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观看电影之前,我们那位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个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希望大家看着不要太纠结”。我个人认为我还是一个比较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女生的,对于这种好几角恋的关系基本完全不感兴趣。我觉得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应该是在历经风雨之后仍然坚信对方是自己的唯一,而这部片子显然不对我的胃口。然而,当我看完这个影片时,我却发现,其实一起说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三角恋,而这三角恋的剧情,竟让我生出了几分感动。 《布达佩斯之恋》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女人,音乐,和人性道德的故事。 影片中的布达佩斯一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丽,这个被潮湿绿色氤氲的匈牙利小城有一种圣经里才有的幽静和古朴,一个典型的世外桃园,幻梦起航的地方。拉西罗就在在洋溢着幸福的地方经营着一家餐厅,他为一个名叫伊莲娜的女子所深深倾心。伊莲娜是那样一位可人儿:美好、神秘、光彩夺目,只消凝视你一眼,那浓烈的吉普塞女郎特有的野性和热情会像火焰一样裹挟你的周身。 故事的开始总是起于迷恋,而迷恋一旦被迫清醒,生命也刹那苍白下来,一切都不再有意义,可又有谁能阻挡自己的迷恋,它并非出自本意,而是来命运的旨意,影片中的人物皆是如此。 伊莲娜的身影已牢牢占据了餐厅老板拉西罗的心,同时也震撼了在餐厅弹琴为生的钢琴家安德拉的灵魂,接着伊莲娜又征服了来餐厅用餐的德国青年汉斯的意志。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布达佩斯的那晚展开了各怀心事的灼灼爱恋。 那个改变四个人命运的相遇,那个改变他们一生轨迹的布达佩斯夜晚,三个男人分别向心爱的女人表达了燃烧的爱意。拉西罗将一枚蓝宝石的发卡作为定情信物别在了伊莲娜的云鬓上;安德拉当场弹奏一曲为伊莲娜创作的钢琴曲《忧郁的星期天》;汉斯则将伊莲娜美若天仙的丰姿定格在了相机底片上。 其实伊莲娜的心早就做出了回应。餐厅打烊后,布达佩斯寂静的夜留下了四个人的沉默的身影,伊莲娜拒绝了汉斯的求婚,她望着前方那一左一右两条道路,安德拉和拉西罗正渐渐消失在不同方向的夜色中。伊莲娜暗暗下了决心,向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拉西罗走在右边的这条路上,他越行越心越荒凉,越行步越沉重,最后他的心跌到了最低点,他已无法确认心脏是否还在跳动。伊莲娜没有跟他走。 拉西罗在夜中久久伫立,伤心像潮水一波一波席卷而来。比拉西罗更绝望的是汉斯,伊莲娜的拒绝让他心灰意冷,他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于是他从桥上跳入了河水中。 有谁能待自己的情敌如兄弟手足一般?那就是拉西罗。是他救活了汉斯,用红酒和火炉安抚他,并返回他生命、尊严和前程。这世上还有比拉西罗更宽宏和海量的男人吗?送走汉斯后,拉西罗决定继续将自己的怀抱向伊莲娜敞开,同时也接纳了安德拉。 影片进行到这里,一直在用一种貌似愉悦的气氛松弛着我们的神经,愉快和谐的三人行就此上演,似乎一切幸运都降临到了他们头上:安德拉为伊莲娜创作的钢琴曲《忧郁的星期天》获得发行,匈牙利乃至整个欧洲都在向钢琴家致敬,由此为安德拉带来不菲的收入,而来餐厅听安德拉演奏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欢乐和幸福充满了他们的全部细胞。布达佩斯的月光下,三人相携而行,亲密无间。 人生的悲剧就在于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美好不是被破坏的,而是被粉碎的,连一丝残留都没有,仿佛从来未曾降临过。影片的后半段剧情急转直下,小人物汉斯重新闯入,用历史和命运的黑手把静好岁月无情撕裂。 位高权重的汉斯不复当年寻死的青涩,他用体面的友谊和报恩之由一步一步渗入三人和美的生活,让恶梦一个一个来临:先是为保持尊严和原则,拒绝为纳粹军官演奏的安德拉在曲终人散时分开枪自杀;接着拉西罗被送上了开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最后伊莲娜为营救拉西罗被迫遭受了汉斯的侮辱。汉斯,那个曾经被拒婚的男人终于在最后一刻得到了他认为应该得到的所有补偿——对耻辱的洗刷。 生命不复,圣洁不再。安德拉的墓碑上青草丛生,伊莲娜抚摩着青草,垂泪而泣:安德拉,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你在这里还有墓碑,可拉里楼却连葬身何处都无从知晓。