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我又看了另一部科幻片《命运规划局》。这片在上海电影节听到过,主演是马特·戴蒙,想想喧闹的飞机上也不适合看文艺片,就用三星的期待看了这片《命运规划局》,结果是两星的评价。
《命运规划局》说的是一群类似于隶属上帝的人(或鬼/天使/外星人/or anything),安排了人类的全部命运和进步,并认为自己是为人类好。为此,“他们”在世界上制造和破坏了很多巧合和遭遇,“他们”的工作是让事件的可能性顺着他们的计划进行。那马特·戴蒙作为当前他们操控的重点对象,自然就代表了自由意志对这种专权的反抗,这就是本片的主旨,或者编导想要的主旨。
首先剧情逻辑就很可笑。“他们”认定马特·戴蒙不虚伪,要当美国总统,才能推动人类进步。为了让他顺利当选,本片中“他们”倾注了全部努力在阻挠马特·戴蒙和女主角的相遇和感情。理由居然是:
谈恋爱会玩物丧志!和她谈恋爱,人类就无法进步,没有未来!
在表现自由意志方面,本片实质上用自由恋爱取代了自由意志。马特·戴蒙和“他们”的全部斗争就是在是否能和女主角恋爱方面。这样搞也不是不行,但是就让本片成了爱情片,然而我知道编导的本意是想让爱情为载体来宣扬和歌颂自由意志的。最后自由恋爱胜利了,我也公正的说,本片是爱情片,不是科幻片。
再说一些细节。这批“人”的唯一超能力貌似就来自于开门穿越术,以及拿着一本不知所云的书在那指指点点。这个小时候我们在机器猫和神探加杰特的熏陶下早已耳熟能详,何况他们的超能力就在帽子上,马特·戴蒙戴了那种帽子也就无敌了。这种一开始浓墨重彩渲染的神秘人物最后就是这路货色,以及用的方法都愚不可及,比《移魂都市》里的那帮外星人还要傻。
至于女主角,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她是《穿普拉达的恶魔》里安妮·海瑟薇的对手女秘书Emily,虽然在本片中演了一个无辜的天真苦情角色,但是《穿普拉达的恶魔》里的那副嘴脸还是更加深入我心。我想说的是,这些细节都加大了本片的滑稽性,让我无法入戏,无法感动。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电影还在院线时,我保持我自作聪明的习惯,我相信“与天斗其乐无穷”实际早已被生活教导我实际只是“与天逗其乐无穷”,所以看一部一眼看上去就是“战胜命运”的电影,无疑让我去花钱捧场“海迪大姐姐经过努力会盘腿”了的爱情版本,so,我严重缺钱。
我不懈地抱着不屑的态度直到我看到 马特达蒙 真挚的眼神。以及Elisa回看他的眼神。
不可名状。
擦,被骗了,又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不是电影。再次入席入戏,入局。
那种强烈的眼神,彼此都还是陌生人,身边还都是施着障眼法的人群,他却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你。躲也躲不掉。直接,专注,毫无保留,让你进退不得,来不及挣扎已经彼此俘获。
就那么一眼吧。
如果这曾是个失败的故事,那我就相信这是个电影,可是我的命运不是这么书写的;
或者是这么书写的,可惜我不知道它是失败的,所以我不相信这是个电影。
-----------------------------
如果事业和爱情,你只能选一样,你选哪样。
如果对方因为你而只能选择一样,你会替对方选择哪样。
我本来要自作聪明想强迫导演让男人去问问女人,你选什么, 然后他尊重她的选择就完了。
导演很不屑:“你去边上老老实实看电影且”。
MATT表面上擅自从大面上替女主做了选择,实际他做了个贴切的选择。
----------
你相信命运被提前写就的时候,实际是在你这迟疑中,命运才被写就的。
当你相信命运没有被提前写就的时候,当你相信这一切都不是终点都只是暂时放在你面前的各种障碍,就算它们是考验,路障,你的命运正在掌握在你手里。
----------
我恨安稳;我不能大笔一挥,这工作我没激情,老子不干了。我必须得和伺候我的高级客户一样伺候这个工作。得到的是我自己都知道终点的routine,导致我连进入这个routine的勇气都没有。我用了拖延,自我麻醉自我催眠,描述美好远景等等先进科技手段,我还在一再拖延进入routine的时间。可是我已经在这个轨道上,我的得失心就是一枚大锁,把我牢牢地锁在这个轨道上,让我的心在挣扎中被我的肉体禁锢。
我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
----------------------------
我的朋友曾经抱怨说,她目前的圈子,没有适合她的朋友,她的朋友更喜欢谈论八卦和吃喝玩乐和怎么把男,她有心参与讨论,但是实在经营惨淡。我说你圈子太小,换个圈子就好了。
不知道她现在近况如何。
我也在自己画就的这个圈子里,我知道换个圈子,可是我的得失心拼命地吓唬我:有风险有风险有风险。
----------------------------
我看着Matt的眼神,我看着Matt的背影,我听着Matt的话。
我觉得我非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我身边的人给不了。有心爱,却无力或也无能力。我替别人遗憾,我替自己遗憾。仿佛命运在捉弄。我还是自作聪明试图把所有碎片都拼起来,去搞明白我是谁,这所谓合上一扇门,替你开另一扇窗,开的这扇窗是不是另一条歧途,却更具迷惑性直到你走到终点才发现一路艰辛得失,不过都是泡影。好,我敌不过我的心,我愿意为它的不再被束缚,做选择。
朦胧中,我知道现在我的圈子给不了我这个。朦胧中,我知道我如果回北京去,可能会有。
----------------------------
世界上有很多种一见钟情,有一种一见钟情,不用justification.
