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这是这部片的片尾曲,也是我看完电影的感觉,high了,笑疯,觉得里面的这群神经病都太可爱了! 先声明,我对这类笑点奇异的片都特别爱,这片的所有笑点都非常对我的胃口,我不要脸地觉得我和导演是心心相惜的同类。 ok,现在来介绍下片里的几个角色:Torkild、Peter、Arne和Stefan。这四人虽然性格各异,但是都成长于奇葩家庭中。 Torkild是有一对控制欲超强的父母,快20了还得跟他们睡一间房。他爹花了18年去种一棵苹果树,结果就结了三个苹果,还不让儿子吃。儿子在想要自己卧室的愿望没有得到理解后,就在半夜跑出去把这三个苹果吃了俩,第三个浸上了油漆。他爹受不了,在苹果树上上吊了。可是Torkild从头到尾只是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而已啊。 Peter是和弟弟在阁楼偷偷抽烟的时候被他爹发现了(准确地说是他弟弟抽烟,他在旁边看)。他爹跟当年他爷爷的做法一样,把他锁在衣柜里,只有抽完50根烟才能出来。Peter一直没抽,就一直住在衣柜里,也不知道住了多久,直到他爹中风,他妈才把他放出来。 Arne是从小被他爹打。一次他和两个小伙伴去打猎,Arne用巴掌逼迫胆小的小伙伴A开枪,A开了,没想到射中了远处另一个小伙伴B,B大叫,Arne跑过去查看B的伤势,发现只是蹭破了点皮无大碍,但留在原地的A以为自己闯祸了,就开枪自杀了。 Stefan的家庭看起来比其他三个正常多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庆祝他成年,嘴里都说家人最重要,他姐姐现场流产时他妈的第一反应却是别把血弄到地毯上不然洗不掉。 他们在同一天离家出走,在车站相遇了,于是变成了朋友。 这四人的成长环境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渴望拥有自己住所的Torkild把偷来的钱都花在了破败的林中小屋上了,他买下了小屋,重新装潢,把它改造成了餐馆。 Peter虽然爱喝酒爱嗑药,却唯独不抽烟。 Arne一言不合就打架拔刀动枪,暴力倾向很严重。 Stefan小时候老被家人说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吃相文雅,长大后手里老是拿着各种奇怪零食,无时无刻不在往嘴里大塞东西,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还是个小哭包。 哦对了,餐馆名叫Blinkende lygter,也是片名,取自把Stefan感动哭的一首诗。尽管那首诗真的没什么好哭的,其他三人都觉得Stefan太烦了这也哭娘得很,转头又说嗯这名字不错不然餐馆就叫这吧。
也难怪Stefan在和怀孕的女朋友跑走的路上,想起他爷爷教导他“家人最重要”,就丢下女朋友折返了。其他三人看到Stefan一个人回来,问Hanne啥反应啊,Stefan说没啥反应,也就哭了一下大喊大叫了一会,三人说哦我们很遗憾。
男人们的友谊真让我向往。 最后,如果你也喜欢这类神经病片,还可以去看这些: 英国:《四头狮子》、《微不足道》、《我们假期做了什么》、《七个神经病》 法国:《黑道快餐店》 丹麦:《家宴》 新西兰:《吸血鬼生活》 Enjoy!
这个电影抛开枪战神经病什么的不说,主要讲的是一个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
一开始,我还不是很了解,当黑色幽默片看,其中有个段落,黑帮老大问钱在哪儿,提尔曼说,没有了,我买了个餐厅。黑帮老大很伤心:为什么你们总是不带我玩?后面,黑帮的恩怨结束了,餐厅迎来了一批老年顾客,有个老头问提尔曼,那个人就死在这里吗?哪个桌子,他是法罗人?
法罗人是个关键词,法罗群岛和丹麦的关系,很微妙。黑帮老大的绰号叫法罗,也许真的是法罗群岛上的丹麦人。主角四人,通过闪回,知道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童年经历,四个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被分类分出来的。提尔曼,总是想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地方,吸毒的因为抽烟的关系,父亲中风。安能也就是麦子叔,与枪械有关联。最后一个,我搞不懂,也许从小迟钝,被家人忽视。提尔曼一开始和女朋友闹分手,女朋友的意思就是你太不主流了。提尔曼就耿耿与怀,他倒是想融入主流,但没有机会也没有本钱,命运给了他一笔钱,他就顺理成章的开了餐馆,最终融入了主流,三个同伴也成了普通厨师,一个不再吸毒,一个不再纠结于女朋友是不是流产,安能也不再纠结保留很多军火保护自己。
最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融入主流社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花了很多钱,他们忍受了很多很多压力,他们受了很多苦,他们花了很多钱,花光了所有钱,他们厨艺很差,他们始终在担心没有顾客来消费。比当年他们一走了之,耗费了很多很多,付出了很多很多,就为变成一个普通人,以普通人的样子寿终正寝。
也许,我要融入主流社会,不再被自己的分类所困,也要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我总是想让自己变得特别,不,是我自己与生俱来的特别让自己特别的敏感,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独特的地方,从而理解服从自己,比起融入他人,哪一个更容易?