这是伊莲娜在这部影片里的最后一句对白,而后的事实证明她无 须再说什么,行动是最直白的倾诉。伊莲娜离开的背影向我们证实了这个信号,因为那背影里透出了巨大的力量和隐忍的杀气。 5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纳粹军官汉斯在80岁生日之际造访布达佩斯那家餐厅重温旧梦。那个改变四个人命运的餐厅在迟迟到来的这个夜晚制造了一个完美的陷阱:一张收取灵魂的封存照片,一管保存了50多年的药水?? 听着当年的《忧郁的星期天》,正在品尝牛肉卷的老汉斯感叹道:一切都没改变,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但他一定没意识到:当他注视着他自己为伊莲娜年轻时拍下的那张相片时,口中的牛肉卷已混合着药水即将停止他那罪恶心脏的跳动?? 虽然影片中的三个男人同时爱上了餐馆里的女招待伊莲娜,但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餐馆的顾客德国人汉斯眼里的爱是征服是占有,他会用一切手段去获得他想得到的东西,当他对伊莲娜求爱不成后一时冲动跳了多瑙河被酒店老板拉鲁士救起后就再也不是那个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了,他成了一个相当成功的投机者,他用欺骗的手段得到了伊莲娜的身体,通过拉西罗疯狂的攫取犹太人的财富,最后送他的救命恩人与情敌拉西罗进了毒气室却还在战后被人看成如辛德勒名单里的那位拯救犹太人的英雄, 餐馆里的钢琴师对伊莲娜的爱情是热烈真诚也是旁若无人的,他从不在乎伊莲娜有没有情人,觉得只要是两情相悦,爱情没有迟到,的确她为伊莲娜写下的那首《忧郁星期天》风靡了世界也征服了伊莲娜的芳心。但是狂热的爱情如一把烈火烧的绚烂却难以长久。最后钢琴师在自己创作的音乐里结束了爱情与生命 如果说上面两个人的爱情都是一种极端的爱,那么拉西罗的爱情是最复杂也最贴近人性的,有时候觉得他和汉斯都是一样的功利主义者,他是伊莲娜最初的情人,虽然从音乐家的眼睛里看了对伊莲娜爱火,为了店的生意却也愿意钢琴师能留下来,甚至最后失去伊莲娜的时候会对伊莲娜说与其失去她的爱不如分享她的爱, 但不同与汉斯的虚伪与自私,他的爱是真诚的也是现实的,从来没有给过她任何许诺也从来不强求她,却希望能与伊莲娜只有两人世界,所以能营造出很多浪漫气氛感动着伊莲娜。 人家说,这是一个四角恋爱的故事,但它明明就是三角恋爱。德国军官从来是站在爱情之外的。 人家说,这个女人同时拥有了两个人的爱情。影片里面的犹太人也说:“我们各自拥有半个女人。”但是明明是三个人互相依赖。 在我看来,如果抛弃故事的历史背景,汉斯或许是最成功的,钢琴师是最让人心情激荡的,而我们往往却只能曾经是一个拉西罗,可以软弱也可以执着,可以勇敢也可以温柔。汉斯的爱情是那么的自私,真正算的上爱的只有伊莲娜、拉西罗、安德拉三人,他们的爱情超越的世俗,超越的国界。他们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直到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才感受到我之前的观念有多么的狭隘,爱情,没有对错之分,即使是三角恋,也可以很唯美,也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伊洛娜的恋人们没能与她白头偕老,却被她永远追忆。而纳粹军官那位陪他走到80岁的发妻,在丈夫倒下那刻,居然还忙着去捡她散落的珍珠项链。也许爱情的忠诚,并不在于这个人是否只盯着你一个,是否陪你白头到老,而在于在她/他的心里,你是否无可替代。
1.第一幕德国军官猝死,跌倒时抓断了他太太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她太太随后惊恐地蹲下身,但第一动作不是查看她老公怎样了,而是忙着捡珠子,甚至还从军官的身体底下摸出来。只能说,什么人娶什么老婆吧。唯利是图的人,找的老婆也是只看到钱的。所以,大抵可以推测出军官这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是没有真爱的。也所以,这大概可以稍微抚慰那些觉得80岁了才把他杀死而觉得心有不甘的观众。正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此外,最后一幕接续第一幕故事时,背景声音有媒体在报道军官的事迹:二战时,曾救出1000多名布市的犹太人。虽然,虽然,他是为了钱,但我想不管怎样,那1000多条性命是活下来了。而且,军官在剧中也曾善心发作地退回有个女人的钱,而且按照他当时保证的,救出了那女人的叔叔。所以,我想,这大概就是编剧导演安排他80岁才被杀死的原因吧。 安排得确实比较细腻。 2.女主角和军官同一天生日,这个细节的作用有剧情上的:首先女主角过生日而引发的因,其次军官过生日所引发的果。此外,这个细节还有更深的寓意,之前有人评论得好:天使和魔鬼,是同时出生的。 