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买的Maratha Mandir电影院,自1995年10月20日上映爱情片[勇夺芳心](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以来,除了两次中断(一次是在放映第1009周后,因上座率低决定下映,不久后恢复,一次是因疫情导致影院关闭八个月而中断),至今仍在每日上映一场,创造了连映27年的纪录。该片在印度本土和侨民中非常受欢迎,许多人看了上百次。它是印度影史最出名的浪漫爱情片,让演员沙鲁克·汗成为宝莱坞巨星。
九十年代初,沙鲁克·汗刚刚出道。头几年,他饰演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反派角色,但还不够红。在拍摄[恐惧](Darr,1993)期间,沙鲁克和该片导演雅什·乔普拉的儿子阿迪成为好友。阿迪是雅什的副导演。对沙鲁克来说,雅什虽然平易近人,但作为功成名就的大导演,他已经没有耐心和演员探讨每场戏的想法,或是听取他们的意见,而是直接对他们的表演提出自己的要求。相比之下,年轻的副导演阿迪和沙鲁克更投缘。他们经常交换想法,阿迪也总是鼓励沙鲁克用自己的方式去演。
在[恐惧]中,沙鲁克饰演的拉胡尔坏到令人震颤。他疯狂地爱上了女生绮兰,固执到近乎变态地追求她、跟踪她。绮兰和恋人结婚后,仍然摆脱不了拉胡尔的骚扰、恐吓。他们秘密躲到瑞士度蜜月,但还是被拉胡尔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住处。拉胡尔只在乎自己的爱,毫不顾及绮兰的意愿,逼她和自己结婚。他用匕首把她的名字刻在胸前,让这份自以为是的单恋充满血淋淋的恐怖气息。
当时,沙鲁克认为这种充满暴烈动作戏的角色才是自己的银幕定位,他的目标是成为动作片明星。所以,当阿迪邀请他出演浪漫而感伤的爱情片[勇夺芳心]里的情圣时,他有种被耍了的感觉,十分抗拒,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沙鲁克本以为阿迪找他是要聊动作片剧本。他们在[恐惧]拍摄期间总是聊这些,沙鲁克对阿迪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可是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阿迪带来了一个众人都不看好的爱情片剧本。实际上,阿迪对[勇夺芳心]充满了信心,或者说那才是他想拍的电影,构思了很多年。彼时,沙鲁克觉得自己不适合演爱情片,更不会含情脉脉地唱歌。他总是以拍戏的名义躲着阿迪,后者却不厌其烦地经常去剧组找他。
正当阿迪准备放弃时,一位老太太的话动摇了沙鲁克不想演浪漫爱情片的想法。老太太对他说,她很喜欢他在电影中的表现,但不喜欢看到他每次都被杀。接着,阿迪又诚恳地告诉他,你可以拒绝出演[勇夺芳心],但千万不要永远不拍爱情片,“因为在这个国家,超级巨星只会是每个母亲的儿子、每个姐妹的兄弟、每个女大学生的幻想对象。刚才那位女士对你说的话,是她对你的无限热爱,但有个不同的角色,她想看但看不到”。终于,沙鲁克接演了[勇夺芳心],没有错失创造印度影史奇迹的机会,也让自己迅速蹿升为宝莱坞巨星。
1994年,[勇夺芳心]开拍,剧组远赴英国和瑞士拍摄男女主角作为印度移民后代,在欧洲从相识到相爱的自由生活。阿迪的父亲雅什之前多次在瑞士取景,拍摄电影,其中最出名的是诗丽黛玮主演的爱情片[月光](Chandni,1989)。
这部影片带动了印度人赴瑞士旅游的热潮,让雅什获得了瑞士政府的表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套房、景点、观光火车。阿迪用[勇夺芳心]延续了父亲的成功,不仅再次刺激印度人赴瑞士旅游,还让印度的取景地成为热门景点。直到现在,影片最后,男女主角踏上未来之路的火车站,还是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的旅行打卡地。
具有开拓意义的是,[勇夺芳心]拉开了印度电影到国外取景的大幕。现代时尚的西式景观、清新浪漫的自然风光、唯美动人的爱情,成为重要的票房驱动力。西方意识与印度传统的碰撞,亦是这类电影常见的情节。[勇夺芳心]还开创了针对印度侨民市场的电影潮流,主角通常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或是遭遇文化/种族冲突的印度侨民,他们或者他们的父辈因为恪守印度传统,在道德上往往占据高位。这或多或少是电影试图传达出的意识。
[勇夺芳心]如此受欢迎,除了是因为有浪漫感伤的爱情——人们永远喜闻乐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它既肯定了西式自由精神,又褒扬了传统的价值:男主无论如何多么爱女主,都不会选择和她私奔,而是要用行动打动她的父亲,只有在她的父亲心甘情愿地把她交到自己的手上时,他才会和她继续在一起。这种两边讨好的行为,让本片受到许多印度家庭的喜爱。他们既看到了伟大的爱情,又感受到了对印度传统价值观的尊重。观众从私人感情到传统意识,都获得了积极共振。
