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尚一窍不通的学霸女孩Andy偶然得到令时尚界人士艳羡的工作机会,进入世界顶级的时尚杂志,为业内呼风唤雨的女主编Miranda当助手。影片讲述了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子的成长故事,并通过Andy的视角,反映了时尚界的生存状态。如果要给影片贴标签的话,轻喜剧、励志、时尚、星光闪耀。
我最喜欢的女星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饰演只手遮天、高高在上、专制老辣的冷面“女魔头”Miranda,与之前走出非洲里温婉的卡伦大相径庭,可谓气场逼人,女王十足。难得的是不像所谓学院派那样夸张地滥用演技,她的演绎方式没有丝毫过火,言行举止自然适中,在细微的表情神态中,骨子里透出“女王”的威严震慑。女强人背后的孤独凄凉,同样拿捏到位,动人却不见丁点矫情虚假。
最喜欢的两个片段:
1、女王首次的出场。
出场前通过旁人的表现反衬女王的不可一世,吊足观众胃口,究竟女王是怎样的?
收到Miranda即将提前到办公室的简讯,Miranda的秘书惊慌失措,一个Oh my god,连着三个NO。在紧张的音乐节奏中,迅速通知所有人女王即将到,所有人像突然上了发条一样迅速行动。这厢秘书一溜小跑,在颇为考究的玻璃杯中倒好饮用的水,那厢一双PRADA高跟鞋优雅地从轿车上走下来(这个经典桥段后来被各大影视剧反复引用),镜头一步步往上移动,没错,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时尚女魔头。只见Miranda手中捧着杂志彩样,身上穿着Dennis Basso黑色皮衣,手上戴的Armani手套,手拎灰白色Prada皮包,身姿挺拔、健步如飞地走向杂志社,此时镜头还只是给到背影和侧影。办公楼里所有人慌张地整理东西,换高跟鞋、擦口红。当她迈入《Runway》编辑部大楼的电梯,同梯的超模赶紧说着“对不起”夺门而出。这时才出现了女魔头的正脸,白色短发、表情严肃淡漠、挑剔鄙夷的看着地面。电梯门再次打开时,女魔头巨酷地取下太阳镜,径直走向办公室,路上的人迅速让路,直到秘书接驾,开始批评工作。所有镜头一气呵成,紧张感十足,Miranda的亮相令人印象深刻。
2、女魔头首次讲述时尚的意义。
Miranda和她的团队在讨论服装搭配的时候,为两条看似相同的蓝色皮带的选择而头疼时,身穿廉价的蓝色线衫,对时尚完全外行的Andy对她们的吹毛求疵感到不可理喻而忍不住笑出声来。Miranda如是说:“某期我们的杂志在封面刊登了某设计师设计的天蓝色礼服,后来在几个设计师的发布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天蓝色礼服,然后它在全世界的各大高级卖场、百货公司、中低价货摊发扬光大,所以,有一天,你才在连锁店的减价堆里,买到了身上这件蓝色线衫。你以为你跟时尚无关,时尚不重要,事实是,在许多季以前,这间房里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选择。”
她的这段话让我肃然起敬。看上去她是这么挑剔,以致令人难以忍受。然而她是真正的敬业和专业。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并不是那么随便就能获得的。时尚是件非常精致和敏锐的艺术,是离不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的,这也是时尚圈的生存规则。而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高大上的设计其实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大众的衣食住行,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据说Miranda的原型是Anna Wintour,《Vogue》的主编。一个驰骋时尚圈的女强人,值得尊敬。当然写这个影评还是为了Meryl Streep,我心目中的女王,感谢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角色。
一、 安迪的华丽变身背后,是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是2006年的一部电影了,是一部职场剧,时装剧。
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安迪从一个衣着很朴素的女大学生装扮,华丽转身成漂亮的OL。
最近重新看了电影,发现安迪变装背后的隐含意思是:
她原来不认同《天桥》的工作价值,做事情尽力但是不走心。
她目标是在《天桥》做满一年,凭这个资历,跳槽到其他杂志社做记者。
变装以后,她完全认同了《天桥》的价值,也认同了米兰达的价值
愿意全心全意的配合米兰达的工作,凡是都能想在米兰达前面了。
而这个转折点是怎么发生的呢?
二、 奈格尔的启发,使安迪认同的时尚的意义
初入《天桥》的时候,两个人合作的磕磕碰碰。
安迪做的不开心,米兰达也不满意她的工作结果。
矛盾的爆发点是,暴风雨夜,米兰达要安迪找到飞机,从芝加哥飞回纽约。
安迪没有找到飞机,第二天米兰达对安迪非常失望。
事后安迪找奈杰尔诉苦,而奈杰尔开导了安迪。
Part1安迪找奈杰尔哭诉,奈杰尔指出她没有努力,只是在抱怨
安迪:她恨我,奈杰尔
奈杰尔:这跟我有关因为,等等,这跟我没关系
安迪:我不知道我还能怎么做,就算我做对事,她连谢谢都不说,但如果事情做错了,她就是个巫婆。
奈杰尔:辞职好了
安迪:什么?