这个寓意,可以指开始单纯后来阴险冷酷的德国军官,可以指拿起毒药杀人的天使(当然,她有充足的理由),也可以指我们所有的人。 3.曾经疑惑过,那么多人都要牛肉卷,女主角是怎么知道军官吃哪一碟而下对毒药呢?后来重看第一幕,看到军官那碟上有80的饰物,而且特意给了一个特写镜头。真的缜密。 4.剧中有一幕,德国士兵去餐馆老板家抓人,在楼下与老板擦肩而过。当时士兵抬头问一个爬在窗户上的邻居老板住几楼,那女人看着士兵旁边的老板,说:三楼。士兵进楼后,老板冲女人微微颔首。 有点感动,不管什么世道,毕竟还是好人多。而且,如咱中国老话说得:大恩不言谢。 5.最后一幕,一双满是皱纹苍老的手在欢快地洗盘子,顺便冲了冲空毒药瓶。然后,女主角回头和儿子庆祝。这一幕有两个让人赞的地方:A.冲洗空了的毒药瓶,说明瓶子是刚空的,一个动作,就让观众知道了刚才发生了什么。B,观众没有看到年迈的女主角的脸,只凭她脑后那只当年老板送给她的发簪而知道那是她。为什么这么做?只因为餐馆老板曾经说:天使不会老。 所以,观众是看不到满脸皱纹的美人的,也看不到天使亲手撒毒药。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本人喜欢看有细节的片子,说明导演用心。此外,关于那孩子是谁的,我还没看出来,毕竟只重看了一遍第一幕。以后有空再看看,看是不是能找到线索。而如有哪位高人看出来了,还请指点指点。 祝大家观片愉快~
让人抑郁自杀的不是那首《黑色星期天》,而是那个乌云密布的时代。
很不错!故事编排的好,女主角巨美~~
赞美女性最好的片子,然而又恰恰不是女性主义的
印象最深的是餐厅老板说的一句话“既然不能独自享用,那我宁愿分享,也不愿意失去。”伊莲娜对餐厅老板的感情是亲情,对钢琴师才是爱情,而三个人相互之间都存在不同的情感,可是却能够和谐、从容相对。
餐厅老板和老板娘之间的感情方式真是自然:“看来他很留恋你”,“我好像也有这么一点感觉”,老板娘毫不掩饰她爱上了钢琴师,老板也不阻挠,而是自己先上路回家,“这样你也容易下决心,我这里的事不必在意,我总在说,人都是自由的”。那是怎样的一首曲子,简直是在述说一件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但从
人物也美,风景也美,音乐也美,故事也美。到最后君子报仇已经不是有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了,只是为了履行君子协定而已。有些人,双手沾满血,内心鄙琐,就是不该让他享有寿终正寝。#最后一幕导演不舍让我们看到老去女主角的脸,真好#
这故事似曾相识,卖烧饼的变成开餐馆的,打虎的变成弹琴的,西门大官人变成纳粹大官人,“洋版潘金莲”依旧风骚,最后一招儿还是下毒。
囧片,玩3P还玩得这么纯情,真是服了。一瓶毒药珍藏50年,终于等来了杀夫仇人并且把他放倒,我真的很不HD地笑了。本来写一篇评论的,想想还是算了,3P这样的字眼有碍观瞻。
怎样才能忍受同时拥有两个
女主角惊为天人
很棒,音乐情爱风光权诈人性鸩杀都有一点。原来匈京那么美,老城拍出的老片感觉,曼妙,像怒海中的罗马街头。开头三人行有些乱,对琴郎和匈版李羚还颇有看法,后来见他们相处无间也就释然。德弁真极品啊,算计得比犹太店主还精,敛财之余还预留战后名节,不图报答还断送恩公性命。可惜恶棍古来总寿延。
其实我觉得这片相当女权
女主角一定是个内心无比强大的女人。。。两个同时爱上同一个女人的男人要如何才能如此温情对望。。。正如那句:洪水之后你会留下。。
1.常看欧美爱情片,三观容易碎。战时也不忘穿蓝裙买鲜花的美女可以让数个男的神魂颠倒,无怨无悔,而且全片就她善终,让我说什么好2.一直好奇听《Gloomy Sunday》自杀的人是什么心理,直到看了豆友的解释:“正常死亡和自杀的区别是:前者是和过去永别。后者是和未来永别。”从恍然中了悟一切皆是命运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搞文艺的就想自己解脱自己死,,而犹太人的整个人格魅力是完全的把我给震住了,,也就是说搞文艺的也就只有去死菜会比较美一点,,而理性的人会让我更着迷啊,,又是一部赚掉我不少眼泪的好电影啊,,虽然那结尾有点不太喜欢,,
《忧郁星期天》从此成为我的致命伤。
剧本有硬伤,如钢琴家为什么死?我觉得由幸福到绝望这个转折太快了,几乎没有什么铺垫去表现他的心理变化。所以显得很表面化,让“尊严”的思想内涵变成了随着四角恋而顺带兜售的商品。
每个人其实都想一箭双雕,一是肉体,一是性灵,能填饱肚子的,和能饿坏肚子的
餐厅老板代表物质,钢琴师代表爱情,德军军官代表权力,这故事其实挺女权的,把片中角色性别调换一下,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赞誉了。全片里只记住了一个Hans,非常复杂矛盾的一个角色,拍他的正面就是《辛德勒的名单》,拍他的反面就变成了本片里“狡诈”的纳粹党。
亲爱的,也许洪水过后只有你能活下来...拉斯罗眼睁睁看着曾被他救过一命的汉斯出于金钱的目的救走犹太教授,不得不登上通往集中营的列车时的眼神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