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常常梦到清晨一个雾气迷蒙的荷塘,一群孩子正在喊嗓,单寒的,带着未泯的童音。一度我就这样认为自己的前世是个不成材的梨园弟子,后来才发现,那是《霸王别姬》啊。从前的那个家,就在剧团的隔壁,看不到这些人,只听到那些声音,是暗夜里到处行走的鬼魅。一个老花旦从此发了疯,衣不蔽体,就在大街上痴痴迷迷地唱,“送花楼会”的一折。她看了我一眼,从此就记住了那个眼神,就像一束追光,一下子轰白了我全部的记忆。
一个人占尽风光之后,不免疲倦地想隐身退去,而另一个人的出现,却让这场告别变得剑拔驽张起来。我说的不是《笑傲江湖》里金盆洗手的刘正风,而是《虎度门》,那个粤剧红伶冷剑心。萧芳芳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港产明星之一,人老戏辣,据说还是童星出身,和早已成了纪念画册的陈宝珠是一个时代的人。而那几年,也是袁咏仪的大好时光,凭借《新不了情》、《金枝玉叶》拿了两个影后,原本指望她可以成为第二个张曼玉,一转眼已是过气的了。陈晓东还在唱歌,还在拍电影,刚刚电影频道就在打他与秦海璐主演的《停不了的爱》的广告片,他翻唱的王菲的《我愿意》。只是一线里没有他的名字,归入二线他又是心有不甘的。第一次看到陈晓东,就在《虎度门》里,腼腆,害羞,两只虎牙,心想这个人大概还能演几年弟弟吧。
也许是几部武侠片把萧芳芳培养出了一脸英气,冷剑心这个文武生当,可信度还是颇高的。何况当年的香港娱乐圈,黑白粤语长片的年代,本身就带有梨园的印迹,油彩妆,定型照,黑胶唱片,板着身段,看重的还是亮相两个字。此类题材的电影也看过一些,黄蜀芹的《人·鬼·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宁瀛的《找乐》、高志森的《南海十三郎》,不管是红透半边天的大头牌,还是无名无姓的跑龙套,说的都是卸完妆后的悲喜人生。
冷剑心,一个毅然绝然的名字,只适合孤独地面对一个舞台,孤独地与自己对抗到底。她没有想到就在自己临去时的那一瞥,来了一个马来籍的二帮花旦叶玉霜,带出了那个被弃养多年的私生子。另一边,还有一个关系微妙的龙哥,一个性取向复杂的女儿。她可以是穆桂英,可以是樊梨花,可以是赵子龙,可以是劈山救母的沉香,而眼下的戏码,是要她做一个遗忘多时的女人。这是萧芳芳的戏曲版《女人四十》。
1996年舒琪执导的《虎度门》,像大部分的港片一样,我嗅到了俗常的地域气息。明星阵容,人情伦理,喜剧元素,大团圆结局,都是我们暗中期待的一个美满故事。玉娇龙没有跳下《卧虎藏龙》的悬崖,黎小军等到了《甜蜜蜜》的恋人,如花始终没有解开那枚痴情的《胭脂扣》,《阮玲玉》不曾自杀,她像传说中的梦露一样活在上海一个不知名的弄堂里。不在乎我们世俗的人生应该拥有多么挑剔的胃口,电视机、冰箱、冷气机、木家俱,覆落着我们生活的写实的旧尘灰。原谅我没有坐在马桶上也在翻看一本艳丽的明星杂志,原谅我每个周末必看的一场综艺秀,原谅我至今还忘不了王家卫,原谅我一直不敢在官方履历表的特长爱好一栏,填上:发呆。
我母亲的一个朋友,就是那个剧团的老生,我看过她的《孟丽君》,怎么也不能相信眼前这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太,就是台上那个举止方正气派威严的帝王。她与儿子翻了脸,就到我们家来诉苦,于是留她吃饭,再留她看电视。她真的老了,坐在沙发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呼噜。醒着的时候通常都在批评电视上的各色人物,她对所有女人的评价,只有一个词,妖精。主持人是妖精,歌星是妖精,演员也是妖精。她是真的动了气,看不惯眼前的一切,仿佛我们家就是妖气冲天。我知道这是为什么,是我们逼她照见了自己心底过往年代的不堪与落拓。那段时日,我非常痛恨她的到来,故意在她睡着的时候放开音量,她仍然是一板一眼地打鼾,听得出,那是她最拿手的曲目。
每次看到萧芳芳,我都会想到这位老人。看着冷剑心对着镜子,揉红、画眉、勾眼、敷粉、吊眉、贴片、裹扎、插戴,多么希望我们的人生都是一出华彩的折子戏,只拣最完美最重要的来演。丈夫谅解了妻子,母亲认同了女儿,儿子接纳了母亲,虎度门的出将入将,都是伤情过后皆大欢喜的云板与锣鼓。很多年了,自从老人去了杭州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现在我能记得的,是她带着我穿过挂满戏装的后台甬道,那冰凉的丝线,绣着一朵古艳的牡丹。我听到琴室各种调试乐器的声音,一名青衣遥遥地吊嗓,一双戏靴搁在箱盖上,沾了点灰。我偷偷拉开金红布幔的一角,望着台下数不清的人,突然喊了一声,咿——呀——啊!
