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青春的符号
“我还不大清楚,那年的暑假,与从前的世界完全不同。
那年的暑假,就好像昨天一样。”
80年代末的电影,现在看来,拍摄手法有愚笨与不成熟之处,女孩的演技也生涩,但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纯,自然,真诚,甚至只要看到白衬衣上落下的一整片阳光、或者胆小而后退的脚步、犹豫的下巴、挣扎时捉住的衬衣的皱褶……我就会被深深感动,被牵扯进那个时空模糊的世界,孔雀般的蓝绿色。最喜欢和彦哪。
这是没有结局的故事,不断地轮回和重复着。渴望自由,希望以自身的挣扎不断破坏命运的墙壁,然后却又再被另一堵墙更严实地围起来。因为很多时候,那些墙都是自己制造的。
真让人觉得,长大是残忍的事。
每次的破坏有可能让我们懂得更多,长大一点点,但承受结果的时候会思考,那是否是自愿的?
然而悠要和彦跟他一起离开世界,一起轮回、做小孩子就好……和彦却在跟他一起跳进湖里的时候挣扎了。那才是他真正做到了诚实面对自己的时候。
长大是那样让他们惧怕又期盼的事情。
萩尾望都、果然极品!
中村由利子的debut更让我惊喜,反复听着BGM,那时已有悠然伤感又浪漫空灵的气质了。旋律是重复的,编曲一点不花巧,却能让人闻到深埋在盛夏树影里的气味,是自私的悸动呢,还是一点若有所失。也许在描写景色,更多在讲述心情。很想用心捉住什么,而什么又在若即若离。
各方面来说,这都是青春电影里的经典了。
更多的话都无法完全包含里面的意义和更多的隐喻。
PS:纵使得一边看一边劝说自己“他们是男生!(不断repeat)”有点难度OTL||||
2 ) 世纪末暑假
看此片有些离奇的感觉,2015年看着1988年出品的讲述1999年的奇幻故事,里面的装置真是非常古怪。
四个少年,命运交错的奇诡情感,导演用女角来拍男生,似是故意突出这种奇诡之情。悠自杀了,大家很快忘记了。暑假里,和彦、直人和则夫留在校园中,这里酷似悠的转校生薰出现了。于是四人之间(应该还包括悠)的情感一一展示出来,命运又一次转变。
很有些古怪的作品。
3 ) 世紀末暑假--先殉了情不對 未反擊過已後退
記得早陣子在港台節目自己人的FACEBOOK中問到有什麼自己人的電影印象深刻,當時有人提到了這部電影。以我被世紀末這三個字所吸引,到底是什麼的一個故事。到最近在閱讀林夕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叫「兩性三角戀」,也提到了世紀末暑假。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四位女子異裝男性相愛,讓我產生了一份好奇心。是男同志的愛/還是女同志,很懸念的是導演究竟想透過電影帶出什麼信息。片名為世紀末暑假,但拍攝的時候已經是20年前,回想當年同性戀這個名詞還未在世衛的精神病名單中除名。而導演在20年前社會風氣還未大多開放的時候有了這作品。我對此只可以說很利害,有了一種新思潮的帶動,也成了到目前一部令人深刻的作品。
在電影開初,少年悠跳湖自殺,心裡藏著秘密的他/她愛著和彥,而直人也愛和彥,同時另一個少年則夫愛上了悠。一段四人錯失的愛情,一段青春的迷亂,白襯衣,森林,火車與路軌。遠離城市的寄宿學校,四個人的幻象,內心的虛與實。都一一在電影中出現,把它歸類為殘酷青春也是合理的,從開始的時候悠心底裡的秘密,我想起了這樣的一句歌詞「先殉了情不對 未反撃過已後退」,和彥的心底也愛著悠,而悠只透過書信透露自己的心聲,我認為悠的性格可以有所改變,直接地說出愛,而不是收左心中。很多人經常說要在愛情上把握機會,如此悠一輕生,他的機會自然失去,而身邊的人又會因他的死而內疚。悠化身成為另一個人重回到校園,而另一個身份去愛,但這一生他們兩個都要死,都因愛而死。不斷的輪迴,糾纏,今生,來生,往返,不斷。我們可以說這是命運,也可以說是前生解不開,還不完的債。
