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看别人叙叙家常,讲一讲他们的青葱岁月。听着别人故事感受着他们的人生,感觉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而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的第二集主题是“归乡仍是少年”,看到朱一旦随饼叔回到家乡,人到中年的二人追忆起似水年华来,也是这么一副意气做派,谈及年少时光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依旧少年模样。“老妪临窗盼孙归,少时意气今褪去。”这是也我在看到第二集时候心里蹦出来的一句话。想当年.…..想当年...…
回家,做饭,几个简单的菜肴上桌,祖孙几代人围绕在一桌子前道着家常,胜却人间无数。这一桌的菜肴承载的不仅仅是饼叔和朱一旦俩人对奶奶的祝福,我想也有对过往岁月没有常常陪伴的愧疚吧。世间百态也有百情,真实是叩响一切人心的唯一方法,真实就代表了这来自世间的情不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有迹可循的。
从古至今,家人就是我们的情感支撑。我们由故乡到远方,回头望望,他们依旧在原地守候着你。
开场便听到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口琴声出来,温声细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舒服。看完第二集《归乡仍是少年》后,给我的整体感受便是好好哭以及这位奶奶太优秀了,对她产生了敬意。
整体镜头的设计也很值得欣赏,开头和结尾进行了呼应了。内容上便是将友情、亲情都包含了进去。
纪录片比综艺好的一个点便是他的真实性。用最真实的故事来打动人,不添加任何才最令人共情。
饼叔的奶奶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随着年岁的增长,但老人家的思想观念却依旧保持着传统——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私,为别人的孩子就是公。这也是奶奶在此之前都没说过“我想你了”的原因吧,但这种内敛而深沉的爱往往是最美好而真实的,十分容易让人共情。当听说孙子要离开时,急切地询问是不是不回来了,这时奶奶真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怕他一去又要好久,我能感觉到直到饼叔说春节再来的时候奶奶才舒了一口气。
看到这一幕,愧疚感立马上了头,是对自己家人陪伴不足的愧疚之情……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确确实实可以调动我的情绪,让我跟着他走。
看了第二集,饼叔去看望快九十岁精气神已经大不如从前的奶奶,老人家在饼叔要离开的时候,哭了,再她们这个年纪,如果不是预料到了什么,怎么会哭呢,奶奶还一直念叨,“你是不是走了就不回来了”,我一下子就泪崩了,两年前,家里打电话告诉我外公状况不是很好,我能不能回家去看看外公,但那时候又是期末考试期间,没法回去,家里这样说了一两次。再后来就是傍晚接到外公的视频了,外公出院回老家了,躺在床上吸着氧气,我一看到就泪崩了,边哭边喊外公,外公还意识清楚的让我别哭。不曾想到这次视频就是我最后一次见外公了,就在那天半夜外公永远离开了我。而我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第二天考完试了,我立马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还挺住了没哭,但一到老家路口,看到老家房子,就忍不住的掉眼泪,进门也没能面对外公的寿棺。两年了,每次一想到外公就落泪,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心从那个时候也已经死了,只剩一个空壳了。
审美课上仅看了这部的一集,便再也忘不了。
我意识到,自己大抵是个感性的人。最近的一两周,纪录片里的那些朴实无华却又真实感人的故事总会让我热泪盈眶。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但这一次次情感的共鸣,带来了一些我对于这个社会,亲情与自身的重新思考。
up主带着自己熟悉的朋友,回自己的家里吃饭,这便是这部纪录片,所要记录下来的故事。
很多人只有在春节才能回家一次。
很多人今年春节选择了就地过年。
家,永远都在那里。
我们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
一档由B站出品的纪实节目,B站评分高达9.8分。
一共6集,每集都会有一名UP主邀请好友去自己家吃饭。
食和家一向是盟友。
比如电影,前有《饮食男女》,后有《孤味》,无不是用食物表达家人之间的羁绊。
吃的是最家常的饭菜,体味的是最真切的情感。
在家人间的闲谈中,最熟悉也最难割舍的家的味道荡漾开来,让人鼻头一酸,忍不住泪目。
难怪有网友说,这档节目不该叫《去你家吃饭好吗》,而应该叫《去你家哭好吗》。
究竟有多好哭?
