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和男二Otto都成了忠贞爱情的殉道者,只不过前者是象征性地心死,没有能力再爱上其他人;后者则是因为无法接受出轨而结束了生命。两个人的设定都是清高的“圣人”,始终相信爱情应当是矢志不渝的,而非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被荷尔蒙和欲望驱动的恋爱快餐。但他们俩或象征性或实质性的退场又暗示了这种爱情理想在现实和真实人性面前的根本性不成立。 这部十多年前的电影真的让我开始认真思考爱情的真相。在这个充斥着量产式暧昧和工业糖精的时代,在这个互联网爱情叙事“超真实”吞噬爱情本身的时代,我还要如何相信,如何勇敢?或者作一个更加大胆的怀疑:爱情的美好是否只停留在各种叙事之中,而与人性对应的现实之中爱情不过是荷尔蒙一时作祟,不过是一个永远在别处的泡影? 在艺术处理上,这部电影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而带有极强的诗性。其诗化特征不仅体现在叙事中穿插的大段的古典音乐和诗词朗诵,更体现在人物内心刻画上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加入了现代歌剧元素,现实和超现实界限模糊,很值得玩味。
让我觉得不错的爱情片,比较文艺,比较贴近生活,比较非典型,小有艺术化。
电影并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爱情故事”该有的主线,拍的比较日常。能看到少男少女们在一起八卦,上课传小纸条,背后讨论谁和谁在一起了。即使不为看爱情故事,单纯进来体验一下青春生活也很好。
与其说实在讲爱情,不如说是在讲生活吧。虽然琐碎但看上去不无聊应该是因为导演对于影片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很多细节抓的很好,让观众更有体验感。看片中的少男少女会引起人的共鸣,“我曾经也这么卑微地爱过一个人”,“我曾经也被狐朋狗友怂恿过告白”。这样的记忆每个人都会有,所以格外动人。
下面讲讲影片本身吧。
女主茱莉明显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她看起来安静、内敛,实际上对于想要的东西有着格外高的要求和执着。骨子里还是向往浪漫,向往一种疯狂,崇尚美。奥图是个很好的恋人,但是她不爱他。她爱上了意大利语老师,英俊体贴的男人。教授意大利语,念诗的男人。但是她不敢。所以在奥图询问你是不是爱上了某人时,她回答说就是因为不爱你我才能对你说这些话,如果我爱上你,我会避开你。
因为我是如此爱你,这不是一种平等关系。你很英俊,很受欢迎,已经有过很多人为你心碎。我不想成为下一个,所以伤心的结局好过一个可能会有但不会有的美好开始。
因为即使开始这段恋情,一切也不会如同预想。恋爱中的人是不可控的,会萌生许多我从未体验过的感情。我不想变得不可控,所以就不要开始。
男主是女主的意大利语老师,虽然是师生恋但其实并没有传统师生恋电影想讨论的那种不可避及的悲剧。他可真算得上是风流倜傥了,女学生女老师通吃。明显只是想找新鲜感而并不是为了爱情。如他自己跟数学老师说的,我很久都没有这种“爱”的感觉了。而想要被珍视是人之常情。(并不是说正大光明地养鱼就是正确行为)。遇见女主真的是乱杀,最开始应该只是被女主的容貌吸引,疏离、哀伤、与众不同的气质别具一格。后来接触久了才真的真心爱上吧。但是最终还是不能给女主她最缺乏的安全感。
男女主最明显的一次感情交流我觉得是在那次意大利语课上。男主让女主念课堂材料,又让她翻译。是一首情诗。念的时候两人眼神交流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女主语调轻快上扬,带着点得意。念到“我爱你”的时候眼里满是笑意地看男主。
没能在一起是因为双方都不够成熟,尤其是女主这边吧。“与其伤心地结束还不如不要开始”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她很害怕改变,也害怕心碎。事实上没人不害怕心碎,不害怕所爱的背叛与离开。但是并不应该抗拒这一切的发生,让生活做生活该做的事情,一昧逃避不能治疗好自己,而问题永远横亘在那里,什么都不会改变。不过相应的,一段青涩的青春恋爱以这样锇结局结束也不算差。但却我其实比较好奇真的在一起两个人会不会变得更好,会不会变得彼此珍爱对方。
比较令我惋惜的是奥图,金发的演员外貌影响加上全片的性格真的好像一只纯情金毛狗狗。事实上也很纯情,对女主一见钟情,好兄弟创造条件支支吾吾不敢提出约会,告白也是朋友们推着硬上的。即使明白女主不喜欢他,也为能够陪伴在女主身边而开心。我想他们只是不算那种柏拉图伴侣,但是相安无事地过日子并没有问题,只不过对于女主而言那会太枯燥。奥图的爱太纯真,爱会烧伤自己,也会烧伤别人。他表现得也不像舔狗,就是,很让人安心的存在吧。可惜最后得知真相选择一跃而下结束花一样的生命,其实挺可惜。女主后来对男主说“没人像奥图一样爱我一生一世”,事实上,这只是因为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了,而并不是因为他只是爱你。只要人活着就有无数的可能性,也许他会改变,因为没人可以一直付出无条件还不需回报的爱。
大家都太年轻,只能这样说,太年轻所以不能处理这些像一团乱麻的感情。
另外,电影名叫《美丽的人》,在没看之前我以为指的是女主角,看完之后才明白原来也可以指男主角,“你看啊,他们如此美丽,青春的岁月里,这样美丽的人啊。”感觉这像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不必纠结故事结局圆满与否,且看看这些在青春岁月里相爱又相互伤害的人吧。
男主喜欢女主
听墙角那里看得出
但爱情说不清
男二
为情而死
他认为女主不会被万人迷吸引
女主爱
但害怕失去
选择没有深爱之前离开,在男主还热恋着她的时候
谁都无法预知结局
都是害怕的,当你爱一个人
对方淡淡几句没感觉
让爱的人伤透心
都那么喜欢
而男主把她们当麻烦
女孩可是将男主当世界
爱之深
莫过于奥图
从一开始的不好意思
一个人对爱人难为情,情低到尘埃真是切切实实
男主浪子的爱,烂漫,也伤人
女主角离开不为错
谁受的起浪子的爱?除非另一个浪子,如果你想拥有永恒。
男主
他也真地爱女主
但最后爱的还是爱情的感觉,如果这不算结尾呢?