四個人關係上的糾結,暗戀,明戀,痴纏,相愛,否認,那個夏天不一樣的故事。出生,相愛然後死亡,放不下然後回來。一個人變為另一個人,本質和身體都仍是那一個人。如果是梁祝的故事,死後雙雙化蝶,我認為會比較浪漫。好比,有人憎恨,厭惡與懦弱。
世紀末暑假之中的身份上也有可以研究的地方,為什麼導演要把四個女生化為男生,又為什麼要安排他們相愛,這是一個我也想不透的地方。只可以說的是從電影當中讓我們知道愛是不應該分性別,愛就應該勇敢去追隨,而不是隱隱的收在心然後覺得自己很對,別人就是錯誤。我認為愛之中一定會有傷痕,很多時候人大了就會覺得那我們為什麼要去學愛。真是個複雜的問題。
我想在故事之中,大家都不會忘記那種電影裡的青春回味,殘酷現實與男/女界線的模糊之處。映在腦海。
4 ) 暑假之刑
一直到结局,一切又重来的时候,我才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一日刑》。受罚的人会被选择停留在某一天,没有明天,没有昨天。周围的人都在过着同一天却没有意识,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知道时间一直在走,永远活在同一天,终老在这一天,也会结束在这一天。
看完之后我也忍不住去想象,这四个少年(剧情设定)会不会永远停在这1999的暑假。没有下学期,没有其他同学,山林中高大而华美的城堡般学院,开着无数美丽花儿的森林。不会有成长,不会有升学,不会有离开,不会再有人,抛弃则夫。生活,永远都如悠所愿,让他不断死去,转生,再死去,再转生,一直都是小孩子。
可是,怎么我在看的时候,竟然也幻想着数年以前还是初中生的自己。
暗恋,表白,被远离。
可惜现实的生活没有重来。
最后的最后,当和彦,则夫都微笑迎向新的悠(熏?或者其他名字)的时候,当直人合上书本走出房间的时候,当一切的一切又从暑假的某一天重新开始的时候,我相信这四个少年,应该终于可以在这眼光明媚的夏日,相亲相爱。
脑海里还留着那温暖的情景。
窗外是温暖明媚,可以直入心窝的干净阳光,直人的大提琴,和彦的小提琴,则夫的钢琴,加上在阳光和音符中穿梭活跃的熏的身影。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就算是真的暑假之刑,其实也是幸吧。
所谓岁月静好,理应如是。
PS:但是对于类似奔跑,打架等运动中若隐若现的女性特征,我很难再去投入这是一部“少年”之爱的电影。只好不停催眠自己。
5 ) 世纪末暑假
在深夜看完电影,故事很让人难以放开,自动被带入另一个世界。一个静谧,唯美,却躁动的夏天。
四个少年,一场交叉错乱的爱慕,年少的心从来没那么多顾忌,却在成长与蜕变前茫然。是的,谁不想要无尽的青春,只在幽谧的林间追逐,捕捉蝴蝶,采摘野花;只在打开的窗前,看被风鼓动得翻飞的白窗帘外,喜欢的人最纯真的笑脸;只在夏日晃动的树影下,只在蝉鸣声中,只在静寂空荡的教室里,看一本喜爱的书——世纪末的暑假,想要永远都过不完,想要永远的不长大,在与成年人的世界隔绝开的校园里,静静地,自在地。但这却是个梦吧,改变在成熟与青涩模糊的线上发生,世界从没想象中的美好,是向前还是停在原地,是走向成熟还是不断轮回。
少年悠得不到爱的回应,想让和彦记住自己,时钟停在十一点五十七分,留一封不会有人阅读的信,点一盏昏黄的孤灯,伴自己走向圆月高悬的湖边,纵身一跃,波澜激起,亦在其他少年心中投射了阴影。少年薰的母亲死了,和彦在归途的陪伴中渐渐不再冷漠,直人在一场徒劳的爱慕里内心翻涌,而则夫还是个孩子,渴求爱与关怀,却总感到被隔离的痛苦。这四个少年,分明是不同青春的写照,或沉默或孤独或激烈或幼稚,自有自身的美感。影片的高潮出现在仍是圆月的深夜,相爱少年的投水,相拥着沉向湖底,和彦的挣扎与薰或悠的坚定,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是对生的仍恋恋不舍还是渴望用一瞬的绽放达成自身与爱人的永恒。没有对错,没有是非。于是轮回继续,一个不叫悠也不叫薰的少年再次坐着颤动的火车来到校园,世纪末的暑假还未结束,少年还未长大,还未想好是挣脱还是承受,围在自身周围的墙壁,被摧毁后,还会存在吗?他们还不清楚。
