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动作电影,本片的经典桥段当属影片的结尾部分。在结尾的决斗地点是罗马斗兽场,在历史中,罗马斗兽场是角斗士和动物搏杀的地方,是提供给观众以及贵族的娱乐场所,他们把角斗士当作动物一样看待,将他们锁在牢笼,和老虎、狮子搏斗,而在本片的结尾决斗中有一只猫在观看人类搏斗,这在片中起了一个明显的反差。李小龙选择这个地点拍摄决斗,很明显是刻意为之。
片尾的决斗,李小龙扮演的角色——唐龙(顺便说一下,李小龙在《猛龙过江》的剧本手稿中有注释,为何主角叫唐龙——唐朝是中国强盛辉煌的朝代之一,而“龙”也是中国特有、最具代表性的神兽),他与罗礼士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对决颇有一些“高手对决,惺惺相惜”的形式。他们之间的决斗并不是胜负的冲突,也不是利益的冲突,是尊严之间的抗衡。而且片尾的决斗中,李小龙他本人就部分诠释了对格斗的理解。 李小龙认为,真正的格斗不是在于武术的派别,也不是胜负的问题,而是在于格斗的过程,胜负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格斗过程中使用全力与对手搏斗,就是真实的表达自己,同时也是在尊重对手。所以李小龙对格斗的理解是,格斗可以是一种交流方式,只不过是一种残酷的方式。格斗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但讽刺的是,这种方式也很无情。 影片结尾,罗礼士在决斗中由于过度紧张逐渐处下风,直到他的手臂和膝盖被折断,唐龙示意不需再继续打了,因为他的对手已经残废,而罗礼士仍想站起来,试图继续和唐龙搏斗。其实他并不是想继续和唐龙搏斗,而是在求死,因为他已经残废,这样活着只是一个耻辱;最后罗礼士大吼一声,冲向唐龙,是在请求唐龙杀死他,最后唐龙不得已只有成全了他。接着镜头是唐龙的面部特写,那种神情,是一种无奈。最后唐龙把他的衣服盖在他身上,是在表示人不应该像动物那样死去,同时也是为了作为他的对手表示一点尊重。 在本片,李小龙直接阐述了他对武术搏斗的理解,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枪支,这就是李小龙对现实表达出的矛盾:武术在现代武器的时代,也将面临没落。 这部影片在当时来说,打斗场面和表达的内容都完全超出了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世界上从来没有像李小龙这样的动作片。他的电影不仅影响后世,也将永远载入电影历史。我们如今看的动作片、功夫片就是由李小龙而来的。 李小龙的个人魅力就在于,他是具有武人文相的古风特质的人物,但可惜他英年早逝,截拳道也未完善。李小龙曾说,取名“截拳道”,是一件后悔的决定,截拳道不是一个武术派别,只是一个称呼。这是一门集各家之长、用于实战、自卫的技击术。
“没有最强的武术,只有最强的武者”,武术修炼在于个人,而不在于武术的类型或武术派别。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句话本身就具有哲理性。即你如何去理解这句话都是合理的,关键在于你能否从学到的东西中,得到更多启发,并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这是截拳道的基本理论。确切地说,截拳道并不是一门武术,只是启发你自己去学习各种所长,故而截拳道没有固定套路,不受规矩所限制,以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水一样。
李小龙虽然是以武术家身份被世界所熟知,其实他的一生,始终是一个哲学家,若李小龙不去世的话,他应该会成为一个类似哲学家的电影人。
最喜欢的港片,在我这边的重看频率,能赶得上家电商场的待机屏保了哈哈。不断挑战极限的武痴,地球百年十大文化偶像,“他也并非生来就是强者”
为了避免文明的沉渣翻涌起泡沫,早些年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推[音乐](人文类知识泛指)和[体育](竞技性技巧泛指)这两科.为了保证公民具有作为一个人基本应该有的素质,为了遏城邦的精神面貌从青春走向衰退,这两者不是装饰品而是必需品.
