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节目
谭谈交通真的是绝,各个名场面都前后看过好多遍。推荐给每个没看过的朋友看一下。谭谈交通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部经典,面向底层老百姓工农的访谈/真人秀。底层人、人的善良、坚韧、可爱。
人格平等,直视、倾听、交流,这是谭sir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面。
谭谈交通的大结局是,一向拦别人的谭警官被人拦住,一向快乐健谈的谭警官抑郁了,一向一身jing服的谭sir脱掉了制服,一向给人普法讲道理的谭sir被人普及潜规则。
谭sir脱编,下海了,做自媒体,也挺好。上岸还是下海,that's a question。 好jing察谭sir抑郁了、离职了。好县长陈行甲抑郁了、离职了,这是一类宿命。
二、真人秀
谭谈交通很多真人值得品味。
废土流摩托小哥和他的甜美女朋友
二仙桥大爷
福贵大爷
气球哥(树先生真人版)
国富
腰马合一哥
散架摩托
水泥车司机
杀马特
社会人
等等,有机会展开写一写。
谭sir脱编,下海了,做自媒体,也挺好。上岸还是下海,that's a question。
好jing察谭sir抑郁了、离职了。好县长陈行甲抑郁了、离职了,这是一类宿命。
Rapper连麻出了首说唱《谭sir》挺有意思。说唱就像相声一样,要半批判半揭露(不能真批判)。
四川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中国特别典型、代表性的地方,极端的贫富都有,老百姓善侃幽默吃苦耐劳。
那个说唱纪录片,川渝陷阱也不错。
三、娱乐一下从八卦角度。
底层的老百姓苦为阴,谭sir正道为阳,再上一层的,阴。组成了一个“坎”,即水。水能载舟,是这样吗。
六十四卦的坎卦是这样写的:
《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坎(水)上,为水流之表象。流水相继而至、潮涌而来,必须充满前方无数极深的陷坑才能继续向前,所以象征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因此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推进教育事业。(这是说中国吗)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白话】初六,置身于重重的艰险困难之中,落入到陷坑的最底下,结果必然是凶险的。——这是说老百姓的生活吗。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白话】九二,仍然处在陷坑之中面临危险,虽不能脱险,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这是说谭sir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白话】六三,往来进退都处在重重陷坑之间,面临危险难以得到安全,落入陷坑的最底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伏枕以待,不可轻举妄动。《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白话】《象辞》说:“往来进退都处在重重陷坑之间”,是说虽急于求得平安,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最终还是不能摆脱危险,走出困境。——这是说那些“上面的人”吗。
最近,一档停播三年的节目突然在网上火了。
凭一段几分钟的片段,被疯狂转发,引发全网爆笑。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笑得满地打滚”、“春晚没它不看”、“比追剧还上头”。
这一切,究竟是观众的过度夸张,还是节目的过于离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是成都本土的一档交通警示类节目,在四川卫视地方电视台播出。
从2005年播到2018年,它在当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近两年来,由于片段在网上传播,这档地方节目也成功出圈。
B站上,一则视频的播放量轻松破百万,相关的鬼畜剪辑也应运而生。
豆瓣上,被评出9.5的高分,超过八成的观众打出五星。
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叫谭乔,是成都交通管理局宣传处民警。
节目的形式也很简单:在每期节目中,谭乔和摄影师走在成都的街头,寻找违规行驶的人,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虽然看起来很粗糙,但却十分贴近大众、诙谐幽默,并且绝对真实。
最重要的是,每期节目都呈现出了十足的笑点,堪称集相声、小品、二人转、杂技为一体。
废话不多说,这就来给大家仔细品一下最经典的几期名场面。
名场面一: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这天,谭警官看见一位大爷骑着电瓶车,违规行驶在快车道上。
它的车后面还拖着长达数米的货物,一看就十分危险。
谭sir立马把他叫停,没想到大爷刚下车就敬了个礼,字正腔圆地说了声“警官好”。
问好的同时还疯狂眨眼,似乎想通过卖萌来蒙混过关(误
谭sir不为所动,立即开展了诱导式教育,想让对方意识到走快车道是错误的。
他问道:“你骑着这车该走哪啊?”
