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宇收视率黑幕
郭导演爆了收视率黑幕的气魄让人敬佩,可是拍的烂就烂了呗,还一口一个的喊冤,白瞎了灵魂摆渡原班人马。
天盛长歌人家收视率低迷,也不代表人家和娘道一样烂啊。
什么叫水军黑这部剧,三观不正就是我自己看出来的结果!
我是真没想到,都2018年了,还有歌颂这样伟大母亲的作品问世。
导演说,自己明明是在反封建,没错,反是反了封建,反的是旧社会祭河等等封建对生命的迫害,但是导演你别忘了,女主骨子里流的是封建的血。用着恶心的封建生育思想以及一口一个的“娘道”来反着导演所谓的封建
我也把我观看记录放在这,一共19集,估摸着1-17集女主『郭靖宇导演的老婆』都在用她尴尬的大头演技,哭诉着要给丈夫生儿子[摊手]总觉得没生出儿子,对不起祖宗。实际上丈夫最后就是被这位圣母给害死的。
歌颂这样一位女性就算了,还要歌颂这样的女性对于丈夫对于孩子,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微笑]
全剧全靠于毅以及两位管家的演技吊着,连祝无双在剧里都演的溢出屏幕的尴尬
最近有部神剧《娘道》火了。在一片惨淡的卫视剧收视景象中,《娘道》杀出重围,收视率一度破2。#陪爸妈看娘道#也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
但一边是该剧收视的火爆、在中老年观众群体中的流行,一边是该剧糟糕的口碑。《娘道》目前在豆瓣的评分2.8分,13000多名评分者超过80%的人给了一星差评,原因是该剧“三观不正”“三观有毒”。
《娘道》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按照该剧的宣传语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娘道”的别称,其实是“女德”。
比如,该剧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给两个女儿取名招娣、盼娣,期待着第三个孩子是个儿子。在生第三个孩子时,瑛娘难产,但她却坚持保小,并说:“我这条贱命算什么,只要能给二少爷生儿子……”
瑛娘信奉“三从四德”、男人是天、女性是生育工具、女性的职责是传宗接代、母亲必须为子女牺牲一切等信条。瑛娘是“女德”的典范。
应该承认,“女德”的存在有其历史根源。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父权社会,男性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女性处于劣势与服从的地位。女性无法单独在社会上获取生存资源,比如,女性不能经商、不能读书、不能考取功名,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这时,女人就和房子、牲畜、土地一样,是男人的私有财产。
古代对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幼,都是以讨好男权为核心的。女性必须通过道德上严格自我约束、甚至是在男性面前的自轻自贱,来获得男性的认可、宠幸以及其他的生存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女德”更是被彻底丢弃到垃圾桶里,很多年轻女性根本不信这一套。也正因为如此,《娘道》这一“封建男权复辟”的作品的走红,才跌破年轻人的想象。
但《娘道》就是红了,它折射的是,封建男权思想在当今社会依旧具有深厚的土壤和广泛的信众,现代女性客观上依旧没有彻底摆脱“女德”的束缚。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经济自由、独立自主的单身女性,会遭到逼婚压力;可如果她们结婚了,也会被逼问“什么时候生小孩”;生了小孩之后,依旧有人问她们“是母乳喂养吗”“什么时候把工作放一放”……
也即,女性首先是被视为“工具性”的妻子/母亲,而不是一个有着尊严、平等、自由、自我实现等权利诉求的个体。即便女性主观上想追求自由和平等,但社会给她们设置的障碍物太多了。《娘道》越红,证明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很远。
值得一提的是,反对“娘道”,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回归家庭;当然可以了,但它的前提必须是——这是女性的自主选择,更重要的是,回归家庭的女性与男性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依附和顺从。倡导“慈母”“孝女”“贤妻”等美德固然没错,但它们永远不该成为压迫和剥削女性的遮羞布。
——首发新京报沸腾——