就我的观感来说,每集必哭一点都不夸张。
小时候感觉家乡很大,大到一个家属院就是整个世界。
长大后感觉家乡很小,小到我们只能遥望和怀念童年时光。
UP主食贫道(饼叔)带UP主朱一旦(旦总)回山东老家时,因为家乡的变化太大而迷了路,以致于被旦总调侃,“是不是你家”。
对饼叔而言,这次回家是对儿时记忆的告别,因为陪伴饼叔长大的济钢要拆迁了。
饼叔回忆起儿时,记忆是鲜活的。
“原来的时候这(济钢体育馆)放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这是游泳池,那时候暑期游泳班。”
“课间拔老根儿,你把那个老根儿藏鞋底里,捂上一上午,韧劲儿十足。”
“小时候爬墙偷人家葱,拔人家东西,以致于人家家里少了什么,直接问我们家你家孩子见着了吗。”
除了告别济钢、告别童年,饼叔这次回家主要是看望88岁的奶奶。
身子骨一向硬朗的奶奶,不小心摔了一下,肋骨骨裂。
奶奶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后来做了济钢附属中学的校长,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大家舍小家。
退休后的奶奶依然保持着独立的生活习惯——晚辈可以常回家探望,但她不和晚辈同住。
见到孙子来看她,奶奶的开心是藏不住的,“孙子回来了,心里就敞亮了。”
对着孙子,奶奶一边不在乎地说,“能回来就回来,不能回来我绝不拉你们后腿,工作重要”。
一边不无伤感地说,“你们忙啊,说是常回来,也得好几个月长。”
和所有的奶奶一样,她会怕孙子缺这缺那,“生活上还缺什么东西不?”
也会担心孙子的身体,“冷不冷,我看穿得挺薄。”
对孙子的嘱咐,她都一口答应,“我要活着多见你们几面。”
饼叔和旦总要离开时,腿脚不方便的奶奶执意下床送孙子到门口。
这一刻,她不仅是饼叔的奶奶,也成了我们的奶奶,更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在催人老的岁月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
要知道,有些亲人啊,见一面就少一面。
我们每次回家,父母总是会做一桌子我们最爱吃的菜。
那是我们熟悉的,家的味道。
UP主宝剑嫂带UP主拉宏桑回家时,爸妈已经做好了一桌子的湖南菜。
这刀工,这菜色,亲情片分分钟变成美食片。
宝剑嫂的爸爸妈妈都是很热情好客的人。
第一次见拉宏桑,妈妈就各种彩虹屁,
“B站好多UP主太厉害了,以拉宏桑为主的厉害。小小的脑袋瓜子里面怎么装这么多内容呢。”
但对女儿,宝剑嫂妈妈却异常严格,一直嘱咐出门在外的女儿要多运动,要吃得健康,要多注意身体。
就连宝剑嫂带拉宏桑出门吃小吃,妈妈都会说,
“少吃一点好吧,健康出发,我请求你们。”
这种唠叨的背后是对女儿身体的担心。
有一次,妈妈看到了女儿的体检报告,问遍了自己所有的学医的朋友看有没有事,应该怎么办,晚上甚至担心得睡不着觉。
毕竟,对妈妈来说,女儿的健康和开心永远是第一位的。
和很多家庭一样,宝剑嫂的家庭也是保守式的家庭。
宝剑嫂从小到大过生日,父母从没送过她礼物。
翻遍家里的相册,也找不到几张一家三口的合照。
就连相互之间爱意的表达,都要靠写信。
在以前的信里,爸爸曾这样写道,
“爸爸平常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对于你,过于严厉,缺乏沟通,有时候没有顾及你的感受。
爸爸今天反省了自己,我的确不对。希望我们相互监督,好吗?”
虽然爸妈可能对宝剑嫂过于严厉,但他们并不是那种觉得自己做得都对的父母。
相反,第一次做父母的他们会不断反省,有错就承认就道歉。
这又何尝不是出于对女儿的爱?
这一期最后,宝剑嫂给父母分别写了一封信,名为《致你》。
在给妈妈的信里,宝剑嫂说,
“每次我在杭州想拿什么东西,就想喊妈妈帮我搞一下。说完之后发现,我在杭州家里没有妈妈。”
这种感受,恐怕所有漂泊在外的人都懂得。
最后,宝剑嫂说,她和父母是相互成长的。
父母看着我们从小长到大,我们同样看着父母从中年步入中老年。
只是我们大了,父母却老了。
《去你家吃饭好吗》不仅讲一饭一菜中的亲情,还讲友情。
不论是蛋黄派和贤宝宝之间互损的友情,还是饼叔和旦总之间相知的友情,都那么真实,又让人那么感动。
与此同时,节目也不避讳原生家庭中的问题。
泡芙喵的爸妈在她小时候出门打工,泡芙喵被姥姥带大,父母常因为没有怎么陪伴过女儿而愧疚不已。
他们能做的,就是女儿回家时多做几道菜,让女儿吃个好饭。
蛋黄派的爸妈因为一直上夜班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蛋黄派从小就性格内向。
但这不代表爸妈不爱他,相反,爸妈会关注他的账号,每期都给他点赞,有时候还刷礼物。
不仅如此,蛋黄派爸爸能一口说出好几个跟儿子玩得好的UP主的名字。
《去你家吃饭好吗》虽然催泪却不煽情,它用朴实的影像把至真的情感娓娓道来。
节目没什么至理名言,没什么华丽鸡汤,
有的只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以及闪耀在日常中的爱意。
爱是什么?