说到国产电影史上的 最佳影片,大多数影迷都会选《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好,无数的影迷讨论过无数次了,今天不再赘述。
《霸王别姬》讲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主角程蝶衣是一个戏痴,也是一个情痴,影片的最后,程蝶衣在戏台上自杀,呼应了京剧《霸王别姬》的最后“虞姬自刎”的情节。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虎度门》也讲了一个戏痴的故事,可以看作是《霸王别姬》的续集:如果程蝶衣没死,在往后的岁月里,会是怎么样?
先从这个怪怪的片名“虎度门”说起。
粤剧舞台上演员出入的口子有个专有名词,叫“虎度门”。一入虎度门,你就不再是自己,而是舞台上那个角色。
故事发生在1996年的香港,虽然满街都是DVD和电子游戏机,但依然有一批忠实的粤剧迷。每天晚上,这帮粤剧迷就举着横幅、捧着鲜花,来北角新光戏院看粤剧,风雨无阻。
【北角新光戏院,是香港当时仅存的粤剧戏院】
北角新光戏院有一个台柱子冷剑心,她从小学粤剧,最终闻名全香港,被尊称为“心姐”。心姐擅长反串,她的男装扮相英气逼人,迷倒了大片女粉丝。这点,类似于程蝶衣扮演的花旦。
【冷剑心的男装扮相】
不仅业务能力强,戏演得好,冷剑心情商也特别高,她在戏院内外左右逢源。
散场后,有粉丝拦住她要签名,她有求必应,还提醒粉丝路上注意安全;戏班子里出现争斗,她三言两语就能调和,不管是老演员还是年轻演员,都会给她几分面子。在事业上,冷剑心顺风顺水,登上了杂志封面。
【冷剑心热心地给粉丝签名】
虽然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她在生活上并不如意:丈夫要移民去国外让她放下粤剧事业;女儿恋爱了,但对象是个女的。
【冷剑心与丈夫产生了矛盾】
更严重的问题是:20多年不见的私生子突然来见她,而当年抚养这个孩子的好姐妹并不想他们母子相认。为了不拆散这对母子,冷剑心传话给好姐妹:你放心,我不会认回儿子!