大爷答道:“到二仙桥”。
谭sir懵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歧义,又换了个问法: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又乖巧答道:“走成华大道。”
好家伙,对答如流,且挑不出任何毛病。
谭sir急了,直接指着车上的违规运载货物问道:“你这车子能拉吗?”
大爷认真地回答道:“只能拉一点点。”
谭sir急得跳脚:“我是问能不能拉???”
大爷沉着冷静:“能,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堪称大学本科答辩现场,可谓宇宙级别的跨服聊天,谁看了都得说一个服字!
名场面二:贝特司橱柜是真的好
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谭警官在街上看到了离谱的一幕。
一辆运行的电动车上同时坐着两个年轻人。后者拥挤地靠在座椅上,看起来摇摇欲坠。
前者更加夸张,整个身体趴在方向盘上,双手抱着车上的物品,从远处看就像用嘴在开车。
谭sir立即将两人拦下,但坐在前面的年轻人却迟迟不肯下车。
询问下才知道,他怀中抱的是电瓶,双手捏的是电瓶上的线,一旦撒手车就不能运转了。
一时之间,让人不知道该感慨这车坏得有多离谱,还是该感慨这位大兄弟的开车方式有多离谱。
谭sir转了个身,让坐在后面的人下车,但没想到他也不愿下车。
“我不能下来,我一下来板凳就会掉。”
谭sir:???
这伊拉克战损限量版电动车,这真·人车合一的高超技艺,让谭sir直接傻眼。
把两人强行叫下车,谭sir才了解到这个荒诞事件的幕后故事。
原来,这两个年轻人从事装修行业,电动车是单位配的,但是开久了就坏了,并且越坏越离谱。
他俩也没有办法换车,只能凑活着开这辆车外出工作。
对两人进行批评教育后,谭sir猝不及防的来了一句
“韩国车就是不经摔啊!”
两个年轻人懵了:“啥子韩国的哦?”
谭sir:“车上不写着思密达吗?”
年轻人:“这是民思达。”
我当场发出一个爆笑!
没曾想,这一番鸡同鸭讲的对话,却突然激起了两个年轻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从来不用韩货和日货,我们支持国产。”
堪称慷慨激昂的宣誓,就连谭sir听了就不得不叫好,对两个爱国青年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谭sir始料未及。
年轻人突然转向镜头,大声说道:“要用就用国产贝斯特,我们是贝斯特橱柜的!”
好家伙,这传播意识可以说是十分到位了,竟然当场打起了广告。
光说还不够,年轻人指了指电动车上的一块板子。
“电瓶车的钢筋摔断了,我们就用厂里的板子代替,随随便便承重250斤不是问题!”
刚才还义正辞严的谭警官,此刻竟乖乖地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听起了贝斯特橱柜的介绍。
反向推销,最为致命。
这样的广告鬼才,贝斯特橱柜的老板看了估计想立马升为销售总监!
名场面三:你是看上了我,还是看上了我的床?
这是个注定不平凡的一天,谭sir在街上看到了一个能力超群的奇人。
一名大姐骑着一辆自行车,车的一侧还架着一张巨大的床。
大姐维持着其妙的平衡,开着这辆真·房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
谭sir见状立马把大姐拦下,展开了问话。
谭sir:“你这是在干嘛?”
大姐:“我在拉床啊。”
谭sir:“我认识它,我的意思是你驮着它什么意思?这个车能驮床吗?”
大姐:“哎呀,我们农村人是这样的,出来捡到一张床,回家将就睡一下。我们这些人捡到就将就睡一下,你们(城里人)肯定睡不了。”
谭sir听这话急了:“我怎么就不能睡呢?”
大姐听完,把话锋一转:“那这样,警官我把这个床给你吧。”
谭sir以为对方听懂了劝导,一口就答应了,并打算把床从车上拆下来处理掉。
没想到的是,大姐又顺势说道:“那你就给我五十块钱吧。”
谭sir当场表演了一个目瞪口呆:“什么?这个还要给钱?”
大姐一脸严肃严肃地答道:“是要给钱的噻,你不给钱,谁会给你东西。”
谭sir:“你怕不是卖二手家具的吧?”
大姐:“我是想要我的床,但你把我拦下来,不就是看上了我的床?”
谭sir反驳道:“我什么时候看上你的床了?”
大姐也发起了奇袭:“我在车上坐得好好的,你把我喊下来。不是要我的床,难道是要我?”