如同是印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勇夺芳心]缔造了一个现代爱情神话,既破又立。破的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家长制对子女爱情的干预,立的是真挚的爱情软化坚硬的父权。总体上,它既挑战了传统,又尊重了传统。相爱的人最后收获了自由和爱情,但没有因此尖锐地批判父亲的专横,而是赋予他质朴的善意。女人则在这种“善意”下失语、忍让。
放在1990年代的世界,或者是当下的印度,[勇夺芳心]都是一部两面讨好的电影。但是,从今天如火如荼的女性主义运动的视角来看,它完全算得上是一部软弱的电影,一如既往地把女性放在了被动接受的位置,无论未来是好是坏。女主没有像男主那样主动争取幸福,也没有正面反抗父权,而是等待真诚的男主用行动感化她的父亲,给予她幸福。
传统的价值被盲目夸大时,糟粕必然会被裹挟在其中。在伦敦生活二十多年的父亲,心里始终挂念着故土——印度。他恪守家庭和宗教的传统,妻子和女儿都理所当然、不容置疑地活在他的羽翼下。他虔诚得像是禁欲主义者,对西方的自由散漫不屑一顾。长大成人的女儿西姆兰倾尽全力才征得他的同意,到欧洲大陆旅行。对她来说,人生可能仅有这么一次自由自在的旅行。父亲已经安排好了她的未来——回印度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
拉吉同样出生于富有的印度家庭,也在伦敦长大,自信、狂野。他的父亲完全西化,放任他自由玩乐。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拉吉作为男性的“福利”。不管是在印度还是英国,也不管他的父亲是否开放,他都不会像女儿一样被抚养长大。
这个事实在影片中段,从西姆兰的母亲口中折射出来:“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爸爸告诉我,男人和女人没有不同,都有平等的权利。在孩提时代,我真的相信,但当我长大后,我发现那只是个谎言。我不能上学,因为和我相比,让弟弟上学更重要。那只是我的第一个牺牲。然后,每走一步,不管是作为女儿、姐姐,还是妻子,我都要牺牲自己的幸福。”
拉吉和西姆兰在家庭和社会中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注定要选择自己的人生,尽管父亲的权威也压在他的身上,但他终究是父亲的继承者;后者是作为被选择的对象抚养长大,名义上只要享受选择她的人的照顾就行,实际上每走一步都要为这种被选择而付出代价。
[勇夺芳心]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这种隐藏于传统中的不平等,但是人物和情节的设计已经不自觉地暴露了根深蒂固的性别传统(尽管它是在歌颂伟大的爱情):男人是征服者、挑战者,要从女人的父亲手中名正言顺地带走她,否则不会和她在一起;另一个男人,西姆兰的未婚夫,即使接受了家庭安排的婚姻,未来仍然可以在外逍遥——把妻子留在家里。从头到尾,西姆兰是传统的受害者,是等待被爱情拯救的弱者。
因此,当西姆兰的母亲终于醒悟,决定放手让女儿追求自己的爱情时,拉吉却坚持要征得西姆兰父亲的同意才肯带走她。或许电影的意图是用真心化解古老传统中的霸权,并且清晰地反映了女性的从属地位,但从未正面挑战它们的存在。
直到最后,拉吉踏上火车即将离开的时候,众人将目光投向了紧紧抓着西姆兰的手的父亲。尽管挣扎之后,他相信了拉吉的真心,松手让西姆兰离开,但这是两个男人的胜利,而不是女人主动争得了自由。她被从一个男人手中交到了另一个男人手中。
印度观众对[勇夺芳心]的狂热喜爱,浪漫动人的爱情戏功不可没。除此之外,主题上的两边讨好也很重要,保守和开放的人能从中各取所需。基于对真爱的肯定,存在冲突的两类人达成了和解。这种用真爱克服一切的浪漫幻想,从古至今都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蒙蔽双眼。
感动之余,西姆兰母亲起初意图说服女儿放弃真爱的话,或许可以作为[勇夺芳心]中女性角色最无奈的心声:“当我第一次把你捧在手心里时,我就发誓永远不让我的女儿重蹈覆辙。不管是作为女儿、姐姐,还是妻子,每走一步都不要有更多牺牲。女孩又怎样?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要过得幸福。但我错了,西姆兰,我甚至忘记了一个女人没有权利发这样的誓”。
原载《看电影》杂志
放荡不羁,不妨碍赢得芳心;爱情美妙,不妨碍亲情浓浓;客居异国,不妨碍深恋故土;歌舞翩翩,不妨碍感伤深情;结局已知,不妨碍享受过程。这是一部富含观影乐趣的影片,有美女帅哥,有赏心悦目的画面,有动听优美的歌舞,有时俏皮,有时又忧郁。强烈推荐!