【冷剑心继续在台上表演,看着台下20多年不见的儿子,泪流满面】
真应了那句:一入虎度门,你就不再是自己,而是舞台上那个角色,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得放下。
冷剑心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虎度门:作为妻子,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该如何选择?作为母亲,女儿这段不为传统所接受的爱情应该怎么处理?作为名角,戏班子里的小生爱慕她该怎么办?冷剑心保持了很好分寸感。
她与老公促膝长谈,表示会支持他的事业,甚至会赚钱补贴他;如果坚持要去国外,她也愿意去。
【冷剑心与老公和解】
面对女儿的女朋友,她鼓励她们:如果你俩能考上同样的学校,我就祝你们白头到老。而对于暗恋自己的戏班子小生,她保持着很好的距离,两人去山顶喝下午茶,她说得最多的,也只是“要多练功”。
【暗恋心姐的戏班小生】
新的娱乐方式不断普及,粤剧越来越没落,她能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提携后辈人才,既使这个后辈是仇人的徒弟。
【袁咏仪饰演的粤剧新秀叶玉霜,最后成了冷剑心的干女儿】
就这样,辗转腾挪,冷剑心走过了人生中的虎度门。电影在她的告别演出中结束,走出虎度门,她进入了平凡的人生:想想戏本里的悲伤、畅快,渐渐从沉浸里褪去,回到真实的自己。卸了妆,和道具场记化妆们打个招呼,经过菜场买几个小菜,兜一包花生米下酒……
【冷剑心的告别演出】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虎度门》用细腻平实的镜头,展现了粤剧名伶的人生,饰演冷剑心的萧芳芳凭借在本片中的表演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当时还很年轻的袁咏仪、陈晓东和吴大维,也在本片中奉献了精彩的演技。
如果《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活着,他肯定也是个戏痴,为了这门技艺永不放弃;但他一定也很有分寸感,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他一定就是冷剑心的样子——爱戏入痴但也拗不过时代潮流,最终走入平凡的生活。
强烈推荐《虎度门》这部电影。
↓↓↓↓↓↓
看了一部十几年前的香港老片,名为《虎度门》。去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萧芳芳,在其中饰演一位反串生角的粤剧名伶。舞台上英姿飒爽的英雄,要面对舞台下鸡飞狗跳的生活,萧芳芳将这个角色演得分外精彩,顾盼自如间就璀璨了起来。看完片我就想:什么时候能拍一部讲萧芳芳自己的传记片呢?
“虎度门”是粤剧里面的术语,意为戏台两侧连接后台的出入口。演员们一过这个“门”,就意味着放下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人。它的隐喻即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演员,你得分清楚什么是戏,什么又是生活。我却想到,如果是不那么成熟的演员,比如孩子,他们也会有“虎度门”吗?
萧芳芳自己就是例子:6岁就出道开始演戏成为童星。这颗童星罕见地没有黯淡下去,接下来又陆续经历了少女偶像时代、时尚女星时代,一直到凭《女人四十》成为国际影后达到事业巅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一直处于舞台的聚光灯下,这样的例子在演艺圈实在是凤毛麟角。
谢霆锋可以算一个,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成立的。香港民众看着小谢长大,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着Lucas长大一样。对比谢霆锋小时候和Lucas现在的照片,那复刻一般的眉眼会让人不禁惊叹,原来时间真的可以轮回。
不管是《十月围城》,还是最近的《线人》,曾经那个一脸骄傲的小谢似乎已将锐气消退殆尽,现在反而会有一点怯,有一点衰。每一个男人最终都会成熟,但小谢跟别人不同的是,他的成熟过程被我们看得一清二楚,就像一场长达三十年的快乐男声真人秀。
童星也许一开始不太能分清生活与戏剧的区别,而是凭着本能出演。也正因为分不清,导致了大多数童星只能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因为一个演员不可能永远都只演自己,如果想要长久地留在舞台上,他们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虎度门,穿过去,然后成为另外的人。萧芳芳找到了,谢霆锋正在试图开启。而现在风头正健的童星,比如《唐山大地震》中的张子枫,虽然灵气逼人,其未来也只能是个未知数。
