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弗雷德金1971年执导的《法国贩毒网》可算是开创20世纪70年代新警匪片的典范,在故事和特技上都做出了重大突破。1974年,他拍摄了同样震惊世人的恐怖片《驱魔人》,单是这两部影片完全可以将他列为70年代的大师行列。但之后,他几乎没再拍出过像样的影片,那部《千惊万险》只不过是对克鲁佐名作的翻拍罢了。许多导演在职业生涯不景气时都喜欢重复老路,时至80年代中期的弗雷德金也不例外,他几乎照搬《法国贩毒网》的成功经验,拍摄了这部《威猛奇兵》(生死洛城)。只不过是把《法国贩毒网》中的毒换成了伪钞,把法国换成了美国洛杉矶,可谓名副其实的“美国伪钞网”。 表面上看,这就是个老生常谈的通俗警匪片,实则不然。剧本很复杂,除了犯罪的描绘,大场面的动作、枪战与飞车追逐,还有对正反双角生动的呈现。从人物设计和叙事角度看,理查德和艾瑞克两个角色互成镜像,即正反两角在道德上属于模棱两可。此类设置其实很多见,如希区柯克的《狂凶记》、吴宇森的《夺面双雄》等。他们没有善与恶的明确定义,因为他们性格上都有缺陷,都很脆弱,都会犯错。理查是个爱追逐死亡的冒险主义者,具有反英雄的特质,他并不正义 - 他敲诈不定期为他提供线报的女线人,在肉体上享受她,在精神上控制她(以不拘捕她为要挟手段);更是不负责任地拉同伴下水(误杀FBI)等。在这些情节中我们不难发现,警察和罪犯的本质如此相似,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的言语与行为,正邪间的边界模糊,这一点在《无间道》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晰。 相比理查,“反角”艾瑞克则看似更富有善心。他表面上“坏”,但骨子里却有种“女人气”在里面。他鉴赏油画和前卫的歌舞——开场的他对印制伪钞的执迷与投入,就如同他的油画创造一样,两者同属于他的艺术品,他喜欢焚烧自己的作品(片头焚烧油画,后来焚烧伪钞),结尾在与约翰对峙时却意外地焚烧了自己。他靠火而生,也因火而亡,可以说 - 他自己也是他的艺术作品。 另一条副线是“拍档关系”,与《法国贩毒网》中的吉恩.哈克曼、罗伊.谢德一样,《威猛奇兵》中的两个拍档(理查和约翰)也是一种互补与成长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在结尾得到了升华。后者在前者枪杀后逐渐取代了前者,他已被理查的那种阴暗面同化,尽管这个角色原本有些懦弱,但多少有点儿正义感,但在结尾他不仅在言谈和着装上成为了“理查”,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理查的“虚伪” —— 和那名女线人继续保持着“合作”关系。 而片中的两个女性角色(理查的女友&艾瑞克的女友),两人也是一种镜面关系。前者也是理查的线人,因为需要钱也有把柄在手,便与之达成这种“金钱”与“肉体”上的合作的“拍档关系”,后来在得知理查死讯后想要离开这座城市,谁知又与约翰延续了这种关系;而艾瑞克的女友,也有着一种合作关系在里面,有一场戏她去找艾瑞克的同僚要钱,她故意引同僚上钩让其动手动脚,还留门让艾瑞克进来寻衅。可见这种手段已经不是初次尝试了,两人同样是“金钱”与“肉体”上的“拍档关系”。而最后,艾瑞克给她找来一名女伴,我们才发现之前两人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此女不是蕾丝边便是双性恋,这名新女伴才是真爱 – 最后她与那位女伴远走高飞。 