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比人民的名义丰满得多,罗成,老龙,贾市长,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马主任,都演的有血有肉,恰到好处,不像《人民》,陆毅林花花陆亦可,都是用力过度,满屏尴尬。
不过龙年也有我不理解的地方,一是叶眉想去哪采访都能去,副书记许怀琴在开着会呢,她都能推门就进去;另外一个是罗成作为市长,自己开着车下乡,太不可思议了,作为市长,工作那么忙,睡眠肯定不足,疲劳状态下驾驶安全吗?
一,原著中的许怀琴并不支持罗成,她是龙福海的忠实打手,电视剧中马立凤开会时攻击罗成的那些话在原著中多出自于许怀琴之口。马立凤擅长做具体工作,长于钻营,善搞夫人外交,但是原著中的她很少跟罗成发生直接言语冲突,背后捅刀子和游走在天州主要领导的夫人之间大搞合纵连横才是她的强项,孙大治和老婆闹离婚是她说和的,为了打探自己两个亲弟弟的案情多次到公安局关局长家打着龙福海的旗号给关云山老婆画饼。
二,龙福海的夫人白宝珍并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而是市妇联主任,市人事局长白宝贵是她亲弟弟。白宝珍在原著中也是人物关系网的一条线,和魏国白宝贵万汉山关系十分密切。从原著中可以判断出,龙福海对万汉山这个人实际上并不是很欣赏,万汉山能当上县委书记跟他会按摩捏好了白宝珍的肩周炎关系很大,原著中万汉山落马之后龙福海动不动就要拿万汉山来揶揄白宝珍。
三,原著中最后龙福海去党校学习,罗成主持天州工作,他对许怀琴、马立凤和龚青琏这几个龙的忠实打手做到了既往不咎,罗成主持工作后马立凤甚至找到罗成在罗成面前痛哭流涕,完全没有电视剧结局时的那般强硬蛮横。实际上马立凤和龚青琏这两个人段位很低,只有耍耍小聪明的本事,毫无政治智慧可言,也正因如此,皮部长调查匿名信事件的时候首先找他们两个个别谈话,因为他俩道行最浅,易成为调查的突破口。龚青琏开会讲话经常不得要领,给龙福海帮过不少倒忙,龙福海给他画饼许愿了一个政法委书记之后他便着了龙福海的道,马立凤在和皮部长个别谈话的时候居然天马行空的编起了谎话,一步步掉进了皮部长的彀中,二人的智商下限由此可见一斑。
四,孙大治有个情人叫艾小丽,是机关打字员,电视剧中对这件事虽然只字未提,但也在一场戏中进行了暗示,关局长到孙大治家汇报工作,进屋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一股化妆品味啊?我记得嫂夫人是不化妆的。”原著中艾小丽当时就藏在孙大治家的卧室中。
五,叶眉在原著中还曾经跟省委书记夏光远的儿子夏飞关系暧昧,叶眉人设很讨人厌这不假,但是她扮演的角色并不是龙套。实际上叶眉的能量很大,文章文笔老辣且人脉很广,并且她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是罗成的崇拜者,她是罗成在天州打舆论战的重要武器,原著中龙福海为了跟罗成打舆论战动辄将宣传部张部长叫到办公室和家里面授机宜,双方都十分重视对舆论阵地的争夺。
六,在事关生死的最后一场常委会上,电视剧里孙大治许怀琴贾尚文都站在罗成一边,在原著中的会上许怀琴跟龙跟的最紧,孙大治和贾尚文选择了弃权,残酷的1比9,电视剧已经将其改编的非常友好了。
七,这部电视剧对原著人物进行了删减整合,让故事情节更加精炼紧凑了,剧本去掉了原著中的赵彪和赵平原父子,将赵彪与曹部长合二为一,将赵平原与龙少伟合二为一。
八,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觉得罗成脸谱化严重,在工作中只会横冲直撞,实则不然。将电视剧和原著刷过几遍之后你也许就会发现,罗成做事雷厉风行但并不莽撞,他是在以雷霆万钧之势对龙福海进行针对性爆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他是怎么用非常手段拿下的万汉山?是怎么反守为攻应对的匿名信?罗成做事手段非常老辣,可以说完全不逊于龙福海,政治智慧甚至比龙福海更高。龙福海在天州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上下关系网盘根错节,罗成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处于了被包围的状态,一张越收越紧的网在时刻笼罩着他,所以他开始有计划有意识的对龙福海开展定点爆破,从调查龙福海题字的非法出版物到曝光西关县虚假繁荣,从拿龙福海的亲信万汉山开刀到最后勇闯黑三角,他心里清楚,他如果不把龙福海彻底爆破掉,他就是下一个郭市长。换言之,或许从本质上来讲他就是带着夏光远的尚方宝剑来的天州。
B站上有一位up主从公务员面试和人际沟通的多个角度对这部电视剧的很多精彩细节进行了破茧抽丝般的分析,名字叫“直击面试专访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2003年拍的电视剧,没有在各大卫视播放,却在今天网络见到,只能说来的太晚也来的正好。最精彩的还是剧情,虽然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夸张,但毫无违和感,主演的角色也正好比较体现正面阳刚的气质,剧中揭露的事件放在今天,这SC我很担忧是否可以通过,主演的人设正是我们需要的好的leader 形象!但愿这个角色不仅仅存在于影视作品上,更要在现实中可以触摸!