《虎度门》中除了萧芳芳,还有那时刚出道不久的袁咏仪。最近,袁咏仪和张智霖的儿子张慕童照片在网上被传,据称长得比Lucas还要可爱。袁咏仪站出来说,儿子很低调,自己也不想他过度曝光。这又让我想起《虎度门》中的一句台词:“在舞台上最安全”。因为对于明星而言,舞台上的行为已经有一套设计好的程序,而现实生活中就没有。讲得更具体一点,舞台上的明星最多只需要面对音响故障和粉丝拥抱,而走下舞台,则一切都不确定。所以要想安全,要么就让自己一直待在上面,要么一开始就不去碰它。张柏芝和袁咏仪两位星妈,对此应该都想得一清二楚了吧。
《虎度門》這部電影選取了粵劇行業中的一個術語——虎度門,作為比喻(metaphor)而展開劇情。“虎度門”這一比喻有很深的挖掘潛力——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處處都有“虎度門”;然而全片的基調卻是比較輕鬆的,主要塑造了冷劍心(蕭芳芳 飾)的形象:事業成功卻面臨各種各樣的來自外界或家庭的挑戰,同時又傷感于自己選擇事業不選擇兒子(陳曉東 飾)的過去,最終得以調解更方面的不順,繼續揮灑燦爛的人生。個人覺得影片不足之處在於缺乏對“虎度門”這一比喻的挖掘;許多情感的抒發僅僅是點到為止,未能加以深刻展現。
冷劍心是一個可以穿過虎度門的人。年輕的時候,她穿過了虎度門,選擇了事業而把兒子給阿蘭(李司棋 飾)撫養。後來,當兒子出現時,她又穿過了虎度門,硬是沒有和他相認,周全了阿蘭一家。爲了丈夫,她穿過了虎度門,適時退出舞臺和家人準備移民。爲了女兒,她穿過了虎度門,接受了女兒非她親生的事實,成全了女兒和其“女友”。面對暗戀她的摯友兼同事(李子雄 飾),她又穿過了虎度門,勸說他上進與組織家庭。
爲什麽說這些都是“虎度門”?什麽才是“虎度門”呢?摘自影片,“’虎度門‘是廣東大戲的術語,意指演員們出場的台口。一個優秀的伶人,一出虎度門,便要忘掉自我,投入角色,交自己的心。人生如戲……”。人生中,其實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虎度門。選擇了事業,就要對家庭有所放棄,穿過這道虎度門,你不能回頭顧及你失去了什麽,你就必須把心交給事業;反之亦然,當你選擇了家庭時,穿過這道虎度門,你就要放棄你心愛的事業;選擇了愛女兒如己出,就要穿過這道虎度門,扮演媽媽的角色,承擔媽媽的責任,不去多想……虎度門,指的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場合,果斷地選擇并且專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能顧此失彼,不能三心二意,不能有所反悔。
很多文藝作品都會說人生是一台戲;更能引人深思的是說,人生有許多虎度門,一個優秀的人,一出虎度門,就要忘掉自我,投入角色,交自己的心——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虎度门”指粤剧里演员出场的台口,跨过虎度门,意味着全身心交予戏。冷剑心是一代粤剧名伶,驰骋舞台三十载,粉丝簇拥众多,而今面对丈夫事业失败,想带全家移民澳洲,剑心要面临是否就此离开舞台的抉择。同时剑心也被家务事缠身,女儿竟然谈了个“女朋友”,就算她在台上反串生角,也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此时又恰逢剧团新晋小花旦叶玉霜,剑心看重她的潜质,又目睹她被养父打骂,起了怜惜之心收下她做干女儿,而从加拿大追着前来看望玉霜的小男友阿俊,被证实是剑心当年在南洋的私生子,带出她当年为了舞台放弃抚养儿子的旧事…… 告别场演出,台下坐着并不知情的儿子,哽咽着无法上台的冷剑心,终于收下泪水踏出虎度门……
作为母亲给无法相认的儿子“表演”流泪的演员,作为演员看到儿子的相册“表演”不流泪的母亲;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门,必须一次次上场下场。
随时随地“事钉败”(standbys),迎接“叉卵住”(challenges)!
踏入虎度门全情投入的是文武生,而影片的着墨点在虎度门外的“女人”——人们说她带妆神气,卸了妆只是普通女人而已,她也说客套话“我的一切都是大戏给予”,但她那双华彩风流的眼睛里总并存着英气和人情味。一点经历,或是关于一个人的种种流传,最终会变成一个舞台,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如戏。「萧芳芳好,片不好」
如细火,要慢炖才入味,似台戏,要词尽才真心。“怕一出台你当我做戏,讲真心话你当我流水南音。”越看到最后,越喜欢这个女戏子的故事。一次母子,戏假泪真。在我心里这是萧芳芳最好的一部戏了,好过《女人四十》。
本片风头被萧芳芳抢尽
蕭芳芳在本片中就如同她之前之於《女人四十》一樣,在諧趣與正經之間來去自如,香港女演員中無人能出其右,連吳君如在她面前都得甘拜下風。本片連同次年的《南海十三郎》讓編劇杜國威成為粵劇在香港電影中的最佳寫手。再看新世紀後粵劇擔主線的電影,就只有《魂魄唔齊》了,但已再難風光。
冷剑心在台上泪流满面,说今生无悔。
『心姐金句』 随时随地“事钉败”,迎接“叉卵住”;人生如抽奖,不抽,便永远没有中奖的机会!
