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7日,披头士登陆美国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
如果给你一天的时间,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支配,你会做些什么?如果给你一天的时间,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支配,但有摄影机会拍下你所有的言行举止,你又会做些什么?
半个世纪后来看披头士乐队的伪纪录片,或者说是喜剧电影,《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依然让人澎湃不已。当四个人在《A Hard Day's Night》的歌声中穿过粉丝的追逐登上火车,开始一如既往为众人瞩目的一天,酒店、记者会、彩排、电视直播,但因为车上多出来的那位乘客,保罗的外祖父,这一天注定又将附加意料之外的插曲。
那个看似无害的小老头给这支乐队制造了点儿小麻烦,他怂恿鼓手林戈抛开其他几位同伴追逐自己的生活,在直播开始前溜到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最后还进了警察局,直到约翰、保罗、乔治一同救出了林戈,电影在乐队完美的演唱和粉丝趋于疯狂的尖叫中达到高潮,剧终的一幕,四人搭直升飞机赶往下一个演出现场,依旧伴着《A Hard Day's Night》的歌声。
1963年2月,披头士在一天之内完成了处女专辑的录制,从此开始了他们创造历史的音乐生涯,但百代唱片的美国子公司Capitol唱片一开始却拒绝在美国发行其唱片,为达到更好的销售成绩,联美唱片公司建议先拍摄一部电影,让披头士为其创作全新的歌曲,并发行相应的电影原声。整部电影预算只有20万美金,一共拍摄了6周时间,在理查德·莱斯特的导演下,粉丝们疯狂的状态与四个当时二十出头大男孩反叛不受约束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轻松幽默甚至有些反讽的基调,加上约翰和保罗惊人的创作能力,让它在影像与音乐的艺术性上均达到了高峰,许多年以后,在列选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或是唱片时,《A Hard Day's Night》均位列其中。
正如电影中无时不存在的狂热的粉丝群们,那是个疯狂的1964。那一年,披头士乐队在埃德·沙利文秀上完成了他们的美国电视首演,创下了7300万观众的收视纪录,占当时美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还没等电影上映,他们已有12首歌在一周内进入公告牌Hot100,并包揽了前5名,《一夜狂欢》只是让这股英国入侵的风潮更加猛烈的催化剂而已。电影中那四个保留了本名与个性的男孩,他们的在音乐之外所流露的率真,尤其是发生在“火车到房间,汽车到房间,房间到房间”外的那些插曲,编剧阿伦·欧文在与乐队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把乐队成员对生活的感悟变成了保罗外祖父的台词,并让林戈出走,重聚后的四人在警察的追逐下沿着大街来回奔跑,那些青春与自由的律动,为欧文赢得第二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著剧本的提名。
以今天的评判标准,《一夜狂欢》绝对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粉丝电影,但它并不完全是在消费偶像本身,而是帮助偶像把魅力的光环变得更为夺目,并照耀至每一处角落。那经由设计的一天,要展现的不是完美,而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真实,快乐而非完全无虑,年轻且偶有躁动,它服务于商业仍顾全了艺术性,它让乐队的灵魂转化为角色的灵魂,最终成就了影片的灵魂,它让寻常的一天变得伟大而令人向往。但另一方面,那黑白的影像似乎也在暗示一个事实,这样的一天并不曾真正来过,而且,也很难再被复制与创造,那一天,已然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一同成为了历史及想象。
如果用最简单的画面记录下你一天的生活,那将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或许你会觉的平淡无奇,甚至毫无乐趣。这个时候你可以看看1964年由查理。莱斯特 (Richard Leoster) 为Beatles拍摄的作品《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
我从来都不掩饰我是Beatles 最忠实的一个乐迷,我不停的收集有关Beatles的一切专集,虽然除了黄色潜水艇那张专集之外,国内没有引进Beatles其他任何一张专集,但是很感谢在中国还有打口碟一说。在整个上学期间,我收集了大部分的专集,不敢说全部是因为,大部分最初在英国本土发行的唱片现在已经成为了绝版,这不仅仅是金钱所能解决的问题。基于此,Beatles唯一的这部电影也是一直以来的期待,遗憾的是,直到2001年都没有在国内出现他的踪影。不知道是时机成熟还是虔诚所至,2002年国内出现了这部电影的DVD版,毫无疑问的是盗版,但就是这么一张盗版也用了我整整一年时间——依旧没找到。前两天,朋友打电话来说,你是不是在找Beatles的《A HARD DAY‘S NIGHT》?答云,是呀,可是没有啊。“恩,我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你不会明白我听到这简单的一句话后心中的狂喜,如同小孩子得到了谗筵欲滴很久的糖果一般。原本就是喜欢,得之不宜更是欣喜若狂。
