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彗星美人1950

HD

主演:贝蒂·戴维斯,安妮·巴克斯特,乔治·桑德斯,西莱斯特·霍姆,玛丽莲·梦露,加里·梅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0

 剧照

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2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3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4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5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6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3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4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5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6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7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8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19彗星美人195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彗星美人195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今年的萨拉·西登斯奖得主是年轻的伊芙·哈灵顿(安妮·巴克斯特 饰)。然而在去年十月,伊芙还只是一个连续数周默默注视名角玛戈·钱宁(贝蒂·戴维斯 饰)的戏迷。被玛戈的朋友凯伦·理查兹(塞莱斯特·霍姆 饰)带到玛戈面前后,伊芙讲述的经历打动了众人。玛戈收留了无依无靠的伊芙,伊芙也尽心尽力地打理玛戈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玛戈的侍伴伯迪·库南(塞尔玛·里特 饰)不喜欢研究玛戈的伊芙。热爱表演的伊芙当然不满足于做玛戈的助理,那么伊芙是怎样获得表演机会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摩门教妈妈的失误:鲁比·弗兰克的故事时光教会我爱你强力三班轮椅惊魂原力篮球魂僵尸皇帝逆贼:偷百姓的盗贼牌局别跑太子妃拉塞尔女孩请你原谅我 2011潮州帮假面骑士极狐国语不存在于记忆中禁营:集体附身推市营业中·与凤行专场花芯肇事逃逸2022把乐带回家文明特快-电影人大聚会犯罪现场调查 第十四季

 长篇影评

 1 ) 生活永远高于艺术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黑天鹅》和1951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彗星美人》拿来比较,我看不出两部电影的可比性在哪儿。我在《黑天鹅》中看到的是艺术的完美境界让艺术家经历的炼狱般的煎熬,而《彗星美人》不是关于表演本身的,而是为了登上舞台成为明星的阴谋与背叛。跟自己,跟他人,决斗挣扎,当明星可真够不容易的。想想看,比如章子怡徐静蕾这些演员,她们演电影证明自己永远不会是优秀的演员,她们导电影证明自己永远不会是优秀的导演,那靠什么红啊,除非运气跟海啸一样砸下来,否则可得是费尽折腾的。 电影会有力量,会打动人,是因为它来自真实的生活。比如《让子弹飞》最有冲击力的一个段子,是坏人污蔑好人吃了2碗凉粉,好人剖腹开肠,以死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如果你觉得这是艺术夸张过于血腥,现实中不就有这样血淋淋的活例子吗,开胸验肺的工人,还反复开,不跟拿刀子切开胃掏凉粉一样血腥悲惨吗。“我知道你只吃了一碗,你上当了。”那一刻陈坤的表情让我觉得甚至他的表演都进步了。 《彗星美人》戏外比戏里更精彩。巴克斯特在戏里饰演想方设法把当红女明星挤下了舞台的野心勃勃的新秀,在戏外,巴克斯特在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争夺中,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竟然使自己和出演女主角的戴维斯同时被提名为最佳女主角奖,而不是女配角奖,在奥斯卡历史上非常罕见。最终选票分流,有着无可挑剔表现的贝蒂.戴维斯因此而未能获得当年最佳女主角奖,巴克斯特也没有。 艺术很鬼斧神工,生活永远比艺术更鬼斧神工。

