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严重剧透,请酌情选择是否下拉。
(一)三个爹
第一部里面Donna的日记是这样写的:7月17,Sam划船把我带到岛上,我们dot dot dot之后,我发现他订婚了,于是我们就此别过。8月4日,Bill租了个摩托艇,我把他带岛上了,然后我们dot dot dot。8月11日,Harry上了岛,我带他游了一圈岛,dot dot dot。
第二部里,三个爸爸出现的顺序和地点,和前文出入较大。Donna最先在巴黎遇上Harry,接着在去希腊小岛的路上遇到Bill(和他自己的一整艘船),最后才在岛上认识Sam。至于dot dot dot的顺序,则变成了Harry → Sam → Bill。
(二)Rosie和Tanya
第一部里Rosie和Tanya在参加Sophie婚礼前从未见过Bill、Sam、Harry真人,仅仅是从Donna口中听到过他们以前的事迹。
第二部为了强化Rosie和Bill的感情线特地安排了年轻的Rosie对Bill一见钟情(然后马上失恋)的剧情。紧接着还有个年轻Tanya对Sam一见钟情(然后也马上失恋)的剧情。其实我觉得这里的笑点制造得太刻意了些。
(三)Donna的妈妈
第一部里Donna说过她妈发现她怀孕后不允许她回家,可以说是被扫地出门的。Donna自称母亲是一个古板守旧的天主教徒。
第二部里Donna的妈是个大名鼎鼎的拉斯维加斯歌星,而Donna自从毕业后再也没有跟母亲有任何联系,自然也不可能告诉妈妈怀孕生女的事情。
(四)配角的命运
第一部里有过几个亮眼配角:Sophie 的两个好友,调戏Tanya的年轻小帅哥,和Harry看对眼的希腊男孩。
第二部里这些人都神奇地消失了。至少对于Sophie那两个好友来说,酒店开张+怀孕这么大的事,怎么也该到场祝贺吧。
(五)Sam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爸爸
第一部里Sam说自己有两个儿子,按剧情发展推断,两个儿子年龄肯定都比Sophie小,都不满20岁。
第二部里Sam安安稳稳扎根在岛上当了几年的stepfather,貌似再也没理两个儿子。Sam几年来呕心沥血设计出的新酒店马上要开业了,但是他第一没想过邀请儿子们来开业Party,第二没想过在Party被毁时请儿子们来充人数救场。两个儿子就这么被遗忘了……
(六)人物造型
第一部里,Donna震惊之中恍了个神,Bill、Harry和Sam年轻时的模样在眼前一闪而过:朋克项圈Head Banger Harry + 叛逆眼睛纹身Bill + 嬉皮长发八字胡Sam……而且后来的镜头里Donna和三个男人也有掏出各自珍藏的老照片,怀念当初打扮得豪放不羁的自己。
第二部里年轻爸爸们的造型,说实话,没有多少朋克或嬉皮的影子,就只是三个从平行世界里走出来的男人而已。说到这里我觉得Harry的选角出了大问题,让演young Sam的Jeremy Irvine去演young Harry不是更令人信服吗!而且Jeremy以前也演过年轻版Colin。
Bill的选角倒是很用心了,Josh Dylan的眉眼在某些角度确实有点当年北欧男神Stellan的感觉,这戏下来Josh Dylan要圈一大波粉了。
还记得第一部《妈妈咪呀》吗?在一个虚构的希腊小岛,人们没日没夜地载歌载舞,仿佛外面的世界、所有的烦恼都不存在,让人感觉像经历了一次永远不会结束的派对——它的兴奋、热情、满溢的幸福感,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唐娜三人组扭动,忘我地跟着唱"Dancing Queen"。这是一部纯粹的给人带来欢乐的电影。