任何需要你说服自己的去做去尝试的,
都叫爱得不够盲目强烈。
我知道那种一件钟情能征服人,来得不经意。
征服就是让你忘记你的得失心,你用不着说服自己,你就不由自主在做了。
我看着Matt的眼神。
我相信我一定会找到你。我知道你大概是谁,我不知道去哪儿找你。我知道来的每一个错的会让我离你更远,每一个从命运误读来的解释启示都让我离你更远。
Let's just put it this way
"you ruined me, I don't want to settle for less"
也许是我错了,我错在心高气傲我错在不愿意Settle for less我错在我折腾,我错在我爱一个这样的你。在这条路上,命运会误导我,羞辱我,调戏我,玩弄我,阻碍我。(谢谢Mars Panda的这句经典的动词排比。)
呵呵,我不这么错下去,我就会错在另一条Settle for less的路上,害人害己。
两相权衡,我没地儿去了,我的心最好和我的肉体一起,死在你怀里。
"Lost in the Sunlight" by Bryan Hawn
伴奏真好。
这部电影的冲突似乎展现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神与人对立,然后是人自身的理性与感性的对立。最后,通过人的理智与情感的融合,而说服神,取消神所设置的宿命与人自身的对立。
上帝——故且让我们把“主席”看作上帝——安排好的命运里,大卫和爱丽丝的生活没有交集,但出于偶然,大卫与爱丽丝相遇并彼此倾心。大卫将成为总统候选人,爱丽丝将成为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几个天使在人间,监督上帝的计划得到执行。他们竭力阻止大卫寻找爱丽丝。“为什么?上帝的计划里为什么不允许我和爱丽丝在一起?”
天使答不出来。他只知道根据上帝的计划,大卫和爱丽丝不在一起。但这不构成理由,因为只有当一个考虑是从大卫自身出发时,这个考虑才构成让大卫行动或不行动的理由。天使也默然了,仿佛他也明白,从外部强加而来的神学或神学意义上的宿命,是与人对立的。
大卫冲破阻拦,第三次见到爱丽丝,并共度良宵。另一位天使,汤普森,拦住大卫。汤普森更懂得说服人的艺术。当大卫再次质问:“为什么不让我和爱丽丝在一起?”,他清晰地回答:你将要成为总统,爱丽丝将要成为著名的芭蕾舞演员,但如果你们在一起,你的政治生涯不会光辉,爱丽丝也只能去教六岁的小孩跳舞,你们会毁了彼此的前途。
汤普森继续说:我是在跟你讲道理。我在试图说服你。
是的,汤普森给出了理由。所以大卫被说服了。他把在排练中扭伤了脚踝的爱丽丝送去医院之后,默然离开——上次对质,默然的是天使,因为他给不出一个属人的理由,让大卫停止寻找;这次对质,默然的是大卫,因为汤普森的说服正是诉诸于人的理性,他让大卫面对一个经典意义上的理智与情感的选择。
但我要问:为什么让爱丽丝成为著名舞蹈家就是理智的选择,而让她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以教幼儿跳舞为职业,就是不理智?如果爱丽丝在场,她宁愿选择后者,她就作出了非理性的选择?——休谟用近乎挑衅的语言再三提醒被所谓“理性”催眠的人们:理性只是、只能是、只应是情感的奴隶!一个不诉诸于自身意愿的对“理性”的理解,仅仅是借助一个带着光环的概念,绑架了个人本所具有的自由意志。
至于大卫和爱丽丝在一起为何就不能继续彼此的事业,暂且不谈。以及分别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就了一个平凡而温情的家之后,他们是否真的不曾有过后悔,也暂且不谈。我感兴趣的在于:是什么,构成了那种“非如此不可”的爱情。
大多数爱情都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因为爱情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它常常美好而让人陶醉,但在与具体抉择发生冲突时,又往往是暧昧的,因为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而让人放弃。日常中的爱情更不可能是一个突兀的存在,而是融合在生活中成为更像亲情的东西(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元素在整体中是潜在地存在,只有整体瓦解之后,元素才作为一个新的实体而现实地存在)。
说老实话,我没从电影中感觉到,大卫和爱丽丝之间存在这种“非如此不可”的聚合力,尽管他俩之间一再如此表白,仿佛文艺腔的夸张。