我特别反感这个导演和他捣腾出来的这篇东西。我并没有那么反感娘道的三观,我极度反感这位导演在这篇营销稿中体现出来的人品和三观。
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实名曝光电视剧行业购买收视率的现状”。有人买收视率、有人买水军黑别人,我相信。这些都是事实,都是不证自明的东西。如果这篇文章只谈了这些问题,我会相信这人的描述,并且基于对这部分描述的信任对作者本人的人品给予一定程度的信任,从而相信他给出的各种细节。很可惜,这篇文章写得太多、给的细节太多、想要达到的目的太多。当我从他的描述中找到了严重不合实际的事实时,我不再信任作者。当我再次仔细阅读全文后我发现,通篇描述都没有事实支持。我开始觉着这是一篇营销稿,恶意极大,营销逻辑清晰的营销稿。
导演给了我们一篇剧本大纲。这个剧本里面,购片主任(官僚体系中的吏)和某个具体的典型的恶毒资本家被立为反派,所有过错归于这两个人。通过奇谈化的夸张,导演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反派资本家。收视率想让你0.2就0.2,想让你2就2。手里握着水军,白的说成黑的好的说成差的。乍看上去很抓眼球,可惜举例不当、剧本过时、夸张过度,透着假。买收视率有没有那么神奇,我不知道。130万单集的购买费用能不能要90万回扣,我也不知道。天盛确实就是不好看,娘道真的就是三观过时。水军能洗微博,豆瓣不是那么好洗的。正反对立是相当好用的电视剧表现方式,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目了然。这两个人是坏人,按照电视剧的逻辑,与他们对立的都是好人。广电没问题,上层一点的官僚(台长)没问题,作出三观不正的电视剧《娘道》被豆瓣差评的导演(他本人)没问题,演员拿走过多片酬自带编剧现场改剧本把一部大投资的电视剧毁了,播出时口碑收视双双崩盘的天盛长歌也没问题。他们都是被资本迫害的无辜者。二元对立是过时的电视剧剧本逻辑,不是真实世界运行的逻辑。真实世界可以是狗咬狗,这也是我对这篇文章背后博弈的认知。从我的内心而言,针对这个剧本里面的反派,我更趋向于不评价。没有证据不吃瓜不定罪,是我的习惯。对于剧本中的正面人物导演本人,这段耗时一小时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我的态度。
这篇文章营销感很强,针对网络阅读习惯炮制。有足够的爆点(资本、巨大的黑色收入、手握实权又难缠的小吏),有足够多的足以引发读者共鸣的描述(水军、买收视、电视剧不好看了)。引导阅读、引导讨论、煽动情绪,都做到了每个细节。例如那些不点名爆料,瞅着很像是利用窥私欲提高文章阅读量和讨论度的做法。经常见到爆料的营销号和狗仔用这种。
以作品观人,以此剧本对彼剧本,我认为这个导演编剧能力是扎实的。他明白市场,他能搞定很广泛的读者(观众)群体,他的作品适合电视剧,适合无脑杀时间更适合廉价的喜怒哀乐排毒流泪养颜。这些不是讽刺不是反话,阿姨妈妈的电视剧做到这些就足够了。三观?他也没教唆观众反社会,觉着封建糟粕的观众群体可以不看。并不是所有电视剧都必须成为文学作品。这个电视剧的三观踩着豆瓣酱喜好的盲区,被差评,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抱怨一句,然后双方互不干涉互不影响。我不喜欢这个人导的这部戏,我尊重这个导演的思维习惯和专业能力,事情本该是这样的。
当剧本照进现实,我对这个人的认知瞬间转了180度。剧本中的人物只是剧本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被爱戴被祭天。都是人设而已,都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当剧本和“真相”捆绑,红脸的关公和白脸的奸臣都有了具体真实的人物。演关公的自己做导演自己做编剧自己发表作品自己在网络上推广。我无法理智判断这个东西里面真相占比到底有多少。我觉着自己看到了血淋淋的“斗争”。我觉着这个导演的问题很严重,做人很恶心。
《娘道》扑街以及被疯狂吐槽,我可以说是一点不意外——准确地讲,我比一般人更早意识到——郭导在该剧上映一周时炮轰被收视率作假的机构挟制时,我就有幸就着电视机首页的推送断断续续溜了两集,早已领教大型女德班的威力。
不过看到很多人说到“父母们受的教育”“奶奶们喜爱”“上一代的老人”之类的词句,今天只想跑题谈个细节——网上吐槽父母辈的主力,假设是18岁到40岁,粗略认为一般人父母比孩子大20到35岁,那么这些被吐槽的父母就是38岁和75岁之间。38岁和75岁一样吗?希望我们在看任何泛泛结论时都要有所考量。
当然,谁都会随意抒发一下生活感慨,又不是发表论文。那么反过来也可以提醒自己,做这种生活方面的泛泛结论,倒不需要因为有人反驳(尤其是举个例反驳)而感到沮丧。
晶晶的奶奶75岁,我的奶奶91岁,静静的姥爷出生的时候是1903年——大清还没有亡呢。晶晶静静我差不了三岁,但我们说的“我爷爷奶奶小时候”会是一回事吗?