谭sir立马解释:“我不找你!”
大姐:“你不找我那我就走了哦。”
说完,大姐马上推起了自行车,打算骑车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谭sir和观众的一脸懵圈。
这鬼才版的严密逻辑,转守为攻的语言体系,强烈建议报送《奇葩说》第八季。
除了上述这三期节目之外,《谭谈交通》中还有诸多令人爆笑的奇人异事。
比如声称自己“腰马合一”的三轮车大哥,违规行驶被抓到后,当场就要表演一个侧翻,结果把自己摔得扎扎实实。
开车不穿衣服的货车司机,违规行驶被抓到后衣不蔽体,最后从车里扯出一块红布给自己裹成了抹胸。
还有把“蛇形”说成“色情”,把“投单车”说成“偷单车”,把“劝导警察”说成“川岛警察”的谐音梗大神们。
这些没有剧本,没有表演痕迹的真人真事,越是一本正经的被呈现出来,就越有一种滑稽逗趣的魔力。
当然,除了搞笑之外,这档节目也让人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和不易。
在节目中,违规驾驶的人,大多是一些迫于生计、不得不超载运输的普通群众。
你可能无法想象,那些出现在段子里的装载神人,也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街头。
在他们破旧的交通工具上,承载着超出运输能力的物品。
他们的肩上,更担负着难以想象的责任与重担。
一位骑着单车卖氢气球的大叔,因为违规驾驶被谭警官抓住训导。
对话中得知,他从前是一名商人,因为生意失败老婆跑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很多工作,都不甚成功。
后来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才决定到街上叫卖气球,勉强能够养活自己。
在接受采访时,他对自己的现状没有丝毫的抱怨,始终保持着开朗的心态和乐观的笑容。
另一位驾驶三轮车驼货的大爷,因为违规运载货物被节目组叫停并训导。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这辆又破又小的车上,装载了多达几百斤的木材,木材上还坐了另一个人和一只狗。
通过采访才知道,大爷顶着风险运输这些木材,只为到家具厂换点谋生的钱。
大爷已经69岁了,他的父母在十多年前相继离世。
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也因为难产事故在十一年前双双离世。
车上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弟弟,遗憾的是,弟弟早年因生病误用药物,落下了痴呆的毛病。
现在照顾全家的重任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两人一狗,在这世间相依为命。
当谭sir采访他的感受,他只说了三个字:“往前看。”
铿锵有力的三个字,胜过无数精心炮制的鸡汤,有着让人动容力量。
十三年来,《谭谈交通》的播出影响了无数观众。
从训导违规行驶人员的初衷,到意外成为逗趣搞笑的娱乐节目,再到真实呈现底层人间况味的真人秀。
这档节目的价值和意义,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更迭。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节目的形式和价值如何改变,它都始终保留了一档民生节目最重要的部分:真实。
不浮夸、不炒作、不卖惨。
在冷静客观的镜头下,粗糙朴素的对话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赤裸的人生。
*本文作者:阿怪
1
2011年6月20日,谭乔和往常一样,开着那辆白色的爆改捷达,载着摄像师,行驶在成都的街头。
很快,目标出现,汽车前方出现一个穿蓝背心、骑自行车的男人。
他单手握把,另一只手托举一丛五颜六色的气球,喜羊羊、小熊维尼、hello Kitty和灰太狼们挤在一起。
职业敏感让谭乔决定拦下他好好聊一聊:这个样子还行驶在快车道里,真的是很危险。
男人一下就认出了“谭警官”,那个时候《谭谈交通》已经开播六年,风头无两。
不同于一般的违章者,男人见到谭乔的时候,手舞足蹈,满脸兴奋。
“谭警官我等会送个喜羊羊或灰太狼给你。”
曾经有躲躲藏藏给自己递烟的,也有避开镜头往自己口袋塞钱的,从来没人送过气球。
男人接着说“送你这个代表我的爱。”
看到谭警官战术后退和眼里的不解,男人进一步解释是对人民警察的爱。
谭乔觉得应该尽快把话题拉回正轨.