男主太帅。在多兰的幻想之爱中结尾简直了。这是诱惑的味道。这在男生身上并不比女生弱。
无论如何,用情绝对就会伤情
法国青年人的爱情怎么跟安妮宝贝小说里的一样?
校园故事和师生恋拍到这么摇曳生姿真是美妙啊!越发喜欢奥诺雷了……
他的视线移不开你的长头发却没有勇气和你讲话
爱情这事,你永远也猜不透,即使我们是相爱的~~
可能就是为了Louis Garrel 吧~没嘛精彩的!那女的夜没有很美好吧~
对“爱”与“爱情”特别残酷现实又美好浪漫的注解。只爱“永恒”,永恒却是个传说,那么拥有了“爱情”,只能选择不爱。这样才能保鲜保存一份永恒的爱情。
很古典唯美的爱情故事,刻画了爱情的难以抗拒和恐惧绝望。当一个东西太美,便开始害怕失去。配乐值得一星。
近期不再看法国佬的电影了。。爱来爱去其实都差不多。。
14-12-2008 9:45pm ifc
美丽的蕾雅赛杜
矫情而直接的爱情故事,只能在巴黎上演。
那些久违的课堂,班级,青春期蠢蠢欲动的感情以及萧瑟的巴黎秋景在这个学生时代的离别之际显得愈发令人怀念。片子里的感情处理的很内敛意大利语课上故意要Juni朗诵翻译,从她嘴里念出Je t'aime时嘴角抑制不住的微笑。本片的高潮就是平淡如同流水账。却刻画除了单纯的隐忍和哀伤
"爱情这事,你永远也猜不透,即使我们是相爱的."
相爱就是指相爱一段时间,我们并没有比别人多些什么.
路易·加瑞尔和蕾雅·赛杜是能够代表法国80后的两位演员。话说装逼闷骚屁大点事,奥诺雷能拍得那么不令人生厌,还算厉害的。
女主也是理智型的(和今生情未了的男主有點像)。和一個愛我的人一起,雖然對他感覺不深,但是比跟一個我很愛他並且受不了他有一天會愛上別人的人在一起安全。J清楚,如果跟N在一起,她就成了關係中的O,而結局可能也會像O。區區一封信都能讓她那麼痛苦,連課都不敢去上了。太強烈的愛把自己都嚇怕了。
这是一部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喜欢的电影。法国的校园少年总呈现一种自然、天然的气质。喜欢一个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那个人是老师,而那老师身上也是一种自然气质,一种对爱的天然接近、吸引,他的心,他的反应仍像少年般紧张、拘谨、不确定,那不是一种成年人自我保护式的爱。而她,也是自然的不安全感。
腻上法国小情侣的美貌。那是天生的情种与浪漫啊。
真是好爱情的爱情片呀,啧啧~电光闪石间的一见钟情,毅然绝然地和从前暧昧不清的人分手,却又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怀着同样的心意。有几段拍的真好啊,意大利语课上故意要Juni朗诵翻译,从她嘴里念出Je t'aime时嘴角抑制不住的微笑;Juni误会Louis又收到情书时的无措委屈,那吃醋又不能显露的样子。两个人眉来眼去的对手戏把爱和揣测对方心意诠释得好迷人,那份湿漉漉的心情。可以理解的结局,但几人做得到。结论是:珍惜生命,远离师生恋。另,海报和剧情不搭,大红背景太张扬,还不如用电影里Juni的黑白照。
看到一半我才把谁跟谁分清楚,我都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