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也是一个极具诗意和美感的镜头,在那个影像技术还停留在粗砺的时代,这样做太阳光是极易烧坏镜头和胶片的,吴永刚用这样一个镜头完成其电影语言的表达,不得不感叹其勇气和先锋性。这在后来的1950年—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的片头——樵夫走过树林的片段——镜头对准太阳,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到樵夫的身上——也是使用的类似表现手法,因而被世界影评人评价是电影史上了不起的尝试而广为传颂,但是,却没有电影人注意到,在1930年电影还处于萌芽状的的中国—领先黑泽明和世界将近20年,就已经有中国电影人如同盘古开天辟地一样,发出了混沌中的呐喊了,而那个时候的好莱坞还在摄影棚里拍摄。 当影片整体故事结束后,摄影机以一个移镜头从海滩边由右至左移动,海浪拍打着海滩,镜头里出现了两具躺在一起的白骨,与影片开始时的镜头一样,首尾呼应,完成了最后的叙事。 这部电影里没有人是坏人—无论阿龙还是那个侦探,就如同影片片头的字幕:一个善良的人在偶然不幸的遭遇中会犯罪,一个奉公职守的侦探追逐着他所要逮捕的侦探…影片揭示的是人类欲望中的利害斗争的一面,崇高的友谊也阻挡不了人的利害冲突,其实揭示的是人究竟还是动物的本质
个人表达与商业选择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吴永刚高超的导演技艺与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索。紧张的节奏、刺激的情节、戏剧的桥段、具有冲击性的镜头、逃亡与侦察的故事,种种吸引力元素似乎把这部影片伪装成了一部犯罪或侦察等类型片,或许当时的观众也是冲着种种噱头而观看此片。然而这片特别就特别在吴永刚在后半程把两位主角(罪犯与警探)放置在一个架空的孤岛上,在这种情境之下二者的利害关系消失,原本你死我活的两人竟在者孤岛上获得了短暂的和谐。吴永刚在此想说的或者是——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充满戾气、仇恨与杀戮的,人于人之间应该是充满着友爱与互助精神,人本身也应该是善良的。吴永刚的这种对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美好想象,已经超出了理想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空想。这部影片在情绪上是含蓄的、是隽永的,它呈现了一种类似于《小城之春》的“含蓄的抒情”,这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是不多见的。 编导吴永刚、监制罗明佑、执行制片黎民伟、主演金焰、联华影业出品,中国电影史从未与我如此接近。
意识上也太超前了!!!中国电影人太让我感动了!
1936年…这电影简直超前时代一百年。好吧,吴永刚和费穆是中国早期让我最想给跪的两个导演。
在那个年代算很牛逼了,故事真好,金焰的造型好潮啊……以及大概因为是第一部有声对白片,画外音很恐怖,金焰一直笑一直笑。。笑到我毛骨悚然
其实吴永刚向有声片过渡还是挺挣扎的 稚拙单薄的类型尝试 电影语言算是前卫 有不小电影史意义 但实在不会写台词 不知道说啥的时候全用哈哈哈代替了 哈哈哈的情绪还都差不多 就很......尬 哈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只有死亡是平等的....