影片就此结束,心中留下的是种莫名的情绪,牵扯到回忆与明天,只留下一声轻叹,不是悲哀,而是一种怅然。青春,年少,本就是永恒的话题,每种姿态都有自身的意义,于我,是默默的经过,如同看见漫天绚烂的烟花绽放,却只是隔岸观火,心中惊动。走下去,终于走到烟花冷去,漫天漆黑一片。这便是青春的逝去。我不知道黑夜尽头的黎明,是否是成长的回报,是长大的印痕,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走到黎明,只知道烟花逝去了,不会再回来了,正如三毛再后来回顾自己少年文章,亦只一句:雨季不再来。
6 ) 这个世纪末的暑假
昨天无意间看了这部电影~画面干净,阳光、草地、蓝天、白云、湖面等等,感觉很舒服~配乐很好听!结局也很意外~大宝智子扮演的和彦亦美亦帅让我印象蛮深的,但长大后好像没什么作品了~百度也找不到什么详细的消息~ 印象最深的是她参演了黑泽明拍的《八月狂想曲》,里面变得好有女人味!漂亮许多~~
純粋すぎて息苦しかった。【十七岁时你对我说起的这部电影,好几年后我在这个喘不过气的夏天午后终于看了。现在的你呢,大概已经忘记了吧。
是被你伤害,但仍带血触抚你……少年(女)、烟花、夕阳都是景致,结尾循环上了,是玩儿“不死情迷”吗?(15岁的深津绘里;还有电影里各种奇特物件儿。
深津绘里黑历史。CV有高山南,佐佐木望。本片是BL,均由少女反串,大赞~
好神奇的拍法,完全像看少女漫画一样,分镜、转场、台词、选角、造境完全是漫画,不是“漫改真人电影”,就像漫画在动,好神奇。还有那种上世纪少女漫画一直流行着的欧派少年爱中隐藏的恐怖、黑暗、脆弱,有点像英国哥特爱情小说的氛围。(片子里演美少男的演员全是女生,这点也很厉害。
少女们饰演的少年们。少女们以无邪的身躯背负着少年们禁忌的感情。透明的,真诚的,绝不会消失的感情。最后的少年时代,过于寂寞了。夏天如果永不完结就好了。当年凭借此片获得杂志票选“最想和哪位女演员做拉拉”第一名的深津,绝了~
超级无敌恐怖妖!没完没了还KUSO... 另外女式的屁股实在不适合塞在西短里... 另外吊袜带太假肢了 一直影响我的视觉中心
各花入各眼,無性別萬歲
片中少年的角色全部由少女出演.。。。和彦也是?!!!导演是有病吧
跑步、走路、下楼梯都很女生。篮球当足球踢啊……被抛弃复被爱上,想起「妻子的诱惑」的类似情节。“三点,最多人死的时刻……”原来是鬼片。日本的很多电影真的要当动漫来看,不能以现实的逻辑思考。
深津绘里是这4个假扮男孩中最像的那个呦~
这几个货都是姑娘??!!! 我被海报骗了!!导演你牛逼!! PS电影还是不错的 就是怎么有点像鬼片啊。。
两个字:清澈。很久没有出现一部能静静看下去的青春片了。
改编剧本是寺山的盟友岸田理生,微妙的基百合。依稀记得制作方说现实中不会有少女漫画那样的少男所以让女孩演?心说两位学长怎么声音那么男孩原来是声优配的,和彦cv佐佐木望,真的是把真人当动画在拍啊。直人学长这么完美果然是个扭曲的变态。
這麼難找的戲怎能不找來看
四个女孩子演出BL片,剧情太浅了,其实我可能更想看男孩子穿女装/水手服,求姊妹篇。
一方面,把原作的上学期间改成暑假,用学校的规矩框定了四个少年的社会空间;一方面,原作的19世纪挪到了1999年,既保留了对黑塞的致敬,还有一个象征意味:想要定格自己的少年不想长大正如现实社会面对未知的21世纪惧怕前进,不如在世界末日永恒。纯洁美丽的少年爱,结尾的循环已经是永恒了!
“我还不大清楚,那年的暑假,与从前的世界完全不同。那年的暑假,就好像昨天一样。”
妖气太重
其实这里的性别很模糊 喜欢从头到尾真相暧昧不明,现实与梦暧昧不明,一切都暧昧不明 不真实,感伤,气氛好有爱啊啊 以死成全所爱的成长,为了他也为了自己,所以阿悠必须死。当第三个阿悠来的时候,大家的心都已经補全,一切都已经迈向新生。鸟儿打破蛋壳,振翅高飞。这个夏休已然永恒。
少女们出演的少年暑假。最后那一吻竟让我看的冲动了起来。短发和青涩的面孔,和以前的自己几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