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台灣或在好萊塢不常見、但在法國可能比較常見的愛情電影故事? 一直在想對於雨蓓的愛到底真是來自演員本身、還是他人好評先入為主所造成的既定印象?嗯,去年大金馬看完Elle,在廁所裡偶然聽見其他觀眾、約是四十歲左右的三兩女子在討論:「奇怪了女主角明明也沒多正多漂亮,她鄰居為什麼會——對啦他也有問題啦——可是她殺人欸,竟然沒有被抓?好啦,可能一開始被強暴的關係。」三兩女子中講話最大聲、綁馬尾、長相最端正,看著就是意見領袖的那個不斷抱怨,口吻態度場景像煞是在叨念碎嘴一個辦公室裡比自己受歡迎的同事。如此威脅感,以後如要說明雨蓓的魅力,都該講這例子。
只要在抖音和快手等网络平台一搜索“盲盒”,就有无数漂亮的小姐姐和小哥哥为“炒鞋炒盲盒”代言。这些短视频通过关键字“盲盒”,和一两句简短的介绍,就能收获许多评论和点赞。
直播和视频大都展示的是拆盲盒的过程,如果作者抽到隐藏款,周围捧场的朋友就会应景地传来欢呼声。抖音不仅有短视频,还有这些商品的图片展示、标价以及简介。一个普通的塑料娃娃,不过巴掌大,售价集中在39元至79元不等,不贵但也不便宜。炒鞋炒盲盒的产业,在年轻人的火爆追捧下,已经催生出亿元营业额,并使一些企业利润暴涨近20倍。
所谓“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装着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或动漫剧中卡通形象,只有拆开包装后,才知道自己抽到哪一款玩偶。区别于普通玩偶,购买盲盒的乐趣在于神秘感。
盲盒文化源于美国兴于日本,其鼻祖扭蛋在日本价位集中在200至300日元(13至20元人民币),受众主要是孩子。如今,这种文化开始从日本传到中国,价格成倍增长,拥趸从孩子囊括到许多年轻群体。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
“炒鞋炒盲盒”席卷城市,正如美国恐怖电视系列剧《行尸走肉》,一时间网络平台20至35岁的年轻人都在玩。中国最知名的盲盒生产商是泡泡玛特,其店员介绍,事实上,盲盒有固定款和隐藏款之分,有的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极低。以市面上较受欢迎的某知名盲盒品牌的一款隐藏款玩偶为例,其出现的概率仅为1/720。盲盒的人群覆盖面广,从几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但停留最多的人还是白领女性,而买的最疯狂的当属学生群体。购买盲盒,就像是诱饵一般,勾着人不停购买,还让玩家圈子创造出如“端箱”、“摇盒”、“蹲店”等五花八门的玩法,它的赌徒心态像玩心跳中彩票一样让人着魔,羊群效应对应着“好奇+娱乐+从众”的普适消费心理。
盲盒切合消费心理催生溢价潮
盲盒被人诟病的最多的,是盲盒中的玩偶,只有成本和价格,本身不存在价值。盲盒和扭蛋中的玩偶都是低端产品,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标准工业品。另外,盲盒本质上属于变相赌博,这种抽奖形式和一些人儿时抽水浒卡一样拼概率极为相似,没有门槛,一样的工业流水线。当30%的人意识到盲盒没有价值,这种大家普遍讨论的经济现象就会自然消散。
盲盒炒作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随机游戏”之瘾背后的真正赢家是黄牛、售卖平台和企业。
盲盒背后推手是pop mart公司,从2015年濒临倒闭的状态到现在年入3个亿。另外,二手盲盒交易成为千万级的市场。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最热门的盲盒产品当属泡泡玛特出品的Molly,公司每年近6成的毛利率,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非常“暴利”。目前,炒鞋的市场规模超425亿元,毒APP、nice和斗牛为代表的一批球鞋转卖平台在炒鞋热中快速崛起,成为了“球鞋二级市场交易所”。
为了抽到隐藏款,许多玩家持续不断地购买盲盒。某电商平台2019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在该电商平台花费2万多元收集盲盒,其中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购买盲盒甚至耗资百万。其中,95后属于大头。稀有的隐藏款还催生了盲盒市场的溢价潮,在二手交易市场,隐藏款盲盒的定价存在不确定性,单只隐藏款盲盒价格达上千元。以一款限量版隐藏款盲盒为例,一位卖家的售价达到了2400元,而在官方旗舰店,一个普通款的售价仅为60元,溢价达到40倍。
