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庸所扮演的与宋代禅师还是可信的。说实话,要不是他在一大群说中国话的日本人中间,真的是没有办法把这个片子成立起来的。她的教诲是金刚座一定要做到底。而他回来日本以后,却发现比睿山的和尚比统治阶级还要可怕,穷凶极恶,甚至拿武力来压迫。北条时赖前来问道,他也是这么说,就是心无旁骛的打坐就行了。
高桥伴明导演的东西有即兴的幽默。而且拍成了美丽的风光片,有很好的田园景色。而且手尾的寓意特别好,一个人走向无尽的道路,就好像修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一样。
我对藤原龙也先生的嗓音简直是太熟悉了,看到他这里演出不仅有些激动的。
正是烦恼之时,师兄给了这个电影的链接——《禅》,我知道我会看下去,但我不知道我的电脑首先会打不开,也不知道我会如此感恩。
因为发愿今年要去普陀山朝拜观音,前些日子去大佛寺图书馆看到圣严法师上个世纪末回大陆拜祖的时候朝拜普陀山的一个小册子,在这个小册子里,圣严法师就去了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寺,再渡海,上普陀山。因为得知宁波的天童寺是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我也发愿要去,而阿育王寺供奉着佛陀的舍利,我当然也应该去,还有雪窦寺,那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佛学,若为正法而去,皆当发愿听闻弥勒菩萨说法。当我换台电脑,打开连接,看到天童寺,心内的感恩油然生起,这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于是,跪在地上,拜了几拜,然后一直跪着看这个电影,膝盖痛了,就站起来,又跪下去,我敬佩高僧大德,敬佩真正学佛的人。
把这个《禅》分别推荐给两个师兄,一个是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中山大学读硕士的研究法律的男生,他一打开,就说:“不看,我仇恨日本人。”我感到这个师兄的嗔恨心很强,跟这个师兄说:“凤凰卫视做了一期二战后日本的战犯回国后的生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因为不能接纳投降而去跳海,摄影师很慈悲,镜头远远地看着那片悬崖和海,高高的,和平常的海边悬崖没什么不同,但是,摇近了,一看,悬崖上有一块碑,碑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去看这个人是侩子手还是战犯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凡听闻阿弥陀佛之名者皆当得救。地藏王菩萨有个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些战犯或者都到地狱去了,但地藏王菩萨一定不会嗔恨他们……”不知道这个师兄最后看了这个电影不,但我觉得,在佛陀面前,真的并无仇恨和所谓的民族主义。
第二个师兄本科读生物,硕士读肿瘤,是个医生,他刚刚去天童寺度过了佛教夏令营,很感念那里的师傅们。我以为,这样的因缘可以使他看看这个片子,不了,他说,当天,有三个人向他推荐了这部《禅》,他不看的理由有三:一是没装迅雷,不能打开;二是讨厌日本人;三是觉得看电影不会有什么收获。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我看这个片的情景详细和他分享了一下,我觉得这是态度的显现。他没有立即回答我,隔了两天,他说:“感谢三位师兄向我推荐日本电影《禅》,我容易感动,多次落泪,当看到道元禅师风尘仆仆,当看到如净禅师鞋打弟子,当看到最后小师兄说正在小雨,我想到玄奘,想到达摩。我重新看到熟悉的天童寺,让我感觉因缘殊胜。可是,身心脱落!我不知道我是否辜负了慈悲的师傅和师兄,因为我不但没有脱落,还搅得紧。”这位师兄能放下自己的执着,愿意去看这个电影,就是在慢慢脱落我执了。
道是随处都在的,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纷飞,为人做事,无一不是道,只是要看我们是否放得下自己的成见与固执,能放下,才能有新收获,抓得太紧,不松开,不放手,便不可能再抓其他东西。
禅的链接: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56/56652.shtml 附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禅》讲的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师道元法师的故事。道元入宋取法,得汉地禅法之精髓后弘法于日本。这部电影对道元法师的生平刻画得不是很多,重点在于对佛理的阐释以及寺院生活的展示。
在影片一开始,道元法师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母亲说到人死后去极乐净土,小道元说:“只有死后才能登上极乐净土实在是毫无意义。”这也是道元一以贯之的理念——要在人世间寻求解脱。可是这个世界纷争竞起,痛苦不断,在这个世界中,当真能找到所谓的净土吗?在影片后半部分道元法师与内心充满痛苦的将军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将军认为自己被冤魂缠身,问道元法师那些冤魂该如何驱赶,,道元法师说:“那些冤魂是驱赶不了的,而要普度它们。普度就是接受。冤魂的痛苦、悲伤、怨恨,其实就是他自己心中的痛苦、悲伤和怨恨,要将这些苦恼全盘接受。不过,若不舍弃自身的全部,便无法做到接受,也无法消却苦恼。”
接受。没错,就是“接受”二字。正如庄子“用心若镜”的境界,“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来就来了,走就走了,不迎接也不挽留,让自己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是如实地应照万物,但不随万物而转,这样也就不会为万物所伤。看起来是很朴素的道理,要能做到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影片中的女子抱着自己的将死的婴儿让大师救命,大师让女子问村里尚未有亲人去世的家庭要一粒豆,如此便可拯救她的婴儿,但走遍村落,没找到一户这样的人家。看似荒诞,但却是大师在让女子接受“人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一个道理。
“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当道元大师被问到什么是禅的时候,他如是回答。可是这不就是世间的常态吗?春天花开,夏天虫鸣鸟叫,秋夜明月当空,严冬白雪皑皑,如此平凡的道理,谁会不知道呢?还要我们苦苦追寻吗?可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当真知道这些道理吗?我们当真知道什么是事物最真实的姿态吗?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真实,我们又何来各种妄想计度庸人自扰?