其实有些惊讶在电影、音乐剧都那么火的情况下,续集经过了十年才推出。许多系列,在看准市场还热的情况下,五年连拍三集再平常不过了;而《妈妈咪呀2》真的让影迷、歌迷等了好久,把所有原班人马召回的同时,还加入了新的大牌(比如奥斯卡影后雪儿饰演唐娜的妈妈,安迪·加西亚饰演旅馆经理)制造了许多新的火花,最关键的是,它在故事上毫无糊弄观众的意思,从唐娜的过去着手,丰富了这个最核心也最感人的人物,让它成为一部不仅是粉丝不可错过的续集,更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歌舞片。
说到这里就无法避免剧透了——故事设定在第一集发生后第五年,索菲接替母亲唐娜成为了小岛旅馆的主人,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准备邀请各方宾客召开盛大的开业派对。在这种紧张并充满期待的情况下,索菲却一直心事重重的样子,完全没有五年前那种烂漫而无忧无虑的笑容了——故事说到这里,才由对话很自然地引出,唐娜在一年前去世了。因为预告片里完全没有提及,我被震到说不出话,根本没想到续集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改动。然而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没有再提任何唐娜为何去世、这五年内发生了什么、旅店有什么变化等等。一切突然全都回到1979年,唐娜从牛津大学毕业的时候说起:她在毕业演说的时候突然唱了起来,号召力之强一看就知道是学校的歌神加舞王;毕业后,她又毅然向两个好友道别,收拾行囊开始漫无目的地旅行,只为找到自己心里完美的地方,是一个洒脱而不受拘束的人。
其实唐娜这个角色,在第一集里更多的是一种传奇的神秘的感觉。因为故事是从人到中年开始说的,于是年轻时候的那些激情、流浪、艳遇、浪漫,都只能靠一段段的对话或者一首首的歌来描述,就像拼图一样,这里一块,那里一块;这样效果自然是有限的,一大堆词,也不如活生生的人出现一个镜头、抛出一个笑容更有说服力。接过梅丽尔·斯特里普衣钵的是莉莉·詹姆斯,这任务可不简单,但她却做得相当完美!虽然她是英伦美人,平时的形象也都非常优雅、淑女,这次却用她特别有感染力的笑容和歌声,把一个追求自由和幸福到天涯海角的美国大妞演得活灵活现。曾经是女中音歌手的她,也在演唱方面不怵水平极佳的阿曼达·塞弗里德(《悲惨世界》里的珂赛特),两位美女在电影里一个热情,一个忧郁,时间线穿插着很自然地把过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最后母女二人更是跨越了时间把感情维系在了一起,回归了第一集一样的情绪落脚点。
如果说第一集中许多歌舞场面显得冗长、对剧情没有帮助,那都是因为剧情过于单薄了。索菲寻父的线条早早说清之后,就只能加入更多的配角单人歌舞段落填充时间,自然也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但《妈妈咪呀2》的故事可是丰富多了,可以说把唐娜这个角色进行了完全的重塑。从第一集中各种小细节延伸开去,编剧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唐娜,不仅仅是个喜欢唱歌的性格开朗的女子,独自抚养女儿支撑旅馆十分辛苦,更在年轻的时候有着丰富的各种经历,她有一个三人演唱组,在来到希腊小岛定居的时候同时和哈利、比尔、萨姆三个男人有过感情,但都没能修成正果,甚至连女儿的生父她也不确定是谁,导致大半辈子的歉疚,也让索菲一直心有挂念。第一集最终虽然也没有说明白到底谁才是”那个他“,但所有人又重新团聚、唐娜和萨姆重修旧好了,谁是父亲已经根本不重要。说了这么多内容,其实唐娜的往事,都是只言片语而已,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只能任凭想象;而第二集的编剧就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把几位男主的背景设定、性格都做了很完整的描绘,比如哈利是在巴黎旅店偶遇的,本来害羞腼腆的他,却对唐娜一见如故,甚至跟着她去了希腊;比尔在港口解救了误了船的唐娜,和她一起度过了浪漫的日夜;而萨姆是反叛家族桎梏的迷茫青年,住在小岛的棚子里逃避现实,和同样想法的唐娜自然一见钟情。