但是因为我不是菲格斯中心主义那种人,对(打枪/汽车/军武/运动)都是一窍不通,实在想不明白一帮人为什么在操场上抢个球....[体育]这科里,寥寥感兴趣的就是李小龙了
首先李小龙和三岛由纪夫这两者高度相似,一个健身一个练武,都是中日两方在不同领域共同让亚洲男性在世界的形象耳目一新的人。三岛是主攻写字业余从影(虽然《风野郎》属于稀有片源),风格是那种“蔷薇刑式的美与暴烈”;李是主业从影业余书信,他的诗出乎意料非常柔和,《草叶集》那味的,用他的纪录片名来说就是“若水”
他生前最喜欢的歌是《And when i die》;在葬礼上还播放了Frank Sinatra的《My way》,将这首插曲作为点睛之笔使用的手法巅峰,出现在岩井俊二的《燕尾蝶》
然后截拳道在辩经方面,是某种摒弃了迷信与反智因素的[心流]与[正念];在实战方面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反套路,进而破解一切套路;据李他弟弟说他在西班牙的时候踢馆是一条街一路踢过去的...
李平时看得最多的是笛卡尔和托马斯阿奎那的书;根据本人早年阅读李小龙日记的推敲,亚里士多德的隐德莱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现象学的第零人称....虽然在认知上很笼统,但是这些概念我确定在他脑海里是有的,毕竟华盛顿大学哲学系出身的嘛
那么这个IP有四个研究方向:
1.中美日李小龙收藏家内部圈子
2.ACG中李小龙原型的再创作考证整理
3.亚洲人在全世界的刻板印象流转
4.巨星粉丝对超级巨星的施影响与受影响
(科比/周星驰/小罗伯特唐尼都是他迷弟)
当《现代启示录》中驻越直升机飞扬着播放女武神时,当《JOJO3》的迪奥释放时间停止技能时(“時よ止まれ”),当《猛龙过江》里的唐龙在窗台上秀肌肉时,观众隔着屏幕共同感受到的,都是某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强力意志]
总体而言,在李身上达成的,是太阳神的强健外在,和酒神充沛内在的高度融合;尼采的不灭斗魂在东方,文治方面以周树人的形式显现出来;武功方面以李振藩的形式显现出来,接替了孔子与关羽,分别成为了中国新世代的文圣与武圣
“一种真正的属神的人才是最美的。他肯定一切,并且永恒的不可遏制的呼唤这一切的重新来过,在他身上,一切都是快乐的,连痛苦也被完全转化成了喜悦。
靠悲剧艺术、诗歌和音乐的强化创生冲动的眩晕和充沛漫溢的意志,才可能达到刹那间与宇宙原始冲动的融为一体”
永远年轻,永远生龙活虎
我当高歌,我当放声欢笑
在罗维执导下拍了第二部作品《精武门》之后,李小龙迅速开启了《猛龙过江》的制作,坦白说,罗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虽然《精武门》堪称李小龙最佳,但一切皆因李小龙三个字才与众不同,拳脚与怒吼是演员的气质使然,不是导演的功力所在。罗维后期也与成龙合作了几部作品,还续了一部《新精武门》,但真正让成龙声名大噪的却是袁和平。李小龙选择脱离罗维,是明智之选。
于是,一部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诞生了。
相较于《精武门》的愤怒,李小龙偏向于让《猛龙过江》显得轻松幽默。于是我们看到刚到罗马时唐龙的各种囧,他像一个十足的乡巴佬,在机场等候时耐不住一旁老妇不动声色的凝视,极力掩饰自己肚饿的声响,看到吃冰淇淋的小孩,也要扮个鬼脸吓一吓,进了餐馆不识英文,喝了一肚子汤,不得不四处寻找厕所。陈清华告他要回应外国人的热情,他现学现用,结果误入妓女的家门。片中的李小龙一改《精武门》中的冷脸,时常装傻充楞,还咧嘴笑,很用力的那种。
本片的动作戏也相对丰富了不少,抛开了仇恨,也就显得气氛活跃。武器方面,选择用木制飞镖对付枪,在洋鬼子团伙第一次被唐龙的“小龙问路,大龙摆尾”轰走后,第二次又找上门来,唐龙先是使出了棍法,一通戳抡扫,力道恰好,然后又摆出两副双截棍,左右开弓,节奏均衡,时而单独出击,时而同时出击,近身者,无一躲过。这一段的观赏性不输片尾的重头戏,李小龙的双截棍已到炉火纯青,无人能出其右的地步,无奈喊出“妈妈咪呀”的胖子捡了一副也想试试,结果甫一出手就打中了自己头部。基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在李小龙电影的片头打上八个字“高难动作,切勿模仿”。