《A HARD DAY‘S NIGHT》原是1964年Beatles录制的一张专集,而这一年正是四个年轻人从英国来到美州大陆并掀起Beatles旋风的重要一年,他们在美国的巡回演出创造了一个十天销售专集50万张的惊人记录,我相信这个记录在今天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借着这股春风,Beatles开始世界巡回演出并奠定了在世界音乐史里程碑。而这部同名的电影,也是这一年由查理。莱斯特 (Richard Leoster)为他们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印象中除了动画片〈黄色潜水艇〉,这也应该是唯一一部由他们主演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他们由英国到美国,极其简单的一天生活。理查德.莱斯特摒弃传统故事连接一贯的顺序与长镜头拍摄,而改以自由的蒙太奇剪接,并一改之前的豪华棚内摄影,而改在户外街头上以黑白色彩,记录下Beatles的演唱会热况,同时也加上了精简的剧情。
根据当年的一些资料,这部原名《甲克虫狂(Beatlemania)》的电影最初的灵感是来自于Ringo Starr(林格)在一个晚上的惩罚审判后发的一些牢骚。你可以把他看成是记录片和剧情片、歌舞片的大杂烩,其中穿插了Beatles早期的大量MTV,如“Can't Buy Me lOVE”、“And I Love Her”、“Should've Known Better”等等,当然也少不了,片中时常出现的主题曲“A Hard Day's Night”。
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早期的蒙太奇手法及黑白的效果,或许会让你觉的电影的荒唐可笑,但是当他们在火车上第一次开始演唱时,你突然发现,其实,这就是他们那时的生活,屏幕上那四张现在为全世界所熟悉的脸孔,在当时不过是几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音乐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的激情是他们的一切,不管布莱恩在抱怨他们是如何的会制造麻烦会给他惹祸,当他们抱起吉他时,一切就变的那么不一样。真实的影音重现可以让你看到他们眼中的热情和真挚。
但后半部,其中关于外祖父对林格的一番洗脑,导致他认为Beatles其他的三个成员一直瞧不起他(确实在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林格是四位成员中最为平庸的一个),他没能享受这美好的世界,在演唱会开场前半个小时独自出去游荡。本身这段情节其实很是夸张和搞笑的,尤其在其他三位成员得知林格被误抓进警察局前去营救的时候,和警察们一番来来回回的追逐,这个时候你不发笑的话,那只能说明你的笑神经是有问题的。在当时看,最多是刚去美国,开放的生活习惯与英国本身的古板严重差距导致的心理上的冲突,但现在在回头看来,这一片段预示了Beatles最后的分道扬镳,不同的只是,冲突的主角变成了列农和麦卡特尼。
而影片中布莱恩对他们的管教以及相互之间的亲昵,可以看出,Beatles是多么的依赖这个发掘了他们的人。而正是他把Beatles带进世界音乐的顶峰,让其成为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也正是由于他的死亡,导致了Beatles的没落,最终分崩离析。所有人都承认Beatles 在音乐上的才华,但直到布莱恩死后才发现,他们在音乐是天才,可是在财务管理上跟白痴没有多大区别。四个人成立的Apple公司给人的印象只有破产,除此之外什么印象都没有(当然,我自己例外。2000年的时候,很意外的买到,APPLE 1992还是1994年出的一套八张的Beatles VCD合集,包括所有的现场和一些未公开的排练录象。),从侧面也证实了布莱恩个人的能力及对Beatles的最大影响。
看电影的时候,会时常想起自己的年少轻狂,生活的细节是不一样的,但年轻的心大多时候是如此的相似,重要的是在狂欢之后依旧记得自己的责任。
2003.11
黑白片,对我来说一天的故事只是个串接作用,所以就零星的观看,非常享受里面披头士的音乐和60年代时髦女孩子的打扮和漂亮面孔,以及一小段一小段的美丽取景,一切看起来安稳美好。
http://axinlove.com/2009/12/a-hard-days-night/《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The Beatles风华正茂
by @xinl.ve 091208
是不是披头士[The Beatles]的粉丝一定要看此片,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既然是粉丝,自然不应该放过有关Idol的任何消息,难得披头士拍一部电影,为什么不看呢?
不过要指出来一点,那时候,也就是本片时间披头士们,还是属于年轻偶像的年代,远不是影响未来的RocknRolla。不到20岁的四个年轻人,各自出演本尊,然后回顾下从利物浦到伦敦参加一个直播节目时的逸事。少女粉丝是年轻披头士的主要受众,真正产生影响力的披头士则应该是更为成熟后的四人。《A Hard Days Night[]》还只是披头士风华正茂时的影像记录,谈不上太多内容。
当时的流行成为后来的经典,被青少年男女疯狂追逐的年轻披头士在片中演唱的都是情歌,这些歌曲在后期披头士如日中天的影响力的加持下也成为了经典。我不熟摇滚和音乐,无法评判早期披头士的这些情歌的好坏,但是觉得,那个时候的流行情歌应该是不受“老”人们待见—-本片里的成人比较少疯狂—-那华语世界里的周董的歌也可能成为经典。歌曲很多,大部分与电影情节联系不密切,不过看四个小帅哥深情款款,应该是会有喜欢。
本片借用了一些真实的影像资料,如最后的一幕的现场演唱会,依然还不是记录片,而是一部剧情电影。去伦敦表演是确有其事,具体经过肯定就不是本片中的状况了,不然Paul McCartney的Clean老祖父应该会出现在直播现场的(本片中Paul的老祖父角色,有一些典故,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查查资料)。然后其它的笑料和状况,感觉是拼凑的内容,像一个拼盘,不是我的菜,虽然《A Hard Days Night》有1965年的奥斯卡提名。
A.Hard.Days.Night.1964.720p.BluRay.x264-CiNEFiLE
看这样的电影就是会抑制不住的笑,有一种马上让你的心情有晴转阴的功能。看着四个大男孩在银幕上怎么折腾经纪人,怎么在应接不暇的应酬之间给自己找乐子,怎么唱出那些真诚的音符,作为一个痴迷Beatles的孩子,又怎么能不笑出声来。
整部电影的情节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就好像刚刚参加完一个大party,和Beatles一起狂欢了一下。所以,不要想太多,只要享受,就足够了!