再加上三位按着科林·费斯、皮尔斯·布鲁斯南和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样貌找来的年轻演员惟妙惟肖又青春无敌,每一段都是那么不同却浪漫无比,的确,唐娜爱上谁都不会奇怪!整个电影没有一个很明显的主线剧情,但由岛上风景、旅店的陈设、女儿的回忆勾起的这一段段回忆,让唐娜更加栩栩如生:这部电影,是完全献给她的。如果说第一集,我们爱的是唐娜的热情和歌声,这一集里,我们看到了她更加脆弱又坚毅的一面,还有用一辈子追求自由的浪漫精神,不得不说,最后发现我们真的要和她说再见了,会忍不住想哭——而这本是一部让人开怀大笑、感到幸福的歌舞片呀。
不得不提的还有续集的歌舞编排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点多多。第一集中,由于演员们都不是专业的歌舞背景出身,难免在唱腔方面没有优势,动作协调性也有限,于是在拍摄上采用了更多的展现演员面部表情的方式,让他们的情绪感染观众,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一部,因为年轻演员增多,专业性有所增强;演唱方面,多人唱段总会几个声部交替进行,增加了不少层次感;但摄影指导Robert D. Yeoman可谓最功不可没:他是韦斯·安德森的御用摄影,《月升王国》、《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他的作品,熟悉安德森的影迷肯定会对人物的移动配合颜色的冲撞造成的卡通效果印象深刻吧,这一次《妈妈咪呀2》也借来了他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中属哈利和唐娜在巴黎咖啡馆的交谈段落最令人印象深刻,单单这一曲就足够眼花缭乱又赏心悦目了。
在第一集中寻找生父、以为找到就能获得人生意义的索菲,最终发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才是最不可或缺的,母女二人在婚礼现场和解,令人感动。到了这一集,又回到了那个海岛山顶的小教堂,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是索菲新生孩子的受洗仪式。她在新的生命降临时,感受到母亲虽然离去但永远在自己身边守护的庇佑,此时梅丽尔也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开口唱歌,并微笑着和女儿、和观众道别。就像一餐酸甜苦辣咸轮番上阵的大餐,最后突然出现一颗催泪弹,好多粉丝都没忍住当场看哭。
强大到逆天的演员阵容也是本系列最大的看点之一,在上一部中如果说各位还稍留有一点年轻时的影子,这部里大家就彻底步入中老年了,花白的头发、后退的发际线、下垂的脸颊,都成了自我吐槽的乐子。影帝科林·费斯饰演的哈利在上一集最后勇敢出柜成为最大亮点,这一集怎么也不能落后吧,于是他从上岛开始就成为团体笑料担当,不论是跟比尔扮《泰坦尼克号》“我心永恒”的飞翔姿势,还是不顾紧绷的西装肆意扭动的样子,都绝对令人捧腹,真心希望脸叔以后也能更多演这样轻松的爱情喜剧。不过这次因为讲述的重心放在了唐娜身上,几位配角的戏份相比上集并不算多,好在最后影片还留了大招,邀请到了影后、歌后雪儿作为压轴惊喜出场,扮演索菲的外婆,也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虽然在预告片里她已经现身,但真正开口,曼妙的嗓音还是令人沉醉,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而上集不慎获得金酸梅最差男主角的皮尔斯·布鲁斯南,显然这十年来也没怎么练歌,仅仅唱了两三句,就暴露了他仍旧五音不全的特质...
