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跟着导师去过拉萨,感受过那里的天高云淡,虽然没有避免的出现高反,那种感觉挺窒息的,但是适应之后,我爱上了那里的一切。没有污染,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少有现代气息,日光倾下,整个城市,泛着金黄色的光。 所以在我看到张鲁新爷爷说,他对西藏的向往,那种不舍之情的时候,我深有体会。西藏的诱惑,真的无人抵挡。 我想除了西藏的诱惑之外,还有一份热爱,那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可挡困难重重。铁路建了六十年,四代人,前赴后继,终于将“天路”筑成。冻土的问题,经济的困难,每一个难题,都在向那份热爱发起挑战,若不是真的热爱,张鲁新爷爷也不会坚持这项工程,也不会为之奔波。我真的很感动张爷爷的努力和热爱,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好像被房贷车贷压榨完了,热爱,算个什么?抵不过面包更现实。 最近工作压力很大,老板压榨,看了张鲁新爷爷的故事,脑袋里突然有个想法,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西藏,去拉萨,去我心里的,自由之城。当然我也不会放弃热爱的工作,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4、#女人的力量# 一个20多岁的娇小柔弱的女人能有多大的力量呢,在认识江竹筠这个名字之前我们的想象都算得上狭隘。500多个日日夜夜,阴森恐怖的渣滓洞,惨绝人寰的严厉酷刑,江姐和一同关押的审讯牢房的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一个女人是可以拥有着背负祖国命运的力量,江姐是一位可以舍小家顾大家的红岩战士。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面前,江姐的意志勇敢,坚强且令人敬佩。 如果当年没有选择革命的道路,也许江姐会像许许多多的普通女人那样,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度过一生,会守着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可是没有,因为江姐加入了共产党我们才有机会认识这位不平凡的女人,是许许多多个像江姐这样为祖国献身一切的巾帼英雄才让全中国的母亲生活在了如今这样的太平盛世。一个女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呢,看完这一期我才明白像江姐这样的女人的力量是无法计量的。她们的意志,她们的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新时代的年轻女性去感受和学习。时代虽已同,但中国女人的意志永不屈服!
这也许是我在《闪亮的名字》所有出现的人物中最令我动容的一个名字了。只要谈起他,无论是战友的动情还是妻子儿女的遗憾都是那么的真实生动。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真正将国家事业做到极致的工作者形象,他对国家事业的认真甚至让人会带有为他的妻儿打抱不平的心情。儿子林海晨一边无比敬佩着父亲的伟大精神,又一边不得不忍受着来自父亲的“冷漠无情”,身为儿子所埋怨的应当也正是身为父亲所亏欠的吧。但是很显然,比起自己在家庭中的缺失,林俊德老人家应该更加在意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不可或缺吧。毕竟写再多的信,私下表露再多的心情也仅仅停留在心口之上罢了,这比起日日夜夜陪伴着工作相比,一位父亲所做的可实在是太少了。这也正是他也伟大精神的极致所在吧,隐忍又强大,甚至让人不禁感叹,这真是好狠一个人啊。 由此可见,每一位伟大事业的成就者背后都至少牵带了一个家庭的付出。我们现在生活着的和平年代是多少人忍辱负重为我们打拼出来的啊!不止敬佩,希望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都能记住这些先人和他们家庭的付出,常怀感恩之情,将它们打拼出的事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韶华易逝,但是张鲁新的韶华岁月,不负梦想,不负青春一场。 机缘巧合看了这期节目,突然就被吸引力,又很羡慕,张老年轻时的冲劲儿和勇气。在山东安定下来之后,稳定的工作环境,很好的待遇,其实这种环境人很容易变得安逸,毕竟,安安稳稳,家庭和睦,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期望吧。在那样一个年代,放弃了安稳,踏上奔波的路,真的不易,这个选择,很勇敢,但对得起青春,对得起梦想。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有编制,安安稳稳在老家生活,日常就是被催着谈恋爱,结婚。但我的梦想不在这个四四方方的小城,我的梦在大都市,在上海。所以开始准备考研究生,去上海。身边很多人都说有着可以拿退休金的工作,就踏踏实实过日子呗,还图什么?我也总是问我自己图什么,也很无助。现在我好像明白了,我图什么,我不想二十五岁就已经开始养老,过着等死的生活,也可能,不想过早进入婚姻的坟墓吧。 真的很佩服张老先生后来又去西藏时的那一份洒脱和坚定,我要带着我的梦,去上海吧,不负我的青春一场。
