又到不了的日子
很久以前看过这部电影,《春逝》。
如今隔了很久,久到连情节都记不太清楚,只记得那大约是一个年长一些的女人同一个年轻一些的男生之间的感情纠葛。不过幸好这类日韩电影都并不以情节取胜,看过之后,给人印记最深的,只是那雾气一般弥漫的氛围。这类电影中有杰出的作品,但多了之后,不免也有过火的,如某些导演一般,硬是要从一杯白开水中品尝出个酸甜苦辣来,因而变成了某种意淫的登峰造极的产物。这类做氛围过了火的作品,虽然在我看来是失败的,但倒的确很是迎合一些年轻人的口味,毫无疑问,大多是一些在各自的臆想中品尝着酸甜苦辣的年轻人们,对他们来说,不要说有没有情节,即使没有这样的作品,臆想出这样的一些事物也不会有多么困难。既然是一杯白开水,那么你品到的,本就只能是你自己嘴里的滋味,这个道理很简单。
乍看起来,《春逝》貌似也是这样一类作品。在影片开头的时候,我仿佛隐约闻到了类似的气味。但很快,非常快地,我就意识到了不同。看到最后,我不得不说最后某些场景的处理并非没有问题,但尽管如此,还是得承认:这是一部好作品。
那么,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日韩的有些导演,是搞气氛的高手,这个很多人都承认。倘若这个搞气氛的高手,还兼是一位有领会的作者,那么气氛毫无疑问会很好地烘托出他的作品,而反之,不是说只有气氛的问题,而是其实什么都没有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看影片中的一些镜头。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尚优与恩素分手的那幕场景。之前的美好,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铺垫,导演处理得很好,这种好就在于:他令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却没有让我记住多少美好的情节。我相信,若不是过来人,则不是这样看的;同样,若不是过来人,也不会这样拍。对我来说,我知道那些美好不过就是那样一些的东西,如果说“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话多少有些道理,那么这个道理告诉了你:倘若你真正地经历过一段美好且完整的感情,从开始到结局,那么面对别人的故事,你首先所在意的,就不会是情节如何曲折,以便让自己跟着感动一记。相反,从未实现过爱情的人们,倒是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尝试各种各样的结局。于是,当我看之前的那段美好的时候,诚然带着微笑,但是,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后来,并且,更重要的是,后来如何其实也不是关键,关键是导演同我一样,看待这段剧情的目光,也是发生后的。并不是我从剧情里看到了某种可能,比如看到男女主人公感情上的缝隙或者隐患,看到了加诸在他们身上的完全外在的“命运”(比如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兄妹之类),如果是那样,这就只能使这部作品降格了,不,不是这样。让我意识到一定有那么一个以后的,是导演发生后的视角,是那种过来人的叙述方式,它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戚戚于我心。
所以,当他们分手时,我们去追问那一个“why”是没有多少必要的。就像总会有那样一些美好一样,也总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why”,要去追问这一一对应的缘由,对于我们每个人唯一一次有限而不可逆的人生来说,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然而,影片的要命之处就在于,你已经知道,问这样的“why”是没有多少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你也同样肯定地知道,影片中那个被告知要分手的年轻的男生,他是一定会问这样一个“why”的。