电影在Abba的名曲《Super Trouper》中结束,所有的青年、中年时代的演员们齐聚一堂,”遇见未来的自己“,可以说是给影迷最大的彩蛋了。用这样一部电影来给唐娜告别,的确再合适不过,却又让人重新爱上她,心中一万个不舍。
http://emilyliangfilms.com/blog/
WX:米粒电影院
人生短暂而世界辽阔,我们都应该诗意地活着。
2008年,《妈妈咪呀》曾让我整个夏天神魂颠倒,没想到时隔10年之后,《妈妈咪呀2》再次给我带来了惊喜。不光剧中有欢乐的故友重逢场面,和《妈妈咪呀》多年后的重逢更是意料之外的感动。80年代的洗脑神曲在片中一首接一首循环播放,而我却丝毫不想逃跑,只想让自己慢慢融入其中。
既然厌倦一成不变的乏味人生,那就周游世界吧,然后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希腊小岛定居,和大自然为邻,和可爱的人相伴,载歌载舞率性而为,大胆追求美梦,每天都是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没错,这就是《妈妈咪呀2》简单动人的故事,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所以当ABBA怀旧的梦幻嗓音响起,置身漆黑电影院里的我,不争气地数次眼角湿润。
其实,《妈妈咪呀》系列并没有多牛B多经典,好莱坞合家欢式的俗套故事,也有很多音乐片常犯的错误,可是我就是说不出的着迷。也许因为那里面有我记忆深处珍藏的经典旋律,也许因为那里面的人物都可爱到“一根筋”,也许因为希腊小岛的风景实在太迷人,也许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一个恋旧的人……又或许仅仅因为《妈妈咪呀》恰恰刚好描绘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
没错,《妈妈咪呀》的生活就是我所一直向往的。这样的人生,我从小到大都梦想过。而看到真正美丽的东西,你是不会舍不得落泪的。
我想像电影里的Donna那样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我想给不够完美的自己一次机会,想打破一切虚伪的教条和所有坑人的把戏,我想告别思前想后不够坦诚不够勇敢的自己,我想去唱去跳去创造并且尽情去爱,我想去做一切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去让一切遥不可及的梦想的变成现实……而不是被生活的枷锁死死束缚住,在生存的漩涡里挣扎的像条丧气狗,每天都活的不像真实的自己。
也许正如柏杨先生提到的“酱缸文化”,我们整个民族普遍活得太实际太压抑太没有自我,而且总是死气沉沉地一味服从,特别缺少一种改造生命的激情。我们总是习惯在“厚黑学”式的算计里冥思苦想,也不会抛开顾虑去随心所欲地追求云上的彩虹。我们总是宁愿在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里耗尽生命,也不愿去体验一种截然不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
而这就是《妈妈咪呀》这个故事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地方。
无论是音乐剧还是电影版,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抛去《妈妈咪呀》系列载歌载舞的外衣,实际上不存在那些大起大落的剧情,就算勉强有些起伏的段落,也只是在阐释一种生活理想,即大多数现代人不敢也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忠于内心,爱你所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怀过一生。
一个人能够追随内心的召唤,在不可为而为处坚持自我,大概才算是真正活过。否则就算坐拥金山银山甚至当上美国总统,也有沦为行尸走肉的可能。想当初,诗人顾城举家搬到了新西兰风景如画的小岛上,即使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但谁也无法抹去那些生命激情存在过的痕迹。
人生短暂,世界辽阔,诗意本应成为生命的归宿。
看《妈妈咪呀2》时,我又再次回想起看《妈妈咪呀1》时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让我又重回到了生命的最初,自然想起童年的某些片段。
那时的我,还没有被世俗困住也没被生活欺骗,在赤子无邪本真的眼里,人应该梦想并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而我给自己定义的幸福,大概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自由自在。你可以自由自在歌唱,自由自在旅行,自由自在表达,自由自在相爱,自由自在舞蹈,自由自在呼吸清新的空气,自由自在坐在大海边数星星,自由自在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
回看这些想法不免天真,简直像是童话里才有的事。如今再次想起过去种种,更像是梦幻一场。所幸这世上还有电影和音乐帮我们记取过去,唤醒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当《妈妈咪呀2》里再度响起《I have a dream》那熟悉的旋律,我终于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
十年前,Meryl Streep出演的Donna可是完全不同的一场戏。
她的忏悔,是场深重的众人齐心推翻的残墙。现实生活贫累交加,仅存的蜜色幻想,是她可以踩着另一具有力气的男人躯体逃出生天。这份唯一的升天通道,想走的话,要让亲近闺蜜共同否定自己,要从旁人口中影影绰绰漏出他们毫不遮掩却又懒得开口的奚落,要衣冠不整掉在三个欢爱过的男人面前,要被女儿翻录私人日记,还要被女儿当面羞辱:今天的一切是因为年轻时太荒唐。
这么热闹的形式也不能掩饰——这就是场审判。因为她太年轻,太可爱,享受风华正茂的欢爱并占有太多异性的注意力资源?这个女人有什么罪?忠于自己是她唯一的原罪。
幸好我们有机会重头来过。
枷锁全碎,轻装上阵。从片头大闹牛津一场开始,Lily James的Donna和她的朋友们踩上节拍就再也停不下来。所有伧俗、张扬、艳丽和复古的颜色都被青春肉体脸庞撑得饱满又恰如其分。一波又一波经典音乐嗨到肾上腺素爆炸,克罗地亚湛蓝明媚,演出越张扬,人心越甜蜜又危险。没有评判,怎么来得及评判?
