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至今还能记得里面那两个不能在一起的人,那种情绪我至今还能感觉到,很难受,但是,我在徐向东的另一部电影里稍稍舒缓了这种难受,电影叫她来自台北,里面有个好结局,我当是再续吧,自我安慰而已……
里面的徐向东和于荣光近期再度合作了,还是演对手,多年后再聚首。
一开始觉得这一对真是我心中的意难平,偏偏这么合适,却无法在一起。
后来才明白这也是慧能的无能和懦弱,佛家以慈悲为怀,主持并不是非他当不可,少林寺有这么多的人才。而佛家的慈悲是能救一个人就救一个人。是要知恩图报,樱子家因为救他已经家破人亡。这不是儿女情长与天下大任的取舍,而是慧能的逃避和虚荣,如果慧能是一个扫地僧遇到樱子,他会不会还俗!如果樱子家没有救他,他还当什么主持!
说起祁天远和他的手下。只可说人不可以总是想着靠别人,做人要自强!你想沾着他的光享受荣华富贵,殊不知他在遇难之时,你也只是个垫背的。
在乱世之时,受苦的永远是平民百姓。
最后说一些小细节,每每出现一个人旁边都会有这个人的姓名出现,与后来的姓名和剧中姓名同时出现,到现在慢慢的只出现在预告片中,这应该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吧。
还有就是配音问题,很明显是配音了的,当字幕和声音是启程时,演员的口型却是出发。
还有一点错误,当演员口型和声音是慧慈时,字幕却是慧能。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也许一切的一切都是慧能招致的,正如王澄所说“最近有许多反对我们锦衣卫的人都打着少林寺的旗号”(大致意思),而慧能也是赶回来告知王澄要加害少林寺的…
多么经典的80年代功夫片。伴随80后成长的国产大片!《少林寺》、《南北少林》、《少林达摩》、《无敌鸳鸯腿》。。。这些怀旧的功夫片,相信80后都看过。时至今日,你还能记得哪几部的情节呢?CHC动作影院带来数码修复版与大家重温当年的童年时代,重温曾经的英雄梦。原来于荣光年轻时身手如此了得。一招一式都是拳拳到肉的硬朗功夫,手眼身法步不次于巅峰时期的李连杰。而他亦正亦邪的独特气质,更丰富了其演艺生涯的多面性。时至今日,新版《三国》电视剧的关二爷一角更是钦定他出演。相比《木棉袈裟》的男一号徐向东,于荣光在25后年依旧风采不减当年啊。给出四星的评价,更多是出于怀念吧。
最喜欢那首插曲《难说我无情》,虽然徐小明的港式普通话有点烂,但小时候听着很带感,想起一个叫何思漫的小伙伴,他也很爱这歌。同样喜欢的还有《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
话说这部电影就是《少林寺》变化而来,一样的男主是和尚,一样的因此男女主无法在一起,一样的最后女主看着男主在佛像前黯然神伤。
少儿时代,最喜欢《南拳王》、《自古英雄出少年》、《少林寺弟子》、《少林小子》和这个,满满都是80年代的回忆啊。如今看起来虽然动作场面以致情节都不怎样,太套路,但就是看几眼感受一下,回想那些远去的岁月,也总比看当下的垃圾国产片强。
主演徐向东放弃做功夫明星的机会,安于武术领域,后来还去了法国。不过他的外型也很难像李连杰那样成为当红一线的明星。反倒是阳刚猛汉于荣光走出了另一条功夫明星路——多是反派。顺便提一下另一位功夫明星邱建国,以《南拳王》成名,曾蝉联六届全国比赛中的南拳冠军,这一成绩直到今天也无人能够超越,可惜英年早逝。那个年代全国的武术高手经常出现在电影里,比起今天的武行,他们显然更专业。今天已经很少武术运动员能演戏演出来了,袁晓超算是其中佼佼者,却被故事无趣的《太极1、2》给毁了,恐怕要红也得像张晋一样要等些时日。
我那可爱的八十年代!技术有差距,咱有想象力!本片的精奥就在于时空穿越,欧美电影里被炒烂的课题俺们八十年代也研究过了,且看:慧能被逼近悬崖,走投无路,纵身一跃,遂从河南少林寺穿越至蒙古草原(我们姑且认为是内蒙古),不久坏蛋大boss跟进,一阵搏杀之后,慧能携美女(和尚的爱情也绝对是前卫因素)策马狂奔,须臾之间,再次穿越,转眼已到湖北武当山脚下!佩服!最煽情和尚美女那错位的一回眸,情深款款、顾盼流连,原本时空之中遥远平行的两条丝线被命运绞缠在一起却又无情扯断,阿弥陀佛,善哉悲哉,呜呼哀哉!