 2 ) 《彗星美人》:绿茶婊的成功上位史

 经典影片总是历久弥新。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就是这样一部不分国界突破时代常看常新的好电影。
我想,放到今天,这部片子一定会有很多更贴切的中文名翻译,比如,八个月名角速成记;再如,站在男编剧肩膀上的女明星;又如,一个绿茶婊的成功上位史。
婊姐Eve出现在Margo生活里的时候,Margo已经是戏剧界炙手可热的明星。Eve是那样楚楚可怜,她编造了一个激发起女性同情心的好理由说服了Margo的好友——戏剧作家老婆Karen,也说服了Margo,从此迈上了上位的第一步——成为名角身边的小跟班。Eve是那样的聪明勤奋与能干,她时刻不忘模仿Margo的举止,偷偷试穿Margo的衣服,恨不能代替Margo做一切,甚至诱惑Margo的男友Bill(幸好失败了)。难道Eve会止步于做替身吗?当然不。她等到了机会,在她精心设计(以及被诱惑了的Karen老公的帮助)下,Eve终于顶替Margo成了某戏的女主角,从此,迈上了星光大道,一路星运亨通。最终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她就获得了一个重量级的戏剧杰出成就奖。
如何?这一切听上去是不是非常熟悉?
一个邻家女孩般的人物,一个封面女郎,如月上嫦娥,好运常随,因为各种报道,我们知道关于Eve的一切。我们看见的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我们看见的她彬彬有礼笑容得体。碰到这样的弱女子,一旦被攻击,观众就保护欲爆棚: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贱人会笑;我们最爱你了么么哒!让我来保护你么么哒!所有批评你的都是不懂你的么么哒!
这几天,因为三生三世定档、小时代4上映,唐七与大风之间的抄袭公案,郭敬明的抄袭史一再成为讨论热点。看作者的声明与围观者的评论都非常有趣。虽然我国经常出现证明我妈是我妈这种脑残事件,但在版权领域似乎从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看到受害者(受害者的支持者)不断地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被抄袭,而被指控抄袭的一方或其守护者从来都是绕道而行。你跟他谈抄袭,他跟你说模仿,你跟他摆字句,他跟你讲文风,你跟他说情节,他跟你道致敬。再然后,他掌握了话语权,他侃侃而谈,关于理想、关于情谊、关于中国梦,唯独对抄袭证据视若无睹避而不谈。杂志访谈、媒体运作、利益相关,再没有人能阻止他,绿茶婊终于成为了绽放的白莲花。
《彗星美人》的第一幕,Eve站在了人生的巅峰领取奖项。Margo的不屑、Karen的懊悔、Addison的意味深长都无法改变Eve的成功。而影片的最后,出现了另一个女孩,我们看见她来到Eve身边,穿上Eve的衣服,模仿Eve。
我猜,电影是想告诉我们:人类已经无法战胜白莲花了,这从来都是物种内部的战争。
哎,多么痛的领悟。

 3 ) 登极陨落,周而复始

All about Eve 是我高中老师推荐的一部电影。在已经有了彩色电影拍摄技术的情况下,导演依然采用了黑白基调。其中的原因大抵是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形象和关系,以及表达电影的诉求吧。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但辛辣地讽刺了娱乐圈里明星如同彗星一般的星路历程和男权社会里妇女的重重压力的关系。

其中彗星一般快速闪耀和陨落的路程可以从Margo被Eve取代看出,而Eve在影片结局里同样暗含被取代的命运。最后结局里那面镜子里的多重人影,暗含导演认为这种取代的现象将在娱乐圈长久的持续下的意思:以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如同Eve一样的人重复这一场红颜易老,芳华易逝,空留满地唏嘘的循环。

但这个循环只适用于女性,Edison与Eve一样同样是这个剧的反派,只有Eve的阴谋被拆穿了。

Edison对于这个循环相当熟悉,他甚至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循环:他的阴谋掩藏在一场场彗星美人的星光下,在背后默默地按他想要的节奏助推这个循环。开头导演安排Edison作为叙事者,亦暗含了他在娱乐圈屹立不倒的事实。他的轻蔑语调展现了他对于娱乐圈中一次次的花开花谢,理智到冷血的态度和看法。

至于Bill和Lloyd,他们犯错误的成本极低,对于他们之后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比Margo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她是最早发现Eve问题的人,可她的代价却大得多。

另外,娱乐圈里占主导地位的永远是男性:剧作家, 导演,影评家,他们是娱乐圈屹立不倒的中心。他们坐在楼梯上的样子,就是娱乐圈阶级的缩的缩影。自上而下的层级关系非常明显。而那个唯一的例外Karen,其实暗含她是圈外人的意思。女人,只能作为被快速消费的演员存在。女人在外抛头露面于当时的美国社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妇女终穷要回归家庭。