盲盒的火爆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还是圈层文化的表现。企业投入销售渠道,寻找适合消费的场景,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对一些IP进行推广,锁定更多消费群体。这些商家通常使用两种营销手段撩拨玩家心弦:隐藏款惊喜营销,限定款饥饿营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商家手中拿捏得当。2018年底,北京西单大悦城某款盲盒的限量发售甚至出现了凌晨6点2000多人排队的盛况。2019年的潮玩展,为了抢到限定款,许多人还会通宵排队。除了限制发布玩具数量,商家还设置消费规则提高购买门槛。盲盒可以说是继炒币和炒鞋之后的又一个新圈。这个产业热度的持续走高,使得投机行为和盲目炒作愈演愈烈,引来监管方的调节把控。
盲盒看似火爆的行情,究竟是真实供需关系的反映,还是有人投机炒作?由于市场的不透明,消费者很难辨清。面对不断火爆的盲盒,广大消费者尤其年轻人请别深陷其中,一定要节制消费避免成瘾。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主动出击,加强对盲盒的监管,让盲盒的监管不“盲”。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互联网运行商的沟通合作,强化对上线盲盒的把控,防止含有低级内容的款式出现。另外,针对盲盒的受众中未成年人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的特点,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引导家长对子女的监护,避免孩子不断投钱购买盲盒,或从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购买盲盒,被不法商家“套路”。最后,监管部门还要加大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违规的炒作行为以及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监督督促整改,并提请执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球鞋交易平台“毒”APP在发布说明称:“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球鞋交易平台“nice”也在发布公告称,将全面整顿炒卖行为。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商品闪购价格不合理如宜家钥匙链、哆啦A梦公仔、supreme伞兵配件等,nice已将涉及违规操作的用户账号全部封禁,并关闭该商品的闪购转售功能。少量用户利用活动规则,恶意哄抬闪购价格,恶意传播违规煽动性内容。
公告称,违规行为包括建立小号、自卖自买;恶意刷单数次后取消,制造虚假火热气氛;持续锁单、纯薅满减折扣、申请小号,刷不实成交记录等。针对本次事件,nice好货平台将从即日起,下线并关停成交曲线、涨幅榜、销量榜,清理社区中引导、煽动炒鞋的内容和评论,陆续排查成交记录,打击恶意炒卖行为。
伴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取悦感官来满足欲求?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或是消除个体之间因距离产生的陌生感和孤寂感? 身为动物,我们不过是在完成繁衍生息后代的任务罢了。鹿群死了一只小鹿,整个鹿群不会灭亡。即使它们拥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你也无须去问它们鹿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从活着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了自然界发展内容的一部分,成为这个世界无需解释的一部分。
人类也是如此,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为了生活所辛苦的工作,和鹿群为了食物在草原上奔波没什么区别。人生中大多的加冕,其实都毫无意义。 就像这部《纪念》中的劳拉一样——每天在工厂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如果没有遇见让,她或许就会这样孤独地、悄无声息地死去。无论她生前拥有多少光辉荣耀、拥有多少崇拜与赞赏之词,这些都会在她死去的那一刻化为乌有。她或许会孤独的离开,就好像她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然而劳拉遇见了让。 让的温柔给予了劳拉久违的温暖,不会让她再孤身一人坐在电视节目前发呆,或是孤单的坐在工厂椅子上,默默咬下冰凉的面包片。