奈杰尔:辞职
安迪:辞职?
奈吉尔:我五分钟内就能找到取代你的人,真正想要这份工作的人
安迪:不,我不要辞职,这不公平
安迪:我只是说,我想要为自己的努力赢得些奖励
奈杰尔:安迪,现实点,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
安迪:我 …
奈杰尔:你希望我对你说什么?要我说“真可怜,米兰达又欺负你了,可怜的安迪”是吗?
奈杰尔:醒醒,六号女生,她只是做她的工作。
Part2 奈杰尔告诉安迪,《天桥》杂志刊登的都是世界顶级设计师的作品
奈杰尔:你知道吗?你工作的这个地方,负责出版近百年来顶尖艺术家的作品,豪斯顿,拉格费尔德,德拉伦塔,他们的作品,创作,比艺术更伟大。
奈杰尔:因为你生活在艺术之中。当然不包括你,但包括不少人。
Part3 奈吉尔告诉安迪,《天桥》杂志是高价值的,对很多人来说,是希望的灯塔
奈杰尔:你以为这只是本杂志,对吗?这不仅仅是杂志。这是希望的灯塔,之路给。。。我不知道。
奈杰尔:比方说,一个生活在罗得岛上,有六个兄弟的男孩,当他去上缝纫课只能装作去练习足球,晚上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天桥》。你不知道这里有过多少传奇,更糟糕的是,你根本不在乎。在这里,更多人是热爱这份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还抱怨她为什么不亲吻你的额头,每天给你的作业批个金色五角星,醒醒吧,亲爱的。
安迪:好吧,我搞砸了。我不想这样的,我只希望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三、 奈格尔的谈话,激发了安迪的信心,荣誉感和动力
为什么和奈格尔谈话之后,安迪知道是自己搞砸了,开始认同《天桥》和米兰达了呢?
分析一下奈格尔的谈话,有四层意思:
1、 安妮,你并没有努力,你只是在抱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以做的很好,我对你的能力是抱有期待的,激发了安迪的信心;
2、 《天桥》杂志刊登的作品,都是近百年来世界顶级设计师的作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桥杂志合作对象是世界级标准的,是高端的,不是普通的,激发了安迪内心的荣誉感。
3、 《天桥》杂志是很多人的希望的灯塔,产生过很多传奇故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桥》杂志是高价值的,被很多人所需要。激发了安迪内心的动力,她也要为创造价值,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 总结
我们每天做的工作,都是很枯燥的,重复的。
有时候会感觉做的事情很没有意义。
从安迪和奈吉尔的谈话中,得到的启示是
需要做的是,放大价值视野
把注意力从自己的工作本身移开,投向整个公司的价值
看到并认同了整体的价值,或许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工作价值。
祝大家夏安。
“你知道吗?也许你觉得奇怪,但能让你随时接电话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
没有一个女人能够随随便便强大到没有任何阻碍。生活和事业,只能择其一。 “当你的私生活一团糟的时候 ,意味着你该升职了” 影片中安吉丽雅从一个安安分分的时尚圈菜鸟助手华丽变身成为时尚达人首席助手。 一开始,她很努力却到处碰壁,一直达不到狠厉主编要求的高度。她泄气,想放弃。
“没有努力,只是在抱怨,不管喜欢与否,选择了就必须竭尽全力。this is your job. ” 她又变了,自信,漂亮,时尚,高效,真正地成为了时尚圈的一颗星。
结果在她距离时尚顶层只有一部之遥时,她选择了不忘初心,转身离开。
坚持不懈地追求高度也好,不忘初心远离权位也罢,人生是自己的,方向自己选择,要学会成为自己的女王。
很久不看喜剧,这次随手抓到了这一张碟,看的真是兴趣盎然。看来艺术片看久了偶尔愉悦一下身心还是很不错的。这部片子可算是规矩的作品,部分快速剪辑的地 方还很出彩。站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来看,还是满正确的。有评论说这是一部白雪公主和后妈的故事,大致是如此的,不过我还是倾向于从题目所写的两点切入。
穿Prada的是谁?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这个扮相真有趣,从女性形象的角度看,这个人物形象不属于“女巫-地母-牺牲-荡妇”四元系统之中,因为这个米兰达分明是一个男人。无 论是她造成的威慑力还是行事方式。而她与安德莉亚之间的“命名”之争也很有趣,可是最后安德莉亚选择的“Andy”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她男性化的愿望。这两 个人物其实是相互对应的,平民和贵族的对立,身份的改写和回归,典型的戏剧方式。而看完之后,穿Prada的“Devil”既不是米兰达也不是安迪,而是 一个词叫做“时尚”,它代表的是《Runway》或者《Vogue》杂志的调调本身:一种贵族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是“Devil”是因为它在用金钱来换人 们的灵魂。无论是米兰达或是艾米丽,或者是一度“迷失”的安德莉亚。那么从这里面彰显出的办公室政治又一次向我们表明,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是多么可贵。
不曾迷失的安德莉亚