#711 整个片的调调都好赞!粉嫩嫩的四个萌正太,截图截到我手酸了。搞怪卖萌唱歌泡妞就是本性啊,泡公主好水灵^ω^,江烈农真会恶作剧,george连拍无死角的帅,泡爷爷更能玩!演技最好的小ringo又被欺负了,中间还思考人生去了,你们太坏了又吐槽他身高还吐槽他鼻子。一遍一遍的看,太爱你们了!
很不错的影片,值得去看
A Hard Day's Night的电影成为摇滚电影的经典,教给整整一代年轻人反叛的原则,而这张专辑标志着甲壳虫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早期阶段的中期”吧
很有创意啊,传说中的甲壳虫
真是Beatles可爱的春天。联艺投资50万美元,根本没考虑票房收益,而是利用Beatles跟Capital唱片的合约漏洞,好在美国发行这部电影的原声。可没想到Richard Lester和Beatles瞎搞的《一夜狂欢》,首轮就卖了800万美元,成为当时投资回报最高的电影。联艺后来停止唱片业务,把这张专辑的版权卖回给Capital,又赚了一笔。
那个美好时代,好想有时光机回去去看看
美好的披头士年代,充满激情和青春飞扬。
每个人都好可爱好有趣啊,就算不是粉丝,也会被这部电影本身的活力和新颖打动吧。最后那场音乐会,他们唱着歌,脸上带着纯粹发自内心的笑容,观众们尖叫流泪,太美好。2016/3/13重看
#Prime Video# 剧情比较散,镜头剪辑水平飘忽,室内有些运镜很流畅,有些有些镜头很喜欢,感觉巴兹鲁赫曼的作品镜头感跟本作很像,但剪辑上的各种跳轴就有些不适了,歌曲好评而且很契合剧情但感觉英伦风格歌曲跟电影风格有些不契合。结尾几首歌转的太突然,不过用《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收尾挺不错。
13801 - 在听了N遍 The Beatles 的专辑《A Hard Day's Night》后,终于机缘巧合地初次来观看这部《一夜狂欢》:在还没有一首歌配一支MV的年代,他们用编排的剧情将一些歌曲串联起来拍摄成了音乐录影带式长片电影。
还蛮有趣的,值得一看
虽然我超爱paul,但显然ringo才是本片的主角——“你怎么没去上学?”“我是一个逃兵,我把学校开除了。”“那你怎么没去工作?”“哦我也是一个逃兵。”这段与河边逃学男孩的对话给这部电影的喜剧色彩添加了一层人生思考的意味。paul的爷爷也很抢戏,其他披头三除了唱歌卖萌加泡妞就没啥戏份了
真心觉得不错
今天很糟糕,辗转奔波一场徒劳,极度心灰意冷时还要欺骗父母一切ok,挂掉电话的我站在陌生的大街上,沮丧、困顿、饥肠辘辘,我开始听Beatles,没曾想会如此治愈,我竟然又振作起来,简单到不可思议。Beatles的伟大在于以不可磨灭的方式留住了那快乐的十年,那是最好的时光。快乐是会传染的,thank you
考虑了一下还是不标纪录片了,明明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嘛,否则也不会提名奥叔的原本;亮点无数,大大超出预料,虽然四个萌物没啥演技可言,但剧本实在太强大了,从头笑到尾,加上牛逼的摄影,牛逼的音乐,实在没理由不献上五星!
ringo太可爱了
我依然很外貌协会的喜欢了乔治·哈里斯,这孩子后期的打扮太嬉皮了~~
虫团和一夜狂欢的纯真不会持久,未来的巨大压力,乐队成员的分道扬镳,毒品的副作用……以及,列侬的死。他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夏季,一个幻想破灭的秋季,还有一个悲剧寒冷的冬季。不过,春天的时光多么可爱,它都在这部电影里了。
MV连连看,但四个人都好萌好萌好萌好萌好萌好萌好萌!看不够听不够!到结束时候大家都一起唱起来了~~~ Happy Birthday Ringo! =3= (今天来看了这个感觉真好)
60年代的英国姑娘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