初识林俊德院士应该是大二的时候看《那年那兔那些事》第一季,里面讲原子弹那一集的末尾,伴随着那首追梦赤子心的bgm,我看到是一位老人浑身插满了管子带着氧气面罩在电脑桌前工作。我当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谁,既然讲的是原子弹,想必也是一位两弹元勋,眼里噙着泪水的我在弹幕中看到了一个名字,林俊德。 每一位科研人员可以说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但是看了这期,我才知道林俊德院士牺牲的更多。照顾自己的儿女是人之常情,但是林俊德院士的儿女也许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父亲的爱,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父亲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神秘客。将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奉献给国家,国士无双的情怀,在林俊德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林俊德院士最后的愿望是讲自己葬在马兰,是啊,那是他醉心一生,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那里有他最惦记的东西,他最为心爱的“孩子”。马兰花盛开的时候,最灿烂的那一朵,应该就是林俊德院士的英灵在注视着他曾经挂念的土地吧。
最近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国庆气氛。是呀70周年了,时间很快,我们都长大了,各自用自己的经历见证祖国的繁荣时刻,但在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我却有一点难过,那些革命烈士先辈们却不能亲眼见证。他们有的人默默无闻一辈子;有的献出生命;有的舍弃自己的小家只为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闪亮的名字这个节目,让我认识了这么多的英雄,让我知道了现在我们的安稳社会离不开他们。其实在这么多集中最令我难过的是柯占军同志的视频,大家都知道缉毒警察多么的危险,也指导他们有多么不容易,那天上网看到有人说我们在十一的早晨准时看阅兵仪式,那么多的军官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人民走去,而那些缉毒警察却不能露面,看到这我眼泪唰的就下来了,他们做着最危险的工作,冲在最前线却不能露面,祖国最伟大最令人振奋的时刻都不能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得多么难过啊。恨不得那些吸毒贩毒的人都死光光,我们国家致力维护的人民安全就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让那么多缉毒警察牺牲,太气愤了。 希望各位年轻人都能知道我们现在拥有的安稳平静的社会是千千万万个英雄先辈警察们拼命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努力奋斗,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
我刚看这期节目的时候,看到两弹一星元勋,第一反应就是1964年的原子弹事业,我没有猜错这个名字背后的伟大,却猜错了这个名字的主人,确实第一眼看到郭永怀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比较陌生,相比于他的同事钱学森院士,他的名字对我来说还不是很熟悉,后来看到了失事的飞机,我突然明白了,他早已为原子弹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有幸还可以通过这个节目认识郭永怀先生,但我们不幸,没办法认识并记住每一个为了核武器事业献身的无名英雄。 郭永怀先生也是从美国归来,作为力学研究家名扬海内外,在哪里都能过的衣食无忧,可是他却在接到钱学森院士的的来信后,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回来之前还烧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防美国如同对待钱学森院士般严防死守,不许他回国。他回来是为了核武器事业,可是他做的却不只是这些,他还推动了我国的力学实验的发展,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做过的太多太多,可是被人们知道的太少太少,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核武器研究是当时中国最重要也是保密等级最高的一件事,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只知道回来的时候又黑又瘦,他的家人担心他,可郭先生什么都不能说,也不愿说。他太知道他在做一件多重要的事情了。他默默地接受了家人的担心与询问,却一个字也不说。 如果不是郭先生和那些如郭先生一般毅然决然放下一切为国家奋斗的人,我们怎么能有今天的太平盛世呢?原子弹对中国的意义,太重太重。他们比原子弹对国家更重,可是到今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们的名字。
看到黄阿姨抹着泪说没能照顾好林先生那一段我不行了,没有埋冤反倒自责,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啊。
加油
看了一半左右,剩余内容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缺少一些吸引人的地方,总觉得有些地方很假大空.
偶然在b站看到的,真的不错
厉害了我的国
169人的连队 仅剩几人幸存 再次回到鸭绿江:“69年 我没有一刻忘记你们”
当行的路我已行,当信的道我已守
很好看 很写实的纪录片
英雄需要被铭记
没有刻意煽情,就是听每一位见证人讲关于同一个人的故事
弃。9'完,没兴趣。
如果偶像崇拜是精神必需,那么,去崇拜真正的英雄吧!
有点像《远方的家》,里面的场景演绎很新颖,推荐!
墙裂推荐。特别是90、00后观看。
苟利国家生死以
可能真的是成长了(年纪大了笑),我愿意铭记历史长河中这些最可爱最闪亮的英雄们。很骄傲能认识你们
或重于泰山
吸毒贩毒罪该万死啊啊啊啊啊啊别再祸害缉毒警察了,人家也是有感情的啊!
江姐那集真的哭死
去掉主持人会更真实、动人。主持人用做作的播音腔告诉观众信息,太过刻意和呆板。刚开始动情,主持人就讲话,立马出戏。总体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