其实很怀念小时候全家人一起看电影,或是学校组织亦或是上班后单位组织集体观影。并不是电影有多精彩或是情节有多令人难忘,只是单纯喜欢那种氛围,那种集体生活,是一个时代的特点,现在这种集体行为少之又少,学校也鲜少组织孩子看电影。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院看的,情节未见得讨喜,只是一种老式武侠片的情怀就留在了年少时,留与那时那个年代。
片头是范增先生的画,作曲是顾嘉辉,风景地有草原武当少林,演员都是真功夫,尤其是武当太极。
又是一部久到不记得讲过什么的经典武侠啊……|||偶的痴呆症TvT召唤记忆君~~。只记得那些年少林寺总是不太平啊,方丈总是要烧经书和自焚害偶好心疼寺院古迹和珍贵古籍~~(虽说偶从来也不喜欢经文书)后来差不多但凡有武侠片一定会和少林寺有关,一定会有几个和尚呢~看都看到烦了~~
丁大哥!贫僧慧能。 难说我无情,难怪你伤心.....茫茫天涯路,处处是浮云,这首亦不逊于少林寺的牧羊曲。虽然片子粗糙,但已经是贫瘠的八十年代里最令人深刻的回忆了。
某暑假,一小学生在影院连续N天看N遍。现在买票的亲人不在了,这影院也变成了地产商的造型。
相当卖力气的演出。万马奔腾、烈火焚身、骑马交战,这些动作场面拍出来都很不易。徐小明导演是兼挑编、导、武术指导,打斗画面风格硬桥硬马,近乎从头打到尾,没有拖沓的废戏。和《少林寺》类似,也是选用大量有武术表演功底的新人,其中演反派的于光荣是后来最知名的一位。可能和取景地选择有关,电影里给人的感觉是嵩山少林寺旁边就挨着蒙古草原马场,地理概念上有些怪。
2022.02.28:影迷朋友微信发了「时光网报道的关于《少林寺》4K修复版在日本上映的新闻」截图,而后提到了这部她小时候看过的《木棉袈裟》…… —— 2022.05.11:最近注意到这部《木棉袈裟》刚好是福建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合拍的,就决定观看一下:1.武打动作戏挺给力;2.好奇方丈自焚的戏份是怎么拍的?3.故事越看越不太靠谱的感觉(比如四个和尚被官兵追捕,师兄被箭射死,而后镜头一转场,他们竟然就莫名其妙逃出来了?…);.…… ★★★☆
“难说 我无情, 难怪 你伤心, 难得 三生有幸, 难忘 一往情深”,这段歌曲响起时候的镜头真好
童年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还记得那“难说我无情,难怪你伤心”的老歌。从影片角度现在打分估计不会过高,五分给记忆的感动。
见惯了当下的特效当道与打斗浮夸,回过头看三十年前真拳实脚的动作片,竟然觉得极度舒适!八十年代那种执着追求的纯粹爱情实在是令人动容。另外,于荣光和徐向东年轻时也是妥妥的英姿飒爽、气宇轩昂的小鲜肉啊!
男猪蛮有特点的,可惜没红起来。反而反派于荣光挺到了现在,早期的于荣光还留有戏曲的影子,比起演正面角色,他还是演反派更有质感。
跟大陆合拍的,影像上就是够朴实啊,内蒙古的景象在武侠片中很特别,也很大气,顾嘉辉的音乐也很棒,主题曲也很动情;和香港的武侠区别很大;缺点同样明显:说教太重,主角太丑,剧情太白痴;
今日中央6套播了,陪着一起看了看。当时剧情很简单,其中说道理的意味比较浓,其中音乐还可以。
武林志的戈春艳是八卦掌冠军;武当的林泉是长拳冠军;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张小燕是蛇拳冠军;本片中来自福建与李连杰前妻黄秋燕撞脸的林秋萍则是太极拳冠军……补标。
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又为动作片挖掘了不少动作演员,于荣光的后续发展明显更好些,正邪都演。
时代是真是可怕的东西··那个时候的片子整个粗糙
那时候印象深刻的功夫片...又一个越长越残最后轮为配角的武打演员...
与《海市蜃楼》比,艺术性和故事性都差得太多,明显带有模仿《少林寺》的影子,但是人物塑造都太扁平化,情节的衔接和转场又很突兀,在明朝,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主人公们却能够飞快地在内蒙、河南、湖北之间切换,实在是说不过去,不过有价值的地方是,徐小明借电影,给我们保留了八十年代武当山紫霄宫的纪录,相当于隐藏了一部纪录片,这个很珍贵。
动作戏分全是主演亲自上,占比也很高,除了打就是死伤。惠能经历杀戮、情缘最后披上木棉袈裟成为新一代少林住持,也是要断一切红尘念想。想来又是枉付一片深情,何必看破。
其实一般的片,故事传说本身有一些历史根据,但主要是唐代背景,神马惠能的名号,把袈裟顺汉水朝西云云,袈裟如果是朕的,据历史记载确实是入川传给禅宗相关的另一位大师,是武后亲自选定的,但生生弄成明朝背景也是很无厘头了
比少林寺好看,最比不上的是女主,现在看来那大饼脸真是一个惨字。感情的描写不错,两首主题曲都非常入戏,特别是‘’丁大哥!‘’’‘贫僧慧能。’‘后立刻响起的插曲,现在看来依然味道十足。当然也少不了两个和尚的火化和凶狠的于荣光,小时候最爱看的电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