他对男人说,你要多为家里人想想。
你这样在快车道里举着气球,万一出个什么事,你老婆还等着你回家呢。
没等对方说完,男人马上澄清:我老婆现在在别的男人屋里。
就像扯开了一件旧毛衣的线头,随着接下来的抽丝剥茧,人们逐渐看见内部的破败不堪。
因为老婆嫌自己太穷,跟着别的男人跑了。
男人说,要是自己有钱了老婆就不会跟着别人跑了。
谭乔问为什么。
他答: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有钱就拥有一切。
这句话让人觉得男人精神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他无时无刻不在扭动的身体又让人觉得他不算是个正常人。
在此之前,他拉过三轮、卖过甘蔗烟酒,经常被工商追捕,后来改成卖气球。
谭乔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不错,因为最近是党的生日,买气球的人很多。
男人很喜欢唱歌。
短短的几分钟节目,他先后在镜头前展示了《爱情买卖》《两只蝴蝶》《唱支山歌给党听》《咱当兵的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节目最后,谭乔和往期一样,面对镜头进行归纳总结,身边是环绕着他歌伴舞的气球哥。
节目播出后,有人在视频下方留言,担心气球哥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
2
2011年11月,成都的街头除了一年四季都散不尽的浓雾,还多了刺骨的凉意。
谭乔照例在街头寻找目标,拦下一对骑着摩托不戴头盔的小情侣。
正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尖尖的男性嗓音飘进视频,随之而来的是一串五颜六色的卡通气球。
未见其人,先闻其音。
气球哥依然保持着初次见面的亢奋:“谭警官,我们又见面了!”
此时的气球哥头发比夏天时更加茂密,身上换成厚厚的冬衣。
再遇气球哥的日子,刚好也是王宝强的《hello树先生》上映的日子。
两个色彩相似的人物,在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里,以一种神奇的方式邂逅。
气球哥从此有了另一个代号——现实版的树先生。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记忆里总会有一个爱笑的傻子。
村里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变成了傻子,只知道每天都能看见他四处游逛、无所事事。
无论别人怎么调笑取乐,他脸上都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
仿佛读不懂四季变换,参不透人情冷暖。
气球哥人生的底色是生活的苦难,他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语言风格,在这片破烂不堪的画布上努力描摹。
尽管他手里的颜料少得可怜。
第二次见面,气球哥明显有了些名气,围观群众想上来合影,都是通过《谭谈交通》认识了气球哥的粉丝。
照完相,站在C位的气球哥喊了个ok。
谭乔把他拉回来,他频频向人群回头,恋恋不舍。
四年后,成都万象城正在举办谭乔十年粉丝见面会。
气球哥作为嘉宾应邀出席,手里依然举着一串卡通气球,那是他的另一张身份证。
他手拿麦克风,说谭警官咱们又见面了,然后和谭乔一起手拉手,合唱林子祥的《选择》。
台下的人们大笑、拍照,喧嚣淹没了气球哥,他的眼睛晶晶亮,笑肌全程兢兢业业,前途仿佛无限光明。
没人知道热闹过后,他是不是仍旧回到了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边,一手扶车把,一手擎气球。
3
2021年夏天,一名粉丝写了首歌,名字叫《谭sir》,讲述了谭警官和气球哥的故事。
很多人开始给谭乔发信息:去找气球哥吧,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十年光阴,没有消磨掉气球哥唱歌的爱好,也没有带走他脸上无法自控的笑容。
最大的变化是他不再卖气球。
在姑且称得上是卧室的房间里,谭乔和气球哥聊了起来。
月租200,当月的房租还差几十块,事后谭乔给补上了。
两人回忆了初遇当天的情境,以及气球哥歪烟歪酒歪三轮的经商历史。
谈到当下的收益,气球哥说自己一个月两千来块钱。
他摸摸后脑勺,坦率地说由于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只能找点零工打。
说到现在找工作的情况,气球哥变得激动,滔滔不绝。
“现在大学生不比当年,遍地都是,毕业了还有人争着当环卫工人。”
“以前的小学生打工了成了大老板,现在的大学生是秋儿。”
“秋儿”在成都话里是打工仔、临时工的意思。
气球哥的感情一栏至今依然空白。
他还是有组建家庭的想法,但同时也很清楚,以当前自己的条件,老婆并不好找。
聊着聊着,气球哥又想唱歌。
这次是毛宁的《涛声依旧》,声情并茂。
考虑到不能在室内唱影响其他人,两人转移到阳台。
阳光正好,面对眼前一片空旷无垠的荒地,气球哥的肺活量和情感比在室内哼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一句没完,就有邻居粗着嗓子抗议:吵什么吵!