提尔曼不知道,提尔曼愿意试一试,这个愿意试一试,就非常的珍贵,他比起自己那个报社的女朋友更惊恐于自己的未来,但他有朋友,有钱,有个可以躲避的窝,有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他们不再去巴塞罗那,去巴塞罗那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而不是逃避。
这是2000年上映的丹麦电影。讲的是四个小混混得了一笔不义之财。打算逃到西班牙去,以躲避黑帮大佬的追杀。不料半路上走到一个村镇旁森林的一所旧房子里,彼得枪伤发作,车又坏了。令他们中的大哥托克利进退两难。无奈之下,他和其他三人斯蒂芬、厄恩和彼得一合计,干脆买下这栋房子,开个餐馆,自主创业。这期间,他们在二把刀医生卡尔和脑残猎人阿尔弗雷德的帮助下,经过了许多的磨难和尴尬,终于办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餐馆。
先说说片名。外国名字叫Flickering Lights。本意是《闪烁灯光》。是托克利餐馆的名字。叫咱们翻译成了《闪烁恶人心》。我不觉得这个名字很切合主题。编导的原意并没有把这哥儿四个当成恶人,反而对他们的举动赞赏有加。与其任由咱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瞎改,还不如用原意更好。这也是对原编导的尊重。即便这样这样乱改,也未必能赢得大家的眼球。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很讲究的事情,至少对原意要理解,要有一定的学识和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做到信达雅。而不是懂两句外国话拍脑袋大笔一挥就成了。
影片是一部喜剧。有许多幽默的情节和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丹麦民众的性格和情绪。和西方人的观念一样,通常把一个人的成功标志定义为名利的获得,尤其是富足的生活。咱们这里的观念也在逐渐和西方接轨。每天都从麻袋里数钱成了许多人的梦。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过上舒适富裕的生活,但是,这是否就是成功唯一选择和标志呢?暂存疑。其次,淘得第一桶金的方式。按照影片编导的看法,无论用什么方式,甚至可以是去抢劫杀人,拿到钱就好。当然,这只是一部供娱乐的电影,未必西方民众都是赞同的。或许影片编导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要承担“高台教化”的重任。不过依我的看法,在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电影终究是寓教于乐的,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慢慢的将这个沉睡的魔鬼唤醒了。所以如刚才所说的片名上的纠葛,咱们认为是恶的事情在他们那里未必觉得是恶,反而感觉是正常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心无胆罢了。
影片有几个小细节很有意思。那个医生卡尔,成天酒不离手,给彼得治伤也是往伤口上倒上酒完事。还自创了将啤酒埋在土坑里的方法。他满怀深情发自肺腑的告诉彼得说:“你能尝出来。有一天你拿出一瓶,然后喝了一口,然后就像天堂之门向你敞开。悲伤全都远去。你感到异常平静,就像在极乐之地。”他就是饮酒界的灵魂导师啊!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腻子。
影片有这样一个场景。新开张的餐馆的柜台上,托克利正在忙乎,忽然看到前女友携她的男友走入餐馆,顿时激动起来,些许的尴尬之后,赶忙热情招待,并跑到后厨告诉他的哥们:“拿出最好的红酒。拜托,帮帮我!就帮我最后一次,尽你们所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不对?”一会儿功夫,一桌极其丰盛的菜肴端了上来。这里寄托着托克利的款款深情,以及他对女友始终不变的爱。他明知道女友已经不爱他了,也看到了她身边的男友,托克利不可能也并不指望重温旧情,他也并不是在体现自己对女友的包容和理解,也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男人的大度。他只是保存着对她的纯粹的爱和深厚的情感。
在咱们这里,通常也说些什么“做不成爱人还可以做朋友”这样的片儿汤话。而实际上,包括我自己在内,从来不认为前任还是朋友。不论两个人共同生活中有多少喜怒哀乐,至少对分手这段是心存芥蒂的。多数人也不希望分手之后的前任比自己的生活好。有些人甚至还暗自希望她倒霉。自然也有些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修养和宽容,偶尔还给对方道个祝福什么的。实际上,这是他的本意吗?这难道不是一种虚伪吗?相比之下,托克利的情感是令人羡慕和敬佩的。我们不如他。