导演在电影开头试图消除时间性、增强主观性,通过一系列日常镜头和细节,一点点勾勒出劳拉的孤独感——关上门的公交,絮絮叨叨的工友,呆板无趣的工作内容,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在家里安静地看电视节目……导演都能巧妙地运用调度,将孤独感填充在每个角落里。而这些镜头始终保持着一种刻意的静默感。 直到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静默感。 后来的剧情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劳拉的歌唱事业所展开的。导演尽力去描绘劳拉与让之间的真挚感情,矛盾应是他们感情过程中的调味剂。电影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劳拉曾经辉煌的歌唱生涯与现在的凄凉冷景,其次则是些次要矛盾,如劳拉的年龄问题、让的家庭矛盾。而导演似乎是弱化了这些矛盾。不管是劳拉进入窘境,还是让莫名其妙的愤怒,看起来都没什么轻重的分量。
显然,平庸的爱情故事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当一个隐退的过气明星,遇见了一个能够敞开心扉的人,两人陷入爱河之后,谁都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事。电影开头的表现手法还略有惊喜,但每当遇到主角情感发展的地方,镜头语言就显得十分平庸,十分可惜。 似乎庸俗的故事,就要配上无趣的镜头。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有趣着的,例如慢特写镜头和悠扬配乐的互衬,将歌曲作为情感的线索和表达形式,用跳跃场景的剪辑使感受更为完整,结尾的远景处理和缓缓关上的电梯门都十分巧妙地触动着心弦。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技仍旧是精湛至绝,几个眼神就将情感完美的投射出来。
结尾之处,在劳拉获奖前,仍旧是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化妆室。即使她身着华美衣裳,面饰精致妆容,但失去了爱情,一切依旧还是孤独的。就好像她在惊艳众人的表演过后,一身朴素的去寻找让,那一刻的劳拉,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乞求爱情。其实她最终能否成功并不重要,而她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才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丰富。她的世界里终于有一个人,可以消除她的孤独,给予她欢乐。 或许爱情的力量,要远远胜得过那些所谓的加冕。
劳拉说,原以为我们都会过了爱吃薯片的年纪,其实不然…
因为无论是爱情还是梦想,在最爱的东西面前,我们永远都会热泪盈眶。
或许这样的劳拉已经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无需再问如何留驻青春,因为你的美,始终与时间同在。
只要好好利用时间往前走,不止别人,就连你也能爱上自己。
一个因爱而努力绽放,一个因爱而奋发成长。
至美!
近日的忙碌中无意中又循环起了电影中的插曲,又回忆起假期里这部温馨,甜蜜,精致的电影带给我的治愈,这种无关年龄,单纯建立在才情的认可和仰慕的基础上的感情总是非常戳我,小妇人的Jo和professor之间的感情也是类似。
久闻iPad备忘录可以画画,遂趁夜来时速涂一张于阿姨。技艺不精,请多见谅!
奔六的过气歌星隐姓埋名在肉酱厂打工,被同厂临时工,一个廿出头的精壮拳击手认出,然后谈起了恋爱,他们竟如此和谐,配上阿姨优雅动人的歌声,真是浪漫。
于佩尔的演技和少女感的气质,简直想给她打六星。看着她,你会感觉很神奇,青春早已不知所踪,却能在她眼里看到少女的神彩。她很美很性感,令你情不自禁地靠近她、搂住她、仰慕她。所以当小鲜肉男主的爸爸表示女主是他的女神,愿意为她做一切,而小鲜肉的妈妈嫉妒万分时,观众都认同的笑了。她从没有爆棚颜值,但才华和演技给她的自信,比颜值强大一万倍。
年轻的美,大多憨钝乏味,千篇一律,真正的美,是好好地利用了时间,一秒不停地向前走,慢慢懂得了自己,也爱上了自己。
无论多少岁,都能像少女一样,对人生充满热情。全情投入,尽最大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越来越熟练地走下去。经历越多,她越发光;时间越久,她越美。
不用问如何留驻青春,因为你的美与时间同在。
也是没想过于佩尔有朝一日会拍湾湾偶像剧,看着开心开心就好。啊,想到以前很多人喜欢于台烟、邰肇玫,可能他们心里也是这种感觉吧。以及要鼓起多少勇气,才敢和阿姨一起洗澡??【x
于佩尔演爱情喜剧大家都不太适应,总觉得下一秒她就会发现遇到的男人是个变态,或者她就是个变态,又或者她被陌生人强奸……结果,看了一个童话故事。#她的撩弟招数一个也学不会呀!记者敢来采访应该立刻变脸了吧,哪里还能在电视上表白。帅哥说了要走,就在病房哭死了吧……要扶着吊瓶走出门啊!#
与人讨论拍性转版《沉默的羔羊》,谁最适合汉尼拔。于佩尔阿姨当选。大家一致认为她爱的人肉菜色该是刺身。于是我一路收着菊花怕有反转。不想居然是个正港纯爱片。也是,圣诞档嘛。剧情都是套路,阿姨的内心戏好看。导演转场的点和风格抓得好,不显无聊。小鲜肉的鼻孔演技也清爽。竟真看出浪漫来了!