Margo选了一条对自己最好的归宿,也是她对生活和世俗最终的妥协。她大概是失去了和Eve争的力气和反抗娱乐圈约定俗成的规则、世俗框架及认知的斗志。这么多年,她迷茫了,也累了。最终Margo选择了和好友Karen一样的生活:带着荣誉回归家庭。(Karen曾是成绩优异的大学生)那一场异常“颠簸”的夜晚,众人皆醉的环境里,唯一清醒的Margo,在不被理解的困顿里用重复的悲伤歌曲为自己哀戚以后,默默接受了自己只是彗星而不是恒星的事实,滑向了彗星最终的命运。

 4 ) Spec 特别企划|不懂美人的编剧不是一个好导演

“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很少遵守规则。我觉得我写了一些好剧本,用了一些好演员,还拍了一些好电影,如此而已。” ——约瑟夫·曼凯维奇

根据彼得·弗林特发表于《纽约时报》的约瑟夫·曼凯维奇悼文综合编译

1950年10月,一部聚焦于百老汇女星台下奋斗经历的电影在纽约首映,这部名为《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1950)的影片一经上映便获得了纽约影评人的广泛好评。并于次年获得了当时创纪录的14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也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唯一一部获得四项女演员提名的电影。

图 | 《彗星美人》剧照

到今年,这部电影上映70周年。70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依旧经久不衰,位列AFI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部影片前30名。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彗星美人》的导演兼编剧——约瑟夫·曼凯维奇(Joseph L. Mankiewicz)。


编导双栖

一位钟情文字的好莱坞导演

在一众好莱坞导演中,曼凯维奇对于文字的钟情可能并不多见。也正因如此,他更强调影片中的对白,并能以高度戏剧化的风格对对白作出反应。而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最令人难忘的场景往往都透露着优雅和隽永。

曼凯维奇对于文字的钟情和在剧作方面的天赋从他步入电影行业伊始便已初见端倪。1931年初入好莱坞仅仅两年的他,便因为合作完成了《淘哥儿》(Skippy,1931)的剧本而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一年后,更是在《如果我有一百万》(If I Had a Million,1932)中写出了自己剧作生涯中的第一句经典台词——“我的小山雀”(my little chickadee)。由此,他踏上了自己剧作生涯的快车道,并与1940年写出了自己第一部轰动一时的作品《费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

图 | 《费城故事》(1940)

然而他的野心远不仅仅是做一名扬名立万的剧作大神,而是成为一名导演。但是不管是在派拉蒙还是在米高梅,曼凯维奇一直没有得到执导一部自己的影片的机会。直到1943年,他加入了福克斯公司,才执导了第一部处女作《辣手蛇心》(Dragonwyck,1964),完成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导演梦想。

图 | 约瑟夫·曼凯维奇在拍摄现场

两年后的《三妻艳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1949)为他夺得了第22届奥斯卡的最佳编剧和最佳导演两座重量级小金人。1953年,他的《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1953)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改编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曼凯维奇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的好莱坞里最具智慧的电影制作人之一,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彗星美人》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部。


缔造历史

完美剧本的好莱坞神话

作为约瑟夫·曼凯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彗星美人》的剧本可以说是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最为顶尖的剧本之一。影片脱胎于伊丽莎白·伯格纳(Elisabeth Bergner)和玛丽·奥尔(Mary Orr)之间的传闻轶事,讲述了戏剧行业最高奖项得主,伊芙·哈灵顿(Eve Harrington)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从一位明星助理,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著名演员的故事。

图 | 《彗星美人》两位女主角由贝蒂·戴维斯和安妮·巴克斯特饰演

也正是这部电影成功让非传统的好莱坞女星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重新翻红,成为一线明星。一句“系好安全带,这将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夜晚。”(Fasten your seatbelts. It's gonna be a bumpy night.)就此成为戴维斯的代名词,足以见得这部电影的编剧功力。

图 | 贝蒂·戴维斯经典台词

从剧作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部完成度相当高的影片。即使是脱胎于真实故事,我们在剧本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曼凯维奇凭借自己过人的编剧功力对两位大女主的形象重塑,并对故事整体构架进行重构,更不消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对白创作了。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编剧支撑,对于几乎所有参演过《彗星美人》的演员来说,这部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事业的巅峰,当然,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除外。而曼凯维奇本人也鲜有作品可以与此相匹敌。