上一段中“迷失”用了引号,是因为安德莉亚并没有迷失。她始终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女人,即使她做出的改变,也都是基于自己的选择,虽然她总是号称“我没得选择”,但这只是借口,存在主义教导我们:“即使你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安德莉亚选择的是保住工作并证明自己,在有些人看来她是钻营(艾米丽),有些人看来她是堕落(莉莉,男友),有些人看来她是聪明(米兰达),然而这些都不 是她的本意。她只是为了自我实现,即使是出轨和最后看似醒悟的辞职。这个看起来是浪子回头的关于改变和拒绝改变的故事中,其实根本不存在迷失的浪子,只有 一个不断为自己选择的坚定的中产阶级成员。
仍然并非女性主义
在这样一部女性为主角的影片中,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一看便发现,女人仍然处在一个被“凝视”的地位,唯一具有行动力的女人米兰达实际上是个男人。安德莉亚 这个人物除了用来当衣服架子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像一个女人,反倒是她的男友更有怨妇气质,无论是被放鸽子的生日party还是晚上等安德莉亚睡觉的时候。如此看来,安德莉亚更有代表中产阶级仰望贵族生活的小人物普遍性,艾米丽的妒嫉才更是一种女人的行为方式。由此我知道,这部片还是卖给那些美国的中产阶级的 大老爷们儿们,他们才是最大的票仓。
最后提提演技。海瑟薇演的不错,《断背山》里不巧当了杰克的女人,于是没法展现怨妇的一面,然而那一袭红衣确是惊艳;在这部片子里,麻雀变凤凰那一场甚是抢眼,然而她时时刻刻都在笑,殊不知她笑起来虽然好看,却不及其实并不如她漂亮的斯特里普在板了90分钟脸之后露出的那一瞬笑容那般倾国倾城。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301862/
很想跳进电影里跟安妮.海瑟薇说:你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
职场丑小鸭的故事。极具讽刺意味。编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在什么圈子里,就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就穿什么样衣服,干什么样的事情。再变态也没办法,因为他们停不下来。又有几个人能以此为乐呢?绝对的精英!其实这种经历,只要有体验,就足够了。谁又能保证这样就是幸福呢?
“等到你的生活一团糟,你的工作就成功了”
呵呵这不是关于时尚而是关于努力、迷失和找回的故事
梅姑向我们展示了哪怕在一部爆米花的商业片里她也能贡献出神入化的演技
故事很老套,但Meryl Streep真不愧是老戏骨,光芒万丈!
well,不要说我势利,我就是更喜欢变身后穿着CHANEL 和 JIMMY CHOO 的Andrea .
女性拼职场要比男性狠十倍牺牲得更多才能活得与之一样的地位。
3.6星,如果结局是女主人公不是离职,而是逐渐变成Miranda的翻版,这片子也许会更震撼。
从前看的时候质疑过换一身行头就能在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上有这么大的改善么,再看才感受到,换行头是Andrea对于所处行业的接纳,她不再认为自己只需要做好事务性工作而不需要主动研究吃透这个产业,这种工作态度的转变才是她处境改善的根本。另一个观感上的变化是,从前觉得Andrea放弃工作和男友重归于好很可惜,再看能感觉到,女主本身不是能够为了事业而搁置他人感受的性格,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男友,而是Miranda伤害了Nigel的感受。而且Andrea始终没有产生对于时尚产业发自本心的热爱,她的新闻理想和创作抱负从未熄灭,以她的职业规划来看,这份工作的价值在于能够结识更多的出版资源,最后在Miranda的推荐下如愿进入新闻机构工作,恰恰是求仁得仁。佩服Andrea这样不忘初心且有能力守护初心的人。
其实蛮好看的,但是我总觉得电影在教育我们追求梦想,但现实往往告诉我们放弃梦想。
所谓的觉醒,就是因为做了份自己男友不喜欢的工作然后跟风流浪子上了床之后内疚的抛下工作跑路?如果这称之为觉醒的话她什么工作都还是不要做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很喜欢结尾,我倒是希望最后andy背负着一切的无奈成为了新一个米兰达。 因为everyone wants us. 奋进就是需要那么多的无奈心酸。但也许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为了把到Anne Hathaway,我愿意每天工作24小时。这是真的。
片中的残酷是真的,理想是假的。
本来觉得平平,想留到以后大学毕业工作时再好好研究。后来发现是一部没有太多职场营养的片子,但是。。。故事发展到最后20分钟。尤其是最后马琳达和安迪的街头偶遇,马琳达最后的表情实在是戳中了我的泪点兼笑点。不管工作怎样努力,都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和想要的生活,小心被一些花草迷了眼睛。
大学毕业生必看,可以重塑职业观。真正的时尚电影、职场电影。有关曲线救国,有关不忘初心,有关工作对生活的破坏性,有关勇于放弃得到的和追求想要的。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可能是外人难以承受的不堪。双女主的形象饱满极了,她们都故作坚强、掩饰脆弱,但区别在于是否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郭敬明的小时代完完全全就是模仿这部电影,不过他本人貌似忘记了结局的十分钟。那句“我们还给互相梳了头发,就像电视剧里那样”真的笑死我了。
商业片做的我这么喜欢的``真难得!
当你众叛亲离的时候 那就意味着你该升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