但我承认这种必然性般的爱情,是存在的。在我可以理解的限度之内,比如阿伯拉尔和艾洛伊斯,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等等。因为我只能理解有理性根据的内聚力,这里的“理性”不是计划意义上的理性或工具理性,而是一种恒定的超越了人间的种种因缘际遇的存在场域。就像一道方程和它的解,注定了就在那里,既是先天的,也是必然的。
但这样讲太静态了,忽略了另一个关键因素:互动。那么,一对“非如此不可”的恋人,就像一道方程的形成过程,方程的形成趋向于一个独一无二的解。他们互为彼此的解。
因此我仍然觉得,如同政治和神学,爱情并不具有自主性,而毋宁是人格与人格之间的一个推论和一种照耀。“非如此不可”的爱情,并不是让那对恋人在对自我的放弃中成就一个新的整体,甜蜜的共同体,而是因为彼此,而成为一个完整而充沛的自己——这个成为自己的过程,仅仅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成为可能。
说是明显chick flick的,还有说结局狗血的我还真不敢苟同= =(虽然结局明显虎头蛇尾)但个人觉得片子只是把爱情当了个载体而已。“hammer"说的free will才是影片真正主旨。整体来讲节奏还算可以
想法比较有趣,就是把多个主题交织在一起,包括反乌托邦、对命运的解答、爱情的定义等等, 出来的效果反而比较弱。架子太大,反而没有很多东西能填充进去。
小马哥的神级表演让我热泪盈眶
我就想要那个帽子那个本子
女主角完全符合我不喜欢的类型。。。。
要爱情就得放弃梦想,要梦想就不能随便恋爱。这是中学生家长式的二逼想法;以为反抗就是在行使自由意志,反抗的结果是人定胜天,这是愤青式的缺心眼。
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大阴谋论,个体与组织的角力,主角的成功也一定要靠对方阵营一个反水的叛徒和最后时刻戏剧性的反转,任意门穿梭的动作戏潜质挖掘得不够深,但科幻片的细节永远是我关注的焦点:门把手的转向,帽子和水的限制作用等等;说一句其他的,艾米丽·布朗特笑起来还是挺好看的
最开始看到的译名是“联邦调查局”,结果被蒙骗了,尤其是结局啊……节奏还可以。呆萌和谁cp都来电啊!但最后kiss的眉头紧锁好辛苦!
虎头蛇尾
FRINGE观察者拟人化,帽子戏法Dooraways,我究竟该不该相信爱情。不了解迪克原著的摸样,不知改编动作幅度,但至少能看出此片对阴毛论多年的总结延伸是畏手畏脚的,很多元素很多想法,统统都没有把玩开来。小马哥从政亲和力是杀手锏,赶紧别做演员了。
The Chairman to The Big Brother。纽约移魂都市,危机边缘黑衣人,关键下一门,少数派命运。PKD惯常的自由意志讨论,有点像男版的命运三女神当代神话重演意味,只不过命运男神不是主角,加上装束等等元素,改头换面出了(反)乌托邦味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整部影片趋向于中庸的表达,达蒙的表演愈见成熟,迪克的本子不知道被改掉多少。规划局的人感觉很像Fringe中的观察者,不过观察者的形象也是向前人致敬的。
反抗戴帽子的人才能获得自由意志,你们看懂了吗?
我知道很傻的但我好喜欢这个片子啊。你们能想象我中途首先发现这不是政治悬疑片接着发现这也不是科幻片而是一个彻头彻尾chick flick时候的激动心情吗?而且是那种“一辈子只为了你怎样都要在一起的”[the notebook]式的!这两人真来电,Blunt的台词都特别潇洒。
创意借鉴某米国悬疑迷你剧,如果你是来看动作、科幻、特工、惊悚的 ,那么你不需要浪费时间了 ,这是一部很单纯的帅哥美女剧。
matt damon抢亲记
这不是科幻电影,这是爱情电影。真爱战胜命运,美国人真喜欢这调调儿。
电影无关科幻,无关惊悚,无关动作,纯粹爱情。马特·达蒙雨中狂奔的样子像足了伯恩,而命运规划局的人又感觉十分像《Fringe》中的观察者。其实主题挺好,但感觉节奏控制得不行,结局也很弱,于是让人觉得虎头蛇尾。★★★☆
下载的时候没看简介. 看海报还以为又是米国动作大片,神马阴谋破坏者,英勇对抗邪恶势力神马的。。。结果看着看着突然就变得挺有那么点意思了。建议看这片先不要看任何影评简介。挺好,除了结尾有点主旋律。这年头。霆锋和柏芝都离婚了,你还相信爱情么。看看这个吧。哈哈。整体还可以,结局和节奏略弱
很有意思的设定,可以神怪,可以科幻。甚至可以妄想症,因为关于我的爱情竟然是上天都要阻挡的,这种逆天的想法多么自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