当然,作为一部更多地关注在文字、人物、行为动机而不是叙事上的电影,再加上情节简单的本质也让曼凯维奇得以用简单、传统的拍摄手法完成这部影片。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这部电影过于依赖对白,场景数量又十分有限,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舞台剧的电影改编的批评从影片上映伊始就一直喧嚣于世。更何况影片的故事本就是聚焦于剧场里的幕后事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观众的这种错误的假设。

虽然在拍摄和视觉效果上不能与同年竞争奥斯卡的《日落大道》(Sunset Blv,1950)相提并论,但是曼凯维奇正是凭借着绝对的剧本优势以及他与演员之间的默契,成功拿到了当年最佳电影的小金人。

图 | 《日落大道》(1950)


不容错过的曼凯维奇

当然,除了《彗星美人》之外,约瑟夫·曼凯维奇还有很多经典的作品不容错过,在这些电影中,观众们也更能理解曼凯维奇传奇的文字功力。

图 | 《三妻艳史》(1949)

三妻艳史 A Letter to Three Wives (1949)

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编剧:约瑟夫·L·曼凯维奇 / 维拉·卡斯帕

主演: 柯克·道格拉斯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上映日期: 1949-01-20

影片讲述了三位婚姻生活不幸福的女人在收到了一名陌生女子的来信后,企图找出小三,挽救自己的婚姻生活的故事。虽然整体的故事在现在看来非常的简单,但是作为曼凯维奇成名早期的作品,这部夺得了第2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的《三妻艳史》,怎么可以错过呢?

图 | 《无路可走》(1950)

无路可走 No Way Out (1950)

导演: 约瑟夫·L·曼凯维奇

编剧: 约瑟夫·L·曼凯维奇

主演: 理查德·威德马克 / 琳达·达内尔 / 斯蒂芬·麦克纳利

类型: 剧情 / 黑色电影

上映日期: 1950-08-16

这部影片的主题可能和当下美国主题非常吻合。影片讲述了种族主义者比德尔兄弟,在县监狱医院接受一名黑人医生监护治疗后引发的一系列基于种族歧视而引发的矛盾。这部影片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曼凯维奇作品中的黑色幽默的元素。

图 | 《五指》(1953)

五指 5 Fingers (1952)

导演: 约瑟夫·L·曼凯维奇

编剧: 迈克尔·威尔逊

主演: 詹姆斯·梅森 / 达尼埃尔·达里约

类型: 剧情 / 惊悚

上映日期: 1953-01-15

这部曼凯维奇为数不多的惊悚片,讲述了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男仆窃取了战争情报卖给了德国间谍后引发的一系列追逐、调查的故事。影片除了提名了第25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外,还顺利将第十届金球奖的最佳编剧收入囊中。当然这也是少数曼凯维奇没有参与编剧的导演作品了。

图 | 《凯撒大帝》(1953)

凯撒大帝 Julius Caesar (1953)

导演: 约瑟夫·L·曼凯维奇

编剧: 约瑟夫·L·曼凯维奇/ 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 马龙·白兰度 / 詹姆斯·梅森 / 葛丽亚·嘉逊

类型: 剧情 / 历史

上映日期: 1953-06-04

这部取材于传统莎士比亚戏剧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权力欲望熏心的古罗马元老院议员因嫉妒凯撒大帝的名望与权力,因而策动他人刺杀凯撒大帝的故事。在莎士比亚笔下本就是一个布局安排精巧,野心、诡计与政治阴谋交织的故事,经过约瑟夫·曼凯维奇的改编,全然没有失掉莎士比亚的风情。除了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之外,这部影片也为誉为是最懂莎士比亚的改编电影。

图 | 《埃及艳后》(1963)

埃及艳后 Cleopatra (1963)

导演: 约瑟夫·L·曼凯维奇

编剧: 本·赫克特/ 约瑟夫·L·曼凯维奇 / 拉纳尔德·麦克杜格尔/ 西德尼·巴克曼

主演: 伊丽莎白·泰勒 / 理查德·伯顿 / 雷克斯·哈里森 / 帕梅拉·布朗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上映日期: 1963-06-12(美国)