是泡芙喵的爸爸给女儿做的西红柿蛋花汤,
是蛋黄派爸妈对儿子工作的无条件支持,
是饼叔的奶奶清晰地说起他儿时的小事,
是宝剑嫂爸爸写给女儿的一封又一封信。
还有什么比这种日常之爱更能打动人?
这种藏于日常的爱,你也一定感受过,或者正在感受着。
对于这种爱,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
珍惜每一次回家的时间,珍惜每一通电话的时间。
在离别来临之前。
常回家看看。
《去你家吃饭好吗》b站推出的春节档纪录片。
看完了第一集,坦白说,看哭好几次。特别是在最后泡芙爸爸和妈妈哭的时候,真的绷不住,“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惭愧的是,儿女在异乡自己帮不上忙,只能眼看着儿女独自闯荡。从中可以看出来,虽然泡芙和爸爸虽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不过确实很真实,他们父女的感情也很好。外婆说,小时候爸妈把泡芙留给了外婆,父母没有很关心泡芙,之后爸爸不是太开心,就回屋子去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爸爸确实很无奈,为了能让生活更好些,不得不选择去外打拼。
泡芙带着boy和六道回去吃饭,他们在已有的友谊上更加深厚了。我想在外婆看来,或许会对泡芙的担忧少几分,在外时,有朋友在身边就不会感觉太独孤。
希望在以后有机会,可以邀请朋友来我家吃饭,看的出来在家里款待朋友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刚开始看以为这纪录片属于放松型,越看到后面越泪目,很真实。第一集泡芙喵她爸拿着乡巴佬鸡腿让我瞬间泪崩了,我小时候爸妈也给我买这个吃,这次去外地妈妈还给我塞了一个。我也很幸运,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我不管,能让人流眼泪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有点定位偏差,吃饭没拍多少,毫无重点的唠嗑和下地倒是拍了很多。整体制作水平堪忧,是什么粉丝向的vlog吗?
没有想到猩猩是这么一个温暖的大男孩,朱一旦背后的辛酸故事也只有在几杯酒下肚后才能和好友慢慢道来。孩子们的打拼现状不一定全部都敢和家里人说,父母的真情流露不需要任何安排与掩饰,哗的一下泪点就上来了。泡芙喵好可爱!(*/ω\*) 我永远喜欢泡芙喵!
回家吃饭吗宝贝儿!
Ep02看着饼叔带着朱一旦回家看他奶奶,听着老人家絮絮叨叨的讲那些讲了不知多少遍的儿时旧事,这可能就是老人与孩子之间仅剩的情感纠葛,我们都忙着各自疯狂向前奔跑,背井离乡的走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我们经常会忘了我们身上背着的那堵怎样也甩不脱的山,那堵山就叫故乡,你看上山还有人在遥遥地望着你的背影,那些都是你的亲人。//Ep04宝剑嫂“我陪伴了他们的30至50岁”
夸夸色调和镜头,把回家这件小事拍的温暖而自然。也夸夸嘉宾,希望小王同学越来越好。
居然被蛋黄派惹的眼泪出来了。
第二集给五星 其他都是三星 第二集太动人了 哭得我稀里哗啦 想念我姥姥 想念她重复问我饿不饿冷不冷 有时候想想或许回家离家人近点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吧 其他的各种小up主在家吃饭还好说 看了下他们的频道我就对自己有点担忧 这些几百万粉的up主 他们拍的东西我一点也不想看 看来是老了呀
五星为蛋黄派一家的执生而评
期期催泪,期期暖心。
五星给第二集。
感人的纪录片一抓一大把,但B站不能把UP主当艺人,今天突然看到说一下,你看了两集,你就不要搁这评分了,虽然这个片很烂,但你没看完,那对这个片子都不尊重,你评你🐴呢?
人之冷暖,真情实意,却在那朴实寥寥数语。
第一集:很好看,温情细腻感人。往后的二三四……一样的套路,食之无味。给自个的粉丝看的家庭生活长篇vlog。
你以為說的是吃,其實說的是家,你以為說的是家,其實說的是家人,不把鏡頭對準形而上的家,而是記錄各有遺憾各有溫情的家人們,足見導演組的用心,雖有瑕疵,但是有些感同身受的暖流是真實的。
原本是找个下饭看看,看到这题目正应景,看了却发现重点根本不是“吃饭”,甚至不是“去你家”,而是“游子回家”。真实、真情,就是一点不下饭啊。
比之前的那个跟女孩回家的节目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这些人里我只知道朱一旦(也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已),万万没想到第二集能这么扎心。为什么,看一部,几乎谁都不认识的纪录片,都能看一集哭一集啊……再想想,如果谁都不认识的话,直接把这片子当成一部记录素人生活与情感的片子来看,也没问题。
B站UP主小圈子,比较真实了,看了两集没继续追
可以去你家哭吗?