Donna站在去往应许之地的船头,阳光就是细碎金子打在雪白健壮大腿上弹起来不触摸是浪费这海中央泱泱好时光;
Donna在雨中挽住惊马缰绳,金发丝丝缕缕贴在饱满胸脯,不一亲芳泽的男人都是在对历史犯罪;
动情,尽情,忘情,伤情,在酒吧唱心碎的歌的发光脸庞最为动人。
这一次,母亲Donna坚定地要,要美景缭绕的应许之地、恰到好处发生的激情、实实在在的亲密关系。不论伴侣密友还是亲人,她建立的都是有血有肉的关系,那关系令她即使不在世间,她的品味态度心之所好仍然留在爱人们心中。对她不想要的,不美丽城市、不成熟男人、不诚实情感纠葛、不够决断洒脱的自己,她统统说不。女儿Sophie,坚定选择,选择为旅馆梦想牺牲,选择理解男友,选择在每一个微小或庞大的困难中坚持。其他五光十色的人,咖位再高,技艺再强,统统被逼为配角。
母亲与女儿都活生生演绎:真实可爱的那个自己,曾经不太懂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懵懂狂奔,竟受到一些怀抱接纳;我们谨慎试探边界,最终稳稳踩在大地上,随之惊喜发现自己竟也能肩扛手提。我们怀抱曾经飞在天上与沉在土地中的自己一起向前走,不落下任何一个,为过往自己建立分门别类博物馆,并已拥有能力为幼小自己实现梦想。
这是一场好开心的玛丽苏,青春不就是这样吗?当时场景简陋心思单纯,荷尔蒙、年轻与想象力自动为场景渲染好玫瑰色滤镜,不管多少年在回忆中都是四处喷射无法停止的跳跳糖,从中走出的竟是如此强大的自己。
十年之后的这个故事里,我们终于有能力抖抖身子把说教甩掉,正视每一段时光带来的欢笑、泪水和印记。我们有欲望,会被本能控制,受芬芳面孔吸引,谱写乐曲并认真分别。我们分别以后,正如分别以前,你不能否认我一直在这世界认真跋涉,认真经营,从未欺骗过自己。
十年之后再相遇,我终于知道,接受千疮百孔的平行世界,但不将就,不停止,一直旋转,直到找到那一个值得定格正面镜头,我展现给你。
2008年7月,美国加州
2008年的夏天,在洛杉矶附近一个叫Oceanside的小镇参加夏令营。当时对同夏令营一个叫Teresa的西班牙女生一见钟情,尬聊的时候她推荐了她前两天刚看完的一部音乐剧改编的电影。15岁的少年,大概也只有被荷尔蒙冲昏大脑,才会在和小伙伴去看Dark Knight的时候,一个人坐进了Mama Mia的影厅吧。那时候的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就从此进了音乐剧的坑,若干年后的一天,会坐在西区Novello Theatre里面和一群老奶奶无声地跟唱了一个晚上。
2008年8月,中国广州
还记得在旧金山坐上回国飞机的那个早晨刚好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回国后的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到高中报道,跟刚认识的新同学去郊区封闭式军训。八月的广州,和加州一样高温暴晒,但空气却潮湿得好像伸出手就能凭空拧出水。当时年轻,身体还算结实,短暂异国恋遗留的多巴胺足以甜过一个个枯燥的白天。晚上躺在硬木板床的凉席上,戴上路边摊随便买的耳机,用诺基亚128kbps的音质反复听着回国前下的ABBA。