埃及艳后的故事想必不用过多的介绍。这一题材古往今来无论是好莱坞一线编剧导演还是欧洲的一线电影制作人都想留下自己的痕迹。但可以说,在众多《埃及艳后》中,曼凯维奇的这一部绝对是最能让你轻轻松松看完的一部。

图 | 约瑟夫·曼凯维奇在《埃及艳后》拍摄现场

毫无疑问,约瑟夫·曼凯维奇是一位极具语言天赋的导演,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导演眼光的编剧,更可况还有着《彗星美人》这样的传奇作品傍身。但是多少年来,针对曼凯维奇和《彗星美人》的批评从未停歇。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拍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

也许在他去世前接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采访时说的话最能代表他对自己电影生涯的总结:“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很少遵守规则。我觉得我写了一些好剧本,用了一些好演员,还拍了一些好电影,如此而已。”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 ) 优势和修改

用电影来拍剧院,有极难处,亦有轻巧劲。极难在于戏剧不仅会束缚电影生命力之一的空间表现力,而且处理舞台千头万绪,人际关系琐碎而少提炼,即使有主题有方向也很容易写歪写得轻飘。轻巧在于戏剧其本身与现实间迷人的暧昧关系,名利场里无限的盘旋迂回实在是太过诱人的艺术母题。想要四两拨千斤,不容易。

《彗星美人》在几个方面堪称美国式经典电影的教科书

其一,影片人物的台词。

雅致机智,戏谑反讽,密度高,压缩的信息量大。在好莱坞还没有完全沦为影片加工厂时,台词还仍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影片中两对夫妻平时的互相谈吐和打趣,毫无半点拖泥带水,游离于“推进情节和展示人物”这条陈旧魔咒之外,好似从美国文学作品中摘录出来——短促的冷嘲,机智的回击,点到即止的忧伤。在影片中,台词几乎由类型而自成风格。让人几度想及比利怀尔德,刘别谦。由女主人和女仆的系列对话可略见一斑(主仆设置想及《控方证人》)

其二,对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灵巧处理。

与竭尽心力,殚精竭虑挖掘或抹除现实与戏剧之间差距的作品不同,本片用一种半嘲讽半认真的方式混淆戏剧人物(观众)对现实的准确感:女主角玛戈钱宁在宴会上发泄自己醋意和紧张感时完全用的是舞台化的情绪表演(半认真)更妙的是,她用一种自反性的方式提示在场的编剧“这么戏剧性的舞台发展,你竟然让我们去睡觉?”(半嘲讽),还有什么把表演和现实融在一起更合适地展现一堆戏剧人的矛盾和纯粹呢?又如eva自己也完全迷失在阴谋编织的明星梦之中,同样精妙的是,当戏剧评论家在人物矛盾冲突的高潮处揭破eva的秘密,女人崩溃之时,他却坦言“今晚将是你表演生涯的巅峰”多么迷人的戏剧人的永恒诅咒和悖论——舞台的虚幻之下饱含真诚,生活的真诚里全然是欲望的深沟。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片是修学戏剧专业的人可以揽身自照的一块镜子。而这样富有灵韵的段落在影片中比比皆是,点缀其中。

三、妙极的空间调度

我喜,剧评人审问Eva一场,盥洗室半掩的门对心绪状态的暗示。宴会小高潮一场,众人坐在楼梯上的安排仿佛剧场观众。抱着她人戏服在镜子前谢幕,身体语言胜过旁白千句。

以上二加一点,奠定了《彗星美人》美学上的精巧得当,相比于多年后《鸟人》的愤怒戾气,这部更潜藏着对这个行业矛盾交织的爱意。“爱到深处自然黑。”

草草看过细节后,我们再拉高视野,从宏观上看一下影片的主题导向。有人会说这是一部十分精巧工整的关于三个女人权利争夺的剧情片(我不会说三人间的情感拉扯是影片做得优秀之处)只是背景设置在戏剧后台罢了。我更愿意把这个名利场的寓言当做是对美国梦——不谋手段的成功的一种反讽,我们好像又绕回到了伍迪艾伦在《蓝色茉莉》中提出的道德命题: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属于我,可我想要,这有错吗?即使只是运用了一些诡计和谎言。褪去舞台上的层层光环,观众层层的爱意从脚边升起。暴露其下的是名利追逐过程中对人性的一次次背叛和扭曲,对欲望的永不停止的追逐,算计、威胁、离间无所不用其极“只有有最强意志力的人才能留在剧院,才能出名。”影片结尾,新来的高中女生渴望再一次复制Eva的成功,这场名利追逐中失却了太多,而它循环不息。在奥斯卡商业和艺术(社会洞察力)相结合的评判标准下,本片无疑实至名归的看到了光鲜背后宿命的堕落。