猎狗追兔子,不幸的是侦探和罪犯都身陷孤岛,除了木桶里有限的淡水,一无所有,两个算不上深仇大恨的人,原有的追捕关系随之失效,剩下的就只能谈谈人性了,侦探请求罪犯杀了他,这是不划算的,两人等死总好过一人残喘,家破人亡的罪犯好歹算个胜利者。
电影史意义上的好片,国片是“聊天艺术”,去掉对话会稍好……如果不是受《贪婪》的影响那么大就神了。拍船上的戏时,应该仅仅是在一个布景里,视点变换有点陡,不流畅,场景设计很赞。最喜欢阿龙举起石头要助探长一死,一个畏死闭眼,一个黯然作罢。好的“坏人”,坏的“好人”,死就是平衡。
仿《贪婪》;中国电影第一部有声对白片?片头蛮好,演职员表浪淘沙。可收
居然有那么一点点新浪潮的影子,太潮了!结局走向也是出人意料,非常适合改编成舞台剧,还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挖掘(PS:金焰堪称民国彭于晏呐)
吴永刚造诣深厚,这样苍然的故事,也只有联华敢拍了
标补。竟有一丝新浪潮的气韵,画外音的延宕,密集的鼓点声与人物状态的共振,后半段的大景深与先锋性的心理叙事,都指向着一种虚无的存在主义焦虑。吴永刚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无边的现实主义”者,其以一种现代主义式的反讽与虚无反叛着当时的民族主义热潮。如果说前半段的追逐/逃亡还带有一丝美国默片喜剧的特色,那后半段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般的世界,一座孤立的、封闭的荒岛,一个隔绝着阶级与政治的“无地域空间”。两位男人——侦探与罪犯在孤岛中上演的困兽之斗更表现出一种如宗教般的形而上感受。那是如同伯格曼影像中的对灵魂与上帝已死地深切诘问,是最为纯粹与凝重的现代主义。难以想象这竟然是1936年的电影。
以前读书读到过,但忘了是取材自哪部西片。轮船模型,水下摄影,狗追人是不剪辑的动作场面。船上一段是默片拍法,可见现在电影真是台词泛滥。台词惜字如金画龙点睛“我们等到死吧,天下没有比死再公平的了。”警探由愧转笑。结尾管风琴响起铁链相扣白骨。在青岛拍的,青岛发展影都地产也是有由头的
要说在中国电影史上少见这种基调,的确是。但是从文学的角度,上世纪30年代并不缺少这种基调,民国乱世,30年代是文化繁荣的年代,繁荣,关键是文艺作品的指向都超越了民族与政治派别,直接指向了人的存在,基本与当时世界文化思想发展是同步的。可惜好景不长,至今断代。
很特别的尝试,但稚嫩又生硬,算不上成功。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修复版(音轨有瑕疵)。片头非常惊艳,大浪淘沙,独具匠心。同时也直接点出结局。演员表演和蒙太奇剪辑仍带有默片时代的夸张感(尤其是狰狞的表情),台词写得很差,作为有声片在技术理念格局层面无疑比西方落后太多,不如拍成默片。摄影很好,挖掘人性关系主体深刻
逃犯最后那句:“你总算是逮着我了。“是对人性的绝望。非常牛逼的noir film,那个年代的场景服饰看着各种酷,探长这一角色非常像《历劫佳人》的奥森威尔斯。
联华第一部有声片,鼓点的配乐很有特点,金焰和章志直的笑声也相当魔性;金焰扮演罪犯,章志直扮演警探,有意混淆道德评判;1936年的孤岛,时敌时友的两人,站在同一生命线则为友,遇到利害冲突则为敌,谁说不是历史寓言?
接近是看过最早的国产片了,里面赏格是民国二十四年的。还不错,虽然那个年代的电影对话和动作都有明显的舞台腔,话剧感很浓。男主是着实可怜,但纵观他后面和警察接触也没陈清、诉苦、辩白,老实得有点奇怪。警探是着实可恨,见利忘义反噬恩人。结尾剧情很像某部苏联片,女红军押运帅白匪,独处时产生感情,获救时就回到人间法则。
早期有声电影,即便是后期配音,收音状况也只到勉强能听清的地步。意识较前卫,凶案追逐连接到孤岛模式,直击人性黑暗面,有些「连城诀」式的味道。海潮拍岸声和苦乐杂陈的连续笑声中,剥离掉二元对立的好坏判断,呈现复杂多维的善恶,最终只余枯枯白骨。
用到了布景模型,很前卫。不过后期录台词,没有环境音简直太诡异了……无限重复的魔性笑声……我愿意众筹给资料馆换套音响,耳膜快炸
金焰那个年代改国籍是真猛 放现在也是个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