找不到固定工作,气球哥偶尔帮人家扛扛货,一次能赚十几二十块钱。
当天刚好有小卖部老板给活,谭乔帮他一起搬了几趟。
结束后,气球哥执意要把一半工钱分给谭警官。
朝不保夕的收入,除了无法保证居住环境,还有简陋的饮食。
早餐是两个馒头,晚饭是方便面,不吃午餐。
4
再见气球哥的视频发出第6天,播放量366万,弹幕2.6万,评论有1.7万条,随时打开视频,左下角都是超过500人同时观看。
为什么气球哥能穿越时空,引起如此大的共鸣?
小时候在村里看到傻子,我会跟着小伙伴一起,跟在他身后学样子,朝他身上扔土坷垃,除了嘲笑没有别的表情。
现在三十多岁的我看到视频里的气球哥,感受到的只有心酸和感慨:
我们跟气球哥有区别吗?
住的地方比他舒适,一日三餐也比他两个馒头一包方便面的规格有营养得多。
这种生活水平五十步跟一百步的差异,本质上没有区别。
在无法反抗的冰冷现实面前,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心有灵犀选择了赖活着,任凭俗世的标准任意阉割理想。
为了生活能称得上体面,我们挣扎在每天的日升日落间,灰头土脸,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某种人。
告别的时候,谭乔说很多人都说你是现实版的树先生。
气球哥显然没看过电影,他叼着烟问:树先生,贵姓啊。
画外的摄像师忍不住扑哧了一声。
得知树先生最后疯了,气球哥全程漫不经心的表情陷入呆滞,愣在原地。
谭乔把手搭在气球哥肩膀上:我们肯定不希望你疯,我们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丰收!
气球哥说自己绝对不会疯。
“疯了也是张三丰。”
作为一个社会的边缘人,气球哥对任何现象都有自己的见解,也分外清楚自己的处境。
这种异常清醒的思维,搭配举手投足间近乎癫狂的状态,让人觉得他在精神和肉体上格外分裂。
有人说,气球哥让他开始思考,穷人和富人的不同,真的是因为思维、见地和聪明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吗?
谭乔和气球哥,一个被体制内排挤,一个被社会抛弃。
普通打工人,有的从京东哔站拿到人生第二本毕业证扫地出门,有的经过阿里福报的洗礼成为“人才”,然后被不由分说退还社会。
承认吧,大多数人正在或即将被时代抛弃,纵然你早到晚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意识强沟通水平高……。
我们之所以一遍遍刷着气球哥的视频,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共情。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无法想象那些要一边供房,一边上有老下有小的失业者怎样迎接第二天的太阳。
也不知道那些公司已经倒闭还瞒着家人假装仍在上班的人要如何应付下个月的房租水电。
一个气球哥揭开了芸芸众生的遮羞布,原本隐藏很好的伤疤被曝光,人们窃窃查查,开始暗中审视自己。
荒诞当前,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下一个气球哥。
终有一天会被生活磨平棱角,磨灭希望,日子变成一个人的苟活。
遇到熟人和外人还要强打精神,告诉他们我一切OK。
5
电影里,树先生最后疯了。
现世中,气球哥还在挣扎。
绝望未曾降临,只有钝刀子割肉的操蛋现实,让你无处逃避。
我们已经丧失树先生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没有理由没有底气彻底“去他妈的”。
只能尽最大努力扮演人世间应该有的角色:一个个看上去正常的普通人。
访谈结束,气球哥站在原地,镜头里的他越来越小。
忽然他大喊:谭警官,我当年送你的灰太狼都过时了!