(突然想到非常好读的《美国种族简史》强调的,撇开不同族群定居美国时间的不同、撇开族群的平均年龄,来谈族群之间的平均教育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差距,简直是开玩笑。)
严重跑题。只是因为最近琢磨不同老年人的年龄和生活有所比较,想得比较多。就酱吧。
PS:《前任3》现象的时候很多人曾讲过“审美隔离”这个词。也有人要把词用到这个剧。不,《娘道》不是“审美隔离”问题,是翔。不展开了。
鉴于没播几集,先说说我目前有限的观感吧。
摄影,调色严重跟不上时代,场景廉价这我就不多说了。三观的问题我也不想谈,这都是小事。我只想说这帮人这个团队凑到一块,从当年的那个《打狗棍》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到现在竟然变本加厉了:影视剧和话剧的区别问题。
这帮人这哪是在演电视剧,根本就是话剧啊!不论从台词,语调,表情,动作无一不是话剧的路数。我们都知道,话剧的表演风格动作都比较大,那是因为在小剧场里要让看不清演员的观众也能充分感受到表演的魅力,然而在电视剧里这是行不通的。用话剧的风格照搬的电视剧里只会有一个结果:浮夸。在面对话剧和影视剧这两种舞台时正确的作出区分并处理也是贵圈从业人员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平常有些影视剧我们也会说哪哪哪像话剧,但是起码多少人家在表演时还是会有些收敛,而郭靖宇的组愣是完完全全的把话剧搬过来了。
就拿昨天那集隆家私设公堂举例子吧:就一头撞死的老太太的那一场表演,老太太那表情,那肢体语言,那台词念白。。。我以为看样板戏呢,看的我鸡皮疙瘩掉一地。我话说的再夸张也没有她演的夸张,浮夸说的就是这个。这么浮夸的表演还给了一堆近景,居然还有几处急推镜头,我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是的如题,我妈,一个快60的老阿姨,平时不看电视剧的,居然机缘巧合看了一集现在天天追剧了。我之前没有看过这个导演的剧,有一天刷微博依稀看到说这个导演爆料别人买收视,看过了也就看过了,还想买收视你不爆料我们也知道啊。。。然后就当天晚上我妈入坑了。
这剧的槽点太多了,一个个来吧
1、女主的颜值
一开始看到女主我是没感觉的,就是觉得违和。你换谁看到一个顶着欧双涂着管他bb霜cc霜,反正可以去拍无毛孔护肤品广告的大姐,演的居然是村姑,都挺微妙的。然后我就看啊,怎么这村姑戏那么多。再看看电视剧名字,娘道,好接地气的名字啊,那这村姑已经有两个娃了,莫不是,她是女主?这张整容脸演村姑?那后台估计挺硬的吧。。。。毕竟好多配角我叫不出名字好歹混了个脸熟,这大姐看着年龄也不像新人了。然后好奇之下,一百度,得,就是导演他老婆,背景那真的是挺硬的。
然后通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和我爹讨论下来以不专业的角度猜测,女主应该隆鼻了吧,还开了内眼角,颧骨那里估计打了玻尿酸,双眼皮可能开了个欧双。就这洋气长相,就这精致妆容,满嘴满嘴的我没文化,我就是村姑,真是太有说服力了。。。。。
2、女主的人设
女主的设定,应该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卑微博爱的圣母。先不讨论干嘛女人就要奉献这个膈应人的问题。就我现在已经看到的一些剧情碎片来看,有很多跟她人设矛盾的地方。
一开始有个大婶,为了女主能顺利嫁进地主家,拼着自己一辈子的名声,承认自己偷东西也要为女主保守秘密然后自己撞死了。女主那个难过啊,转眼就把大婶拼死保住的秘密公布了。【此处黑人问号】
然后,警察来了,说你们是不是逼死人了,哇靠地上果然有死人,女主你是路过的你证明是不是。照道理,女主如果是圣母,看着一个小时候对自己很好的大婶为了自己牺牲了,是不是应该为大婶讨个公道把逼死大婶的人供出来?女主没有,女主的圣母是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她在警察前面包庇了逼死大婶的她未来婆婆和大嫂。【此处黑人问号】
后来,女主刚生了娃醒过来发现不见了,第一反应就是婆婆要处理她的娃,即使生的时候还在跟婆婆抱头痛哭保大人保孩子,我还想着你特么也太被害妄想了吧,想不到。。。是真的?不对不对,先不说剧情。然后如果女主是圣母,是不是该跟婆婆摆事实讲道理,要是娃真死了怎么办,当然是原谅婆婆啊是不是。女主没有,女主她这时候,去警察局把婆婆告了。【此处黑人问号】
再后来,有个女主丈夫的拜把子兄弟,男二,看上女主,没事来个骚扰 什么的。女主是圣母,所以当然是原谅他啊,在丈夫面前也是 多次 掩饰 生怕 破坏兄弟感情。虽然女主听着这个兄弟神经病一样说家里人终于死光了能继承遗产了的时候,也有点膈应。
然后画风 一转 ,女主暗中观察了海外留学·县长侄女·年轻貌美·喜欢女主男人的女二,说,哎那个男二家里有钱,也读过书(性骚扰过我就不提了,哎家里死了人还很高兴这种反社会人格也没什么好说的),我看你两挺配的,你们在一起吧,我当人大嫂的是不是很棒棒。【此处黑人问号】
所以看到 现在 ,女主圣母是假,看人下菜腹黑白莲花才是真吧。
3、价值观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