其实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它就是那个样子,并不因谁而改变,妄想均源自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认识世界,于是我们活在自己的观念所建构的这个世界中,我们也便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坐禅的意义便在于此。禅要我们剥落自己的观念,如实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如实地去认识生老病死,如实地去认识爱别离、怨憎会与求不得。如实认识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苦难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模样,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改变的,既无法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接受它。道元法师对生死的态度:“生时,以生为贵;灭时,但愿灭去”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生死不由我,但我可以在生时如夏花之绚烂,死时静静离去。
佛法的根本在断除烦恼,禅亦如此。有人或许会说,我活在自己观念的世界中挺开心快乐的啊,认识世界的时候必然是带着自己的观念去认识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必然是无法达到的,那我何必去管那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自己快乐就好,真真假假何必那么在意。其实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也行啊,反正目的是没有烦恼,看起来洒脱,可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种逃避总有露馅的一天,毕竟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观念所构想的世界中,在我们和现实世界交涉的时候,总会有和自己的观念不相符的时候,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还是得回到禅这条坦途上来,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不断破除我执,没有了自己的执念,世界也便能如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自我的执念又是什么呢?冬天下雪,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为寒冷抱怨天气,甚至气恼,这就是执念;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将此视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于是无法接受悲痛不已,这也是执念;痛苦的时候就痛苦好了,痛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自然而然的痛苦变得更痛苦不堪,这也是执念;善恶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因为善恶皆来自一心,源自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我们却喜善恶恶,遇到善就欣喜,遇到恶就愤怒、颓废,甚至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执念。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无善无恶岂不是会造成道德的混乱?世界本身的确是无善无恶的,但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超越善恶二元对立去生活,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所谓的恶呢?星云大师的态度我觉得是很睿智的,他说,既然恶注定是消灭不了的,因为善恶是同一个东西,那就不要去管它了,我们负责弘扬善就好了。看到禅学大师如此积极阳光的态度,还会有人说佛教消极吗?
佛说八苦,但八苦不是我们拒斥世间、拒斥生命的理由,相反,是要让我们在无常中更懂得珍惜,更努力去爱。
影片突出的是佛法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而并非做眼于简单的人物传记,因此片子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第一是可笑的发音,略有禅味但还未彻悟,多了日本的阴暗和孤独,少了大乘佛法的八方光明。
禅宗无组织力,依附武家才能生存,两者相互利用打压旧贵族和天台唐密为代表的旧佛教,可谓相辅相成。后世日本美学受禅宗影响浓郁,自镰仓始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时候有这么多日本和尚说汉语?
画面配乐段落甚至莫名的特效,都与佛道不甚相符。道元参禅与顿悟过于简短单薄,何以成佛?并非所有传记片都应遵从叙事的规则与逻辑,比如《吴清源》与此片,吴一生追求围棋与真理,田壮壮拍得温而淡。而此片却像是给某个历史风云人物作传,导演功力尚浅。
肉身的痕迹太明显 制式
高纯度,演员调教得真好
活在当下,了解自我、放下自我、解放自我。
这口汉语真太有喜感了
日本演员演技依然烂,惨不忍睹,叙事节奏烂,过于沉闷,汉语配音也非常烂(这一点找个华人监督下就好得多,但本片把这钱省了)。从情节来说把道元这个人塑造的过于理想化,不够饱满,阐释义理方面照搬的痕迹较浓,思辨深度不足,总觉得这片子拍历史人物时总有局限性,放不开,影响了整片的观感。
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此乃八大人觉
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传记,之前有幸听曹洞宗第四十九代传人宗舜法师开示,真是因缘殊胜。佛就在内心,顶礼佛即顶礼自己。最后一段好有爱!
蛮感动的 但是对于信佛修佛的人也许蛮好理解的 但是对于那些完全不了解佛法的人 也许触动心灵的力量就不是那么大了
关于学禅的说得太少。更多是刻画人物。没有摆脱人物电影的套路。国内濮存昕的弘一法师就好看得多。
景致挺美,也拍出了一些禅意,不错的。
道元禅师八大戒: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公元13 世纪初,日本道元禅师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净禅师门下,传回日本,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青原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
禅起源于印度,成长于中国,却在日本开花结果,内敛克制的日本人将这种舶来品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涵义。(电影中的汉语配音真是。。吐槽无力。
"阿玲,自我了断也就杀死了佛祖,而依靠他人则是否定自己的佛祖。"
真惊人,里边说的中国话几乎听不懂
2个小时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