1.分集笔记:
第3集
空降的市长,上不和书记搞好关系,下不和底下4个副市长搞好关系,全面树敌;只是一心为民,只靠一个理字行事;这在现实中不知道都死多少回了。愣头青,毫无政治水平啊。
首先要获得上司的支持,然后要带班子。摸清各人背景、态度,利用业务的事来拉拢、打压,控制好班子。
第4集
一把手,权可以放,但不能失掉威。
罗成一心做事,不问事后的人,有点太愣了吧?这种人在科员就止步了。
龙书记常委会对罗成发飙,直接闹掰,貌似政治也不成熟啊。
第5集
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
市长固然可以自下而上顺藤摸瓜,戳破泡沫,但产生泡沫的根源却不在下而在上,在常委会里,你斗得过他们吗?
现实中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不会帮愣头青市长,因为都知道他干不长,人一走,自己等着被清算?
第8集
庖丁解牛,从缝隙处下刀,庞大的结构也会分崩瓦解。
第9集
龙书记开始做上边的工作,找省、部的领导。
罗成的市长是上边谁任命的?什么意图?平衡局面还是大开杀戒?没有上边的支持,他的乌纱帽分分钟会被收了。
第10集
以辞职逼宫。
第11集
县委万书记解析为官之道,官场路线图。
第12集
抓了县委万书记,后边的工作更不好开展了?
第13集
给关键人物送大礼,比到处撒胡椒面划算;大金额比零敲碎打的收安全的多。
第14集
一个人向既得利益集团进攻,堂吉柯德进攻风车。惹的人太多,会遭报复。
2.原型-吕日周简介:
1945年出生于山西大同
1969年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后被选调到雁北地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1978年,吕日周调到山西省委农工部。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沉在基层,最多的一年下乡320天。
1983年,原平县委书记,全县625个村子他都跑遍。三年之后,原平县财政收入相当于周边十二个县的总和,原平经验被称之为“搭台唱戏”。
柯云路成名作《新星》原型,1986年出同名电视剧。
1989年3月-1990年2月,任朔州市长,8个月后因“闲言碎语”,调体改委闲置。
2000年2月-2003年2月,沉寂了整整十年之后,出任长治市委书记,3年后调省政协闲置。
柯云路《龙年档案》原型,2003年出同名电视剧。
本剧主要表现一位具有改革进取心的强势官吏为了心中的人民正义下到地方担任市长,凭借自身能力与人格魅力打动基层和部分原站在对立的常委,最终突破顽固恋权伪善的市委书记重重阻力,闯出一片天。
本剧年限较远,但常委会上争论、会后角力、基层官员处境、部分官民间的事件都非常精彩、接近真实,具有启发意义。
看过此剧后,对于过去的电视剧质量、过去的社会环境以及对照过往,如今的种种变与不变(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有政治、有经济、有人治)都有了新一个层次的认知。
最后想说,演员颜值真高。
评论仅仅代表一种逻辑推理和猜测,不代表对现实的判断,仅供参考。
所有逻辑推荐仅仅根据剧情设定的格局猜测,如果剧情虚构的成分较多,那么就当我放屁行了。
现实里面有没有罗成这样的干部呢?