人物关系至此,所有主角之间完全是相互利用,不仅是主角,片中的其他配角也都如此。大至法律制度的腐败,小至个人谋取的私利,片中所有的人物在道德上都是肮脏、虚伪的…虚假的货币、虚伪的动机、虚伪的忠诚、虚伪的人际关系网。“美国伪钞网”的“网”可要比《法国贩毒网》的“网”密集且复杂得多。 【城市】 比起人物来,洛杉矶这座城市才是真实的,它更像是故事的主角,我以前曾说过,西部片中许多类型片的背景都不仅是类型化的背景,而是有效地参与了叙事,其实美国许多类型片也都不例外,比如《迷魂记》里的旧金山,此片也是最好的证明 - 大马路、立交桥、炼油厂都与影片基调相匹配,具有其特定的符号与意义。透过故事主题使这些城市化符号更加真实,尤其是片中那段飞车追逐戏,完全将人物情感与城市的嘈杂融为一体,导演将飞车追逐置于高速公路的反方向而非一般的同方向追逐,主角也是因私吞钻石交易的黑钱、背上间接谋杀FBI探员的罪名与正义的道德观背道而驰,他至此之后开始朝相反的方向行驶;在技术上,导演威廉.弗雷德金也是寻求突破,能看出他誓要突破《法国贩毒网》的飞车戏的那种魄力,精准的路线和强而有力的特技(越过火车、斜坡躲车和反方向行驶),时间上的掌握颇富有动感,透过广角镜头也让观众看到远处大排长龙的车辆,十分具有真实感觉。洗练的运镜及视觉风格,尤其是跟拍镜头的运用,不仅异常真实,也把洛杉矶这座城市的工业化和多元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不能说它在技术上超越了《法国贩毒网》,但绝对是高水准的表现,也不亚于《警网铁金刚》或是《勇闯夺命岛》里的飞车戏。说句题外话,谈起飞车追逐戏,我觉得迄今为止表现最好的导演仍然是约翰.弗兰肯海默。 不仅是飞车戏,影片多处外景都把洛杉矶拍得异常迷人,影片的摄影是《德州,巴黎》的罗比穆勒(Robby Müller),我们不难从影片中发现和《德州,巴黎》相同的那种粗犷沙砾和城市基调,还有出色的打击乐配乐同样给予这座城市以一种动感。 【结局】 看此片DVD花絮时,发现影片还收录了另一个结局,而非现在主角已死的结局,那个结局他们只放了一遍。那是电影公司要求拍摄的,正如威廉.弗雷德金所言,那样的话真是一个烂结局,也正如男主角所言,那是一个只能出现在《比弗利山终极警探》这样的警匪片才能够拥有的结局。我喜欢现在这个结局,因为只有这样,人物才更加饱满才更加真实,才能达到正义与邪恶互为镜像的开端与结束。
1,典型的80年代B级片。场景都是工业区和杂乱的区域,故事内容是拳头加枕头,题材是飞车加枪战,这些B级片特点反映的淋漓尽致。2,影片开头那个酒店,门口的外形和酒店对面的房子,构成的整体环境,好似是《侠盗猎车5》某个刺杀关卡的场景。记得在游戏里面,酒店对面的那个楼设计为停车楼。3,男主角各方面看都还可以,但看来是没有被捧红。
笨猪跳警探和愣头青搭档斗现代艺术悍匪,前半部有点闷啊虽然没吝啬血浆,后面飞车开始之后就好看了,世道轮回啥的,居然还有彩蛋
如果一定要选个文本做对比……老警察 - 孙坚 / 火爆警察 - 孙策 / 扮猪吃老虎警察 - 孙权。显然,让孙策做主角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更不要提把洛杉矶警察和纽约警察混为一谈的愚蠢行为。
这个电影虽然总体来说也就是个警匪追逐片,剧情千疮百孔漏洞多得跟筛子似的,人物行为更是匪夷所思,但架不住它真的很好看,中间超长的追车段落我敢说并不比法国贩毒网逊色!80年代的电影音乐就是喜欢乱来,迪斯科配一切,很带感。结尾有点懵逼,可能是弗莱德金的恶趣味作祟
无法接受《威猛奇兵》的译名,应该直接用《洛杉矶的生与死》。构图很好。看这样的电影像是在和别人玩俄罗斯轮盘。觉得一支只装有一粒子弹的黑色左轮手枪打出来的电影就是这样的,突然死亡,够绝。