我原以为我们都会过了爱吃薯片的年纪,其实不然。#法文
真的是青春爱情片套路,但即便年龄差了40岁于阿姨也并不会让人感觉不适,片子感觉傻傻呆呆的,场景布光整体质感有点像阿基考里斯马基
私心打五分 毕竟有谁不想和过气阿姨谈恋爱呢?/肉店 + 社恐性格 + 强迫症 + 孩子气的设定和《肉与灵》是一致的 / 唱歌时尴尬的舞姿不知道是角色设定还是于佩尔阿姨就是这么肢体不协调哈哈 / 影院退场后感觉大家都在控制不了地哼pretty boy
2.5/5 要不是前夫妙手回春写了首打榜歌 就这样莫名其妙看对眼的情侣不通往作死的道路才怪了(女方缺爱被动 男方仅能提供肉体)内容平庸 场面空洞 这都算小事(哈?) 但是碰巧看过“狼狗x年上”题材 同样的摩托带人 同样的舞台上演三角关系 对比之下 本片就不是尴尬两字能形容的了 感情投入 虚伪得很
完全于佩尔粉丝向,阿姨生撩小鲜肉的爱情小品,同为落寞到工厂的职业人,设定复古甚至有些漫画感,舞台和一些场景中冰冷透着温暖的尴尬戏和似真似假的喜剧味道像阿基,导演的节奏和转场舒服,就是第三幕有些套路了,唱的歌虽然不太好听但真是挺洗脑的。法国文化。
故事俗套 却没有毁掉演员 反而被演员捞了回来 两个演员的眼睛都会讲话啊 于佩尔不用说了 这个鲜肉蛮会演的 居然觉得有点浪漫
6/10。过气歌手和小鲜肉的爱情偶像剧。男主有点老,感情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过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佩尔的深爱。
粉红雨蓓夜
年轻的时候是美,但是老了仪态太差,特别这种歌手人设,实在不适合于佩尔,肢体僵硬,含胸驼背,嘴唇下瘪。阿姨,走路的时候可不可以膝盖朝内,脚尖朝前?关于参赛歌曲我也想吐槽,这么简单的旋律无需技巧的唱腔是凭什么赢得全国好评得到大奖的,当电影观众都乐盲吗太瞎了- -
2.5 不费吹灰之力。老实说,哪里比得上芙芙的“Elle s'en va-2013”嘛!(有点巧的是11.7这天还是居里夫人生日)
法国人就是有一种看不见常规道德划线,目不斜视穿行过去的野蛮酷劲儿。
于阿姨竟然演了一部青春偶像剧,【德州,北海】的导演依旧犯着前作的毛病,把这个爱情故事拍成了单薄的明信片,虽然这次大部分是内景戏,还是被导演拍出了小清新的美感,只是人物关系和两个人的爱情都无法展开,蜻蜓点水般的爱情根本感觉不到于阿姨和小鲜肉之间的火花,感觉导演才是于阿姨的脑残粉。
天呐我看了个啥
拥有这样一只小狼狗,试问谁又能不重新焕发光彩呢
故事有够俗套,情节有够狗血,两个困顿人生的交集,互相扶持走出阴霾,于阿姨跟小鲜肉的组合没有突兀反而非常搭嘎,吻戏床戏样样来,两位演员演技在线,肢体眼神都是戏,阿姨依然冷淡中透着惊艳,精致中藏着魔性,只是90分钟的时长没能将感情戏处理的足够漂亮,有生涩有匮乏,甚至潦草的有些跳跃
愿我如这般坦荡诚实勇敢。才配拥有不老童话。
一股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