你看着他带着那一点点的矜持,那种在女生面前忍住不要流泪要勇敢坚强要保有尊严的那一种矜持,又带着无限的悲伤和比悲伤更多的迷惘,问那个面前的女人:你不再爱我了吗?看到这一幕,我仿佛无限惆怅地看到了多年之前的自己,我仿佛看到那时,我同我所全心爱着的女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并不是如情侣般并肩携手,而是一前一后。她前我后。若有熟谙世事的旁观者,从这两人脸上的神色一定可以辨认出,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争吵,而是走到了爱情的尽头——走在前面的女生决绝要离去,而跟在后面的男生则自有一份无可挽回的冰凉的感受在心底,但却又停不下跟从的脚步,他强扼制住悲伤的神色明明白白地在问着与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被席慕蓉表达为这样一个诗句: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
几乎是男生发问的同时,我们从女主人公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掠过的不耐的反应。我如今已很能理解那种反应,就像当初走在我前面的女生会停下脚步回头对我说:“不要哭。”这三个字,并非单纯的安慰,也非单纯的命令,而是混而有之。说是命令,是因为作为比我经历过更多的一方,她甚至已经明白了不必去解释,说是安慰,是因为也不想我因此出事——在那样一种情形下,对一个理想破灭的纯情男生来说,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而过来人知道如何不要将事情演变到那样的一个程度。在影片中,那个女人正是如此的反应,不耐乍现即逝,随后便是一种哄孩子的口吻。一般在那样的情形下,比较纯真的一方通常会问的问题包括:我做错了什么吗?错了我可以改啊。你希望我怎么做?你到底要我怎样?你喜欢上了别人吗?……是的,我如今已很能理解女主人公那样的一种不耐的反应,特别是当后来的我也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我就更能体会了。顺便说一句,有时候我们被一些人所伤,然后仿佛变得强大了,而强大的结果是又去伤害了另外的一些人——对于这一切,我不希望你只是从简单的对错角度来对待,就像至今我仍然感谢存在于那个走在我前面的女生和我之间的某种善意,虽然她是深深伤及我心的一方。在如今我所站立的地方回头看来,那并非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那是我们成长所必经的伤痕,非此我们不能从那个曾经无数次照亮和温暖着我们的春天的梦境中醒来,非此我们不能决然告别那样一个做梦的年纪,非此我们不能带着许多的不舍和柔肠但却义无反顾地离开那在独自臆想的眼界中“看起来很美”的一切和种种,种种和一切。
倔强的你泪流满面地对我说:可是……
我则温和而不乏坚决地打断:没有可是。你要说的我都明白,请相信,但,没有可是。
春天很美,一如我们一生一次的青春,但纵然无奈和感伤,它总还是那样头也不回地逝去了。
留下孤单站立于十字路口的我们,生活总还是要继续。
究竟是要迈开步子,投身于也许并不那么美丽的现实,还是固执地紧紧攥着那个死去的梦境?虽然我已经从那里走过来,但是,若有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又向我问起,我会仍然觉得那是一个难题。
《春逝》这样一部电影,并没有试图给其中的哪一方加上某种道德判断,比如说那个女人太不负责任,或者那个男生太被动和懦弱,如此这般。然而,也并没有如许多日韩描写婚外情的影片那样,刻意去模糊是非的界限而仅仅满足于一种温度适合的气氛。《春逝》的结局,就呈现出了导演的所谓“情感评价的复调语境”。解释这个艺术哲学的术语是不必要的,我们只须看看影片的结局:
女人后来又回头去找那个男生,但男生拒绝了。
这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多少是有些奇怪的。在他们看来,那个男生不是分明心底还留着那个女人的影子吗?那又为什么拒绝了呢?他们其中的一些人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因为这个男生要保留住自己的尊严。