在影片结尾,有这样一段画外音:“我去的餐厅比大多数人都要多, 但是在“闪烁灯光”这里,是我吃过最差的。但是,就算那些餐具不卫生,还有火候过头的菜,半生的马铃薯,我还是给了餐厅四颗星。”这段话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当然希望享受美味佳肴和周到的服务,可是有了这些就够了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或许更希望在这里能够多一点温暖,多一点人情味,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
本人评分:7.5。
丹麦第一神(经)编剧詹森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合作伙伴大多数还是拿小金人短片那帮人。开场十分钟不到就展现了四主角的个性,全片笑点完全信手拈来,最后结局也很治愈。只有回忆过去的部分穿插的有点不自然,但也都贴合了情节。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有一群小伙伴,无论你二逼还是傻逼,都和你在一起。
童年阴影什么的比较狗血,不过整体特别好,一气呵成,欧洲搞笑片的各种神逻辑。四个人物也都很棒。麦叔二得萌出血。
哈哈哈谁不想拥有一栋森林里的海景餐馆呢,贼头头好委屈,你们怎么总是不带我玩,哈哈哈
本来不想评分,丹麦的有趣人儿呀,很多出乎意料的思路,推荐了吧。而且是DVD啊,感谢丹麦小哥的提供~
亚当苹果的同导演,苹果树、感化和丹麦式喜剧。
又是边缘人的故事。非常温暖。
汗~这什么j8剧情啊
如果说美国片商业,法国片文艺,德国片压抑,那么北欧片就是荒诞。口味特别重,幽默点很奇怪,还有一个感觉就是那里似乎没有警察这玩意儿。。。
蛮可爱的,但是没有惊喜,只有想当年我男神也是一个有肌肉可秀的丹麦糙汉这种感觉…
ATJ在黑色幽默方面真的是天才哈哈哈哈又冷又感人又好笑,拖拖拉拉讲完了挺有看头的,配乐sehr gut,结尾又闪烁着一种诡异的温馨光芒while you know something maybe shouldn't be like this but just can't tell
北欧这种二逼又神奇的幽默真的是很对我的点,笑死我了,导演这个时候还有点幼稚,到亚当的苹果就成熟了——话说苹果对他是有点什么意义的吗?
四个卢瑟从小就受到原生家庭影响,虽然住得是明亮的房子,但都是病态的家长,根本无法教育出正常的下一代。所幸托尔基在不惑之年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四人于是开始了逃亡。在乡下的一出废弃房子安顿下来,四个人在共建这个餐馆的过程中彼此疗伤。影片虽然带有黑色属性,但其实还是非常治愈温暖的,其中穿插了一个医生和一个猎人,使得电影既欢乐,又无厘头。拔叔在里面非常暴力,感觉《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应该借鉴了这个角色的特点。
荒诞的丹麦冷幽默,各种反套路的感觉。黑帮之间的友谊也是一种很微妙的情感,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就印证未来的你会朝着哪个方向成长。我的人生啊,它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了呢?
这导演拍的故事都太有意思了,非常黑色幽默,但又很温暖,但又很暴力,这矛盾感我太爱
我觉得我简直超喜欢这个编导的作品,寒冷中开出温暖的花的感觉。这部的黑(冷)幽默还挺喜欢的。顺便麦叔肌肉太赞。所以我不喜欢屠夫的原因是因为那部麦叔的造型太难看了吗?
很暴力很温暖很幽默。小演员和成年演员的演技都非常不错。
哈哈哈哈哈哈Anders这个蛇精病 果不其然又是这种风格 诡异中带着搞笑 温情里隐藏着危机 ...“你们是基嘛!为什么总不带我玩!” -顿感大佬也是个有故事的傲娇腹黑受...
相当喜欢这部二逼片啊…就是没想到Mads Mikkelsen当年是这样的哈哈哈
青年版正义骑士真的很可爱延森宇宙总是在寻找这种可可爱爱的家
很神经病,很幽默。对,幽默把握得特别到位。//四兄弟少年时都很悲惨很逗。大哥托克利年轻时候尤其逗,17,8岁了还被迫跟父母睡一屋,父亲不搬家换大房子,或者说不给儿子一间单独睡房的理由是:要等院子里的苹果树结苹果,然后苹果树结了三个苹果,想起这理由,托克利半夜起来摘了一个吃了,父亲气哭了,母亲叫他保证别再摘苹果了,托克利说我不再吃苹果,你们就给我一间单独的卧室吗,镜头一闪,晚上还是跟父母睡一屋,镜头再一闪,挂在树上的仅剩的两只苹果之一被吃掉一圈,只挂了个芯在树上,镜头再一闪,托克利还是跟父母睡一屋,半夜托克利端了一桶蓝油漆凑近最后一只苹果,镜头一闪,第二天天亮后,父亲看到树上挂着一只蓝苹果,崩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