2018年7月,英国伦敦
又加了一周班,难得暴晒了一整个月的伦敦终于有了点转阴的迹象。赶在8点前忙完了这周的工作,跑去公司旁边的摄政街取了裁缝刚改好的新西装;没时间等Uber,随手拦了辆黑的,终于在预告片放完之前赶到电影院。
从电影的角度出发,没有原版音乐剧选曲编舞和剧本的支撑,情节和人物的塑造都很单薄,前半段Waterloo, Angel Eyes这些经典歌的插入都有些尴尬,看着Lily James还是会想起两年前的Natasha。但终究情怀和情绪占了上风,脑子里都是过去十年的影子,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英伦三年,爱过的妞,喝过的酒。十年之后,生活和电影一样,少了世界尽在脚下的年少轻狂,多了得失和世故。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yet everything is still the same.
2018.7.20 London
呀呀呀,国人真的不爱歌舞片啊……
排片少,看的人少,票房自然也少……
可是ABBA的歌好不好听?007、脸叔、安迪加西亚帅不帅?雪儿女神赞不赞?希腊、地中海美不美……看点可真的是不少!
演员阵容也很强大,奥斯卡影后两位(梅里尔斯普利特、雪儿)、影帝一名(科林费尔斯),资深帅哥(皮尔斯布鲁斯南、安迪加西亚),MCU宇宙两位(雷神里的ERIK和美队里霍爹),傲骨贤妻,哈利波特里罗恩的麻麻,灰姑娘(莉莉詹姆斯)……
剧情跟1比算原创了,毕竟一半篇幅讲唐娜年轻时候的故事,这个真的全是编剧编的……歌舞片的节奏不能太当回事儿,毕竟一首歌的时间两人好了,换个旋律受的伤也疗完了(突然很期待魔法奇缘2)……
歌,好听,绝对好听!
莉莉詹姆斯绝对是惊喜。年轻版的三男友,额,真想不通变老怎么可以那么帅……十年光阴,阿曼达老了,霍爹沧桑了,不拿枪的脸叔小肚肚又回来了。
安迪加西亚怎么可以那么帅,那么撩人[色]我要重看11罗汉。
雪儿美艳不可方物啊,虽然顶着一脸的玻尿酸、羊胎素、肉毒杆菌,依旧是我的女神啊!30年前的月色撩人里的红唇黑发造型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啊!
一曲Dancing Queen,绝对全剧高潮。
全片不停抖腿啊……
片尾彩蛋各种高能。脸叔依旧是全剧搞笑担当。
速速去围观吧。这片子估计上不了多久。
推荐指数,四星,值得一看。
等梅姨,她出场有多晚,就有多少出戏。
Lily James身材真好啊
1.5 / 每个人都像是从新闻联播里走出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在所有可能的表面无所不用其极地装疯卖傻而内在感染力为淋(Lily James你看看人家梅姨第一部击穿灵魂的鬼畜感)。假如只能获得在家多喝点酒并随机外放劲歌金曲榜就可以达到的快感,我为什么要来电影院?