我年轻的朋友们,深陷于爱中的人是会将他的骄傲藏进口袋的,而当一份爱情逝去的时候,鞠躬或者下跪,什么都不足以抵偿。这里并不是说年轻人不会为了尊严而拒绝一份感情,恰恰相反,因为彼此的矜持而错失可能的缘分乃是年轻人常做的事。这里要说的是:对一部真正的作品来说,或者,在过来人的叙述方式中,那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尊严。若是仅仅因为尊严,那就仍旧是还保留着那种纯真的眼界,那么这部影片也就不值得我们如此被打动。事实上,这里非关尊严,而是成长。
倘若那个男生始终停留在当初跌倒的地方,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愤世嫉俗,那么,他或许会争取那样的一种尊严,无论是作为报复还是其他,或许,他连尊严都放弃,去伤害这个世界其他未经挫败的人们。但是,我们的男主人公并不是这样,他离开了原地,他——长大了。
因此,他的拒绝不过是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无论曾经多么美好,对一份不论以什么方式死去的感情来说,任何的反悔或者挽回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都回不去了。
我们的男主人公长大了,唯此他才真正拥有内心的力量去做出第一次的主动决定。之前从感情的开始到分手,他都始终是被动的。他作为一个未经世事的男生,由着女人引领着,去品尝全部的甜美,当然,同样地,后来也品尝到全部的苦涩。那时候他是一个孩子,他的哭泣是孱弱的,无论作为观众的我们多么同情他,但我们都知道他留不住那样一个女人。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他并没有停留在原地,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之后不会再跌倒,但至少,他已经可能去拥有新的可能性。唯有成长,才不致让我们总是跌倒在同一个地方,以某种似曾相识的方式。
与我分手的女生后来有时候也会来问我一些关于感情的问题,她说我看事情总是如此透彻。我想她错了,不是这样的,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有前提有历史的人,我想告诉她,在同她在一起时,我就并不是那样看很多问题,而恰恰是她的离去,让我学会了更多的事情。是的,无论她的原意如何,我从中所获得的,是更为丰厚的人生。也正因此,当她再遇到某些问题之时,我所能告诉她的,有很多本是从她那里而来的领会,若当初的我能成长起来,那么我相信她在自己的旅途中,也一样可以。
春天如此美丽,我们都曾亲眼目击。而它的注定离去一定只是悲剧么?倘若我们所拥有的都是不死不灭的人生,那么,那些让我们此刻如此讴歌和赞美着的事物,还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惜么?更何况,许多春天的种子,在埋下之时我们并不知道它在秋天会长成怎样的果实,那并不是一颗黑格尔式的作为逻辑起点的叫做“绝对精神”的种子,那是一颗湿润的、幼嫩的、在混浊而块垒的土壤中呼吸和生长着的种子。
一切只不过因为它一次性的旅程,因而当繁茂的树叶在风中低吟之日,它所唱出的,是那样一首悲欢莫名的曲子。
——给我们曾经到过,却又到不了的日子。
男人在爱情这件事上永远是业余的。因为他们无意精通于此。他爱情的死去,甚至有精确而具体的时刻,他却浑然不知。女人攒够了失望就离开,嘴上什么也不说,也不揭晓标准答案。人生中,来到的,都是应该来到的;离去的,已经离去了。题外话:李英爱年轻的时候有一丢丢像常盘贵子。
"清新的爱情文艺电影" 或许是它的标签, 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 那些平静近乎写实的镜头, 波澜不惊的故事, 没有噱头, 没有矫饰, 没有传奇, 可依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春逝, 延续了<八月照相馆>的静美和哀伤, 可痛在没有回头 ---- "爱, 怎么能变的这么快呢?"