双瓣子大眼睛的女主Kajol 超萌超漂亮,女神啊。奇怪的是此女在《我的名字是汗》中出现时,竟然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本片时正值年轻21岁,而后一部时已经40岁了。而两部跟她合作的同一男主沙鲁克.汗则不显老。这兄台1965年的。
嗷斐。不理解美国人的品味了。为什么每个人都大呼好看@@
190.07
真爷们儿啊
影片还是很夸张的。
经典 印度电影真tm长 后半段抢亲着实精彩
长的一逼,189分钟比Mother India和Mughal-e-azzam还要长,情节拖拉,但是描述的西方思想与印度传统的撞击很精彩,也就不奇怪这部电影在印度长盛不衰。
这片子后劲好大!一星加给音乐。这个zoom in/out真是有点不能接受,像新闻片。终于看到Fanfiction上反复出现的情节被演出来了,感情戏真的很看演员,二位太棒了。沙鲁克汗演的好可爱!男主和元仲辛人设类似,后期的三观...我竟不知如何评价。
该片上映至今17年时间,到目前为止还在印度放映,已放映800多周,世界吉尼斯记录,当时获得11项大奖,想起起
25th Anniversary重温,宝莱坞时代/NRI故事的标志,纯真的爱情触动更多敏感多情的回忆,只恨三小时太短,不能给怀旧中最温馨的感觉送上最高的敬意
又是一部歌颂自由恋爱 爱高于一切的肝肠寸断的印度电影 老生常谈也很好看 毕竟没有私奔 没有逃避 面对了困难
用情景歌舞来表现少女怀春表现的太棒了!绝对堪称经典!!里面还有其他的各种桥段:男女主相杀相爱,挑衣服的桥段来自《控方证人》,在正确和简单之间进行选择的桥段……
《勇夺芳心》让我回忆起所有爱情的美好,伤感于所有爱情的悲痛,带给我爱情所有的憧憬,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小舞舞五星满分挥泪力荐!
大清早来学院看了一个印度歌舞片,万万没想到是近两年看到最棒的通俗爱情片!我这种爱情片绝缘体都被打动了,导演真是俗得可爱
经典的印度爱情电影,看过无数遍。 特别喜欢。 好电影用不着用太多废话来评价。
风景不错
九十年代宝莱坞爱情片风潮的产物,故事是现代的、时尚的,从欧洲拍到印度;主题是经典的,歌颂打破传统的自由恋爱。尽管人类实现恋爱自由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这个主题的故事却极其久远。单单就这样的故事本身来说,永远是充满商业吸引力的。尤其是这个经典的内核被流行、现代、娱乐元素包装之后,更具喜闻乐见的观赏性。
爱情、歌舞、当红影星、欧洲旅行;但是现在看来就非常普通没啥亮点的老电影;母女夜谈,女主她爹闯进来的场景,我以为自己在看恐怖片;男女主真自私,这么欺骗、作弄、伤害男二一点没有愧疚感吗,太不靠谱了
印度传统,每个人都很好,一半欧洲,一半印度,老爸的固执令人印象深刻。好看而不肤浅。里面有不少民族乐器。游子回家,要俯身行礼,单手触地。死去的母亲说人生每次都有对错的选择,错的路刚开始容易结果不一定好,对的路刚开始困难重重最后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