当然,影史闻名的对决必须是李小龙与查克·诺瑞斯的斗兽场一战。据片头介绍,查克·诺瑞斯,美国及世界第七届空手道冠军,看他身形,必须是有两把刷子的,至于能否打过李小龙,难说,但他与李小龙的这一战绝对让他名留青史,正是凭借本片,他走上了动作明星之路。让人无奈的是,查克出演的电影口碑一般,网友却对他的回旋踢乐此不疲,并由此展开了疯狂的恶搞,落入段子手的空手道冠军,想说也是十分尴尬。
片头还介绍了另两位人物,世界职业空手道冠军罗伯特·沃尔与韩国合气道七段黄仁植,这两位明显名头太小,李小龙只是拿来作为热身,前一位打得气喘吁吁,直接被李小龙捶了裆,后一位只见到频频倒地,几无还手之力。
说回罗马斗兽场与查克一战,观众有幸与一只猫共同见证。宽衣解带,筋骨舒展,猫叫为号。李小龙率先展开了攻势,双方踢腿大赛,李小龙一个回旋踢失空,查克立马一个回旋踢奉上,李小龙被踢翻,这是本片中李小龙第一次中招。查克顺水推舟,快拳出击,连续击在李小龙腹部、脸部,然后将李小龙摔躺在地。小龙哥就算躺在地上,也不忘发挥他在本片中的谐星本色,一手格拳,一手抓住查克的胸毛,顺势扯下一撮,然后像西部牛仔拔枪杀敌后对着枪管儿吹气一样吹走了那撮毛。小龙哥继续一脚踢出,可惜还是让查克的重拳与回旋踢放躺在地上。熟悉动作片的观众都知道,主角与大反派的终极对决往往有个欲扬先抑,一开始吃亏,然后吃一堑长一智,渐渐扭亏为盈,本片武指李小龙和好友小麒麟当然也打算这么做。
扭转很快到来,李小龙脚尖点地,踏起了他轻盈的步伐,此法一为迷惑对手,二来便于躲闪。借助步伐的灵活,李小龙开始转攻为守,即使攻也是佯攻,不断消耗对方,渐渐地,查克预判不到李小龙出腿的路数,于是就变成了被动挨打,李小龙先攻下,后攻上,然后上下夹攻,查克无解,开始怀疑自己。他也学着李小龙的步伐,想着依葫芦画瓢,结果跟那位尝试双截棍的胖子一样,不仅没捞着便宜,反而把自己的节奏打乱,形如邯郸学步,到头来左吃一拳右吃一拳,手断脚断脖子断。
作为真正由李小龙导演的唯一一部电影,本片在动作设计、镜头运动、剪辑、幽默营造方面都做得十分到位,李小龙不断在作品中宣扬着自己的武学理念,片中他有一句话很有味道,值得反复咀嚼。
汤尼问,我听说中国拳花巧很多,软手软脚的。
唐龙回应,任何拳术练得不好,都是软手软脚的。
这很像另一个道理,不要埋怨环境,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李小龙本人以及电影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正因为秉持这样的初心与使命,李小龙的电影始终走在电影时代的前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李小龙的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相遇,总会碰撞出动人的火花,他的电影在思想和灵魂深处爆发着革命,在跨越四十多年的回望中,在触及灵魂的洗礼中,李小龙的电影汇聚起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直至今日他始终能给我莫大的力量支持。
这部电影不同于《精武门》陈真视死如归的悲壮残忍场面,里面的 唐龙 (李小龙饰)是从香港千里迢迢到美国守护即将被非法收购饭馆的土包子,举目无亲的他对洋文一窍不通,其中受到练空手道的饭馆店员们的鄙视和冷落。没想到李小龙演喜剧也生动有趣,他与洋人的对决中也融入幽默的戏剧效果。
电影最精华的部分是唐龙与全美空手道冠军在残壁断垣的斗兽场来一场殊死搏斗。两个人精彩的打戏让我们目不暇接,导演有趣的以猫咪担当观众的视角来观察这场搏斗有意淡化打架场面的血腥色彩。最终全美冠军在唐龙面前死去,而李小龙抱着垂死的对手流露出悲伤的神情,这是我在所有武打戏中很少看到如此细致描写一个人对对手的敬意。同唐龙角斗的对手强健了他的筋骨,磨练了他的技巧(一向所向披靡的唐龙之前低估了对手的能力屡屡挫败),唐龙战胜对手的同时也是战胜了另一个自己。
结尾颇有一语中的的意味。唐龙等人在墓碑中悼念逝去的朋友们,唐龙与女主角说了离别的话语后,唐龙在荧幕中留下了挺拔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李小龙虽然离开了,他那简单的背影总是让人记得他始终年轻的模样......