我认为在演员现有演技的加持下,本片可以做一些其他方向拓展的尝试和修改,单就剧本角度来说,我之前说三个女人之间张力关系的营造有些许不尽人意,相似的,男性角色方面,剧评家人物色彩最重,导演次之,编剧最次(几乎就是沦为剧情工具人,配角的功能也不具备),所以我认为在男三角和女三角方面可以做一些修改,女三角完全可以拿掉凯伦加强eva和钱宁之间的对峙戏码,在影片中段,钱宁对逝去年华的伤感完全可以渐渐被一种年长女演员的老辣和复仇欲代替,从而与风华正茂Evad的精巧诡计进行迂回而紧张的对峙,而不是退缩家庭主妇的“免战”,这其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商业性”,好看程度。同理男三角拿掉编剧一角,加强导演和剧评家人物立体性,多面向,挖缺其纵深。形成四角对阵。

自己的两个彩蛋:1梦露的美国女郎,少女式的天真。见之难忘,那种天真仿佛不是表演出,而真的是一种外散的本质。奇。

2我曾构想过一段场景,用戏剧式的表演在合适的时机介入生活,与生活融合一体,用虚幻性瓦解棘手问题的坚实(好似用脆生生的方程解素描)此片多少给了我一点启发。

 6 ) 一个心机婊的自白

我叫伊芙,你问我有什么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表演,登上百老汇的舞台,然后去好莱坞。我有什么故事?当然了,每一个站在舞台的人都有一段悲惨的经历,来自农村,父亲早逝,丈夫在战争中牺牲,一个人来到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的纽约闯荡。

对,我是崇拜她,她是百老汇的角儿,独领风骚,可是她都四十岁了啊,这个舞台也需要一点新鲜血液了。我想办法接近她,我做了她的跟班,我模仿她,我学习她,我研究她,终于她在我的身上看到了威胁,看到了自己的渐渐老去的容颜,她开始对我产生防备,不过装无辜是我的强项。

剧院要找一个她的替身,以备万一,还有比我更合适这个角色的么?我要出名,我要火,我通过她的朋友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演出很成功,我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她的男朋友比她小八岁,我试着去勾兑一下好了,他居然经得起诱惑,好男人赞一个,不过你是傻逼啊。那得换一个靠山才行,影评人艾德森,恩,文章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就他了,可以当枪使。

她朋友的男人是个著名的剧作家,不如和他搞搞暧昧,悄悄透露给艾德森,搞个大新闻。

你们肯定看出来了,我是个十足的心机Girl,没错,我的身世也是假的,我根本没有结过婚,但是,我都是为了我的梦想,我有错吗?

总而言之,通过一些小手段,我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大获成功,获得了戏剧界的最高奖——沙拉奖。马上就要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了。

你们肯定要骂我是不要脸的婊子了,可是我也是有真本事的啊,绣花枕头还能火?我不过是使了点手段走了点捷径罢了。人不为己天地诛啊,我空有一身才华,无人欣赏岂不可悲?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

那么今天的辩题来了,伊芙女士这样踩着别人上位的行为是值得骄傲的吗?

补充一点:这部电影名叫<All About Eve>直译《关于伊芙的一切》意译《彗星美人》,结合片尾出现了一个心机Girl2.0想要对伊芙取而代之,象征着她耀眼却又短暂的艺术人生,有道是:江山代有才女出,各领风骚四五年。

 短评

《彗星美人》是隐喻好莱坞甚至美国弊端的佳作。

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太精彩了~~

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简直是个鬼故事,故事与明星的最佳结合,分给梦露的角色简直让人不要太难过。贝蒂·戴维斯把女演员的神经质与边缘感表现的太精彩了,安妮·巴克斯特的男孩子气成就了蛇蝎美人的危险诱人,不过重点是,margot不该如此傻白甜的对一个来路不明的粉丝如此亲切,这究竟是自信呢?还是世界正在下沉呢?