ABBA的旋律响起时,会有那么一刻由衷地觉得,生活啊它真甜蜜。
好开心,幸福到流泪
单身使人长寿,纵欲死得最早。
比第1部会讲故事,两条平行剧情线不断镜像,完整还原了老妈当年的情史和心路。原声好听到耳朵怀孕,ABBA的歌实在太经典了呀~
好看又好听,适合夏日的轻松爱情喜剧,歌舞看的我直抖腿!三个鲜肉和脸叔好抢眼,女生估计会更爱吧,哈哈。冲着现在的排片量,多给一星力推!
当年,爱尔兰型男是雨夜里从天而降的机车手,英国绅士是被锁在门外想破处的菜鸟,北欧作家是把床堆满杂物图谋不轨的帆船水手。如今,他们在希腊经营着旅店,在日本签署着合同,在瑞典推辞了颁奖典礼。时间会把发际线向后推,将肌肉变松弛,也会奇妙的把感情凝聚得更深。十年,希腊小岛似乎什么都没变。
彩蛋比正片好看系列,比第一部无聊很多。熬过漫长的一个小时直到从Dancing Queen响起才有点妈妈咪呀的感觉。年轻版三位男主和老三位从颜值到演技差距也太大了吧,结尾跳舞的时候站在一起简直公开处刑。惊喜还是不少,尤其ABBA和Cher。脸叔全程搞笑担当,骚不过骚不过。
神一样的剪辑,两个时间线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女儿抱着孩子与想象中的母亲对唱那里哭成傻子。虽然歌舞一直在渲染活力满满的气氛,最后似乎也是大团圆,看完却感觉苦得很。
全靠音乐撑起啊,肉毒杆菌脸Cher出场很牵强并让美美的希腊风带上拉斯维加斯秀场风味...老大叔们都靠搞笑而不是颜值了,岁月无情哎,年轻时需尽欢...
非常精彩绝伦的一部音乐剧,觉得这样的电影简直和三四十度的盛夏不能更搭配了。那些大咖们的表演,听着就会笑起来的配乐,就连剧情,Donna难道不就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见人爱的小太阳么!不管多么糟糕,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相信生活总会给予你最好的。(片尾曲有一种春晚李谷一老师难忘今宵即视感
这种电影就该开设舞池座鸭!在这个音响比人多的世界里,就想随着鸡皮疙瘩们一起唱唱跳跳鸭!对第一部有感情,感觉续集在歌舞、造型、叙事、景致各方面都精良不少鸭。老男人是憨的,老女人是色的,可爱到爆鸭。雪儿和莉莉·詹姆斯颜艺真没说的,教父帅得很碾压,但库珀依旧是尤物中的尤物,完全抵挡不了鸭。在世界一隅,还有这般欢乐自在的人,想想就觉得要飘起来鸭。看完几个小时头脑还在嗷嗷叫鸭。可惜排片真是惨鸭。四星半鸭。
逼得在片尾科林叔,老邦德穿的和牛郎一样。(看到有的情话时候座位后排的美国高中生一直在awww, awww.... so young & naive啊)it’s ok... just like Lalaland
梅姨的角色不在了 梅姨的光芒照耀全片!梅姨最后还要出场唱上一曲!还有几个帅大叔!007大叔 我脸叔!啊!
挺棒的 我也想睡这么多男的…
观影全程真的很担心科林叔,雪儿奶奶,戴安女王,007,梅姨...因动作过大而骨折脱臼,还好平平安安。
意料之外的好看!音乐如同一条精巧绝伦的彩带,把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牢牢绑在一起,让故事的每分每刻,都随着音符的起承转合,散发出时而亢奋时而柔情的魅力。更美妙的是,歌舞让电影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法兰西的餐厅、地中海的酒馆、还是碧海蓝天下的风帆,都变得格外秀色可餐,令人心驰神往。
结尾哭到不能自已,想到了姥姥,她去世二十多年,却一直以一种绵延的、超越的形式影响着妈妈和我。写这部续作的长影评时,手机正随机播放2008年的一档广播节目,DJ选出的曲目恰好就是第一部的原声。这种巧合令我惊诧,仿佛现在的时光突然在某个契机与过去重合——就像电影里的那两个平行时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