罗马斗兽场的终极决斗,是功夫电影中的经典里程碑。
简单有力,必须经典。更何况是约翰巴瑞的配乐,小龙享受的是007的待遇
ACT通版鼻祖
像唐龙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福星高照。这句话日后看来,真是感慨万分。
为了校对<我是李小龙>的稿子才看的。虽然有李小龙撑场,可动作设计还是很一般,反派人物总是等着被打,压根儿谈不上"交手"嘛。
李小龙VS罗礼士,影史最经典格斗。
超搞笑,只是结局很悲凉……
哈哈,李小龙意外的搞笑和帅气。那个时代的电影编排也是意外地大胆和先进,比起李的第一部作品来成熟不少。电影采用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纯粹手法表现了李小龙同样空前绝后的高强功夫。
那个年代就已经对抗房地产老板了。。。龙哥哥每次脱衣服露肌肉就高潮。。太酷了。。
我们龙哥就喜欢打人蛋蛋 还喜欢抓人胸毛 哈哈哈哈哈
结尾大决斗前的热身真型,古铜肌肉,精炼背肌。那只打酱油的小猫起到不错的调剂效果,拳脚中的柔韧。慢镜头小龙的迷踪步,行云流水必成经典。凌厉打斗特写,腿风都快从音响传出。飞镖太天马行空,自负的中华武艺有点自娱自乐。李小龙笑起来很乡下,但足够粉丝记住一世。罗马美景,联想起《绝美之城》。
痛快,打得痛快。不过,为什么罗马黑帮都和旧金山的黑社会一样呢。
龙哥自己编导演的经典,也是故事最完善的。动作场面的调度简直登峰造极,各种武器拳脚无一不是典范,特别是二段爆灯!本作也证明龙哥完全有实力去驾驭及掌握一部电影,甚至能明显看到截拳道的技法,当然,或许观赏性不比现在的动作片,但其追求真实的精神就已极富开创性,足以在该领域刻下他磅礴的一笔
苗可秀美、李小龙帅...自编自导自演,比外国人导的那几部有意思多了...
8分,剧情虽然平庸,但至少没《龙争虎斗》槽点那么多了。70年代的电影,考虑到年代限制,要求就不那么严了。李小龙在电影中秀了秀他那爆炸性的肌肉,看到他那恐怖的肌肉的那一刻,我相信李小龙是有真功夫的了。
苗可秀真美,尤其是皱眉努嘴的时候;刘永小亮点;李小龙蝴蝶型背阔肌真得瑟,前身看起来像眼镜蛇头;世纪之战经典,罗礼士竟然是弓步扎实的东方拳法,而李小龙则是弹跳灵活的拳击步子,一般来说,李这种点数优势,但力度有限,杀一个人得折腾半天
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上乘之作。同时也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在欧洲取景的影片。全片的高潮和最重要的片断是最后的那一场竞技场的对决,它无论在立意还是在表意上都达到了完美,可谓功夫片的教科书。
cctv6 苗可秀真是个清丽的美人儿。李小龙扮可爱的样子好萌!那赤果果的倒三角真是……啧啧
我家当地电视台以前老爱放译制片,现在改了,全放港片了。还是老片好看。
龙哥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不朽之作,在影片中他大展拳脚,玩了短棍、双截棍、飞镖,并且留下了飞踹电灯的经典一幕,从功夫观赏程度上讲这部已经达到了很难被超越的境界,龙哥无敌的腿法则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每次看到他打外国人都十分解气,更何况这次里面有三个真正的武术大师参演,而苗可秀则美丽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