谭乔转身说:灰太狼可能过时了,但是你至少陪伴了两代人成长,你是不会过时的。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燕妮日记
生活很无奈,一笑泯恩仇。奉上以下期数,十分爆笑经典。(暂时无明确排名,以个人笑点优先级出发,ps:名字不是标题,是个人总结的)
民思特上的“250斤”师徒
二仙桥大爷
敢打老婆的耙耳朵“野猪司机”
“会功夫的保镖”—河南少年
交警叔叔,摩托车和老婆就托付给你了
我是保安不是警察
身体不如猪的谭警官
“道法门”VS自然门
你载着人,我牵着马
差点买了公墓的谭警官
开飞机的女汉子
最近好多宝宝在家憋出膘了。 没事!看完这档节目,立马让你八块腹肌上身。 腹肌怎么来? 笑出来的! 哈哈哈,不信?不信你就看看嘛—— 《谭谈交通》(2007-至今)
这档节目,是一档交通法规科普类节目。 主持人的形象,就是上面这样的。 人民警察,又是交通法规,肯定是档伟光正的节目了对不对? 错! 咱们随便拿一期来体会下。 话说节目组每次都是在街上转悠,看到交通违反的车辆,就拦下来教育车主。 这一次,谭警官看到前面有几个沙发在移动。
于是,就把运沙发的吕老板劝停下来。 常规节目,肯定就是交警一顿劝导,说违反哪条哪条法规,车主认错,节目结束。 可谭警官让吕老板把沙发卸下来,然后就把二手沙发当街一摆,开始了一档高端访谈节目(还配了央视BGM)。
吕老板也毫不含糊,翘着职业感十足的二郎腿,开始应答谭警官的问题—— 今天你为什么开个电动自行车,运送这么多的二手沙发?
只见吕老板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从哥本哈根会议,聊到了全球环保问题。
再到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调皮的小编,还在字幕上加上了“哥本哈根分会场”。
偶尔,还会有一个路过的老奶奶围观下俩人的会(zi)议(hai)现场。
接着,吕老板又通过金融危机、宽松货币政策、房价,联系到了自己的二手业务上。
进行了几轮磋商之后,吕老板聊得是嗨到飞起。 谭警官也终于想起来自己是来做交通栏目的了,立马话锋一转,开始起了普法教育。
嗯,你不要怀疑,这档节目的常态,就是如此。 而且,一做就是12年了。 到目前为止,派爷还没看到哪档栏目,可以在沙雕领域,超越它的。 出镜的,不仅是各路交通违法人员。 他们的另一重身份,也是高度一致—— 逻辑鬼才。 比如这位大爷,开个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飞奔,还违规挂载。 谭警官拦下来质问他—— 你该走哪儿?
结果大爷回答,到二仙桥。
谭警官三脸懵逼,换了一种问法。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继续神回复,走成华大道。
谭警官被这个大爷绕得是一脸无可奈何。 但看看大爷的表情,仿佛是在嗔怪这个警察,怎么人话都听不懂?
绕了半天,才算让大爷明白了。 你这个车,不应该走机动车道。
再说接下来这位大姐,也是电动车拖了个床,在街上蛇皮走位。 然后谭警官上去拦下来了,问她这个床怎么回事。
大姐说了一堆困难之后,就说这个床就给你了吧。
谭警官想正好让你把床卸下来,就让大姐赶紧取下来。 结果大姐话锋一转,说你要床是吧?那先给五十块钱。
谭警官一脸委屈,大姐继续穷追不舍。 你大街上把我拦下来,不就是看上了我这张床么? 赶紧拿钱!
谭警官急忙辩解,我不是要你这个床。 大姐立马接上,你不找我要床,你找我么?
老谭连忙摆手说,不找你不找你。 大姐跟着续上。 啊?你不找我是吧?那我走了啊。
除了逻辑鬼才,节目里也有不少旷世奇葩。 有看到谭警官,就把助动车一丢就跑了的。
关键,还把自己老婆给扔下了。
搞得谭警官还以为这个不是亲生老婆,还问了半天。
最后跑远了,警官只能劝导女方。 他这个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女方立马面带微笑地回怼。 他又不是和尚。
还有下面这位,手拿一堆气球在快车道上跑。
被抓住后,还说是谭警官粉丝。 以前没看到他们抓到过卖气球的,所以今天是第一次。 是缘分。
要送个喜洋洋灰太狼给他,表示对他的爱。
说到爱情,俩人不仅唱起了《爱情买卖》。
气球哥还自曝自己太穷被离婚的往事。 谭警官想开导他,拿谢霆锋张柏芝两对的感情来劝他。 就问他认识不认识张柏芝,气球哥就说—— 认识认识! 不就是陈冠希 陈老师拍的那个么?