抢劫戏之后的发展各种猝不及防,带着看一部常规警匪犯罪动作电影的预期看到结尾真是收获了不少惊喜。中段追逐戏的水道围堵和高速逆行又展示了弗莱德金在此类动作戏上的高超调度能力。
好生猛。第4000部。
电影的镜头和画面非常不错。充分展现出80年代洛城的独特魅力。追车戏是看过的电影里印象最深刻的,张力十足。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动作戏张力十足,非常精彩,但剧本的设计非常潦草,勉强算是一部精彩的商业动作片,如果情欲戏处理得更完整些就更好了。
《法国贩毒网》导演威廉.弗里德金作品,总体质素赶不上前作。
追车戏很强,男主被打死的戏很震撼。
迈克尔·曼在看过《威猛奇兵》1985后,曾以剽窃罪起诉该片导演威廉弗莱德金。理由是他认为片中内容完全抄袭“迈阿密风云”(曼制作出品于1984年的电视剧集)的概念。但官司败诉……
被爆头的“英雄”主角。见过主角的N重死法,但从未见过像这部电影所表现的这样直接和猝不及防。CSI的男主角露点了-_-。
导演拍了一部警匪版的《驱魔人》,把洛城警探逃亡时的撞车戏和蹦极时跳向深渊的镜头反复切换,勇敢和激情的关系变得模糊,与魔鬼搏斗的人,需当心自己变成魔鬼。着魔的人被焚烧、被爆头,带有强烈的恐怖片的宗教意味。
片头那幅焚毁的画;血色太阳爬上山头,地狱般的L.A.。几场室内戏的灯光;追车戏的镜头位置,调度,以及剪辑——在车上,居然用了一次望远镜头变焦;两次突然死亡,以及交织于主人公主线背后的两条复线,剧本异常出色。
艾瑞克的油画和伪钞同属于他的作品,他喜欢焚烧它们最后也焚烧了自己。正反两角可谓互为镜像,两者从开始到结束都达成了生命和道德观的统一;两个女性角色也是一种镜面关系,她们和各自的主角也是一种“金钱”与“肉体”的合作关系;约翰最后继承了理查的腐化与虚伪,钱、动机、人际关系一切皆为虚伪。
变形金刚里的大叔年轻时候还挺帅嘛。。。哈哈
二刷,自觉的犯罪和为打击犯罪而不自觉犯罪两者的界限相当模糊。威廉达夫死的这么SB怎么对得起他的高智商?弗莱德金用了WANG CHUNG 3首歌,其中9分钟长的主题曲City of the Angels用在好几段动作段落,这首歌近半年在手机里不断循环,实在提神醒脑www.xiami.com/song/1884201
#Hommage# 胶片版 能大屏幕再看弗莱德金拍的洛城街景/酒吧夜店实在够幸运了 弗导的都市/犯罪题材是否从不需要封闭的圆满叙事还有待探索 但这种结构/无过渡剪辑+断掉的配乐/鲜艳血色确实成了他营造都市冷漠印象的得力工具 robby摄影我可以真实夸爆 突然很想刷港版无间道和老马丁版 john: you can't do this to me [CinemaxX] // 二刷+
勉强及格。可能是弗莱德金最先锋的一部片子,前半小时几乎是默片,基本靠影像讲故事,尤其达福做假钞电板那一节;男主大桥蹦极、男主和搭档为了钓达福在桥下抢劫等段落的拍法,近似日本ATG作品的风格;后面飙车逃脱的一段也处理的惊人,那个拉升的镜头调度的真好,拥堵的大场面也拍出来了;男主搭档接管女线人那场戏让人想起《杀手阿一》。弗莱德金在这片里拍出了气势和气质、对演员的压榨式使用近乎剥削电影,但故事的营造还是略欠,到后半段进入了一种猛冲猛打的套路,和前面完全不搭了。男主为了复仇无所不用其极,两边人马的做派也渐渐显得一致,搭档在男主死后完成了蜕变——角色间充满了对应,并且趋同,洛城生死斗,这里其实无论对错与立场的区别
主角突然被一枪爆头我也是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