说实话,本人从未见过。过着和尚道士一般清心寡欲的生活,做着高危风险的工作,拿着仅仅比屌丝多那么一点的收入。一般,不排除有理想主义者或者傻逼会选择做这样的工作。
那么罗成是不是个傻逼呢?从电视剧反映的内容看来,好像不是。
从头到尾,罗成做着高危风险的工作,但一直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态度。
罗成的图谋是什么?钱,好像不是。美女,也好像不是。貌似从剧中情况推断,唯一可行的解释是罗成的政治野心---不甘心做一个棋子,想往上走做个下棋的人。
这部剧很明显是夏书记的一盘大棋:一箭双雕的大棋。既让罗成下去打破了龙书记一统江湖的天州格局;又打破了既得利益,推进了改革进程。
那么罗成究竟是否算一个合格的改革者?很显然,不算。
具体从剧中细节可以考证,做事用力过猛,过犹不及----特别在天州黑三角开发区煤矿关闭的决策上,是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财政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低成本的发展经济搞GDP。在这个问题上,我倒是非常佩服龙书记的观点,那就是要着重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而不是马上把开发区进行转型----当然龙书记也是一个光说不做的典型。
罗成的搞法虽然从底层的观点会得到认同,但同时也触动了太多的利益,引发了太大的社会动荡,使得改革本身从推进上来说是不稳定的,当然最核心的还是天州当时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符合
那么夏书记为何还要派罗成下去呢?很显然这种猛打猛冲的风格夏书记非常赏识,对于夏书记打破天州格局的目的非常适合。
那又回到开头的观点,罗成可能并非傻逼,大概也猜到了夏书记的意图,随行就市,顺水推舟的就做了下去,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从奴隶变将军
对于本剧的结局,罗成一统天州,其实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结果。至少从本人的观点看,罗成一统天州,继续贯彻其自身的风格,一是不符合天州实际情况,二是最终这个格局与一开始龙书记的格局有什么区别呢?还是一个比较专制缺乏民主的格局。以罗成的性格,在某种程度而言,或许还没有龙书记刚到天州那阵对决策的火候把握那么好。
如何在民主与执政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本剧没有回答,也给观众留下了比较大的现象空间。
昔日天州青年市长,今朝汉东省委书记。
论政治尺度这部剧简直甩《人民的民义》N条街。结尾处理太仓促,而且市长塑造太圣人了。即使电视剧的手法有所修饰,也是如此真实,唯一不真实的就是——这样的青天市长只能是虚构神话,在现实里这都活不过第一集。党政不分,一把手一言堂,政戏演义,欺上瞒下、政治腐败,跑官买官、明码标价,包二奶、暗收钱,各级数据夸大事实层层虚报,拉拢站队、精于人斗,阴谋阳谋、机关算尽,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大环境体制如此,往大了说,整个文化和结构层面延续如此,单凭一个富有热情富有责任心的市长,也仅能是苟延残喘而已。还真是没办法。这尺度现在绝对也拍不出来了。8.9
开会谈话句句都是阴谋阳谋,细致又精彩。唯一的败笔就是叶大记者,哪哪都出现,谁都要看她脸色,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才是一把手呢。。。
最近在看〈人民的名义〉,也有张丰毅的戏份,虽然不多,而且同样都是政治剧情,不由得想起了这部片子,很多年前看的了,其实大体细节都忘了。但依然好评。那时候的张丰毅好年轻。再往前推,〈霸王别姬〉的时候,更年轻。
个人认为《龙年档案》才是内地反腐剧的巅峰之作,比《人民的名义》好看得多,逻辑也比《人民的名义》更加严谨。这部剧中市委书记龙福海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有深度,表面上看不贪腐、不违规、不做出格的事,事实上老奸巨猾,任人唯亲、拉帮结伙、以权谋私、背地里打黑枪,这才是当代很多场面上人物的日常。相比较而言,周梅森的作品深度比这部剧差多了,人物形象和这部剧相比也失之于扁平化。
罗成式干部才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脊梁。片中官场刻画比较精彩,但收尾比较仓促。面对不合理的管理机制,任何时代都有敢于挑战的英雄人物。这些名垂千古的伟人背后都有凡人无法企及的智慧和胆识。
官场之间的争斗还是很精彩的但有一个神奇的女记者有一个神奇的宾馆服务员贾尚文、龙少伟、魏国几人都感觉还有戏份可展开,只有万汉山描述深刻
点到为止的官场剧,张丰毅发火的时候有点让人出戏。那些吐槽叶眉爱情线的是真的在看官场剧吗?如果没有舆论这杆枪,在天州甚至省委夏书记那里都没有一丁点人脉的空降市长能干嘛?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内部上传下达的信息通路没有一个利于市长,你凭什么办到一把手?这局最大的启示就是一把手一定要控制一切,尤其是舆论!
没什么说的,千禧年的片子,现在是不会拍的,拍了也播不了
官场生态高度提炼,马主任这个办公室主任演的太到位了,反倒觉得正面人物刻板生硬。
这个配合最近八项规定的焦点访谈看,很大便通畅的感觉。不够柯云路的小说老是“人治思维”,初看《新星》觉得很过瘾,看多了,有些深深的忧虑
第一部看了一个通宵看完的电视剧 只想说以后不可能再有类似的电视剧了
这个剧任务刻画的最差的就是这个记者,完全是编辑自己意淫写出来的,没有贴合现实,一个记者感觉比省长都大,想见谁见谁,根本不需要预约,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别人还必须回答,连正在进行的案件也必须回答。难道这是编剧写的隐藏信息,这个记者是市长的情妇?不然哪有这样大权力的记者。
努力成为罗成式干部!
哪天不再有这种清官拯救一切,靠个别美国队长似的青天大老爷才能解决问题,就真的好了……制度才是根本!
比人民的名义好看多了,这里是市长挑战一把手,而且是单枪匹马,更具挑战性。而且在那个时代就揭露了一个乱像,一把手虽然不贪,但是为了维护政绩允许下面的人和亲戚贪;很有魄力和前卫性,在当时竟然审批通过了也是很意外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比人民的名义好看太多了,罗成市长现实可能不存在吧!其他官员都是现实中绝对的原型!
去掉记者神出鬼没的戏份,这个剧简直完美
有评论说全剧其他人都是真的,只有市长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