还有一个头铁的,看到谭警官问他要驾照。 直接说人是假警察,还打了110报警。
结果110一来,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
还有葬爱家族顶着杀马特发型,现场给谭警官普及发型知识的。
还有一个河南小哥前脚说自己腰马合一。
然后直接一个跟头栽柏油路上的。
还有这个没穿衣服的货车司机,直接拿个粉红色抱枕挡着。
当谭警官问这个是不是喜羊羊时,还纠正说这个是美羊羊的。
围观路人也会偶尔冒出一个醉汉,出来抢戏。
最牛X的,还是接下来这群打广告的。 因为开了个只能用手按着才能启动的电动车。
车后座还是拿木板钉起来的。
可小哥没放过这个机会,说地板就要买他们家的,国产的贝斯特橱柜。 质量就是好。 这个车钉了这块板,两个人250斤坐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还有这个卖苏打水的。 说喝了包治百病,还死活要送谭警官几瓶。
乍看之下,谭警官每次都会被人带得离题十万里。 偶尔还有戏精附体,或者唱几个歌的。 不过,沙雕只是表象。 一个本来应该义正言辞的警察,突然用这么一种接地气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而且,编导们也不会回避一些他被误解、被强词夺理、被粉丝围观的内容。 他就像一个倾听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耐心地听那些违法者讲完自己的,甚至陪着他们继续表演,最后再切回到严肃的交通违法问题上来。 这样的教育和接受过程,反而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其实好多法规,不是大家不爱听。 而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去输送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谭谈交通》,就会让大家在看相声小品一样的氛围中,把这些规章制度,给记在了脑海里。 同时,也会担心自己可能上了这档知名的节目,被大家取笑。 因此,对交通法规,有所忌惮。 派爷希望,下一个十二年,能看到更多的谭警官,在全国的大街上,跟人聊天。
昨天早上一条朋友圈又勾起了我重温《谭谈交通》,晚上吃饭时还拉着老婆儿子看了“二仙桥大爷”、“贝斯特橱柜”和“向前看大爷”等几期经典的视频,真是好笑啊,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什么谭警官离开荧屏那么多年还有无数人惦记着他,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不仅贡献了那么多“名场面”,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基层执法者,一直向大家展现着“执法的温度”。他不仅普法,更关注民生。虽然他无力改变,但是作为一名执法者,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温暖的传递,这才是《谭谈交通》在网络时代能被奉为“国产综艺天花板”的原因。
小时候经常看,后来去重考科一我被迫在交警大队连看七天。。。
“经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让你保持着乐观?”“往前看。”“什么?”“朝前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呀四川人到底是什么宝藏
很多五星片段,但所有精彩的段落都是“嘉宾”贡献的,谭警官太多耍宝就变得没意思啦
这该上春晚
真想和那个边聊qq边骑车的家乡特产是荣昌猪的想去征服韩国市场的男孩聊qq。
谭sir每次聊天都能跑题到十万八千里,但每次都能精准降落到交警分局接受处理
喜剧的背后是成都底层人民的生活,笑中带泪
虽然我从来没去过四川成都,但是我知道要腰马合一的骑着民思达电瓶车走成华大道到二仙桥送倍斯特橱柜。
看这个长大的,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心酸,很多违法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意的,这就是人家的生路,跟他们说了下次就不这样拉货载人了吗,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镜头中采访者身旁飞驰而过的一辆辆载人摩托、超重拉货三轮,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那些敢想的、不敢想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所以采访基本都在三环路边,城乡结合部不远。多么轻松的节目,我说的好沉重。
哈哈哈哈竟然有条目,那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B站循环播放这节目生产的段子,我已经记不起我上一次笑到抽搐笑到流泪是什么时候了。川渝好地方啊,果然天府人民欢乐多。
虽然我没有到过成都,但是我知道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这是中国,这是生活。
国内最搞笑最好看的综艺节目了
在b站看到一个弹幕 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确实
好的(纪实/虚构)作品,其中一个共同点是真诚。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流量还不能折现,电视还是有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比较让人有共鸣,加上这个节目的老百姓太加分了,那种城乡之间碰撞出来的民间智慧、幽默和朴实,是在短视频盛行时代里很难看到的。现在大部分视频都充斥着做作和拧巴,“我想红”的渴望溢出屏幕,唯独缺少真诚两字。
伟大的劳动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
b站真是地方台奇葩民生节目宝库,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土味小品,笑中有泪。
虽然没去过成都但我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越看越觉得谭警官很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