12分钟前
  • 🫀Psyche
  • 力荐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三个女人一台戏,必有一个心机婊;都不是什么正经人,还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从惹人怜爱到恨之入骨,伊娃真正演绎了什么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幕故事结尾,新的故事拉开序幕,这故事还在延续,循环往复的收尾点睛之笔;好莱坞果然看透人性。4.5/5

1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梦露首次亮相 惊艳死了

21分钟前
  • ❤sissy❤
  • 力荐

最难忘的当属也只剩结尾一幕了,整部靠对话衔接而成的电影反而到最后这种静谧时刻才焕发光芒,为之加一星。你别顾着捧金杯,你转头放眼看看那些黑暗中沐浴光的女人,似乎更像不见边际的复制品在成批生产。你说,那都是镜子里的自己,其实,那是无数个将要替代你的你。

2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这片子证明,40岁的女人是争不过20岁的女人的——哪怕她真的很有才华。这世界是男人主宰的,男人们宁愿拉低自己的智商,也要相信和同情那些正值20岁青春年华的女人们。

29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推荐

影片结尾的一幕太让人印象深刻了。数面镜子堆砌出成千上万手握奖杯骄傲着微昂起头的少女的身影。“没有哪个行业需要如此专业、渴望、野心及牺牲”,她们为了光荣与震颤费尽心机,但是到头来,总是同一个故事在重复上演。她们都是同一个人,她们都只需要是同一个人。

33分钟前
  • 阿暖
  • 力荐

很理解margo。 bette davis演戲實在好!

38分钟前
  • [MO]鄭思山
  • 推荐

从剧本、台词到演员的角色诠释,堪称完美。Bette Davis演的女主角虽表面孤傲自负,为人却真诚善良直率,让人喜爱;然而讽刺的是,观众和媒体需要的却是无限的媚俗和浅薄的表层上的更新换代。但纵使深刻不能换取媚俗所带来的时效性的荣耀,也能经得起时间的挑拣和过滤,唯有时间能贯穿整个艺术史。

39分钟前
  • 墨梓
  • 力荐

获得创纪录14项奥斯卡提名,卡司强大的黑白老片。剧情不算新颖独特,但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讲故事能力和贝蒂·戴维斯、安妮·巴克斯特两位女主的绝妙演技。台词深刻,结尾的镜子一幕十分经典,而梦露的龙套出演也算惊艳。影片不仅大胆揭露了演艺圈的弊端与内幕,所呈现的"成功之路"实属无国界的讽刺。9.0/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情节很吸引人 那个时候还是很重视剧本的

44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力荐

一个明星的诞生,后浪在演艺圈上位的故事。一代代美人如彗星般登场和落幕,野心是通行证,谎言是墓志铭,循环往复的勾心斗角跟今天并无不同。梦露惊艳亮相演了个自己啊~~~~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1这应该算是文学作品;2今天只有话剧和电视能翻拍此作,如今的电影是无法实现的;3“剧院剧院”台词原来出自这里;4比起其他作品梦露在这里更美;5此片主题多次被援引借鉴至今天各影视作品里;6本来看了一半就吐个槽准备休息,可大半夜的没忍住还是全看完了。准备看第二遍!

49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11.24 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稳重一个急,投机蒙骗耍嘴皮,拼上一切当奴隶。社会怪异的价值观之所以能够不断传递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从不缺少野心家。被利用的爱看来多么凄冷。成功只是社会大学的毕业证,是极具破坏力的改造。小心备份你心的初稿,终有一天会发现,这才是你想要的。

51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戴维斯不输K赫本

53分钟前
  •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 力荐

这根本是个恐怖片,后一个小时精彩地可怕,汗毛倒竖。

5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那时候的电影剧本好重要。

57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以这个导演的平庸手法撑起这部2小时18分钟的片子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导演作为古典编剧很爱写对话,有些对话写的也还可以

59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超爱贝蒂戴维斯

60分钟前
  • 盐lyn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