如此真实,好像按了一个replay键……爱从不逗留,来去都不给理由。浓情时窝在被子里嗤笑,半夜三更驾车去江原道相会。冷漠时话都懒得说,面都厌恶见。并且当中缺乏合理的过渡。我睁大眼期盼着一个解释,还是没有。爱情就像春天,盛放之后,招呼都不打一声地走了。可是连恨的力气也没有,好像连无
不愧是以音效师为主角的电影,声效细节细腻动人。李英爱的柔美脸庞里天然有着哀愁与脆弱的特质。春来夏去,爱情始于电光石火的刹那,却逝于不可捉摸的瞬间。
3.5;素雅清新,恬静低柔,爱情如朝露短暂,似春日光景般易逝,留下的唯有风声穿过竹林的婆娑,雨意四起时的朦胧,樱云如雾下渐行渐远的背影。曾经相逢,彼此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奶奶的故事恰与之形成映照,爱情的降临与消失皆不需要理由。
青年女子理应爱
春天是如此美好,却如此短暂,逝去时又悄无声息,所以越让人心中感伤,怀有不甘。许秦豪让时间抚平这春逝的伤痕。One Fine Spring Day,在春日,曾和你一起倾听过春天的声音,就已是最美好的回忆。
男主给女主车门划上的刮痕,就像女主突然之间的热情骤减带给男主的感觉一样,直接得令人惊讶,猝不及防。分手时对女主和背景的虚焦。最后怅然的微笑。
爱情走的那么快,如逝光年.看了以后很心疼.没有开始,才没有结束.是这样吧
因为她,他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偶然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他们仍不能幸免地感冒了
录音师这个有趣的职业,融入了这段美好的爱中。
胶片摄影太美好了,干净的发色,温暖的颗粒,画面不染一丝世俗尘埃。// 一段由寂寞空窗引发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如北方的春天般转瞬即逝,个中原因或许永远无解——是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是寂寞有了更好慰藉,还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现实的话,就打破了虚幻遁世的甜蜜——又或者,本就是不该交际的两条直线,即使因缘际会了,也只能灿烂在那唯一重叠的交点。// PS. 李英爱绝世美女。
1.两位演员都很不错,格外喜欢李英爱,知道是在演戏,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觉得这俨然就是真实恋爱的模样;2.看到后半段,实在太生气了,严重谴责这部作品,将初涉情场的男主,那种分手后,等电话(不相信)、喝醉后跑去找女主(抱着一丝希望)、刮花女主的车(报复性逆反心理)的“幼稚”行为,简直生动入魂,让我怀疑情场中火热的大叔市场,此片绝对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让还未成为大叔而又单身的我太生气了。
一季的情感。消逝得快不代表不真挚。最后那一次樱花下的握手,和好,不能如初。竹叶沙沙声,流水潺潺声,她轻轻哼着一首歌。回忆太美好,遗憾才那么多。
许秦豪这种小格局的大男子主义最讨厌了,你丫跟李沧东永远没有可比性。两人分手之后的李英爱所表现的那个讨厌的形象,说好听点儿叫您顾影自怜的欲望投射,说难听点儿那不就是你自以为是的意淫么?
爱滋生于山林与流水,又消逝在不经意间
爱情是温存过后,为你挠后背的痒。是无法入眠的那个深夜里,一次甜蜜的思念。是酒后的冲动,是长途跋涉后的一个拥抱,甚至是一碗泡面。是雨,是风,是婆娑的竹林。爱情是一种过期的惦记,是最后一次为你整理皱了的衣领,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别离。爱情是生命中唯一一次的脱轨,但是啊,大男孩总会长大,女人也总会离开。我们更愿意将干干净净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并且赋予其名。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爱情的流逝。
小时候在央六看过。。当时惊为天人。。特别是配乐好听到不行。。虽然不喜欢这个让人难过的故事。。但春逝这部电影对我影响之大。。现在想来。。之后的很多看法和审美就是那时形成的。。最深刻的就是男主角的职业。。他收录着大自然的声音。。竹林婆娑。。流水潺潺。。风铎清鸣。。稻田沙沙。。从此我就再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声音。。再便是李英爱。。美到透明的女子。。饰演情薄意寡的女子。。实在让人讨厌不起来。。今天重看。。依旧不喜欢这样的遗憾。。但心中却是理解的。。春会逝。。情也会淡。。那种落寞的逝去和遗憾的残缺是最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许秦豪的风格就是这样。。电影就像缓缓流动的溪水。。每个镜头就像静止了一样写实优美。。爱情怎么会那么短暂?因为谁也留不住春天。。
泣不成声。我总是记着谁跟我说:你太死心塌地。我也不知道爱情怎么变成了这样。我不会技巧,不会计谋。我学不会你们的全身而退。我迎接你们的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卑微的跟泥土般,如化雪般。不过,最后,我就算哭着,也会忍住,不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