结构松散,人物出现的唐突,矛盾化解的太轻描淡写,基本就是萧芳芳的个人演出。比起霸王别姬,影片格局显小,更市井生活化,她没有程蝶衣那样的人戏不分,既享受舞台也享受人生,这种生活态度我喜欢。名伶何尝不是台上精致装扮,台下柴米油盐,唱戏之高博得喝彩,也会心心念念中奖,面对儿子的泪是戏是真也只有自己知道!
怕一出台你当我做戏,讲真心话你当我流水南音。
看完这部片子,想了想,其实讲的是”分寸“。心姐是懂分寸的,不管是对待导演和演员的争执,对待女儿的同性恋倾向,对待自己不能相认的儿子,对待喜欢自己的男人,对待丈夫的准备移民和破产,还有对待自己的演艺生涯和生活。人有自我,也有必须扮演的角色。这虎度门何时该走进去,又何时该走出来。
我爱萧芳芳。。。会有萧芳芳的传记片么。。。通常做得对的事都是有些傻劲的。。。在舞台上最安全。。。
“越艰难的事越要去做,这样才能证明你喜欢一个人…通常做的对的事情,都是需要点傻劲的”萧芳芳太厉害了,那段餐馆流泪戏表演炸裂,那才叫戏啊!心姐金句:“人生如抽奖,不抽,就永远没有中奖的机会”哈哈哈…哪有佣人唱外文歌,哪有明星天天开瓶抽奖…笑中带泪的生活戏剧。“我喜欢唱戏,因为在台上是最安全的…做我们这一行的,只要一走出这虎度门,就会忘了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
告别场演出,台下坐着并不知情的儿子,哽咽着无法上台的冷剑心,终于收下泪水踏出虎度门
原型是任剑辉,萧芳芳演任剑辉,一代传奇演活另一代传奇。也许有一天也会有人来拍萧芳芳的传奇。
非常衬演员的剧作,小巧精致、层次鲜明,可惜结尾处有点冗长。萧芳芳神级表演,每场“欲哭”和“落泪”都精准至极。香港影展遮幕全黑屏七八次,涉及同性恋的八九分钟都删掉了。
儿子觉得阿妈叻,不过是看见阿妈很会哭。
“一出台你当我做戏,我讲真心话你当是流水南音”。萧芳芳演粤剧名伶,穿过虎度门登台是做戏,台下的人生,未必就能随心所欲做个真的我——她和为了演艺生涯而放弃的儿子不能相认,要堵暗恋她的男艺人的嘴,和继女也存着隔膜,就连告别舞台移民澳洲的去国伤情,也是她丈夫所主导。但她一生远非悲情所能涵盖,她弥合剧团内矛盾,收养义女袁咏仪,学个英语都能搞活气氛,她是义气、有担当的生活家,辛亏有萧芳芳来演,在儿子面前表演哭、告别演出的谐趣风采都是出色的戏码。其实杜国威的这剧本偏向生活流的松散结构,舒琪的风格也透着学院式的匠气跟寡淡,这样对核心角色的表演要求很高。萧芳芳舞台形象引来的同性追求者,和继女的同性恋人,是一组比照,估计也是舒琪的私人趣味,亲儿子和义女的恋人关系,同样是对应,是她这种不复出现的老艺人的无形遗产
出了这道虎度门,到了台上便做完全的另外一个人。再次折服于萧芳芳的演技,自然毫不做作,短短的几句谢幕词都能让人泪眼,冷剑心的性格真觉得就是芳芳姐本人。No complain,I can manage.(杜国威的舞台剧以及他的编剧真是赞!副导演陈果
非常非常广东的一部剧。萧芳芳演绝了。我和小白都比较中意那两幕:表演流泪;告别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